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

时间:2022-03-04 07:27:20

剖析“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

学校体育专家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年级越高,这种表现越明显。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运动参与”的热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笔者想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谈点个人浅见。

一、体育与体育课在参与过程的主要区别

体育与体育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密切的联系:都以体育项目为载体,有一定的身心效应,在学练方法上存在某些一致性,体育存在于体育课中,体育课是对体育的严密选择和加工。从实施过程看,体育与体育课的区别在于如下两方面:

1、实现目标的自选性与规定性的区别

学生参与体育都有一定的目标指向。尽管目标受体育本身的功能所制约,但由于体育所具有的多功能性,决定了不同学生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对目标选择的多样性,虽然表面上看都是对体育的参与,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对从事体育的自我感受,自己决定练什么,为什么要练,看什么,为什么要看。而且这种选择不受外因支配,完全是自选的,就像同样是参与体育比赛,不管是直接参与还是间接参与,目标各有不同:消遣取乐,追求获胜、体验成功,或者是提高技能、增强体能,学生选定参与体育的目标是主观的,参与结果与实现目标的“一箭多雕”性是客观的。体育课就不同了,拿新课标来讲,按照各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要求,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要规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且目标指导学习内容和学练方式。在实现目标的途经上可以由学生选择。但是对目标的达成上没有选择的余地。简言之,体育是学生确定目标,体育课是目标指导学生。

2、参与行为的松散性与调控性的区别

体育的原始属性本是一项玩耍取乐的活动,参与行为具有明显的松散性和自由度,这一特征正好迎合了青少年学生喜欢运动,不受约束的心理特点。其参与行为的松散性体现在:一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多少可以自由组合,灵活结伴,不受限制。二是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长短可以因人而宜,因时而定,自我决定。三是参与体育活动的空间范围可以是课前课后、班内班外、校内校外。四是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参与,也可以是间接参与,受外在因素牵扯和干扰较少。而体育课是指令性的教学活动,改革后的体育教学虽然强调学练过程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宽松性,但毕竟受课程标准的控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围绕教学目标这条主线,教师对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就要进行合理调控。调控就意味着规定与顺应并顾,提倡与限制并存,启发与强迫并存,引导与指令并存。由此可见,参与体育活动与参与体育课学习的过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二、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动因

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就在于对体育课的差异性认识不到位,加之教学过程中对影响学生参与的诸因素操作处置不当造成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因素

1、观念错位

一些学生误认为,体育课与参与日常体育活动一样,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一样,上课就是“玩”,不受约束和管教,只以为“玩”得开心就达到了目的。当他们面对体育课的一些合理要求规范操作时,其想象与实际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反差。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否则学生抱着不端正的心态,就会对体育课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

2、技能限制

学习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课教学的目标之一。由于教学中受教学实数、教材性质、教学方法、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技能、场地器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对技巧性要求较高的教材反复学、重复教,最终还是学不会,对比较简单的教材一旦基本掌握不想提高;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部分缺乏主动突破的勇气和信心。就这样许多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始终处于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的夹缝中,就像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学生对教材学不懂,学不会,尝不到学习的收获和乐趣,就会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3、“怕”字作怪

学生参与日常的体育活动,可与选择天时地利。天热天冷是可以放弃参与,活动超量时可以停止参与,体能不佳时可以暂缓参与。体育课是规定的教学课时,又是实践性很显露的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取得成功的意志,团结配合,迎接挑战,勇猛顽强的精神。做到这些需要学生消除怕苦、怕累、怕冷、怕热、怕出洋相,甚至怕出危险的思想念头。而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出的正是由于怕这怕那,学练行为显得被动。

(二)教师因素

1、教学目标超度

教学目标是从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常见的现象是有的教师不考虑教学中的主客观因素,急于求成,把课的教学目标定得过高,且含糊不清,抽象用词多,超越了学生接受能力和场地器材能够提供实现教学目标的可能性。学生面对自己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只能是望教兴叹,对参与教学,完成学练任务失去信心,进而对体育课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2、教学方法呆板

学生在参与日常体育中,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完全从自身的爱好兴趣出发,是自己和同伴最喜欢的方式方法了。体育课中的教学方法,包含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和场地器材等因素是否清晰和了解,是教师从事教学和教研工作思考和投入精力最多的一个方面,也是体现教学水平的关键。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就教学方法而言,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实践表明,凡属体育优质课,教学方法的新颖独特,实用有效,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关键所在。而有的体育课教学方法陈旧老套、简单粗放、呆板生硬,脱离学生主体和教材主旨,学生体验不到学练过程的成功和快乐。教学没有乐趣,学练就是痛苦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无从谈起,厌学情绪就会显露。

3、教学缺乏情感沟通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做到对学生体现爱心、平易近人、平等交流,在教学的各环节都会直观的表现出来。不能否认,我们有的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素养和受自己接受传统师道观念的影响,在体育课上把教师的威严当尊严,动辄态度高傲,言行粗俗,方法简单,体罚训斥和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针对的是个别学生,受影响的却是全体学生。这势必会导致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拉大,关系紧张,情感交流阻塞,进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学生疏远教师,缺乏配合,厌烦体育课的对抗心理。这种情况越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年级升高,显露得越明显。

上一篇:风景:一个心底的世界 下一篇:训练三 材料作文“断桥”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