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物学习中的不解思维

时间:2022-03-26 03:48:14

探究生物学习中的不解思维

不解思维是学生在学习、考试过程中,不能解决,或不能正确解决给定问题,得出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也可叫做无效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进行了很多思维,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或片面的结论。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有时已明确地意识到了自己缺少这方面的认知,得出的结论一定会错,也有时意识到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些片面,可能会错,有所怀疑,但很多时候意识不到自己会错,对给出的答案满有信心。不解思维要与因智障、智商低,不能正常进行思维而解决不了问题的过程区分开来。不解思维的主体是正常的健全的学生。

生物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以其奇妙的生命现象、直观,与自我息息相关,吸引着众多学生。但学习中,不解思维与兴趣的稳定是一个矛盾过程,要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恒温,了解不解思维的机理、表现、根源,对生物教师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不解思维的形成机理

思维之所以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主要来自抽象和概括,即知识内化的过程。知识内化后,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又是思维形成的重要因素。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是通过已知的内部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即是说,学生要从原有的知识构建中,找出有效知识和知识契入点,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加工,并把它整合到原有的知识框架中,加以储存。这个过程处理得合理,认知容易形成,且会有条不紊,就能充分发挥认知的作用,用它解决既定问题。但若整合得不好,认知不能形成,知识得不到储存,就会被遗弃,或形成片断的认知,在综合使用时,只像杂物仓中的一个杂物,只能找到其中的一些“碎片”,残缺不全。因此,解决问题时,因为认知不足,理解偏颇,致使解答错误或解答不全,形成不解思维。

2.不解思维的主要表现

综合、归纳学生的不解思维,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1)生物的概念、性质等都记住了,但考试时常用错。(2)考试时认为题目很熟,一看就会,但着手时又模棱两可,做出来常错或不全对。(3)只会解单一知识点的问题,遇到较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时,则无从下手。(4)题目是看懂了,但又找不到入手点。(5)看书复习时,觉得什么都会,但合起书来又是一片空白,或千头万绪,理不清楚。(6)很多时候是看不懂题,干着急,只能胡乱作答。(7)想着快解出来了,却又突然溜走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8)看错条件,或跳过条件,或简单从事,不细细思考,张冠李戴。

3.不解思维产生的根源

教师只有找出了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归纳起来有如下一些方面:

(1)没学会、没记住相关知识,没学会思考方法。

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兴趣不高,自身基础差,努力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影响了学习的自信,形成了思维的惰性。知识掌握不了,认知无法形成,必然无法正确地解答。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教师不顾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灌输教学,空洞阐述,轻描淡写,过分拓展等,学生听不懂,注意力分散,同样不能形成对知识的认知,解答不了问题。

(2)概念、性质辨析不清。

概念、性质学是差不多学会了,认知也已形成,但只会照葫芦画瓢,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对概念等辨析不透,而导致出错。

(3)生活观念不完全正确地迁移到学习中。

学生置身于千变万化的生物世界,从中自然地获得很多生物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其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不完全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正确的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或不完全正确的对生物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会起到阻碍作用。

(4)思维过程停留在低一级的层次,即用比较感性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停留在过去,用已知的感性知识来思考,觉得轻松一些,少花脑筋。有些学生到了初中,还用小学的科学知识来思考中学的生物问题,得出的结果就是盲人摸象得出的结论,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5)思考深度不够,忽视了隐含条件。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只看见文字表达出来的条件,看不见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条件,就如生活中的直爽人,直来直去,听不出“弦”外之音,理会不了更深层次的意思。

例如: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的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培养酵母菌、蚯蚓、草履虫、苔藓等几种生物,几天后,还能生活的是()。

A.酵母菌 B.蚯蚓 C.草履虫草 D.苔藓

不少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易选B,因为他们对蚯蚓很熟悉,这些条件正是蚯蚓生活的好环境,但却没想到“密闭”这一条件中隐含着无氧,因而造成了错误。

(6)思维定势的干扰。

学生掌握的知识,会形成一套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成为一定的思维模式,这种现象叫思维定势。它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首先,形成了思维定势,表明学生已经有了思维能力,对适合的问题能够解决。其次,思维定势对分析、解决问题的发展和提高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一些学生对重要条件改变的似是而非的题目,只是想当然去套,去机械照搬,结果“上当受骗”。

总之,学生在生物工程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反复地出现不解思维。教师要了解其机理、表现,深究其根源,针对学生的个性,个别辅导,区别教学,同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五种典型心理效应对新教育理念的诠释 下一篇:对素质教育下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