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石头”

时间:2022-10-08 03:25:54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石头”

摘 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延续,但在实质上市对现代主义的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否定与颠覆。本文以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为文本,分析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疯狂的石头;叙述结构;语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55-01

一、后现代主义化的立体式结构

《疯狂的石头》采用立体式的叙事方式,多条线相交错,把时间和空间切割成片段,重新组装,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述,呈现出三维立体空间,把时间上线性叙述通过空间表现出来,这是后现代主义重要的叙述方式。场景在罗汉寺,影片开始由谢小盟泡妞从缆车里掉下的可乐罐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谢小盟扔的易拉罐镜头没有继续进行,而是转到冯董的助理去工厂拆迁现场,三个贼进行入室盗窃,黑皮准备袭击警察时,警察却被秦撞醒,黑皮袭击失败。接着从秦秘书的角度展开了撞车这一事件。镜头这时才转向包世宏和三宝开着车,却被谢小盟扔的易拉罐砸破了挡风玻璃。在同一时间,三个故事同时发生展开,打破了传统的线性的叙述方式,也打破了时空上的有机顺序,使得在时间上呈现不连续的方式,在空间上进行重叠。同时,还为后来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可谓是微妙,却是轻描淡写。当结果发生时,引起因惊喜而产生幽默。导演宁浩运用后现代主义对剧本结构进行了苛刻的雕琢与编排,使这部作品充满了逻辑的美感,如行云流水,流畅无比,同时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后现代意味。

二、后现代主义化的叙述语言

《疯狂的石头》采用的四川重庆方言,在不同的场景中又夹杂着其他的方言。

保卫科长包世宏操着不太地道的重庆话,“捡个烟屁股也捡不出红塔山”。在小军换了翡翠之后,后铃声响了,包世宏带着保安回来,却没有发现任何人,包世宏大声喊:“公共厕所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他在小偷面前是束手无策,也隐含着深层的含义,具有时代气息的黑色幽默话语,解构了话语的权威和经典,反应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内心的不安,精神的困惑,以反讽和游戏的态度进行调侃,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他说话的语调、声音以及表情都让人回味无穷。

谢小盟则是在普通话、重庆话和港台口音里相互转化,泡妞时则讲出浪漫的港台话,在厕所里跟朋友则是重庆话与港台口语相掺杂。他的话语明显是一种模仿,带有戏剧性的色彩,它消解了传统文学语言的正统性,展现了后现代社会下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因而是典型的后现代话语。

三个笨贼中的道哥则是说着河北保定的方言,他的这些话语包含着很多都市人的一种迷茫与无奈;而笨贼老三黑皮则是说着地道的青岛话。这些话语在三个笨贼的嘴里说出来时,给观众带来一种黑色幽默之感,是典型的后现代语言。

《疯狂的石头》后现代化的说话方式以及方言的运用,一方面是对传统文本语言的一种解构,一种消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后现代社会下,人们在生活中诚信的缺失导致的诚信危机,内心的不安,精神的困惑的集中反映。

三、后现代主义化的主题荒诞性

《疯狂的石头》讲述的是一个面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发现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了挽救厂里的困难,举行展览来获得收入。而冯董事长为得到工艺品厂,改建公寓,派秦丰收雇了国际大盗去偷翡翠。而本地的三个蠢贼为了生存也盯上了翡翠。国际大盗和三个贼为了偷,通过各自的“专业技能”,双方互相争斗,同时还要防包世宏,在经历了一系列较量和真假翡翠交换之后,国际大盗和三个贼被彻底的幽默了一下。

简单的故事,黑色的幽默,反映了人的精神世界。谢小盟以摄影师的身份出现,他以时尚前卫的状态生活在城市,内心却空虚和孤独。所以他叛逆,为获美色不惜欺骗父亲。谢千里作为厂长,表面上维护职工利益,暗地里出卖职工的利益。儿子遭到绑架的漠然无视,表现了人性的丑陋。三个笨贼,为一块翡翠不惜生命,他们既相互合作又互不信任,在盗窃的过程中他们的行为、语言以及盗窃失败后,留给观众的只是嗤鼻一笑,电影的结局三个贼中的黑皮沦为一个乞丐,为了一个面包,实现了盗窃过程中常挂在嘴边的“直接砸”的方式,但最终这种方式也没有成功;冯董为获得工艺品厂,雇贼却被贼所害;秦丰收为虎作伥却死在了冯董的“百步穿杨”之下。

不论是在人物形象、语言、性格特征还是在人物命运上,都呈现出一幅荒诞的场面,表现了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人物生存困境。它用现实的一些碎片只言来告诉我们观众,生活是一场充满着欢笑的喜剧,但是却是黑色的、荒诞的,笑出的眼泪是咸的、苦的涩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人性,思考人生。

四、总结

《疯狂的石头》是集中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下,人们生存的困惑,内心不安,具有生活气息,它所表现的现实是那样的沉重。尽管这部电影是对国外导演盖・里奇的模仿,但不仅仅是模仿,宁浩的模仿超出了一般意义,他带领我们进入到一个后现代主义的世界中,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也是他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上一篇:浅谈室内设计中的形式美 下一篇: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