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19 07:27:44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的表演和示范操作.化学演示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索物质变化的全过程,使学生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进一步探究出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创造条件.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时,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提出思考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让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这样学习容易理解,也记得牢固.

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不方便演示.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既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录像技术,可对实验中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

二、增加实验探究的机会,实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实验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精心设计一些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

例如,“铁钉生锈”实验,在学生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继续探究的意识,即有意地引导学生: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学生的探索热情被激发,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条件下生锈的事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进而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遍原因和条件.学生对金属防腐、防锈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鼓励学生动手做家庭小实验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习题配合作为家庭作业,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学生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被激发.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补充了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处理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进行,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

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危险性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的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于多媒体三维动画功能则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总之,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整体的、综合的、独到的功能.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使化学实验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展示其应有的魅力.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设计与运用创意小实验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协作式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