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14:18:42

地方技术论文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国内外研究回顾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要素是资本和劳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经济学家们也相继提出,除了两类要素之外的其他要素也对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技术累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经济。卢卡斯于1988年提出人力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或者一个地区的技术效率;国内学者王德劲(2005)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相关作用;王孝斌(2006)经研究,发现在技术进步中,人力资本起到的关键作用;王恬(2008)也认为,人力资本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率水平,使企业技术进步。除了人力资本这样要素的投入之外,科技投入也作为一项重要因素影响技术进步。已有的国外学者研究表明,R&D投入、技术溢出能促进技术进步;FDI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的途径促进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国内学者通过研究也得出了一系列结论:郭国峰等(2008)认为科研机构、企业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李晓宏等(2008)研究结果表明,尽管R&D投入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技术进步,但是滞后效应严重;彭中文(2006)的研究表明,加大R&D投入能促进技术进步效应的增强。此外,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科研人员的数量也影响企业技术进步。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到技术这一核心要素的影响,而技术进步可能受到人力资本积累、R&D经费投入和科研人员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因素模型构建

借鉴高新技术研究的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各类研究成果,并根据所掌握的数据量以及增长的特点,笔者选择了资本、人力两个主要因素来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的构建借鉴已有的研究,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的基础。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Y=A0eintKαLβ其中,Y为高技术产业企业产值,A0为高技术产业企业初始技术水平,eint为综合技术因素,是与时间t有关的函数,包括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K为R&D经费投入,α为经费投入对产出的弹性系数,L为从事科研劳动力的投入量,β为劳动力投入对产出的弹性系数。将方程取导数得到回归方程:LnY=lnA0+int+αlnK+βlnL采用此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必须解决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及各影响因素的指标问题,即各指标变量的取值问题。必须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衡量指标的确定问题。经济增长模型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家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鉴于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特点,笔者对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衡量主要选用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的产出指标,即以高新技术企业产出增加值作为衡量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指标。在技术因素方面,主要表现在科技人员数、科研经费、科研机构和技术创新的成果。科研经费在对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经费尤为重要,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当前高新区的主要技术是从技术改造和技术的吸收方面。资本投入方面,采用R&D经费支出作为变量。劳动力投入要素方面,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年末从业人员数。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因素实证笔者以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各影响因素在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做的贡献。研究的因素包括R&D经费投入、人力资本两个内生因素及技术水平等非内生因素。从传统经济增长的理论出发,科研经费和从事科研活动的劳动力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因此,先对科研经费和从事科研劳动投入对高新区经济增长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其他因素对高新区经济的增长的影响。以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为例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的过程中,选取Eviews软件处理回归方程,并应用软件对方程回归结果进行检验和说明。1.实证数据的说明及处理本文的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网及相关资料和文献整理所得,研究用到的数据有工业总产值、劳动力和固定资产投资。其中,产值和固定资产的单位为亿,劳动力取单位为万人。由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数据均为当年价格值,从统计上获得我国2000年~2007年消费价格指数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剔除通货膨胀影响。2.回归的结果在对数据处理的基础上,依据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处理,得:lnY=3.97+0.16t-0.101nK+0.981nLR-squared的值为0.997,P值为0.000015。回归的方程拟合优度较好及其余各项指标良好。在R&D经费投入K值上,回归结果出现了负值。这点值得注意和探讨。整个回归方程中,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产值与从事科研人员的相关性关系显著,这与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有关,劳动力的投入需求较大。3.对结果的分析从上述分析看,R&D科研经费和从事科研项目的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10和0.98,这个结果有些失常。R&D经费投入不但没使企业产值增加,反而减小,从事科研活动的劳动力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有很大作用,这点符合经济意义上检验。R&D经费投入较从事科研劳动人员的产出没那么明显,这说明科研劳动力的投入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从R&D经费投入看,资本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并不明显。

政策建议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动物科学 课程体系 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在总体上要以。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重实践”为改革思路.适时修订教学大纲和生产实践实习方案,实施课程整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体系设置

(一)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

在动物类专业通过课程整合,淡化每门学科之间的界线,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与社会系统的联系;改变按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经验,社会需要和动手能力为核心进行整合课程与调整实践方案。经过改革后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应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内容

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加强基础课的同时、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建立功能性课程,进行复合武能力培养。如对动物机体功能知识的课程《家畜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界定,明确其侧重点,优化课程间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以及实验内容-在动物科学专业的生产系列课程,加强《禽生产学》、Ⅸ猪生产学》.《草食家畜生产学》教学。在毕业实习阶段实行不同专业模块。按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来划分专业模块,即所说的专业模块教育。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侧重点突出:①动物遗传育种原理;②动物繁殖与动物胚胎工程。③取得较大进展的畜禽育种;④重要动物营养理论;⑤家禽生产、养猪生产,养牛生产和饲料生产等的科研教学。

二、动物科学类专业教学实践模式

(一)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改变以往单一专业模式的培养,注重培养大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大学生在一定环境中的工作、生活、学习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大学生能提出独立见解以及有责任感的精神。

(二)教学时间实行“3+1”模式

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实行3+1模式,即3年课堂教育,即在大学阶段前3年在学校加强课程学习,夯实专业理论基础;1年教学毕业实践,即在大学阶段最后1年按4~6人一组,将大学生分配到每个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生产实践一线实习,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三)教学体系上注重通才教育

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教育。因此,落实和采取公共课全校打通,基础课按学科门类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门类打通,为培养通才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在通才教育体系中加强专业教育

如果高等教育仅仅只是采用通才教育。那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们在强调综合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同时,根据动物科学类专业自身的特点.施行“3+l”模式和“专业模块教育”等教学实践模式,加强和拓宽专业教育。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施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中,有相当多的课程是形态澡,如《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普通兽医学》,有的课程包含形态学教学内容,如《家禽学》、《猪生产学》、《草食动物生产学》.《饲草生产学》等课程。形态课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文字描述抽象、理解困难、实践与理论脱节等问题。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将大量文字资料,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使之系统化,简单化,使教学内容变得真实具体。多媒体CAI中声音、图像、文字的有机结合,可创造出一个具有很强表现力的学习环境,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教学

(一)创建校内“三结合”基地,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在研究中教学,在实践中学习,以研究为先导,以实践为基础,把教学,研究、实践有机地融合成一个“三结合”基地体系,探索出了校内基地建设的。三阶段发展道路”,建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科研、生产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科技型的教学基地。该基地包含种鸡场、奶牛场,奶制品厂.兽药厂,预混料厂,这些“三结合”基地具有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生产实习场所和结构合理的教研队伍,保证了“三结合”基地的稳固发展。

(二)实行三层次实践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方面,强调短期实践教学与中长期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行。三层次实践教学法”,保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交叉循环,保证实践教学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

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畜禽养殖技术,畜牧业生产管理,畜产品加工与科技开发、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写作。为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接轨性,采取和地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结合,学校教师指导理论性内容.课题选定及实验方案、论文写作等,请地方技术人员讲授诊疗和养殖经验及实用技术、当地畜禽疫病发生规律、畜牧业生产管理,兽药饲料经营等。在接轨性实践教学活动中,地方技术人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启蒙老师。这种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拓,张樱,陈秀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与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4,3:43—45.

作者简介: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申报工程师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2、大专(及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3、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二条评审条件

一、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技术骨干,完成或参与过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课题。

(二)完成或参与行业发展有影响的项目或系列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和技术管理工作。

(三)完成划参与中、小型工程新建、扩建或技术改造成套项目的研究,方案的制定、设计,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四)完成本企业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和技术管理工作。

(五)完成本专业的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

(六)承担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或企业主导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技术规范的编写,并获批准、、实施。

(七)完成对项目具有指导作用的有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

(八)完成中、小型成套工程项目国内外投标、承包、施工和验收任务。

(九)完成企业中精密、复杂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十)作为技术负责人,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1项以上,并经县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十一)组织完成或参与市(厅)级以上行业规划或老企业改造规划。

二业绩、成果要求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县(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或县(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获奖者(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县(局)级以上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技术管理及相关任务的主要完成者,成果通过鉴定或验收。

(三)负责完成1项以上中、小型工程成套项目的研究、设计、安装调试任务,并通过鉴定或验收。

(四)负责完成1项以上纺织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和技术管理,经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

(五)负责企业生产和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及时解决企业的设备故障和产品质量问题,直接或间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受到企业表彰、奖励。

(六)负责完成1项以上县(局)级以上科技进步推广项目,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负责完成1项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并转化为商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八)取得发明专利1项以上。

(九)提出1项以上科技建议,为县(局)级以上有关部门采纳。

(十)负责制定的本行业或企业发展规划、计划,经实施取得显著效益。

(十一)完成或参与1项以上国家、地方、行业技术标准及1项产品标准的制定,或完成或参与1项以上企业主导产品标准的制定,并获批准、公布,用于生产实践。

(十二)负责完成1项以上市(厅)级以上或2项以上县(局)级以上项目的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对实际工作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三论文、著作要求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二)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三)为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技术报告或技术总结2篇以上。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学位)。

(二)参加省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

(三)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相关规定。

第三条破格条件

一破格申报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学术或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年度考核至少有1次为优秀,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申报。

(一)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在符合第二条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五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获得市级以上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模范称号者。

(四)直接负责(技术负责)完成市(厅)级以上较大项目的研究、设计或发明、引进、转化技术创新成果(专利)并用于生产实践,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有关专家鉴定认可。

第四条附则

1、本细则中的学历系指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专业相同或相近。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谢芝勋,男,广西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广西大学硕士生导师,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畜禽传染病防治与病原分子生物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特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全国回国后作出突出贡献的出国培训人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勋章和荣誉证书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持人、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国外人才和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代表,受到主席和总理亲切接见。

主持完成项目获部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8项(有5项排名第一),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科技重奖和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及新兽药证书1个,其中在SCI收录的国际专业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Virology,Virology Journal,Avian Diseases,Avian Pathology,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Archives of Virology,Virus Genes等)20篇(影响因子累计46以上),影响因子最高SCI论文达9.87,单篇他引最高的SCI论文达59次(SCI论文他引累计达290多次)。

记者一行在广西兽医研究所的实验室门口见到了谢芝勋,这位载誉满身的兽医专家正笑容可掬地站在那里迎接我们,明亮如炬的双目传递出热情、平易而又坚定的信息。简单寒暄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将我们领进了实验室,给我们介绍起各种仪器设备来,虽然是外行人,但仍能从他那急促的语速、兴奋的语气中感受到他对自己所从事事业深深的热爱与自豪。进入他那间有些狭小的办公室,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天道酬勤”映入眼帘,仿佛昭示着主人的刻苦与勤勉;书柜上整齐摆放着各种专业书籍和异域风光的摄影作品,显示主人是个刻苦钻研而又不失浪漫情怀的人。随着采访的深入,谢芝勋异国求学成长的经历、与团队共同奋斗所付出的艰辛,一幕一幕呈现在我们面前……

留学海外,不改拳拳爱国心

谢芝勋1983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工作后曾二度公派赴美国进修学习。带着强烈求知欲的他刚到美国时,发现美国在兽医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都远远领先中国。巨大的差距深深地震撼了他,也成了他刻苦求学、努力赶超的动力。作为一名兽医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他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誓要将兽医学科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前沿的技术带回自己的祖国,建设自己的家乡。

谢芝勋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一门心思扑在禽病研究上,盼望尽快掌握先进的科研技术,早日回国为祖国禽病研究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禽病防治的多联疫苗研究一直是世界禽病疫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谢芝勋来到国际著名科研机构美国农业部东南部家禽研究所后,勇敢地选择了这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经过上百次的实验,他终于在家禽多联油乳剂苗研究和可代谢油乳剂苗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一研究成果,首次证明了用灭活抗原乳化制备成多联苗时不同抗原之间会存在免疫效果的干扰或协同作用,并发现这种干扰或协同作用与抗原种类及乳化配苗技术及方法有关,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生物制品界认为用灭活抗原制成多联苗时不存在干扰作用的观点。同时也为今后家禽多联苗研究制造及应用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理论依据,这一研究的两篇论文都在美国权威性专业杂志“Avian Diseases”发表,引起了生物制品界的广泛重视,先后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来信交流和索取论文。第二次出国,谢芝勋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次在国际上研究成功“用RT-PCR检测禽呼肠孤病毒的方法”和“应用PCR同时检测禽I群腺病毒的方法”,为这两种传染病防治提供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快速的诊断手段,并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国际专业刊物(SCI收录)上发表,引起国际上同行的广泛关注。

由于在禽病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国外的研究机构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面对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他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回到了当时条件还不大好的广西兽医研究所。说起当初的选择,谢芝勋坦然地说:“国家培养了我,我必须回来也应该回来,我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祖国和人民给我的。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能在国家快速发展的时候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其中贡献一份力量,是人生十分幸运的一件事。人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如果国家需要我的时侯我不回去,等国家发展好了我再回去又有什么意义?人生价值怎能体现?”朴实无华的语言彰显了一名科研工作者崇高不凡的思想境界和拳拳爱国心。采访过程中,谢芝勋始终都流露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成归来,寸心为报三春晖

1989年,谢芝勋屡次谢绝国外科研机构的高薪聘请和友人的多次挽留,放弃了国外先进的科研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带着对家乡无比深厚的情感,毅然回国回家乡广西工作。

回国后,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担任学科带头人,主持多项国家和地方的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近30年的研究生涯中,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业部、广西科技攻关、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和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等30多项课题,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250多篇,其中在国际专业期刊(SCI收录)“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Avian Diseases”、“Avian Pathology”,“Virology”和“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bes”20篇,影响因子最高SCI论文达9.87,SCI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45,SCI论文他引累计达290多次,单篇SCI论文他引最高达59次。他先后6次应邀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宣读交流重要学术论文9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其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禽巴氏杆菌B26-T1200弱毒苗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科技重奖。该苗是目前国际上预防禽巴氏杆菌最好的弱毒苗之一,已获新兽药证书,成为我国兽医生物制品规程法定产品,该成果的总体技术水平及学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于1996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部级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05年被列为部级星火计划项目,累计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推广使用,免疫家禽12多亿羽,使养殖场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该项目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5年广西党委和政府科技重奖三等奖,200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其主持完成的“多重PCR检测鉴别NDV、IBV、ILTV和MG研究”、“禽呼肠孤病毒防控技术的研究”、“广西鸡毒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规模化鸡场主要疫病防控与净化技术的研究”、“对虾主要病毒性疾病PCR诊断技术及其试剂盒的研究”分别获2001年、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7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谢芝勋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广西养殖企业帮教活动,让技术与生产实际结合,更好地服务广西本地养殖企业及农户,这也不辜负他当初报效祖国的信念。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谢芝勋作为海归优秀学子广西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主席和总理等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这是对他的不懈努力作出的一个最好的诠释。

其利断金,众人划桨开大船

古人云:“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团队,将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民族,将无所作为。要想创造一流事业,就要拥有一流人才,作为所在科研团队的领头人,谢芝勋深知人才和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有效合作,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让自己的团队葆有强大的战斗力,成了他一直琢磨的问题。

1989年7月回国后,谢芝勋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团队的组建中。当时的科研条件非常艰苦,一是缺设备,二是缺人才,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没有实验台就自己设计,请木工师傅做,科研人员既要做技术活,又要做体力活。他笑言:“那时有个最简单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多的试管。”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科研机构,难以吸引外来优秀人才。没有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就想办法引进,引进不了就自己慢慢组建、精心培养。在谢芝勋的带领下,广西兽医研究所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开展国际性合作交流,逐渐培养出一支精干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科研水平的禽病研究团队。

目前该团队拥有11位科研人员,已培养出新世纪百千万人材工程部级人选和广西特聘专家1人,自治区十百千人材工程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研究员5人,博士后2人, 6位留学回国人员等。在全国同类研究所和广西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团队拥有这么多高层次人才是不多见的。同时该团队还与美国康州大学、宾州大学、阿肯色大学和南达科达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选派10多人次到美国大学进修学习和合作研究。在谢芝勋的带领下,该团队已成为我国兽医领域研究团队和广西现有科研团队中取得高档次成果较多和发表高水平论文较多的优秀科研团队之一,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他带领的团队在研究征途上创造了众多国内外第一,在国际上首先创立了“可同时快速检测鉴别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其他五种禽呼吸道病原体的多重PCR诊断技术”、“应用多重PCR同时检测鉴别NDV、IBV、ILTV和MG的技术”、“应用荧光定量多重PCR同时检测鉴别诊断对虾三种主要病毒病的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兽医临床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快速鉴别诊断的技术难题,并填补了国际上该领域的空白。该团队是国内兽医领域建立动物传染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96种)与最多的团队,其中51种检测诊断方法是国际上首次建立;是国内开展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鉴别多种动物病原体研究最早、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与发表多重PCR论文最多(46篇)的团队,多重PCR检测动物病原体国内最先发表的7篇论文都是属于这个团队的。同时,该团队也是国内禽呼肠孤病毒研究领域最多(33篇)和I群禽腺病毒研究领域最多(16篇)及建立动物疫病Lamp检测方法最多的团队。除此之外,谢芝勋还带领团队主持制订了广西地方技术标准18项,从2011下半年以来带领广西特聘专家创新团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3项。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其优秀的领导能力及团队高效的工作效率是分不开的。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职业标准 课程化 考核方式 建筑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来开设课程及调整课程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2年)》中多次提到,将相关行业企业的国际通用标准融入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国家积极提倡职业院校中的课程组成要素与职业标准进行衔接、沟通。本文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建设类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将建设类职业标准课程化处理的步骤以及引入职业标准后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探讨。

一、职业标准课程化处理的步骤

职业标准“课程化”是将职业标准所含内容在一定目标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方式转化成职业院校的课程或课程组成部分的课程活动,这是一种新的课程开发方式。鉴于建筑类专业的特点,职业院校应根据本校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教学场地、实训基地等将建筑类职业标准的结构和内容转化相关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具体步骤如下:

1、市场调研和工作分析

对建筑行业、企业的就业岗位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建筑企业及未来一段时间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所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或岗位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职业岗位,个别毕业生可能去设计院或社会职能部门等。施工单位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国家一二级注册建造师)、员(即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各班组(砌筑工班组、模板工班组、钢筋工班组、混凝土工班组、抹灰工班组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是施工员。

2、确定转化对象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1059-2011中对各大员的工作职责及需具备的专业技能,确定达到该技能所需的专业知识作为转化对象。这部分工作的完成以学校专任教师为主,同时可吸纳建筑类企业专家、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参与。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施工员。

3、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由于职业标准已经形成,得到了多方面专家的广泛调研,这简化了课程开发前期行业调研、工作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复杂过程。表1为施工员工作职责、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等。

4、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课程结构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可以转化成一门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式。课程模块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衔接的关键,不同的职业标准反映了不同课程的要求(如某项技能),而不同课程的组合则反映了不同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的要求。因此,将高职作为一个整体并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对不同职业大类的课程模块(包括基础课程模块和各专业模块),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专业模块中反映具体知识技能的小模块即课程,这些课程必须涵盖职业标准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按照不同职业能力结构的要求,每个专业模块都由若干个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按照职业标准中工作内容的安排顺序、完整的工作过程要求,以及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的地位,并参照职业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比重来决定各专业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时数和开设顺序,同时还需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发展规律,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料等情况。要达到某一级职业能力必须完成若干个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所有课程要求都细化到知识点,通过知识点来确定各层次教学内容的衔接点,以避免不同层次的重复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1059-2011,建筑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包括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标准中规定了各种专业人员所应履行的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根据职业标准中规定的工资职责及需具备的专业技能,确定达到该技能所需的专业知识,然后将专业知识划分为基础知识(与职业岗位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通用知识(应具备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专业技术与管理知识)和岗位知识(与职业岗位工作相关的专业标准、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岗位要求)三个课程模块,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不同,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目标不同,包括“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因此,每个岗位的专业知识可由若干个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图1为施工员所对应的专业知识模块及相应的认知程度。

5、将职业标准、地方技术标准融入课程内容

课程确定后,就要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职业标准、地方技术标准融入课程内容主要依据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首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将典型工作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或工作任务小模块,确定学习情境。然后根据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对工作任务小模块进行分析,确定能力要点和知识点,并确定学习任务,最后,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目标确定学目标,进而确定学习情境目标、学习任务目标,根据学习任务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引入地方技术标准。在施工员学习中引入的地方标准主要要《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砌体工程施工工艺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屋面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等。

二、引入职业标准后课程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采取以笔试考核为主,实践考核为辅;量化考核为主,质性评价为辅,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的方式。课程判断考核趋于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考核,评价的指标主要指向掌握知识点的多少,对于学生在完成仿真或实际的工作中所表现的操作能力、责任意识、态度等岗位素质评价内容非常少。

引入职业标准后,课程的考核是建立在对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中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同时能力考核和理论考核并举。在理论考核中,除了以笔试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听课、发言、出勤及作业等情况。在能力考核中,要从职业道德、操作能力、实践成果等方面考核,其中职业道德包括诚信守法、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安全意识、吃苦耐劳等;技能操作包括操作能力、操作中表现等;操作成果包括实训报告的完成程度、格式和内容、实训报告的质量等。

三、结语

对建设类职业标准进行课程化处理,有利于学生在校能接触行业与企业的标准;有利于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岗位证书;有利于生产和就业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建立动态和开放的标准体系;有利于课程开发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从而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控制,为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有利的探索途径。

参 考 文 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

⑵唐振华.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⑶施民宪,谢菁. 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改革. 职业技术教育,2009( 2):14―15.

⑷昌永红.高职课程内容与动态行业标准互动机制的构建.建筑与预算,2013年增刊.

作者简介:昌永红(1976 - ),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高职教育教学与改革研究工作。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200*年上半年科技处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结合自身职能,在加强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上下功夫,各项工作都有所突破。上半年共接待来电来访,答复百姓产品及家装等各类环保咨询问题200余人次,推出先进实用的环保技术产品3批18种,帮助15家企业开展并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围绕局重点工作,召开2种产品推介与现场观摩会,组织供需双方技术洽谈会1次,召开污水处理厂新技术介绍会1次。

现将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环境科研工作

(1)积极组织推进局重点科研课题,按局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了重点科研课题的确项、立项与计划下达,共确定科研课题10项。

(2)开展了优秀环保科技论文的征集与评选工作。

(3)开展了环保专家网上申报等工作,建立了环保专家库与产品库雏形。

(4)按科技活动周的总体安排,组织了环境宣传展示等活动。

(5)组织国内环保企业参加哈尔滨环保与供热设备展览会与友好型社会成果展。

二、环境标准工作

1、为了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规范洁净配煤与助燃剂产品市场,我们多次与省环保与技术监督部门沟通与汇报,《燃煤助燃剂污染控制标准》与《洁净配煤质量标准》都被列入省地方标准编制计划。在标准的编制上,我们与省科技学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召开专家意见征求1次、企业及地市意见征求1次,专家论证2次,对现有企业产品进行了送样检测并与标准进行了相应比对,正是有了扎实细致的工作,所以两个标准3月28日一次性通过省技术监督局与省环保局联合组织的专家论证会,5月25日省环保局以公告形式宣布这两个标准正式纳入地方标准体系,从6月1日起实施。

2、环境标准培训。为了及时对新标准进行宣贯,为管理与污染防治工作服务,我们先后召开三个新标准的宣贯会。一是结合医疗单位限期治理会,对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宣贯与讲解;二是对燃煤助燃剂污染控制标准与洁净配煤标准进行宣贯,并对生产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三是随时跟踪新标准的发展态势,及时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发文通知相关部门与单位。

开始准备办班,后来我们决定以试代训,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要搞培训涉及的人员比较多,路途比较远,不便;二是根据以往经验,这种形式效果也不太好。因此我们将有关重要的标准,应知应会的知识出了一套考卷上网,供大家在答卷的时候进行学习。

三、环保技术产品与示范工程

紧紧围绕局重点工作与限期治理工作,开展环保技术产品的筛选、评定与示范工程工作。一是对半煤气锅炉、蜂窝煤锅炉、除尘器、油烟净化器、油水分离器、燃煤助燃剂等产品进行了重新评定,淘汰了不合格产品,补充了3种5个产品;二是针对医疗机构限期治理工作,我们对水污染企业及技术进行了认真审查与评定,及时推出13个厂家并把名单发给用户;三是结合餐饮企业限期治理工作,与污控一处联合召开油烟净化器与油水分离器产品介绍会并组织企业进行了现场观摩;四是针对污水处理厂建设问题,我们与管理部门一起到外县进行了宣传与讲解,适时组织市县相关管理部门到沈阳参观考察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并召开由有关部门参加的一级强化处理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介绍会;五是组织哈工大对一级强化处理助凝剂进行了科研研究;六是多渠道收集新产品、新技术,对18个项目进行筛选,建立了新型脱硫除尘器、电石尾气综合利用、动物粪肥沼气制备、城市污水热泵技术等示范工程;七是对俄罗斯风力发电及韩国洗车行业务水处理暨中水回用等技术跟踪并组织建立示范工程;

同时针对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我们一方面对运营单位及运营人员的情况进行了摸底,并组织企业进行申报,另一方面积极与省局进行沟通,为下一步联合办班培训做好准备。

上半年,我们作了大量工作,有些工作有所突破,首次编制完成两个标准,并经争取将其列入地方标准体系,为洁净煤技术产品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奠定基础;将产品评定、推广工作与限期治理工作、创模工作紧密结合,使工作的针对性更强,服务更加直接、细致,受到用户好评;在标准的宣贯上,与管理部门密切沟通,使新标准及时宣传到企业。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生物医药

“中药大品种脑心通胶囊技术改造研究”

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等共性问题开展研究,开发了动物药湿法超微粉碎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工艺,创建了从药材到制剂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新型HER2靶向抗肿瘤蛋白质药物研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ER2阳性肿瘤新药,获国家发明专利。为我国恶性肿瘤生物治疗技术提供了新途径。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美妥昔单抗注射液”

研发的一种国家生物制品1.1类抗体药物,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该药与化疗药物联用可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抑瘤效果,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陕西地道药材黄精GAP研究与基地建设”

建立了黄精有性和无性繁殖等技术体系与生产质控体系,结束了黄精药材全部依赖野生资源的局面,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临床医学

“GTKO小型猪一藏酋猴异种异位辅肝脏移植实验研究”

创新异种肝移植术式不损伤受体自身肝脏,有利于控制免疫排斥反应、促进受体肝功能恢复。完成了亚洲首例GTKO猪一猴异种肝移植、肾移植动物实验,创建了稳定的异种器官移植动物模型。研发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严重颜面刨伤缺损与畸形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

创建了包括自体移植、异体移植、假体仿真修复和组织再生修复在内的颜面创伤形态修复与功能重建技术体系,首创颜面智能化仿真设计及快速修复技术。成功实施世界首例“坑面女”造脸术和中国第一例、世界第二例“缺面男”换脸术。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心脑保护的关键分子机制及围术期心脑保护新策略”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心脑保护的共同关键分子机制和调控方式,创建了以“预处理―胰岛素强化―腺苷后处理”为核心的围术期心脑保护序贯新策略。317篇,其中国外SCI论文179篇。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医学、医药中心建设

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胸腔外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将形成胸部肿瘤、创伤、移植相关救洽规范。已完成“局部进展期肺癌诊疗新技术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83篇,其中SCI论文32篇;出版专著、教材12部;获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18项。完成世界首例4D打印气管外支架植入术、首例3D打印钛合金胸骨植入术、首例3D打印漏斗胸矫形钢板植入术。

神经外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重点开展对成瘾性脑病、抑郁症、癫痫等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转化阿片类药物成a、颅内电极监测癫痫的神经外科诊疗新技术,开发国产专病专用的神经刺激器。

肝脾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主要开展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生物治疗和转化及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及转化医学研究等。中心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编译专著4部;8篇;新增标准化肝脾疾病生物样本资源4273份。

儿童内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主要开展儿童内科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等的研究;建立陕西省儿内科疾病临床资料数据库和标本库,完善儿童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

胃肠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主要开展胃肠功能性疾病、胃肠道良性肿瘤、胃肠道出血性疾病、胃肠炎症性疾病的研究。中心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中文论文20篇,SCI论文9篇。

妇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重点开展不孕不育症的规范化诊治及相关疾病病因机理、妇科肿瘤的防治和女性生育力保存的研究。编译《辅助生殖技术临床手册》;建立复发性流产门诊,组建生殖免疫实验室;建立宫颈疾病筛查信息数据库。

精神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分析了不同病人及健康对照的基因组特征及脑功能成像数据特征。优化治疗方案和筛选治疗靶点。围绕孕期及产后心理保健、母婴行为关联性等领域建立数据库,探索上述因素对精神疾病发生的作用。

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15年获批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部级课题100余项;发表SCI论文626篇;获批专利117项。完成了全国首例“眶矩过宽”整形手术;研制了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组织工程产品,拥有国内唯一的口腔医学国家临床教学示范中心。

慢性肝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开展慢性病毒性肝病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及新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推广病毒性肝炎病毒载量高敏检测,开展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药物临床试验等。通过合作形成慢性肝病综合防治和研究的网络体系。中心获陕西省科技一等奖1项。

免疫性皮肤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开展银屑病、白癜风、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和生物靶点治疗研究,开发靶向治疗新药并进行动物及临床试验。

耳科与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针对耳鼻咽喉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相关研究,建立新生儿感音神经性聋干预体系,进行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中心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专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肝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围绕肝癌术后复发转移机制及临床处理、复杂胆道疾病的临床处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建立国内领先的肝癌标本库及胆管损伤手术规范;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异种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方案。

生物药和化学药研发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获授权肝靶向药物发明专利4项,获肝靶向药物临床试验批件5个,获微管抑制剂抗癌药物临床试验批件2个,有2个肝靶向新药进入国家新药重大创制计划。

首仿药品和大品种的技术升级及二次开发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选择脑心通胶囊、冠心舒通胶囊等步长制药年销售过亿的中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和技术升级研究。开展了28个首仿药品的研究开发,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7件。

现代中药新药研发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开展中药新药、中药药效成分分析和物效机制三个方向研究。完成“二苯乙烯苷、苦龙胆酯苷、三七素”三个药品的成药性评价,以及成药平台建设。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现代中药新药研发”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开展新药肉桂油滴丸临床前研究。中心获国家新药证书1个,临床批件2个,保健食品证书2个,发明专利7项。填补了目前速效高效单味中药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的空白。

资源环境

“水与废水强化处理的造粒混凝技术研发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区的应用”

针对西北缺水地区高浊度水、高浓度污染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难题开展研究,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件,公开发明专利申请6件,制定企业与地方技术标准3项。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泥生产节能成套技术开发与示范”

开展了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节能减排煅烧新工艺与核心装备的研发,建成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反应热态模拟试验基地1个、半工业化中试平台1个、大型高压辊式立磨装配平台1个、示范基地1个。

“引汉济渭工程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了秦岭超长深埋隧洞施工过程中突涌水、岩爆发生的规律和机理等技术难题,提出有效消除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技术方案。

“渭河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解决了渭河流域关中段典型工业点源、农业和生活污染源控制问题,形成并提出针对果汁、造纸、氮肥、乡镇及农村分散型污染源以及城市污水等关键技术处理处置技术体系,并应用于示范工程。

“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工程建设重大地质与岩土工程问题研究”

解决了延安“削山填沟、上山建城”过程中出现的挖填黄土高边坡稳定性、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等重大技术难题,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挖填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设计防护方法;形成该地区填筑技术和沉降变形控制预测及监测技术。

科技惠民

部级科技惠民计划

“成阳地方病、出生缺陷等防控体系建O”

在咸阳市旬邑县建立心血管疾病、大骨节病和出生缺陷网络数字化随访管理系统平台,构建了慢性病县、乡、村三级网络数字化防治体系;对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及妊娠妇女进行治疗和综合防治。项目的实施,使该县高血压、心力衰竭、大骨节病、克山病以及出生缺陷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陕西省汉中市中药材产业化推广及惠民服务体系建没”

建立黄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00亩;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亩;黄精林下种植及野生抚育示范基地3000亩;种植及野生抚育基地60000亩。在略阳、佛坪和南郑县试点建立惠民服务体系。

“定边县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示范惠民工程”

总结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标准。引进10个蓖麻新品种,累计种植蓖麻17000亩,总产2977吨,实现土地改良、生态修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丹凤县山茱c产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山茱萸规范化栽培和繁育基地,推广示范山茱萸规范化栽培技术与林下套种模式;引进石磙枣1号、大红枣1号等4个山茱萸新品种,建立山茱萸规范化栽培基地1500亩;完成“山茱萸果酒及其制备方法”1项,生产4个种类6个系列产品。

“洛南县核桃产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

建成核桃采穗圃200亩,实现年产良种核桃接穗20万根;推广了“西洛3号”“香玲”等4个核桃良种;新建良种核桃示范基地21000亩;在全县实施核桃综合科管34000亩;制定了陕西省地方标准《核桃标准综合体》1项。

“洋县银杏规范化栽培及加工体系建设”

主要开展银杏等药材的良种繁育、种植及深加工。发展银杏种植基地12000余亩,推广银杏面积52000万亩;建成年产8000万粒银杏保健食品生产线1条,建成银杏产业研发中心及银杏及中药材展示中心各1个。

“汉中绿茶标准综合体的产业化推广应用”

筛选出“龙井长叶”“平阳特早”“陕茶1号”3个主栽品种,新栽无性系良种园410亩;改造低老茶园2580亩;带动宁强40000亩茶园的标准化种植与加工。

“留坝县猪苓规范化栽培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建设了猪苓良种繁育基地200亩及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亩,带动农户发展猪苓种植10000亩;建成年产猪苓菌种500万瓶的菌种厂1个和年产600吨的猪苓饮片加工生产线1条。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薯蓣皂素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与推广应用”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林业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根据林业发展的需要确定专业工作和研究方向,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独立解决生产或科研中的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森林培育、森林经营、调查规划、经济林果、园林绿化、花卉园艺、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水土保持、森林采运、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林特产品、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旅游、湿地保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木材流通管理以及相关专业的资源监测、规划设计、工程咨询、经营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等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现资格以来,年度考核合格以上。取得现资格以来,出现下列情况,在规定年限上延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者,延期1年申报。

(二)年度考核、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不合格者,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期2年申报。

(三)受警告以上处分者,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者,剽窃他人成果者,延期3年申报。

二、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满2年,且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2年。

(二)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满5年,且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5年。

(三)具备上述第(二)点规定学历(学位)未满5年或未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上述第(二)点规定学历(学位)满5年,且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3年,取得现资格以来,如其业绩和论文、论著条件符合本条件第七条要求,则可破格申报。

(四)非公有经济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8年,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满7年,且取得非国有企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7年,可正常申报;取得非国有企业高级工程师资源并受聘高级工程师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转评相应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资格。

三、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需取得由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有效合格证。

第四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水平)条件

取得现资格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部级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

二、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省(部)级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或作为主持人完成2项以上市(厅)级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

三、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2项以上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或省直相关部门下达的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

四、作为主持人负责撰写企业、地方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五、作为主持人负责制定3项以上设区市、县级部门或行业发展规划。

六、作为主持人负责完成市(厅)级以上营林、林木良种、园林绿化、森林工业生产性项目及技改项目。

七、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林木良种的选育,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八、作为主持人负责完成市(厅)级以上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项目。

九、作为主持人负责完成市(厅)级以上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调查、林业专业调查,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综合科学考察。

十、由省厅抽调参加全省大型调查活动或技术工作,并获表彰奖励。

十一、作为主持人负责完成2项以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科技成果转让、推广工作;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开发2项以上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新产品,并负责项目的设计、试制工艺、试产管理等技术工作。

第五条业绩条件

取得现资格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主要完成人;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以上的主持人或2项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

二、省农科教突出贡献奖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三等奖主持人。

三、国家优秀工程奖、优秀设计奖、优秀成果咨询奖三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专业科技奖(包括优秀工程奖、优秀设计奖、优秀调查规划奖等)一等奖获得者(前五名),二等奖的主持人,不少于2项三等奖的主持人。

四、获得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认可。

五、主持营造林工程3万亩以上;或主持林木良种推广,面积2万亩,增益达15%以上,并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六、从事造林作业设计、伐区作业设计、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连续7年以上,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七、在责任区内从事森林保护管理,森林资源增长显著,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或连续7年且累计10年达到森林灾害控制指标;或应用新技术在森林灾害预防、处置中作出重要贡献。

八、主持县级以上全面森林调查或省(部)级以上林业专业调查4次以上,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九、主持或主要参加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晋升工作或建设项目,并已通过审批、验收;或主持或主要参加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工作,有突出成绩,受到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表彰。

十、在木材流通管理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手段,依法对过站木材进行检尺、检量,并有效制止木材违章运输,查验木材50万立方米以上,无举报投诉,并获省级以上表彰。

十一、作为主持者或主要参加者,在林业工程、生产项目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或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工效或增加经济效益达20%的2项(或30%的1项),或所主持开发的新产品被审定为国内领先。

第六条论文、论著条件

取得现资格以来,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第二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正式公开出版过本人撰写的本专业专著、译著,或参编出版著作1部并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1篇以上。

二、在部级以上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1篇以上。

三、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2篇以上。

四、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1篇,以及为解决技术问题而撰写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或调查研究报告2篇以上。

五、在国际或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1篇(以宣读证为准),或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宣读并获奖2篇以上(以宣读证和获奖证书为准)。

第七条破格条件

一、业绩条件

取得现资格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一)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获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的主要贡献者。

(二)获省农科教突出贡献奖或省(部)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或获省农科教突出贡献奖二等奖(前五名)2项(次)以上。

(三)主持完成国家或省重点工程、技术改造、重点科研课题、部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研制、审定申报工作并已经项目(课题)下达部门鉴定(验收)通过(以省人民政府行文确定的项目为准)。

(四)主持研制、开发新产品3项以上,获国家或省级优秀新产品奖并正式投入生产,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或省直相关部门确认已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主持大、中型企业工作满2年以上,为企业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增长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现任主要专业技术负责人。

(六)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青年科技奖,或中国林学会梁希奖。

二、论文、论著条件

取得现资格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际权威性专业学术会议大会上宣读学术论文(以宣读证为准),或在国际权威性专业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第一、第二作者)。

(二)在部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2篇(以宣读证为准),或在全国性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发表2篇以上本专业有价值的论文(第一、第二作者)。

(三)在省(部)级以上出版部门正式公开出版过本人撰写的本专业专著、译著(独著、主编或第一副主编)。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2002 to 2010 in China is analyzed from the time,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respectively. Further more, some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papers are given und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Finally, our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类;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Key words: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categories;research method;research content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005-02

0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一直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使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我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复杂的系统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分析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创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型,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这些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基于众多研究,郭晓川[1]曾对国内11种科学与科技管理专业期刊1989~1994年间发表的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198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论述;原长弘等[2]也对1994~2002年间发表的243篇相关研究论出了分类统计和分析,这些阶段性的总结回顾对于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主要研究统计了2002~2010年度中,国内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论文,分别从时间、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这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研究的现状,给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研究成果,并对国内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1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分类

2010年,笔者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上,分别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对题名或关键字进行了检索,时间是从2002~2010年,得到377篇论文,这也正说明了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纵览这些论文,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汇总:

1.1 按研究时间进行汇总笔者将得到的377篇论文,按照研究时间进行了分布汇总,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2002~2010年之间的数量的总体走势呈现类M型。两次峰值发生分别在2003年和2007年。由于2010年的数据收录不全,因而2010年的相关论文数量最低。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个峰值的数据明显高于第一个峰值的数据。这就说明国内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学者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呈上升态势。

1.2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按照以前学者的分类[1][2],我们将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五种:理论分析,观点陈述,经验总结,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笔者对377篇研究文章进行了分类统计。可以发现,各类研究方法的大致格局分布较明显,约占75%的研究文献均属于观点陈述型和经验总结型;约10%的研究文献集中于理论分析型,较之郭晓川和原长弘的调查数据有一定的提高;其余为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型的文章。

笔者还发现近两年来,在调研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的论文数量在逐年增加;同时,不少学者将博弈论的研究理论应用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例如汪侃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选择的信息不对称博弈分析》一文中,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不对称信息博弈模型,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3]。雷永等在《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4],通过分析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博弈中各自的期望收益,探讨了产学研联盟利益的形成机理和补贴策略,认为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行为选择,政府补贴收益政策也可能改变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产学研联盟的形成。此外,还有学者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研究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糊性的特点,学者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模糊化和良好泛化能力,建立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5]。

1.3 按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按照以前学者的分类,我们将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8种类型,对377篇论文进行分类统计,并与1989~1994年、1994~2002年两个时间段的论文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可以发现图2。

在研究内容上,2002年~2010年之间,对策建议、现状与问题、运行机制的研究成为了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重点。按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对策建议、现状与问题、运行机制、制约因素、作用与优势、管理机制、转化模式、概念与理论。在百分比的高低排序上,较之郭晓川的调研结果的排序(由高到低:转化模式、对策建议、障碍因素、现状与问题、运行机制、概念与理论、作用与优势、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差异,研究内容更多的侧重于现状与问题、对策建议以及运行机制的层面。较之原长弘的调研结果的排序(由高到低:对策建议、现状与问题、运行机制、制约因素、管理机制、转化模式、作用与优势、概念与理论)高低顺序变化不大。虽然主要研究内容的排序不变,但是在各指标的百分比上变化较大。例如,原长弘的调研结果中有关作用与优势、转化模型、管理机制这几项指标的研究内容均超过总内容的10%,而2002~2010年之间,均不足10%。

究其原因,研究内容的变化,与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进展是分不开的。由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蒸蒸日上,逐步的突显出问题,学者们根据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运行机制。研究内容上的变化,说明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以及科学研究的日益深入。

2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

2.1 新的理论分析工具与方法的应用例如前文提到的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高校与企业的博弈模型。又如,以实物期权的方法,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研发项目和市场化项目中所包含的实物期权的类型以及项目价格评估的框架[6]。梁燕在广东省高校专项课题的支持下,以广东省高校作为样本,检验了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经营的状况与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转让实际收入的相关性,为发展高校科技产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7]。但总的看来,新的分析工具与方法的研究还太少。

2.2 问题与对策建议的相关研究由上文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现状与问题研究以及对策建议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主流。学者们总结出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科技成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缺乏激励机制、缺乏企业人才和资金、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对此提出的相应对策建议有: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校企人才的交流、建立新型的联盟模式、完善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等。在一般研究的基础上,梅姝娥等从高校科技工作的特点与一般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差别、技术交易的特点和必备条件,以及我国企业技术吸纳能力的现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阻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8]。

2.3 制度创新持续深入李平在原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的支持下,从创新理论及公共管理理论出发,基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研究和探索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问题,侧重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地方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9]。郭晓东等分析了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高校和企业存在的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种种弊端,并从体制改革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10]。

2.4 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备受重视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的河北省发展高新技术的对策建议。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论证了高校在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中的地位[11]。王铁军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几种适合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12]。

2.5 比较研究进一步开展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转移到了国外。通过对国外著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借鉴,达到对我国高校的启示和比较作用。例如,胡冬云介绍了美国的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的运行模式和成功经验,以及其如何促进美国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然后,作者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完善符合我国高校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议[13]。陈兰杰在分析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14]。

2.6 研究方法继续拓展通过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中,多采用的是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于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的采用较少。特别是用于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层面的机制问题。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在这方面有所倾注,尝试运用新的定量的研究理论,例如博弈论,灰色系统理论等方法来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预测机制等问题,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研究分支。鲍新中等从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了产学研的组建和运行的过程,建立了合作收益最优分配系数的模型,考虑了学研方技术风险条件下的合作收益分配系数,并对合作各方在协议的收益分配方案下如何进行自己的最优行动选择进行了非合作博弈的分析[15]。

3总结

2002~2010年之间,学者们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作为社会的科技型组织和教育中心,在科技创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还将是今后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郭晓川.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现状评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6,(3):25-29.

[2]原长弘,杨鹏,惠龙等.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新进展:1994,-2002[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6):94-101.

[3]汪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选择的信息不对称博弈分析[J].武警工程学报,2007,6:91-95.

[4]雷永,徐飞.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26):28-31.

[5]王桂月,王树恩.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194-209.

[6]杨家伟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物期权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21.

[7] 梁燕.广东省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9:278-280.

[8]梅姝娥,仲伟俊.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3):22-27.

[9]李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3):292-296.

[10]郭晓东,韩汝军,王德青.加强体制创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3):39-42.

[11]梁平等.河北省发展高新技术的对策~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J].商场现代化,2008,25:269-270.

[12]王铁军.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96-100.

[13]胡冬云.美国AUTM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4):152-154.

[14]陈兰杰.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3(28):53-56.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大陆;台湾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7-0017-04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多是参考普通本科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设定的,在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调配合。笔者实地考察和调研了海峡两岸的8所高等职业院校(台湾4所: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台湾东方技术学院和台湾致远管理学院;大陆4所: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海峡两岸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评价体系的现状比较

(一)评价理念不同

我国台湾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价理念侧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十分漫长,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极具个体差异性。在过程考核中,台湾高等职业院校注重机动灵活地利用各种考核方式激发学生拓宽思路勇于探索,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1]。例如:在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和台湾东方技术学院,通过让学生完成小论文的方式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寻找答案,通过设计小项目让学生提出方案分析研究,并通过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过程考核灵活多样,因此,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养成学生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大陆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采用以考试结果为主的评价理念,这种理念易操作且较规范,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同时,由于各类专业课程理论体系的差别,其在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所处位置、承担的作用不同,如果用近乎相同的评价理念评价学生,难以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评价中都倡导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按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但由于执行中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结果演变为学生上课只顾做笔记,甚至部分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投入大量精力抄笔记,造成无法用分数量化优劣。

(二)评价目标不同

在我国台湾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将考试成绩、课堂学习评价和专业实践学习评价三方面的评价结果共同作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组成部分[2]。在台湾中州科技大学,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态度、纠正学习目标和改进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跟上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就业市场的要求,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通过自主调整融入整个学习过程。同时,教学通过帮助学生学习,可以极大提升学习成效,提交学校需要的学习成果和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人才。

大陆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目标过于单一,仅仅注重学生成绩的考核,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等方面[3]。因担负选拔任务,学业成就评价的考试本体功能被扭曲,进入“小考服务大考、大考服务升学、教学服务考试”的恶性循环。

(三)评价标准不同

台湾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强调三种评价标准(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不可分性,提出针对评价主体(教师)、客体(学生),根据评价目标相互借鉴综合运用三种评价标准。在具体实施中,绝对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但达标程度应参考本班的教学总体水平和效果,并加入相对评价的因素[4]。相对评价以客观的教学目标为尺度。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和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非常重视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通过比较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业成就(横向比较)以及学生在学习、实践、课程等多方面的学业成就(纵向比较),更加深入、准确地评价每位学生的学业成就。台湾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实施通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和评价主体展开,见图1。

图1 台湾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

大陆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过于侧重绝对评价,强调通过班级排名、年级排名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忽视了相对评价和个人内差异评价,不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评价其学业成就,缺少对个体横向和纵向学业成就的比较,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偏颇性。

(四)评价内容不同

在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和台湾东方技术学院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式成为学习结果的考查内容,传统评价体系中倍受冷落的程序性知识也受到关注,过程与方法评价正式列入学业成就评价内容的范围。在知识与能力上从理解、欣赏和创造三个维度展开,在过程与方法上从同伴学习过程和使用不同学习方法两个维度考察[5]。

在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被狭隘地限定为学科系统知识的记忆结果,具体表现为陈述性知识的再现性检测,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在学习方法上的感悟与收获。

(五)评价方法不同

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和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法都以标准化测验方法、主观式测验方法、形成性测验方法和综合测验方法为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参加评价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通过测试成绩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台湾东方技术学院和台湾致远管理学院都侧重于通过问卷、访谈、范例考查、档案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在这些方法中,既有量的测量与分析,也有质的研究与评判。

北京联合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法都以教师自编测验方法、客观式测验方法、终结性测验方法和学科测验方法为主,过多地强调期中、期末成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无法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

表1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教师自编测验和台湾致远管理学院标准化测验的区别

(六)评价功能不同

除了关注学生的管理功能,台湾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还具有诊断、反馈、自我评价、教育研究和导向等功能[6]。例如,台湾东方技术学院和台湾致远管理学院侧重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诊断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方面的不足及存在问题,选择因材施教;注重评定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及迁移能力,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确定新的努力目标。

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片面地强调管理功能,只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的检查,通过鉴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分等、选拔和淘汰,而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教育功能重视不够。北京联合大学和贵州职业技术学院都根据学生学业成就的好坏,决定学生是否留级以及奖学金等级,同时,学生学业成就的好坏也是学生毕业时能否拿到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应聘工作职位的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无法系统检查自身的学习情况。

综上,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在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功能和评价方法的比较见表2。

表2 海峡两岸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比较

二、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改革思路

(一)确立“能力为本”的评价理念

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合理设计能力培养顺序,以专项能力培养为基础、以综合实务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就业顶岗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切实可行、充分发挥引导与激励作用的全面、系统、公正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

(二)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服务就业导向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包括: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评价、知识运用水平的评价,即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适应社会及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构成,从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三方面构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见图2。

(四)选择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注重过程评价

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是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成就发展的保障。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将评价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过程性评价动态分析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评价方法可以考虑从入学认知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结业综合评价三个阶段进行评价。

(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将学生学业的自我评价融入日常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作为评价主体,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身的学习行为与结果、品德、发展状况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与评价,是学生自我认识、分析和提高的过程。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找出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确定新的努力目标。

(六)保障评价实施的高效运转

上一篇:国民经济发展论文范文 下一篇:跨文化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