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国际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9 11:55:26

中学国际教育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第1篇

中学的国际教育,正经历着里程碑式的大跨越。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如何通过政策指引、行政监督,引领和促进中学国际教育的良性发展?体制、师资和理念,是不可回避的三个着眼点。

一是体制束缚及其突破。以多语种、多教材、小班化为特点的民办外国语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化办学模式。而普通高中的国际化进程,却受制于现行的中学教育体制,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将体制创新的着眼点放在体制内部,即以公办体制为主,或引进培训机构,或依托专业机构,或与国外中学合作办学。这些“嵌入式”的做法,能有效促进学校国际教育的发展,但在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师资配备甚至是教育对象上往往与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相互独立。

因此,以下两点应该成为中学国际教育新的生长点:一是实现从“嵌入式”向“内生式”的转变,充分吸收、借鉴、学习、消化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进行本土化改造,努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化能力;二是鼓励条件成熟的高中积极谋求合作办学并发挥高中对初中的引领作用。可采取在初中开设国际先修课程的方式,让学生从初中开始感受国际教育的魅力。

教育行政部门则应把学校作为进行体制创新、推动国际化进程的主体力量,给予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并把国际维度作为考量一所学校开放度、包容度乃至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是师资困境及其改变。近年来,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了校本化的尝试和探索,提供和奖励教师海外进修的各种机会,从精神和物质上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化能力。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辽宁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辽宁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海外研修计划,辽宁的中小学教师正分期分批地迈出国门,接受国际教育,开阔国际视野。

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拓宽教师国际视野的同时,政府还应该指导师范类院校开设国际化课程,为中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运用政策杠杆,解决中学国际化发展所需要的教师编制等问题,并鼓励中学积极吸纳一些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人员来校任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把教师国际视野的拓展、对外交流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教师考核、职务晋升的指标之一。

三是中西文化碰撞及其兼容并包。教育的国际化同时面对着文化多样性的融合与求同存异。纵观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大师级人物,如,胡适、钱钟书、季羡林、钱学森等,无不具有扎实的国学功底,既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又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因此,我们既要把跨文化的全球观念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又要保持中国学校教育的特色。在开设工具性课程、国际交流性课程的同时,有意识地开设地方文化和社会资源类课程,在给学生更多国际化体验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本土情怀。而政府应把国际课程开发和选择的权力作为办学自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给学校,回到监督、引导的职能原点,推动和把握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作者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第2篇

一是体制束缚及其突破。以多语种、多教材、小班化为特点的民办外国语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化办学模式。而普通高中的国际化进程,却受制于现行的中学教育体制,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将体制创新的着眼点放在体制内部,即以公办体制为主,或引进培训机构,或依托专业机构,或与国外中学合作办学。这些“嵌入式”的做法,能有效促进学校国际教育的发展,但在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师资配备甚至是教育对象上往往与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相互独立。

因此,以下两点应该成为中学国际教育新的生存点:一是实现从“嵌入式”向“内生式”的转变,充分吸收、借鉴、学习、消化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进行本土化改造,努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化能力;二是鼓励条件成熟的高中积极谋求合作办学并发挥高中对初中的引领作用。可采取在初中开设国际先修课程的方式,让学生从初中开始感受国际教育的魅力。

教育行政部门则应把学校作为进行体制创新、推动国际化进程的主体力量,给予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并把国际维度作为考量一所学校开放度、包容度乃至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是师资困境及其改变。近年来,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了校本化的尝试和探索,提供和奖励教师海外进修的各种机会,从精神和物质上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国际化能力。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辽宁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辽宁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海外研修计划,辽宁的中小学教师正分期分批地迈出国门,接受国际教育,开阔国际视野。

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拓宽教师国际视野的同时,政府还应该指导师范类院校开设国际化课程,为中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运用政策杠杆,解决中学国际化发展所需要的教师编制等问题,并鼓励中学积极吸纳一些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人员来校任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把教师国际视野的拓展,对外交流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教师考核、职务晋升的指标之一。

三是中西文化碰撞及其兼容并包。教育的国际化同时面临着文化多样性的融合与求同存异。纵观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大师级人物,如胡适、钱钟书、季羡林、钱学森等,无不具有扎实的国学功底,既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又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因此,我们既要把跨文化的全球观念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又要保持中国学校教育的特色。在开设工具性课程、国际交流性课程的同时,有意识地开设地方文化和社会资源类课程,在给学生更多国际化体验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本土情怀。而政府应把国际课程开发和选择的权力作为办学自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给学校,回到监督、引导的职能原点,推动和把握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初级阶段;汉字书写

汉字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属于重难点的部分,必须采用恰当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实际教学为基础,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案例分析模式对初级阶段学生的汉字书写错误进行纠正,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的笔顺和笔画。

一、汉字笔顺纠正―以“国”为例

1.发现问题

在让学生做自我介绍时,学生已经会说:“我是泰国人。”“我来自泰国。”这样的句子,但让他们书写时笔者却发现很多学生的笔顺存在错误,尤其是“国”字的书写笔顺错误尤为明显,据笔者观察,很多学生写“国”字时都先写外面的全包围结构,而且书写时像画圆圈一样一笔就完成。

2、分析问题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对于教师来说,汉字的教学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书写汉字也是学习汉语的大难点,特别是对于汉文化圈以外的学习者来说尤为如此。比如说泰国学生,泰文是属于拼音文字,都是由泰文字母和声调符号组成,与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方式差别较大,泰国学生已经习惯了泰文的书写方式,所以书写汉字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较大。泰国汉语初级学生看着教师的板书能够慢速地模仿写汉字,但普遍存在笔顺错误,原因就是他们不习惯汉字的书写方式,也不了解汉字的书写笔顺。

3、解决问题

由于书写汉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学生都会对书写汉字具有畏惧情绪,笔者的学生就是这样,笔者在课堂中都会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抄写,他们虽然能模仿书写,但都会很吃力,所以他们不喜欢在课堂中较多地练习书写,这也就决定笔者不能在课堂中只让学生练习汉字以纠正其笔顺错误,而是在语言教学中穿插汉字笔顺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来源

泰国清莱府最北部是著名的“金三角”,即与老挝、缅甸相邻,在平常与学生的交流中他们会经常提到老挝和缅甸;英语是泰国学生的必须课,学校也比较重视,部分学生也有想去美国和英国的愿望;泰国中学生大都是追星族,在平常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除了喜欢中国的明星外,还喜欢日韩的一些明星,所以也会经常提到日本和韩国。为了让学生学习他们在平常会经常提到的国家名称,笔者设计了国别名称教学,目的是让学习内容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也是为了纠正他们“国”字的笔顺错误。

(2)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泰国中学生常说的国家名称和“国”字的书写笔顺。

教具:各个国家的国旗。

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询问学生是否记得已学过的“我是泰国人,我是中国人。”;(2)说出“中国”、“泰国”,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其意思,并且询问学生他们知道的国家名称;(3)学生回答后将所学生词写在黑板上:“中国、泰国、英国、美国、老挝、缅甸、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在其过程中放慢速度让学生跟着抄写并提醒学生注意看笔顺;(4)在黑板上按照笔顺写出“国”字并在每一笔画写完后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笔画数,然后再抽点学生到黑板上模仿写出来;(5)给学生讲“国”字的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最后封口”,在说口诀时用手依次写出笔画,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理解;(6)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各个国家的名称并根据黑板上的笔顺写“国”字;(7)让学生看着生词的汉语拼音尝试读生词;(8)教师纠正学生发音并带领学生朗读两遍;(9)将准备的国旗贴在相应的国家名称后面,让学生看着国旗尝试识别各国的名称,并抽点学生将相应各个国家名称的泰语写在国旗后面,对于积极踊跃者给以适当鼓励;(10)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生词一遍;(11)教师读生词的泰语,让学生读出相应的汉语;(12)教师纠正学生不准确的发音。

(3)教学总结

让学生尝试拼读汉语拼音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拼音进行复习巩固;给学生展示“国”字笔顺的方式形象直观,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笔顺;让学生看着国旗识别国家名称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使学习变得更有趣;给学生适当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些学生对“国”的笔顺展示方式比较感兴趣,他们认为也是练习书写汉字笔顺的好方法。

二、汉字笔画纠正―以“ 月”为例

1、发现问题

笔者曾任教于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的一所中学,靠近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邓丽君曾经在泰国清迈开演唱会,因此她的歌对泰北地区影响较大,在泰北的大街小巷都时常能听见她的歌声,尤其是《甜蜜蜜》,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吟唱几句,笔者曾经设计过歌曲《甜蜜蜜》的教学并付诸实施,由于学生对她的歌比较感兴趣,所以笔者也设计了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教学,据笔者了解,这支歌曲也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由于学生比较喜欢这首歌,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自己把歌词抄写在本子上,由于还没养成正确的汉字书写习惯,所以即便是抄写也会将一些汉字笔画写错:

学生将“月”的笔画“横折勾”直接写成“竖钩”。由于涉及到名词“月亮”,笔者也抽点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月”的拼音与汉字,学生能写对汉语拼音,但书写“月”字时却出现将“撇”写成“竖”的情况,笔者也对其进行了纠正,

2、分析问题

汉字的书写方式与泰文的书写方式差别较大,再加上初级阶段的学生练习书写汉字的时间较少,还没有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所以不仅在笔顺上会出现错误,在笔画上也会出现错误。笔者曾经问过学生会出现缺笔和笔画错误的原因,他们有的回答是由于抄写太粗心,部分学生回答是因为他们学习写汉字的时间较短,练习时间较少,而他们刚开始学习写汉字时就是学习“横”、“竖”基本笔画,所以他们都习惯用“横”和“竖”去“拼凑”汉字,这也就会导致他们将“撇”也习惯性地写成“竖”。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当让学生书写汉字和相应的汉语拼音的时候,笔者很多次都发现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汉语拼音,却不能正确地书写汉字,“月”字就是一个例子,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根据生词的发音写出正确的汉语拼音,但写汉字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学生向笔者反映:因为汉语拼音跟英语的音标有很多相似点,他们都会寻找相似点然后进行对比记忆,所以学习效果会好,而汉字与泰文和英文字母差别较大,他们找不到共同点,所以记忆起来会比较困难。

3、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汉字笔画书写错误和记忆汉字形体困难的问题,笔者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汉字形体与学生母语符号系统的巨大差异造成其无法寻找到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笔者决定帮助学生寻找一种有效记忆汉字形体的方法,学生如果能够记住汉字的形体,那么书写汉字的笔画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泰国教育比较重视对学生画画水平的培养,因此泰国中学生几乎个个都是画画高手,据笔者了解和观察,泰国老师都喜欢让学生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画画,比如,高中生的英文作业都会让他们在相应的名词和句子旁边用画来表达其意义和场景,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也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笔者由此受到了启发,也决定通过让他们画画来记忆汉字形体。

汉字也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象形字,很多象形字的形体都跟图画相似,“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月”的形体就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因此笔者在课后点评学生作业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月亮,然后笔者在其旁边写出“月”字,并让画画的学生按照所示范的正确笔顺和笔画在黑板上书写一遍,其他学生则在自己作业本上画出月亮并按照示范正确地书写“月”,写完后让学生看黑板的图画和汉字,让其进行对比,并提醒学生“月”字像他们画的月亮一样不是竖直的,而是有“撇”画。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月”字的笔画和笔顺,笔者还用笔记本电脑给学生播放了“月”字书写笔顺的动画。

三、结语

学生的笔顺和笔画错误在汉字书写中是一个大问题,它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但同时这项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也需要学生自己经过长期地训练以养成汉字的书写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书写笔顺。

书写汉字和记忆汉字形体对于初级阶段的泰国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一些巧妙方法来帮助学生对汉字形体进行记忆和正确地书写汉字笔画。笔者采用将画画与书写象形字结合起来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共同点,有利于他们对汉字形体的理解和记忆,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可行性方法。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展示汉字笔顺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笔顺。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2002,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第4篇

台湾将当前中小学国际教育的情况概况为:融人课程、国际交流、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国际化四个方面。

(一)课程融入

各学校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国际素材融入课程与教学”、“自编教材”、“自编学习手册”、“自编学习单”、“办理外语及文化教学”等。f31~n台北市丽山高级中学就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特点,发展“学校本位课程”、“融入式之课程”或“活动与非正式课程”,将国际教育的目标纳入这些课程之中。桃园县在初等教育国际化方面,以文化学习为主轴,首创低年级的国际教育课程。台中教育大学颜佩如博士与“苗栗县客家国小”携手合作,进行小学全球教育课程发展与课程融入的实践研究。涉及小学1-6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健康与体育、艺术与人文、综合活动等几乎所有学科,学习领域有世界公民素养的养成、全球问题的解决、国际依赖与合作、尊重文化差异、促进和平的能力、本土关怀与全球课题关系的平衡等。同这些融人课程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国际理解意识。

(二)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是中小学国际教育的常见方式,具体有“教育旅行”、“增进国际视野”、“国际高中生奖学金”、“境外游学”、“姊妹校交流”、“国际志工服务”、“参与国际会议或竞赛”、“教育专题访问交流”、“英语村”、“参与网络国际交流”等。同其中“英语村”、“教育专题访问交流”、“教育旅行”三项最为热门。如桃园县为营造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率先成立台湾第一个英语村,通过情境式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教育旅行(英语用语有Educa—tionalTrip;SchoolTrip;StudyTour等)是指学校借助旅游活动实现多元学习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91台湾“教育部”自2000年开始宣导国际教育旅行之理念,初期参考日本推行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修学旅行”,在2001年5月制定“‘教育部’推动高中职学生国际教育旅行策略”,开始推行高中职校学生国际教育旅行活动。

(三)教师专业成长

2006年,时任台北市丽山高级中学校长陈伟泓通过对英国的“教师国际专业成长计划”的研究,并结合丽山高中的国际教育实践,呼吁学校中应有专人负责国际教育,鼓励教师提高参与国际教育的能力。如今,在台湾国际教育人力中,既有专业教师,又有行政支援人员。据统计,国际教育专业教师总计4405人次(占台湾中小学教师总数2.1%)。其中,高中职教师占33.7%、国中教师占20-3%、国小教师占46.0%。[i11(四)学校国际化学校国际化包括校园国际化、人力国际化、行政国际化、学习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及建立国际伙伴关系六个方面。据统计,办理学校国际化共计1644校次。其中,校园国际化占32.9%,人力国际化14.3%,行政国际化16.1%,学习国际化20.1%,课程国际化7.5%,建立国际伙伴关系9.1%。台北丽山高级中学在学校国际化上,规划专人负责国际教育交流业务,教务处为国际教育办理单位,负责课程教学与综合行政业务,学务处负责教育旅行与学生交流事项。招考学生担任学生大使的工作,培养学生具有参与国际事务能力,能接待外宾,也能参与国际性活动。『l3]

二、台湾中小学国际教育的推进

台湾中小学国际教育在推进中,坚持政府主导和学校本位相结合。政府通过立法的手段加强国际教育的方向引导和条件保障,扮演协助、认证、推广课程教盯宣传的角色。学校则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适合的国际教育,同时作为改革支持者和执行者的教师,他们的国际教育专业素养,也是台湾推动国际教育重要的一环。因此,台湾推动中小学国际教育,体现出以政府主导为主,学校为本的态势,教师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政府主导中小学国际教育

台湾在新世纪以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国际教育,台湾《教育基本法》明确指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现代国民,而且应于国民教育阶段、高级中学、职业学校中落实。因此,台湾将“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列为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之基本能力之一。同时,台湾“教育部”在2008年6月公布的施政蓝图中,确定把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作为未来的施政主线之一。台湾教育当局认为,国际教育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过去台湾在高等教育有较多的回应,但在中小学多专注于交流。为了把国际化持续从高等教育向中小学扎根,必须从小唤起足以培养国际视野的意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理解、环宇伦理意识等,这些都是国际教育培养世界公民的重要推动力。

(二)以校为本自主实施国际教育

台湾推动中小学国际教育,以学校自愿参与和学校本位为原则,通过以校为本的方案规划加以实施。中小学推动国际教育,首先着力唤起学校成员国际教育的意识,把意识唤醒作为学校进步的动力引擎。从深层次而言,国际教育强调不同观点的了解,无论是相似的观点还是不同见解,都需要加以保护,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强调学校课程的发展,并通过提升学校与不同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使得学校通过推动国际教育催化教育生态的丰富性及教育品质的提升,进而积淀和掌握社会进步的知识、技能、态度;强调学校国际化议题的剖析,作为学校推动国际教育的素材,并使学校革新发生聚焦效应,为台湾推动中小学国际教育、开启教育与社会进步之窗打下基础。

三、台湾中小学国际教育的挑战与转向

(一)主要挑战台湾94,学国际教育在涉及领域、目标、师资和保障上存在较大挑战。在国际化的领域上,各地区和学校比较倾向于传统的国际交流,大部分活动只流于“观光式的欢庆活动”,不能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即便采取融人课程的方式,但融入的学科领域偏重于英语、历史、地理等,对全球变暖、能源环境、区域经贸整合等全球议题涉及不够。旧其次,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引,全台湾对于推动国际教育并无共识,无法有效整合全台湾资源与力量。教育行政机关目前欠缺较为客观的全台湾的调查机制和考量机制,难以对实施现况的质与量进行数据追踪,对于绩效目标是否达成也没有评估的客观标准。再次,国际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国际教育对教师的知识面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然而,很多教师没有参与相应培训与认证,师资培育单位未将国际教育纳人课程内涵,师资在职研习课程未能完整规划,且进修机会不足。㈣最后,领导和保障体系不健全。各级部门推动中小学国际化的组织架构尚不明确,缺乏纵向联系与横向协调,相关法规与配套措施也不健全。这使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间无法有效地沟通和学习,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未能就推动中小学国际教育各项工作,编列完整专案经费,且学校推动国际教育的经费极为有限。

(二)重大转向

台湾在2011年出台了主题为“扎根培育21世纪国际化人才”的《中小学国际化教育白皮书》,把教育国际化的重心下移,坚持向下扎根,致力于从中小学阶段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力度,把中小学生培育成认同“国家”、国际素养、全球竞合力、全球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作为一大举措,台湾强调四轨并进,推动学校本位的国际化。以学校实际情况和需求为本,从融人课程、国际交流、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国际化四个方面人手,齐头并进,希望将国际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并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学校办理国际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计划”、“学校办理国际交流计划”、“学校办理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和“学校办理学校国际化计划”,以更好地落实各方面的政策。同时,建立系统的组织架构与支援系统。台湾“教育部”正着手从上到下建立一个系统的组织架构,以支援国际教育工作的开展。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第5篇

一、台湾中小学国际教育的现状

台湾将当前中小学国际教育的情况概况为:融入课程、国际交流、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国际化四个方面。

(一)课程融入。各学校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国际素材融入课程与教学”、“自编教材”、“自编学习手册”、“自编学习单”、“办理外语及文化教学”等。如台北市丽山高级中学就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特点,发展“学校本位课程”、“融入式之课程”或“活动与非正式课程”,将国际教育的目标纳入这些课程之中。桃园县在初等教育国际化方面,以文化学习为主轴,首创低年级的国际教育课程。台中教育大学颜佩如博士与“苗栗县客家国小”携手合作,进行小学全球教育课程发展与课程融入的实践研究。涉及小学1~6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健康与体育、艺术与人文、综合活动等几乎所有学科,学习领域有世界公民素养的养成、全球问题的解决、国际依赖与合作、尊重文化差异、促进和平的能力、本土关怀与全球课题关系的平衡等。这些融入课程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国际理解意识。

(二)国际交流。国际交流是中小学国际教育的常见方式,具体有“教育旅行”、“增进国际视野”、“国际高中生奖学金”、“境外游学”、“姊妹校交流”、“国际志工服务”、“参与国际会议或竞赛”、“教育专题访问交流”、“英语村”、“参与网络国际交流”等。其中“英语村”、“教育专题访问交流”、“教育旅行”三项最为热门。如桃园县为营造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率先成立台湾第一个英语村,通过情境式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教育旅行(英语用语有Educat ional;Trip;School Trip;Study Tour等)是指学校借助旅游活动实现多元学习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台湾“教育部”自2000年开始宣导国际教育旅行之理念,初期参考日本推行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修学旅行”,在2001年5月制定“‘教育部’推动高中职学生国际教育旅行策略”,开始推行高中职校学生国际教育旅行活动。

(三)教师专业成长。2006年,时任台北市丽山高级中学校长陈伟泓通过对英国的“教师国际专业成长计划”的研究,并结合丽山高中的国际教育实践,呼吁学校中应有专人负责国际教育,鼓励教师提高参与国际教育的能力。如今,在台湾国际教育人力中,既有专业教师,又有行政支援人员。据统计,国际教育专业教师总计4405人次(占台湾中小学教师总数2.1%)。其中,高中职教师占33.7%、国中教师占20.3%、国小教师占46.0%。

(四)学校国际化。学校国际化包括校园国际化、人力国际化、行政国际化、学习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及建立国际伙伴关系六个方面。据统计,办理学校国际化共计1644校次。其中,校园国际化占32.9%,人力国际化14.3%,行政国际化16.1%,学习国际化20.1%,课程国际化7.5%,建立国际伙伴关系9.1%。台北丽山高级中学在学校国际化上,规划专人负责国际教育交流业务,教务处为国际教育办理单位,负责课程教学与综合行政业务,学务处负责教育旅行与学生交流事项。招考学生担任学生大使的工作,培养学生具有参与国际事务能力,能接待外宾,也能参与国际性活动。

二、台湾中小学国际教育的推进

台湾中小学国际教育在推进中,坚持政府主导和学校本位相结合。政府通过立法的手段加强国际教育的方向引导和条件保障,扮演协助、认证、推广宣传的角色。学校则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适合的国际教育,同时作为改革支持者和执行者的教师,他们的国际教育专业素养,也是台湾推动国际教育重要的一环。因此,台湾推动中小学国际教育,体现出以政府主导为主,学校为本的态势,教师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政府主导中小学国际教育。台湾在新世纪以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国际教育,台湾《教育基本法》明确指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现代国民,而且应于国民教育阶段、高级中学、职业学校中落实。因此,台湾将“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列为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之基本能力之一。同时,台湾“教育部”在2008年6月公布的施政蓝图中,确定把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作为未来的施政主线之一。台湾教育当局认为,国际教育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过去台湾在高等教育有较多的回应,但在中小学多专注于交流。为了把国际化持续从高等教育向中小学扎根,必须从小唤起足以培养国际视野的意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理解、环宇伦理意识等,这些都是国际教育培养世界公民的重要推动力。

(二)以校为本自主实施国际教育。台湾推动中小学国际教育,以学校自愿参与和学校本位为原则,通过以校为本的方案规划加以实施。中小学推动国际教育,首先着力唤起学校成员国际教育的意识,把意识唤醒作为学校进步的动力引擎。从深层次而言,国际教育强调不同观点的了解,无论是相似的观点还是不同见解,都需要加以保护,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强调学校课程的发展,并通过提升学校与不同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使得学校通过推动国际教育催化教育生态的丰富性及教育品质的提升,进而积淀和掌握社会进步的知识、技能、态度;强调学校国际化议题的剖析,作为学校推动国际教育的素材,并使学校革新发生聚焦效应,为台湾推动中小学国际教育、开启教育与社会进步之窗打下基础。

台湾在2011年出台了主题为“扎根培育21世纪国际化人才”的《中小学国际化教育白皮书》,把教育国际化的重心下移,坚持向下扎根,致力于从中小学阶段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力度,把中小学生培育成认同“国家”、国际素养、全球竞合力、全球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

作为一大举措,台湾强调四轨并进,推动学校本位的国际化。以学校实际情况和需求为本,从融入课程、国际交流、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国际化四个方面入手,齐头并进,希望将国际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并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学校办理国际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计划”、“学校办理国际交流计划”、“学校办理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和“学校办理学校国际化计划”,以更好地落实各方面的政策。

同时,建立系统的组织架构与支援系统。台湾“教育部”正着手从上到下建立一个系统的组织架构,以支援国际教育工作的开展。目前,已经成立了中小学国际教育的领导机构——“中小学国际教育指导会”和协调机构——“工作协调小组”,前者负责中小学国际教育各项工作的推动,后者负责规划、协调并执行中小学国际教育政策推动与控管,整合中小学国际教育推动经费与人力资源。另外,还设置了“中小学国际教育中心”作为行政和技术援助机构,并鼓励各地方和学校设立专门组织和人员负责中小学国际教育工作。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第6篇

CDIO教育模式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现实践性语言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从大部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来看,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核心能力。对外汉语专业虽非师范专业,毕业后却要走向教育岗位,因而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其专业技能的标准之一。CDIO教育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在“做”和“用”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但从调查的情况及海外实习基地反馈的信息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根据留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活动设计,通常还是采用教中国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导致课堂组织不力,留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能力较差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和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学生思考力、创造力和自我意识需加强培养。因而重视实践教学,夯实基础,加强改革是提高实践能力刻不容缓的举措。实践证明,教师就像医生和飞行员一样,其教学技能是可以经过科学的、严格的专门训练得以提高的。CDIO教学模式强调在用中学,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的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通过设计、训练和实施,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CDIO分析

在CDIO教育模式的指导下,要提高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实现做中学,用中学,需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建立完整的体系。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环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根据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相关需求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类的核心课程群,帮助学生明晰所学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找到完善自身知识框架的方向和途径。在教学方式上,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验课环节主要体现“实现(Implement)”环节的验证。汉语国际教育系的大部分实验内容是并入在相关课程内的,任课教师同时也是该课实验课教师,能针对课程要求和学生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的现状,安排丰富的实验内容,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全身心投入进来;运作(Operate)环节主要体现在微格训练上,模拟的课堂环境让教学设计得以实现,通过重放录像和教师的评价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反馈,对授课效果的分析最有助于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真正地体现了在实践中学真知。而实验过程中,小组的活动和讨论使学生体验团队协作和互信互助的意义。建立并完善多元且连续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撰写教案,教学实施并进行教学反思,体现CDIO教学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完整的程序,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校园、校外实习基地、社会等多层次实践系统的建立,突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持续性和多元化。

3CDIO教育模式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其特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尝试着用CDIO的理念指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3.1围绕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课程设置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的课程设置。CDIO的理念强调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逐项挂钩,为了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在掌握基本汉语语言和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学期先后开设相应的教育教学类课程,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法研究、微格教学等课程连成一个系统,按照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的来组织教、学、做,突出课程之间关联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在每门课程上突出重点的实践训练内容。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突出训练学生教学设计的能力,教法研究侧重语言要素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技巧,微格教学重在提高基本教学技能,目标一致却又有所侧重。其他的课程如英语交际口语、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等课程也需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尝试进行课堂实践,着重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2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融理论学习、教学观摩、设计、实践于一体,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现了CDIO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视频案例教学是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依附在教学类课程当中实践教学。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真正进入留学生课堂的观摩和实践相对较少。而视频案例教学是真正的课堂,也能从总体上展示教学技能并包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视频案例教学,边播放边分析边评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格教学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并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受训者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并通过从记录中观察教学技能的应用、教学内容的表达以及交流方法的优劣,获得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加强了他们对教材、课堂教学的处理能力。微格训练中要严格按照正常的课堂程序,备课、教案、课件、板书等缺一不可,在完成教学环节后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微格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上的应用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做到了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也弥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较少的缺点,提高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3.3完善教学实践体系,提倡与留学生“结对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课堂实践环节系统主要是教学实践课的安排,包括以上提到的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视频案例教学和微格教学,也包括一些专业实践课和技能实践课,这些环节使学生获得比较扎实的职业基本技能。其次,充分利用本校的留学生和外教,深入留学生课堂,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与留学生或外教结成“一对一”的对子,保证至少一个学期的一对一教学和辅导工作,并安排一定数量的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实习环节,让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除了校园这个实践环境外,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拓展海外实习基地,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利用“交换生”和选派实习生、志愿者的方式,选送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出国为海外学员教授汉语,提高教学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小学、双语学校或者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也是锻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听课为主的教育见习活动,能进一步熟悉教育环境,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走上讲台上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训练目的语的口语表达,更重要的是能真正实践所学的理论和教学技能,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形成教学风格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3.4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以点带面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课外活动中,组织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选派专业教师或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通过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板书比赛,说课比赛、沙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兴趣小组平时可与校内的留学生进行文化联谊活动,对留学生进行文化讲座,既锻炼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又提高了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提高整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CDIO教育模式强调“做中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而在对汉语过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逐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研讨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第7篇

CDIO教育模式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现实践性语言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从大部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来看,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核心能力。对外汉语专业虽非师范专业,毕业后却要走向教育岗位,因而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其专业技能的标准之一。CDIO教育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在“做”和“用”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但从调查的情况及海外实习基地反馈的信息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根据留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活动设计,通常还是采用教中国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导致课堂组织不力,留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能力较差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和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学生思考力、创造力和自我意识需加强培养。因而重视实践教学,夯实基础,加强改革是提高实践能力刻不容缓的举措。实践证明,教师就像医生和飞行员一样,其教学技能是可以经过科学的、严格的专门训练得以提高的。CDIO教学模式强调在用中学,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的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通过设计、训练和实施,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CDIO分析

在CDIO教育模式的指导下,要提高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实现做中学,用中学,需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建立完整的体系。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环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根据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相关需求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类的核心课程群,帮助学生明晰所学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找到完善自身知识框架的方向和途径。在教学方式上,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验课环节主要体现“实现(Implement)”环节的验证。汉语国际教育系的大部分实验内容是并入在相关课程内的,任课教师同时也是该课实验课教师,能针对课程要求和学生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的现状,安排丰富的实验内容,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全身心投入进来;运作(Operate)环节主要体现在微格训练上,模拟的课堂环境让教学设计得以实现,通过重放录像和教师的评价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反馈,对授课效果的分析最有助于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真正地体现了在实践中学真知。而实验过程中,小组的活动和讨论使学生体验团队协作和互信互助的意义。建立并完善多元且连续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撰写教案,教学实施并进行教学反思,体现CDIO教学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完整的程序,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校园、校外实习基地、社会等多层次实践系统的建立,突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持续性和多元化。

3CDIO教育模式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其特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尝试着用CDIO的理念指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3.1围绕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课程设置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集成化的课程设置。CDIO的理念强调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逐项挂钩,为了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在掌握基本汉语语言和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学期先后开设相应的教育教学类课程,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法研究、微格教学等课程连成一个系统,按照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的来组织教、学、做,突出课程之间关联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在每门课程上突出重点的实践训练内容。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突出训练学生教学设计的能力,教法研究侧重语言要素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技巧,微格教学重在提高基本教学技能,目标一致却又有所侧重。其他的课程如英语交际口语、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等课程也需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尝试进行课堂实践,着重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2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视频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相结合,融理论学习、教学观摩、设计、实践于一体,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现了CDIO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视频案例教学是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依附在教学类课程当中实践教学。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真正进入留学生课堂的观摩和实践相对较少。而视频案例教学是真正的课堂,也能从总体上展示教学技能并包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视频案例教学,边播放边分析边评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格教学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并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受训者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并通过从记录中观察教学技能的应用、教学内容的表达以及交流方法的优劣,获得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加强了他们对教材、课堂教学的处理能力。[7]微格训练中要严格按照正常的课堂程序,备课、教案、课件、板书等缺一不可,在完成教学环节后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微格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上的应用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做到了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也弥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较少的缺点,提高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3.3完善教学实践体系,提倡与留学生“结对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课堂实践环节系统主要是教学实践课的安排,包括以上提到的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视频案例教学和微格教学,也包括一些专业实践课和技能实践课,这些环节使学生获得比较扎实的职业基本技能。其次,充分利用本校的留学生和外教,深入留学生课堂,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与留学生或外教结成“一对一”的对子,保证至少一个学期的一对一教学和辅导工作,并安排一定数量的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实习环节,让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除了校园这个实践环境外,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拓展海外实习基地,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利用“交换生”和选派实习生、志愿者的方式,选送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出国为海外学员教授汉语,提高教学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小学、双语学校或者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也是锻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听课为主的教育见习活动,能进一步熟悉教育环境,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走上讲台上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训练目的语的口语表达,更重要的是能真正实践所学的理论和教学技能,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形成教学风格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3.4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以点带面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课外活动中,组织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兴趣小组。选派专业教师或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通过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板书比赛,说课比赛、沙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兴趣小组平时可与校内的留学生进行文化联谊活动,对留学生进行文化讲座,既锻炼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又提高了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提高整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CDIO教育模式强调“做中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而在对汉语过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逐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研讨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第8篇

一、发展历史

川大附中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文化名校,始建于1908年,2003年合并成都市第二十九中学,2006年学校划拨成都市武侯区直管,2008年合并成都市第五十中学,2009年与新津华润高中签约互动发展联盟协议,形成川大附中教育集团。2012年与成都市新津县华润高级中学结为互动发展联盟学校。2013年与广安第二中学签定“结对帮扶互动发展协议”,与金堂实验中学结为“送教下乡”帮扶学校。学校历经世纪沧桑砥砺,百年春华秋实。

川大附中在成都市武侯区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不断改善学校设施,成为成都市规模大、品质高的示范学校之一。学校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果,究其原因,在于坚持“既对学生的现在成长负责,更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坚持“全员全程的教学研究、活动体验的实践德育、咨询疏导的心理教育、身心合一的艺术体育”的办学特色。在此基础上,开放多元的国际教育与川大附中的历史文化和办学特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978年,川大附中成为成都市首批开放学校,80年代初期就开始聘请外教。30余年来,学校与境外20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师生互访、文化交流、资源整合、课程共建等方式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

二、校长牵头、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的管理模式

武侯区结合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率先实现教育全域国际化,努力成为中西部地区教育国际化高地的目标。2011年,川大附中进行“核心问题”课题研究,从“工作思路”“课程与教学方法”“学校管理与发展”“教师发展与管理”“学生发展与管理”“社区沟通与融合”六个方面整体构建学校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思路,并于同年9月成立了国际部。国际部在学校的领导下,坚持“开放办学、文化交融、课程共建、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程改革为抓手,融合国际教育理念,探索多元课程结构,创新全人教育形式,积极有效地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实现学校开创多元发展的新突破。

川大附中专门设置了由校长牵头、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的国际部领导工作小组和国际部工作小组。国际部工作主要由面向国际部班主任和学生的教研教务、面向国际部班主任和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面向全校师生进行教育国际化的引领和辐射三部分组成,所有工作由国际部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并进行校内归口管理。先进的管理模式拓宽了管理服务渠道,提高了管理质量,为学校国际化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而严谨的发展空间。

三、开放多元的办学特色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国际教育贸易市场不断开放,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教育的国际化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国际化课程,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国际教育课程体系

2011年,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拉伯雷课堂”正式落户川大附中。“拉伯雷课堂”是成都市政府与法国蒙彼利埃市政府重点推广的法语教育合作项目,是针对成都中学生进入国外大学本科学位阶段学习所设计的法语教育国际化项目。“拉伯雷课堂”通过引进法国先进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融合全国核心课程的教学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国际化视野,关注学多元化个性发展。“拉伯雷课堂”于2011年秋季成立,至今已开设4个班级, 教师的教学形式新颖、方法独特,寓教于乐。学校为学生开设特色的法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定期开展友好学校的教学交流,开设“法国蒙彼利埃文化体验周”,邀请蒙彼利埃市祖尔盖得高中的学生交流访问。另外,“拉伯雷课堂”每周举办独具文化特色的法语角活动,让学生们在一方小天地下畅想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和沟通能力。

川大附中中美高中AP课程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依托美国南加州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多所名校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发出的适应我国国际教育低龄化、精品化、理性化的新趋势,融汇中西教育精粹的全新课程。学校通过强大的师资、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与欧美先进教育理念和国际教育相契合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管理,形成了一套由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三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同时,学校还以多元化的活动促进中美课程的发展。

川大附中的学生可以享用中美高中项目的国际教育资源,比如,外教设立英语角,为师生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学校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开设课堂沙龙和讲座。学校不断探索多元课程,创新全人教育形式,拓展国际项目,构建国际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接受系统、专业的教学的熏陶。

(二)开设多语种选修课

川大附中为学生开设了多语种选修课,比如西班牙语、韩语等,让学生了解各国文化。此外,学校还专门设置了“科技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沟通能力。

为适应全校学生的国际教育需求,学校集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主流文化于一体,编写了适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多元、尊重、开放、共融、同情、责任六种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沟通世界》读本,力求以一种最适合高中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的编写方式,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树立学生的全球观念,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除此之外,为真正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增强学生责任意识,涵养学生善良心灵,雕琢学生悲悯灵魂,学校专设一门“课堂沟通世界”的校本选修课,邀请外国教师、校外专家和一些具有国际交流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授课,让学生借之以为鉴,晓天下之事,行天下之理。

(三)举办多样化的活动

川大附中始终认为,教育国际化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人教育,也是针对部分学生的多元发展的教育。为此,学校邀请外教讲解国际教育中的德育实践;引进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与英国青年体育基金会联手打造的青少年“梦想与团队”项目,纳入校本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开办家长学校,聆听家长的心声,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开设社区讲座,让外教进社区、外教送教下乡,让国际教育的理念融入社区生活;发挥资源共享辐射引领的作用,通过外教网络直播课、“手拉手”系列活动之走进英语角等活动,与兄弟学校共同探讨国际教育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四、川大附中将努力实现

教育的科学与国际化发展

川大附中教育国际化工作的不断探索、创新和拓展,为学校带来了新的资源和理念。通过资源共享,坚持多元开放的办学特色,践行全人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品质和形象。

第一,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第二届武侯区教育国际交流月启动仪式暨中美基础教育比较研究学术报告会”在川大附中成功召开;第八届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参会代表参观川大附中校园,盛赞学校办学成果;“2012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国际化中美校长论坛”成功召开之后,在川大附中举办了“阅读的力量——2013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2013年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研讨会”,高端、大气的会议品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第二,学生们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近两年,学校有逾百名学生被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正规大学录取。在澳大利亚珀斯政府与成都市政府共同举办的“我与珀斯合个影”比赛中,川大附中的学生连续三届进入前十名,获澳大利亚政府邀请免费赴澳游学。

第三,教师们荣获了多项殊荣。川大附中的部分教师远赴海外参加研修培训及汉语推广工作,回国后与其他教师分享经验,从而带动全校师生共同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

未来三年是川大附中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在加快推进武侯区教育“高位均衡化、高端优质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进程中,川大附中将努力构建校本教研文化,丰富、渗透办学理念与目标,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加强与社区的沟通融合,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全人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丰富学校的文化特色,促进多元化办学,建立科学的效益评估体系。我坚信,只要有信心、有梦想,求真务实,天道酬勤,就一定能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与国际化发展。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改革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海外汉语教师。随着汉语热的到来,很多新建本科院校都开设了这样一个新兴而热门的专业。《现代汉语》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基础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一直承担着传授现代汉语基础理论和知识的重任,这门功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决定了学生将来从事汉语教学的能力。然而,由于师资力量、办学经验、教学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新建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热情并不高,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以笔者任教的晋中学院来说,我们给201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00余名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对《现代汉语》这门课“很有兴趣”的学生仅仅占15%,“有一定兴趣但不知道怎么学”的占50%。调查结果显示了对《现代汉语》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针对晋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进行初步的改革和探索,希望能改变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也希望能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相关课程建设有一些启示。

一、晋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时安排不合理

在任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教学目标。晋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2007年成立之初,只是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方面体现出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略有不同,对于《现代汉语》这样一门在两个相关专业同时开设的主干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时数甚至于教学内容上都没有任何分别。而由于师资有限,我们讲授《现代汉语》课程的老师既要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讲,又要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讲,这就导致这样一种结果:一样的老师、一样的教材、一样的内容、一样的课时,但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学生所学专业不同,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也不同。从人才培养目标上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培养“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而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能在学校、机关、新闻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人才”,所以,《现代汉语》在不同专业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数的安排上,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现代汉语专业是相同的,都是每周3课时,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这是不够的。教师经常是匆匆地讲完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根本没有时间去延伸和拓展这些语言理论。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实际存在脱离现象

在我们组织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道多选题:

你认为现代汉语课应该教哪些内容比较好?A.以教材为体系的教学内容;B.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C.组织与语言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D.了解语言学界最新动态。

有15%的学生选择了A,60%的学生选择了B,40%的学生选择了C,15%的学生选择了D。从学生们的选择上可以看出,该专业的学生普遍重视语言知识的实用性,小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满足于教材知识的讲解,小部分考研的学生希望能了解学术前沿的动态,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跳出课本,选例注重现实性,讲解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古板单调,缺乏创新性

《现代汉语》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内容死板”,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单一化,即以老师为主体,先讲些枯燥的语言理论,再举几个“循规蹈矩”的例子。而如今,用这样单一的教法去教这门传统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这个新兴专业面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为以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是“用好汉语”,而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不但要用好汉语还要会教汉语”,学生在具备更深厚的汉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解决汉语运用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这时,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二、《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

(一)重新确定教学目标,修订教学时数

为了使学生胜任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我们应当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明确为: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及文化语用的基本规则;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汉语的言语现象;掌握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能发现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语用上的错误,并能够运用所学汉语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指正。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现代汉语理论知识要求更高更细,建议由现在的每周3课时增至4课时,这样教师也能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设计练习和课堂教学模拟环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结合新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现实需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内容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即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部分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教学需要,增加文化语用部分。具体如下:

语音部分:语音部分除了要学好普通话的声韵调,还要强调汉语语音和其他语言的差异。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汉语的差异,往往就是学习的难点。例如: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声母就是难点;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学生,韵母是难点;对我国维吾尔族学习者来说,复韵母是难点。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汉语的清浊辅音、声调、语流音变现象、儿化现象等都是教学重点。这些外国人语音学习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应该在语音教学部分予以强调。学生不仅要准确地说出每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还要用舌位图等方法来说明如何发这些音。

文字部分:文字部分的学习仅仅要学生掌握教材上有关汉字的笔画、笔顺、构造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道,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使用的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组成汉字的笔画数目众多,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认知汉字的过程是音、形、义的结合,对于习惯拼音文字的使用者来说,必然会感到汉字难认、难记、难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教会他们深层次地认知汉字,必须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熟悉传统的字源学“六书”理论, 能运用“六书”理论对一些汉字进行音、形、义的解释。

词汇部分:在讲授词汇部分时,教师要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词汇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进行词汇解释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学会引导留学生对现代汉语词汇分类别进行学习:对于基本词汇,重点要了解其理性意义,有多个义项的还要注重分项理解;对于一般词汇,除了要介绍理性意义,有的还需要介绍来源(如“模特”),有的要介绍感彩(如“老头子”),有的要介绍文化色彩(如“走狗”),有的要说明形象色彩(如“美人蕉”)等。对于汉语词汇中独有的一些文化词(如“红娘”)、一些很难使用的虚词(如“并”与“并且”)、一些难以辨析的同义词和反义词、一些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词新义(如“给力”)则需要通过使用实物或图片、运用对比或类比法进行练习。

语法部分:目前国内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般都很注重语法部分的教学,而且学界的共识是要重点突出外国学习者易出现偏误的语法现象。这一点当然很重要,外国学习者容易出错的把字句、被字句、兼语句、连动句等都是教学的重点。课堂上就要训练学生针对具体的语法偏误现象进行分析并纠错。但是,除了这些传统的教学内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法教学还要格外注重语言对比教学,如在讲授词类时,可以从汉语和英语的对比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两种语言的个性不同,认识到汉英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截然不同的关系,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以后的语法教学问题。

文化语用部分:目前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大都没有语用章节,但是很多语言交际是离不开语用知识的,如中国人的见面问候语、告别方式、道歉、请求之类,这些文化语用规则必须渗透进教学中。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提倡创新性和实践性

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求的现实下,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改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方式。

1.方法多样化,提倡创新性。在现代汉语课堂上,不能仅仅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而要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我们可以使用比较法,拿学生熟悉的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把方言和共同语进行比较,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进行对比,让学生对语言理论有全面的理解。例证法是《现代汉语》教学常见的方法,但传统的例证教学法往往是举一些“循规蹈矩”的例子来验证语法规律,至多再举一些不“合乎规矩”的例子来分析其不合乎常理的原因。这些都是在围绕着语法规律说事。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上,我们更应该围绕着语言学习者说事,即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出发,采用“案例教学法”,大量搜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集中出错的案例,“对症下药”,分析其容易用错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考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提高实践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必须提高实践性,决不能局限于教师的“讲”,还要留部分时间让学生去“讲”。教学中要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一些语言规范化知识竞赛、“找错误”趣味游戏、地方方言调查、演讲比赛等活动,拓宽学生对汉语知识的认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另外,我们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学院留学生的资源,建立起留学生与我院学生的联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从留学生身上搜集“活生生”的有偏误的例子,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分类,让同学们自己去分析他们为什么会错,应该怎样纠正,用什么方法去纠正。

通过以上的改进,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汉语》一定会改变自己“枯燥乏味”的形象,变得更具体、更鲜活生动,学生也会改变自己的听课状态,变成课堂的主人,提升自己学好汉语的能力,具备教好汉语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孙春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语言文字应用,2006,(4).

[2]郑庆君.全球化视野下的汉语母语教学[J].湖南社会科学,2011,(6).

[3]钱道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探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

[4]张强.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4).

[5]艾红娟,李潇.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中学国际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统一战线;国际教育合作;统战力量

中图分类号:G32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70-02

当今世界,发达的交通与通讯跨越了空间的距离,全世界人民都共存于一个地球村之中,各国之间在这一程度上都可以称为比邻而居。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不同、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的政治体制是实现健康的全球化交往的关键所在。这种理解和尊重主要应通过教育来完成,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国际教育合作是高效、快速、无缝对接式实现这一功能的最有效途径。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这是党的“十”对新时期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出的新论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统一战线的生命所系、价值所在。统一战线力量,尤其是海外华侨、海外华人、留学归国人员等,他们具有国际教育背景优势,有些人甚至是教育方面的权威,因此,在发展国际教育合作方面,统战力量不容小觑。利用好统战力量,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教育模式、理念、经验和实践,会使我国的国际教育合作事业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获取更好的发展。

一、研究现状

目前,省内关于国际教育合作的研究层出不穷、成果卓著。国际教育合作已经不是最初仅限于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交流与合作,而逐步向各个层次的学校发展。鉴于一些高中生及家长为了避免走高考这一独木桥,纷纷将目光投向国外的学校,因此高中国际教育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初中和小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而各级职业培训学校以及短期交换学生等项目都在蓬勃发展,这些国际教育合作既有翔实的理论研究,也有各N形式的实证研究。同样,省内有关于发挥统战优势的研究也很成熟,有大量从各个角度进行的论述研究。但是现阶段,国内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即有关利用统战优势发展国际教育合作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意在填补这项空白。

二、国际教育合作与统战优势

2015年BBC制作了一个纪录片性质的系列节目《中国老师在英国》,讲述几名中国教师采用在中国国内学校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在英国的一所中学的一个班级进行教学――作为实验组,同时另外一个成绩相当的班级的学生仍然按照原有的英国模式教学――作为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通过对比两个班级学生阶段考试成绩发现,中国教师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整体成绩遥遥领先。这一纪录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英国人开始思考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以及英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人也在深入思考我们的教育尽管诟病很多,但仍然有着强劲的优势以及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总之,这个纪录片说明英国人在想方设法向我们学习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同样,我们的教育者也在思考如何发挥我国教育已有的优势,完善其中的不足之处。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际教育合作,并均采用了一些可行的开展国际教育与合作的具体措施。如早在1990年,加拿大教育署发表了报告《没有国界和边界的教育》,要求大学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组织目标之一;1998年,法国外交部与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合作部成立了法国教育国际协作总局,积极对外宣传法国的教育,还与国外教育机构联手,协调并输出教育资源。我国的国际教育合作工作一直做得有声有色,从最初的国内高校与海外高校之间互相承认学历、学术交流、互派交流学生等形式,到目前一些中小学也与国外的中小学建立友好学校,实现师生互访,了解彼此教育体系、方式、方法中的特点,取长补短,实现了双方教育发展的共赢。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国际上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和成型的实践可供我国借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我国国际教育合作发展助力。在以往的国际教育合作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如合作办学、互相承认学历、交换学生等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却忽略了联系国内外的桥梁力量――统一战线。为了探索国际教育合作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是一条有益的探索之路。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树立以人为本的统战工作核心理念,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人心工程,因此考虑到建立一种平等和合作关系,争取互利互惠的局面,重视统战工作的人文价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统战工作就是要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的基本要求,多做凝聚人、关心人的工作,促进统战事业向人本化方向发展。协调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化解各种力量间的矛盾,把统一战线中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形成统战优势,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尤其在国际教育合作方面,做大胆有益的尝试,进而形成更加多样的国际教育合作模式。发挥统战优势,发展国家教育合作有着巨大的优势。首先,教育的国际化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全球化显示了当今世界要多元文化交错共存、互相尊敬和互相理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价值、信仰以及政治体制,以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我国的国际教育合作工作由来已久,尤其在高校间的国际高等教育合作开展的十分广泛,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国际教育合作也已初见成效。同时,参考和深入了解国外国际教育合作模式和方法,借鉴各国国际教育合作的理念、经验和实践,发挥我国统一战线优势,应用到我国国际教育合作发展之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发展国际教育合作的方法和模式,为我国全面发挥统战优势力量以及发展国际教育合作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新做法,使我国国际教育合作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合作越来越多,比如在2015年4月到秋季,上海派出60多名数学教师前往英国“支教”,以帮助提高当地中学生的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也有数量相当的英国数学教师来到上海进行交换学习。

三、结论

我国的统一战线政策有很大的潜力,统一战线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尤其统战力量中的海外留学生、派驻到海外的工作人员、归国华侨、海外侨胞等,调动他们的力量,根据他们的亲身体会和经历,从各个角度来介绍和引进国际教育合作的成功理念、经验和实践,他们中很多人接受了国际上各种不同的教育,也更容易了解我国的教育体系,有机会将国际教育合作的理念、经验和实践引入我国,充分利用这些统战力量,为我国国际教育合作发展助力,会使我国的国际教育合作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路洪昌.发挥统战优势 推进新的创业[J].中国统一战线,2006,(11).

[2]尹英龙.发挥统战优势 促进发展转型[J].中国统一战线,2010,(09).

[3]王远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特征和巨大优势[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3).

[4]熊永根,王安虎,肖地生.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浅探[J].江苏高教,2003,(05).

[5]建仁.关于教育国际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A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by Exerting Advantages of the United Fronts

LI Xiang,SU Zhen,HAN Jing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44,China)

Abstract: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and formed many successful methods and models. The united fronts is an imperative tool to converge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to capture the victory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It will provide new ideals,new concepts and new methods for ou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through exerting advantages of the united fronts and coordinating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develop ou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which makes ou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develop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上一篇:高中感恩教育范文 下一篇:税收征收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