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协作式学习模式

时间:2022-07-28 11:36:49

数学教学中协作式学习模式

协作式学习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协作、交流、协商、讨论等方式,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协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协作意识和实践意识.协作式学习将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精心选择协作式学习的内容

在高中数学协作式学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确保小组协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和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等,对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精心设计各小组协作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协作式学习,其内容可以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发散性、探究性或者是矛盾性问题的设计;也可以是学生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主动的提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满足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答案唯一、结构良好或者过于简单的学习任务就不适合这种协作式的学习模式.因此,在实施协作式学习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地选择,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小组集体协作的智慧力量.

二、促使学生参与协作式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是学生.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需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并使之发展到相应的水平.然而人类的自我意识思维能力和发展水平是形成主体意识的制约条件.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仅依靠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够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借助协作式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学生之间的影响作用,让其在感性认识上获得自身的主体地位的体会,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要实现协作式学习就必须要积极地参与活动,只有参与方可形成互动,有了良好的参与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其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自觉性.

1.差异参与

学生的这种参与模式是考虑到不同学生在学习水平上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分组学习环节中,教师需依学生的能力、成绩、性别等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异质小组,这样不仅使各组内成员的异质获得了相应的互补,而且平衡了各个小组之间的差异,充分体现了“协作式学习”过程中各小组间的竞争和组内的合作精神,保障学生的全程、全员参与.

2.全程参与

“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授课依旧是以一个班级作为教学的基础,利用协作小组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设置通常为:协作设计小组活动反馈评比归纳讲解.由此可见,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每个阶段都需要教师巧妙设计,加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所谓教学,就是“教”和“学”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情感交融过程,因此需要调动协作学习的动力以及参与的积极性.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教学态度的温和程度是正相关.

1.教学民主

协作式学习体现了教学对话和观点的开放性.教学对话是在协作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发表意见和提问.观点开放是指除了原则性的问题之外,对于存在分歧、假说性、争论性、未定论的观点保持开放性的态度.

2.人格平等

在协作式学习环境下,无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在人格上应当平等.只有这种动态因素在人格上实现了平等,教师方可融入学习小组,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学生才能将教师当做朋友,才会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平等的人格有利于学生之间协作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3.生生互爱

在协作式学习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环境中进行协作式学习的,由于小组成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探究、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只有通过学生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促进,才可避免一堂课中优生发言、差生闲玩的现象,也可避免优生排挤、瞧不起差生的现象.

4.师生互爱

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渠道是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就是爱,这是学生的一个基本心理需求.脱离了爱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个性发展的引路人和领航者,是应当受到学生尊重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情育人、以诚待生,通过不同的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感情,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融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这种协作式教学模式.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自身学习的主体意识,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下一篇:新课改下化学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