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范文

时间:2023-12-07 17:13:59

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篇1

那么,外语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学法指导应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为前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主体的任何认知行为都受到感情的支配。要搞好外语的学法指导,首先要注意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任何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都必须经主体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去实践,去体验,才能将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爱好、兴趣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地在学习的实践中去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创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进行词汇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可根据字母组合的发音,把一些拼写相同或类似的单词列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思考,去寻找记忆的方法。又如,在教学语法时,可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理解新语言现象的过程中去悟出语言的规律,让他们品尝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种习惯的形成:1.敢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2.大声朗读和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习惯;3.课前预习的习惯;4.课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5.课后主动复习和多听、多读、多写英语的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学法指导要以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为主线

学习方法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思维方法问题。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的人学习方法也一定得当、灵活、高效;反之,则是呆板、低效、事倍功半。因此,学法指导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启发学生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从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去探索,去创新。比如,有的学生老是把weather和whether两词的拼写搞混淆,教师强调多次还是有人错。如果启发学生把拼写和丰富的联想联系起来:“气候不好就不坐小椅子‘h’看天气”,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又如,学习课文时,不少的学生仅局限于课文本身,跳不出语言点和语法的条条框框,把课文学死了。如果教师注意引导,要求学生进行整体理解,把课文的学习做为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媒介,再根据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灵活、变通和独创的三个特点,对学生进行训练,就会使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怎样找准思考的起点和组织思考的层次,以及如何归纳思考的结果,进而在表达和交际上下功夫。这样,课文学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三种基本能力的培养。1.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英语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2.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启迪,相互协作,达到更高的认知目标。3. 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懂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英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学生今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要以认知环节、学习过程为切入口

现代认知心理学表明,学习的认知过程就是一种信息输入和处理的过程。在信息输入和处理过程中,如何做到方式的最优化,则是学法指导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认知环节、学习过程作为英语学法指导的突破口。

英语学习认知环节的三个基本层次,一是输入,二是内化,三是运用。在输入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复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学会质疑。在内化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固定表达方法,学会比较、对照,通过多听、多读、多练习和多模仿,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新知结构,为输出、运用做好铺垫。在运用阶段,要指导学生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际,在实践中领悟学法,同时也反过来促进前两个层次的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学法指导的另一个切入口就是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主动设定学习目标,拟定学习提纲,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工具书和各种参考资料,提高吸收语言信息的能力。2.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抓住典型范例进行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领悟学法。3.启发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实践中,有意识地注意学法的总结和提高。4.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发挥群体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法指导要以具体方法指导为落脚点

“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不教”就是指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渗透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形成技巧。

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学情。不但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得如何,更要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不但要了解学生共性的情况,更要了解个性情况,以便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法指导切合学生的实际,产生最佳效果。

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环节,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学法指导。例如,关于课前预习,要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借助辞典解决字词上的障碍,利用录音进行朗读模仿,不懂的地方要做记号。课堂上要求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知、体会、分析、理解和听说训练,进而逐步掌握语言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抓住要点和重点,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指导学生做到一看,即看书、看笔记,通过看书、回忆,进一步熟悉和消化所学的内容;二练,即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口头和笔头上的练习,做到熟能生巧;三听、读,即多听录音,提高听的能力和技巧,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

另外,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寻求适合自己特点的外语学习方法。同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有不少学生对语法知识过于看重而忽略了阅读,教师就应要求学生摆正阅读与语法知识的关系,并且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总之,学法指导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篇2

医学院每学期以学院所承担课程为主,选取其中几门公认难度较大的医学基础课程,利用2周的时间,以“教师讲”、“老生谈”“、新生问”三结合的形式开展讲座。首先,由学院选派1名教学效果好、教研能力强的任课教师,针对1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约1小时);随后,由学院选派1名该门课程学习效果好、表达能力强的老生,针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进行交流(约30分钟);最后,到场师生互动答疑(约30分钟)。

二、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方案实施

在三年的时间里,基础医学院共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讲座6次,课程包括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局部解剖学等12门课程。

1.优秀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讲授学习方法

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聘请优秀教师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讲座,尝试用以下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能力:一是讲授该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展现该门课程的独特性,重要性,同时介绍该门课程与前沿医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往研究表明,临床专业学生对医学前沿的内容兴趣更大。二是以课程大纲为主,帮助学生理清本门课程的脉络结构,掌握课程的重难点,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全面深入地自主学习学习该门课程。三是通过一些学习案例,教授学生一些学习的小方法和小技巧,比如通过口诀的方式,记忆系统解剖学课程中人体骨骼结构位置等。

2.高年级优秀老生传授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指导讲座中,每门课程选取了一名成绩比较优秀的高年级老生给新生传授自己在学习该门课程时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优秀老生以学生的学习视角入手,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学习的方法方式及小技巧一一展现给新生,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该更加重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帮助学生加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做习题,注重课堂学习时的听读、笔记和联想等。

3.讲座现场师生互动答疑

该环节强调教师和学生针对课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由到场学生针对课程难点进行提问,教师由浅入深、层层剖析进行解答。课堂讲解时教师主要以知识点讲解为主,而讲座上的答疑解惑则更突出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去寻找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使得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以此类推,做到真正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效果

为了解基础医学院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我们在第三期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同时对其研制了相应的调查问卷,主要从参加讲座目的、讲座开设时间、讲座形式、感兴趣环节、讲座感受等方面设计10个结构性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你对自主学习方面的内容有何建议和意见?关于学习方法指导讲座,你有什么宝贵建议和意见?)针对参加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1份,收回问卷338份,回收率96.3%。

(一)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讲座效果明显

大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学习帮助很大,有利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问卷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方法讲座的开设非常有必要,希望多举办比较难课程的讲座,并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设置专题,使同学们学习本课程更加有利。

2.在自主学习方面

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意义重大。调查表明,学生希望教师可以加强对自主学习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在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一是讲解一下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多提供一些有关自主学习的资料。二是老师应有一定的引导,列出知识主干、重点难点,并适当开展兴趣小组。三是在记忆方面给予技巧、方法指导。

3.学生对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满意度较高。学生建议多开设难学课程的讲座,增加场次,多讲解重点内容;讲座中应多增加交流机会,增加师生互动和现场答辩;讲座中注重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多举实例以引出学习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及讨论学习方法指导

讲座的圆满举办及问卷调查表明,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要从课堂上加强对课程知识的传授,更应该从课外角度,积极创设支持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把握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医学生由于平时课程繁多,对专业基础课程难免产生疲倦和应付心态。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将课程的丰富性、独特性展现出来,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应由传统的知识授予型方式向问题引导型方式转变,通过案例展现等手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方法的养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进一步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科的知识架构。

(1)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应提前预习本次课程章节的主要内容,做好相关学习准备。

(2)学习专注。在上课期间应跟着任课教师的思路走,注重理解和融会贯通任课教师本次授课的重难点内容。

(3)技巧记忆。医学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应根据学科和课程特点把握多种记忆方法。

(4)知识强化。课下应积极复习,反思、总结和评价自己本阶段的学习进程及效果。

(5)沟通交流。遇到知识难点,应积极向任课教师请教,请求答疑解惑。同学间可根据某一知识点进一步沟通交流,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3.创设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但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应给学生创设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与氛围。一是创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网络资源,提供相关辅导资料供学生下载。二是教师可通过课外辅导的方式,如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讲座,开设科研兴趣小组沙龙等,进一步激发起医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和求知热情。三是积极创设优良的学风班风。对班级加强学风建设,让优秀学生带动全班一起学习,共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篇3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从中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方式、途径、和注意问题四个方面做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1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的基本原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准则,就目前数学教研情况和学生学习经验来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的教育。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正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现代人。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1.2主动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不可能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技能,使学生最有效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客体,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体。

1.3针对性原则。 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一般来说,初中生知识面较窄,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学习技能不很熟练,因此,对初中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生则不同,知识面较广,理解力较强,因此,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开设学法课。

2数学学法指导的方式、途径

2.1有机渗透,寓学法于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根本途径,也是学法指导经常化、具体化,出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学法指导必定应走渗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随意组合的复合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此目的,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按此结构,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有机地渗透学法指导:(1)备课要明学情,备学法,即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2)预习设计要指点方法,做好“导学文章”,即以纲导法、以问导读、以疑导思、以趣导情。(3)教法的选择应有利于指导学法,为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提供借鉴和规范。(4)教师讲解过程要示范学法和点拨学法。(5)新教学过程要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6)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会,使之“受用终身”。

2.2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2.2.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2.2.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1)、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2)、机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3)、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2.3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二是锻炼学习意志。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的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三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评价表扬,鼓励发展。

3数学学法指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教学与学法相结合。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落实学法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把教法与学法结合起来研究,把学法指导也作为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2渗透教育与明确指导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教育是主要形式,但是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学法讲座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学习的入门或转轨期更为需要。

比如,为了提高对优秀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可以在高中阶段作三次学法指导。第一次在高一第一学期中,向学生讲高、初中数学学习的区别,揭示高中数学的特点;第二次在高二开学时,主要指导学生怎样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第三次在高三,指导学生遵循基础——方法——能力的顺序进行数学总复习。

3.3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学生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有目的的活动,非智力因素是数学活动的动力系统,它与智力系统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共同决定着学习活动的质量。学法教育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学会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教学对策。对于学生,只有“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主动接受学法教育,并努力形成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对于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教育,才能使学法教育发挥最好的整体效益,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

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数学方法

新课改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做到终身学习,以适应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愈来愈快的发展要求.下面就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作几点浅议.

一、指导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方法

良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也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进入初中,科目增多、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从静态发展到动态.加之一些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法不当而成绩下降.因此首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①课前要预习;②课堂要专心和主动参与活动;③课后要认真复习和完成作业;④遇到到疑难要及时求助;⑤阶段性学习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学习数学知识各环节的指导

新课改理论虽然提出了多种教学形式,如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外社会实践教学、远程教学等,但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针对教学各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小结)对学习方法分步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核心和重点.

1.预习方法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学习重点和自己学习的难点,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课、讨论,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通过预习,对学习中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提前做好准备.预习方法可分为单课时预习与单元预习.

预习指导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好的预习习惯,而八、九年级的学生则因作业繁重而不愿去认真预习,甚至根本不预习.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讲明预习的重要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课堂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听教学重点和自己理解上的难点.尽可能地利用直观教具、学生身边的事例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多角度地思考理解重点难点内容,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与交流活动,并根据课堂上师生的小结记好笔记.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要准确、及时,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法,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课后复习及作业方法指导

学生在数学课后往往只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其它作业(如复习、记忆、动手验证等).以致出现死套公式,照搬例题模式、甚至抄作业的现象,而所学知识和方法却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更难发现自己课堂学习的不足.

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应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解题过程中强调审题意识和解题的规范性.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三点:第一是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第二利用条件正确地画出(或作出)图形;第三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

4.小结指导

小结是为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以便加深理解、减少遗忘.初中学生往往不会进行单元小结或阶段学习小结(如期中、期末).教师在单元或阶段性复习时,应采用教师小结与指导学生小结相结合的方式,并最终过渡到学生自我小结与复习的形式,教会学生“会学数学”.

如:课改新教材关于数据统计的内容采用分阶段分散学习,螺旋上升的方法编排,这就要求教师每学完关于数据统计的一章内容,都要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统计知识来进行小结,从而加深知识间的联系与理解.

三、巩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指导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在许多方面决定着数学学习的成败,课堂内的兴趣决定着一节课的学习效果,而课后能否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则决定着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提高、数学的探求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不少学生怕学数学,大多是因为小学或初中低年级学习数学的方法不当、成绩下滑而造成的,少数同学是因为没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学老师而造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课内外的形象,主动亲近学生,让学生首先从心理上接受你;其次是要在课内外抓住一切机会,利用情景问题和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渐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

2.记忆方法的指导

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相信:当今科研成果证明,每个人的记忆潜能是很大的,记忆和遗忘是有规律的.只要科学地进行记忆,主动记忆,养成记忆习惯,就能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具体针对以下几点来指导记忆:①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来协同记忆;②根据识记材料的不同,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在数学中理解记忆占的比重很大;③师生共同努力,编一些顺口溜或口诀来记一些较难记的知识.

四、应用数学知识的指导

1.解题方法的指导

第一是审题指导.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对材料型数学题很头疼,无法下手,说到底是因数学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差.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数学文字题注重读题,必要时做到“三读”:第一遍通读;第二遍复读,同时勾划出重点词和数量;第三遍重点读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再动手解题.

第二是复习相关知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回忆复习与解题相关的内容.由于学习或考试的过分紧张,会阻碍新旧知识在大脑中的联结,教师要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和放松的方法,消除紧张、稳定情绪,让学生通过联想回忆,使相关知识得到顺利提取.

第三是问题类化,建立数学模型.教师要指导学生把问题归类,以便在解题时能从同类或类似问题的解题模型中得到启发,尽快找到正确简捷的解题途径.

2.创新能力的指导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先从课堂内抓起,教师在指导学生探求数学公式、定理时,在应用数学知识解题中,都要时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表扬或鼓励学生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路或结论;其次是在课外活动中要加以积极引导,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解题或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

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篇5

[关键词]学习指导;目标体系;执行体系;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166-0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由于在校学生人数暴涨而出现了师资、设备资源严重紧张的局面。随着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理念的推广,各学校通识课程数量增多,专业课程时间后移,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增大。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专业课程的后移也使得学生对专业未来发展比较茫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会造成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现行的教育体制在学生学习指导方面几乎是一个空白。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体系,而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关注的是教学计划的落实。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以下主要的问题: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和兴趣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学习资源的管理和应用能力不足。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合理应用和分配学习时间、不能灵活应用多种学习方法、课堂效率不高、自学能力较低等因素引起的。

学习指导的出现为大学生成才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学生如何学习、学习效果怎么样、学生的自我发展情况如何,这些问题几乎无人问津。如果学生在一入大学就能很好地规划一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确定的目标,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寻求到帮助,那么学生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完成学业。大学学业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与事业能否成功。

近年来,国内高校已普遍认识到大学生学习指导作为一种有效途径,对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1]与欧美高校相比,虽然国内高校对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开展了一些符合我国国情的学习指导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如开设大学生学习指导课、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建立大学生学习指导网站等,这些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指导方式方法不够系统,缺乏针对性,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3],我们在总结现有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学生特点和指导人员等实际状况,建构出适合学习化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当前高校教学要求的大学生学习指导系统。这一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目标体系、执行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基本要素。

一、建立全面的学习指导目标体系

学习指导的目标体系是指开展学习指导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全面的学习指导目标体系的建立是形成合理有序指导体系的基础。学习指导的目标在于能够引导学生成为“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者。

(一)爱上学习

爱上学习,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既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可以将学习当作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来做。

这个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被动执行,即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学习内容能够较好地掌握;第二,主动学习,即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不仅能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能自己根据个人需求学习,并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喜g学习,即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够自觉地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二)学会学习

这是大学生学习的执行系统,即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应用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这个系统也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了解,即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二,运用,即学生可以熟练地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选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第三,熟练,即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点,从多种学习方法中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够对这些方法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个人恒定的体系。帮助学生由第一层次提升至第三层次,学生自然就学会了学习,这是学习指导的中心内容。

(三)善于学习

这是学习指导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即让学生在“爱上学习和学会学习”的基础上,最终能在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有很大提升。要达到善于学习的目的,就要保证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从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引导,并最终将其转化为个人的习惯。

二、大学生学习指导执行体系的构建

学习指导的核心问题是学习指导执行体系的构建,它主要包括学习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一)学习指导的内容

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内容主要解决“指导什么”的问题,是为达到学习目标在学生的学习中进行指导的具体内容,是大学生学习指导操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学习观念、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专业意识、学习情绪和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等方面的指导。

(二)开展多样化的大学生学习指导形式

1.开设大学生学习指导课

学习指导课的内容包括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专业教育、图书馆、校园网等资源的利用,可以将其作为选修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其作为必修课给学生开设。

2.建立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是对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进行指导的咨询机构,由校学生处或教务处领导,成立专门的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内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为咨询专家。其主要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咨询和支持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与发展问题,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指导中心可以通过面谈、电话通话、上网交流等形式开展咨询工作。

3.建立大学生学习指导网站

现在大学生对于网络有特别的依赖,他们习惯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可以建立一个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网站,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指导、学习技能帮助、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以及个人咨询,等等。大学生学习指导网站可以依托学习指导中心进行建设并进行数据更新和维护。

大学生学习指导网站可成为学生和管理工作者、学生与导师交流的平台,这弥补了其他指导形式必须进行面对面指导的不足,具有时间和空间上不受限制的优势,是其他的学习指导形式的补充,可促进其他学习指导形式的有效开展。

三、保障体系

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开展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指导教师参与程度的高低、管理部门的支持与否、经费是否充分、管理是否规范。学习指导的保障体系就是指为了使学习指导工作健康可持续地运行而采取的人员、经费、政策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

大学生学习指导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作为大学思想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接受和理解学习指导的内涵和方法;作为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精心指导。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实现学生的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屈林岩. 改善大学生学习指导 促进学与教的创新 [J]. 中国高等教育,2010(3): 47-49.

[2] 黄伟忠. 浅析开设《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的意义 [J]. 高等教育研究,2002(3):48-49.

[3] 张维.构建大学生学习指导基层系统之研究――基于N大学L学院学生学习及指导现状的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 蓝江桥.美国大学对学生的学术顾问指导制度[J].外国教育研究,2004(5):13-15.

[8] 李如密.学习指导的基本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1(3):28-31.

[9] 罗文伟.我国普通高校成人学习指导体系建设的反思与探索[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6.

[10] 王俊,乔蔚虹,范S.学习指导:改善当前大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Z1):81-83.

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篇6

一、充分发挥导学案中问题导学的重要作用

1.问题导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学案首先是导,这里的导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是导学案的重中之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效果的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如果导学案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时时都吸引着学生,学生的精力就自然集中。例如一位教师在“基因工程”这一节的导学提纲中这样设计:“时有一句口号说‘芝麻赛黄豆,黄豆赛西瓜,玉米棒子比人大’。在很多人的眼中这仅仅是一句笑话,然而这样的笑料很有可能会变成现实,同学们能说出实现这一愿望的理论过程吗?”很明显学生看到这个问题之后就会主动看书、积极讨论从而达到非常好的预习效果。

2.问题导学要紧扣三维目标

导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问题导学应将三维目标贯穿于整个导学案之中。一是知识目标。在导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指出知识目标,明确本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学到什么程度。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二是过程与方法。在问题导学中,指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思考,实验过程中怎样操作,具体设计出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整套方案。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高中生物教材中很多章节的内容都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等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讲艾滋病这一节时,教师通过讲授艾滋病的传播与危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成为不再歧视艾滋病人的宣传者。

二、导学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要精心设置探究的问题

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明确要求,在导学案中设置一个好的探究课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问题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入手,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问题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明确让学生做什么、学什么和将要取得什么样的结果;②问题设计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③问题设计最好要新颖,让学生产生好奇心。

2.要坚持对学生进行评价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提高,所以每位教师都要对学生探究的态度、过程、结果等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在探究学习中的优缺点,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评价分成三个层次,先是学生自评,再是组内互评,最后是教师总评,三种评价的内容设计成表格,每一次探究活动进行一次评价,学生按日期将评价收好,以便查阅。

三、导学案的习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1.练习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导学案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识问题化。导学案中的练习包括课前的导学练习、课堂上的突破练习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它控制学生的学习方向,指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积极的推进作用。练习设计的依据是本节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兼顾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习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循序渐进不断深化。习题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地设计练习,使练习有层次。让差生在练习中找到自信,让优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

2.练习设计要能够培养学生能力

双基教学一直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在导学案的制定中仍然不能忽视。既要抓好基础知识又要抓好基本能力。以练习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导学案中的练习应该是一些紧扣本节内容的有价值的问题,它引导学生去探索、讨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巩固练习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放题,既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大胆创新,又有利于学生发展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导学案要重视学法指导

在导学案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导学案要明确指示学生如何读图、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它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问题的处理策略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导学问题阅读教材,对学生感到比较难以解答的问题进行提示,提供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分析等。学习方法指导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总之,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要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真正做到“低负高效”,从而让导学案落到实处。

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篇7

[关键词] 师范生 教育实习 问题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和信息反馈,也是探索教师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我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创新发展为宗旨,从教师基本功培训、实习基地建设、管理机制建设等环节入手,对教育实习进行了系统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基础教育师资需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型的时期,师范生的实践型教学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将成为办学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教育实习,基本上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教育实习。往往在全学程的最后安排六周或八周进行实习。此前没有对基础教育进行了解,没有对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没有对教育教学进行实际接触,而是完全依靠高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和培养。学生也是在等、靠中进行实习,由于事前不了解中小学现状,事中缺乏积极性,缺少教育教学技能的多层次训练,事后缺少反馈和改进,很难通过一次性的实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剧增,更加大了实习的难度。有些学校为了学生的自主择业和管理方便,就开始了“放羊式”撒手不管的实习方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首届中国教育论坛上明确指出:“师范生一进师范学校的校门,就应该让他们接触中小学、接触孩子,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培训他们对教育、对学生的情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说:“培植教师专业意识、感情和信念应贯穿于教师培养的全过程,不能等到学科专业学习结束后才安排。”[1]叶澜教授指出:“从我国的教师教育实践来看,往往有着自然成熟的倾向,对新任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其成长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教育学家提出的解决当前师范生教育实习问题的一些思路,引发了对高师教育实习与师资培养问题的深入思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可见,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现行的师范生实习方式必须尽快改变,到中小学实习应尽早安排,把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经验尽可能地融入到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去。

二、调查分析

通过对我院2007届教育实习基地的实习生、实习科目教研组长、指导教师的实习交流座谈和研究者多年来带领学生教育实习的经验,我们设计了《教育实习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实习及其它方面的综合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式进行,请已经结束教育实习的在校应届毕业生填写调查问卷。另外,对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和学校领导进行个别深度访谈,以全面、准确地掌握毕业前夕学生的实习现状及取得的成效,并通过对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教育实习的几点方法。

(一)教学工作实习调查

教学工作实习是整个教育实习的中心内容。这是由“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的规律决定的。教学工作实习主要包括备课、试讲、上课、课外辅导、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成绩的考查与评定等。

1、课堂教学实习情况。

我院实习生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学工作任务,75%以上的实习生通过4至6周的授课能够掌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55.6%的实习生能够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80%的实习生能够做到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通过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工作。同时,实习生普遍认为在教学目标的阐述、教学重点难点处理和教态方面把握得较好。表1显示,实习生亟需改进的是课堂调控能力、教师基本功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的应用等。在实践能力方面,36.4%的实习生还不能很好地将大学期间所学理论知识用于中学课程教学实践,38.2%的实习生不能很好地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加强。

2、教师教育课程应用情况。

在访谈中发现,对实习生帮助最大的教师教育课程依次是:教材教法、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大多数实习生提到教材教育课程脱离实际,教育心理学教材陈旧且应用性不强等问题。部分学生还提到教师基本功训练等问题,有的认为最应大力加强的教育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材教法。

(二)班主任工作实习调查

班主任工作实习是教师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班级日常管理、班风建设、个别教育和家庭访问以及处理偶发事件等方面的实习。在接受调查的360名参与教育实习的学生中,有320名学生参加了班主任工作实习,占实习生总人数的88.9%。

表2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基本上能够胜任中学班主任工作,能将在校期间习得的教育理论运用于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巧,在制定班级计划、组织班级活动和处理偶发事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锻炼。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在调查中75%的实习生在整个实习期间没有进行过学生家访,25%的实习生进行了1至3次家访。

在问及“对班主任工作实习帮助最大的人是谁”时,55%的实习生选择“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另有26.1%的实习生选择“实习组同学”,18.9%的实习生选择“师院指导教师”。由此可见,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在实习生班主任工作实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我院指导教师的作用发挥不是很明显。

(三)实习指导教师调查

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包括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两方面参加教育实习指导工作的教师。这两部分指导教师在实习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情况。

我院1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他的教学工作指导责任心强,37.5%的人认为一般,40.5%的人认为较好,3.0%的人认为差。关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10.5%实习生认为强,46.5%的人认为较好,38.0%的人认为一般,还有5.0%的人认为差。整体看来,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在提高实习教学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反映出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

2、师范院校指导教师情况

关于我院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工作,11.0%的实习生认为针对性强、有帮助,26.8%的人认为针对性较强、较有帮助,36.2%的人认为针对性一般、有一定帮助,15.5%的人认为针对性弱、帮助较小,10.5%的人认为针对性差、帮助很小。可见,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我院派出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得不是很充分。同时,从访谈中得知:实习生最想从我院派出指导教师得到指导是“如何上好课”,其次是“如何尽快适应实习生活”。因此,我院指导教师应着重从这两方面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

(四)综合调查

1、编写教案和运用教法情况。

通过对我院实习生所写教案进行抽样分析,发现教案书写缺乏新意,课题内容系统性不强,对基本部分的内容比教详细,而对准备导入部分和结束部分过于简单。运用教法针对性不强,不能结合中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预设性备课。对课堂教学中可能生成的问题不能预见性思考,暴露了实习生对课堂教学方法与教育技能理论掌握程度不够。因此,实习生还应在备课技能上下功夫,并且不断努力探索与积累课堂教学方法。

2、组织教学与新课程认识情况。

合理的课堂组织与教法是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实习生对于教学常规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调查表明,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有24%的实习生能够比较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及顺序,并能够因时、因地、因人而改变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手段顺利地组织教学。然而,有5.5%实习生随意变通教学步骤和内容,课程内容组织与目标不一致,脱离了教学实际。从调查中还看出,只有44.4%的实习生对新课程理念有所了解,大部分实习生不了解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内容,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听说过课程改革。

三、几点思考

(一)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密切与中小学校的广泛联系

教育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不是师范院校单纯的教学行为,而是牵涉到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关系。由于师范院校和地方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教育没有隶属关系。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地方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之间的协调,激励中小学校积极参与教育实习工作,同时借鉴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经验,努力开设并推行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实习基本经营模式。首先,师范院校应尽可能发挥自身优势,在资金、设备、技术、信息、师资培养上给教育实习基地以帮助和扶持;其次,将职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基地与职能教师的实践培训整合;第三,依托高校教学科研力量,联系当地优秀教师成立区域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履行基础教育研究和教师职能培训的职能;第四,中小学也可选派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进大学校园去选修课程,优秀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或中小学教育管理领导甚至可以走上大学讲台,客座讲演实践课程或阐述基础教育工作的内涵。

(二)增加教育实习时间的比重,实现教育实习环节全程化

教育实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学习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教法研究和教学实践调查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其最大特征就是全程化,强调在整个大学期间进行多次教育实习。即:由表及里的见习、讲习、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据此,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上应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是入门“见习”阶段,安排本(专)科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在修完教育心理学课程之后,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初就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参观,进行为期1周的职业感受活动;随后,还要分两次到中小学进行3周的入门教育实习。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到多所中小学去充当在职教师助手,进课堂观摩,实地体验和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熟悉和积累教师职业技能。第二次是模拟“讲习”阶段,应安排并贯穿于大学本科二、三年级(专科二年级),在修完教育技术学课程之后,时间为二个月左右。第三次是应用“实习”阶段,安排在本科四年级(专科三年级)上学期,在修完教材教法课程之后,时间为三个月以上。可选择三种基本模式推进教育实习:一是顶岗支教型教育实习模式,二是委托自主型教育实习模式,三是分散定点型教育实习模式。本阶段强调“重负荷教学训练的特点”,实习生需承担教师工作量的1/3以上,以获得足够的教学经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学校管理工作能力和进行独立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使学生既成为善于思考的研究者,又成为胜任、称职的教育工作者。[2]

(三)规范实习管理机制,加强教育实习质量监控

实习期间,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教育管理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的教师跟随实习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现场指导,要从教材教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的角度去指导实习生。首先,制定指导教师选派标准,强化责任意识,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工作。;其次,由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委员会组建教育实习巡查组,在实习过程中分两次深入教育实习第一线督促巡查。第一次在实习工作开始阶段,主要检查各实习基地实习工作落实开展到位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第二次在实习工作中针对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等实习内容,依据实习目标及考核细则进行听课、调查、考核与评价,以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实效。第三,成立实习生同伴教育成长小组,动员并推荐有责任心、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参与教育实习的自主管理工作。在每个实习基地成立实习生工作队,选派一名队长,负责实习基地的教育实习日常工作,并结合实习任务需要,分别成立课堂教学教研组与班主任工作学管组,在高校带队老师与基地现职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体研修,善始善终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第四,建立教育实习指导中心,下设培训、实践、督导、调研四个部门,共同做好教育实习的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

(四)丰富教育实习内容,进行全学程综合规划

借鉴国外教育实习经验,丰富实习内容,拓宽实习范围。从教学准备,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实施和评价,从课内到课外,从学生到老师到家长,要让师范生了解并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培养未来的合格教师,更要对师范生从新生入学第一天起即行实施,包括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训练。

(五)重视教育课程建设,加强实习前的教育理论准备

我国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一般仅限于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学法,所占学时在所有课程中的比重不到6%。因此,在强化专业教学的同时,一方面要增加教育课程的教学时效,使其占总课时比例提高到15%左右,达到国外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要改革教育课程内容,教材教法课应与新课程改革联系,教育技术学应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联系,以克服教育课程理论与中小学实际脱节的矛盾。[3]同时,要加强教育实习与教育课程的结合,通过实地参观、见习观摩、优质课案录像分析、微格教学等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的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联系的活动,引导师范生学会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善于在实践中消化所学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信念和行为,使教育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理性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四、结束语

总之,我们必须看到,师范生教育实习直接涉及到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思想、办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的调整,其效果关系到师范院校改革的成败。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教育实习工作对师范教育、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认真反思和研究高等师范院校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探索与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实习模式,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寻找新的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晨光.师范生教育实习应尽早安排[N].中国教育报,2007―9―25日(第一版).

[2]高洪源等.关于强化与创新高等教育实习的构想[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3):55-58.

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篇8

【关键词】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时使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只要在学习,就必然采用某种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但是根据调查,不仅许多学生对此认识不足,就是一些教师也模糊得很。由于历史积淀,传统习惯和消息闭塞,许多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在“教”,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他们不明白,时代在迅速地前进,语文的教法和学法也必须随之更新。

一、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

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意义重大,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最近廿年来现代教学的发展极其迅猛,其总趋势是强调“教”为“学”服务,“教”向“学”上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主;所以,开展学法的研究和指导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运用信息论、控制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最新成果,对学习方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学习方法的探讨已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而受到普遍的重视。我们只有加强加快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与实践,才能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

其次,是适应培养新型创造型人才成长的需要。当今时代要求培养的不再是传统的承继性人才,而是要培养新型的创造性人才,他们必须拓展新路,超越前人,开创新的事业,这样,他们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就比掌握知识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量的成倍增加,学校中的知识传授无法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学校教育观念将被终身教育观念所代替;在学校里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因为知识的更新快,而方法的更新相对地说要慢得多,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

再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吕叔湘先生在批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法流弊之后,论述了指导学法的教学观,他说:“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学法,就可以受用一辈子。”的确,正确的方法,使人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错误的方法却使人多费周折,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个公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有人也总结了“优秀的成绩=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经验;这些都说明了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运用科学规律指导学习,才能自觉地冲破题海题山,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那么,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尤其是适应当今时代要求的新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这是需要不断总结和不断完善的。对中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传统的要求一般有如下的内容:

一是“自觉的获取知识”的心理状态。指导学法旨在使学生产生自觉的学习心愿、意向、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环境和条件,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有宽泛持久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踏实训练的学习态度。

二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这些方法和技能主要有:学会做读书笔记,会做读书卡片;能借助工具书并参考注释进行阅读,能借助资料进行写作,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等等。

三是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为将来的自学打下基础。

四是养成读书看报、写笔记等良好习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学习也必须有所充实,有所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学生今天的学习,就应尽可能考虑到掌握未来社会中会出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三、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策略

策略在一般意义上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它常与“方法”“步骤”同义,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有人也称其为“方法的方法”,它往往是方法之上的用于指导方法的具体实施的措施。

首先,做好语文学习准备。语文学习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工具书等。作为一个初中生,身边应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除此之外,为便于学习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学生古汉语词典》就更好了。当然有了以上提到的工具书只是一个基本的准备,关键是养成只要读书就查阅词典的好习惯。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好一些相关资源:语文课本、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家庭藏书以及考试资源等。

其次,运用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可以对文章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有意识的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

第三,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学校里,语文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对课本中的文章,老师理解,教参的理解都是一家之言。学生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能学生的理解会更好。课堂上师生要进行思想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多种能力。所以,学生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安全文化建设成果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初中生英语学习辅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