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9-25 03:26:05

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篇1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前言

中学体育课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它的基本特点是通过体育教育与体格训练,传授科学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增强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全面提高学习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过程的许多心理特点,都是由此产生的。体育运动不仅是一项娱乐性活动,而且具有一定的紧张、困难,甚至危险性的活动。这些特点不仅可能会造成身体损伤,而且还可能引起心理障碍。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做事不认真,上课马马虎虎,则不能适应各种环境下的练习,会影响到教学训练效果,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体育教学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其心理特点去激发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效果。

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通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各类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体育教学

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难免有顺利和曲折、成功与失败,而不同遭遇的反应是因人而异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同学则能及时调节自己的状态,把自己从困难中摆脱出来,想办法去解决好难题,和大家一起共同进步;而心理素质较差的同学则表现出垂头丧气,甚至产生自卑心理,什么事也不敢做,什么事也不愿意去做。在上体育课时,心理素质良好的同学都乐于参与各种活动,课堂练习很活跃,精神状态较好,掌握内容较快。相反,心理素质较差的总躲在人群后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跑也不想跑、跳也跳不远,对体育课也不重视,认为体育成绩好坏无关紧要。对这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严重影响到他们的个性发展,对艰苦的体育锻炼也会有影响,再加上体育的教学内容多,教学方法不同,场地多种多样,气候变化无常等因素,更是增加对体育运动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这样的心态,不仅对体育训练不认真,甚至由此还可能发生责任性事故。结合以上几点,说明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极大的影响。

三、体育教学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上的作用

当体育教师了解了班上学生的心理特点后,要掌握了哪部分学生能自觉刻苦,哪部分学生怕辛苦而偷懒等具体情况,由此根据不同的学生定下不同教学计划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不同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防止出现“合格就算”的懒惰心理。当然,如果忽视了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特点和体育教学心理特点的关联性,就会产生不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中可能只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练习、盲目性练习,而忽视进行心理、品德和非智力性的教育。特别是中学生可塑性较强,向师性心理突出,练习时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将来,甚至一生。

我们在上课时应注意教学心理特点,无论是知觉、感觉、情绪、意志、运动感知,还是心理因素和特点等,都跟我们体育教学的知识传授有极大的影响。在练习新的运动技能时,形成新的运动概念之前,视觉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直观地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因此,尽可能形成准确、完整的动作知觉,激起学生求知心理欲望。但在实践练习时,多余动作往往较多,不能正确练习。例如:初学背向滑步推铅球,滑步动作、滑步后的最后用力环节往往是较难掌握,动作不协调,顾此失彼,我们体育教师应明白此阶段的特点,做到示范讲解相结合,详细说明动作的要点与难点,多点表扬学生的进步,不能嘲笑和讽刺学生,多给点自信给学生,让学生多点成功感,特别是中学自尊心强,对言语比较敏感,教师应诚心帮助解决问题,学生就能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安排,继续学习其余的动作。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学心理特点起到较大的作用,体育教师应了解心理特点的各个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四、利用心理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理解体育教学心理特点的同时,我们体育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巧妙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审美因素,利用体育心理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陶冶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促进其人格完善和身心全面发展,把锻炼身体与教书育人密切结合起来。体育教学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对中长跑的“极点”现象的克服不仅是对体育的挑战,更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利用接力跑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利用游戏和竞赛来培养学生公正、诚实态度和竞争意识;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对学生进行作风培养;通过安排学生当小老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等等。

五、结论

所以说中学体育教育的心理特点是建立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体育教学结构上的,只要运用恰当,就能进一步推动教学活动上新的档次、新的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更好地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篇2

【关键词】特点,职业高中,健康教育,体育教学

1、前言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健康体育”的内涵是让学生在校能学到基本运动技能,培养一两门兴趣体育活动,自愿参与终身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转折点,它要将“健康第一”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学生中,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点击查看全文

注:本文版权归本站所有,为黄金会员资料,只有黄金会员可以查看。

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篇3

关键字:普通高中 体育教学 教学特点 教学策略

前言

普通高中是高中阶段的一分支,不像职业高中那样注重技术性,而普通高中是强调专业文化性的高中。在普通高中里,学生不但要学习基础课程(包括语文、英语、数学等),而且还要学习各类文化知识课程。普通高中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就是因为是重点培养文化性和专业性的人才。

在中学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与职业高中的有着类似的一面,也有其本身特殊性的一面。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特殊一面主要是因为它所教育对象和培养方向的方面的差别。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此普通高中的体育教育也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和培养方向,特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来对其教育对象进行培养和教育。

一、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特点

1.1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任务方面

在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健身意识,也要培养竞争意识和灵活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选择比较侧重于田径。田径的乐趣在于利用走、跑、跳、投等动作,实现自己从未体验过的速度高度远度和难度,从中享受身体和心理活动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此外,体操和武术也是普通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两个运动项目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培养和增强了学生身体灵活性。笔者在教授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根据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原则,加上考虑了本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在一年级时,以田径为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二年级时,以体操和武术为主,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意识。在三年级时,以球类为主,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综合素质.这样使教学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1.2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有很强专业取向

因为普通高中的教学是面向大学的,所以在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必须使教育面向学生未来的方向,把体育教学和专业知识、文化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培养。这样的话,不但能调动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体育的感兴趣,而且还能提高普通高中的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在普通高中里,体育都不太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是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培养,轻视了体育教学。在这种情况之下,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更要重视把体育教学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以形成普通高中色的体育教育模式,在普通高中让体育这门课程起到应有的作用、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2.1增加多种运动项目,以增加美的教育。

在普通高中中,体育教学不仅要以锻炼身体、竞技排名为目的,也要注重以让多数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为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优雅的坐、立、行、走等身体基本姿势,将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有能力展现自己美的姿态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在普通高中中,开设瑜伽、健美这些体育内容不但可以可以塑造学生的美好仪态,而且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运动全身,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塑造学生美的心灵,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脱颖而出。

2.2丰富授课内容,让学生充满兴趣参加体育课程。

一直以来,在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和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都没有明确规定体育课程的内容。导致老师和学生的态度也比较懈怠,经常以“自由活动”为内容,发挥不了锻炼身体和丰富技能的作用。如果,可以开设羽毛球、篮球,足球,轮滑等富有趣味性和技巧性的运动项目,加上开设素质拓展性的这种以团队协作达成目标为内容的新兴运动,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勇于拼搏的思想品德,以丰富授课内容和提高学生兴趣。

2.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技术引入教学。

目前,多媒体设备等现代技术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有效且生动的教学辅助方式。其实在体育教学中,现代技术同样也有其用武之地,譬如,在遇到不宜运动的天气或室内必修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比赛录像,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运动项目教学视频,再结合教师现场授教,把理论与实践整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当遇到不适合进行户外锻炼的体育课时,经常会被取消。如果引进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就可以继续体育课程,给师生都带来方便。

结论

总之,在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普通高中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提出、制定相应的可实施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水平。这样以求实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安排,让学生感受到学体育的乐趣,掌握应知的体育技能,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运动,以及欣赏拥有美的能力。这样可以让普通高中中的体育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军宏. 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J]. 职教天地,2011,(3):55.

[2]李金梅,谢 瑾,张 军,等.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8,18(5):8-10.

[3]陈安槐.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的体育课程与教材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1):1-4.

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篇4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3-0302-01

摘要:探究性学习在体育教育中主要有五大特点。本文从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出发结合体育教育中的事例,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旨在今后在体育教学中,能运用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使体育教学更加深透。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体育教学;特点

在体育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如何选择体育的教学方式方法,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在学校的条件合理选择。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增强自觉参与性,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各种学习方式中,我们尤其要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课堂中选择和确定探究的主题,主动获得知识,并用运所学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进入状态阶段,第二实践体验阶段;第三表现发挥阶段。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一、过程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是重教动作、教技术,至于为什么学,学了什么价值,则很少教给学生,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体育技能,但并没有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参与、体验、学习、发展自己对体育课的兴趣,并付诸于行动。

探究式学习可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是更加重视参与,每一项运动,学生都必须有自身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更加重视实践,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教学,更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比赛,运用所学的运动技能,体验成功。三是从中能增强自信心、进取性、毅力等,对自己更有信心。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时了解学生在以展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做出努力而取得的进步。

二、实践性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又是一种实践活动,表现在:一是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学生要分析动作技能的重难点,寻求更快掌握动作的途径;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亲身体验,荻得运动技能掌握方法;三是通过学生间的比赛,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如在学习“站立式起跑”这一动作时,我采用几种特殊的起跑方式让同学们按要求做:下蹲后听口令跑出――背对起跑线听口令转身跑出――俯卧,两手撑地听口令跑出――最后采用站在起跑线前听口令跑出。在做完以上几种起跑方式后,我让学生讨论、比较,采用哪一种方式跑出去最快,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思考,很快就找到了站立式起跑的最佳方法,学习效果很好。

三、自主性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究性学习,还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内容,学生都可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探究性学习,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张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大大提高。

课堂的大气,开放与和谐,源于教师对学生、对教材的埋性把握,课堂源于教学,教学不仅为了学生学,还为了学生主动地学习;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获得,还为发了丰富学生精神境界。要把自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去选择去决定。让优等生满足更高的求知欲;让后进生消除压力,增强自信心;让中等生鼓起勇气,大胆地跳起来摘果子。

四、创新性

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来说,教师可灵活运用异质分组的友伴分组的形式进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主张创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自学、自教、自练的能力,为了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常言道:熟能生巧,其巧就带有创新的成份,如在篮球教学中,当学生对篮球达到酷爱的境界时,他们此时不仅想用自己所学的基 本理论进行实践,在人们面前展示,还希望有美国NBA篮球赛的风采的偿试,更渴望自已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队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合作性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成功,发展学生团队精神。

例如:在游戏“运伤员”教学中,我根据这一游戏的特点,要求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伤员运到目的地。要求提出后,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齐心合力,结果,全班很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用于21世纪的复合型的有用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

[2]《体育与健康评价》.

[3]《音体美报》.

作者简介:

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篇5

摘要:模块教学是高中体育新课改的核心和灵魂,笔者将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模块教学与传统体育课程单元教学进行了对比,总结了模块教学的新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阐述了模块教学对落实新课改的作用,以引起体育教师对模块教学的功能和价值的再认识,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模块;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14

在普通高中新课改中,有人说,“模块”教学与此次新课改的理念及操作运行息息相关,是新课改的核心和灵魂,离开了它新课改就无法得到落实。这一说法虽然过于偏激,但也确实说明了我们对“模块”教学认识的重要性。体育与健康作为普通高中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它的组成当然也离不开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研工作者要想将体育与健康新课改有效地全面地推行,并取得预期效果,那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教学的特点与作用作一番深入仔细的了解、学习和探讨,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了。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特点

(一)体育新课程模块充分体现了人文性

1.教材的选择体现了人文性

模块教学将体育教学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二种,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选修更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模块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授性。即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相符;是否与学生的社会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是否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基础。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代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未来联系起来,特别是其中贯穿了健康的知识与方法、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与方法、生存常识、生活和休闲体育的内容等等。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容还拓宽了文化视野,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正因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充满人文性的体育模块教学内容,更易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强、自立、自主的精神面貌及发展学生的认识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教学方法体现了人文性

在体育与健康的模块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人文性体现在更合理地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导引的关系。教师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逐步转向“为学而教,以学论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更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包揽”为“主导”,变“管理”为“协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基本原则。体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运动认识、感受和体验过程。需要情感的接受与体验。并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老师在指导时采用“显隐”策略。对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问题,采用“踢球”策略,教师只作简单讲述,把问题还给学生,给学生设计多个问题,让学生学会遇见问题懂得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相互学习及学会自我评价等。真正促进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体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模块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学生个体间差异,在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即便是同一个教学班里。存在年龄、身心发展水平、个性特征的差异。所以模块教学真正做到从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超市”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法。

3.教学评价方法体现出人文性

教学评价做为教学方法的一个手段,模块教学评价更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过分追求评价结果的绝对客观性和数量化。把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终结评价和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模糊”策略,不过于注重学生的结果,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和失败的顽强品质及乐观向上的人文观、价值观。同时也将学生的健康行为纳入了评价之中。充分体现模块教学评价的人文性。

4.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具有开放性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模块,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得以用多开端、多系列、多层次、多专题、多板块的方式出现,从而较好地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实际运动技能的沟通,更好地促进了师生的互动和发展,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开合、取舍、增删、更换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师生经验的介入提供了合理性,提供了需要和可能。特别是体育与健康选修模块,给的选修时间占整个学习时间的七分之四,不但时间充裕,而且选修的范围和开放度也比较大,对此,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在教学中可以自行组合选修课教材。”那么学校就可以选用现成的教材作为教科书。或者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也可以借助学校学生会的社团优势,成立各项体育俱乐部。例如:我校结合社会办学的一些力量,聘请了当地专业武术,跆拳道,围棋教练,在学校开办了武术,跆拳道,围棋等俱乐部,还根据学校的地域优势依托当地体育基层组织建立了龙舟队,并将其列入了选修的内容。这样扩大了学生选修课的范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设计更具有灵活性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化的设计下学生只要完成必修的学分,对课程和选择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如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系列中,选修不同模块,获得相应的学分,也可以在某个系列中选修多个模块获得相应的学分,可以选修某个系列获得多个学分。如学生可以在系列1-6中选修跑、篮球、徒手操、游泳、武术等获得学分;也可以在系列1中选修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获得学分;也可以在篮球模块1获得1个学分后,继续在篮球模块2获得第2个学分。这样就更能加深运动体验和理解,为发展运动爱好和专长提供了条件。也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6.体育与康课程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模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为每一个模块都是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作为模块组织的核心,而每一个主题都是指向教育的体育与健康的总目标,并围绕着某一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可以说主题是模块的灵魂,因此模块中的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铺垫设置的。例如我们在选择教学主题时只选择模块教学中的一个内容,确定一个教学目标,有效解决一个教学重点,突破一个教学难点,达到一个教学目标。那么也就完成了课的教学任务。不必再象传统体育教学要考虑课内容的组合,上下肢的搭配,教学进度快慢等等。

7.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具有个性化

对于这一点,体育与健康选修模块,无论相对于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其个性化显然是它最鲜明的特点之一。这种个性化的特点既表现在课程与课程形态、内容之间的不同,更表现出学校层次的区别,学校特色的不同,学校资源与地域条件的差异等等,特别是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别上更体现的淋漓尽致,如不同的学生的运动技能不同,身体素质也不一样,爱好更有很大的区别,新课程中的模块教学更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席之地。真正地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体育,不同的体育不同人学,人人学有用的体育,有用的体育人人学。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的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便于适时地调整课程内容

因为教育的传承性,知识的延续性,要求课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就必然会显露出它的滞后性和保守性,显然这不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以及爱好转变的要求,如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随之变化,学生的爱好和选择更有针对性和广泛性,特别是新课程中要求我们在学生上完必修课之后对学生进行专项教学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新兴体育和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体育,让学生更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要具有开放性、选择性、创新性,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更有可能让一部分不满足课本中的内容的学生,也能学到课本中没有的新兴体育项目,而体育课程模块的设置,就完全适应了这种需要,由于模块是组装性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这个平台及时获取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最前沿的体育知识,也可以通过社会这个平台吸收适合于本校特点的运动项目,然后将这些项目进行模块组合,不断完善模块教学。这样,就能在课程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不断吐故纳新,体现新时代的精神。

(二)使体育课程更具有社会性

体育课程由课堂走向社会,由课本走进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增强了体育的生命活力,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开发和利用社会体育的设施资源和体育素材资源。体育设施资源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健身场馆、社区健身路径,学校应与社会体育资源整合,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体育素材资源包括民间体育资源,社会新兴体育资源,网络体育资源,电视广播体育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应与各种社会体育资源有效地整合,让学生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社会体育资源。

(三)有利于学科灵活的安排课程

由于模块是相对独立的,且之间没有非常严格的逻辑顺序,每个学期不是一本书到底,而且设置了每个学期两个模块,六个学期就可以安排十二个模块,体育课程提供的模块又比较多,选修模块可以在必修模块之后,亦可以在它之前进行,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开设多样化的体育必修和选修课程,灵活地安排体育教学。

(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改变被动学习的状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学习者只有确立了主体地位,才有利于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课程模块的设置,是以问题为出发点的,以发展学生的专项体育为根本点。必然要求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也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体育专项,自主规划未来人生提供了可能和要求,为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最终使主体地位得到真实的确立和充分的体现。

(五)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的模块设置,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自主性和选择的广泛性。过去,体育课程的高度统一和整齐划一的内容,使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在,体育课程设置的选修模块有十个,二十个甚至更多,涉及了许多方面,为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供了足够的内容和空间,这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无疑是很有好处的。如身高体壮的就选修篮球,对抗性差的高个子选修羽毛球,个子小的选修乓乒球等等,学生完全根据自身特点来选修自己所爱好项目,加上这些模块不但涉及的内容广,空间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也提供了足够的条件,这为学生终身学习、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提供了可能。

(六)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队伍的形成

模块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自主发挥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对教师过去那种以我为主,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提出了挑战。特别选修模块的设置,要求教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体育技能技巧。更要成为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同时,模块教学需要老师善于研究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善于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调整。成为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科研型的教师。(七)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体育课程模块的设置,本身就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学校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资源,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从而形成地方体育的特色,形成学校体育特点;另一方面,选修模块的设置,也为学校之间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学校开设选修模块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将直接体现学校体育的层次水准,甚至会关系学生兴趣的形成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模块设置不仅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鲜明特色和综合实力的表征,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必须引起全方位足够的重视。

总之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为模块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模块教学指明方向。只有真正了解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作用我们才能真正将模块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M].浙江教育教育出版社,2011.8.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体育与健康实施意见[M].浙江教育教育出版社,2011.8.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4]陈洪.人文性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格教学的影响[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篇6

论文摘要:以参加新疆中学体育教师工作会议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辛涛等人1995年修订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通过分析比较新疆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了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对策。

1研究目的

教师教学效能感概念在理论上来源于Bandura1977年提出的自我效能概念。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和信念。教师教学效能感不同会影响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由于体育学科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体育教师比其它课程教师工作面大、范围广、工作环境差、身心负荷大,加之有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培养,教学效能感易降低。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睡,教育环境相对艰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培养有专业特点、运动能力、运动教养和运动热情的体育教师,才能针对学生体能、健康意识和锻炼能力的个性特征,起到引领、开发、点拨和促进作用。因此应理解体育教师的特殊工作心理环境,努力提高教师需要的社会认可,体育教师以此为契机,逐步在其自身职业成熟过程中,日臻完善自我,以逐步提高其职业满意度、自尊感和成就感。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新疆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对策,这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改善以及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当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参加新疆中学体育教师工作会议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72份,回收问卷后剔除废卷,得到有效问卷67份,有效回收率为93%。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采用辛涛等人1995年修订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该量表的Cronbach Alpha同质性系数为0.77,分半信度为0.84。该量表有27道题,采用6点制评分标准。量表分为两个维度,即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其中I一10题主要测量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水平,11一27题主要测量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水平。

3结果与分析

3.1新疆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总体特点

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即教师有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信念。

表I显示:新疆中学体育教师总体教学效能感均分为4.52分,离上限6分还有一定差距,说明总体教学效能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效能感的教师才对教学活动更投人,也更易采取民主的方式。个人教学效能感均分(4.34分)高于一般教学效能感(4.63分),并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

表2显示:性别因素影响着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男教师总体教学效能感均分(4.77分)高于女教师(4.11分),并在一般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和总体教学效能感上定位认识的自信心有关系,体育教师队伍中男多女少的现象普存在,男教师比女教师更有成功的优势,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教师角色期望是被动、依赖、温柔、整洁等,经济收人和教育子女、体型发胖及体能下降、贤妻良母类型的人生价值取向、性别角色定位及重文轻武的社会现象是制约女性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女教师如对角色定位不够准确,会影响自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己不适合或干不了的想法,会影响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容和水平。

3.3职称、教龄、学历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从职称、教龄和学历因素来看,只有教龄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影响。其中一般教学效能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 < 0.01),个人教学效能感和总体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差异(P

3.4年级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高中体育教师总体教学效能感均分(4. 75分)高于初中体育教师(4.2f1分),但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初高中教师教育对象不同,初中体育课应试成分占有较大比重,初中生又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错综矛盾时期,老师必须应付青春期学生的各种心理变化,但部分教师对于自己提高学生成绩和控制转变学生的能力不太自信;而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觉得体育课是忙碌学习中最好的放松,教师的努力付出在学生身上易产生效果,老师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会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从而对自己的教育质量更有信心。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新疆中学体育教师的总体教学效能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学效能感。

2)由于体育教育与女性性别的特点,不少女体育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坚定的信心和明确的进取目标,中学女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显著低于男体育教师。

3)教龄反映了一位教师的从业经历,教龄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上存在差异。教龄因素对新疆中学体育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影响。

4)体育课本来应该是初中培养兴趣,高中让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现在的课程把这个概念倒置了,初中体育教师的“应试”压力较大,教学效能感低于高中体育教师。

4.2建议

1)要重视对体育教师效能感干预手段的研究,探讨如何从教育、培训及其它社会环境的改变人手,加强中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教师信念的教学培训工作,把教师信念作为教师素质的“软件”来抓;

2)壮大女体育教师队伍,努力提高女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3)教学效能感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特点,针对不同教龄段的不同特点,要采用反思训练模式积累检验,提高教学效能感;

4)正确认识初、高中阶段体育课承担的主要功能,对初高中学生的学业成功多做自我归因,对学生的学业失败也不要逃避责任;

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篇7

论文摘 要:由于年龄逐渐增长,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高中综合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众多。权衡考虑来说,主要有主、客两方面因素。同时,主、客观因素相辅相成,集中在主观因素方面起重要作用,并最大限度地通过女生的心里活动特点表现出来。

一、体育活动中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

1.深刻而稳定的女生动机

针对高中所学的知识逐步增加,认识辨别能力的不断提高,女生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渐趋于正确化,更为深层次的对社会性体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对此,针对那些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彼此关联较为密切的间接动机,一定程度上激发女生对学习的直接动机。他们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动机,既是一种理想的追求,也是一种学习的理智态度,又渴望获得现实中种种满足与认可。

2.增加兴趣全方面的选择度

高中阶段,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及其态度分化将更进一步加深。男生侧重于热爱竞赛性活动,与初中生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女生则侧重于喜爱动作优美、运动力度与强度都相对适中的体育项目。与此同时,部分女生对体育欠缺正确性认识,或体育基础不牢的女生,则对开设的体育课及体育锻炼产生了厌倦消极的态度。特别是女生,因为自身性特征的明显变化,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要求技巧性较强的活动产生顾虑,由此而产生的惰性在体育活动中也更加突出。

3.初步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教育的正确引导下,高中女生基本上明确自身毕业之后,不管是继续走求学之路还是走就业之路,都需要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强硬的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学习或参加社会建设的需要。他们逐步地明确了身体的健康与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及其未来事业发展的利害关系。由此,她们不仅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而且开始注重体育实用价值的讲究,侧重于探究体育与人生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全面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得、技能的熟练程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主要通过女生完成某项活动的具体状况来评测能力的高低。比如体育老师的熟练讲解、示范以及组织教学技能,并结合女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操作、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女生到底具备怎样的能力,对自身的认识度与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平和完成某项活动的可能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兴趣和能力是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培养兴趣和能力,意义很大,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与女生的主动积极性相结合,只有当女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时,兴趣和能力才能最有效地形成。

二、强化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同时,气质是人的情感和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速度以及平衡性、灵活性等动态心理特征,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气质类型的不同特点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多血质的女生反应迅速、灵活、精力充沛、热情,但易见异思迁,坚持性不够。对这样的女生教学内容应多样化,练习中要有一定间歇。粘液质女生细心、沉着,但不够灵活,缺乏激情,反应慢,很能坚持学习,成绩和情绪也较稳定。抑郁质的女生缺乏战斗精神,技术差。所以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这要求老师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各种气质的女生都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运动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必须克服种种困难, 如练习时的肌肉疲劳感觉,中长距离跑时出现的极点现象;以及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练习。如天气变化、上坡跑等,可见克服困难是运动过程的客观要求。为了克服困难,必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强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勇敢精神、自制力、纪律性等。

体育教学中对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是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结合日常政治思想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1)需要强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协助女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教育女生严格遵守体育课堂纪律,遵守各项运动规则,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作风。(3)根据女生的具体状况,体育授课的特点,巧妙地使得具有计划性的教育与抓好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正确的结合起来。比如,对女生在运动时出现疲劳感时,要使用生动灵活的教法使女生的兴奋和抑制及时转稳;对个别女生欠缺自控力、好冒险时,老师需要耐心认真地做好思想工作,并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及时实施有效地安全措施,进行保护。(4)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女生的运动水平和项目特点,对教学难度、运动负荷量、女生心理品质等方面提出恰当的要求,使女生能顺利地掌握运动技术, 增强女生自身的信心度。

三、针对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学的关注点

1.适当地进行教材教法改革创新

在开展的体育教学全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对女生系统化的讲解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明确掌握体育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另一个关注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详细讲解技术方面的问题,语言具有吸引力、形象力以及简洁化,并能准确地运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深入实际生活中,因人而异,对女生讲解一些适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洁易懂的,并能长久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与锻炼技巧,使女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处处收益。

2.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与女生之间的传教、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人际交往的特殊表现之一,它不仅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女生个性的丰富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心理特点的角度来考虑,高中女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自尊性较强,渴望老师把自己看成大人,并在尊重、敬爱老师的基础上,同样得到老师的尊重。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女生尊敬爱戴老师,同时,老师尊重女生、爱护女生,增强女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师生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到体育的教与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女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极大乐趣,并转变思想,真正懂得体育运动带来好处。

3.因势利导,发挥女生的个性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育,相对于其他教学比较容易些。一样的女生,个性却相差千里。不仅重视纪律方面的教学,还要注意技术技巧方面的个性教育,因势利导。由于性别、年龄、体育基础、健康状况、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甚至部分差别较大。老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既要保证全面地指导课程顺利进展,更需要针对每位女生的实际,着重于个别教育。在准备授课前,老师需要明确每位女生的实际情况,尽最大的可能性掌握每个女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甚至做得更好。

与此同时,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当我们明确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之后,即可有效地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培养他的性格。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对女生形成优良性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如表现出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果断性、顽强性、勇敢、机智、灵活、自制力、必胜的信念、积极、乐观、团结、友爱等。

参考文献:

[1]尹承贵.如何开发体育与健康课课程资源.[j]基础教育参考.2010.10

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模式 创新发展 特征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19-01

一、引言

我国教育结构中设立体育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重要的组成内容。体育科目是学生们热爱的学科项目。在体育课上,学生们可以学习体育常识,可以锻炼身体,可以做游戏。小学体育课程对于小学生具有体育启蒙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认为体育科目是可有可无的科目,认为体育课是学生“玩”的科目,片面的认知了体育课的目标和作用。在教育领域大力改革的推动下,我们倡导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课逐渐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充分重视。体育课是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协调学科共同的发展的科目。小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了解身体结构,增加学习精力,达到身心的共同发展。我们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就是要根本上认知体育科目的重要性,要从体制机制上更新体育教学的目标,从内容上强调体育科目对于小学生的重要影响,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新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特征

1.教学方法要符合儿童的基本特点。小学阶段的孩子都属于儿童,这个阶段的孩子有自身独特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儿童进行体育教育,就要符合儿童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体育的概念理解较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在体育技术和体育内容要符合小学阶段孩子的身体特征,不能安排过于激烈的体育项目,要以保护学生身体健康为前提。在设置体育项目中,教师对学生在动作操作时,要给予相应的保护措施。把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统一起来。

2.教学过程要增强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来源于对事物的热爱。一个科目能够吸引小学生,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科目具有趣味性。小学生自身对科目感兴趣了,才能主动的去学习其中的知识。而小学体育教育的主要特色就是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小学阶段体育的趣味性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一个动作或者一个体操,不是为了考察学生的耐力,而是为了让学生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把锻炼身体协调性放在首位。在动作标准上,要轻松对待,特别是对待一些反应速度较慢的学生,教师更要进行分别对待。教学方法要采取多种形式,把学生喜欢的项目引入到教学中。

3.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游戏性的原则。小学体育教材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游戏性。游戏性特点体现了教材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小学体育教学中,利用游戏完成教学是一个很适合的教学方法。游戏性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可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可以开阔小朋友的眼界。游戏性原则的使用,要注意符合地域特点,符合教育区域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点。游戏性教学原则符合小学生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通过游戏,小学生可以领会到体育课的有趣之处,可以对体育课充满好的印象。游戏性原则符合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要求。

三、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途径

1.在思想上更新体育教学的学科地位。体育教育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一直处于次要的地位。我国教育模式为应试教育,学校和家长都重视应试学科的成绩,认为主要学科成绩是决定孩子未来命运的关键。主要学科的地位在很多年的教育改革中,都处于教育界集中关注的地方。但是,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升,多种学科共同发展成为教育者研究的范畴。其中,体育教育是改革中的重点。我们在观念上,要更新体育教学的地位。不能把体育教学当成可有可无的科目,不能忽略体育教学的优势作用。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期,在体育课上,小学生呈现出最真实、最纯洁的一面。创新体育教学的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体育教学的理念。从教育思想上认同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2.在教学形式上突出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体育教学是贯穿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的全过程。而小学教育是基础,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最初印象。小学体育教学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这里说的个性特点,不仅是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更小学生心理的特点。主要代表的特征就是小学生性格方面的特点。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生性活泼好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群体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学手法。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要做出示范,让学生模仿,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模仿,而且有的学生会延伸出更多的想法。这种思维活跃会带动更多的学生主动思考教学内容。

3.以快乐教学的理念实现教学的主动性,引导小学生的体育实践精神。体育课程的宗旨之一就是倡导学生的体育精神。我国自建国以来,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我们重视体育就是为了提升国人的身体素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要为体育精神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用快乐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爱好体育,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利用体育锻炼的优势达到身心教育的共同发展。快乐教学就是从思想上、形式上、过程上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是一种从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变。弘扬小学生体育精神,是小学体育创新的真正意义。

四、结论

小学体育教学具有集中性、趣味性、游戏性的特点。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就要从多方面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从教育观念、教育手法、教育尝试中不断掌握教育的根本思想,把体育教育当成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项目,从多方面创设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进步,让小学体育教育真正为教育服务,真正成为学生提高学生成绩,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毕红艳,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探讨,《才智》,2011年03期。

[2]王艳荣,多元智能理论与学校体育观念的创新,《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赖天德,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防止虚无倾向,《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02期。

[4]吴玲萍,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途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0期。

上一篇:常态化安全教育范文 下一篇: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