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学生体育

时间:2022-04-11 06:31:55

特殊群体学生体育

摘 要 随着国家人权法制的建设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体育特殊群体学生走进校园,学校应构建怎样的体育教学体系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其身心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当下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构建思路,以求开拓特殊群体学生体育的新领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特殊群体学生 体育教学 体系构建

特殊群体是指有残疾障碍或者通过医生的诊断有不适合体育运动的疾病的学生。学校的体育特殊群体不仅包括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还包括体弱多病者、身体肥胖者、体质瘦弱者、运动能力低下者、有先天性疾病患者和不参加体育健身的懒惰者。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身体有病痛、残疾和体弱学生的体育课做出了必修的规定。2002年新《纲要》提出针对病痛、残疾、体弱学生和身体有异常的学生可以开设以康复和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对待特殊群体的学生方面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能与社会的发展并进。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在体质健康监测上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学生因病或残疾可以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学生仍可参加评优、评奖。

我国的人权法制建设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使得越来越多的特殊群体学生走进了校园,使得他们有条件获得知识文化和必备的社会实践经验,但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外部因素往往让他们成为体育教育的边缘人物。虽然目前的很多学校针对这部分学生在开设体育课方面下了很多的工夫,想提升对他们的服务,但基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和体育专职教师对于这方面知识的欠缺,还有很多学校对体育特殊群体不够重视。

一、学校体育特殊群体所面临的问题

1.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小

由于体育特殊群体的特殊性,特殊体育师资培养的成本远比普通教育师资的高,在我国教育经费整体紧张的情况下,国家未能给予较多的经费支持,从而使得特殊体育师资培养数量少,质量不高,影响特殊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传授专业化体育特殊群体教学的院校少

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已超过两百年以上的历史,我国特殊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体育特殊教育逐渐被重视,但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首先从培养人才的院校来看,最早的院校是2001年天津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2004年开始招生,西安体育学院和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2006年开始招生,广东体育学院2008年招生,每个学院每届招生30-50人左右,可以看出培养毕业后能到学校里担任这方面的老师数量就很有限了。经过专业课程培训的教师对残疾人的运动心理和体育教学等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能对体育特殊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他们的体育能发挥指导作用。

体育特殊群体的人数量较少,相应需求的教师量也少,各相关高校在招生上也做了调整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建议在正规的体育专业的学生中也相应地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使他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以后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3.专业化教学的院校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最早招收体育特殊教育学生的时间是2001年,天津体育学院第一个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琢磨,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培养特殊体育师资也是从体育专业学生中抽调,许多老师都是由以前的体育教育、康复训练、体育理论,社会体育等专业转过来的,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存在欠缺。目前开设这方面专业课的学员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体育特殊群体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只要肯花心思,肯切身为他们着想,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践情况,我们能不断优化现有的体育教学体系,为体育特殊群体的师资建设开辟一条新道路。

4.体育特殊群体是孤立的群体

目前我国的学校对于体育特殊群体的学生没有根据他们实际情况开设不同的体育课程,开设相应的课程也是与普通生一样,如乒乓球、羽毛球、健身跑、太极拳、体育舞蹈、保健课(一般也只占2学时)等,对他们没有实行互帮或辅助教学,对特别的残疾学生也没有专业护理人员参与,没有编写体育特殊群体的体育课程教材,或有针对性开设体育课程,只是在考核中酌情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没有按大纲硬性执行标准,虽然这是人性方面的体现,但对体育特殊群体的体育锻炼并未起到促进作用,忽略了这一群体的存在。

5.体育特殊群体自身存在的心理阴影

体育特殊群体一方面是身体因素制约了他们参加许多项目,但很多时候也是其心理因素阻碍了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不能正视自己,把自己排除在正常同学之外,认为自己的加入会影响到他人,外人会耻笑自己的运动,自己不能进行体育锻炼,锻炼也起不到什么好的效果。其实他们很多人通过辅助教学(互助式或媒体传播)能体会到运动的过程,简单不剧烈的运动能给他们带来身心愉悦的。在进行活动中有了协助关系,能加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集体的温暖。打破思想禁锢,走出自己的思维空间,接纳事务,很有利于他们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而不是一味地排斥。

二、建议

1.转变传统的体育特殊教育理念,发展全新的体育特殊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的体育特殊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的发展还是教育理念的引进、推广和实施方面都相对滞后,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体育特殊教育的先进观念,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研发适合我国的体育特殊教育理念。要改善当前学校的特殊体育教学,必须有先进的理念支撑,必须有完善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必须打破常规,从旧的桎梏中走出来,不断创新。

要想很好地贯彻全新的体育特殊教育理念,必须通过一视同仁的做法为所有学生提供体育教学,让他们相互取得理解和信任,改变社会群体对特殊群体的偏见,营造一个没有歧视的社会,大家都处于公平、公正、包容之中。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省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让体育教学效果最优化。

2.学校要构建完善的体育特殊教育的教学体系

(1)体育特殊教育体系构建并不是单单靠学校就能完成的

体育特殊教育体系的建立依赖于学校、社会和家庭,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政策、教育体制、师资培训、社区服务、资金和资源等等。目前我们所要尽可能做到的是构建合理的体育特殊教育的教学体系,让普通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在教育上做到融合。我们可以通过差异教学,辅助互助教学,课程设计等途径来实现,让体育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参与并能理解教学的实际目的,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内容,以便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

为了能逐渐达到普通生和体育特殊群体学生的融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特质,进行教学分析,拟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及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评估方案,并不断修订,同时结合差异教学和辅助教学来调整教学体系,达到相互适应与融合。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2)加强学校内部环境和社会外部环境的支持

由于体育特殊群体与普通生的差异,在制定体育教学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不同,另外,体育特殊群体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学校内部环境和社会的外部环境在支持上需要有更大的力度。

学校可以通过增加无障碍体育教学设施的建设,引进和利用特殊体育器材和设备,开展适合特殊群体学生的锻炼和比赛,为他们创建健康档案,组建学生志愿团队和加强体育特殊群体体育专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等等,丰富学校的内部资源。配合教学体系,改善体育特殊学生的学习现状。

社会可以通过家庭体育的开展,社会志愿者团队的加入,特殊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俱乐部的支持来进一步完善体育特殊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力度,融入体育的世界。

3.体育特殊群体教学的复杂性

虽然许多发达国家对体育特殊群体的学生有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最具有针对性,也是对教学条件的最大挑战。让特殊群体与普通学生一起上课,安排专业护理人员,或是增加助教,对不能完成锻炼的群体增加参观、观看和调查的教学形式,加深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理解,我们尽可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和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下,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但这并不是对所有学生提供单一的教学方案,我们强调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结论

学校体育特殊群体的存在,需要我们不断修正体育教学体系,更需要学校团队(教学团队,管理团队,医务后勤团队)、家庭鼓励和社会的支持,它的发展具有复杂性和漫长性,需要我们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最终完成特殊群体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

参考文献

[1] 谢陶.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

[2] 毛伟胜,孙天明,叶明.学生工作视界下高校“弱势群体”体育个性化教育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1).

[3] 胡红艳.小学特殊群体的教育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4] 吴雪萍,金昌龙.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3).

[作者:李杉(1974-),女,山西汾阳人,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

上一篇:基于语用角度的文本解读策略 下一篇:基于3E模型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