提高高校“两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23 05:33:40

提高高校“两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摘 要:在注重提高“两课”课堂讲授实效性的基础上,运用对话式教学,双向互动,引入案例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实践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两课”;课堂教学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章编号:1002-0845(2007)02-0038-02

一、注重提高“两课”课堂讲授的实效性

课堂讲授的实效性是教师在一定的课时内向学生传递的知识与信息的实际效果。提高“两课”教学的教学质量,必须注重提高课堂讲授的实效性。

首先,提高“两课”课堂讲授的实效性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容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不仅贯通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而且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外交、党的建设以及国家学说等各个方面,既有纵向历史发展轨迹,又有横向的国际比较,具有综合性强、课程容量大的特点。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现实生活中新观念、新事物以及理论界的新成果、新观点不断出现,导致教材的内容明显滞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及时补充教学内容,及时阐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如果高校“两课”教师不注重提高课堂上讲授的实效性,就无法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也就达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的教学目的。

其次,提高“两课”课堂讲授的实效性,也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其求知欲望的需要。当前,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正经历着一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变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它不可能不触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社会快速发展,各种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表现愈益复杂。在这充满变革的时代,新旧体制、新旧思想观念等等都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在思想意识领域出现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一方面,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新思想以及其他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日益成为人们精神世界主流的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在一定范围内滋长蔓延,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寻求机会与我们争夺思想阵地;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已发生新的变化。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成员的活动空间更为广阔,物质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多彩。但人类的社会历史表明,物质生活的富裕,并不一定会带来精神生活的充实,更不一定会带来思想觉悟的提高。特别是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书籍等各种媒介接受到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信息和现象信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必然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和一些社会问题的干扰和影响。这样以来,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所传递的信息,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会提出更高要求,而这种要求本身也是对教师授课的压力。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知识信息量,对学生关心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认识不清或不敢讲或不会讲,采取回避的态度,学生就会产生理论与实际不相符,或理论不能回答现实问题等疑问,甚至会产生上当的感觉,就会厌倦这门课,产生抵触情绪,更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教学目的了。

最后,在教学中提高课堂讲授的实效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邓小平提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坚持重点讲授、研究为主,简化和精简教学内容,采用专题式教学等方式和措施。专题可以是教学中的难点,也可以是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热点或现实不能回避、被普遍关注并与大家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在授课前,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调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拟题,并且要尽量为学生列出与专题相关的经典作家的著作、文章以及党的有关文献等书文目录。讲授可以由教师主讲,也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或者组织学生对某一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辩论、撰写研究论文等方式进行教学[1]。

二、运用对话式教学,双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与个人利益、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能脱离与学生的思想状况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经过努力探索和思考,我们实施了以双向提问、双向互动为标志的对话式教学。

对话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对话和提问的方式,通过双向或多向对话和提问,相互沟通思想,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些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做出正面的解释和回答,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学生身边的事例,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人生、理想等问题。

对话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高校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师生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起引导的作用,必须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对话式教学能够对教师和学生产生双向激励效应,促进教学相长。一方面,能够激励大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大学生必定积极思考、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准备回答问题。在这短短几分钟内,学生的心理活动具体分解为思维激励、知识激励和压力激励,进而转化为寻求问题答案的学习动力。即使学生课堂上当场回答不出来,也会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励教师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同样要开动脑筋,思考分析,积极准备应答,从而也转化为深入探索问题的动力和压力,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对话式教学还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真实性、针对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现实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显著特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都是现实的社会问题,要求教师在讲解、总结时必须联系实际、讲真话。如果教师不讲真话,回避现实问题,就不可能给学生以有说服力的回答,也难以达到针对性、说理性、实践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通过正面阐释把真实情况告诉学生,要求教师要善于分析现实,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总之,在师生对话、双向提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和必要的理论探讨,正确阐释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双向互动,做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的统一,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

三、引入案例教学,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真实的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首先,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具体运用所学知识。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体现在一定的实际教学情境中。学生由传统课堂教学中被动的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案例教学中积极的参与者,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辩论。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课程中的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把握案例的关键。同时也需要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第三,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引入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社会经济的实际,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这样,引入案例式教学就可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总之,实施案例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双方的良性互动,增强了教学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提高“两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环节,提高两课课堂教学质量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实践的。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们在两课教学中始终坚持抓好实践活动,严密组织,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树立信念。我们学校坐落在大庆油田,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油田1205钻井队等单位进行劳动座谈和参观学习。通过实践学习,学生对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奉献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利用寒暑假学生回乡的时机,布置社会调查任务,拟订社会调查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了解社会在改革开放中的新变化,进而关注家乡、关注社会,强化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加深了学生对经济改革的理解,认识到党的政策的正确性,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成立诸如邓小平理论研究协会和市场经济研讨会等学习组织,举办了“四个如何认识”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专题讲座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之,我们精心构建由课堂到课外、由校园到社会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途径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着重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上下工夫,使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树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学与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3.

[2]梁天林.高校两课教学法研究[M].北京:北京邮电出版社,1994.

上一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推进师范教育改革 下一篇:试论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