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诗歌教学改革实例

时间:2022-06-14 04:15:29

新课改诗歌教学改革实例

诗歌鉴赏一直以来都是我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喜欢诗歌的学生越来越少。

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我也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但采用的大多以引导讲解为主,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种方法不是很合理。首先要讲解诗歌必然会用到提问法,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老师提问题,学生来思考、讨论、解答,或者学生提问老师解答等,这样的问答模式会打破诗歌原有的韵味,将诗歌肢解成一个个的片段,难以体会作者完整的内心情感;其次讲解诗歌时往往会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向我提前预设的思维靠拢,如此将使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同一化;再次用这种教学方法也会使学生逐渐养成被动等待、过分依赖老师引导的习惯,如果给一首诗让学生自主解读,大部分学生仍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后来,在新课改理念的支持下,我在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上做了新的尝试,终于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认为赏析诗歌重点在于反复的品读和整体的感悟,也就是将诗歌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结合意象、发生联想,在多次的诵读中,自主感悟。例如:今天在高一八班给学生介绍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要从精神层面理解这首诗是很难的,学生不一定能接受,所以我将目标调整为“走进现代诗,感受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效果”。(目标先不给学生介绍,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堂课主要采用四步诵读法,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渲染的氛围,流露的情感。

一读:读准字音,请学生整体诵读一遍,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完后,我并不加以点评,而是请学生自主品味一遍诗歌,看能读出什么感觉(老师并不需要问他们都读出了什么感觉,只要学生自己知道即可),自主读完后进行第二次集体诵读。

二读:读出节奏。第二遍的诵读较之第一遍而言,更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此时老师应指出两次诵读的区别,给学生及时的肯定,让他们在两次诵读比较中发现第二遍诵读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诗歌内容的兴趣。

三读:品味幸福。这次的集体诵读中,我发现个别学生在诵读的时候,脸上开始洋溢着愉悦的、幸福的表情,我及时进行表扬。此时,更进一步提出读诗时需要加想,以联想带动眼神和表情。比如“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眼神有由近到远的变换,读“每一座山”时,眼睛看向远处,似乎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脉,眼神深邃,读“温暖”时眼神温柔,语调舒缓。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请学生自己尝试着加想和表情诵读,充分感受诗中洋溢的满满的幸福感。

当大家都沉浸在幸福、快乐的氛围中时,我适时的引入海子的相关资料:

海子,在农村长大,他是一个天才, 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惊叹),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他目前在我们眼中是辉煌的,可他曾长期不被世人所理解,他疯狂、固执却又高傲,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说他心如处子一点也不为过。他经历了七段不同的爱情,在情感的进出中却又始终无法得到超越,一面是对精神上自由、美好、圣洁的追求,一面是躯体所要接受的残酷、污浊的现实(他所认为的),理想就像那大海上的海市蜃楼,美丽却又飘渺,总是和现实那么的遥远,他迷茫、困惑、纠结,1989年1月他写下了这首“幸福”的诗, 3月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学生惊愕)

死,有许多种方式,为什么他选择了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死去?学生稍作斟酌,有同学说道:“这种死法是很残忍,卧轨而死不留痕迹,也许他想让火车带走自己的一切,包括肉体和灵魂,给这尘世不留一点自己的躯体。”有同学说:“他不想在这尘世间留下自己的躯体,想乘着火车永远的追风而去,享受灵魂上的自由。”大多数学生表示认可,我给予肯定,请同学们重新读诗,品味海子的感受。三分钟后,请大家重新思考,全诗所流露的幸福跟前几遍读时的感觉还是否相同,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能感受到?学生们一下就说出来起初读诗时那种幸福是快乐的、甜蜜的,现在读来,诗中的幸福是心酸的、苦涩的。诗中有两句很明显,一是反复说“从明天起”,那言外之意就是说今天我不幸福;二是“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三个祝愿都是祝愿别人在尘世获得应有的幸福,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别人与自己的对比中展现了诗人的固执,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学生的感悟和解读很精彩,对比和反衬他们一下子都理解了)

四读:读出情感。作为老师,此时我发挥自己诵读表演的优势,给学生进行诵读展示,在当时的场景之下,我也被海子感染了,尤其读到最后一句时,似乎看到了那个卧在火车轨上静静等待的灵魂,我的声音嘶哑了,泪水流在了心里。(学生也被我的诵读所感染,真正体会到了在情感驱动下的诵读的魅力,掌声持久不断)

下课了,可我依旧沉浸在这次课堂革新的喜悦中,原来诗歌教学也不难,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引导,不但会增加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诵读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泾川县玉都中学)

上一篇:生态建设北京要走在最前沿 下一篇:科技创新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