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7-22 06:13:09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思考与实践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时展背景下,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必须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邓小平同志生前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直以来,体育教育基本上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较少把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贯穿其中。然而,健全的人格是通向未来世界的护身符,体育教学在其中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学校的体育课程也应该思考探究体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了,把育人融入体育教育,特别是注重青少年成才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广,体育教学传统的、固有的模式也在改变,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层出不穷,学生人格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也在不断受到重视。

一、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科学的审美观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认为:“体育是造成健全人格、养成具足生活的一种工具。重视体育,实行体育,是个个人应有的态度,应尽的义务。”这就是说,体育具有促进人的社会化的功能,实行体育是立身社会的需要,从宏观方面阐明了体育的意义和作用。所谓造成健全的人格,就是通过体育的各种方式和训练,培养人的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使人的精神不至于病态;所谓养成具足生活,就是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健康的、劳动的、公民的及学艺的四种要素”,这是满足人生向上发展必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就不能没有体育生活。他指出:“体育为保障健康生活所不可少,就该人人讲究体育,不一定体育家才应讲究。”这就充分肯定了体育的社会职能,使体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都不可少的工具。从“增进学生的健康”这一目标出发,体育课程不仅只关注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要重视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增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体质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学生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一些明显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而体育活动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可以改善人的情绪状态,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并且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运用、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长跑等这些项目,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才能出好成绩,他们所能取得的好成绩就是平时顽强训练、吃苦耐劳的结果。我们也可以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教育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如让学生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接力赛、小组球赛等等;我们也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情趣,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如将音乐融入体育课堂、韵律操、体育舞蹈、边唱歌边练习等等;我们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提高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我们亦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化思维的协调发展,这样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就巧妙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极大地改善了体育课堂结构,充分调动了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良好心态

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个体对失败的态度和认识。只有正确对待失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办法和途径。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理智地面对挫折,对学生的成长意义相当重大,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爱迪生说:“失败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体育运动具有的竞争性特点,本身就是一个成功和失败相互交织的实践活动。同时由于竞赛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竞赛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使任何人、任何队都可能成为成功者或失败者。面对体育运动中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挫折,客观上要求参与者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不能被一时的失败所吓倒,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取胜的对策和办法,重新参与竞争,争取胜利。这样的特点和不确定性正是培养学生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良好心态的有利条件。

另外,在体育运动中,为了掌握一个动作技术,为了跃过一个高度,为了击中预定目标,为了克服一个极限重量,为了完成一套动作组合……,实行者都要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只有那些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善于分析失败原因、充满自信的人,才会成功地到达目的地。目前,一些初中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较差,体育教学若能发挥其特长,多让学生经受成功与失败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失败、面对逆境时的耐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使意志得到磨练,人格进一步完善。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集体主义精神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科技时代,“团结就是力量”显得尤其重要了。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比如说拔河比赛、球赛等,这些项目就特别讲究团体的配合,都需要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接触、对抗、切磋、合作,甚至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还可能发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因此,许多时候要求学生参与者顾及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同样是辛苦的训练,但是必需有些人作替补,有些人作啦啦队员,有些人做后勤工作,只有队员间互相配合,适应任何一种角色,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模拟社会环境,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与集体,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

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一代是历史的继承者和开拓者,赢得青年,也就赢得未来。可见,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青少年人格,任重而道远。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在坚持教给学生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还应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育五育并举,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只有使我们的培育对象在文化素质、精神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体育教育才能算是真正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一起为体育教学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庆元县菊隆中学)

上一篇: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提高新时期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