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5:45

中医学护理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1篇

(1)外科学总论部分有很多疾病都是依据中医学知识来治疗的

例如:麻醉方面,历史上曾有华佗使用中药汤剂麻沸散进行麻醉;外科感染方面,一些局部感染可以使用消肿散、鱼石脂软膏、芙蓉膏、黄金散和玉露散等药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消退肿胀;烧伤病人的护理方面,Ⅰ°烧伤使用京万红软膏治疗,II°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和麻油纱布包扎治疗;毒蛇咬伤使用季德胜蛇药治疗;肿瘤治疗五大手段其中就有中医的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和以毒攻毒方法。

(2)外科学分论中与中医学有关的内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遥散和小金丹等中药治疗

肠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气汤,针刺双侧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疮治疗使用马应龙痔疮膏,苦参汤坐浴;胆石症治疗使用消炎利胆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药物;胆道蛔虫病使用乌梅汤驱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尿石症使用金钱草颗粒利尿驱石;骨科病人护理涉及中医骨伤学知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

(3)皮肤病和性病病人护理也涉及许多中医学知识

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提出治疗湿疹采用“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的治疗之法;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雷公藤;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治疗,还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使用中药丹桃冲剂配合黄芪口服液治疗;银屑病可以使用一些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痒方剂(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治疗。

2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

2.1培养护生人文素养

中医作为国粹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脉相承。中医的诸多理念就是从我国古代哲学中衍生而来的,譬如阴阳五行理论、相生相克学说、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等。故《素问》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也。”指出学习中医者须通晓天文、地理和医道等。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进而温习中医历史,讲叙如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中医名家的故事,无疑对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弥补医学院校人文气息薄弱的缺陷。

2.2促进护生身心健康,为护生人生导航

我校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在教学中讲授一些中医学知识,可以教会护生预防和治疗感冒、腹痛、痛经等常见病,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抵抗力。在讲授西医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古代中医名家的经历和治病救人的事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3培养护生严谨的医学态度,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与现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外科护理学课堂上讲授古代中医名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培养护生认真的医学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护理注重整体护理,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病人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的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中西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整体护理要求,对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历来讲究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也符合整体护理观念。

3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方法

3.1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动。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让其从中医角度阐述外科疾病治疗方法,而外科护理学教师也提出建议,希望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注入外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的讲解。这样的备课别出心裁,使教师受益匪浅。

3.2鼓励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的中医职业技能培训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展了诸如中医按摩、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项目的职业培训,并且可以授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级别认定证书。应动员和支持护生参加这些培训,使护生医学技能多样化,成为拥有一本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多本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而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应用,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等。

3.3改革外科护理学教材,适当增加中医治疗和护理内容

目前,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外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2版),该教材实用性强,内容翔实,但缺点是对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绍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护理”章节适当增加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让护生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对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只用一句话带过,没有详细讲解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护生普遍希望能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因此,可在适当的时候编写校本教材,增加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内容,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护理人才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应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将辨证施护与整体护理融为一体,使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帮助护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护理技能,促进护理事业全面发展。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护理;中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02-02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开设《中医学基础》的目标是让业已形成现代医学观念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不同医学体系对生命的认知差异,进而拓宽学生的临床视野,优化思维方式,丰富诊疗手段。然而,对于中医知识的困惑和无所适从,使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如何让背景知识极度匮乏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有所得,进而能学以致用,是富有挑战性的一个问题。将学生的专业特点、情趣爱好、思维方式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能够提高这门课的授课效率。

1 引经据典,教学生熟悉中医文化

中医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承载这门自然学科的精髓。对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这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门槛。加之以往主修的现代医学注重实证,想要完全理解人文因素浓厚的祖国传统医学实非易事。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生命科学,中医学只有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壤之中,才会根深叶茂,本固枝荣[1]。有鉴于此,指导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贯穿《中医学基础》教学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刻意将中医学的发展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医史的时候,介绍历朝历代的名医,并特别指出其中一些大医多有弃文从医的经历或是德艺双馨,他们在文学和医学两个领域都能独领。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记载了数十种药物的形态、性味、功用以及栽种方法;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唐人孙思邈年少得志,官居显位,后中隐于市,潜心医药,留下传世之著《千金方》;南宋爱国主义大诗人陆游,早年立志光复中土,仕途失意后,转而研修岐黄之术,著书立说阐发中医理论,并身携药袋深入病家为人治病。再如,学生们对“阴阳八卦”和“相生相克”等表述有浓厚的兴趣。笔者就在介绍相关章节的时候穿针引线、深入浅出,将文化与现象联系起来。同学们知道抽签的时候抽到下下签不好,但不清楚什么才算是下下签。笔者就借用八卦之中“否卦”的卦象抛砖引玉,结合阴阳学说之阴阳互根互用理论对其阐释。笔者还时常引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或文学典故片段,让大家在“玩文弄字”的同时,体味诗词文化中所体现的朴素的医学思想。比如,在解释“春之主气是风”的时候,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印证春天是一个多风的季节;在说明“思伤脾”的时候,引用“为伊消得人憔悴”证明过度的思虑对脾胃功能带来的影响。用范进中举的故事来说明“喜伤心、喜则气缓”,用林黛玉的结局来说明“悲伤肺,悲则气消”。在讲授过程中,笔者努力引导学生暂时摈弃习得的西医思维方式。通过讲授鲜活、有趣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同学们头脑中建构中医的思想理论。

2 触类旁通,教学生认识中医现象

“天人合一”道出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基础上的传统医学具有的特点。高深的理论,需要从业者具备不俗的悟性。自古以来,医家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都非常重视启迪学生的智慧。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特别注重对学生思维潜能的挖掘。中医研究的对象都是生活在自然界的人,研究的范围包括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病因病机和防治原则。既然中医研究的是活体的人,那么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通过取象比类的方式,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艰涩难懂的中医理论。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学生往往心存疑虑,他们迫切希望从中医的角度得到合理解释。利用这一契机,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巧妙对比和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深入分析生活经验中透射出的中医学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发散,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结论。比如,在介绍六淫致病具有外感性的特点时,学生熟悉病邪从口鼻侵入的起病途径,对于病邪易从皮毛侵入不得其解。这时,可以提示大家回忆自己的感冒经历,想想是不是晚上不盖被子也会感冒,进而找出发病的原因,从而解除学生们的疑惑。再如,火邪致病具有“其性炎上”的特点。联系平素耳闻目睹的“上火”现象,指出自然界中的火都是向上的,没有谁看到火是向下的,这也就有了“上火”之说。平时我们感受到的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牙龈肿痛、口臭、吃得多且饿得快,目赤口苦、头痛眩晕等现象,实际分别是心火上炎、胃火上亢、肝火上炎带来的后果。又如,在介绍湿邪具有“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致病特点时,询问“为什么饭前大量饮水会影响食欲和适量”;在阐述“气随津脱”的理论时,提出“为什么中暑的患者在大量出汗后会精神疲惫、四肢倦怠、少气懒言”。通过生活体会和生命现象的结合,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中医现象无处不在,亲身体会到中医学的返璞归真。

3 学以致用,教学生用中医理论指导护理工作

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指导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传统医学[2]。与西医理论来源于各种实验不同,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中医理论多来源于临床实践。前贤谓“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就充分体现出临床实践在中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3]。中医是“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在具备基础的中医理论后,这种个体化的医疗模式可以合理地运用到常规护理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对患者进行日常起居护理的时候,可以根据患者的病证特点来安置床位、调试病室光线和温度。具体地说,寒证、阳虚证患者多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患者感到舒适;湿盛患者,房间湿度宜低;燥证患者,湿度可略高些;热证、阳亢的患者,病室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应用黑窗帘遮挡。此外,要嘱咐患者随四时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夏天不要当风乘凉,秋天不宜大汗淋漓,冬天最好减少室外活动,避免风寒。这些蕴含中医理论的起居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如,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中医学的“七情”理论。俗话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常人的情感尚易波动,何况身处窘境的患者。对初入院或病情反复的患者,可运用“情志相胜法”等传统心理干预方式,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具体地说,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患者的病痛。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患者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通过开导法的运用,可解除患者不良的情绪,从而使患者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再如,中医强调“三分药,七分养”、“食补胜于药补”,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的时候,运用中医学的食疗理论,能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具体地说,根据中医学的“五味”理论,实热证的患者,宜食用苦味的药物;慢性虚损性疾病的患者,宜食用甘味的药物;多汗、二便失禁的患者宜食用酸味的药物。另外,在食疗或药疗时,中医还强调“忌口”。例如,黄疸患者忌食油腻;温病高热患者忌食辛辣荤腥;脾虚泄泻患者,忌食生冷瓜果;产后、经期忌食寒凉食品。服用中药一般忌嗜茶,服参类补品,忌食萝卜,服蜂蜜忌葱,食天门冬忌鲤鱼,鳝鱼忌犬肉等。

中医学的价值和生命力源于其本身内在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于那种深层次的、对人与生命和自然的尊重[4]。结合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必定能使他们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创立一个与医师、患者良好沟通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贾秀敏.高等中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5):416-418.

[2]李柏.浅谈《中医基础理论》课的兴趣教学[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6):643-644.

[3]沈玉洁.我国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4):89-91.

[4]李越华.中医学危机下的思考与中医教育变革思路[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33-35.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3篇

(1)外科学总论部分有很多疾病都是依据中医学知识来治疗的,例如:麻醉方面,历史上曾有华佗使用中药汤剂麻沸散进行麻醉;外科感染方面,一些局部感染可以使用消肿散、鱼石脂软膏、芙蓉膏、黄金散和玉露散等药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消退肿胀;烧伤病人的护理方面,Ⅰ°烧伤使用京万红软膏治疗,II°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和麻油纱布包扎治疗;毒蛇咬伤使用季德胜蛇药治疗;肿瘤治疗五大手段其中就有中医的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和以毒攻毒方法。

(2)外科学分论中与中医学有关的内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遥散和小金丹等中药治疗;肠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气汤,针刺双侧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疮治疗使用马应龙痔疮膏,苦参汤坐浴;胆石症治疗使用消炎利胆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药物;胆道蛔虫病使用乌梅汤驱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尿石症使用金钱草颗粒利尿驱石;骨科病人护理涉及中医骨伤学知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

(3)皮肤病和性病病人护理也涉及许多中医学知识: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提出治疗湿疹采用“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的治疗之法;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雷公藤;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治疗,还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使用中药丹桃冲剂配合黄芪口服液治疗;银屑病可以使用一些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痒方剂(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治疗。

2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

2.1培养护生人文素养

中医作为国粹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脉相承。中医的诸多理念就是从我国古代哲学中衍生而来的,譬如阴阳五行理论、相生相克学说、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等。故《素问》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也。”指出学习中医者须通晓天文、地理和医道等。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进而温习中医历史,讲叙如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中医名家的故事,无疑对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弥补医学院校人文气息薄弱的缺陷。

2.2促进护生身心健康,为护生人生导航

我校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在教学中讲授一些中医学知识,可以教会护生预防和治疗感冒、腹痛、痛经等常见病,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抵抗力。在讲授西医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古代中医名家的经历和治病救人的事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3培养护生严谨的医学态度,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与现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外科护理学课堂上讲授古代中医名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培养护生认真的医学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护理注重整体护理,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病人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的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中西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整体护理要求,对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历来讲究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也符合整体护理观念。

3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方法

3.1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动。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让其从中医角度阐述外科疾病治疗方法,而外科护理学教师也提出建议,希望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注入外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的讲解。这样的备课别出心裁,使教师受益匪浅。

3.2鼓励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的中医职业技能培训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展了诸如中医按摩、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项目的职业培训,并且可以授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级别认定证书。应动员和支持护生参加这些培训,使护生医学技能多样化,成为拥有一本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多本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而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应用,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等。

3.3改革外科护理学教材,适当增加中医治疗和护理内容

目前,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外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2版),该教材实用性强,内容翔实,但缺点是对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绍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护理”章节适当增加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让护生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对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只用一句话带过,没有详细讲解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护生普遍希望能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因此,可在适当的时候编写校本教材,增加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内容,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护理人才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应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将辨证施护与整体护理融为一体,使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帮助护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护理技能,促进护理事业全面发展。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4篇

伴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临床护理工作也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身心护理。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

中医学是祖国的传统医学,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最早的经典医学著作《内经》中就有很多关于医学心理学的论述。

剖腹产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一种手术。剖腹产病人与其他的病人有所不同,剖腹产孕妇和家人总是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担心能否获得一个所期望的“优生儿”,这是一个喜悦、紧张与痛苦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此时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紧张有序的心理护理,使她顺利而愉快地渡过这一难忘的经历。手术室对于剖腹产病人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而又冷清孤独的环境,而手术室护理人员跟病人接触时间又有限,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呢?根据十余年的工作实践及所学的中医学知识,笔者谈点个人看法:

1、暗示转移法――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

陆渊雷前辈曾谈用百合治百合病,此乃暗示,前辈谓“非百合之功也”。手术室要整洁清净,床单物品上无血迹,手术器械放在隐蔽处,手术室护理人员各种操作均要做到稳、轻、快,尽量缩短各种操作时间,以减少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创伤,这些均给病人一种轻松的暗示,从而避免其紧张焦虑,以更好地配合手术。

2、说理开导法――术前疏通病人紧张情绪

《灵枢・师传篇》“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苦”。每个手术病人在进入手术室之前,经管医生都已经完成了术前告知,但由于病人对将要实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往往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剖腹产孕妇,或怕手术疼痛、或怕自己及宝宝发生意外,或怕宝宝性别不如所愿等等。因此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通俗地向病人解释剖腹产手术方面的知识,运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消除病人的不安和担心。对病人采取的的任何措施和操作都应尽可能争取得到病人的理解和合作,如脱衣裤、、给氧等,必须先对病人说明目的、步骤,争取病人的积极配合。

3、情感相胜法――术中关注病人情绪变化

《内经》“百病生于气”、“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情绪偏激或持久过度,可以损伤机体脏腑气血的生理功能,使之升降失常,功能紊乱。剖腹产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心理变化及心理活动的丰富是其它任何手术病人无法比拟的,她们既担心自己的安危,承受手术的痛苦,又要担心宝宝的安危、健康及性别是否如所愿等等,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剖腹产病人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宝宝取出之后,护理人员可以在病人耳边温柔地告诉她“宝宝很健康,放心吧;宝宝很可爱,胖乎乎的”,以此来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若观察出病人很渴望男孩或女孩,但性别不如所愿时,一定要耐心诚恳地劝导病人“没关系,还年轻,我们还有机会的;别太在意,最重要的是母子(女)平安就好”。一定要做到急其所急,给其所需,“以情治情”或“以情胜情”,有意识地用我们积极乐观的情感活动去控制调节病人消极失望的情感活动,以顺利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4、定志安神法――术后交待病人手术情况

《内经》指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护送病人回病室过程中,对清醒的患者应告知手术进展很顺利,一切正常。做好保护性医疗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共同搞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精神乐观,情绪安定,以利于术后康复。

华佗在《青囊秘录》中说“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说明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作用。它应贯穿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那么,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如何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从而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变通融汇,这还有待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5篇

制定具体完善的教学计划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护生入科前带教老师根据学校和护理部的实习计划,针对中医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分中医理论知识与中医护理操作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方法追求多样化,注重学生思维型和能力型培养,开启了启发式、讨论式、小讲课、角色扮演、批判式等多种方式教学[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护生的参与意识,调动护生的内在潜能,也符合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人类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教育应当将这种潜能激发出来,成为护生的内在动力,使之成为自发指向的学习者”[3]。

做好护生入科教育为帮助护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带教老师要热情接待,详细介绍中医科病区环境、病房结构、治疗室、操作室布局,技术设备及物品的摆放等,使护生尽快熟悉环境,尽快适应角色,增强自信心,为临床实习打好基础。详细介绍科室的中医特色:中医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治疗既考虑局部,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中医护理也具有整体护理的鲜明特点,指导护生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通过望、闻、问、切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身体机能、心理状态、舌苔、脉象、体质、治疗用药等情况,分辨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根据缓急,扶正避邪,因地制宜,辨证施护,辨证施教。

严格带教过程的管理注重护生对中医护理兴趣的培养,培养护生对中医临床护理的兴趣,不仅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护生刚接触到中医临床,对中医的阴阳、五行、舌诊、切脉、经络、百草等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临床教师要抓住护生的学习热情,重点运用生动的事例,介绍中医治疗、中医护理在临床治疗、养生、保健、心理调护等方面取得的应用实效,与护生共同探讨现代中医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激发护生探索中医的渴望。同时让护生参与临床特殊病例讨论、护理查房、护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护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规范中医护理操作流程,标准参照文献中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把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如中医的“四诊”、拔罐、中药灌肠、中药导入治疗、针灸、艾灸、熏洗等操作制成多媒体形式,增强直观性教学,强化护生在进入临床操作前的中医护理操作规范。在临床实际操作带教中,带教老师对各项操作要认真讲解步骤、要点、注意事项,指导护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多示教、多提问、多鼓励,在“放手不放眼”的监控下,创造更多机会让护生独立操作,提高护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6篇

近几年来,笔者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组织领导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中医学学术标准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就中医学标准化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作用简述如下:

1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1983年由卫生部中医司组织编写,并于1989年7月1日在全国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试行的《中医内、外、妇、儿科常见病81个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基础上,经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1991年6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标准”包括中医内、外、妇、儿、眼、耳、鼻、喉、肛肠、皮肤、骨伤等九个科,共406个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

“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995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执行。这个“标准”对中医各科常见病的病证名、证候分类、诊断依据与疗效评定均作了规范,有利于中医学术概念的统一,有利于中医诊疗效果的验证、总结与交流。医学??育网搜集整理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提供了权威性的规范和客观的依据,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将对中医学术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脑病、胸痹、热病、厥脱、脾胃、多脏衰竭等九个中医急症协作组编制了《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第一辑),1989年10月定稿,1990年7月1日在全国试行。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修改和补充,编写了《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于1994年3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中医医院试行。这个“规范”反映了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诊断、疗效判定的规范化成果,提出了对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原则和具体方案,统一了认识,建立了准则,为中医内科急症的临床疗效评估、抢救成活率统计、疗效总结、经验交流等,提供了依据。这个“规范”在学术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急性病的特色和优势,在临床上改变了那种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的偏见,扭转了中医急诊阵地萎缩的趋势,提高了中医药治疗急性病的临床疗效。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4年全国中医医院治疗急诊病人占病人总数的35.3%,其中省级中医医院为36.54%,地(市)级中医医院为35.39%,县级医院为33.98%,中医急诊人数有了明显提高。

3 中医病案书写规范

1991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中医病案书写规范》,并在全国中医医院试行。此“规范”首次规定了“中医病案首页格式”和病案书写规范,突出了中医学术特色,体现了中医理论和病案内容的完整结合,是中医学术在大量临床治疗实践中的不断继承、论证、总结与发展。“中医病案”是中医医疗机构业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和考核临床医师基础知识、技术水平以及上级医师指导作用的重要资料,是衡量一个中医医院医、教、研水平和管理质量的依据。特别是“中医病案首页”在中医技术标准化工作中,成为大量的、统一的、规范的临床医疗信息源,为中医临床医疗信息的收集、传播、应用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4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基础。所谓“辨证”,就是对病人表现的证候进行辨别并确立诊断。因此“证候”既是中医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概念。1982年在长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中医整理研究会上提出《中医证候规范》,1984年中医病证规范研究第一次会议提出《病、证、症的规范》,1986年第二次会议又提出修改草案,1987年欧阳琦发表《中医病名诊断规范初稿(附证候规范)》,医学??育网搜集整理1990年邓铁涛发表《中医证候规范》,这些都为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创造了条件。

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1994年通过国家局鉴定,评为国际先进水平,同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11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标准,1996年1月起在全国执行。该标准对中医病证的分类原则和编码方法作了严格的规定,并确立了以《中医病名与证候名并列诊断》作为中医疾病诊断的辨证格式。原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在国家标准新闻会上指出:《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是中医界的巨大突破,同时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的范例。“标准”既继承了中医传统,又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代码化,大大促进了中医信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信息事业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5 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规程

此项规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加快中医学术标准化进程中,制定的又一个重要的中医医疗技术标准。这个标准始于1984年,经反复论证、修订后,于1993年6月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试行。标准全面提出了中医内、外、妇、儿、肛肠、皮肤、针灸、骨伤、肿瘤、眼、耳鼻喉及口腔科的护理常规;制定了急诊病人一般护理常规;制定了中医护理文件书写的规格、内容、要求和考核标准,规定了体温单、医嘱本、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危重病人护理计划、病室报告、中医护理病历的标准,以及20余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这个标准反映了目前我国中医护理学水平,突出了中医辨证施护特色,规范了对中医医院护理工作的要求。“标准”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发展和提高了中医护理内容,为中医护理人员的岗前、岗位培训提供了实用教材,为中医护理的临床工作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权威的、实用的、统一的法规,为中医护理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本框架。

6 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标准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7篇

开设专业的现状及特色

目前已开设的专业及方向我院共有13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涉及医学、药学及管理学类,在校生已超过7000人。中医类专业及方向有中医学、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方向)、中医学(外科学方向)、中医学(医学心理方向)、针灸推拿、护理学和护理学(英语方向);药学类专业有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管理学类有市场营销学。专业建设的特色各专业教育是在努力培植中医学、中药学等老牌特色专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针灸推拿学、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外科学方向)等;同时,遵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方向)、护理学、药物制剂等热门专业的内涵建设,合理安排中医、西医学科模块比例。2010年我院制定的《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把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定位为:“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的同时,重点发展应用学科,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的基础上,融汇现代医药学和科技知识,突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特色,实现中医、中药、护理等多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

专业建设的措施及效果

加强专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我院全面加强专业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成立了实验中心,中心设有药学综合实验室、外科技能训练室、临床技能实训基地、针灸实验室、药物制剂工艺实训室、基础护理实验室等40多间专业实验室,3个精密仪器室等,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3800多台(套)。承担了人体解剖学、药理学、中医诊断学、西医诊断学、针灸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药剂学等30余门实验课,开出教学实验项目达100多个,能同时容纳近千多名学生进行实验。同时各专业教育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中央冷暖空调,确保各专业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整合师资队伍开展专业教育2002至2007年,我院主要依托母体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师资力量进行专业教育。2008年以来,随着专业层次及规模的扩大及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我院各专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也得到了加强。一方面我们严格选拔、招聘或引进青年教师,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实践中,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强化自身专业素质的学习与提高。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中既借鉴母体的管理方式,同时结合独立医药院校的实际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与管理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院各专业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完善专业教育管理机构与服务体系我院2005年开始独立招生以来,始终注重专业教育的管理机构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教务、教材、实验室、图书、后勤、学生等的教学及行政管理人员从最初步不到10人发展至现在的100余人,以及时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各专业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同时,各专业教育的服务体系,如语音室和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学生活动室、运动场馆及食堂等体系配备齐全、设备先进,能很好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需要。如现有的各类教室座位数共计7000多个,遵循“服务教学、充分利用”的原则,学校统一调配各类功能教室,很好地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也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总之,通过十年来中医药专业教育的实践,我院的各专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既依托母体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软硬件条件来推进其运行及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学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是完善中医药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高等中医药独立院校专业的建设既要借鉴母体学校发展模式的同时也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作者:谢丽莎 梁天坚 江海燕 黄红泓 苏丽丽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 特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14-01

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其基本理论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明确指出,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展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所占比例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医护理技术正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危机,服务领域逐渐萎缩,特色和优势逐步淡化,从而明显影响了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进一步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建设发展和创新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 认识中医护理的特色护理, 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作出更大的贡献。

1 护理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指导思想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有两大特点, 一是整体观, 二是辨证施治。中医护理本身是中医治疗的一部分, 因而他必须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进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并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它们既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又互助互用, 互相制约, 维持了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构建了系统的中医护理整体观念。

2 中医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有机结合

中医护理的框架结构, 是现代生物, 生理, 心理, 社会护理模式的一个有机整体,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活动, 在治疗护理中, 既要祛邪, 又要扶正, 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 达到防病治病, 增进健康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中医整体护理, 辨证施护模式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内涵。

3 中医护理技术, 特色, 优势

3. 1 中医护理的理论优势

动态平衡的整体健康观, 中医学认为,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 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 相对平衡的过程, 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疾病。所以在治疗护理时, 必须考虑影响平衡的相关因素, 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护理疾病的目的, 同时预防、康复和养生保健。这些重视调动机体调节和康复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体现了其科学性和先进性, 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趋势。

3. 2 中医护理方法优势

中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疗法, 运用内治和外治进行整体综合调节和治疗,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 操作方便, 适用范用广, 疗效快等特点, 在服药护理中根据人体气血盛衰变化, 八纲辨证确定服药的温度,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的服药原则, 以提高药力等等。非药物法即针灸, 推拿, 拔火罐, 刮痧, 热熨, 熏洗和气功等等, 针灸, 推拿既是治疗技术, 又是护理技术, 掌握针灸, 推拿疗法是中医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 是现代中医的治疗护理的重要内容。

3. 3 中医护理养生保健优势

养护统一, 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 养生是中医学重要内容之一, 是研究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 以达到延年益寿, 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中医学历经数千年的实践和积累, 形成了一套以天人合一, 形神统一, 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理论。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 开发食疗, 可达到祛病健身, 延缓衰老, 调节机制等多种功能, 针对老年人, 妇女以及亚健康状态人群, 采用气功, 太极拳, 自我按摩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提出重视养生, 调节精气, 防御邪气是中医学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 也是现代人值得借鉴和维护的养生方法。

3. 4 中医护理的操作优势

中医护理的方便性, 实用性是其他护理无法比拟的, 因此就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诸如针灸术, 推拿术, 按摩术, 拔罐术, 刮痧术, 敷药术, 贴药术, 冷冻术,熏洗术, 耳穴压豆, 太极拳, 五禽戏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

4 中医护理质量提高的前提与关键是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是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成员, 具备了高水平, 高素质的专业技术, 需用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中医理论和整体护理内涵, 学习和掌握各种中医护理技术和技能, 掌握各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确实做到正确, 安全, 有效, 取得病人的理解, 信任和合作, 使治疗达到满意效果。加强职业品德教育, 提倡敬业和奉献精神, 中医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为中医护理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 中医护理的特色护理是在运用整体护理, 辨证施护, 情志饮食, 生活起居, 运动保健等中医护理, 对病人实施全面地, 系统地, 安全地, 有效地, 全身心的护理, 采取中医护理技术手段, 灵活多变的护理方法, 为人们的健康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医护理特色不论在思维形式上, 还是在具体方法上, 都值得我们广泛学习和借鉴,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不但要具备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应学好中医经典, 努力发掘, 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学这高深博大的理论, 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使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护理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风采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李艳敏. 对中医护理特色之一先进性的一点认识.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67

[2]李云芳.浅谈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湖北中医杂志,2003, 25(7):56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护生中医教学临床就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08-01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是中医院校的必修课,而目前在西医院校也开设中医学课程,主要是了解中医学理论特点,通过临床实践认识中医在治病救人、养生保健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临床医护工作有助于开阔视野和思路。但护理专业中医课时有限,内容较浅较少,因此,结合护生将来临床就业需求特点,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医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下面就个人体会谈一下在护生中医教学中的方法运用。

1区别中西医理论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理论体系的医学科学。虽然它们的研究对象相同,但因其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对疾病认识、治疗以及研究方法都有很大不同[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具体问题做好区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护生学习内容主要以西医知识为主,而且在学习中医知识前已经学习了一些西医基础学科,当学习中医知识时,自然会把二者联系对比。比如脾脏,从西医来说,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清除衰老血细胞等功能,从中医而言,脾脏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统血;比如感冒,西医根据病而选择抗病毒药物,中医则根据病的证型选择用药。因此,教师一定要强调中医与西医的不同,让学生能够区别对待。

2重视技能操作

在临床工作中,中医操作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针灸、拔罐、按摩、推拿等,医院护理人员如果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常用操作技术,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可能会带来很大的方便。由于课时较少,很多教师在中医技能课往往以播放视频、录像代替,学生没有机会得到真正的练习,所以在将来临床护理工中,很少想到运用中医方法处理。教师在此部分教学中要以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内容为主,着力指导学生针灸操作的技巧、按摩的手法、拔罐的方法等,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熟练掌握两三种操作方法,以应不时之需。比如,在患者昏迷时,能准确找到人中穴、涌泉穴等进行指掐或针刺操作,以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中医是一门实践医学,通过有效的实践,才能够对理论认识理解更加充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如在讲述脾脏时,可以把脾胃虚弱的学生作为案例进行讲解,或者联系生活现象,比如三伏天人们会感觉胸闷、食欲减退、腹泻等,加深学生对脾脏的理解。在讲述舌苔、脉象时,可以让学生彼此观察,加深记忆。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中医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有力的激发学生对中医知识的兴趣,能够直观观看到比较抽象的中医许多机理的动画、图片、视频等等,使知识表达更充分,学生理解更有利。比如介绍中药时,可以一边讲解药物药理药效,同时展示药材图片,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介绍五行学说时,教师可根据需要做成动画,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和关系。介绍经络时,教师可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做成图片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心中豁然开朗。

5适当取舍

中医学内容丰富,有些知识很深奥,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讲深了课时不允许,讲浅了学生不明白,因此应该针对教材内容和将来临床需要做到恰当取舍。护理专业中医学的内容丰富,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可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者用到的中医知识的多少对教材内容适当调整或者删减。

综上所述,中医学内容丰富,要使护理专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和运用更多的中医知识,教师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临床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需求,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将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 中医 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医学仍在医疗保健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医护理学课程是我院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对中医学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医特色,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实践。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因此在中医护理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对较多。因此,高职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宜讲究方法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挖掘教材内涵,精心设计教学

中医学的教学任务不只是把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把教材当成蓝本,根据大纲要求、教学条件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1.1 结合学生特点,研究教材内容

高职学生在生源上与普通高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高考的失败者,这部分学生往往存在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欠佳、学习意志欠缺等弊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授课对象的特征,结合学生特点研究教材内容:①把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做到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识记;②内容较少实际运用较少对整体知识结构影响较少的内容适当删减;③能与实践课结合的内容尽量发挥实践课特色,让学生体会直观教学的优势;④切合社会需要,将中医学就业前景、临床特色、优势等融入教学。

1.2 注重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由一系列教学环节连接而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与学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忌教师自己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教学切入点的选择,或用病例、或用社会现象、或者相关知识等,引领学生进入学习主题;其次,在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营造课堂气氛,诱导学生学习热情,因势利导把握教学。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适时、适度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1.3 充分利用教学课件

传统的中医教学已经不再完全适应当今的护生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亲自设计教学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更好的促进中医教学。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动画、图片、视频等,使知识表达更加充分、生动和直观,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1.4 上好实践课

中医操作技术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临床实践活动,比如针灸、拔罐、足浴、耳穴按压贴敷等,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术,无论是对于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还是自己的家人朋友,都会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相关操作技巧,做到定位准、操作熟、效果显著,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和快乐,又拉近师生关系,便于以后课程的学习。

2 结合学生特点,促进自主学习

高职学生经历了中学时代的文化课程学习后,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自主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设计问题、案例、场景等,并逐层递进提示解决思路,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来有效解决问题。

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专业素质

上一篇:畜牧业的含义范文 下一篇: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