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范文

时间:2023-03-08 15:59:42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范文第1篇

中药药剂学为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同时,不能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前期通过课堂调研发现学生对开展双语教学积极性较高,但是多数学生也存在畏惧心理,担心由于听不懂,无法完成实验。基于此,课程组教师经讨论后,采用渗入式教学,第一学期从大纲要求的14个实验中选出8个实验开展双语教学,避免同时开展,学生接受不了,学生在英语能力方面参差不齐,为了能使学生尽快适应,从陌生到熟悉双语教学,我们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用英文讲解时,应根据学生反应,注意把握好语速和重复次数。语速适当放慢,如果学生仍然听不懂,用再慢的语速重复一两遍,必要的时候结合实验装置,示意实验操作过程来提示和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对预留的问题进行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激发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

2重视实验报告及学生反馈环节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用英文撰写实验报告,强调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与讨论的英文表述[6]。在ResultandDiscussion环节鼓励学生对制剂产品进行讨论,比如thepreparationoftablets,结果中应包括appearance,weightvariation,hardnessanddisintegration,并对这些结果进行讨论。从实验报告批改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能主动思考,查找相关资料并将其用英文表述。多数学生反映通过8次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双语教学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对中药药剂学专业词汇和一些特定的研究用语的表达习惯都有所熟悉,大大提高了他们阅读中药药剂学相关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

3加强教师的外语培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双语教学是个巨大挑战,承担双语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外语水平,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并且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学校高度重视双语课程的开展,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来调动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专门开展了“中医药双语教学培训班”,课程组教师通过培训,双语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4《中药药剂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4.1正确认识《中药药剂学》实验双语教学的目的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对高等学校的部分课程采用国外具有代表性和先进的原版教材,并采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与母语进行混合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7]。《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剂型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运用双语教学是在实现根本目的的同时,提升专业词汇,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它要求用正确的流利的英语进行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讲解,但是绝对不能排除汉语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避免由于语言滞后而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导致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或实验动手能力的降低。正确认识双语教学是为了学习英语还是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避免使实验双语课程变成英语课,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

4.2加强适合本校《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双语教材的建设

[8]我校《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开展了14个实验,其中包括1个综合设计性实验,编写了配套的实验讲义,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详细规定了每个实验课程的知识点,掌握程度。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已经积累的一些《中药药剂学》实验双语教学的素材,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如果英语讲义包括知识背景、实验过程、处方解析、注意事项等部分比只含有实验过程的讲义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问题回答,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报告撰写三个方面。说明高质量的实验教材对于提高实验双语效果有很大帮助,课程组正在参考国内外同类教材及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的基础上,编写适合我校《中药药剂学》实验双语教材。

4.3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与水平

我校中药学专业是本科第一批招生,学生整体素质较好,但是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听力和口语方面,这就需要通过双语教学的讲义和PPT来弥补;有的学生不仅仅是英语水平差,而且对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即使是中文讲解都不能很好的掌握,这时候就需要适当调整,针对不同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同时保留部分中文讲解,保证这部分学生能掌握实验过程及要点,能顺利开展实验。

中药药剂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措施

中图分分类号:G42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复方中药制药研究创新团队(No.2011-CXTD-13);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科研课题(XJY12041)

《中药药剂学》作为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中药学的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位置,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模式的先进性、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性,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因此加强对《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对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学科发展建设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1.《中药药剂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无法体现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单向性的知识传授为主,重教轻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认知体,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和课外知识的拓展没有足够的兴趣,缺乏逆向思维、大胆假设和挑战权威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钻研的习惯。

1.2 各教学环节独立,缺乏应有的联系

中药药剂学的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传统《中药药剂学》的理论教学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实践的衔接不够紧密,实验教学虽然占据了教学的相当一部分内容,但往往只是被作为理论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不能体现实验教学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1]。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和铺垫,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目的和延伸,两者紧密的衔接起来才能使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1.3 教学形式单一

中药药剂学和其他很多学科一样,教学形式单一静态,课堂上教师根据板书讲课,学生听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少,教师不能及时的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论知识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应积极大胆的借鉴新的教学改进措施,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现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中的一些问题,探索改进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很大的客观必要性[2]。

2.《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改进的具体措施

2.1 实行“导学式”课堂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及“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化、学生学习方法及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预习、听课及课后拓展三个环节,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听课,而应让学生在课堂听课前,就对章节的知识点、要点和难点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量,对预习内容提出见解和疑问,并试着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在学生预习阶段,教师也要适当的参与,可以在上课前以邮件的形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和布置相关话题,让学生预习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整合信息的能力。高校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高校学生拥有更多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在课前组织分组讨论,这样既增加了同学交流的机会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能局限于优劣,标准要宽泛中彰显个性,适当给予鼓励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给出正确的引导。新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出了一定要求,如精选课程讲授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科学研究、综合型习题与开放式问题的设计、把科研的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等,教育学生时做好管与放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2.2 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包含图像、声音和动画,既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又可以使原本刻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够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4]。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同时减轻了教师课前备课的压力,时间和精力就可以放在如何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关注点上[5]。

另外,多媒体亦可应用于《中药药剂学》的实验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条件和方法都是预先设定好的,教师按照教材和准备好的试验样品进行讲解,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之间也缺乏关于实验方案和设计的必要沟通和交流,相互之间的协作也略显不足,使得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难以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求[1]。运用多媒体科学技术,制作一些包括实验要点、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课件[6],模拟中药药剂学的相关实践操作,将知识置于模拟的情景中予以讲授,并鼓励学生对模拟情景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既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理论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挖掘多媒体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非线性增长效果,达到培养有素质有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7]。

2.3 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

《中药药剂学》的课程具有剂型种类多而分散的特点,制备过程中涉及到单元操作,各章节间的理论相对独立,针对这种相对独立性,可以对不同剂型的研究和讲解适当的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对选用或设计的案例开展直接讨论,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中药药剂学的案例教学法首要的是选择剂型案例,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注意案例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以及授课内容等,所选的案例要有可争论的余地,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8]。

在案例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一个课题的讨论和研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奉献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投身于创造性的思维之中,教师通过无形的形式来主持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与学生一起创造一个适宜的讨论氛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对教师所选的案例进行分析。在案例讨论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发挥,直接影响案例讨论的效果。

2.4 构建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的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

学科竞赛是对知识系统整理、深入理解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的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9],通过学科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已掌握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科的建设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10]。

学科竞赛还是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旨在培养高校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目前面向中医药类的学科竞赛有很多。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中药药剂学相关的学科知识竞赛,高校自身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当前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等设立与中药药剂学相关的学科竞赛,在赛前举办以中药药剂学理论、竞赛技巧和心理调试等内容的培训,设立学科竞赛的专门管理机构,以中药药剂学学科竞赛为契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一套科学的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结语

通过应用以上《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可以改善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良现象,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改善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此外,在实施教学模式的改进过程中,要做好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实践教学模式改进的真正参与者。

参考文献

[1]董明敏,诸葛胜军.案例法实验教学对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作用的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2004

[2]兰燕娜,成鸣飞,薛同莲.构建应用型理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9

中药药剂学范文第3篇

1.1硬件条件仿真生产实训车间既有单元操作的生产设备,又有先进的仿真生产线和规范的管理模式,是集科研、实验和模拟生产为一体的实训场所。制剂实践教学所需要的仿真仪器设备等要购置齐全,如建设固体、液体制剂仿真生产线,配备质检室等,以便学生进行仿真操作训练。实训场地、仪器设备、制剂原材料等所需资金可申请国家课程建设经费,亦可吸收企业或个人赞助资金等。如果学校没有条件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可与制药企业及其他同类院校的仿真实训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整合地区性教育资源,依托校外的仿真生产实训车间开展实训课程,确保实训的时间和质量。

1.2师资条件参与指导实训的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生产设备操作技能、系统的实训教学方法及实训教学管理经验、必要的岗位操作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施教能力。为弥补本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我校借助于“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模式,聘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本校的专业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制订“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教学方案,编写教学大纲及操作性强的实践教材,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训操作。这种“双师型”师资团队模式解决了本校专业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难以顺利指导学生实训的问题,既保证了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又为校企间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7]。

1.3管理制度首先要制订仿真生产实训车间管理制度。实训车间具有真实的药品生产环境,管理制度可借鉴优秀企业车间的管理办法,既能保障实训扎实有效开展,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产车间氛围。其次要明确对专兼职教师的工作要求。严格要求专兼职教师,使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按照课程计划共同完成实训教学工作。

1.4软件条件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中药制剂仿真生产实训”软件,对制剂生产设备、生产场景进行三维模拟。在参与实地生产实践之前,指导教师和学生在虚拟网络空间进行中药制剂生产实践等仿真互动,可完成教师授课、学生自学、综合考评等多个教学环节,为参与实地生产实践做好准备。虚拟的生产场景虽然与真实场景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在没有条件进行实地生产实践的情况下,仿真模拟软件也是较好的辅助学习工具。

2优化教学设计

仿真生产实训课程的实施要有周密的教学设计,只有做好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设计包括实训课程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的设计。首先,在前期中药药剂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习实训课程理论知识,教师根据具体剂型选择相关的生产录像视频,在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化药物制剂生产设备、车间管理制度及各岗位操作基本要领。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仿真软件模拟生产环节,使学生对制药企业现状、制药行业岗位设置及GMP操作流程有初步认识和了解,对生产技术要求及药物质量控制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做好仿真生产实践教学设计。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按照设计—预习—操作—矫正—评价的顺序,层层推进教学。具体来说,实训前教师设计重要设备的实训题目,安排学生分组预习,并将内容问题化,如高速旋转压片机的实训模块,要求学生预习后写出标准化岗位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等,包括压片岗位操作法、旋转式压片机标准操作规程、旋转式压片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场地清洁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设备安全使用及日常保养注意事项等,经教师审阅指导后,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实训内容进行操作,记录实训数据,发现问题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纠正,认真书写实训报告,最后由教师讲评和学生间互评。

3实训课程的实施

3.1单元模块操作实训基础单元操作包括固体药剂的粉碎、筛析、制粒、干燥、压片、包衣、包装、质检等模块;液体制剂的配料、过滤、检验、灌装、封口、灭菌、质检等模块。结合具体环节穿插GMP车间的规范要求,如生产前确认记录、生产记录和清场记录的填写,更衣、洗手、称量操作、车间物料的发放、生产区域卫生及消毒要求等。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先安排15~20分钟的时间由学生现场陈述实训方案,包括实训目的、实验材料、设备操作方法和要点、质量标准、注意事项等,再由教师补充和提问,全班学生互动讨论,做到对实训过程、原理、方法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有意识地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例如在进行压片机实训时,教师有意改变压片机的片重调节器、出片调节器、压力调节器的位置,设置障碍性问题,或从黏合剂的种类、用量、颗粒的大小和硬度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通过解决障碍性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3.2综合设计性实训在学生感受实际工作环境、熟悉基本技能操作之后开展综合设计性实训。要求学生利用实训车间条件设计综合实训题目,按照生产操作流程完成探索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训工作量较大,如果没有团队合作和合理的分工很难完成实训内容。因此,采用10人为一组,并选出一人担任组长的方式,组织学生认真复习理论知识,分组查阅文献,在教师的引导下拟订制剂的处方、设计工艺流程、制订质量标准、细化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全面模拟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组内学生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完成文件记录、制剂制备、质量检验、安全保障、清洁清场等任务,力求真实地模拟生产岗位的工作内容。这种综合设计性实训是一种主动性、探索性的教学,学生将制剂处方设计、工艺、质量控制等相关环节作为一个系统考虑,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会有效解决制剂研究、生产全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宏观掌控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实训效果评价

仿真生产实训教学的环节多且复杂,既有团队合作,又有独立创造,因此除了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外,科学评估体系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采取过程评价和定性评价模式,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不以单纯的实训报告质量作为评价依据,应关注学生实训的全过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实训的主动性、基本生产技术的掌握程度、操作规范性、设备的调试与维护能力、综合实训方案设计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回答、提出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除教师评价外,学生也参与评价。此外,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书面总结实训过程中的认识以及不足,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体会和反馈意见,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分析实训教学的效果、能力培养情况等。只有不断完善评估体系,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5结语

从教师评价结果来看,仿真生产实训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设备操作规程,积极参与综合设计性实践,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对2011级中药班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95%的学生认为仿真生产实训课程能促进对制剂生产的总体掌握,90%的学生认为能促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开展中药药剂学仿真生产实训课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会中药制剂技术,而且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药剂学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学生通过团队学习,体验到了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自主设计实训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等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仿真生产实训课程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中药药剂学课程新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有利于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长远目标。

中药药剂学范文第4篇

方剂治疗疗效受到肯定还有临床辩证取得正确效果前提下,结合合理剂型与途径给病患服用药物,便能让药物最先进入人体,较好被人体吸收,实现最佳治疗效果,该问题为中药药剂学现如今研究主要问题。能够弘扬中国传统中药处方配方特点,探索和发展其在中国的新的应用程序有许多类型的传统处方,从上下开始,出现在酒剂和汤,然后逐渐出现散丸和奶油,丹皮,炒等多种剂型。在中国的一万多处方,其中四十种已经通过多种配方的记录"本草纲目"。也有一些形式的随着时间的进展,逐渐减少或不使用。随着配方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与美容和长寿越来越重视饮食等方面,传统的熏蒸剂和沐浴剂有很大的进步[4]。如沐浴剂,这在三千年前在我国,它已被用于在法庭和民事。

比较有名的是用香汤浴,这主要是麝香和一些中国中药配伍,则患洗澡浴汤,可有效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最终健身治愈效果。在古代,这是习惯用花煎水洗澡,如使用光圈叶片或烧开水,然后擦拭身体的孩子,然后起到很好的预防和保健作用。这些方法都不错,但很难处理,让人们少用现代的。随着中国医学的快速发展,学习,它是由浴室准备一次性量,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也很容易上手,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保健作用。并且药剂学还可有效改变方剂剂型。方剂剂型被改变以后,导致药物可以去粗存精,使病患使用药物剂量减少。打个比方像七宝美髯丸,它主要由传统药物构成,且它的制备工艺较为简便,把七味药材依据一定方法炮制,研成细粉,然后借水与蜂蜜制成丸[5]。

二、方剂学为中药药剂学基础

方剂形成历史较为久远,该类书籍也较为常见。制剂学发展范围与途径同样具有选择性,且需要选择通过临床验证,具备明显治疗效果方剂使其发展。例如,选择一些旧中国的经验和民间单方和秘密等,其挖掘和继承,再由相应的加减,以创建一个新的。例如,古巴四逆汤被开发成四逆散四逆注射和口服和四逆汤滴丸等。此外,通过密宝丹发展为云南白药,但现在他们改变成粉末,胶囊,后来发展云南白药与云南白药灌肠液体复合酊。重要制剂学已取得一部分成就,都是以方剂作为基础获得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方剂学科存在各学科间互相渗透与交叉发展的特征,导致方剂学在功能与内涵方面发展十分迅猛。中药药剂学是方剂学一门旁支学科,在方剂学与现代制药设备有力确保下逐渐提升,向越发先进方向发展。相信在这条发展道路上,方剂学和中药药剂学这两门学科相互依赖,共同向更为有特色,对更多人民大众有利方向发展。

中药药剂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药药剂学; 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16-02

The expore of teaching method of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ZHOU Ying1,2, DENG Zhongjia2,ZHOU Ping3,ZHOU Hui2*

(1.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China;2.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611137, China;3.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Liuzhi District in Guizhou, Guizhou Province, Liuzhi 550002, China; 4.The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of Liuzhi District in Guizhou, Guizhou Province, Liuzhi 550002,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pecialty of science of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pending on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reforming practice,authors carry out the initiative research on increasing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of science of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Science of preparation;Teaching reformation;Teaching effect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在中药产品的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发等都有重要作用,也是国家中药师考试必考的科目。虽然近年来中药药剂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有比较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鉴于中药药剂学学科自身特点,笔者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和学科自身特点,结合同行的改革经验,对如何提高《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互动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较为古板,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开课前老师应布置一些话题,让学生们自己查阅资料后自由发挥。例如将“各种剂型的成型过程有什么区别”等设置为讨论话题,让学生们回答,可以引导他们从药理、药效、药物成分等方面对这一话题进行充分了解。《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的必修课程,课堂上除重点讲述中药药剂的相关知识外,还应鼓励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形成互动,从而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2 融会贯通式启发教学

《中药药剂学》主要内容包括:①中药药剂的基本理论,即总论、各论[1-2];②《中药药剂学》重点研究的是剂型的工艺路线,主要是原料的准备、辅料的选择、成型的具体工艺及质量标准、注意事项等。课程中贯穿这一主线,若要让学生感觉到内容杂而不乱,就要教会学生及时总结与归纳。如固体制剂有哪些,液体制剂有哪些,气体制剂有哪些,固体制剂又包含哪些剂型,辅料选择方面有何共性,成型工艺方面有何特异性等等,依此类推。对应用广、理论深的剂型应重点讲深、讲透。让学生不仅掌握它们的概念、作用,还要明确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③学生在学习中药药剂学课程的过程中,应加强和中药生产企业、非处方药(OTC)、医院的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充分了解药剂在生活中的运用或者来龙去脉,从而对药剂学有更深的客观和感性认识。另外,授课教师在课堂中就应该多多补充中药生产与实践的相关知识,以实现中药药剂学课程不脱离实际,不仅教会学生药物制剂的工艺,也要教会他们制剂工艺的目的。

3 注重实验教学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材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能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因此一定要保证实验的课时数,且学生的期终成绩考核也必须把实验成绩计算在内(一般约占总成绩的30%),而实验成绩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主要由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的严谨态度进行综合评分。另外,在分值上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实验中运用与创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药剂实验能力。

4 轻松式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查找一些有趣的与《中药药剂学》相关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掌握制剂的实践操作要点。如多媒体可以以生动逼真的画面,让学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例如在讲解助流剂的原理时,比喻为“馍馍蘸糖吃”,形象而生动。在课常上笔者经常把做菜与做药(制剂)做比较,使学生感觉到上课即是在生活,生活中蕴藏着上课的内容,从而心情放松而很好地掌握了教学内容。另外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活动,比如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5 注重与学生交流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不断有新技术和新理论出现,老师作为授课的主体,要多与学生交流,实现教学相长。中药药剂学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常会有混淆的情况,其中涉及中药制剂原料、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等,所以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疑问,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从而做到因材施教[3-4]。

6 引导式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让他们能受用终身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中药药剂学》作为中药学的主干课程,更要求教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从盲目学习中解脱出来。如每一次教学别是实验课,可以将实验目的、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试剂先让学生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堂上学习的理论,开动大脑,完成实验,这个过程可能有苦但肯定也有乐,当学生们习惯这种上课方式,知道上课不是带着大脑来装,而是要带着大脑来无限转,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进来,课前预习自然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老师形式的布置作业,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是很好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善于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培养目标定位上的指向性,决定着整个中药制剂课程的环节,这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中药药剂学》教学的大目标定好,然后再分解成每堂课的小目标,在培养目标上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乔喜芹.中药药剂教学的体会[J].黑龙江医药,2006,19(6):480.

[2]沈力,张建忠.中医专业中药药剂教学现状与改革刍议[J].医学研究,2002,10(20):24-26.

[3]黄文华,李秀英,王英.浅谈《中药药剂学》的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9):1117-1119.

[4]张春凤,杨春林.浅淡中药药剂学教学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761-763.

中药药剂学范文第6篇

(一)课程概述

首先规定了中药药剂学课程的中英文名称、教学对象、课程编号、课程类型、性质地位、总学时及理论、实践课时分配,规定了开课学期及选修课程。论述了中药药剂学课程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以及学习本门课程的任务、学习方法和教学建议。明确了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中药新剂型、药物制剂的新技术、新的制剂辅料等不断更新换代;天然药物前处理技术、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中药药效学与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迅猛。本门课程在中药制剂、中药调剂的临床应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流通、新药研制、注册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执业药师、主管药师等资格考试和各类晋级的必考科目。我们紧紧围绕该项核心课程在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在课程设计中,对中药药剂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实施及课程质量评价等方面均做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药物制剂和调剂基本操作技术及该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引进中药药剂学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设计合理的中药剂型及生产工艺流程,掌握评价药物制剂质量技能,能运用中医药理论阐述临床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该课程的分类目标按基础目标、核心目标以及动力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这是基础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知识、概念,领悟中药药剂学知识系统的科学性、完备性以及应用性价值。注意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知识、观点和方法,结合前期课程所学习的理论,掌握分析、研究中药的前处理、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加强观察和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这是核心目标。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感知中药药剂学学习目的与任务。采用流程教学法,按照“剂型的概述、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剂型实例”等介绍普通剂型,使学生学会运用专业理论阐释生产实例中的技术要求。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查阅文献、分组设计处方及制备工艺等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资料收集整理、团队合作、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具备独立思考、讨论分析、总结概括和一定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这是动力目标。通过“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强化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科技兴国思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增加实验项目、实习等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实践动手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三)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将中药药剂学分为四大部分二十章。第一部分:绪论、中药调剂和药剂卫生,共三章;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包括“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浸提、分离与精制”、“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共六章;第三部分:“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共八章;第四部分:“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共三章,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对每章的学习内容按掌握、理解、熟悉的程度均作了要求,明确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规定了各章分配的学时数。

(四)实施建议及附录

课程实施建议,指“中药药剂学”作为核心课程教学实施建议、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综合考核评价建议、教材与实验指导的选用或编写的原则等。建议本课程安排在第6-7学期,不低于5学分,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三个环节。教学方法建议多样性,理论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精讲与自学相结合,穿插使用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讲式教学法、答辩式教学法、流程教学法等。建议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建议注重过程考核,评估方法多元化。建议结合药剂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本校实际条件,自编著实验指导书。

二、实践与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我校成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之一。从培养目标的内涵比较,应用性高等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针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制订的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药药剂学作为核心课程,要建立相应的课程标准。在理论方面,不仅要具有宽广、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在能力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调研能力、实践能力、接受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还要有灵活运用科学方法,应用本专业理论和实用技术来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方面,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一直以来,教师多依据教材内容,或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或以自身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方向为基础,来实施教学。

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随意性大,同样课程在不同院校,或相同专业由不同教师讲授,学时、内容等标准不统一、重点与难点把握不同,以至于同样学习过该门课程的学生,所学的专业内容差异性很大的情况,违背了我国普及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目标,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授课内容必须服务于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则明确规定了课程内容,任课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本门课程学生按要求应该学习并掌握的内容。课程标准是该门课程实施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我们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核心课程的要求,制订出《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通过实践应用,基本达到了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和切实可行,能够确保相同专业或不同专业所学的同一课程,由不同教师授课,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基本一致。在按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药普通制剂的课堂讲授,按照“剂型的概述(定义、优缺点、质量要求及剂型分类等)、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方法等”为主线,采用流程教学法,方便讲述,有利于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便于掌握。通过典型实例的处方设计,结合生产实际,便于理解,又利于实践应用。对于中药颗粒剂、片剂、注射剂等主要生产剂型,采用结合生产实际的案例式教学。如片剂的生产企业,均生产颗粒剂与胶囊剂,介绍了颗粒剂、胶囊剂与片剂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关系,介绍了颗粒剂既是终产品,也是片剂和胶囊剂的中产品。我们以典型案例导入法,讲述中药创新性品种和中药制剂大品种,介绍新品种剂型选择、处方设计、提取工艺、成型技术的实例。

这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密切联系了新品种和大类品种的生产实践,又激发学生开发创新的兴趣;对中药注射剂的热原、灭菌等内容的教学,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实例导入,让学生掌握了热原的概念、中药注射剂控制热原方法、保证无菌等的重要性。为适应社会竞争能力,学生对于中药药剂领域中创新技术的研究及热门方向的介绍非常感兴趣,在修改课程标准时,内容标准第四部分中有“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等,将近十年来,中药药剂的新剂型、新辅料、新设备,药剂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天然药物提取分离的新技术、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中药药效学与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的新进展,在此部分及时更新。

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激发与维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味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的乐趣。我们在中药药剂课程开课之初,参观历届学生的中药制剂作品、研究成果。鼓励组织课外科技小组,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准备和实验室管理;鼓励大三的学生积极申报校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教师的新药研制科研项目;鼓励低年级学生以助手的身份参与高年级学生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拓展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领略科学研究的艰辛,培养科研素质、科研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针对中药药剂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强等特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关键的核心作用,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及其个人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课程标准的制订严格遵循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的建立与实践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课程标准的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通过实践中的验证和反馈,进一步指导修订,趋于完善。

中药药剂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药制药;中药药剂学;实验课;教学

作为一门综合型应用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点,优化利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相关内容,比如,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就中药药剂学而言,实验课教学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元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要根据章节内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时,避免出现“轻理论、重实践”现象,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比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确保课程目标、培养目标顺利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必要性

对于中药药剂学来说,实验课和理论课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各具特点,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浪潮中,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综合化特点,更加注重学生已具备的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换句话说,该专业学生在掌握必要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些重要的操作技能、科学研究技能等,这些都和实验教学整体质量密切相关。同时,从某种角度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关键所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由于中药药剂学理论课程大都枯燥、乏味,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学生对此的积极性并不高,参与意识、表现意识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实验课教学的作用,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逐渐感受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二、中药制药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优化措施

1.合理安排实验课内容

在该课程实验教学中,课程内容多,学时少,需要开展大量的实验项目是其主要特点,并且实验课教学中验证性实验过多,学生花费过多时间进行单一操作,实验课教学效率低下。比如,对于中药多种制剂来说,前期工序都需要进行一些相同的操作,比如,提取、精制,必须认真解读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合理性。在第一学期,根据章节内容,优化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所安排的实验课教学内容要具有多样性特点,比如,准确测定药物稳定性,现代常用剂型制备具体操作过程。为了避免实验设置过程中存在重复性,比如,一次安排四级课时学习颗粒剂的制备,但在安排实验内容的时候,会发现某些制剂的前处理大都相同,比如,胶囊剂、颗粒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每组实验药材用量,合理安排学时。具体来说,先安排一定的学时制备成型的颗粒,再引导他们掌握胶囊剂填充、片剂压片等方法,并以社会市场为导向,适当增加一些实验项目,比如,测定片剂硬度,对比分析胶囊剂、片剂二者的崩解度。

2.理论课教学要侧重于实用方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实验二者的有机融合,理论教学要有侧重点,要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点,可以借助实验过程,检验学生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倍散制备”为例,学生要知道制备倍散的目的,即减少制备损失,促使调剂更加方便,促使毒剧药物更加安全,清楚添加染色剂的重要作用,即准确区分稀释品、纯品,能够不借助其它仪器肉眼观察、判断其混合的均匀度。为此,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所侧重点,把重心放在教学内容实用性方面,把理论课、实验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实验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对于原药材粉末制成的颗粒来说,需要选择具有较强黏性的黏合剂,比如,糖浆类;对于半浸膏制粒来说,需要在湿润剂、黏合剂相关实验中科学选择。

3.注重生产实习,加深学生对具体工作环境认识

在理论、实验教学之后,很多学生还无法准确把握所学知识、工业生产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好生产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学生已有水平,分配到不同层次的药厂中,每个企业安排10人左右,在和药厂合作中,根据实习岗位具体要求,合理划分小组,每个工序不超过两个人,并根据企业日常运转情况,进行轮转。在此过程中,代教教师、企业岗位工人都能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引导他们准确认识现代中药生产全过程,熟悉相关岗位工作环境、具体要求等,灵活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换句话说,生产实习是该实验课教学的延伸、拓展,让学生把知识学活,真正为自己所用,全面地认识具体化的工作环境,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进一步完善自身技能,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优化实验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优化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加师生、生生互动,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学涛.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9:223-224.

中药药剂学范文第8篇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用药的桥梁,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中药药剂学是以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与各学科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和补充发展。为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建立了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基础和两条延伸共10门课程,具体结构见下图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辨证施治、复方用药、性味归经等指导中药药剂学的剂型的选择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指导了中药的提取、结构分析和质控研究;两条延伸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适合我院中药学学生的发展和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使我院学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校领先水平(2010年分别为31.5%和96.2%)。

二、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针对具体药物和用药要求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处方,制备工艺以及对各种制剂设备的操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上引入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同时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药厂见习三者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观察生产过程,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构造和操作难点问题等。实践表明,实地观察有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备工艺流程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积极作准备。我们在近六年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单项实验技能训练加综合实训”的模式,在单项试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定几个中药品种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安排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中的滴丸机、喷雾干燥剂、包衣锅、HPLC等设备完成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质量评价,提高了学生参与制剂研发的整体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我们开发了《中药药剂学》多媒体课件,使各种中药剂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制剂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更加直观,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进入药厂的生产车间拍摄录像,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设备操作、剂型的制备、包装等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中重点、难点,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工艺操作单元,如中药厂GMP标准的厂区、生产车间布局及各类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边播放视频边讲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日后学生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们在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又构建了BB网络在线平台,教师通过将课堂授课内容上传至该平台,可实现面对面的音视频教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自助安排预习和复习,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多名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针对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增溶方法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预先分组通过阅读论著、查阅文献、结合实验结果,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于BB平台上,教师选择其中的2~3篇由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三、坚持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药临床使用会对中药药剂学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新要求和新课题,这是促进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动力之一。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够丰富和深化本科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如在“固体分散体”的讲授过程中,以我们在研发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时的经验,讲授固体分散技术的优点和难点,如何针对具体药物选择合适的载体以及优化药物与载体的比例,结合我们制备的溶解度曲线、差热扫描图谱讲解固体分散体的验证方法等,使学生对这一技术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名考上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向我们反馈说,正是由于这种将科研融入教学的授课方式,使她基本了解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思路,不像其他刚进实验室的同学那么茫然。每年约有1/4的同学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撰写并发表了专业论文。科研工作不仅对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近年来,药剂学科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7项,其中有多项取得了省级科研成果奖项。同时,教师得益于教学中的启发,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并且将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总之,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质量工程,我们的课程建设始终以提高学生药学综合能力为宗旨,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更新,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从高等院校自身来讲,精品课程应服务于教学,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因此,我们还应从内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材教案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等多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使精品课程真正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课程。

中药药剂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胶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155-01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授课前期的核心内容。教学设计对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本文以《中药药剂学》中传统剂型“胶剂”教学内容为例,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学习资源、板书及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互动环节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方案的阐述,为本章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1-3]。

1教学内容分析

11教学目标结合授课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确定本章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目标:掌握胶剂的原料与制备工艺(工艺流程图);熟悉胶剂的含义与辅料的作用;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胶剂的原料、生产工艺流程,培养从事胶剂生产中相应岗位的工艺员及QA的工作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中药胶剂的认识。③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严格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观念,建立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为生产有效、安全、稳定的中药制剂及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进一认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

1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胶剂的含义与制备工艺(工艺流程图)。教学难点:在制备工艺中所涉及的“打沫”“挂旗”“发锅”“胶坨”“开片”“闷胶或伏胶”“塌顶”等传统生产术语的解释。

2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中药学专业大三学生,学生的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鉴定学等相关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中药的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为工艺流程的讲解奠定了基础;学生对中药的鉴别、功效、临床应用能够掌握,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中医药的思维模式,但是中药胶剂的特点、制备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对胶剂的原料、制备可能感兴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阿胶生产的实例,并与中医药相联系,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目的。

3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本章内容以课堂讲授与提问式、讨论式、实例讲解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板书为主、PPT为辅的教学手段;理论讲授与阿胶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学习和探究,互相提升教与学的能力。如采用以“临床常用的中药三宝人参、鹿茸,还有一个是什么(阿胶)”设疑导入课程。以“阿胶属于什么类型的剂型?”“具有什么样的临床功效?”“药厂生产怎样制备?”等问题进行引导,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授课过程中采用总结、举例、提问、练习、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教学中。

4学习资源

41教材《中药药剂学》教材选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本书为中药学专业学习的主要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胶剂为该书第十二章。教学参考书主要有《中国药典》20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

42多媒体课件自制“胶剂”课件,网络下载的视频资源课件(阿胶生产技术)。

43网络学习资源以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师生交流的媒介,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5板书及多媒体课件设计

板书设计以黑板(白板)为载体,分为重点书写区域与编写区域,二者应分开,授课中重点区域尽量不要擦掉便于学生记笔记及上课结束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掌握的知识要点。多媒体课件设计,主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组合,将原本枯燥、缺乏吸引力的讲授变成了生动有趣、动静分明、图文并茂的讲授。因此要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注意与板书的配合要恰当。如载入中药阿胶、鹿角胶图片、胶剂原料图片、工艺流程图、对工艺中各操作单元配图片等。视频播放以阿胶生产为例,使学生加深理解。

6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课堂互动: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本章讲解的剂型。如给出中药阿胶的照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是哪种中药及其功效等,然后抛出问题,它属于哪种剂型,采用何种原料、如何制备,导入本节课。如讲到胶剂的制法时,结合生活中皮冻的制备及煎法的分类,进行提问,引入胶剂煎取胶汁的制备工艺。讲到辅料选择时,用明矾沉淀胶液中杂质的原理,从目前来看是否可取,进行提问,与学生互动。课后互动:通过布置作业,包括简述胶剂的特点和分类、说出阿胶的原料、简述胶剂制备的工艺流程、胶剂中加入黄酒、植物油的作用。并在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讨论板,如胶剂服用采用什么方法?目前为便于服用,用中药胶剂开发的剂型有哪些?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每次授课结束后要对本堂课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通过再认识、再思考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内容,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如本章教学反思与改进主要有:在板书与PPT的协调配合方面应进一步熟练;授课中应注意学生听课状态(困惑、走神、说话、开小差等),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问、控制语速、互动等);胶剂剂型无相应的实验课教学,因此对“打沫”“挂旗”“发锅”“胶坨”“开片”“闷胶或伏胶”“塌顶”的解释,应结合图片,使教学难点通俗易懂;另外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特别应与药厂实际的生产工艺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娟,杨静,吴一敏.药学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气相色谱定量分析"说课.高等教育研究[J],2012,(8):145148.

[2]李赛美.经典与临床方向班案例版《伤寒论》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243244.

[3]杨晶凡,代丽萍,王利丽,等.《中药鉴定学》“说课”实例与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7273.

中药药剂学范文第10篇

教学设备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子白板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黑板,使实验讲解方式有质的飞跃,电子白板是汇集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它结合计算机和投影仪,可以实现无纸化教学。交互式的电子白板进入实验教学,使教师通过触碰电子白板板面即可操控电脑。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PC,并利用投影机将PC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任何操作。将仪器操作视频、讲义ppt、参考文献等内容储存在电脑中,以电子白板为媒介,使实验教学的内容大大丰富,形式多样,教师不再“纸上谈兵”,而是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实现实验教学生动化、形象化。实验设备的更新近几年来,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不断发现,实验设备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学生在对新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对实验设备更新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中药药剂实验室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了压片机、透皮仪、安剖融封仪和滴丸机等设备,满足了学生制剂研发、质量标准以及中药药剂实验教学的需要。药剂学实验基本操作规程根据中药药剂实验的教学内容,对实验中涉及的基本操作如蒸馏、渗漉等进行规范标准的制定,同时制定实验仪器如压片机、泛丸机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将SOP悬挂于实验室中,以规范的实验操作,避免学生因错误操作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培养实验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不仅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而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全面理解本专业的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对最新的药剂发展有认识的能力。与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层面的切磋与交流;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参观学习,在理论层面上进行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内学习:对大型实验仪器的操作、背景知识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训,使教师在知识结构、实验技能等方面与时俱进,理论不脱离实践,同时也加强了“双师型”实验队伍的建设。

针对这一特点,开设药剂综合性实验,如“银黄口服液的制备”,涉及原材料质检(包括:药材性状鉴别、薄层鉴别、灰分、水分、含量测定)、药材炮制、提取工艺设计、提取物的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法)、结果的方差分析和直观分析和口服液的质检(包括:理化鉴别、性状、TLC、相对密度、pH值、含量测定)。在综合实验的设计中囊括了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仪器分析、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的内容,使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从前学过的知识的利用,达到现科综合,知识与能力的综合的目的。使各学科之间以“药剂”为中心,相互交叉、渗透,使学生对中药学专业所涉及的实验内容有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实验室实行开放式教学,提高实验实效性由学校提高资金支持,中药药剂实验室提供实验场地、教师资源,学生自由选题进行科学创新性实验。实验的选题可以贴近生活如化妆品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是与科研相关的实验,但必须要有完整的标书,实验指导老师根据课题需要准备所需仪器、药品、仪器,在开放时间内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科学创新性实验室建立在验证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开放型实验,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尝试。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提升。学生对中药药剂实验也有了探索的欲望,由被动上课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自主对参考文献的查阅、背景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重点指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基本技能实验操作考试的引入,强化实验能力学生在进入中药药剂实验室进行综合性实验前必须通过实验基本技能考试考试,否则不能进行实验。以学生独立完成一套综合的实验操作(包括:称量、定容、仪器使用等)来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对中药药剂课程理论及实验规范操作。在考试中还涉及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内容,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实验基本技能操作考试的引入,强化实验能力,是学生对中药药剂学整体理论与实验应用的一个完整总结,这是对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与专业底蕴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为学生将来面临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薛海萍 丁文平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

上一篇:有毒中药范文 下一篇:糖尿病中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