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20 08:02:55

地方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学习性投入状况是大学生学习中的核心问题。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程度、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等方面分析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对策如下:正确认识学习性投入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教育;建立四年一贯导师制,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学习支持体系和支持型校园环境。

关键词:学习性投入;地方院校;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209-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生培养由原来的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可随之而来的教育质量下滑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逐渐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很多高校逐渐引进国外的有关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方面的调查工具,以期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学习性投入是一个测量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生如何看待学校对他们学习的支持力度的概念,其实质是学生行为与院校条件的相互作用。本文以甘肃省H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学习性投入现状进行调查,进而为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提升学生学习性投入提出相应的对策,也为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调查对甘肃省H学院 52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95份。本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主要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从学业挑战程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程度、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等维度共设计了50道题目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一、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分析

本调查之所以选取H学院,是由于H学院是一所由原来的专科层次的师范院校升格而成的一所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是在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市以西至新疆唯一的一所本科层次的学校。随着学校层次的升格,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在日益扩大,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所以,选取H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从学业挑战度、主雍献餮习水平、师生互动程度、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等方面去了解他们的学习性投入现状。

1.学业挑战度难易程度适中,但学生完成情况不乐观

尽管在H学院调查者中有33.20%的学生每天在学业方面投入时间为3-9小时,但每天在学业方面投入时间为0-3小时的学生就占到了21.9%。总体而言,有的学生投入时间多,有的投入时间少,大学生在学业方面投入的时间不尽相同,尤其是投入时间在3小时以内的,其在学习上的收效可想而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投入过少,说明在学习上的关注度不够。当然,在这里也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有的学生尽管在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但由于学习方式方法的不科学,导致考试挂科的现象,因此,大学生对学习关注度要提高,并且讲求一定的学习方式方法,才能应对学业学习的要求。

数据显示,有17.7%的学生完不成指定阅读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众所周知,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不同,大学里的教材只是学生学习某一课程的众多参考书中的一本,要想学好课程,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以及一些文献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将一门课程学好学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基本上不去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在学习中投入如此之少,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调查得知,在论文写作或课题研究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论文写作或研究课题的经历,有43.2%的学生论文写作仅有0-1篇,这说明H学院大学生在论文写作或课题研究上投入不足,需要加强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因此,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需要学校、二级学院提供相应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开展一定的研究活动,提升其研究能力。

2.学生在主动学习上投入度高,但在合作学习上协作度较低

主动合作学习水映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习惯,是衡量生生之间学习投入度和协作度的主要指标。数据调查显示,在H学院调查者中有37.9%和37.7%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授课主题有很充分的准备和有预先准备,62.6%的学生有时在课堂上能主动提问,这说明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投入度较高。但通过访谈得知,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在所学专业课的课堂中出现,学生能够有准备地上课,大多也是由于授课教师的要求。但在合作学习方面,有10.4%的学生从未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23.2%的学生从未在课后和同学一起讨论如何完成作业,这反映了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但学生在课下的协作程度就相对差些。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加强在课堂和课后的合作,是目前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3.师生之间的关注与投入不足,互动性差

教师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但对于课后学生在学习行为与课题研究写作、思想交流等方面发挥的指导作用较弱。调查显示,尽管有21.1%的学生非常愿意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但仍有5.3%的学生不愿意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有33.0%的学生几乎不跟任课教师讨论思想方面的问题。此外,有22.8%的学生从来不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讨论专业上的问题,29.4%的学生反映其学习表现几乎没有得到任课教师的及时反馈,这有可能会使他们对学业丧失信心。在师生互动中,鉴于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感,教师要主动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一定的途径,如建立QQ群、微信群等,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会自然而然地跟教师交流与沟通。当然,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惑时,要主动联系授课教师,及时解决疑惑。

还有一点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问题。大学的师生互动问题一直是教育者关注的问题之一。师生间的互动大多只限于课堂上,课后互动很少甚至没有。在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师生之间或是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一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1]。然而,目前大学课堂中授课教师都是踏着铃声而来,下课之后急匆匆离去,与学生互动、交往的机会不多,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离,在H学院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4.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获得的教育性经验少

尽管H学院鼓励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要融入校园集体生活,但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0.9%的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类学科技能大赛,有24.5%的学生几乎不与出身背景、民族背景等不同的学生进行深入交谈;有61.7%的学生在课后只是一味地考取各类等级证书,参加过艺术展览、舞蹈音乐、戏剧、实习、社会实践、田野调查、社团、社区服务或志愿者等活动的学生较少。这说明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与人交流协作的意识,忽视了学科技能大赛对自身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学生就业的压力。很多学生认为要想顺利就业,就要在大学四年拿到若干证书,“技多不压身”,为了拿到这些证书,学生普遍对所学的非专业课程不感兴趣,也在非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投入不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只以不挂科为目标,非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二是学生自身能力的问题。H学院的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部分学生缺乏一技之长,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部分学生参加一些艺体类活动。三是学校或院系的原因。很多可供学生参加的活动囿于人数限制,使得大部分学生不能参加,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四是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认为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找工作、考研、考证等事情上,所以,他们在学校和院系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参与积极性不高,获得的教育性经验较少。因此,学校和二级学院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包括高年级的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锻炼各项能力。

5.学校资源雄厚,但部分资源闲置

H学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环境,包括自习室、图书资料室、宿舍等基础设施,但学生们并没有将这些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问卷中“学校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对你的心理健康是否有帮助”这一问题,17.40%的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自身健康没有帮助。在对学生使用学校教学设备情况的调查中,有18.90%的学生表示几乎不使用W校教学设备。这些数据说明学校资源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价值。学校必须正确面对部分资源闲置这一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以期发挥学校资源的最大使用价值。

一方面学校资源雄厚,另一方面部分资源闲置,这与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有很大的关系,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很少利用学校资源去学习思考解决问题。如H学院的心理咨询中心,鉴于认识上的局限性,能够主动去的学生很少,即便个别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到了非去不可的地步才考虑去解决自身的问题,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一般是由所在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教师联系,或者亲自将学生送往心理咨询中心。当然,这与学校如何利用学校资源是分不开的,对此,每个二级学院应就学生如何利用学校的各项学习资源开展讲座或相应的培训。

二、提升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对策

1.正确认识学习性投入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是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努力程度、意志程度等,学生只有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并能伴随积极的情感且付诸努力的学习行为,这样的学习性投入才是高效的。教师要发挥自己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如何在图书馆检索所需资料、如何阅读文献、如何撰写论文、如何与教师合作开展科学研究等等。同时,学生也要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要明确自己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责任与义务,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

2.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教育

鉴于学生之间合作意识不强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团队协作。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教学任务分解为若干小专题,每个小专题由一个小组承担,每个小组的组员分担不同的任务,这样就会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意识,学生就会在团队的影响下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或二级学院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如H学院近五年来一直坚持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科研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班主任技能大赛、手工艺作品竞赛、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从不同的方面锻炼了自己,尤其是很多活动和竞赛需要团队协作,每个成员需要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提升了团队的成绩,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3.建立四年一贯导师制,加强师生互动

目前H学院已建立了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为一、二年级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指导每一位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成长。本文认为要坚持四年一贯制,为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提供从刚进校到毕业前的学业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与成长。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从不间断。每个二级学院将教师分专业统筹安排,每位专业教师都必须承担四年一轮的学生导师工作。学院制作教师简介展板,学生结合简介及个人学习兴趣、喜好等自主选择导师。每位教师可担任至少5~10名学生的导师。在学生求学的四年中,将由该导师负责指导所带学生的学业学习与生活。导师应在学生的生活、学业生涯、职业生涯、课业关怀、情绪处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健康的人格。

4.构建学习支持体系和支持型校园环境

要构建学习支持体系和支持型校园环境,需要学校层面和院系层面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一是学校层面要加强政策建设与引导,建设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各个职能部门要具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秉持服务学生的观念,从各个方面尽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二是院系层面要抓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倡导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法,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三是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及时加以引导,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寻求教师的帮助。如此,拥有师生互动、院校支持的学生更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享受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肖川.论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1999(2):58-62.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下一篇:浅谈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