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人范文

时间:2023-10-27 23:59:06

中华圣人篇1

1 在大产业与小果园中做出抉择

1997年,华圣果业在陕西西安成立。当初,创业者看中的是陕西苹果上乘的品质。谁知刚上手,黄土高原造就苹果口味醇厚的反面,苹果外在质量差,表面阳光灼伤突出、划伤多和着色不匀等问题暴露出来,成了持续发展的致命难题。

华圣果业专门派员到日本学习,一次就买回2000多万元的苹果套袋,投放给果农,以期改变陕西苹果粗糙的外在质量。岂料到了秋季,果农把生产出的好苹果都高价卖给了外地客商,华圣最后竟落了个“果、袋”两空。

华圣艰难地摸索,寻找问题的症结。最后终于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生产没有标准化,而隐藏其后的核心问题是一家一户小果园的生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的方法就是,企业买上几千亩果园,实现生产标准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然而华圣最后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发展之路——把果农组织起来,在没有围墙的果园中,引导区域果园走向生产标准化、果品安全化路子。

缘何非要这样干呢?华圣集团老总王魁说:“作为龙头企业,总应有点社会责任和担当吧!”

2 没围墙的示范果园 果农中的企业职工

2007年,华圣果业开始在陕北的富县探索“三农服务员”队伍建设。6年过去了,如今在延安市的6县1区,一支近800人的华圣“三农服务员”活跃果区,企业走出了一条网络化服务果农的路子。

华圣的“三农服务员”既是企业职工,而每个职工家里又都有果园;员工每月人人有工资,年终有提成,在家里还有果园收入。单说员工工资一块,每人年收入均超过2万元。

三农公司副经理张进说:“平时公司全力抓园艺,并确保做到果园投入品可控”。按企业要求,每个服务员连自家果园总共负责4~5户果园的技术和生产资料品的把控,严格管理果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在园艺技术方面,华圣专门组织了省市县24名专家,在每个生产季,统一拿出技术方案,确保园艺技术的统一。

投入品的管理是果品安全的核心,也是三农公司运转的关键。三农公司直接从厂家规模购进肥料、农药、果袋和反光膜等生产资料,这样做一方面确保了投入品的质量,杜绝了假冒伪劣和违禁商品,另一方面企业把商业的中间环节利润拿到手,在留足企业运作费用的基础上,让利于果农。去年华圣三农公司生产资料销售额超过了8000万元。

三农服务公司全年的工作,说到底就是为秋季半个月苹果的收购服务。而在平常,华圣的“三农服务员”皆统一着装,在延安市南部180万亩果园中,无声地影响、提升着几十万果农的生产方式,星罗棋布的华圣示范园,成为当地果农园艺作物的样板。华圣果业从中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一流货源。

洛川一位庞姓果农说:“华圣果业为黄土高原的果农带来不少财气,平时我们不但买农资便宜放心,即使在秋季苹果收购季节,外地客商收苹果时,总要问一句,你的果园投入品是华圣的吗?若确认无疑,每千克苹果仅此要多卖0.2元呢!”

3 果品安全有保障 企业果农获双赢

在记者采访中,遇到的“三农服务员”、选果贮藏环节的工人、管理层负责人,都常挂在嘴边一句话“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表明华圣的食品安全意识已贯穿企业全部管理之中。经过17年的努力,华圣苹果不但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两个系统的认证,还通过了“全球良好农业操作”、“欧盟超市联盟”的认证。

食品安全了,质量有保障了,2009年华圣果业开始编织市场网,铸造水果名牌。如今,华圣的市场遍及全国,在国内下设华北、华南等5大销售区,并在上海、深圳和港澳设了3大销售特区,合作经销客户达60多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终端门店达1000多家。一年四季,凡在全国各地市场见到的华圣苹果,全都是鲜嫩脆甜的品质,华圣苹果咋就这般好呢?因企业早已实现了冷链直贯终端的能力。

华圣苹果给果农带来巨大实惠。富县交道镇东桐村果农李怀清说:“6年前,我们全村1100亩果园平均亩产量1750千克,华圣‘三农服务员’落户村子后,苹果产出水平以及整体果品质量逐年提升,如今平均产量已达3000千克,更重要的是,商品果生产水平提升了25个百分点,现达85%,每亩收益提高了2倍多,达到15000元。”

如今的华圣苹果市场已拓展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陕西省果业局副局长范海龙感慨地说:“华圣果业持之以恒地抓食品安全,这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之本。华圣苹果现在已成为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区响当当的名牌。”

中华圣人篇2

1 欢乐圣诞节 全家齐分享

浓浓的节日气氛,美味诱人的大餐,精彩绝伦的表演,怦然心动的圣诞新年礼物……杭州雷迪森广场酒店的圣诞节,还是那么诱人。

正像国人过春节吃年夜饭 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团聚,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

提到圣诞大餐,那就不能不说火鸡了,不过很多人也头疼于如何烹饪火鸡。想要品尝地道的火鸡大餐,那就快来雷迪森吧!

雷迪森的自助餐向来拥有极高口碑,许多慕名而来的人也对此赞不绝口。四季宴会厅在圣诞节当晚推出具有自助特色的圣诞夜大餐。除了必不可少的火鸡大餐,高档次、丰盛的西式和中式菜肴也是餐厅主打,并提供大量丰盛的海鲜、圣诞甜点、哈根达斯冰淇淋,还有无限量畅饮红白葡萄酒、啤酒、果汁、软饮等!

不少人在意的圣诞抽奖,也是当晚活动的重头戏,在座的每一位客人均可参加。精彩的表演,趣味M生的互动游戏,扣人心弦的幸运大奖更将引爆整个节日气氛。

圣诞夜,带上你的家人,来雷迪森畅享欢乐节日吧!

TIPS:

杭州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位于杭州市中心武林广场边缘,是杭州最老牌的五星级酒店。圣诞节朗间,雷迪森继续推出各类圣诞美食,品尝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荟萃、生猛海鲜、精美点心、哈根达斯冰淇淋,以及葡萄酒、啤酒、软饮无限畅饮!除了四季宴会厅有特色圣诞自助大餐外,华伦天奴意大利餐厅推出自助头盘及特制意大利套餐,云海日本料理餐厅推出日式圣诞料理,夏宫餐厅不仅有圣诞大餐,顾客还可获得限量版泰迪熊一只。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33号

圣诞预订热线:057185158888

2 圣诞节法式浪漫的约会

圣诞节是一个浪漫的日子,尤其对于情侣来说,两个人的圣诞节,更要过出情调和甜蜜,用诚挚的心聆听圣钟敲响。浪漫的烛光晚餐,豪华的经典美食,随着缤纷圣诞的醉人旋律,款款美味悉数奉上。

女生穿上迷人的长裙,妖娆不失优雅,男生身着直挺的西装,斯文又潇洒。当缤纷多姿的彩灯顺着街边大树盘绕而上,当满天星光点缀起冬日晴朗的夜空时,圣诞约会开始了。

到华侨城洲际大酒店浪漫醉人的法国餐厅享受精致法餐吧。黑与白两色交错的餐厅里,典雅的黑色与梦幻的白色相契而造就简约之美,就像那爱情,看似华丽却又是最真挚质朴的。在温暖烛光中,酒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声音为这个浪漫的夜晚增添一段清新的旋律。细嚼慢咽桌上的美食,口中尽是爱情的滋味。在甜蜜的时刻要用刀叉慢享才能体会其中美妙。

耳边萦绕的,是经典圣诞音乐和爵士乐,手握高脚杯,晃动着的红酒漾出芬芳的酒香。来自浪漫国度的法国菜堪称艺术品,不仅美味而且精致考究,让人不忍心破坏这种美感。吃法餐要慢品细嚼,一刀一叉间无数美味在口中融化、弥漫、散尽再回味。迷醉撩人的法国美味让甜蜜更甜,让情意更浓。

法国菜一向被人标榜为饮食艺术的象征,是精致豪华高尚的代名词,提起法国菜,我们就不得不联想起昂贵、浪漫、高尚这些词语。法式大餐以其精致考究名列世界西菜之首。法餐选广泛,烹调考究精细,滋味有浓有淡,花色品种多。法国鹅肝酱,是与鱼籽酱、松露齐名的世界三大美食珍品之一,是法国的传统名菜。

来吧,在这个迷人的夜晚,到华侨城大酒店享受唯美浪漫的法式大餐,尽享浓浓圣诞欢乐!

TIPS:

华侨城洲际大酒店是一家由洲际酒店集团管理的商务型酒店,位于华侨城地区,毗邻锦绣中华、世界之窗。酒店环境优美,装潢设计独特,西班牙风格浓郁,一艘实物大小的西班牙仿真帆船巧妙地凌驾于通往酒店大堂的车道上。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深南大道9009号

中华圣人篇3

关键词:圣经翻译;和合本;修订

引言

基督教(新教)在华的传播与其圣典——圣经的汉译是密不可分的。1807年,首位来华的传教士马礼逊一到中国,就着手翻译圣经。此后一个多世纪里,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圣经译本,其中最杰出的就是由十多位传教士耗时30年翻译的《国语(官话)和合译本》(现在通称《和合本》)。该译本采用当时通行的“官话”(即后来的白话文)翻译,易读易懂,在“信、达、雅”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出版后很快成了华人信徒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权威译本(参看庄柔玉,2000:32)。但是,这并不是说《和合本》是完美无缺的,例如:它所采用的旧式标点符号需要改进;由于圣经研究的进步,少数与原文不大相符的地方需要修正;而且随着白话文的发展,一些原本通顺的语句也变得笨拙难懂。因此,《和合本》出版后就出现了一系列修订的努力和尝试。

关于修订情况及其结果的介绍,散见于不同的书刊中,不是略去早期的或是没有成果的修订努力,就是没有涉及最近的修订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和合本》的漫长修订历程作一比较全面的介绍和梳理。

一、六十年代前的修订尝试

《和合本》在出版后的40年中,经历过数次尝试性修订(不过主要发生在20年代)(尤思德,2002:345-346),其中包括刘延芳和司徒雷登等人组成的修订小组的尝试,周作人对部分经卷标点符号的修订,以及稍后成立的一个保存委员会的努力。但是,这些努力都没有产生任何重要成果。《和合本》在此期间的唯一改动,就是1939年版的书名由原来的《官话和合译本》改为《国语和合译本》,以反映“国语”一词的通行用法。

二、六十年代的修订努力

1、1962年《圣经》新版本

该版的主要改动主要包括:将正式书名由原来的《旧新约全书》改为《圣经》;修订了极个别词目,如将“亚比亚”改为“亚比雅”,以避免“亚洲比亚洲”之意;进行了一些编辑方面的改动,如排列新段落,配上分段标题,双栏排印经文,加上一些插图等(尤思德,2002:346)。新版本受到了信徒的热烈欢迎。

2、一项被搁置的修订计划

60年代初,联合圣经公会的翻译研究部主任尤金·奈达博士会见华人教会领袖,商讨《和合本》的修订事宜。1965年达成共识,决定依据圣经原文,对《和合本》进行有限度的、以修饰文笔为重点的修订,随后制订了翻译原则和程序,还组成了翻译委员会(尤思德,2002:346-348)。

然而,这个修订计划后来却被翻译一部新译本的计划取代了。1966年,在“动态对等”理论指导下翻译的《今日英文圣经新约》出版,得到了几个圣经公会的强劲推荐,赢得了许多读者的认可;于是,在其它语言中也展开了以同样的理论为指导的译经计划。同时,原来在圣经翻译上各行其是的华人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也开始尝试共同翻译圣经(参看尤思德,2002:348-350)。这样,在翻译新理论的指导下,翻译一部“新”的汉语“共同”译本,似乎显得比修订旧译本更为迫切必要,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现代中文译本》(虽然该译本并未成为真正的“共同”译本)。

三、八九十年代的小规模修订

20世纪70年见证了中文圣经翻译与出版的高潮,先后涌现的数部新译本。然而,这些译本并未能取代《和合本》的地位,后者依然是华人教会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权威译本,因此修订《和合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80年代又凸显了出来。

1、八十年代初大陆的修订尝试

“文革”之后,大陆教会的一些学者(金陵协和神学院的教师)有感于白话文的发展和圣经研究的进步,于1979年夏开始对《和合本》进行修订,重点为采用现代标点,校订个别错译的词句和错用或使用不当的词汇(尤思德,2002:356-357)。这次校订完成了《四福音》、《诗篇》、《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的初稿;然而,由于不久金陵协和神学院复校,教务繁忙,修订工作被搁置了下来(汪维藩,1992)。

2、联合圣经公会1988年版《新标点和合本》

联合圣经公会于1988年推出了《新标点和合本》。该版所做的修订主要包括:编辑性改动,如使用通用标点符号、按诗体排印原文为诗的经文等;使用新的段落标题;对人地名按通行用法进行了修订;按现代用法区别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以现在通用的字代替了某些不再使用的字等。这个版本在语义和文体上并没有什么改动,在海外华人信徒中推行时基本上没有遭到什么反对(不过也有人对人地名的改动提出了不同意见)。

3、中国基督教协会1989年版《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

1989年,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了《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1998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刘重明,2005)。除了用简化字印刷,该修订本的改动与《新标点和合本》类似,不过对人地名的修改幅度差别较大,前者只改了28对,而后者则改了54对(如“推罗”不改为“泰尔”,因为前者更接近原文的发音;详见刘重明:2005)。这一没有涉及语义及文体的修订本同样得到了大陆信徒广泛接受。

4、浸礼宗1993年版《现代标点和合本》

浸礼宗教会1991年开始修订《和合本》,1993年完成并出版《现代标点和合本(浸、神、红字版)》。这实际上是对《新标点和合本》的一次保守修订,因为除用“神”翻译“God”、用“浸”指“baptism”外,标点方法和代词的使用一如《新标点和合本》,而修订的人地名却远远少于《新标点和合本》(这也说明了该会对《新标点和合本》修订的人地名有异议)。(尤思德,2002:355)

5、华人圣经会(台湾)1999年版《圣经双排版》

1996年,华人圣经会(台湾)负责人王正中牧师主持修订《和合本》,1999年由台湾浸宣出版社出版《圣经双排版》。修订部分采用双行排列,原经文在下,修订经文在上。与上述三部修订本不同,双排版并未修订人地名,其重点是修正“与圣经原文字义不吻合的地方”和“偶有出现的文言或不雅、难懂的字句”(见双排版说明)。这是目前唯一一部完成的涉及语义和文体的修订本;不过修订幅度很小(尤其在文体方面),例如在《约翰福音》第一章的51节经文中,仅有三处改动。因此,双排版还不能说是一部彻底的修订。据悉(刘重明,2005:个人通信),目前王牧师准备进一步修订《和合本》,计划出一部《标准本》。

四、联合圣经公会的修订

早在1983年,联合圣经公会就与华人教会领袖商讨修订《和合本》,1984年议定修订原则,1985年在台湾开始修订工作,1986年出版《马太福音》(试用本),2000年出版《四福音书》和《罗马书》的修订试用版;原来预期2003年出版《新约》修订本,在2007年马礼逊来华传教200周年时出版全本圣经修订本(王佩仪,2005)。不过修订进度好像要比预期的缓慢,因为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修订本《新约》的出版。

这次修订参与面较广。联合圣经公会2000年“正式授权香港圣经公会主导[修订]工作”(王佩仪,2005),并邀请中国基督教协会参与。为使修订本能让中国境内及海外华人信徒所接受,“这次修订采纳中国内地的用词”,广请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美国的牧者和学者担任审阅委员和译经顾问,而且译文“除香港修订、审阅外,还得由中国基督教协会方面审订”(王佩仪,2005)。

至于修订的原则,2000年出版的《四福音书》(试用本)在前言中谈到了修订的情况(实际上是原则):译文要忠实,“对每一个句子、词汇、字眼,包括标点符号都对照原文,并参考各种译本仔细推敲,反复琢磨,力求使修订后的译文更加符合圣经的原义”;文字要晓畅,“对较古僻、容易产生歧义和不符合今天人们表达习惯的字、词、句都作了适当的修改”;力求保留原有风格,“可以不改的地方尽量不改,需要修改的地方尽量少改”。可见,修订本努力在信达与保留原《和合本》风格中寻求平衡。

小结

由外国传教士于80多年前翻译的《和合本》,出版后不久就有了修订的需要,而且也出现过不下十次的修订尝试,但至今还没有一部比较全面彻底的修订本!尤思德(3002,359)将此归因为华人信徒对圣经翻译持有的极端保守心态,认为“华人教会不能容忍他们的‘经典’有任何重大的改动”。华人基督徒无疑对《和合本》的修订持极其谨慎的态度,他们认为圣经不能随人的意思改动,“与其被人作了错误的修订,不如还是保留现有的版本好”(刘重明,个人通信)。另外,华人教会对修订工作的重视不够,华人圣经学者也比较缺乏,这些都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刘重明,2005:个人通信)。

参考文献

刘重明. 关于和合译本修订问题的探讨. 2005.3.5捡lcming.51.net/xdhhbdtt.htm. ;

王佩仪. 修订和合本圣经—访李志刚牧师. 2005.3.5 捡ccma.org.au/mission_dec02/dec02-bible.htm

汪维藩. 圣经译本在中国[J]. 《宗教与文化》, 1992(1), 71-84.

尤思德.《和合本与中文圣经翻译》[M]. 蔡锦图译. 香港: 汉语圣经协会有限公司, 2000.

赵维本.《译经溯源——现代五大圣经翻译史》[M]. 香港: 中国神学研究院, 1993.

庄柔玉 《基督教圣经中文译本——权威现象研究》[M]. 香港: 国际圣经协会, 2000.

《四福音书》(和合本修订版试用本), 香港:圣经公会, 2000.

中华圣人篇4

26日晚北京奥组委公布的北京2008年第二奥运会火炬接力计划传递路线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这条路线的制定严格遵照了奥林匹克和国际奥委会的相关规则。

目前,北京奥组委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台湾当局和中华台北奥委会对2008年奥运火炬计划传递路线不能接受这一态度和相关言论,我们对此表示惊讶。

2008年奥运会火炬在台湾传递是台湾同胞的热切期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向北京奥组委表达这一心愿。在筹办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台湾同胞支持奥运场馆建设,积极参与奥林匹克文化活动,盼望奥运圣火在台传递。

2006年11月,北京奥组委向所有拟传递城市所在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发出参加火炬接力的邀请。2006年12月28日,中华台北奥委会主席蔡辰威回函表示接受邀请。回函说:“我谨代表中华台北奥会(注:奥委会,下同)确认本会愿意参与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并期待未来与贵会紧密的合作,在奥林匹克精神与原则下,共同完成奥运圣火传递之神圣使命。”

今年2月,蔡辰威主席一行四人在北京与北京奥组委进行会谈,达成四点共识。即:“一、双方承诺遵守国际奥委会的有关决议,规定和惯例,共同维护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和奥林匹克圣火的纯洁和神圣。二、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北京奥运会一样,必须遵守《奥林匹克》。三、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台湾传递是在中华台北奥委会辖区内开展的一项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活动。中华台北奥委会确保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在中华台北奥委会辖区内顺利进行。四、火炬接力活动在中华台北奥委会辖区内举行时有关旗、徽、歌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相关规定执行。同时,中华台北奥委会有义务协调相关方面承诺在火炬接力活动过程中不使用不符合前述规定的旗、徽、歌。”

2007年3月27日,蔡辰威致函北京奥组委,确认2008年奥运圣火去台路线,即:奥运圣火2008年4月30日由胡志明市飞抵台北市,5月1日台北市传递活动结束后前往香港。蔡辰威主席亲笔签署了致北京奥组委的确认函。函称:“在此谨代表中华台北奥会向贵会确认是项会谈共识及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来台路线(如所附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简报资料第三页所示),并相信在贵我双方进一步的规划协商下,圣火传递必能顺利圆满在台湾举行,留下完美的纪录。”

4月12日,北京奥组委约请蔡辰威主席来京参加4月26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计划传递路线仪式。4月14日,蔡辰威致函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函称:“4月12日华函敬悉,本会对于台北市能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城市之一,让台湾同胞有机会共享奥运圣火的热情与喜悦,深感荣幸与鼓舞,此乃贵我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特别值得期待与珍惜。本人要对吾兄及贵会同仁对促成本次活动所做的努力与贡献,再次表达诚挚的敬意与谢意。”“惟因是项期间本人另有其他重要既定行程,不克前往观礼,至感歉意,盼能另择他日前往北京与先生共同庆祝此一令人振奋的历史时刻,谨特函申贺,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随后,国际奥委会批准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计划路线。

4月20日,蔡辰威突然致函北京奥组委,函称:“目前诸多事务之发展非我体育领域所能掌握。”“奥运圣火由第三国传递至台北后再传至香港的过程中,将会被矮化为从‘中国台北’传至‘中国香港’,我方主管机关因此要求圣火传递至台北,必须由第三国进出。”这一电函对以前双方达成的协议单方予以否定。

北京奥组委为了满足台湾同胞传递圣火的愿望,于4月25日再次致函蔡辰威,指出:“目前火炬接力路线在即,贵方来函提及主管机关的要求违反了双方已达成的共识和贵方已书面确认的路线,对此我们不能理解。”“奥运圣火前往台湾是一件有益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有益台湾同胞的功在千秋的大事,还望能以台湾同胞利益为重、以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局为重,不受政治或人为因素干扰,多做工作,继续执行双方达成的共识和确认的传递路线。”

北京奥组委认为,中华台北奥委会和其主管机关不顾中华台北奥委会与北京奥组委达成的四点共识、不顾双方已确定的火炬接力传递路线的态度,违反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与政治分开”的原则。我们认为奥林匹克圣火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高象征,奥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全人类和平友谊的庆典。奥运圣火前往台湾是一件有益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有益于台湾同胞的功在千秋的大事。我们仍然希望中华台北奥委会和其主管机关能以台湾同胞利益为重、以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局为重,继续执行双方达成的共识和确认的传递路线,满足广大台湾同胞实现传递奥运圣火的美好愿望。

中华圣人篇5

一部春秋大戏

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连年征战……

在东方的齐鲁大地,作为一个势力薄弱的诸侯小国,鲁国有这样一位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的人,他便是孔子,名丘,字仲尼。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势磅礴的时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有战争、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中国史称为“春秋”时代。此人希望以自己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这个时代。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经历的一样,必将经历各种磨难。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

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于列国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其思想,播其理念,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及文献整理工作。孔子终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殁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影片看点

勇气可嘉 结果迷离

圣人,这个对于年轻的第七艺术极为伟大的词汇,除了景仰就是胆怯。至少,在当下的普通人眼中,圣人的事迹、伟业、思想甚至他们的形象,都是无法被普普通通的大银幕可以轻易诠释的。老外们眼中神圣的耶稣、希坡主教之流,在他们强盛了漫漫百余年的电影作品中也很少能见端倪,即使是被胆大的搞出来了也是一闪而过,连当事人之真面目尚不敢表现。而近年来在电影中全身而现的真正算得上圣人级别的,也就算近邻阿三们眼中的圣雄甘地。不过,在好莱坞眼中,这位南亚人民的独立精神领袖也最终沦为了奥斯卡奖与商业电影工业中的原材料。

再说我中华,悠久历史中与圣有关之人,不在少数。就按职业分:什么诗圣、酒圣、书圣、药圣、武圣、画圣、棋圣……比比皆是。但真正可以影响国人、华人乃至世人的还当属孔圣!因此,可以说,将孔子拍成电影的勇气,的确可嘉。

再就目前得知资讯而观,影片《孔子》叙事尚显巧妙:精选了孔子一生最为精华与精彩的片段;选角尚需考验:启用周润发饰演孔子,想必百分之八十的人用脚后跟都能想到是因其在华语电影中的票房号召力,之外才是考虑了他的形象等因素;镜头运用只言片语:就目前看到的两款片花而言,片方此前宣传的场景浩大、战争激烈、情节感人等噱头,尚无法真正得以体会,我等只能在管中窥得一丁半点儿的豹纹而已。

中华圣人篇6

一、至圣孔子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

二、亚圣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正宗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三、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尊为“诗史”、“诗圣”。

四、词圣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国宋代著名的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家”之一。他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以往的词内容狭隘,他扩展了词的内容。他写的词笔力纵横、豪迈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故被尊为“词圣”。

五、酒圣杜康

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杜康作为酒的始造者,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故而后人称之为“酒圣”

六、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丞”,东晋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了隶法的形迹,达到了独立完美的境地,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公认他为“书圣”。

七、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名道玄,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的画立体感很强,擅长画人物,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样真实。又善于画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带飘飘若飞,有“吴带当风”之誉,后世尊他为“画圣”。

八、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阐述的“辩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以后人尊他为“医圣”。

九、药圣孙思邈

孙思邈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所著《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故后人称之为“药王”“真人”“药圣”。

十、茶圣陆羽

中华圣人篇7

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直到“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

儒士注重个人的修养,孔子做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迹依《礼》,非礼勿行。颜回去世,孔子赞曰:“圣哉,回也。”内心极推崇他,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身处乱世,一老者默对现实,独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见贤思齐”是他的理论,论语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贤人。”

儒家求出仕,孔子自然亦是。在做鲁相的日子中,其能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可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其却矢志不谕: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他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静默中蕴涵了无穷的力量。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是因为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另有三个人感其教化。孔子身体力行的教学,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他的学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潜心学问,有的能通灵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庙堂。孔子注重文化的传承,其修《春秋》、《诗》虽是为儒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的文化传了下来。否则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他回望历史,低首是现今,远望是将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成效;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以及能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证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

孔子为圣,圣者之圣。纷争之春,多事之秋,乱世间,圣人傲立。其对自身的感怀,对社会的关注,对教育的投入,对文化的贡献:仅有一项便可傲立于天地,何况全材乎!

步入文庙,孔子静默。一身宽服的他目视远方,目视将来。“圣人不拘于时”,他自能望见将来,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必定仍扎根每个国人的心中。

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

中华圣人篇8

在2008年圣诞节到来的时候,北京东城的一个著名四合院――西堂子胡同35号院子里,正在筹办一场热闹的圣诞聚会。而透过这个院落里中国传统的长廊、假山、花园、古树等掩映下红衣红帽的圣诞老人、披挂灯光的圣诞树的和谐存在,人们似乎阅读出一种意味深长。

在西堂子胡同35号院举办的圣诞聚会,在30年前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国过洋节日几乎是与崇洋这个令中国人却步的词语划等号的。

进入21世纪,洋节在中国较之30年前的情景是大相径庭,圣诞节其实不仅仅是洋人的一个节日,它还是他们辞旧迎新的开始。用我们的说法,就是他们开始过年了。

过年不管对世界上哪个角落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过年就要过得像个年样,估计是不会有人持反对意见的。那么,这几天自然肯定要比平日里气氛更喜庆,场面更热闹了。

看到他们喜气洋洋、热火朝天的,我们于是感到新鲜,感到眼馋。我们,特别是年轻人,也走进了他们的节日中,但他们却没有走进他们的节日里。

在2008年圣诞节,记者在王府井大街看到,几乎所有的鞋帽衣饰食品店都张贴着圣诞饰品。北京市的各大商场在这一夜却是热闹非凡,大人小孩的头上戴着闪有红光的圣诞帽、手里拿着粉的绿的纸花,人们“肩蹭着肩、脚蹭着脚”,公交车、私家车几乎是寸步难行。其中一些店的门口、橱窗里还置放了挂满饰品和彩灯的圣诞树,一些商家还推出了一系列诱人的特惠活动。不少大型百货商场推出“圣诞打折”活动,夜里的商场仍是灯火通明,街上车水马龙。商场附近露天的大排档小吃也是人满为患,顾客们不停地催促老板才能争取到一些食物。

当然更多的人对这个洋凶不感冒。一位刚刚出去散步归来的老人说:对于过节,其实最不应该感到新鲜、感到眼馋的就是我们。我们可是炎黄子孙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节日特多。不但多,而且每一个都是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得很。

一位和女朋友遛弯的年轻人说:就拿过年来说,我们有除夕和春节。除夕和春节,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可以跟洋人的圣诞节PK三百个回合。

春节与圣诞节的区别

那么春节和洋节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圣诞节与春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产物,一个是基督宗教的礼仪传统,一个则是几千年的民间传统。虽然大家都在这寒冬的季节里创造了一种温馨气氛,在辞旧迎新中寄托着感恩与希望,但是春节和圣诞还是迥然不同的。

从时间上看:西方人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中国的旧历年(现称春节)则是早早从吃一口那又黏又稠又香又热的腊八粥时,就听到了年的脚步。这年的行程真是太长太长,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在狂热中才画上句号。算一算,四十天。

从象征物看:西方人的年节圣诞树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也就是生命之树,永恒之树,树上挂的小甜饼象征赎罪,点亮的蜡烛象征基督,整个的寓意具有感恩与希望,对新年的丰收和平安充满期盼。中国年节的瓶子、苹果表示平安,金鱼表示富裕,瓜蔓表示儿孙的绵延,桃子表示长寿,马蜂与猴表示封侯加官,鸡与都表示吉利吉祥,年糕可以用来表示高高兴兴,其全部意义表现了对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发财、兴隆、加官、进禄、有余、长寿的追求。

从表现形式看:中国人的年节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生活的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且不说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吊钱、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祖、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这些年的专有的物事,单说饺子,原本是日常食品,到了年节,却非比寻常。从包饺子“捏小人嘴”到吃“团圆饺子”,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与年的心理。这样,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平日竭力勤俭,年时极尽消费,原因是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人特别是孩子一年一度憧憬的梦。

西方人的年节,特别是对基督徒来说,它代表了耶稣的诞生。他要求人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在采购礼物及寄送圣诞卡片的一阵忙乱中,很多西方人仍会拨出时间去帮助别人。圣诞节提供了很多传扬“平安与世,善意与人”的机会。如一些教会的慈善机构大多数为圣诞节购物的人们而言,是一个熟悉的景象。他们通常会站在购物中心和商店外面,为有需要的人募捐。收集玩具和衣服,作为穷苦家庭的圣诞礼物。

从敬拜上来看:中国人敬拜的诸神,民间词语中的“上贡”、“烧香”等,无不灌输给人们这样一种文化:过节就是要敬比自己能力强大的人或神。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国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过日子”往往被视为生存过程。在人们给天地间的诸神叩头烧香时,并非信仰,亦非尊崇,乃是企望诸神降福人间,能过上美好而又富裕的生活。这无非是想借助神的威力,实现各自的向往,至高无上的仍是生活本身。

谈到西方人的敬拜,让我们首先想到《圣经》中三王朝拜圣婴所带的黄金、乳香、没药这三样礼物,黄金是金属之王代表尊贵,寓意耶稣是“君王”;乳香代表献祭,寓意耶稣是“祭司”;没药是贵重的香料,代表奉献、牺牲、最高的尊敬,寓意耶稣基督是众人的“救主”。也就是说西方人敬拜的是天主的儿子耶稣、基督、默西亚。一位通过马槽、十字架、祭台,为了人类生命获得救赎,获享永恒,与主同福的神子。这种敬拜是一种基于心灵的精神的信仰的理想,而生活的本身只是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

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一种文化的生日,这种文化的传承,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

春节仍是中国传统节日之根

“许个愿吧!”一个女孩站在东长安大街傍的赛特楼前的高达十几米的圣诞许愿树前,甜蜜地对身边的男友说……

距离12月25日西方人传统的圣诞节还有好几天,在北京街头,不少商家就早早挂起了圣诞减价或促销的大旗,很多酒店、快餐饮食店、花店、饰品屋纷纷装扮上圣诞老人和圣诞树,五彩缤纷的圣诞饰物将古城的街道装扮成了一个童话世界。

虽然各大宾馆、酒楼准备了豪华的圣诞大餐,但许多大专院校的学生和年轻人,还是选择在平安夜、圣诞节,以街头狂欢、购物、聚会的形式度过。他们是不会在宾馆酒楼里欢度圣诞节的。

两位正在逛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平安夜他们还会结伴来大街上游玩,主要是来凑个热闹,放松放松,缓解一下平时的学业压力。

一位带着孩子购物的年轻母亲告诉记者,孩子的幼儿园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的家长要专门购买一件圣诞饰物来布置教室,她并不反对这种做法,只要孩子高兴就成,对于是否担心助长孩子的崇洋心理,她说:“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看得非常重,至于下一代究竟是喜欢圣诞节还是中国的春节,就很难说了。”话语间隐约含有一丝担忧。

西安外国语学院的一位美籍教师说:“在美国,圣诞节是和家人在一起度过的,就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她认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外来的新鲜、时尚的事物让许多中国的年轻人喜爱和接纳,他们只是为了寻找一个把朋友约出来狂欢的理由,而圣诞节的真正含义对他们而言也许并不重要。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石英认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圣诞节在国内的大城市、大学生中开始兴起。它首先被心理特征上求新求变的年轻人所接受,后来又被商家所利用,尤其是圣诞节以朋友聚会、以玩为主的过节形式,大大区别于中国传统节日以合家团圆、以吃为主的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年轻人的消费心理,使精明的商家捕捉到卖点,也给他们提供了炒作的机会,逐渐使圣诞节越过越火,胜过春节等传统节日。

城市里,校园间,圣诞节的气氛越来越浓。舶来的“洋节”是否会取代中国传统节日?石英自信地说,这个问题不必过分担心,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根,不论圣诞节有多么盛大,作为东方人的中国人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春节的。

因为这些人并不了解圣诞节的真正含意,年轻人和商家的行为对于圣诞节来说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过圣诞节的大多不会在家里过,而是呼朋唤友去到酒店餐馆里过,也没有外国人那么多繁琐的仪式,就是找个借口吃喝玩乐一番罢了。而且很多人连吃喝玩乐都不屑,只是跟风似地说一声“圣诞快乐”,这样的一股风,当然成不了什么气候,大可不必慌慌张张地高喊“狼来了”。

文化的融通是一种进步

在圣诞节临近的时候,各报纸、网络等媒体都刊登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博士发出的《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联名倡议书,旨为“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主张一定要“抵制圣诞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

该倡议书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处于一个复苏和上升期,但仍被西方文化压迫。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中国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这是“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并且认为圣诞节等西方价值文化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儒教文化来说是“异端”,应该予以“拒斥”。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此外,博士们还对商家的“圣诞节营销”提出了批评,表示这些商家“对圣诞节流行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建议商家“应充分挖掘中国诸多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最后,博士们还希望“国人能幡然醒悟”。

其实,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有着同等的地位。博士的倡议无非是担心终有一日,圣诞节会取代了春节。

西南大学历史系卞兆明教授就有着与十位博士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春节并没有那么弱势,“看看春节期间飞机、火车和汽车上回家过年的人,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强势的一道风景”。

事实上,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春节,仍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虽然人们庆祝的方式在发生变化,但春节的文化内涵却没有改变。

如今,春节已被带到了世界各地。在海外,春节不再只是华侨华人的节庆,它已经成了一种文化,正逐渐融入所在国的主流文化,正在走俏世界。

相比较而言,别人对待中国的文化,对待中国的春节却采取了宽容、接纳的态度。

有报道称:在2007年春节来临之际,马来西亚各地的华人聚居区都挂起了大红灯笼,贴起了春联,一派新年气象;美国新年“洋庙会”在洛杉矶红火登场,各族裔民欢聚一堂,不亦乐乎;巴西里约热内卢华侨华人举行的联欢晚会上,侨胞和巴西青年共同表演的中国传统舞龙舞狮节目“龙腾虎跃贺新春”,热闹精彩;美国总统布什以书面形式发出贺信,向全球华人拜年;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在参加当地华侨华人举办的“新春花市同乐日”活动中,用中文向华侨华人拜年;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也向全国的华人政党、社团、工商、华文学校、媒体等各界人士寄去了3000多张贺卡,表达新春祝福;等等等等。

其实,以“洋节”为载体的别国文化的进入,并不能使传统文化消失,正如不同文化的融合并不会妨碍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我们现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倘若真如十位博士所言,我们无异于自封国门,难道历史上闭关锁国的那段历史所带来的后果还不足以唤醒我们吗?

上一篇:写一则新闻范文 下一篇:关于读书的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