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中“农时节气”现象探究

时间:2022-05-31 04:34:54

民俗文化中“农时节气”现象探究

摘 要:舞蹈有着相当深厚的民众基础,特别是在民俗文化中相当重要的“农时节气”舞蹈,其更是从古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演变而来的。特别是古时人们了为了能够获取丰收而进行的祭祀天地的活动中都会有着丰富的舞蹈。文中主要就民俗文化中“农时节气”舞蹈现象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俗文化;农时节气;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87-01

一、民族舞蹈与“农时节气”

农时指的是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特定的农耕季节与耕作时间,简单的讲就是适合从事耕作与收获的时节。我国的历史发展与农业息息相关,“农时”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并且其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诞生了“农时”的概念,人们根据日与月的运行的位置、天气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各种自然现象,进行总结、改进与完善,最后将一年平均为了二十四等分,并且分别取了专用的名称,也就是如今仍然在采用的二十四节气,这是华夏祖先通过千百年的实践所创造出来的遗产。

因为经济、文化以及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到现在很多地方的人们基本的生存方式也是靠天吃饭,而在古时就完全是靠天吃饭。这就产生了以祭祀天地为主的原始崇拜,同时也随之产生了农时节气的民俗文化。在很多少数民族中如今仍然是有着较为丰富的生产性民俗活动,其中包含了很多祭祀、巫术的内容,但是都是以生产的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例如彝族的剪羊毛节、护山节、颂牛节等基本都是属于农事性的民俗活动。又如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所举行的吃新节就是对丰收进行庆祝的节日,又如春播节等等。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有着类似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存在。而在祭祀天地的活动中则必不可少的是各种舞蹈,这就让舞蹈与这些农时节气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舞蹈来对农时节气进行表现,可以更好的拉近农时祭祀活动与节气之间的关系,对于民俗舞蹈与农时气节而言,农时节气与舞蹈相互依存,而又独自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

二、民俗文化中“农时节气”舞蹈特征分析

在民书文化中,“农时节气”舞蹈有着其独特的特征:

(一)多模仿于动植物

很多少数民族在“农时节气”时所跳的舞蹈,其形态多是对其他们所喜爱的动植物的模仿,很多都是源自于原始崇拜。于此同时很多的舞蹈还与各个民族的独特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更多的都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与方式息息相关。例如草龙舞就死流传于南方的一种独特的的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一直保存至今。草弄主要是采用稻草、竹、木片、剑麻丝、树杈等物,以之扎草龙,主要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而在甘肃等一些地区还会在舞草龙之时,将水泼向舞龙的人,其目的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因此在甘肃与四川等地也将其称之为“水龙”。而对舞龙的人泼水的方法,则是对们的身体接触到雨水之后表明会湿润的生活现象进行了模仿。

(二)多为自娱自乐

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是以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发展基础的,是一种自发成立的艺术形式。在古时,农忙之后,人们总是会有很多的闲暇时间,在这些时间中,人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对这些时间进行充裕,并对自身的精神世界进行丰富,最终获得一种既能够愉悦自己,又能够愉悦他人的目的。例如在的农村地区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有着较强自娱自乐行政的集体歌舞形式被称为“果谐”,这种集体形式的歌舞在村头、广场以及打麦场等场合非常多见。人们往往会在打青稞、筑造墙屋的时候,一边劳作,一边配合着那雄厚的呼喊声或者是歌声,其双脚往往也会随着节奏进行自发的摇摆。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人们在农作之后的休息时,往往会因为缺少娱乐项目而通过自发性的舞蹈来取乐,即使是到现在,在一些地方还能够看到,一些人们在农忙之后的闲暇时间里跳舞唱歌。

(三)具有较强的传承性

和其他的舞蹈相比,农时节气所跳的舞蹈不仅仅是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同时在我国的农业历史发展中有着较强的潜在的价值。通过这些舞蹈,不仅仅是能给实现了人民精神生活的满足,而且对我国农业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满族秧歌舞中,男角步伐中“拉蹲步”、“七山步”、“矮蹲步”等,双臂大悠大晃,多数模拟雄鹰飞翔和拉弓射箭的姿势,舞步贴近生活,易于学习。

三、结语

古时,无论是在祭祀天地还是在农忙之后,人们往往都会通过唱歌跳舞的形式来对自己的时间与精神世界进行充实,而在祭祀天地的舞蹈中则是通过对某种形象的模仿来传达对丰收与风调雨顺的期望,这在以农业为主的我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因此,使得这些民俗文化中的舞蹈有着其独特的意义,其艺术价值也是非常巨大的。

参考文献:

[1]李北达.民间舞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

[2]李北达.中国少数民族舞蹈[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

上一篇:关于周星莲的“一鼻孔出气”之论随想 下一篇:中国写意重彩画的评价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