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生成

时间:2022-08-08 10:25:44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即师生在一个多向、开放的空间里,通过对话、交流等方式,建构课堂教学。它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是课堂的生长点,它与教师的课前预设是相辅相成的。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把握教育教学的契机,善于发现、捕捉转瞬即逝的课堂生成,让其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效资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生成呢?

一、巧用教学智慧,促进课堂生成

笔者曾经听过一课“找规律”,教师在白板上打出了这样一道开放题:1、2、4、( )、( )、( )……经过讨论,有学生举手说出7、11、16的答案,还有学生答出了8、16、32,理由都很充分。教师适时地进行表扬,激起了更多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室到处是讨论的声音,这时一个看样子比较顽皮的小男孩举起来手:“我填1、2、4。”顿时教室里哄笑一片,大家都在说是一样的。教师顿了顿,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追问了一句:“你能说下理由吗?”小男孩说,“我认为重复也是一种规律。”听课的教师们不约而同地送上掌声,是给小男孩的,也是送给这位充满教学智慧的教师的。也许教师在课前预设时没有想到这个答案,对于这种即时的课堂生成,他没有因为学生的哄笑并为保证课堂的流畅性而忽略,而是及时抓住了教学契机。这是一种教学智慧,一方面,它保护了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追求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它掀起了这节课的小高潮。一个看似简单的“重复也是一种规律”的课堂生成,又为学生指明了思考问题的角度,随后有学生说出了1、2、8,2、2、4等多种答案,成为本课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亮点。所以,我们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在课堂这个充满变数的特殊场所,面对随时产生的课堂生成,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进度,肆意放弃课堂生成,而是要运用教学智慧,或者追问,或者把课堂生成留给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动脑去思考、去探究,整合符合课堂教学的信息,使之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调动学生状态,促进课堂生成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善于借用课堂资源,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去主动探索新的课堂生成,并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展开自制圆柱学具的侧面,观察是什么平面图形,大部分学生通过操作,证明是长方形,可是有个孩子却说是正方形,还有个孩子说是平行四边形。大家好奇,争论不休,教师也没有摆明自己的立场,要求学生自己操作去验证。课堂生成的多重教学资源使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他们对其感兴趣,都渴望验证,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自发研究展开图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由来。一个个新的课堂生成接二连三被学生发现,他们的兴奋度始终很高。这个课例证实了促进课堂生成,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只有学生真正投入进去,促进课堂生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学生才有所得。正如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所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的回答等等,无论是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三、善用积极评价,促进课堂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每个人都有获取他人承认、渴望成功的心理,小孩子尤甚,课堂上,每一只高高举起的小手,都代表着被老师、被同学认可的心理,积极的评价能使他们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激励他们继续向知识的宝库前进、探索。如一位教师在教授“9+几”时,口算9+6,一个小朋友回答:9+6=17,迎接她的是哄堂大笑,她的头低着,脸涨得通红,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这时,教师微笑着走过去,轻轻地摸了一下她的头,“不要急,非常接近标准答案了,再想想。”小朋友放松了,认真地想了想,回答出了正确的答案。之后的学习中,她显得格外自信,一次次地举起小手……正是教师的肯定与支持,保护了她的自信心,促发了她的课堂生成。

总之,因为有了课堂生成,我们的课堂才真实而丰满;因为有了课堂生成,我们的课堂才灵动而隽永。我们不能为了与预设相符、赶课堂进度,对课堂生成选择性地“失明”或“失聪”,而应该用教学智慧去捕捉转瞬即逝的课堂生成;用教学艺术去调动学生的状态,促进课堂生成;用积极评价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去演精彩的课堂生成。这样,课堂生成才能成就精彩课堂。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小学)

上一篇:从约定到创造:如何实现“认识厘米”的过程教学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