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情境下的四种基本思维模式

时间:2022-09-13 05:52:58

跨文化交际情境下的四种基本思维模式

摘要: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情境的形成与特点,探析Bochner总结的主导模式、同化模式、异化模式、融合模式四种思维模式,得出主导模式、同化模式、异化模式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而融合模式是完善的、有意义的跨文化思维。若交际双方能在融合模式思维的指导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就会有效减少交际中的误解和失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情境;主导模式;同化模式;异化模式;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15)12-0035-02

作者简介:张晓露(1983—),女,福建龙岩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德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活动从实际层面出发,关注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而“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性几乎完全依赖于各参与主体之间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相互理解并达成共识。[1](P2)”迄今为止,已经有各种各样的释义来解释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在本文中,笔者将其理解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特定语境中进行意思交流——而不仅仅是词汇、语句的交换,并随着相互理解对方的意思调整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以达到交际目的。目前,对跨文化交际双方行为模式的研究较多,如Bochner[2]总结了四种思维模式,本文将在其基础上做进一步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情境的形成与特点

(一)跨文化交际情境的形成

跨文化交际情境,指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出于经济、文化、旅游、政治、求学等目的与对方交往时产生的交际语境。跨文化交际情境指的是己方文化和他方文化发生交际、相互覆盖、融合的部分。也就是说,交际双方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为基础与另一方进行交流,并期望能达成合作。在这个交际情境中,任何一方文化都不能完全覆盖另一方,双方的文化特征都将显现出来,并作为各自思维、行为的内置控制中心。Thomas提出[3](P46),跨文化交际情境(Überschneidungssituation)中,陌生文化会对己方文化产生极大影响,并会对交际双方的文化产生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个情境中,原本遥远的陌生文化会逐渐靠近并与己方文化交际在一起,此间会产生多义性、语义模糊等,存在交际失败的威胁,但同时也提供了较好的合作机会。

(二)跨文化交际情境的特点

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一定带有来自双方、甚至多方的文化特征。在这个情境中,各方文化的维度和准则、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可能产生决定性作用。因此,可以说,这个情境隐含着“混乱”因素。正如一个魔方的几个面被打乱后,人们会发现各种文化符号散落开来,而且似乎是各自独立、没有联系的,极易陷入混乱。当双方文化(或多方)进行交际时,不会发生一方文化完全覆盖另一方文化的情况,这意味着任何一方的文化不会完全占据主流地位,只能在交际动态中向正向或逆向流动。这时,交际情境处在一个动态双方/多方的变化中。交际情境并不由任何一方的文化特征决定,在该情境中,产生了“第三方”文化。例如,殖民地文化就是当地文化与殖民方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个第三方文化即“跨文化”。在交际情境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将受到“跨文化”引导和规范。

二、跨文化交际情境下的四种基本行为模式

(一)主导模式(Dominanzkonzept)

相对于他方文化而言,己方文化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被视为是更优胜的。己方文化的特征将被贯彻并在交际中占据主流地位[3](P47)。也就是说,当交际过程出现问题时,己方文化对问题的认知和解决方法将被视作是合理有效的,并一直被坚持,直到交际对方也按照己方的认知方式来面对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己方文化将主导交际并引导对方。主导模式比较常见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一些民族自大的思维。例如,过去称呼北方或南方的民族为蛮夷,这就是一种主导模式下的思维方式。比较极端的情况则出现在殖民地或战争沦陷区。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己方文化所在地,与外国或外族来华企业进行商业行为期间。例如,当面临冲突时,以关系为导向的中国人趋向冷处理,即不直接面对冲突本身,将冲突中心问题暂时“放”在一旁,而进行其他方面的处理,如采取行动加固关系或拓展关系,使冲突本身随着其他外界环境条件的转化逐渐缓和,进而消弭。而以事务为导向的德国人则倾向于就问题本身进行讨论,据理力争,直到得出结果。

(二)同化模式(Assimilationskonzept)

同化模式是指交际中的他方文化价值观与行为规范被己方文化主动接受并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己方文化努力适应他方文化,甚至不惜牺牲或舍弃自己的文化特性,不停地模仿并靠近强势的他方文化,开始批判自己文化的不足。这种模式的积极之处在于可以尽量减少文化休克的出现,最大程度上降低适应他方文化的阻力。同化模式可能导致的负面结果是“崇洋”。过去所说的“假洋鬼子”“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现在有些舆论在谈及国情时必谈欧美,这些都是同化模式作用的结果。同化模式一般发生在交际初期,如留学生刚到目标语国家时,全方面接触到他方文化,会在心理和生理上竭力适应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其消极之处是会导致己方文化特性的缺失。

(三)异化模式(Divergenzkonzept)

异化模式是指交际双方的文化特性都被视作是有意义并有效率的,但很多因素无法兼容。因此,在交际中持续导向矛盾,由于不可能融合,双方的行为准则在两种交际文化中不断摇摆,导致交际无法顺利进行。这种模式大多发生在交际的初始阶段,会导致交际双方的不确定性,伤害合作热情,不利于伙伴关系建设和团队联系。异化模式可能导致一种“尊敬的漠视”,即对他方文化也持肯定态度,认为他方文化与本族/本国文化同样优秀,但对于接触他方文化的兴趣水平较低。西方有谚语说:土耳其人住在土耳其,罗马人住在罗马,英国人住在英国,即是这种思维模式的体现。异化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模式,带有这种思维模式。首先会导致交际好奇心和热情的缺乏,其次会使交际双方在交际中耐心不足,致使交际失败。

(四)融合模式(Synthesekonzept)

融合模式是指提取两种文化中重要的因素,使其重新融合成一个新的文化整体。这个新的文化整体包含两种文化,但并不倾向其中的任何一种,而是在其基础上形成新的定义和新的组织形式,对交际双方都有规范意义。比较成功的融合模式思维主要集中在艺术类和商业类合作领域。例如,陈刚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就是融合模式的一个成功范例,即将古典的中式曲调与西方乐器小提琴融合,赋予了“梁祝”新的理解;肯德基在中国的市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融合模式思维下的成果,肯德基本来是美式快餐店,但现在的产品线已涵盖中式早餐(粥类、油条、豆浆等)和中式套餐(鸡腿饭、芙蓉汤),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虽然它以快餐形式来经营中式餐饮,但成功地留住了广大消费者。德国高端家电美诺(Miele)在官方微博上的营销文本也体现了融合模式思维,其中大量出现的中文诗词或中式食品,吸引了大部分中国消费者[4]。

三、结语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主导模式、同化模式与异化模式思维都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而融合模式是完善的、有意义的跨文化思维模式,但对交际双方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若交际双方能在融合模式思维的指导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就会有效减少交际中的误解和失败。

参考文献

[1]VarnerIris,BeamerLinda.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intheGlobalWorkplace[M].NewYork:TheMcGraw-HillCompanies,Inc.,2005.

[2]BochnerS.TheSocialPsychologyofCross-culturalRelations[A]//StephenBochner.CulturesinContact[C].Oxford:Pergamon,1982.

[3]AlexanderThomas(Hg.),Eva-UlrikeKinast(Hg.),SylviaSchroll-Machl(Hg.).HandbuchInterkulturelleKommunikationundKooperationBand1:GrundlagenundPraxisfelder[M].Oxford:VandenhoeckandRuprecht,2005.

[4]宋晨阳.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德两国企业在目标国社交网络环境下的营销文本——以美乐和海尔为例[D].福州:福州大学,2015.

作者:张晓露 单位: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建筑业执业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分析 下一篇:光纤网络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