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院校新闻学实践教学

时间:2022-03-05 10:54:35

探究院校新闻学实践教学

摘要: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对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要特色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在分析高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加强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划,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就业导向;新闻传播;实践教学

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要特色的新闻传播学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和网络传播方向专业等,属应用型学科,要求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而,实践教学是该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高校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和发挥。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对现实劳动力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大学生毕业时面对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动手能力弱使他们在求职时处于劣势。社会大环境和就业的需求,要求高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的就业的需求。

一、当前就业形势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一)实践性、应用性是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特色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素质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传媒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历,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希望学生具有超强的工作能力[1]。这一切都使得人才市场的就业压力增大,要求新闻专业培养实际的应用性人才,学生到媒体里特别能干活,一毕业就能上手,就能适应,并且独当一面。

(二)传媒领域的产业化凸显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新闻传媒领域的产业化,新闻传播业界的发展呈现新的趋势。我国加入WTO之后,不仅国内业外资大量投入新闻媒体,形成组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的大潮,而且外国资本也已多方渗透到我国的新闻传媒中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形势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媒人才市场上,要求他们不仅能胜任本职工作,而且还要有完成任务的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这一切也引发了专业化程度相对不是特别高的新闻专业就业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三)广泛意义上“大传播”的需要为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舞台

传媒产业引发人才大战,从近两年的人才需求状况来看,媒体、出版、广告、营销策划这一类的人才需求量总的来说还比较大,但一个很明显的趋势:直接去媒体的人数锐减,而就业于企业(包括广告公司)、党政机关(包括事业单位)的人数增长迅速。中国企业的逐渐壮大及企业文化的提升,使得企业对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生求贤若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对宣传、企划、公关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我们现在所讲的“新闻传播”,应该是广泛意义上的“大传播”,它包括企业传播、政府传播等[2]。

二、当前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综合实践教学开展不够。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性要求高,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学往往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市场意识、创新意识不到位,综合实践教学开展不够,致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受到严重影响。

2.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受经费等原因的限制,在校内一些必要的实践教学场所设施建设不全,尤其是经费投入大的数字实验室更是严重不足。

3.实习方式单一。在校外实践这一环节,很多院校沿用的是让学生进入新闻媒体,并在媒体从业记者、编辑的指导下开展实习。由于近年来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多,随着实习学生的增加,而新闻单位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接待能力有限,使得实习流于形式。一些院校对待学生的毕业实习还存在“放羊型”的状况,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毕业实习的组织还不够,没有起到实习的作用。实习渠道不畅通,学生锻炼机会少,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够,毕业实习达不到效果。

4.实践教学跟不上媒介正日益提升的用人要求。

从分析目前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社会需求以及主要就业去向来看,我们的实践教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科教育尤其在实践教学这一环节还不能充分满足如今媒介正日益提升的用人要求,他们对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型,具有国际化视野新闻人才的要求,以及对媒介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广泛意义的“大传播”对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

三、加强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划与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

(一)科学的校园实践计划的实施是保证学生专业基础素质的首要条件校园实践是指在校园内进行的实训、实验、实习,可在校园内一切与专业有关的场所进行,也可在校园专业模拟实验室内进行。校园实践的目的,是要达到实践教学经常化,课外活动专业化,模拟实习规范化。在校园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完善实践教学,在不间断的校园实践中,使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大学四年。

1.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实践活动,使实践教学经常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实践,如利用校学生刊物、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功能,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用新闻理论去分析媒介运行规律及新闻实践工作,使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自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如在浙江湖州师范学院,校报成为文学院新闻广告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学生被吸收为校报学生通讯员,还有校园网、文化网、广播电台都成为了教学实践平台,宣传部会同新闻广告教研室,对通讯员考核,评聘为学生记者,同时进行好新闻好版面评比,以完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2.通过第二课堂的模拟训练等课外活动,使实践教学专业化。一个优秀的记者之所以能够进行成功的采访,在于他有深厚的各种文化积淀,是各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新闻采访让学生做这方面的训练,是为了使他们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获取新闻采访知识、提高能力,完成采访任务,尤其是培养了学生自我提高的能力。各种校内的模拟训练活动,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如主持人大赛、团队意识训练、召开学生记者招待会、现场新闻采访,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理论学习提供用武之地,其目的在于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实践课程,以提高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让模拟训练成为教学的一大特色,学生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也使学习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在第二课堂的编校大赛、专题的策划比赛以及成立广告创意策划组、写作组、平面设计组、新闻采写组、新闻摄影组等课外兴趣小组,实行导师制,使一些有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这些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强化了对具体知识的认知,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各种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3.建立高水准的新闻传媒实验室,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实践性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是新闻类专业的共同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课程设置中要强调实践环境,加强实验课的分量,让学生学以致用,为媒体培养实际的应用性人才。面对21世纪新闻产业的种种变化,新闻的传播学科的个性化建设显得特别重要。没有与信息时代同步的硬件,学生毕业后进入实践领域还得从零开始。就业导向下的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必须扣紧时代,扣紧市场。随着电子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对新闻传播人才的素质要求日益呈现多元化。过去一个称职的新闻从业人员,如记者、编辑只要会使用电话、传真就可以了,但现在,用人单位提出了许多附加技能的要求,如电脑操作、自动化办公、汽车驾驶,甚至图片制作等等。因此,为学生生成更多的技能创造条件,已经成为新闻学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因此,为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掌握一整套新闻采、写、编的技能,必须建立数字化的模拟实验室,建设配有不同专业软件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摄影技术实验室、观摩审片实验室、网络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等等,让学生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3]。没有现代先进技术和先进手段装备的实验室,就不可能建设成特色专业[4]。

例如作为平常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利用系统编辑报纸,进行报纸编辑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训练,掌握电视片制作、非线性编辑使用、节目主持人培训及网络制作等,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上新闻理论课,大量布置一些东西让学生自己考查资料,作一些科研课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校外实践是训练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必要环节

校外实践是学生在校外参加的社会实践,包括见习、实习等。学生的业务动手能力在校外社会实践中将得到充分的锻炼。

1.结合课程进行实习。如结合“新闻摄影”课安排学生到校外的风景区、旅游点等地搞新闻摄影实践活动,或者到校外抓拍一些有新闻价值的照片等。结合“新闻采访”课组织学生到一些企业、单位进行采访。

2.假期见习与实习。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和“五一”、“十一”等假期进行新闻实习,进入新闻媒体,在媒体行业的记者、编辑指导下开展实习。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认识了社会又了解了自己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提高了专业兴趣,为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奠定了基础。

3.毕业实习。目前高校学生毕业实习时间比较长,是新闻实践教学的重头戏,要避免实习存在的管理不到位的放羊型情况[5]。学校要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指导,包括联系实习单位、实习项目,都要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联系起来,因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很可能成为就业的方向,倡导学生把未来就业趋向和毕业实习挂钩。

4.富有特色的“项目制实习”、“主题实习”。校外实践除完成课堂教学的延伸,了解今后工作的内容和程序,更可以策划一些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主题实习”、“项目制实习”。

“项目制实习”,是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某个项目中去,在某个子课题独当一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的实地考察,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和数据资料库,在短时间内得到“真刀实枪”的锻炼,并取得成果。“主题实习”,是根据实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策划组织特色鲜明的“主题实习”。如可围绕某个主题集体体验未来传媒人的实际工作等,培养传媒人特别需要的团队精神和吃苦精神,这样的实践模式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的有益锻炼[6]。

(三)开设专业特色班,适应新闻媒介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媒介仍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为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市场,但各类型媒介对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有着特别的需求。具体看,媒介的发展速度,媒介总量、规模和对人才的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为了适应新闻媒介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开设一些专业特色班,这些特色班的实践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建立完善加强基础素质,强化专业理论,重视社会实践,适应社会变化,一专多能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有充分的实践能力,在平时课堂教学上应努力把实践引向课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尤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把课堂练习和课外训练及寒暑假的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新闻系先后开设了专业特色班级“穆青新闻班”和“国际新闻班”。“穆青新闻班”是从二年级结束后的非新闻专业本科生中选拔,后两年进入新闻系学习,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专业背景的传媒人才;“国际新闻班”,则是兼修外语和新闻学,主要培养能够用双语进行熟练工作的优秀传媒人才。在相应的实践安排中,他们也根据学生的特色和专业特长精心组织。例如安排有理工专业背景的“穆青新闻班”同学进入科技报实习,安排“国际新闻班”同学进行一些新闻外刊的编译工作等。

(四)在实践中加强创新能力的锻炼,提高大传播就业需求下的务实性新闻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新闻专业培养的人才有一种务实性,媒体、广告公司可以去,企业、政府部门也可以去。这种广泛意义上的大传播对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体现在强烈的实用性上,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这种实用性是建立在人才的实践性创新型基础上的,因而要考虑社会问题,让市场去制约它的发展。

作为就业导向下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在实践教学中,不要忽视了面向企业、事业单位的实训。当今有规模的企事业单位,极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上规模的企业,无论国有还是民营企业,大都办有企业报刊和网站,这就为新闻专业人才就业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就要求我们树立大传播就业观念,体现在实践教学的具体规化上,就是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让我们的学生到企业办的媒体中去实习实训,甚至可以签订就业合同,为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多渠道地提供出路。

在市场化过程中,新闻教育成为一种特别强调实践、强调管理、强调创新的教育,新闻传播学要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和实践紧密结合。如编辑出版专业组织学生参观优秀出版社、国际图书博览会、全国书市书店等,使学生了解编辑出版的全过程,了解前沿的学术课题和产业的最新动态。出版产业的全球化的大趋势给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7]。如河南大学在培养学生方面充分利用综合性院校的优势,发挥河南大学出版社资源优势,老师在出版社挂职,学生要了解出版的全过程,同时要求在校学生要能够在学习期间编一本书和期刊,上一次订货会,下一次印刷厂等。我们的教学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激发创新灵感,创新理念,创新构想,创新实践,取得成效。

四、完善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场地问题,没有必要的实习基地,再好的规划设计也实施不了。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校内要完善实习设施,使校内实习有特色。加大投入各类实验室尤其是数字实验室的建设,要形成特色,如在校内投资新建配有不同专业教学软件的实验室。

在建立校外新闻实践基地方面,高校应该和当地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借助外部社会力量和资源帮助发展,开门办学,利用各种资源联合,互助互利。各新闻传播学院必须和媒体进行有效合作,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充分机会接触鲜活而多姿的实践生活,如陕西师大新闻传播学院与华商报联合建立新闻业务培训基地,合作共建,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多选择。有条件的院校甚至可以和其他地区的媒体建立联系,跨地区组建校外实习基地,实现跨地区的合作。在实践基地的开拓方面,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近年的实践阵地已经从浙江为主拓展向全国,让学生到传媒业发达的南方等地实习。通过建立新闻实践基地满足学生新闻实习的需要。

当然,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对师资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高校的新闻传播学实习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具备新闻从业的经历,这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改革人事制度,使用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进有资历的记者、编辑聘为实训教师;二是有计划地安排新闻传播教师到各种媒体去挂职锻炼,最好能取得上岗资格和第二职称;三是请资深媒体人士来学院讲座,从实践角度为学生作不定期的辅导报告。总之,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阔思路,创新机制,为就业导向下的高校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上一篇:小议新闻学的考研热与高校学风建立 下一篇:小议伦理思想中的政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