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9 15:38:30

中学健康管理制度

中学健康管理制度篇1

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借用了国外健康管理经验,但实施时间较短,往往容易流于形式〔39〕。专业的健康管理人员极度匮乏,现有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2005年10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宣布健康管理师为第4批11种国家新职业之一。健康管理师是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中国健康管理相关机构现状调查报告(2007-2008)》显示,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至少有5744家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截止至2011年,全国只有近百人获得职业健康师,完全缓解不了目前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40〕。我国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国内总人数的万分之二,而美国70%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专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完善的服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对促进社区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41〕。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较低,知识面窄,学历层次和职称不高,专业结构配置也不尽合理,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有一定的难度。信息化平台未建立,健康信息难共享1968年美国Weed等首先提出居民健康档案的概念,要求医生在医疗服务中采用以个体健康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方法。建立规范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康信息系统,并运用先进技术进行资料分析和预测,不仅可以研究社区人群的基本健康状况,了解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并且有助于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为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既定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建立极为重要〔42〕。2009年12月3日卫生部公布《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到2011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要达到30%,城市要达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社区服务中心缺少区域性的综合信息交互共享平台,导致出现健康档案的多次重复建立,影响社区卫生信息工作的效率。信息资料不全,干预措施不到位目前各地都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但由于没有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实质和内涵,多在健康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方面投入,忽略了对社区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方面(包括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生活环境、职业行为等)进行全面监测、分析、风险提示、评估。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仍然以病为中心,没有针对个体的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健康管理个性化的健康评估体系和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望成为社区利用健康管理服务的突破点和启动点〔43〕。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和人体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问的转院诊治过程〔44〕。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现已经形成了健全的三级医疗体系,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格局。虽然我国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但实际运作中往往是以上转为主,双向转诊制度实际上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执行。

健康管理下一步战略发展的建议

对我国社区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卫生政策、社区人口学、疾病谱特点,针对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创社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要使我国的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真正得到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能真正的承担起健康守门人的角色,需要加快建构基本卫生健康保健模式,探讨特色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规范社区健康管理基本内容,持续发展社区健康管理事业。李再强等〔45〕提出了3种健康管理模式,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取消一级医疗机构收治住院病人资格,加强门诊、社区其他健康服务功能,开设费用低廉的“准住院病床”,建立双向转诊激励机制;②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慢性病健康管理公司三者之间的合作机制;③设立慢性病专病定点,医疗保险部门对提出申请的医疗机构(或科室)进行评估审核,对符合条件者确定慢性病专病定点资格,允许其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某种特殊慢性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王娟等〔46〕建议将健康促进物联网和体域网引入健康管理中,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相互间智能化地获取、传输与处理信息的网络,可长期监视和记录人体健康信号的基本技术,可连续监视和记录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参数,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康监护、活动与运动情况监测、药物用量和饮食情况的监测、药品及血液信息管理。杜学礼等〔47〕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②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③制定考核标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服务功能;④注重人才培养和政府加大投入;⑤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性及专科医疗机构上下联动的双向转诊机制;⑥建立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卜保鹏等〔48〕认为基层医生应该从传统的治疗疾病的单一“医生”角色快速转身为管理疾病、预防疾病、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关注群体健康等多角色为一体的“健康管理者”。明兰真等〔49〕提出社区健康管理———医疗无缝式服务理念,通过细化工作流程,令被服务对象无论是任何健康问题,通过社区这个人力资源构架下的团队,找到任何一个人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真正实现“六位一体”、“一站式服务”,实现理想的全科医学思想。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是社区健康管理的政策基础,慢性疾病负担的日益加重是社区健康管理的必然,各个社区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办法和措施,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社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深入思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指标、制度,让全体社区居民树立起健康管理理念,主动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使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真正得到实施。

中学健康管理制度篇2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两个方面:现有文献资料检索以及现场调查获得的资料。前者包括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论文、卫生统计资料和徐州市卫生局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研究资料、计划、汇报、总结等。现场调查包括CHSC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徐州市城区社区居民问卷调查,以及“徐州社区健康管理实验基地”的资料。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分析

通过研究CHSC的健康管理相关文献,理解CHSC的健康管理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了解提高CHSC的健康管理的途径及CHSC的健康管理的研究方法。

1.2.2问卷调查

选取徐州市泉山区两家卫生服务中心(泰山CHSC、和平CHSC),对其CHSC的健康管理现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中心选取老年组和青年组各200人,两个中心总计800人,进行居民健康素养和满意度调查。回收784份问卷,回收率98%。

1.3调查问卷

居民健康素养和满意度调查问卷,包含三部分:①健康知识调查,总计16题;②健康习惯调查,总计11题;③满意度调查,总计8题。分别反映居民健康知识、健康习惯以及满意度情况。

1.4质量控制

①问卷和调查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设计问卷调查表,专家进行表面效度测试,并进行小范围的预试,并抽取部分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测试。专门培训调查人员,合格后上岗。②借助行政干预,利用及时补查的方法减少无应答偏倚。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数据比较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居民健康素养问卷正确率情况

青年组在健康知识正确率总计76.01%(301/396)、健康行为正确率总计72.22%(286/396),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55.41%(215/388)、60.31%(234/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

2.2居民对CHSC满意度情况

居民对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传染病防治工作以及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在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较差。提示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培养。

3讨论

目前,大多数多于CHSC的研究以及实践均处于探索阶段,更多的是关注于现状调查,卫生人力机构及资源配置,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居民疾病负担以及对存在问题的描述。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较少。虽然有人提出要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加大健康教育的分量,然而在实践中,却难以得到落实。因此,本文研究结合徐州CHSC现状分析,以“健康管理实验基地平台”为样本,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功能实施以及存在问题,为改进与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参考。健康素养是健康管理的目标,通过评价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信念以及健康技能可以提高并改进健康管理的实施,同时随着居民健康素养提高,也将为建设健康城市奠定基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组的健康素养明显高于老年组。结果符合杨秀娟,祝成红等人的报道。表示居民健康素养存在很大的年龄差异。在我国,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还很薄弱,人们医疗知识普遍缺乏,由于个体搜集、吸收和处理医疗信息的能力有限,以及信息传递的不完全和不充分,往往使病患处于医疗信息的劣势地位。期望通过病患自身努力来实现医疗信息的对称是不经济也是不可行的。就我国国情,可以将健康管理作为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切入点,从而使患者更好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和相应的服务。健康管理在我国仍是新概念,国内健康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提出还不到10年,初期几乎照搬美国的商业模式,但实践效果不佳,因此借鉴与创新是建立中国特色健康管理的要素。就居民对CHSC满意度来看,居民对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传染病防治工作以及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在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还较差。

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培养。本文对健康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管理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公众认知和接受程度欠佳,运作机制尚不成熟,容易出现“检而不管”现象,未及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等。健康管理事业不仅需要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而且需要与健康管理相配套的措施,涉及医疗预防投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等各方面,因此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强尤为重要。健康管理服务对象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的高端人群,公众认知度还不高,因此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以及接受度。我国健康管理运作机制还处于生搬硬套模式,很多机制尚不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应加强借鉴与创新的结合,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运作机制。对健康管理模式探讨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还应该积极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做大胆的尝试,灵活运用理论成果寻求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管理模式。及时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管理实行方式,尽早建立起有效的、适合本地区、被管理人群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加强健康管理,抓预防,治未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借鉴美国等国家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推进我国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贯彻57届世界卫生大会的《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全球战略》及我国“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将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服务融入卫生(健康)城市工程,为居民的健康以及健康城市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综上所述,健康管理不只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方法,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是一项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新兴的、行之有效的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方法。发展我国的健康管理,是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节约卫生资源、提高人民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4政策建议

本次研究提示,徐州市社区居民健康知识以及健康习惯普遍不高,且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性(青年的健康知识以及健康习惯方面均显著高于老年),应该引起关注。健康管理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公众认知和接受程度欠佳,运作机制尚不成熟,容易出现“检而不管”现象,未及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等。公众的健康意识,是健康管理能够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公众提高健康意识和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建议相关部门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广泛的、经常的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培训。健康管理和传统的有病就医模式不完全相同,与之对应的收费政策、医保政策等等,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利益和运作模式,因此亟需制定和完善。建议尽快将健康管理及相关的健康评估、饮食和运动指导等纳入各地医保报销范围。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支持力度,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的CHSC健康管理制度。

中学健康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 情绪;组织和管理;精神卫生;儿童;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294-03

Correlation Study About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Boarding Countryside Civilian Workers' Children/XIAO Min* , GE Ying , CAO Cheng-gang. * Southwest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0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management capacity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boarding countryside civilian workers' children for education policy. MethodsThe revision of "Mental Health Diagnostic Test (MHT)"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Capacity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530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ResultsIt appeared to be a positive trend and some correlation in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gender, grade and parents work.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ryside civilian workers' children and non-countryside civilian workers' children, the boarding countryside civilian workers' children and the non-boarding countryside civilian workers' children in rural in mental health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Conclusion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mental health. Compared to non-boarding, boarding could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untryside civilian workers' children.

【Key words】 Emotions;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Mental health;Child;Rural population

农村留守儿童即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或外出打工而将子女留在老家的未满18岁的孩子[1]。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即指由于学习需要而寄宿在学校的儿童[2-3]。中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4]。情绪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学校环境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土壤,学校环境影响学生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

影响学生健康情绪生活的营造等[2]。因此,本研究拟从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入手,研究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4-6月在重庆市永川区抽取4所农村中学、2所城镇中学的初一~高二年级学生为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30份,回收有效问卷465份,有效回收率为87.7%。其中非留守儿童182名,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193名,农村非寄宿制留守儿童90名。考虑到初三和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学业压力有很大相关(由于所处阶段的特殊性),为排除这一因素干扰,故本次研究并未对初三和高三学生进行取样。

1.2 方法 让所有被试按照统一的指示语要求填写MHT量表和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张小丽等[2]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简称MHT),包括90个题项,8个内容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采用5级评分制,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该问卷同质性信度为0.950 3,分半信度为0.845 5。

采用王飞飞[5]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将问卷中相关题目加以修改,形成更适合中学生实际情况的《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共由5个维度组成: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积极补救能力。采用5级评分制,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明情绪管理能力越高。该问卷同质性信度为0.715 0,分半信度为0.475 3,说明本研究修订后的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和维度模型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各维度与总分相关系数在-0.735~0.624之间(P值均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辅以事后的个别深度访谈。

2 结果

2.1 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情绪管理能力 对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情绪管理能力在性别、年级、父母工作情况上的交互效应和主效应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未见交互反应。分别就主效应进一步分析。农村寄宿制留守男、女儿童在情绪管理能力上总体水平相当,总分分别为(3.39±0.44)和(3.45±0.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P>0.05)。只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男女得分分别为(3.33±0.68)和(3.50±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7,P

2.2 农村寄宿制儿童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总体上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控制消极发泄与控制消极暗示能力与MHT各维度呈显著相关(P值均

2.3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得分比较

2.3.1 心理健康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状况总分、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见表2。

2.3.2 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能力上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及总分上,农村留守儿童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值均

2.4 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与农村非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差异比较 由于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与农村非寄宿制留守儿童人数相关较大,所以下面采用二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中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仅在孤独倾向上,寄宿制留守儿童得分显著高于非寄宿制留守儿童,其他各心理健康的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及控制消极发泄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上,寄宿制留守儿童高于非寄宿制留守儿童。见表4。

3 讨论

研究显示,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的情绪管理总体呈现正向趋势,这说明他们在多数情况下能够理智地调控情绪[6]。在寻求外界支持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与王飞飞[5]在大学生中的研究结论相似。这可能与青春期男女生心理[6]与生理发育高峰差异以及传统文化对男性的要求[7]有关。不同父母工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父母工作情况不是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主要原因。

寄宿制留守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表明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心理不健康程度就越低,情绪管理能力越差,心理不健康程度就越高[8]。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非留守儿童差。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9-12]一致。在恐怖倾向与冲动倾向上,留守儿童的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觉醒 ,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常常感到过分自卑,却未进行正确疏导。尤其是处于高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更易于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10,13]。

在情绪管理能力方面,留守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总体显著好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上。这说明留守状态会严重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但它并非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所有方面[14]。此外,独立处理事件促进了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父母长期在外地,这就要求他们根据不同的场合调节自我情绪[15]。

寄宿制留守儿童与非寄宿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刘朝军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孤独倾向上,寄宿制留守儿童得分显著高于非寄宿制留守儿童,这与张小莉等[2]的研究结果相反。根据刘霞等[17]对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特点的研究结果来看,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父母。而对于寄宿制留守儿童来说,长期生活在学校环境中,缺少父母及家庭其他支持系统的支持。非寄宿制留守儿童,虽然父母也外出打工,但家庭里其他成员可以一定程度弥补家庭功能和家庭亲密度[18],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年龄增长,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随年级增加而下降的趋势[19]。

寄宿制留守儿童与非寄宿制留守儿童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及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寄宿制留守儿童高于非寄宿制留守儿童。这2种能力高表示在消极情绪的引境下,当个体出现强烈的本能性的宣泄念头时,能够控制冲动,冷静头脑,告诫自己要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5]。而有研究指出留守儿童的应付方式具有不成熟性[20]。这与本研究的结论稍有出入。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本阶段是实现自我与赢得他人关注与尊重的重要时机[6],为了赢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处于消极情绪或遇到不良事件时,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分析原因直至解决。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非留守儿童差;但相对于非寄宿制留守儿童,寄宿制留守儿童情绪管理能力增强。表明寄宿制这一学校制度可能对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儿童生理成熟和心理发育的最关键阶段无法得到父母的直接教育的情况下,寄宿制不失为弥补这一缺憾的良好制度。

4 参考文献

[1] 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教育导刊,2006(6):62-64.

[2] 葛缨,张小丽,曹成刚.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1):45-48.

[3] 唐喜梅,卢清.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70-72.

[4] 刘霞,范兴华,申继亮.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98-102.

[5] 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6.

[6]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46-387.

[7] 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1):39-43.

[8] 黄荣生.由农村女劳动力转移造成的母教缺失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6(3): 33-36.

[9] 黄艳平,李玲.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669-671.

[10]程龙.安徽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校医,2009,23(2):134-136.

[11]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77-182.

[12]高文斌,王婷,刘正奎,等.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3):238-240.

[13]刘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4(1):102-104.

[14]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15]张新招.福建长乐海外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状况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16]刘朝军,田素英,寻广磊,等.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782-5784.

[17]刘霞,武岳,申继亮,等.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4):325-327.

[18]梁静,赵玉芳,谭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7(28):631-633.

[19]王良峰,张顺,孙业桓,等.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639-640.

[20]段玉香.农村留守儿童应付方式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4):331-333.

中学健康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07-02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大学生要应对现实以及未来的挑战,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心理的健康与成熟,有心理健康奠基,人们就能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和管理自己,就能够努力认识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保持适应,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危机并增强能力与勇气,就能够做出成熟的、负责任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就能够有愿望通过探索去追寻积极的人生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定的未来就业带来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对于自身经济贫困等状况的不正确的看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让大学生处于迷茫困惑中成为主要压力源,其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2.大学生承载着过高的期望

期望一是来自于学生家庭,家庭的过高期望和进入大学之后的现实常常会有强烈反差;二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的高要求和现实中优秀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使得原本满怀壮志的学子在面对社会的完满期望前感觉压抑;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成才、成就的强烈愿望和大学生活现实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3.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过度承载与心理素质形成强烈反差,极易在熟悉的生活发生改变、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变故等情形之下产生心理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1.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详细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2.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学生辅导员应该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并在上岗之前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与学生沟通、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

3.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初探

1.实施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虽有纪律与制度的约束,但这种约束的作用是有限的,学校管理必须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转变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动机,进而形成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目标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建立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要促使教师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各种个体心理行为就能和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和谐一致,也就形成了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2.制定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本身带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性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性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在制定各种学生管理制度时,要遵循学校组织下学生个体心理行为的规律,不要以破坏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维持、就范、整齐、划一的状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总之,学校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要服从于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将显性的制度约束转变为隐性的学生心理行为。

3.整体规划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各种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包括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这类活动的管理,须有整体规划,指定专人负责,在遵守心理教育的有关原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加。

4.科学布局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是指校园内写有心理教育格言的各类标语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黑板报以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等。这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特殊的感召作用,使其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和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相互生辉。

四、结 语

中学健康管理制度篇5

一、指导思想

学校卫生工作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指导思想,继续围绕建设“健康校园”总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监测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切实抓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开展传染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和预防接种工作,切实抓好学校卫生工作。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健康教育,强化师生健康意识

1.组织教师和学校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明确学校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只有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才能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

2.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行,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考核。继续开展健康教育研讨活动。

3.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黑板报、卫生广播、校园网络及卫生小报、主题班会等有计划、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从而提高学生的防病能力和健康素养。

(二)加强卫生监督,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学校继续贯彻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决定》精神,坚持自查,并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的复训,继续坚持节日长假后对学校食堂卫生的验收登记等制度,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坚决杜绝师生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饮水卫生安全。

(三)加强健康监测,落实疾病防控措施

1.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各类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及传播和流行特点,落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建立学校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确保做到“四早”,防止传染病在校内蔓延。做好各种疫苗免疫接种的宣传动员、登记工作,建立和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广播、板报、讲座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病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增强学生的防病能力和意识。

2.“六病”防治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常见病的病因、危害性及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六病”防治工作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通知进行,确保每一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对健康体检中有阳性体征的学生及时发告家长书及健康处方,并将反馈信息汇总,做好资料统计工作。

(四)加强组织管理,落实常态监控机制。实行校长亲自抓,各条线负责人分头抓,全体教师一齐抓的管理模式,实行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度,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达标。响应号召,积极开展绿化活动,净化、美化学校环境。积极开展全国爱国卫生活动,提升学校的整体卫生水平。努力创设整洁、文明、优美的学习环境,陶冶师生情操。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定期更新黑板报、画廊,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每校各班每月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一次卫生宣传,传授季节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3)注意用眼卫生,做好视力检查和防近工作,严格控制近视率。

(4)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做好疾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防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加强晨检,发现传染病,马上严格进行隔离,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

(5)继续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如近视、龋齿、营养不良、贫血、沙眼、蛔虫等六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6)定期进行学生健康检查工作,做好学生疾病、体检的统计分析工作。对有疾病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带学生到医院确诊并将资料返回学校,学校将结果通知体育教师,注意学生运动负荷,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7)制定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实施方案和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的意义和相关知识,从而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专人负责登记造册。

四、年度工作计划

2-4月份做好一年级新生入学预防保健卡验收保存工作;做好一年级新生入学体检工作。

4-5月份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5-6月份完成学生健康电子档案。

6-7月份做好学生请假登记汇总,统计缺课率。

9月份:(1)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

(2)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专题活动;(3)第19个全国“爱牙日”活动;(4)学生健康体检及少儿住院基金、学生意外保险投保工作。

10月份:(1)对全体学生进行“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专题教育活动;(2)学生健康体检及沙眼、贫血等普查普治。

11月份:学生健康基本知识与能力测试。

12月份:(1)开展“防控爱滋病”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2)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

附件:

学校医务室管理与建设

——必备档案资料

一、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档案

(一)学校卫生组织机构

(二)学校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3.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4.学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5.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监测制度

6.校医室药品采购管理用药制

7.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8.医疗器械消毒制度

9.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10.校医室人员岗位职责

二、学生健康管理档案

(一)每年一次健康体检档案资料(电子版与纸质档案并存)

(二)学生健康体检信息反馈报告资料(校医应将学生体检个人信息条粘贴在体检报告单上反馈给每名家长)

(三)学生体检统计分析报告

(四)学生特殊疾病及高危疾病记录资料(有家长、校医、体育老师签名)

(五)肝功能异常及复查结果记录资料

(六)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复查情况记录资料

三、学校健康教育管理档案

(一)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二)健康教育教研组,包括:校医、体育、生物及相关教师名单和教研活动记录

(三)创建部级卫生城市健康教育档案资料

1.学校创卫组织机构文件及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

2.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教学进度表

3.健康教育教研小组名单和教研活动记录

4.健康教育教案,内容包括:课时、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小结

5.健康教育教材、教具

6.健康教育总体安排时间表

7.多种形式的传播活动:卫生板报、家长会、主题班会、广播稿、讲座、知识竞赛、电化教育等,20次/年

8.健康教育测试考核记录(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9.学生参加课间操合格率统计表及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百分率统计表

10.开展控烟、青春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艾滋病和肺结核防治知识等专题讲座

11.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的记录

12.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检测方案、登记表、工作总结

13.《学校健康教育评分方案》自评表(三年)

14.控烟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控烟制度和措施;被评为无烟单位材料;控烟教育活动方法的记录资料及考评记录;控烟教育的资料

15.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2)卫生保洁工作岗位职责

四、学校传染病管理档案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传染病防控方案(组织管理;工作职责;报告人;日常防控;出现疫情防控措施;物质保障;责任追究等内容)

(三)晨午检制度及健康网报记录及定期分析资料

(四)师生因病缺课追踪登记资料

(五)入学新生疫苗查验、漏种、补种登记表(表1-4)

(六)传染病报告卡,登记记录

五、学校食品安全督促检查记录资料

(一)每周至少两次检查学校食堂的整改意见书

(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三)学生食品安全教育资料

(四)学校饮用水安全检查记录

六、学生常见病预防治疗档案

(一)每学年初及学年末视力监测记录,并有视低程度记录,干预措施

(二)学生常见病预防宣传教育资料

(三)眼保健操培训或评比记录

(四)对红十字青少年或卫生员急救知识培训记录

七、学校教学生活环境检查档案

(一)定期对教室、图书馆、计算机室、学生公寓、厕所等教学生活环境检查记录

(二)检查结果及整改意见书

(三)环境清洁、开窗通风、消毒记录资料

八、学校卫生法律法规及文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

(五)《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4号)

(六)《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

(七)《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7号)

(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

(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x号)

(十)《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卫生部令第x号)

(十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x号)

(十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教育部令第x号)

(十三)《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x号)

(十四)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x)

(十五)《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卫疾控〔2005〕x号)

(十六)关于印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0〕x号)

(十七)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的通知(教体艺〔2011〕5x)

(十八)《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中学健康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健康 健康预警 学校 现状

健康预警是指根据搜集来的数据对当前的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对未来的健康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它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健康管理理念,也是高职院校健康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健康校园建设推进到今天,尽管各校均制定了“健康校园”的建设方案,体育卫生基础条件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改善,健康教育得到了推广,但是健康预警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体系研究,特别缺乏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应用性强的预警机制方面的研究。与“健康校园”建设进程严重不匹配,从而制约了“健康校园”的发展和完善。

一、制度建设落后,健康预警缺乏法规保障

目前,我国与健康校园建设有关的文件从数量上讲不算少,远的如教育部于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近的如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提出的《关于加强

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际的如WHO“健康促进校园”,国内的如中关工委“关于开展中国校园健康行动”的通知等,不一而论。但在众多的法规文件中,要么是比较宏观的强调学校要开设健康课程、建设健康校园,要么是具体的规划措施,但几乎没有关于健康预警的内容,更没有强制性规定学校应建立健康预警系统及如何建立健康预警系统,这就使健康预警系统的建立带有强烈的随意性----学校要不要建立健康预警系统,如何建立,建成什么样,完全由各学校自行确定。

二、健康预警教育缺失,健康预警理念未能普及

人的理念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而形成的。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除了指导和培养学生掌握强身健体的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理念,其中就包括健康预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各高职院校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均开设有健康教育课程,且总课时数不低于120课时。但目前各院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流于体育课的形式,仅仅在于指导学生身体锻炼和进行达标测试,少有传播健康及健康预警的理念。作为培养健康理念的“主战场”都没能承担起这个任务,要让学生树立健康及健康预警的理念就更难了。

三、健康预警内容片面,针对性不强,与高职健康管理不适应

在仅有高职健康预警中,无外乎针对的是“流行病”、“传染病”“食物中毒”“心理健康”这几个方面。前三者是关于躯体的,后者是关于心理的。而“健康校园”中的健康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不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这其中包括健康的躯体、心理、社会方面和环境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健康预警不是单个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预警,而是整体的全面的预警,除了关于躯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预警,还应包括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和道德健康。

对高职学生而言,除了可能与“传染病”“流行病”“心理疾病”有关的健康问题外,还存在一些与高职学生特有的健康问题。比如,由于部分高职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控制力较差,变通性和灵活性差,又脱离了父母的监管和帮助,可能在社会环境的适应方面、道德建设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而目前各院校的健康预警都是泛泛而谈,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不管是用于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没有错,但却不能解决高职学生独有的健康问题。

四、健康预警范围狭窄,未建成完善的预警系统

完善的健康预警系统包括健康预警制度建设、健康预警信息管理、健康预警指标评估、健康预警反应能力等。健康预警制度建设是指通过立法和公共政策等途径建立健康预警的基本制度,使健康预警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健康预警的信息管理是指通过对健康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将健康知识资源统筹起来,综合利用。健康预警指标评估是指预警部门针对所有潜在的健康风险,依据所收集健康预警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判断健康风险的发展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方案。健康预警的反应能力是指组织和公众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对危机的应对能力。

从目前高职院校与健康有关的预警来看,如“流行病”预警、“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心理预警”等方面可看出,这些预警较侧重于预警的反应措施,即发生状况后的应对。但对于如何建立流畅的预警信息的沟通渠道,预警指标应如何分解和评估却没有详细、完善的规定。

五、健康预警主体单一,未形成“大社区”预警系统

“健康校园”要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健康服务。同时,促进家庭和社区更广泛参与,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学生和社区成员的健康。这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参加建设的主体不仅仅是指学生,还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工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家长和社区机构的全体成员。

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健康校园”预警尚未走出主体单一性、空间封闭性套路,仅囿于内部教职员工和学生,没有形成政府、学校、社区、用人单位、家长、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联动机制。各方的信息成孤立状态,没有联通。

六、健康预警应急管理薄弱,限制了预警系统作用的发挥

健康预警应急预案是健康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控制紧急情况的发展并尽可能预防和消除突发健康风险的产生,将突发健康风险对人、财产的危害减少至最小程度。目前各高职院校编制的健康预警存在着应急预案内容粗略,缺乏核心内容;偏重责任划分,缺乏针对性;注重理论指导,缺乏可操作性;应急分级不清晰,缺乏可协调性;预案演习不到位,缺乏有效性等问题,与完善的健康预警系统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使预案成为一纸空文,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课题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高职院校健康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11SKO08)》。

参考文献:

[1]陈香红,党红:论高校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信息系统的建立[J].通化师院院报,2009(9)

[2]简敏:《校园危机管理策略创新:当代高校稳定的现实选择》[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3]许琦,祖燕飞: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习预警打援助机制的构建及其作用[J].科技信息,2009(31)

中学健康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健康管理;武警部队;干部人群

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所采用的基本思想和方式,是一种成型的、能供人们直接参考运用的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来发现和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规范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既定目标。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我国还没有成熟的工作模式[1]。按照地域、目标人群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与形式,根据便捷性和可及性原则,我国健康管理大约存在5种管理模式[2]:①以体检中心为依托,发挥综合医院的医疗优势,开展医院健康管理服务;②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开展城市社区健康管理服务;③以大型工矿企业医院为依托,开展功能社区健康管理服务;④以农村合作医疗为依托,开展农民健康管理服务;⑤以社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依托,开展社会健康管理服务。

武警部队分为内卫部队和警种部队,其中内卫部队以总队系统为主,其显著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与其相对应,医疗机构层次、等级分明。这就决定了其干部人群健康管理模式与功能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 武警部队总队系统干部人群健康管理模式

根据武警部队院校干部人群健康管理模式的前期探索[3],参考相关工作经验[4,5],结合部队特点,现将武警部队总队系统干部人群健康管理模式探讨如下:依托信息化平台,总队卫生处全面组织协调,医院、机关门诊部、卫生队各司其职,在分级目标管理的框架下,融合群体管理和个体管理,实施自我管理、互助管理及专业管理相结合。

1.1以武警部队信息化网络和健康管理软件为平台 信息化是健康管理的特点之一,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包括2个方面:①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6]。软件是科学、高效开展健康管理的工具。其中健康体检软件可安装在总队医院服务器上。根据对象选择的体检套餐要求,实现分站式或一站式体检,迅速形成体检报告。同时该软件与健康管理软件相对接,实现个人健康数据的实时更新,为后期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健康管理软件可安装在总队网站服务器上,根据个人的使用权限,开展专业健康管理和自我健康管理;②网络平台保障。在这方面总队有天然优势-内部网络高效运转。从中队到支队再到总队,每名干部都可在终端登陆总队网站使用健康管理软件。

1.2总队卫生处全面组织协调

1.2.1明确组织体系 总队卫生处负责指导、协调健康管理工作,总队医院、机关门诊部、支队卫生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1.2.2制定健康管理相关制度 一个新事物的开展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才能顺利实施。因此,必须制定《某总队干部健康管理细则》,将干部健康管理纳入日常保健工作,每年有相对固定的健康管理计划和经费保障。同时,制定干部健康查体制度、健康改善效果评价制度、健康管理奖惩制度,将各单位健康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中。

1.2.3重视工作人员培训 在工作开展前,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外请专家培训、以会代训、自学等途径对从事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管理理念、知识、技能和健康管理系统使用的相关培训。其中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健康管理师培训、营养师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等。

1.3医院、机关门诊部、卫生队各司其职 由于总队干部过于分散,所以无法集中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根据便捷性和可及性原则,医院、机关门诊部、卫生队在工作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中,医院负责每年度的干部健康体检工作,并将体检数据通过体检软件与健康管理软件实现共享;根据体检报告、生活方式调查和一般情况统计,上述单位专业人员由各自电脑终端登陆健康管理软件后台,分别负责本单位干部的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后续的健康管理工作。同时,医院还要对其它两个单位的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对体系部队来院就诊的患者进行疾病管理。

1.4在分级目标管理的框架下,融合群体管理和个体管理 不同年龄段或不同职务,其健康危险因素是有区别的,所以要实行分级目标管理。一般情况下,职务等级越高,年龄越大,健康危险因素越多,健康管理工作个性化特点越突出。所以将其按职务级别分类,针对共性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群体管理;针对个性的健康危险因素,按照职务级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个体管理,建议团级以上干部应配备专人健康小秘书(由所在单位保健医生担任)。在分级目标管理的基本框架下,融合群体管理和个体管理,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健康产出。其中群体管理方法有:开展健康科普讲座、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更新观念、营造气氛;举办健康知识竞赛、控烟比赛、健康日记评比等各种群体活动做好专题知识干预;明确奖惩措施提高干部健康管理依从性。个体管理措施包括: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配发自我管理工具、定期探访、温馨提示等。

1.5实施自我管理、互助管理及专业管理相结合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最终落脚点就是让管理对象学会自我管理,即通过登陆即可管理软件系统或使用自我管理工具实施自我管理。但在目前,我国民众的健康素养还不是很高,没有"专业管理"的科学引导,没有被管理者之间的互相督导,很难实现真正的自我管理。所以只有将三者连成一体,上下联动,才能逐步提高被管理者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终体现健康管理的宗旨。

2 健康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让每个人,尤其是单位主官尽快接受健康管理理念,以理念为先导,变以往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2.2健康教育是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径,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2.3建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平台,如网站、热线、门诊、专题会议等,拓宽互动渠道,确保互动效果。

2.4贯彻制度要把握好3方面的问题:①有关制度的制定既要保证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又不能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严重冲突,要有可操作性;②制度的重点内容是要保证健康管理关键环节的落实,从而解决好难点问题,并获得以点带面的效果;③落实制度要严格,要把落实制度情况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考核体系,增强落实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5机动师医疗机构框架与总队系统相似,健康管理工作可参考上述模式开展。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人口与健康领域明确提出"战略前移"、"重心下移"的发展战略:战略前移,即从疾病发生的"上游"人手,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与管理,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中心;重心下移,即将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农村和家庭。这些都为健康管理的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进一步促进健康管理的发展。武警部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官兵的健康之路必将是带有鲜明武警特色的健康管理。

参考文献:

[1]计惠民,张黎平,蒋鹤生. 我国健康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5): 364-366.

[2]郑彬,张勘.对社区健康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 上海医药,2012,33(24): 31-33.

[3]刘华磊,夏芹,高萍,等. 武警部队干部健康管理工作模式初探[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5): 406-409.

[4]张彦琦,易东,石凯,等. 军队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J]. 医院管理杂志,2012,19(2): 132-133.

[5]于海霞,王瑜,杨芸. 体系部队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 医院管理杂志,2012,l9(12): 1168-1169.

中学健康管理制度篇8

一、实施时间

(一)启动阶段:2010年,做好创建健康城市工作培训,广泛开展宣传,建立工作网络,抓好开局启动和健康场所的创建工作;具体工作由市爱卫办牵头,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技术指导和监测评估,对全年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阶段评估和年终评估,确保2010年创建健康城市工作全面实施。

(二)实施阶段:2011年,全面推进创建健康城市工作,对照创建健康城市各项指标,调整任务分解,针对薄弱环节,抓住突出问题,认真研究解决,把健康城市建设各项工作逐步引向深入,确保全面完成2011年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计划。

(三)评估阶段:2012年,在抓好当年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计划实施的同时,对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进一步探索创建健康城市新方案指标体系,为开展新一轮创建健康城市工作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施内容

2010年为创建健康城市启动年,重点开展创建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宾馆、健康乡镇试点工作,旨在通过各种类型健康场所创建,达到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延伸创建范围的目的。

(一)健康社区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市卫生局。

创建指标:每个街道评选出4个健康社区。

标准:营造健康环境,完善健康设施,参与健康互助,拥有健康人群。

1.健康管理

⑴建立健全社区爱国卫生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健康社区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健康社区工作纳入社区、群团、行业和单位工作目标。

⑵辖区内单位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社区建设,开展争创健康单位、健康家庭活动。

⑶建立社区健康管理志愿者队伍。

⑷定期进行健康社区科学评估。

⑸居民户控烟率应达50%以上。

2.健康基础

⑴经济支持

①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不断增大,鼓励企业捐助。

③居民对健康的投资合理增长。

④社区健康资源协调共享。

⑵社区保障

①不断提高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的覆盖率。

②建立法制援助,不断提高覆盖率。

③健全人民调解组织,不断提高调解率。

④对弱势人群进行社会援助。

⑶科教文体

①社区学习气氛浓厚,居民科学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②开展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③社区健身设施配套率不断提高。

⑷社区安全

①加强社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预防各种事故和案件的发生。

②加强法制教育,杜绝黄、赌、毒现象。

③重视消防安全,完善各项消防设施。

④开展红十字救护教育,提高居民自救能力。

⑤对暂住人口实行规范化管理。

⑥不断完善社区物业管理。

⑸精神文明

①加强文明教育,开展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普及活动。

②开展公民公德教育,倡导文明新风。

③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组织开展有益健康成长的各项活动

3.健康环境

⑴基础设施

①搞好社区规划,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率。

②区内道路平整硬化,排水设施完善。

③环卫设施配套。

④区内有足够的停车场所。

⑤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完好。

⑵环境保护

①区域内噪声不超标。

②社区内雨污分流,“三废”处理达标。

③不断改善社区内河道、池塘、喷泉环境状况,保持水面无漂浮物,水体周边清洁。

⑶社区管理

①环境常年保持整洁。

②环卫设施保持完好、清洁。

③居民生活垃圾袋装化,日产日清。

④区内广告、标牌设置规范。

⑤居民楼道无乱贴乱画现象。

⑷人居环境

①区内住房成套率达90%以上。

②区内绿化率达40%以上。

③区内硬化率达100%。

④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4.健康服务

⑴医疗服务

①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

②完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肿瘤、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症的管理。

③加强对弱势人群的医疗救助。

④建立传染病管理档案。

⑵公共卫生

①社区范围内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证照齐全,从业人员定期体检,持证上岗。

②公共场所和食品行业加强自身管理,不断提高卫生合格率。

③二次供水水箱每年清洗消毒,记录齐全,水质优良。

⑶除四害

①定期开展除四害工作。

②落实四害防制措施。

③四害(老鼠、蟑螂、苍蝇、蚊子)密度控制在省(国家)标准以内。

⑷妇幼保健

①倡导婚前体检,做好计划生育。

②开展新生儿疾病筛选,筛选率逐年提高。

③加强对散居儿童的管理,管理率逐年提高。

④做好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达98%以上。

⑤加强社区内托幼机构卫生管理,卫生合格率不断提高。

⑸健康教育

①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健康教育普及率。

②健康教育资料(报刊、书籍等)入户率达70%以上。

③定期邀请健康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④定期对居民进行健康知识考评,合格率达85%以上。

⑤居民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⑥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控酒限盐饮豆奶健康行动”。

5.健康人群

⑴区内人群传染病、心血管病、精神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⑵居民的吸烟率、酗酒率、高盐率逐年下降。

⑶居民参与健身普及率逐年提高。

⑷社区青少年近视率、贫血患病率、肥胖、佝偻病患病率逐年下降,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⑸老年人照料普及率逐年提高。

⑹区内人群对健康社区建设满意率逐年提高。

(二)健康家庭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创建指标:每个街道评选出100户健康家庭。

标准:建设健康住宅,倡导健康消费,培育健康素质,享有健康欢乐。

1.符合健康的住宅

⑴住房面积宽敞,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⑵用安全卫生自来水和水冲式厕所。

⑶用燃气装置,油烟排放通畅。

⑷绿化美化家居环境。

⑸垃圾袋装,逐步分类投放。

⑹居室装饰,使用绿色环保装饰材料。

2.家庭的健康保健

⑴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提高家庭科学生活水平。

⑵订阅卫生保健资料(报刊、书籍、杂志),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掌握自我保健知识。

⑶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自觉参与“控酒限盐饮豆奶健康行动”。

⑷倡导健康保健消费,健康消费逐年增长。

⑸定期对室内空气消毒,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被褥。

⑹对家庭餐、茶具消毒。

⑺有家庭健身器材和文化娱乐设施。

⑻定期参加体检,备有家庭保健药箱,接受社区家庭医生服务。

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

⑽家庭成员不吸烟。

3.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⑴尊老爱幼,老人健康长寿,儿童健康成长。

⑵家庭民主,互敬互爱。

⑶依理依法调解家庭纠纷。

⑷热爱学习,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4.邻里之间和睦互助

⑴邻里互帮互助,友好相处。

⑵主动维护公共环境和楼道卫生。

⑶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⑷积极参与社区公共安全管理。

(三)健康学校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创建指标:全市评选出5所健康学校

标准:建设设施现代的教学园地,营造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培养文明向上的校园风气,增进师生健康的综合素质,留下莘莘学子的美好回忆。

1.营造健康环境

⑴学校建筑设计符合卫生标准,新建、改建、扩建校舍实行预防性卫生监督。

⑵教学设施齐全、先进,网络、闭路电视、广播等系统设备良好。

⑶教室内采光、照明、空气质量等指标符合卫生要求,课桌椅高度可调节。

⑷校园环境整洁,道路平整,绿化美化。

⑸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整洁卫生,空气流通、物放整齐、陈设有序。

⑹按班组数量设置适当的洗手龙头,宿舍区自来水使用方便,安全卫生。

⑺垃圾箱,果皮箱等设施齐全,垃圾袋装,日产日清。

⑻厕所水冲式,男、女厕所位数足够,管理良好。

⑼自行车停放有专用场地,按班级有序停放。

⑽学校周边秩序井然,安静、无噪音污染。

2.规范健康管理

⑴“以学生健康为中心”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⑵把创建健康学校纳入学校整体教育计划,网络健全,管理规范。

⑶制订有益于学生健康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⑷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⑸提供健康食品,引导师生健康消费。

⑹提供安全卫生的饮水,饮水机应定期消毒。

⑺创建无吸烟学校,校园内禁止吸烟。

⑻除四害措施落实,四害密度达标。

⑼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抗自然灾害或其他灾害的应急措施,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⑽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在校师生的人身伤害。

3.加强健康服务

⑴根据学校种类,分别设置学校医院或卫生室,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必需的医疗用品。

⑵落实《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开展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制定校内暴发传染病、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

⑶保证学生接受计划免疫、预防性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健康情况。

⑷注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和指导学生心理和个性健康发展。

⑸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持和耐心帮教。

⑹教职员工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患病者进行跟踪管理。

⑺建立职工文化、娱乐、健身场所,提供健身指导。

⑻关心教职员工的健康和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⑼学生和老师对学校管理满意率达85%。

⑽教职员工对学校未来发展支持率达70%。

4.开展健康促进

⑴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课程设置灵活多样,以效果为准。

⑵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普及率达95%。

⑶创造相互关心、信任和友好的氛围,树立有益于健康成长的良好校风。

⑷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动员家长支持、参与健康学校建设,鼓励学生以文明健康行为影响家庭和社会。

⑸与社区互动,资源共享。

⑹师生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学生形态、机能、体育合格率不断提高。

⑺师生积极参与“控酒限盐饮豆奶健康行动”。

(四)健康医院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创建指标:全市评选出3所健康医院。

标准:优美的就医环境,先进的科学管理,周到的优质服务,

良好的健康氛围。

1.优美的就医环境

⑴医院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实用美观。

⑵院容环境整洁优美,绿化美化。

⑶道路平坦、畅通,夜间亮化,场地平整,排水系统完好。

⑷建筑物及墙面无污渍、斑剥。

⑸就医场所陈设规范,窗明几净,安静幽雅。

⑹各种公示标识醒目、规范。

⑺设置醒目禁烟标志和无烟单位标志。

⑻厕所合理布局(一类标准),适应病人特殊需要,有残疾人厕位。

⑼垃圾箱、果皮箱、坐椅、电话、公用洗手处等公共设施布局合理,完好洁净。对公用电话、坐椅等公用设施随时进行擦拭消毒。

⑽停车场合理设置,车位足够。

2.先进的科学管理

⑴健全爱国卫生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制度明确,管理规范,责任到人。

⑵食堂和饮用水符合《食品安全法》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患者饮食配有营养师指导。

⑶供热、供水、送排风系统设施完好,运转正常。

⑷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作用、管理、防护及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⑸计划免疫、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符合《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⑹依法管理、使用剧、麻、精、毒类特殊药品。

⑺污水及各类用品消毒灭菌合格,医疗废弃物处理符合国家标准。

⑻除四害长效措施落实,四害密度得到有效控制。

⑼各种公用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安全、卫生,无隐患。

⑽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范火、电、水、气、盗等设施、设备齐全,符合标准,无违章安全事故。

3.周到的优质服务

⑴倡导科学的健康理念,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活动。

⑵职工着装整齐,举止文明、态度和蔼,服务规范。

⑶设立服务中心和院长接待制度,提供咨询、导医、接待、投诉等服务。

⑷建立急诊“绿色通道”,通道畅通有效。

⑸建立“无障碍通道”,配备为特殊人群服务的运送工具和用品。

⑹医疗用房有中心供氧、中央调控、中心吸引系统。

⑺病室环境洁净,温度适宜,通风、光照良好。

⑻做好病人饮食、饮水等服务。

⑼为病人家属提供必需的生活服务。

⑽建立接受社会监督制度,病人对医院综合满意度达85%。

4.良好的健康氛围

⑴设立有益病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

⑵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

⑶门诊和病区设有健康教育专栏,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⑷推广健康教育处方,提供医疗、护理、保健、康复咨询。

⑸物流传输系统通畅、有效,无线呼叫、急救通讯、抢救监控系统良好。

⑹积极参与社区健康促进和社会公益活动。

⑺落实“门前三包”,促进医院周边环境和谐协调。

⑻关心职工生活,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开展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⑼职工对医院管理满意率达85%。

⑽职工对生活现状和医院未来发展支持率达70%。

⑾主动参与“控酒限盐饮豆奶健康行动”。

(五)健康宾馆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创建指标:全市评选出8所健康宾馆。

标准:建设环境优雅、舒适温馨、卫生安全、服务一流的健康宾馆。

1.健康优美的休闲环境

⑴环境清洁卫生,地面完整洁净,室内陈设整洁,处处窗明几净,灯光亮化,绚丽多彩。

⑵环境、庭院绿化美化,有观赏景物和建筑小品,四季常青,整洁美观,外环境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⑶室内摆放花木盆景及艺术品,有良好文化氛围,视觉效果良好。

⑷垃圾分类收集,有害废弃物专箱收集,有符合标准的垃圾中转场地,生活垃圾100%袋装。有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的废弃物容器。

⑸公厕布局合理(一类标准),设施配套,设有残疾人专用厕所或厕位,卫生要求达标。

⑹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达90%。

⑺锅炉(灶)100%使用清洁燃料,空气污染指数符合标准。

⑻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分流排放。

⑼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

⑽落实门前“四包”措施,无违章店招、店牌;广告灯箱达标率达100%。

2.安全舒适的先进设施

⑴门厅和公共区域有无障碍通道,配备轮椅。

⑵设有残疾人专有客房,设施符合残疾人的特殊需求。

⑶消防安全设施先进完好。

⑷宾馆有专用的娱乐场所,健身房、游泳池、美发美容等健身娱乐设施,符合卫生标准。

⑸中央空调系统、新风系统、卫生间排风装置符合卫生要求。

⑹设独立的员工通道,更衣室、浴池、食堂娱乐场所。

⑺厨房科学布局,各操作间独立分开。

⑻冷菜间和面点间有足够的空调设施,冷藏设备齐全,消毒设施完善,消毒合格率达100%。

⑼除四害设施齐全,措施落实,四害密度达标。

⑽公共场所有醒目的禁烟标志和其他的公共信息标志。

⑾会议中心等处设有公共吸烟室,设有无吸烟客房或无烟楼道。

⑿饮用水、食用冰块卫生达标,二次供水水箱每年清洗消毒两次。

3.文明健康的员工素质

⑴从业人员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卫生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⑵从业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卫生知识培训率,“五病”调离率及持健康证上岗率均达100%。

⑶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普及率达100%,具有处理突发事故和应急救护的能力。

⑷职工对生活现状和单位未来发展满意率达70%以上。

⑸职工在工作区域严禁吸烟。

⑹建立齐全的职工健康档案。

⑺从业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所占比例达20%。

4.亲商诚信的一流服务

⑴礼貌待客,热情服务,维护宾客的合法权益。

⑵仪表仪容端庄,佩带胸牌上岗,语言文明亲切,用普通话和外语交流。

⑶诚信经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⑷为儿童、残疾人提供特殊服务。

⑸为宾客提供医疗和商务、通信服务。

⑹提供客房优质饮水,24小时服务,逐步实现客房饮水直供服务。

⑺餐具、杯具、容器、针棉织品卫生达标率达100%。

⑻食品采购索证齐全,运输、储存、领用建立卫生制度,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⑼卤菜加工生产用水卫生达标率达100%。

⑽卤菜卫生抽检合格率达100%。

⑾客房管理符合卫生要求,床上用品按照规定标准更换。

⑿不发生食物中毒。

⒀严禁采购、加工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动植物。

⒁宣传健康食品,引导健康消费。

(六)健康乡镇

责任单位:全市16个乡镇

标准:营造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构建健康社会,培养健康人群,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1.健康管理

⑴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明确专职部门和人员。

⑵健康镇、村的建设纳入镇、村的发展规划,有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定期进行科学评估。

⑶充分发动辖区村(社区)、单位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镇、村建设活动。

2.健康服务

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5%以上,建立和完善镇村居民健康档案。

⑵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针对本辖区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发病情况,开展相应的综合干预。

⑶完善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生殖健康等服务。

⑷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镇建有健康教育园,村建有健康教育指导室。

⑸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企业劳动卫生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3.健康环境

⑴镇区规划合理,环境整洁,绿化美化,秩序良好。

⑵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治理,“三废”排放符合要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断提高。

⑶基础设施完善,建有良好的垃圾、粪便清除系统。

⑷实施区域供水,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⑸除四害巩固措施落实,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

4.健康社会

⑴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和机制,应急措施执行良好。

⑵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⑶重视弱势群体,妥善解决老、弱、病、残的生活照料和就业等问题。

⑷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预防各种事故和案件的发生。

⑸强化流动人口的自主管理,增强流动人口对本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健康人群

⑴热爱学习,掌握自我保健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⑵镇、村居民的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⑶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和万村体育健身工程,不断改善健身条件,提高镇、村体育人口比例。

⑷镇、村居民和外来人口的基础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逐步提高,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⑸镇、村居民对建设健康镇、村的满意率及生活状况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保障创建“健康城市”活动有效开展,巩固提高创卫工作成果,全面提升我市居民健康水平,成立市建设“健康城市”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爱卫办,负责创建具体工作。各责任单位要将创建健康城市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经常研究部署,完善法规政策,切实加强领导;要结合各自实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二)更新理念,增进共识。创建健康城市是一项长期、持续发展的工作,谋求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注重的是创建过程。创建健康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各责任单位要不断提高对创建健康城市工作的认识,将其作为共建共享“北方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

(三)强化法制,健全政策。要围绕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针对城市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制订完善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充分就业等各项法律法规,将各项健康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研究、制订有利于健康的各项政策,深化医疗、教育、体育、社会保障与社会救济等体制改革,推进创建健康城市各项工作持续发展。

(四)分解任务,逐年推进。要把健康城市的各项目标落实到党委、政府各个部门,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编制创建健康城市的年度计划、年度财政预算,配套编制和实施重点专项规划、行业规划,提出具体、明确的年度或分期实施计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规划的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五)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市政府将创建健康城市有关投入纳入财政预算,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满足工作需要。同时,开拓公益事业投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健康城市建设项目建设,争取国内外项目资金的资助和社会各界的捐赠,尽可能寻找最广泛的资金来源。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舆论宣传部门要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创建健康城市工作,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初中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范文 下一篇:食堂管理工作情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