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园林中的的植物造景

时间:2022-08-19 05:26:45

探究园林中的的植物造景

摘要: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关键词: 探究园林 植物配置

440104198504045325 Yu Jiaxuan

Abstract: landscape plants is the most important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terial. Plant configura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function of play garden landscape engineer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garden plants should not only follow the scientific, but also to pay attention to art, striving to make i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to create a beautiful landscape effect, so that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social three benefits.

Keywords: inquiry;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种类选择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如大部分采用外国风格的楼盘建筑,则需要不同于当地植物形态的品种引进,以达到风格统一的搭配效果。

植物配置的手法有很多种,根据不同性质的园林及风格运用不同的手法:

1.1孤植

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胸径、冠幅达一定规格的主景乔木,通常具有寿命长、分支点多等优点,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为游人提供庇荫;二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的造型品种,其体型不一定大,但对于枝条形态要求较为严格。周围配置的其它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同时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它乔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

1.2对植

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规则式布置中的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在自然式种植中,则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也应保持形态的均衡。

1.3列植

也称带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1.4丛植

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作主景时,宜搭配灌木地被一同考虑,形成视线焦点;作配景宜自然,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看出树种的个体美。

1.5群植

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

2艺术手法

植物配置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其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2.1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植物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2.2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黄金榕、红继木;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它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2.3起伏和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2.4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2.5色彩和季相

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一般只能持续一、二个月,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

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中国人有某时某地观赏某花的传统,如“灵峰探梅”、“西山红叶”等时令美景很受欢迎。在小型园林里,也有樱花林、玉兰林等配置方式,产生具有时令特色的艺术效果。

3植物空间设计

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

相同面积的地段经过林缘线设计,可以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或组织透景线,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可以起到标志和导向的作用。同时,由于树木分枝点有高有低,在林冠线设计中,也可根据人体的高度,创造开敞或封闭的植物空间。

经过设计的植物空间,通常都有主景,而且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单株乔木或乔灌、地被组合为主景。也有以自然式花坛与建筑物、山石结合为主景的。植物空间里,以草皮铺地,可统一整个空间的色调。在局部地区或树下,可铺植耐荫的地被植物。

植物空间边缘的植物配置宜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可使冬夏景色皆有可观。当需要形成安静、封闭的空间时,则以常绿的乔木和灌木作多层配置,紧密栽植,起隔离作用。面积较大的植物空间,为了增添植物情趣,可适当设置各类园林小品。如在地形略有起伏的草坪上,半埋石块或立一造型小品;在色彩平淡的季节,可摆设盆花,构成各种图纹等。

4景物配置的分类

4.1水景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各种水体如湖泊、池泉、溪涧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注意堤和岛划分水面和增加景深的作用。水边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植物,或构成主景,或同景石结合装饰驳岸。在较大的水体旁种高大乔木时,要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不宜栽植水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建筑物等组成一幅“水中画”。

4.2路旁植物配置

要注意创造不同的园路景观,如山道、竹径、花径、野趣之路等。在自然式园路中,应打破一般行道树的栽植格局,两侧不一定栽植同一树种,但必须取得均衡效果。并与路旁景物结合,留出透景线,为“步移景异”创造条件。路口可种植色彩鲜明的植物组景,或作对景,或作标志,起导游作用。规则式的园路,亦宜有二至三种乔木或灌木相间搭配,形成起伏节奏感。

4.3建筑物旁植物配置

首先要符合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如在杭州“平湖秋月”碑亭旁,栽植一株树冠如盖的较大的秋色树;“闻木樨香轩”旁,以桂花树环绕等,营造意境美。其次,要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建筑物体量过大,形式呆板,或位置不当等,均可利用植物遮挡或弥补;再次,要加强建筑物的基础种植,墙基种花草或灌木,使建筑物与地面之间有一个过渡空间,或起稳定基础的作用。屋角点缀一株花木,可克服建筑物外形单调的感觉。墙面可配植攀缘植物,雕像旁宜密植有适当高度的常绿树作背景。坐椅旁宜种庇荫的、有香味的花木等。相反,如建筑物形态突出、则其周边植物则以简洁通透为主,或只简单栽植地被甚至只栽植草坪,达到纯粹效果,充分突显建筑特点。

4.4假山石旁植物配置

假山一般以表现石的形态、质地为主,不宜过多地配置植物。有时可在石旁配置一二株小乔木或灌木。在需要遮掩时,可种攀缘、蕨类植物。半埋于地面的石块旁,则常常以草或低矮花卉相配。溪涧旁石块,常植以各类水草,以助自然之趣。

5结语

总之,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还应结合遵循美学原理。但应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换句话,师法自然是前提,胜于自然是从属。另外园林植物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人类。

上一篇:浅析现阶段暖通设计以及电驱动冷机组的发展 下一篇:大型民用建筑水冷式发电机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