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究

时间:2022-08-11 02:01:57

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究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基础上,分析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土地整治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土地整治 新农村建设 作用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土地整治是通过“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来改进农业生产的条件,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这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是一脉相承的。因此,研究协调好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1 农村土地整治改革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城乡之间的人地关系以及用地格局都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扩展和基础建设设施的增加使得城市的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随之产生的“双保”―保证经济的发展以及保证耕地红线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农村中出现的土地闲置、低效、无序的利用问题也表现的极为突出。基于这种时代特征,现有设置的农村土地管理方法与之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无疑为农村土地整治增加了无形的压力。虽然党中央不断提出要加大农村土地整治的力度,但在根本的制度建设方面还不是很健全,出现的结构不够完善、监督不够到位等问题都会无形中制约着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进行。

1.1 分散的组织管理形式制约统一合力作用的发挥

随着农村土地整治由局部向全域的转变,随之产生的推进力量和资金上的困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单个部门的管理已不能完善很多工作,由政府领导农村土地整治才能保证整治工作的更好进行。

1.2 分散的资金投入,制约效益的提高

涉农涉地资金不同的设立依据、渠道以及来源,使得资金的交叉使用会引起重复性建设问题。由于缺少统一的资金平台,对于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新农村建设使得资金投入分散很难发挥其综合效应。

1.3 不同的管理标准,增加了统一管理的难度

包含农田水利、农村房屋的建设和田间道路等多项工程在内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每种工程均具有不同的规范标准,例如:农田水利工程技术标准就涉及了三项国家标准和七项技术规范而田间道路工程也涉及了两项国家标准和三项技术规范。不同的工程管理标准,导致工程建设、验收以及后期的管理缺乏统一性。

1.4 不同的建设主体和产权主体,对于项目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性

现行的农村土地体质项目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投资,待到项目竣工后再移交管护责任人管理。土地整治中心只是建设者。因此,农民作为项目的被动参与者并不能决定最终的决策,使得最终的成果并没有真正保证农民的确实需求,农民积极性的降低对于后期的管理也产生了影响。

1.5 管理方式与管理需求的不相适应,行业管理需要更加规范

随着不断增强的农村土地整治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对人才、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整治作为专门管理机构,它的人才结构比较单一,发展较不统一。例如在房屋土建和造价水利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除此之外,约87%的人员文化水平仅为大专或中专学历的区县土地整治中心人员比较薄弱。

2 土地整治在新农村中的作用

2.1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把生产力建设放在第一位。而农村生产力是一个复杂概念,它不仅包括劳动者、耕地,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等,还包括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机制。只有当各种要素达到最佳水平时,农村生产力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益。因此,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的推进,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2.2 土地整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

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之一,通过农村土地整治,既可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也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并且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2.3 土地整治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

几年来,通过土地政治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用地矛盾,促进了集约用地。整村推进土地政治工程,还给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个稳定的资金渠道,发挥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综合效益,现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

2.4 土地整治为实现了“村容整洁”提供保障

大力开展综合整治,通过旧村改造,提高了居住环境,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证明,土地整治已经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3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流转难以兼顾农民利益,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基层组织仍承担着较多的职能和任务,却普遍缺乏相应的工作经费来源,再加上财政体制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很多地方基层组织在利益驱使下,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指标和土地财政,违背了农民的意愿,而且进行强拆强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现行的土地整治主要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重点放在城市建设上,难以从建设新农村的大局通盘考虑。同时,由于预算资金不足,有的项目对农民补偿低,少数农民对土地整治工作不积极配合,在征地拆迁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严重影响了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土地整治的法规政策缺乏系统性

土地整治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涉及村庄整治、土地平整、道路修建等方面,目前,尚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法规政策来指导和约束。由于牵涉的部门多,同一整治项目有着不同的审批部门、程序和验收要求,协调工作难度大,整治后的土地分配等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尤其在涉及权属调整方面,纠纷处理难度大。

3.3 规划编制方法落后

由于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方法落后,导致了规划目标出现了偏差,在实施时土地开发面临的形势出现变化,所以难以按照确定的目标执行。此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之间,衔接不够,导致了规划实施力度不强。

4 发挥农村土地整治积极作用的措施建议

4.1 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

积极推进村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为目标,合理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规模和布局,确保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实施。

4.2 探索建立高效工作机制

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农村整治开展模式,坚持由地方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搭台,农业、水利、规划、城乡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协作,各司其职,联动推进,形成合力,以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控制、布局更为优化、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提高为根本目标,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同时,大力培育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实现规划、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的规范统一,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将土地整治工作实效纳入各级政府责任考核中,列入年度政绩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有效保证农村土地整治顺利开展。

4.3 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

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加项目宣传经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厂矿学校、村镇集市,散发宣传资料,在广播电视上讲解法律政策,宣传土地政治的实效,制作项目实施标志牌,将项目的审批、建设任务和内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责任人及成效等进行公告,对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农民普遍关注的土地规模经营、补偿安置、集体土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热点问题,应精心安排、积极宣传,保证农民理解自己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调动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结束语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改变,同时,土地整治也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我们不断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还要调动起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推进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孙艳芳.探究农村土地整治[J].中国农资,2013,43(40):112-113.

[2] 张永红.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土地问题分析[J].科教导刊,2011,67(5):45-46.

上一篇:政治思想工作在水利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性研究 下一篇:口碑传播对远程学习者决策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