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戏曲传统艺术手法,创新戏曲人物塑造方法

时间:2022-06-28 04:50:44

深刻把握戏曲传统艺术手法,创新戏曲人物塑造方法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戏曲人物创造的传统艺术方式,然后,通过举例从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情感体验等三个方面探索戏曲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戏曲;人物塑造;方法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38-01

一、戏曲剧作的传统艺术手法

创新戏曲人物塑造方法,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戏曲剧作塑造人物、刻画人物特征的传统艺术手法。传统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传统戏曲剧作塑造人物形象一般以情感描写和行当差异来刻画戏曲人物的形象。

戏曲中的人物情感的发展是戏曲发展的主要线索,也是戏曲不断产生矛盾并推向高潮的基本原因。以情感来描写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借景抒情、以景写人、人物相关的方式来刻画人物的精神与性格特征。

戏中人物行当是刻画不同人物形象塑造戏曲人物的传统方法。由于行当的不同,不同的戏曲刻画塑造了一大批生动多彩的艺术形象。但传统戏曲借助行当塑造人物也并非一种行当塑造一种人物,而是一种行当可以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

二、创新戏曲人物的塑造方法

戏曲人物的人格特征源自于其自身的生活以及创作者的生活背景。创新戏曲人物的塑造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深刻把握人物内心世界变化,塑造戏曲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内心世界是塑造戏曲人物人格特征的基础。在与“梅花奖”获得者陈乃春、曾静萍、王少媛以及交流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对戏曲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对于戏曲人物塑造的重要性。以《丹青魂》中主人翁吴道子为例,扮演者陈乃春就是在深入把握吴道子内心活动基础上,对戏中人物塑造的恰到好处。《丹青魂》可称得上一部心理剧。从“识贤”、“迫贤”、“恐贤”、“嫉贤”至“害贤”、“救贤”的场面发展看,是外部情节和心里变化的双重结构,而直接推进外部情节恰好又是吴道子的内心活动。扮演者陈乃春深感心里技巧的重要性,借用戏曲中不多见的幻觉、迷幻等技巧提示人物的内心痛苦和矛盾。剧中有一场吴道子在鉴于受刑的戏,怎么样表现吴道子此时此地的心里呢?陈乃春采用了许多毯子功,如“窜毛”、“僵尸”等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吴道子当时备受煎熬的心情。

二是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塑造戏曲人物形象。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也是塑造戏曲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中李氏的扮演着曾静萍也提到了对人物性格特征剖析的重要性。在这个女主角的性格表层,她和许多戏中聪明、美丽然而又极其不幸的女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至李氏窥破董生的内心矛盾后,反复机智地他,对他采取某种调侃、嘲弄、甚至引诱的姿态时,她似乎相当大胆,许多功能动作都有生活化的痕迹,并揉合了许多的舞台动作,如脱鞋那一场面,就是运用了一系列舞蹈动作,恰好表达李氏当时的复杂心理及性格特征。

三是深刻体验人物情感,塑造戏曲人物形象。展开联想、让作者或扮演者有如身历其境的情感体验是素质戏曲人物形象的关键。歌妓柳彩珠能歌善舞,才貌双全,然而贪图富贵,她是国丈最宠爱的女人――《真假公主》剧中的假公主。剧中描述北宋末年,微钦二帝及嫔妃人等被擒金邦,亲女小凤目睹不堪忍受凄苦投入金将怀抱的韦氏(赵构之母),惊羞出逃跌入深谷,国丈启用貌似小凤,聪明过人的柳彩珠冒名小凤公主,进献给南宋高宗皇帝赵构,柳彩珠自视计谋得逞时,小凤出现,此时赵构又迎回韦太后,柳彩珠以为事已败露,后悔难当,哪知韦太后恐丑事外扬,竟认假做真,假公主柳彩珠惊喜万分,正当得意忘形之际,被人揭穿,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笔者作为柳彩珠的扮演者,对柳彩珠这一角色进行大胆的想象。笔者在细思剧本后,为这一人物的出场心理做了一个设想:国丈为了争权斗势心烦意乱,而作为他最宠爱的歌妓,一定会在这一刻使出浑身解数来取悦于他,她应该用什么方法呢?一杯酒?一曲清唱?还是一段独舞?……最后笔者决定运用长袖表演方式来辅助这段舞蹈的创作。因为柳彩珠属于花旦行当,花旦用长袖表演是比较少见的(长袖一般常用于青衣与闺门旦),可柳彩珠是一个歌妓,特定的人物应该可以特别的处理,她面对着国丈而背对着观众出场,由慢而快的叠步使她迷人的身段更加婀娜多姿,且对国丈秋波频送,期望构筑他的心神,使其忘却烦忧,这段长袖舞我依据人物性格、情绪的需要进行了动作想象:三个转身后“横抛袖”亮相,续之是两边的“平推袖”后转“外绕袖”,由“立圆里外片花”变为“弧线扬袖”后定形演唱,这样,一个以色艺取乐于人的歌妓形象变活生生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综上所述,戏剧塑造人物形象,应从生活出发,真切,整体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既注意借鉴传统戏曲分行当写人物的方法,又要注意吸收当代各种艺术刻画人物技巧,要善于通过掌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特征、以及深刻体验,来不断创新戏曲人物的塑造方法,也才能在复杂中求单纯,丰富中求主体,变形变神,空灵活脱,使人物在戏曲舞台上“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金爱珠.戏曲表演中的人物塑造[J].品艺斋,2010年,第53期.

上一篇:从盖格尔现象学看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 下一篇:浅谈室内设计中的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