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2-04-13 02:42:03

情境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脑担负着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右脑担负着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替左右脑的活动,既有逻辑的思维过程,又有情感活动的参与,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充满情趣的、高效率的、富有质量的。高中数学教学“应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积极营造氛围,坚持学生科学用脑,让学生在虚拟的、再现的、实际生活的场景中接触数学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密切了数学与学生日常活动的联系,彰显了高中数学学科的魅力,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创设虚拟情境,培养想象能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蔡上鹤同志说:“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数学中的推理,不仅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演绎推理形式,而且包括观察、实验、猜想。”虚拟情境就是通过教师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语言、体态等对学生的感官施加一定的影响,帮助学生进入主观的大脑创造阶段,围绕教学需要的过程性或终结性目标展开想象,实现现实世界几乎无法企及的场景状态。虚拟情境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人工合成情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是随意的主观臆想或凭空想象,它不同于虚拟的现实。

例如,一个老师在教学两面角的知识时,碰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两面角的两个面与另一个两面角的两个面互相垂直,这两个两面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果画图,既费事又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教师的意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两本书象征性地比划了一下,再让学生用动态的想象去填补全过程,教学既有趣又富有实效,效果很好。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虚拟情境的创设带有主观的成分,每个学生的自我想象的细节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其中起关键性的情境部分应该重点强化,达到统一的认识,进而为教学服务。另外,虚拟情境创设不是目的,我们要借助想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达到对数学问题的深刻认识。一句话,虚拟得是否合理,关键看是不是符合数学内在的逻辑性。

二、创设“再现”情境,培养模仿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在带领学生学习数学时,要为学生创设充满好奇、疑问、带有强烈吸引力的情境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迅速进入角色,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积极思考。

如一位老师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给学生讲故事。传说,印度的舍罕国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你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在第三个小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说:“你的要求不高,会如愿以偿的。”老师让学生帮助算算一共的麦粒数。计算工作开始了,还没到第二十小格,学生就惊呼:“太多了!即使拿出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象棋发明人许下的诺言。”通过再现历史情境,将学生引向数学知识的学习,学习气氛浓烈。

再现式情境一般多为历史故事、生活场景、特殊环境中与数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情节。在将其作为课堂情境的时候,既要能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为学习服务,对学生理解知识,突破难点有帮助,又要力求情境过程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走进生活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与此一脉相承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不等式的时候,首先是让学生配置糖水尝尝,觉得有点甜;然后让学生加糖,再喝喝,说说感觉,学生觉得比以前甜了。老师指出,这与不等式的知识有关系呢!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列出不等式。然后,老师让大家用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去说明自己所列的不等式。教学过程新颖有趣,生活情境为数学问题提供了结论,生活与数学知识巧妙结合。

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诸多感官参与活动,通过学生与创设的活动环境的交互作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知识的内化。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就是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大胆地搬进课堂,通过将学生周围环境进行大胆的改造和剪裁,使之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实践说明,无论是虚拟的情境还是现实的情境,只要能为教学活动带来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践能力和模仿能力,就是值得我们去积极改造并利用的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做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