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效数学课堂的思考

时间:2022-07-29 08:20:43

对高效数学课堂的思考

摘 要:高效课堂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教师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将新课程标准中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最大化、最优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关键词:高效;数学课堂

新课标实行以来,各地教师都在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其实,我们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又要以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教学中制约教学质量的过时做法。

传统的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积累。这样的课堂学生成为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生气和乐趣,教师因得不到学生的积极配合而厌教。好多地区的高中生源质量原本就差,这样高中三年下来,高考上二本线的学生就很少了。这正是因为教师没有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高效课堂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将新课程标准中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最大化、最优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一、课前准备

1.备好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备课必须花大量时间深入地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既要关注教材的知识体系,还应体会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只有把教材解读到位,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⑴挖掘提炼,揭示本质

教材内容的呈现一般都比较直观,教师钻研教材时,不能就事论事,要适当提炼。教材的每一个问题、每道练习题背后都蕴涵着编者特定的意图,要理解编者的用意,要梳理出教材的序,使讲课更理性,使学生的知识更具合理性。钻研教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抽象概括,挖掘本质,让教材蕴含的思想凸现出来,揭示数学的本质。只有跳出教材,才能驾驭教材。

⑵寻找联系,整体把握

钻研教材时,教师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善于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即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生长点在哪里。要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发现联系予以迁移,当学生在思考中有了新的发现,得出了新知识,自然就会沉浸在成功的愉悦氛围之中。二是教学内容对后面学习的影响。包括弄清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应为后继学习提供什么样的知识和方法准备等。三是习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要注意研究教材中每道习题在思维训练上的作用,合理并有效地选择教材中的每一道习题。

⑶合理加工,回归生活

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应回归生活。教师要善于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一扫学生头脑中数学枯燥、抽象的印象,使其产生新奇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新编高中数学教材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大部分章节的引入都是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并且在每节的例题、练习中增加了大量的联系实际的内容。如集合与简易逻辑以运动会参赛人数的计算问题引入;数列以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引入;……。并且在每章后都开设有研究性课题和阅读材料,如数列中的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和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等,就是为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新知识引入时应尽量设置一些能引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探究能力的背景,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用“高斯速算”的例子引入、在讲数学归纳法时用“多米诺骨牌”游戏引入……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体会身边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好数学的内部动机。

2.预习是实施高效数学课堂的法宝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光有老师认真备课还不够,必须把学生也带进来,这就是布置学生预习: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看看那些是能看得懂、能理解的;二是对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们做上记号;三是对预习的内容有新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这样学生在面对新课之前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为了督促和检查学生的预习,每次上课前可用随机抽签的方法,从班上抽查三、四排学生检查预习的效果,对于没有预习的学生下课后进行耐心说服引导。

二、上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主战场

1.激发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来引入新课;认可和赞赏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点滴进步,不失时机地满足学生急于展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提高学习的欲望,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去,达到良性循环。有了最初的兴趣,加之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⒉质疑交流,合作互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将新知识的学习问题化, 通过教师组织提问,以疑激智,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单纯的讲解。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求:⑴提问要有序。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并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而问,步步深入。而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⑵提问的内容要有度。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要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⑶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问题后的停顿,往往可抛砖引玉,得到别的学生更完整的补充或奇思妙想。

有的老师嫌学生回答问题太浪费时间,甚至绕乱了自己的教学计划,觉得不如自己直接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讲授来得痛快,剩余的时间还可安排几道高考题来开阔开阔学生的视野。其实,这种做法既舍本逐末,也不符合新课改要求。有句话说得好:“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得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那就是教师的独角戏,不会成为高效的课堂。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例如练习题的讲解应本着:学生不做,不讲;做了,又不要全讲,只点拨学生最困惑的30%的题目,其余的由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这样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⒊继承传统,重视“双基”

抽象性和概括性是高中数学的主要特点,这两个特点是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高中数学中好多问题,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甚至费解,加之高中生的逻辑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故数学课堂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学,教师的讲授点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国数学界历来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因为这是学生数学发展之根本。实施高效课堂,我们必须以新课标之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全面而系统的双基教学。

4.关爱差生

课堂上不放弃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回避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学习要恰如其分的评价,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回顾我们的课堂,回答问题更多的是中上层学生,而差生却变得无所事事,教师如果不推他们就掉队了。因此,课后教师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差生,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动力。放弃了差生的数学课堂谈不上高效。

5.运用电教手段,让课堂丰富多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在多方面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关键内容,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小结。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图象时,通过电脑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各种变换的动态过程,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学起来不仅轻松,印象也特别深刻。

三、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高考是以考题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的,故我们对练习和作业在难度上不能降低,在量上也要有所保证。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上完课,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空前的好,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却大出所料,学生作业的质量极差。原因在于课堂上教师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没有通过课堂练习的反馈信息来查漏补缺。练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数学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研究学法,进而改进教法应成为高效数学课堂追求的基本理念。

上一篇: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价值研究 下一篇:浅谈投资促进工作的乘势、顺势与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