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时间:2022-06-05 02:06:12

新课改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摘 要: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已经由传统知识的讲授性教学转向学生主动探究的发展性学习。高效课堂模式要求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本。老师从满堂灌教学中得以解放,学生也不再是填鸭式的被动式学习,而是学会终生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目标;情境;自主;合作

目前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对于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新理念没有切实领会,做法还是老的一套,在课堂上总喜欢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进度,总怕说得不够清楚、不够全面,让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探知、创新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学中没有切实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全部学生的要求基本一样,讲一样的题,布置一样的作业,对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缺少及时有效的鼓励和指正,也不愿意多花时间在他们的身上,最后这些学生的成绩也就难以得到提高。

基于上述问题,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学法指导,培养个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从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变,教师的备课从日常的备教材、备教法、备考点,转向备学生、备学法、备课堂的组织艺术。目标是人们欲求的结果和将要达到的标准,它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目标确定之后,它便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对学法的掌握,只有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可以使其在掌握学法时做到有的放矢、精力集中。

1.认定学习目标,逐步导学达标

教师在备课时,自始至终都必须明确所预期的学生学习效果,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辅助手段,必要时还需进行内容重组。对各个目标要具体对待,基层目标导达,高层目标助达,情感目标诱达,运用目标练达,发展目标引达。只要按照预定的目标教学,逐步导学就能达标,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和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强化学法指导,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要注意预设和生成,讲解要及时归纳概念和方法,不能单纯地教给学生结论,也不能就题论题,要教给学生某一类题型的思考、解题方法,练习设计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指导学生掌握学法,需要将学法理论与学习实践联系起来,要从动脑和动手的实践中学习,把前人总结的方法、原则,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做到活学活用,才能加深对学法的理解,认识学法的真谛。

3.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

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性格特点、智力发展等因素的不尽相同,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参差不齐。教师在大班教学中要顾及整体的教学进度,更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对每一个学生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入手,加以时时的鼓励,并提出希望,使每个学生在“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学到对自身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的学习中收获快乐和发展。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1.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中有许多是源于实际生活的,因此数学问题的引入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利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创设情境。发生在身边的数学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使其更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数学知识点的联系之间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的知识网络中,每个章节间的知识具有相互独立性,又具有相互关联性。正因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和发展,如果能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结,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让学生对知识的联系产生联想,并提出质疑,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则能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三、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把内容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只需在某些地方穿针引线,保持学生的学习方向与学习内容不脱节,掌握课堂的进度,保证学习目标的完成。

1.引导自主探究、思考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自己解决问题,进而发现新规律,是知识的再创造。能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材料,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着概念的框架逐步攀升。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分组时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可采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还可以进行组内分组、组组交流、自由选择等多种合作形式。小组合作时,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在互相帮助、检查和鼓励中达成共识、共同提高。

课堂上的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师生间、生生间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都处于多元变动之中,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成为课堂的创造者和生成者,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弹性和开放性,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也让学生学会终生学习的方法。

上一篇:高中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下一篇: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