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5:45

畜牧业的含义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草地;林地;畜牧业

1 畜牧业的含义及作用

1.1 畜牧业的含义 畜牧业在我国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畜牧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发展好国民经济就必须发展好农业,以此类推,要想发展好农业就必须发展好畜牧业。畜牧业就是通过动植物之间的能量转化,将一些我们人类不需要的东西转化成对我们人类有用的东西。

1.2 畜牧业的作用 畜牧业的作用很多,第一、畜牧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肉质鲜嫩的肉、奶、蛋类等各种动物性食品。这些食品都是人类每天必须食用的,保证了人类工作一天所需要的能量供给。第二、畜牧业为很多工业企业提供了原材料。比如一些毛织品,皮制品。畜牧业为这些工厂提供了最为天然的羊毛,山羊绒以及各种上等的动物皮。这些货真价实的原材料为这些工业企业获取利润提供了保障。第三,畜牧业还可以带来外汇储备。碎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我国自己人民的需求,还可以将一些畜产品出口到国外赚取外汇。这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第四、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一些畜牧业加工行业应运而生,这些行业的产生直接提高了就业率,减少了我国失业人口的数量。提高了就业率,促进了消费水平进而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五、一些植物的腐烂以及动物的排便等都可以作为农业种植中不可多得的养分,这些都是天然的有机肥料,对农作物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且,将这些东西转化成有机肥料还大大的减少了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农作物的成本。第六、通过发展畜牧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将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大大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且动植物提供的有机肥中的养料是那些化工产品所不能提供的,很好的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不仅成本低而且收成好,这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七,促进了一些牧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得各民族间更加的团结一致。

2 草地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2.1 草地的现状 草场给草地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草场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畜牧业发展的好坏,草场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认为条件也相对的制约着草场的发展。这些原因导致草场的生态结构失去了原有的平衡。草场的植物产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对畜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草场的植被一旦被打破平衡,要想恢复原有的植被茂盛程度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在单位时间里,草场的植被生产效率相对比较低下。

2.2 草地的能源提供情况 草场植被相对较矮,不利于有些高大的动物觅食。因此导致了草场不完全利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常常一部分牧草已经被消耗完正在进入更新阶段,而另一部分的草场却因为没有被利用慢慢的变老枯萎。失去了利用价值,这对畜牧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资源上的严重浪费。草地只适合给一些体型较小的动物生长,

3 林地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林地里大多种植者相对较高的植被,可以提供更多的可食性牧草。经调查研究,植被高的牧草更容易被动物采食,且高度大的植物相对于那些低矮植物在重量上也有一定的优势。一颗高的植物往往抵得上很多矮小的牧草植物,提供给动物的能量液是相对较多的。动物在林地里觅食更容易吃饱。而且林地的采食程度也比较完全,高的植物可以供给体型大的动物食用,较矮的植物可以提供给体型小的动物食用。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林地的品种多而齐全,可以满足很多动物对不同植物的要求。这些都说明林地可以很好的提高单位面积里草的生产能力,为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进而提高了能量的转化速度。使得动物为人类提供的东西也增多。这些都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4 畜牧业发展遇到的困惑以及解决办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林地有着更好的载畜量,而且林地比草地有着更好的恢复能力。可以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里提供更多的牧草产量,因此开发林地对畜牧业更加有用,当然最好的就是开发有林草场。这样的话就可以兼顾所有动植物。生物链循环是动植物生活的最佳环境,更适合动植物的生长。

5 结束语

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就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收。畜牧业是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发展好农村经济就必须要搞好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主要通过动物和植物间的能量交换来取得人们所需要的东西。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无非就是要良好的自然条件,既适合动物的生长同时还要适合植物的生长,要求要有丰富且质量好的植被资源。哪种植被更适合发展畜牧业,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并得出了结论。草地的整体情况不如林地,林地相对而言更适合发展畜牧业。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解决草林相争给畜牧业发展带来的困惑。

参考文献: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疆地区 畜牧经济 可持续发展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3;S8-9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快速进步,畜牧业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其发展水平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欧美发达国家,畜牧业是农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撑产业,成为了提高国民营养水平以及改善国民食品结构的重要主体。因此,全面发展畜牧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含义

畜牧业生产属于一个社会子系统与经济、自然的复合体,在畜牧业生产中,各种畜禽是主角,将各类植物饲料转化成动物产品。畜牧业系统受到水、电、人工以及饲料等能量以及物质等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因此,畜牧系统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土地生产以及农田生产系统紧密相连的生产系统。而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如下:在不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造成破坏的前提下,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其生产能力,进而满足当前以及后代对畜牧产品的需求。

2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1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牧区,其畜牧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关键角色,同时,畜牧业也是新疆地区的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因此,全面发展畜牧业是提高新疆农业水平的关键途径。在进入二十世纪后,新疆畜牧业快速发展,畜产品以及家畜数量都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其生产总值却一直较低,一直在30%到40%之间徘徊,与我国畜牧业大省以及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劣势。2015年,全国平均畜牧业生产总值在50%,而发达国家基本在60%以上,其中荷兰等畜牧业大国更是达到80%以上。畜牧业生产总值是衡量该地区以及该国家农业水平的关键指标,而生产总值较低,不仅浪费了资源,同时还对农牧民的收入造成直接影响。

2.2新疆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新疆地区的牲畜饲养基本采用传统的分散型小户养殖,而规模较大的养殖基地、专业户以及养殖大户很少。同时,养殖大户和养殖基地与龙头企业缺乏联系以及合作,养殖分布比较分散,对产业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我国新疆地区长期受到传统放牧形式的影响,导致近些年牲畜数量持续增加,而新疆的草资源则出现很大程度的退化,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新疆地区90%的草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情况,其中严重退化的草场占45%;(3)虽然我国新疆地区在畜种引进以及改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良种没有得到有效推广,根据相关统计显示,良种羊约占50%,而良种牛只占36%。在新疆很多地区,养殖户依然饲养传统的土种牲畜,不仅抗疫能力较差,同时体重较轻、出栏时间长;(4)产业结构不科学,对新疆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小畜种占畜种比例过大,而大畜种则占比重过低。例如牛只占全部比例的10%左右,畜禽养殖缺乏特色,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同时,与畜牧业存在联系的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例如饮食业、包装业、兽药业以及饲料厂效益差、发展慢、规模小,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也对新疆地区畜牧业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5)信息服务不健全,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工作已经成为畜牧业经营和生产的重要工作。但是新疆地位的信息服务覆盖面较低、体系不完善,在市场管理、科技培训、实用技术、草原建设、疫病防治、疫情预报、畜种改良以及市场信息等方面无法提供有效指导。

3促进新疆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3.1实现产业化经营

新疆畜牧业一定要转变重视养殖数量的错误观念,侧重于开发高附加值、投入低、高效益、高产出、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产品,推广良种的普及率、发展生态牧业、扩大养殖规模,开发绿色无公害出产品,进而提高产品的效益和产量,促使畜牧业实现良性发展。同时,还要对传统养殖技术进行改造,调整产品结构、畜种以及畜群,引入市场化以及商品化的运作模式,以市场为基础,以地方优势为依托,出台新政策、开发新思路,积极吸引国外以及社会资金,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3.2实行退耕还林

要将新疆生态保护工作以及环境建设同饲草料基地建设充分结合,在牧区建立草灌乔结合的生态系统,进而为新疆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提供饲草饲料以及商品销售。同时,还要改善放牧区的技术教育设施,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以及经营意识。

3.3转变畜牧观念

想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转变传统的畜牧观念,从以往的生产形式中解放出来,全面实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从以往的数量增长以及速度增长转变为效益增长以及质量增长;从以往的资源浪费转变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益。同时,新疆畜牧业要重视产品升级,提高产量、重视品种,改变以往重视养殖数量的错误观念。

3.4加强信息服务建设

新疆地区还要建立高效以及合理的信息网络,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相关部门要建立信息服务站,加大信息的透明程度,促使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以及产业信息更好的为畜牧业服务,进而促进新疆地区畜牧业的发展。

4结语

新疆地区拥有发展特色畜牧业的条件和优势,因此,想要实现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运用现代的营销方式和科技手段,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防疫网络化、饲养科学化以及品种优良化,进而促进新疆地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力坤・曼苏尔.新疆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讨论[D].新疆大学,2007.

[2] 杨建军.兵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2.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香河县 现代畜牧业 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235-01

1 现代畜牧业的含义以及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意义

现代畜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用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和装备及经营理念武装,还有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是优质生态、高产高效的产业。

畜牧业承前而启后,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大农业的主要角色。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香河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香河县共有各类养殖4268户,规模动物养殖场230个,实施“依法监管、科学防控” 的标准化规模动物养殖场25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无公害畜禽养殖场6个,生猪定点屠宰场3个,肉牛屠宰加工场4个,禽类屠宰场1个,肉鸭屠宰、加工场1个。

畜牧业注册品牌有:正大肉鸭、“姗姗”鸡蛋、“京华香”肥牛。

肉鸭产业:香河县正大有限公司是该县集种鸭饲养、孵化、肉鸭养殖、屠宰加工、生产熟食、羽绒制品加工于一体的产、供、销大型企业,现存栏种鸭(香河)7万只,年均放养肉鸭430万只;带动养殖户380户;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1500万元。樱桃谷肉鸭祖代繁育场是英国独资企业,现存栏祖代肉鸭2万只,年繁育父母代种鸭75万只。

奶牛产业:香河县现有规模奶牛场2个,为做大、做强我县的“奶”产业,更好的贯彻落实省政府倡导的千万吨奶工程,该县重点对“井轩奶牛养殖场”、“聚鑫奶牛养殖合作社”等进行扶植,在现有3000头奶牛基础上,依托奶牛良繁项目建设,加强奶牛系谱建设和奶牛DHI测定工作,促进奶牛品质的提升和优良种群的建立。

肉羊养殖:香河县香椿营村是牛羊屠宰、加工专业村,最近几年,由单一屠宰、加工,逐渐发展成为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全村存栏肉羊5万只,目前,已经成为该县肉羊养殖的主力军。

总体来说,香河县的畜牧业不单在畜禽的饲养量以及畜牧业的产品产量,甚至是人均占有量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当下,香河县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同样产生了正向的变化。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都逐渐加大。总而言之,香河县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表现为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

3 发展现代畜牧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3.1 政府支持

3.1.1政策支持:政府对防疫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全力协调各相关部门,保证“重点动物疫病指挥部”在应对各种突发疫情能够实现快速反应机制。

3.1.2土地、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对养殖小区、养殖业项目用地的审批在合理规划中应优先考虑,并确保防疫部门的各项经费能及时足额到位。

3.2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按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畜牧防疫体系建设的意见》,该县九个镇的动物防疫站全部高标准建成。微机、防疫器具等硬件设施完备,为应对突发疫情,香河县建立动物重点疫病预警机制。继续强化对基层动物防疫员政治、业务水平的培训,全力提升其整体素质,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基层防疫员“三定”方案,免其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防疫工作,为香河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尽力献策。

3.3 搞好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聘请及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大力引进域外的猪、牛、羊等优良品种的同时,更要注重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以人为本才是发展我县畜牧业的根本,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借他人智慧为已用,来推动香河县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3.4为进一步促进香河县畜牧业几大主流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3.4.1生猪养殖:应该以十个标准化生猪项目为契机,推动香河县生猪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的养殖方向发展,在原有生猪养殖基础上,为丰富人们饮食品种,引进“香福莱”黑猪、野猪,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养猪模式。

3.4.2蛋鸡生产:应该以周庄恒昌养鸡场、尚新养殖场等蛋鸡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的示范带动,逐步使香河县蛋鸡的养殖走上规模化、标准化的轨道。同时,以廊坊市蛋鸡存栏量最大的恒昌养鸡场60万只“姗姗”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效应,稳中求进,促进全县蛋鸡生产品牌建设。

3.4.3肉牛事业:应该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水平,以京华香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县肉牛产业发展。

3.5 坚持走适合香河县县情的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3.5.1不但要正确处理发展规模化养殖和该县散养为主的关系。还要在发挥散养对满足农民自身消费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适度规模饲养面,确保市场有效供给,提高农户健康养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3.5.2要正确处理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畜牧业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既需要利用自然、开发资源来实现产量增长,也需要通过保护环境来保障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畜牧业;效益;评价体系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s the efficien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needs, the so-called efficiency animal husbandry refers to high quality, high yield, high efficiency, ecology, safety a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to scale, special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science into the dire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Animal husbandry should have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 Benefit,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DF41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提升我国畜牧业竞争力的需要,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因此,如何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效益型畜牧业涵义初探

所谓效益型畜牧业是指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的,用现展理念指导、用现代设施装备、用现代科技改造、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的,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科学化为方向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

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是效益型畜牧业本质的内容。优质是指畜产品一定要保障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畜牧业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和养殖过程的监管,重点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对饲料质量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测,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高效是指畜牧业要提高生产效益。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实现畜产品增值增效,促进农牧民增收。生态是指畜牧业发展要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积极推行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安全和高产两者含义上有重叠之处。主要是指畜牧业发展要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扩大良种供应能力,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维护食物安全。高产更加强调主产品的“量”;安全则更侧重于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要求有合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形式、有合理的生产结构,即质,进而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需引起注意的是,优质、高产、生态、高效、安全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制约的,整个效益型畜牧业是各个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之间博弈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其中的均衡点,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一)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在充分了解影响效益型畜牧业的因素的基础上,找到能正确反映效益型畜牧业全貌的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评价区域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提供标准。效益型畜牧业的内在目标是多重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在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效益型畜牧业的评价就是要刻画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总体发展水平。支撑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对上述五个方面有巨大的支撑作用,是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建立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总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科学界定效益型畜牧业的概念,充分借鉴现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既便于实际操作,又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发展效益型畜牧业的现状和水平。具体讲:一是效益型畜牧业评价的核心是促进效益型畜牧业发展。二是促进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建立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全面性与简明性相结合、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统一、规范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等原则。

四、 效益型畜牧业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选取

(一)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鉴于对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的优劣的分析,考虑到畜牧业的多目标性及高阶性特点,为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指标权重体系,在结合专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采用这种方法同时还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效益型畜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有通用性和稳定性,应为一个地区或多个地区的畜牧业评价创造条件,以增强纵向与横向的可比性;二是主观赋权法尽管主观性较大,但作为一种评价,本身就会带有评价者本身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通过群组判断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克服主观赋权法的缺陷,从而确保指标权重的客观性。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

鉴于当前有关效益型畜牧业理论研究的不成熟性与相关指标缺少严格的定量评价标准,即指标缺少可参照的阈值或分段标准,我们采用比重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这种方法基本能满足评价目的的需要,增强历年效益型畜牧业评价值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五、效益型畜牧业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效益型畜牧业;指标体系;评价;

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提升我国畜牧业竞争力的需要,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然而,目前人们虽已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效益观上达成共识,但如何将这一观念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容进去还鲜有人做到,选择我国某省进行实证研究更是无人尝试。

一、效益型畜牧业涵义初探

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研究,并结合国内学者、专家的意见,我们认为:所谓“效益型畜牧业”是指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的,用现展理念指导、用现代设施装备、用现代科技改造、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的,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科学化”为方向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

“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是效益型畜牧业本质的内容。优质是指畜产品一定要保障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畜牧业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和养殖过程的监管,重点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对饲料质量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测,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高效是指畜牧业要提高生产效益。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实现畜产品增值增效,促进农牧民增收。生态是指畜牧业发展要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积极推行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安全和高产两者含义上有重叠之处。主要是指畜牧业发展要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扩大良种供应能力,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维护食物安全。高产更加强调主产品的“量”;安全则更侧重于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要求有合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形式、有合理的生产结构,即“质”,进而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一)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在充分了解影响效益型畜牧业的因素的基础上,找到能正确反映效益型畜牧业全貌的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评价区域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提供标准。结合效益型畜牧业的定义和其丰富的内涵,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效益型畜牧业的影响因素。

效益型畜牧业的内在目标是多重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在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效益型畜牧业的评价就是要刻画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总体发展水平。支撑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对上述五个方面有巨大的支撑作用,是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建立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总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科学界定效益型畜牧业的概念,充分借鉴现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既便于实际操作,又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发展效益型畜牧业的现状和水平。

三、效益型畜牧业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选取

(一)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鉴于对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的优劣的分析,考虑到畜牧业的多目标性及高阶性特点,为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指标权重体系,在结合专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

鉴于当前有关效益型畜牧业理论研究的不成熟性与相关指标缺少严格的定量评价标准(即指标缺少可参照的阈值或分段标准),我们采用比重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这种方法基本能满足评价目的的需要,增强历年效益型畜牧业评价值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四、效益型畜牧业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由于一些数据的难以获得性,所以有必要设计一个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像畜禽发病率、死淘率、畜禽良种覆盖率、畜禽商品率、畜禽粪便处理率等指标难以获得,所以我们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只能放弃它们,建立一个数据相对好获得的效益型畜牧业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由质量安全认证数、单位主产品净产值、机械化程度、饲料转化率、主产品产量、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劳动生产率、占用的资金量、龙头企业数、单位生产成本、成本纯收益率、畜产品总产值、人均产值、草原退化面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畜牧业产值占GDP比重、奶产量占肉、蛋、奶产量和的比例、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饲料作物种植比例等19个指标构成。权重依然以上述效益型畜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准。

在已经得到的指标体系及其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我们系统收集了实际测度评价指标数据,实际测度指标体系层次总排序的比例和约为70%,基本可以代替原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

目前,我国南方发达省份以及畜牧业比较发达的省份,由于人多地少,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受到了严重的资源和成本制约,畜牧业发展出现了减缓或下降的趋势。从全国总体形势看,整个畜牧产业已经开始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西转移。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发展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那么畜牧产业就有可能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法竹,张涛,王兆君.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农业技术经济,2007(5):93-98

[2]张忠根,应风其.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疆;现代畜牧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59-01

生态保护在二十一世纪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国家的经济建设还是产业能力增长,都不能忽视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而在中国新疆地区的草地畜牧业已经开始出现草地面积大规模退化的现象,寻找现代畜牧业的新型发展路径刻不容缓。我国新疆地区一直是畜牧业的产能大省,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对传统畜牧业的冲击,传统畜牧业的一些客观弊端不断暴露出来,经济增长方式滞后、科技水平与当今经济不符以及产业的动能逐渐降低等。

1 现代畜牧业的经济内涵

现代畜牧业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包括两方面含义:它是指畜牧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就是说它是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技术应用于畜牧业之后才出现的;是指现代畜牧业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内容和标准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也会不断的扩大 。

现代畜牧业就是在传统畜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和装备及经营理念武装,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生态、高产高效的产业。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为特征。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畜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开展集约化条件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全面而又系统地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使畜牧业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2 现代畜牧业的意义

整个世界经济体制都在变革,原有的传统经济体暴露了很多经济上的弊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跟不上当今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便为新型的现代畜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要求原有的小型个体生产要逐步转换脚步融入到发展迅速的大型经济市场,要求原有的脱节的经济链条要重新扣紧,形成系统规范的产-销一体经营模式。畜牧业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滞后,固步自封的发展模式。作为连接工业和农业的中间链条,畜牧业发展要真正思考新型经济下的发展步伐,才能产生与时代同轨的经济效益。

3 新疆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对策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尊重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不顾现实的超越,更不能消极滞后。实现新疆从畜牧业大区向强区的转变,打造全国最强的畜牧产业体系,建成最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畜牧业在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新特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是优势,发展现代化是方向,科学技术是支撑,保持和发扬区域特色是关键,强化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是保障。

首先,要重视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就当今社会经济体制而言,有机畜牧业不仅能最大化的优化产业结构体系,也能真正意义上改善畜牧业所带给土地的压力,缓解一直存在于家畜饲养和草地利用之间的矛盾,而且这样的经济机制也能很好的诠释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与环保的有机结合。并且,就我国经济而言,有机商品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好,市场潜力越来越大,这也是有机畜牧业的重大商机。积极促进有机畜牧业在新疆地区的发展能合理的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模式。因此,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和扶持是建立健全新疆畜牧业发展的路径之一。

其次,当今社会已经大规模引进“标准化”一词。各行各业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标准化企业文化,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手续、标准化企业礼仪等。而现代畜牧业也同样需要标准化的行业要求,地区应全面推行标准化的畜牧业养殖。在现有畜牧业中树立行业的标杆效应,规模化标准化的完成产业链的构建,大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将标准化的规模养殖作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逐步树立产业的品牌效应,联动效应,最大程度的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4 小结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有机;生产;生态

1 前言

“生态立省”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发展生态畜牧业对于本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牧民的增收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是新时期青海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天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之祁连山南麓,青海湖西北,是青海省主要牧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5773.29 km2,占全省面积的3.5%,其中天然草场和宜建人工草场235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1.05%。2008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农牧厅将青海天峻县梅陇村列为生态畜牧业试点村落,从而开启了有机畜牧业发展之路。2013年,青海天峻县明确指出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为目标,积极开展天峻藏系良种羊、天峻藏系羔羊、野血牦牛、奶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认证,促进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由此可见,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正逐渐成为本县发展品牌。鉴于此,本文对于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意义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给予充分的论述,为今后本地区有机化畜牧发展之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现实意义

2.1 发展有机畜牧业是现阶段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在

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峻县畜牧业发展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显著。首先,从畜牧产品的生产来看,多是以传统产品为主,涉及高端类、未来发展主流类产品较为少见。其次,从肥料使用来看,有机肥逐渐减少,化学肥料所占比重增多,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最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是较为严重。就本县而言,大约有30%以上的草地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当中,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养牲畜的数量与日俱增。草地退化也是草原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而草地退化也带来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植株变矮,生产力降低,土壤沙化,为沙尘暴提供沙源等等。发展有机畜牧业可有效调整畜牧产品结构,以绿色产品为导向,满足社会大众对绿色纯天然食品的需求。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充分利用牲畜排除的污物,运用合理技术,经过生态发酵制作出有机肥料,对于控制草原污染有着积极作用。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把牲畜头数适当降下来,让人们集中精力发展有机畜牧业,提高畜产品的质量,这对于防治草地退化保护生态大有裨益。

2.2 发展有机畜牧业可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提高本地区畜牧产品竞争力

有机畜牧业是一项密集型的劳动产业,发展有机畜牧业对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力过剩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发展有机畜牧业,打造畜牧业产品有机品牌,可以在无形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从而为本地区畜牧产品走向国际打好基础。此外,发展有机畜牧业对于解决目前本地区畜牧业粗放发展,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也很有帮助。比如说, 2001年,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海南苗族自治州建成23万多平方米,200多户农牧民的青藏高原有机畜牧业基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本县的载畜量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畜牧产业也得到升值、牧民收入也得到持续增长基本上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于各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3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对策

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虽然在个别县市已经进行了试点,但是总体来看,还尚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从青海天峻县辽阔的草地资源来看,大部分尚未被污染,基本上具备了发展有机畜产品的天空、土壤与水体。即便对一些农区而言,发展有机畜产品也要通过一段转换期来进行。关键是要有这个观念与认识。

在此,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政策出台的同时,要拟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加以落实。同时,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加强监督和控制,不能将政策流于口号,口号流于形式。其次,在目前大面积推广有机畜牧业生产不现实的现况下,可在本县某个村落先行建立一个生产示范区。在生产区内按照有机产品生产销售的要求成立相对封闭的物质循环生产体系。严格控制污染源,保证土壤、水体、天空清洁、干净、无污染、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添加剂,完全依靠天然牧草放牧与饲养牛羊,并根据放牧家畜的自然习惯进行饲养管理,生产合格有机畜产品要求的原料牛、羊、骆驼等家畜。示范区试验成功之后,可将经验推广开来,实现大面积的普及。最后,加强宣传和立法监督。有机畜牧对于牧民来说尚且是个新鲜事物,由此政府要加大宣传,让民众知晓有机畜牧的含义、意义和益处,引导大众积极消费有机畜牧产品,进而刺激有机畜牧产品的生产。在有机畜牧产品消费数量增多之后,政府要加强立法,监督市场对于有机畜牧产品的销售买卖,完善有机畜牧产品的品牌认证。推广起初,可以设立有机畜牧产品代销点,制定市场买卖窗口,谨防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

总的来说,有机畜牧业发展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潮流。在这种理念的带动下,国内将形成一个新型的有机农牧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化的格局。同时,这种商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也将迅速攀升,并将获得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丽,程洪杰,李元龙.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08):68-70.

[2] 李冉,董昊.绿色贸易壁垒下的有机畜牧业之路——兼论海南省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势[J]. 中国农业信息,2005(06):56-57.

[3] 郭映义. 依法民主管理引领牧民群众发展现代畜牧业——河南县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有机畜牧业工作中的独特作用[J].青海草业,2005(02):87.

[4] 王国钟,建原,娜日斯. 青海省门源县有机畜牧业发展优势与对策[J]. 内蒙古草业,2004(03):41-43.

[5] 刘春鸽,孟繁锡.营造雅安有机畜牧业生态位 构筑长江上游草地生态屏障[J]. 世界农业,2005(11):41-43.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畜牧业;关联效应;带动效应;投入产出表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中高速增长将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畜牧业发展同时步入新常态:消费主导生产的特征越发明显、畜牧业增产难度空前提升、环境生态压力凸显、结构性区域性矛盾突出、以畜禽疫情及食品安全问题为代表的突发事件频发等,为畜牧业在新常态时期的发展添加了复杂困难的总基调。畜牧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畜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改善,关系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与维系。为此,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作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畜牧业在2014年实现:全年肉类总产量8625万吨,比2013年下降1.0%。其中,猪肉产量5487万吨,下降3.3%;牛肉产量700万吨,增长1.6%;羊肉产量441万吨,增长2.9%;禽肉产量1826万吨,增长4.3%。禽蛋产量2999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3755万吨,增长0.8%。2014年年末生猪存栏45113万头,下降3.2%;生猪出栏70825万头,下降3.7%。如果我们将目光锁定在畜牧业,就畜牧业看畜牧业,畜牧业发展成绩喜人,却又问题忧心;既为民生改善做出重要贡献,又因许多突发事件让公众难以释怀,毁誉参半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特点。

如果我们跳出畜牧业,从国民经济整体看畜牧业,畜牧业是基础产业、民生产业,而非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显然,后者可以让我们以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畜牧业发展,对畜牧业发展有更清晰准确的定位和认识。但此时需要明确的核心话题是,畜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带动效应如何,这些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却鲜有发现。梳理既有文献,我们发现,关于畜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畜牧业本身问题的探讨,就畜牧业来谈畜牧业。张丽娜、王桂霞(2015)研究发现,畜牧业融资困境是由于金融机构服务力量单薄、金融供给能力不足、贷款手续繁杂且融资成本高、畜牧业本身的特殊性制约了畜牧业发展。王明利等(2007)指出,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资源转化率偏低,结构失衡、经济效益低下,粗放的增长模式面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动物疫病、质量安全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王晓君等(2014)模拟了不同经济政策优化调控和生态建设的政策选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禁牧政策下,通过农业和畜牧业的耦合优化配置、贷款资金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等政策措施,可实现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目标。夏晓平等(2010)从资源禀赋和粮食安全视角分析了中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发现各地区畜牧业发展很不平衡,生产结构的区域化特征明显。叶云等(2015)研究发现:畜牧业产业链的前向和后向整合程度均在提高,且后向整合程度高于前向。畜牧业产业链上养殖环节、饲料环节、屠宰及肉类加工与乳品加工、资产专用性与交易频率、企业政治关联等对前向和后向整合程度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均存在明显差异。马铃、刘晓昀(2013)研究发现,贫困农户畜牧业收入低是中间投入效率低导致的。王俊能等(2012)认为,面对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刚性大、弹性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阶段性约束,如果过快、过急或全面推行规模化养殖,将会面临沉重的环境压力和严重的生产风险,时间上适度演进、空间上协调发展将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优选路径。陈瑶、尚杰(2014)在测算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基础上,基于脱钩理论分析了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与畜牧业产值的脱钩关系。总的来看,已有文献主要是对畜牧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展开分析。以农牧区畜牧业经营者等微观主体为主,将畜牧业经营活动与金融、贸易、环境与资源结合的多视角探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尚未发现将畜牧业置于国民经济整体,探讨宏观视角下畜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效应,而实际上,此类研究则更有助于清晰判断畜牧业未来的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关联效应测度

在投入产出表中,行向或列向关系主要反映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核算关系,无法开展经济分析。为进行经济分析,必须引入有关系数。直接消耗系数是生产单位某种产品对另外一种产品的消耗量,可以表示为:αij=xijXj,其中,xij表示j部门生产中对i产品所消耗的价值量,Xj表示部门j的总投入。直接消耗系数主要反映技术水平,由直接消耗系数组成的矩阵称之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用A表示,同时将总投入、最终产品使用向量表示,使用矩阵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则有:AX+Y=X;进行变形,则有:X=(I-A)-1Y。其中,(I-A)-1被称为里昂惕夫逆矩阵,它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完全联系,与完全消耗系数有密切关联。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产品j生产单位最终产品量对另一产品i的完全消耗量,可以记为bij,计算关系式可以表示为: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可以表示为:bij=aij+∑nk=1bik•akj,使用矩阵表示,即:B=A+BA,其中,B为完全消耗系数。进一步变形,即:B=A(I-A)-1[I-(I-A)](I-A)-1=(I-A)-1-I,但是,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均是从列向对投入产出表建模。从行向对投入产出表建模有待如何进行呢?分配系数则是构建投入产出行模型的关键基础。分配系数计算公式为:rij=xij/Xi,分配系数表示i行业或部门分配给j行业或部门的中间消耗使用量在总产出量中所占的比例。在分配系数基础上,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即为:XR+V=X,X=V(I-R)-1,其中,(I-R)-1称为完全供给系数,进一步推导,则有:X=VD+V,其中,D=(I-R)-1-I,即为完全分配系数,R为直接分配系数,V表示生产中直接的初始要素投入。利用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可以对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进行测度。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使用完全消耗系数反映后向联系,用完全分配系数反映前向联系。完全消耗系数借助于产品投入,反映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其他部门产品的拉动,而完全分配系数则借助于产品的分配使用,反映了产品分配给其他部门带来的对不同部门的推动。

(二)带动效应分析

将最终需求矩阵Y改写为消费、资本形成(投资和存货)、出口等组成,则可以得到下面的表达式:AX+CX+TX+FD=X,其中,C是最终消费的系数矩阵;CX表示最终消费;T是净出口矩阵系数矩阵;TX表示净出口;FD表示除去消费和出口的其他最终需求,比如投资、存货等。此处,C和T均为列向量转化而得到的对角阵,进一步改写为:(I-A-C-T)X=FD,求逆矩阵则有:X=(I-A-C-T)-1×VFD。据此,我们发现:当FD发生变化,X会随之发生变化,二者之间存在联动关系,可以表示为:VX=(I-A-C-T)-1×VFD,该式衡量了产业变动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动效果,包括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诱导效应。如果C=0,即不考虑消费,则衡量的是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因为诱导效应部分主要是由消费所产生,此时表达式为:VX=(I-A-T)-1×VFD。因此,诱导效应计算公式为:VXinducing=((I-A-C-T)-1-(I-A-T)-1)×VFD,基于此,可以衡量某一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直接带动效应、间接带动效应和诱导带动效应。

三、畜牧业发展状况及在国民经济部门中的地位

近年来,畜牧业产品从数量到质量均有大的改善,数量增长尤为明显,质量改善显著的同时却因食品安全问题、畜禽疫病等突发性问题频发而令消费者担忧(王明利等,2007;杨春等,2013;叶云等,2015)。然而,将畜牧业置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我们却发现不同的结果:2002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456.02亿元,占全国所有行业部门总产值的2.70%;2007年,畜牧业总产值增长至16125.00亿元,产值规模接近2002年的2倍,但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总产出的比重却下降至1.96%;2012年继续延续这一趋势,产值增长显著,但是占比进一步下降为1.70%。因此,从总产值来看,我国畜牧业虽然产值增长明显,但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地位却在不断下降,对国民经济总产值的贡献不断下滑。从畜牧业创造GDP看,下降明显,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创造GDP数值为3867.13亿元、7801.94亿元、13128.36亿元,占我国GDP的比重分别为3.17%、2.93%、2.45%。从畜牧业上缴税收及盈利情况来看,畜牧业在2002年贡献了112.8亿元税收,创造了545.31亿元利润,但是到了2007年,此两项均为0;2012年,畜牧业非但没有盈利,还获得国家转移支付的606.23亿元。2002年之后,伴随着环境、资源与生态压力增加,草地资源过度使用使其生态承载力快速下降;“禁牧与退牧”政策的实施导致畜牧业发展遭遇空前挑战,自身发展能力严重受损的同时,不得不依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从此,畜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畜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已经不再是为国民经济创造利润和税收,而是“保生态”。从畜牧业支出的工资与福利水平来看,数值增长显著,但占比却先增后降,反映了畜牧业就业人员工资与社会福利的变动情况。进一步考察,我们发现,创造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力成本———工资与福利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是0.3589元、0.4597元、0.4840元,而创造单位GDP所需的劳动力成本分别为0.7847元、0.9501元、1.0024元,显然,畜牧业经营的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

四、畜牧业关联效应比较

畜牧业关联效应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完全分配系数反映前向关联,借助产品的分配使用,反映推动力效果;完全消耗系数反映后向关联,借助产品投入,反映对其他部门产品的拉动效果。

(一)前向关联效应分析

前向关联效应反映产业推动力,畜牧业部门纵向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畜牧业的完全分配系数分别为0.7354、1.1550、1.1644,其含义是畜牧业初始投入增加1个单位,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出分别增加相应单位。显然,畜牧业对其他产业的推动力呈现明显增长,尤其是2002年至2007年。2007年至2012年却仅有微幅上升,说明畜牧业推动力增长持续性差。畜牧业部门与其他部门横向比较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畜牧业的完全分配系数在109个行业部门中分别位列第91位、83位、83位。显然,从推动力角度看,我国畜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对其他行业部门的推动力比较弱小。

(二)后向关联效应分析

后向关联效应反映拉动力,畜牧业部门纵向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畜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分别为1.2096、1.3316、1.3602,其含义是畜牧业部门1单位最终产品带来的各部门总产出增加量。从数值上看,畜牧业对其他各产业部门的拉动力在不断提升,但是10年间提升的幅度很小,反映了畜牧业拉动能力弱且稳定。畜牧业部门与其他部门横向比较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畜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在109个行业部门中分别位列第89位、94位、94位,属于拉动力非常靠后的部门。显然,从拉动效果看,我国畜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对其他行业部门的拉动力比较弱小。

五、畜牧业带动效应比较

畜牧业带动效应包括三个方面:直接带动、间接带动和诱导带动,三者之和又称总带动,反映了畜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带动效果。

(一)直接带动效应分析

直接带动效应反映与畜牧业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受其影响程度。从系数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是1.1054、1.0943、1.0942,数值持续降低,反映畜牧业直接带动效应的下降,但是降幅微小,说明畜牧业直接带动效应相对稳定。具体来看,对GDP的直接带动效应非常明显,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直接带动GDP增长4274.73亿元、8537.66亿元、14365.05亿元;对工资和社会福利的直接带动效应也比较显著,分别达到3354.33亿元、8111.53亿元、14399.89亿元。但是,畜牧业对税收和利润的带动主要是在2002年,2007年以后几乎没有正向带动,反映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大转变,“保增长”已经让位于“保生态”,国家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补助补偿畜牧业,2012年达到663.33亿元。

(二)间接带动效应分析

间接带动效应反映与畜牧业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受其影响程度。从数值来看,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为1.1248、1.2422、1.2240,均大于直接带动效应系数,且表现出微小的增长趋势。但是,畜牧业间接带动GDP、工资与社会福利均出现了显著的增长,前者从4349.75亿元增至16069.11亿元,增长了近3倍;后者从3413.19亿元增至16108.08亿元,增长了近4倍。

(三)诱导带动效应分析

畜牧业诱导带动效应系数远大于直接和间接带动效应系数,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达到14.1787、4.1402、3.2053,反映了畜牧业具有较强的诱导带动能力。特别是2002年,竟高达14.1787,反映了当时畜牧业部门具有很高的消费能力,通过消费活动对其他产业施加了非常明显的带动影响。但是,诱导带动系数在2007年、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反映了畜牧业消费活动和消费能力的大幅减少与下降。

(四)总带动效应分析

总带动效应是畜牧业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导带动效应的总和。从带动效果看,不论是对GDP的带动,还是对工资和社会福利的带动,2007年最低,2002年居中,2012年最大;对税收和利润的带动仅在2002年出现正值,表现为积极带动。2002年畜牧业总带动效果特别突出的原因是当年诱导带动效应特别明显,贡献了当年总带动效应的大部分。由此,畜牧业总带动效应与产业规模、带动系数正相关,给我们提升畜牧业总带动效果至少提供了两条并行不悖的选择。六、结论与启示基于全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畜牧业部门的增长特征、关联效应和带动效应。结果发现:(1)我国畜牧业增长特征明显,2002年至2012年,畜牧业总产值从8456.02亿元增至16125.00亿元,GDP从3867.13亿元增至13128.36亿元,工资与社会福利从3034.49亿元增至13160.20亿元;(2)我国畜牧业总产值、GDP、税收、利润及工资与社会福利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均出现持续下降;(3)我国畜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较弱,不论是前向关联系数及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位次,还是后向关联系数及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位次,均比较小、比较靠后;(4)不论是2002年,还是2007年或者2012年,我国畜牧业部门的直接带动效应小于间接带动效应,间接带动效应小于诱导带动效应,但是,各种带动效应对GDP、工资与社会福利的带动效果非常明显。综合以上分析,得出以下两点启示:第一,定位我国畜牧业发展要将畜牧业放置于国民经济总体之中,不能单纯就畜牧业来看畜牧业,应该通过纵向的自我比较和横向的行业部门比较,才能更清楚准确地认识和定位畜牧业过去和未来;第二,我国畜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拉动力和推动力均比较弱,反映了畜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相对较少,对其他产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畜牧业带动效应的发挥。因此,发展壮大我国畜牧业应该将重点落实在增强畜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前后向联系、提升畜牧业带动效应上来。

参考文献:

[1]张丽娜,王桂霞.畜牧业发展的金融困境及成因———以吉林省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5(6):255~258.

[2]王明利,王济民,申秋红.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现状评价与实现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7(8):49~54+111.

[3]王晓君,周立华,石敏俊.农牧交错带沙漠化逆转区禁牧政策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4(10):2166~2173.

[4]夏晓平,李秉龙,隋艳颖.中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资源禀赋与粮食安全视角[J].资源科学,2010(8):1592~1600.

[5]叶云,李秉龙,耿宁.交易成本、制度环境与畜牧业产业链纵向整合程度———来自畜牧业不同环节上市企业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5(1):120~128.

[6]马铃,刘晓昀.投入低还是效率低———贫困农户畜牧业收入低的原因剖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12):102~106+112.

[7]王俊能,许振成,杨剑.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发展模式研究———从环保的角度[J].农业经济问题,2012(8):13~18.

[8]陈瑶,尚杰.中国畜牧业脱钩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3):101~107.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第9篇

关键词:乡镇畜牧业;统计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畜牧业统计现状

目前,乡镇畜牧业统计工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要畜禽监测调查统计,涉及辖区内所有规模养殖单位(户)和抽样调查小区内所有农户,调查内容为生猪、牛、羊、禽的存栏、出栏、价格等指标,每季度上报县统计局。另一类是牧业生产年报表及牧业生产规模养殖附表,涉及辖区内所有村居,调查内容更为广泛,由村级起报,乡镇统计员汇总后上报县农委。从实践来看,这两项统计工作任务相当重。就规模养殖户来说,一是调查对象数量多,一个乡镇少的几十户,多的上百户,二是调查对象分布广,涉及到辖区内绝大多数村;就抽样调查小区来说,一般为某村的某个社,幅员广,人数多,而且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白天不容易找人,调查员要准确统计调查小区畜禽养殖情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经常晚上访户。因此,要做到准确、及时、完整地收集畜牧业统计数据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报表指标结构设计较复杂,致使调查脱离实际

为获取丰富、准确的调查资料,便于分析情况查找问题,畜禽监测调查指标在设计上力求详尽,却忽视了基层调查人员获取数据的困难,增大了报表的填报难度。个别指标甚至内涵不清、外延模糊,统计口径、相关的逻辑关系没有详尽的解释,容易发生认知和理解上的差异。调查员多是凭经验操作、靠个人理解行事,数据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例如:存栏生猪分为15公斤以下仔猪和待育肥猪,待育肥猪再细分出50公斤以上的。实际生活中,养殖户一般都是按猪龄划分大小。再如:制度要求出售仔猪的标准为15公斤以下,而近年随着仔猪价格的不断攀升,养殖户出售的仔猪重量一般在30公斤左右,鲜有养殖户在15公斤以下出售的,该指标不能如预期般反映调查范围内仔猪的出售情况。

2.畜禽监测现场采集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致使数据获取难度增大

首先,养殖场为了防止畜禽疫病的传播,对人车出入限制严格,一般不允许调查员进入养殖区调查登记饲养量,生产情况多是由养殖户口头表述,而养殖户基本上都是说个大概数,甚至隐瞒实际情况,调查员无法进行精确的实数调查,现场采集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其次,家禽规模养殖户基本上都是为养殖龙头企业温氏、大发、中亚、特驱等大公司代养,每一个规模养殖户好比产业活动单位一样,没有详细的财务资料,其生产经营成本由公司掌握,无法准确提供年报表所需的数据资料。第三,由于按标准化建设生产的养殖场不多,多数养殖场对周边环境有影响,随着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又加上到处都在强力推进“生态镇街、生态村(社)创建”和“村镇环境整治”活动,因此,传统规模养殖户对调查统计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给畜牧业的数据采集带来了一定困难。

3.畜牧业调查统计数据数出多门,出现数据之间打架现象

此处探讨的调查统计数据数出多门,仅限于乡镇统计办的调查统计数据与县农委派驻乡镇的畜牧兽医站的统计数据不一的情形。由于不同部门对畜牧调查的方法、统计口径、指标含义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某些关联数据出入较大,出现打架现象。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1.优化指标设置,减轻基层调查负担

对现有的指标进行甄选,在保证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尽量进行精简合并,去掉用处不大和难以取得可靠数据的调查指标,以提高效率,减少被调查对象的负担。如主要畜禽监测调查表,建议只保留存栏、出栏、能繁母猪数量、价格、出栏重量、肥猪仔猪价格、期内增加即可。

2.贴合工作实际,降低调查难度

切实提高基层调查的可操作性,适当降低调查频率,充分考虑数据的来源与出处,在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等方面必须做出明确界定,并要易于理解掌握,便于基层的数据收集能顺利进行。

3.强化部门统计调查,实现统计数据无缝衔接

应强化部门统计调查,由部门实施其本身职能职责所在的统计调查项目。如乡镇畜牧业调查统计工作,可由县农委派驻乡镇的畜牧兽医站承担。畜牧兽医站的工作职责就是负责辖区内的动物强制免疫、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养殖备案和免疫档案的建立等一系列服务工作,还有春秋两季动物强制免疫报表、动物疫病防疫重大疫情报表、动物产品检疫报表、动物免疫死亡病率调查报表等统计数据的采集和报送工作。以上数据都是由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员逐户逐组逐村采集而来,统计档案健全完善,再加上畜牧兽医站是承担牧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事业单位,兽防人员与广大的畜禽养殖户密切接触,亲和力强,因此其统计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明显优于乡镇统计办的调查数据,更具利用价值。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畜牧;产业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85-1

1 畜牧业产业化是来源于农业产业化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对畜牧业的主导产业、重点产品按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的要求,实行多种形式与层次的优化重组,形成各具特色的龙头产业实体,以实现产业区域化、组织集团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效益最大化、服务社会化的目标。

畜牧产业现代化的实质内容就是生产专业化。畜牧业生产专业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含义:从整体上讲,畜牧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地区专业化;由于畜牧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商品化,提高了产前、产中、产后各产业部门专业化和农场专业化;畜牧业部门和农场专业化的长远发展,把一种产品的不同部分或不同工艺阶段分成多个专项生产,推动了畜牧业生产工艺专业化。

畜牧业生产专业化在这三个基本层次上的发展,使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方式运用成为可能,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产业化经营形式应运而生,出现了产供销或牧工商等畜牧业经营的一体化格局。畜牧业是中心和基础,但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大都是非畜牧经济部门。实践证明,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经营的有效管理方式,产业群体中各个步骤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2 畜牧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率先形成产业化格局,组织各类畜牧合作组织带动农户

突出抓好畜牧产业化发展,制定畜牧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加大畜牧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主动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推动畜牧产业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3 畜牧产业化调查研究方式

畜牧产业突出重点是规模养殖比重加大,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饲养品种由以猪、鸡为主向肉牛、肉羊、奶畜为主的节粮型草食畜发展。各地大抓牧草产业和秸秆综合开发,稳定和适度压缩猪、鸡生产,以优质畜产品开发和特色养殖为切入点,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活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初具规模,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黄金玉米带”的中部,饲草资源丰富,品种资源丰富,群众养殖基础好,发展畜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据调查统计,全省现有各种畜禽品种达百余种,其中马、驴共6个品种,牛10个品种,羊13个品种,猪12个品种,家禽类共计20个品种,兔8个品种,蜂10个品种,地方品种及培育的优良品种有20多个。这些畜禽品种资源,对我省畜牧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畜牧产业发展主要问题

尽管畜牧业纵向比较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4.1 产业定位不准,尚未形成有效领导管理体系 许多地方对发展畜牧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把畜牧产业发展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缺乏必要的发展措施和长远规划,也没有明确的目标。

4.2 农民发展畜牧产业意识不强,养殖规模较小 吉林省农业基础条件较好,长期以来,农民把畜牧业做为家庭第二产业,只是利用空余时间,空余房舍,剩余农副产品发展家庭养殖。小农意识较强,缺乏对市场规律和生产技术的把握,不敢大量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4.3 良种推广速度较慢,生产水平缺乏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养殖管理,农民对优良品种和杂交的认识不足,导致品种改良进度迂缓。

4.4 缺乏规模大并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我省畜产品加工和流通基本上仍滞留在初级阶段,大部分以活畜和原料形式外销,利润严重流失。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4.5 科技推广力度不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畜牧业的发展在于规模化,有规模才有效益,只有规模大,才有科技的需求,农民才有主动性。目前,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畜牧业的重要,又缺乏对畜牧业技术的有效掌握,顾虑较大,这就要求有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保障。

4.6 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销售渠道较为单一 多数畜产品市场设施简陋,管理粗放,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是传统的集市贸易。现有的活畜交易市场,规范程度较差,功能不全,只是初级市场。

4.7 基础建设落后,影响了畜牧产业化的历程 饲草青贮、加工、储备、氨化设施简陋,能力缺乏,饲料工业和畜产品加工设备落后,科技含量不够。

要优化发展环境。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加快畜牧业产业化,齐心协力,密切配合,营造先天良好的环境。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执法监督,要畅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吉林省畜牧业产业化快速、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匡宗武,孙立荣.适应新形势 促进畜牧业“四个转化”[J].湖南农业, 2000,(02).

[2] 赵连庆,刘红灿.畜牧业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J].当代畜禽养殖业,1999,(05) .

上一篇: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 下一篇:中医学护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