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18 11:07:53

中学体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第1篇

一、对中学体育学科没有准确的定位与认知

当代的中学体育教育,从上到教育部门、学校,下到中学体育教育教师、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认知。首先说体育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各个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投入力度不够,对基层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不够高,检查不够细致,评估不严格不系统,从而使得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现阶段我国应试教育的这种体制,中学体育教育并不与中学升学直接挂钩,所以大多中学对体育教育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二、中学体育教育场地器材不足

现阶段,中学不断扩班,使得学校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却没有因为学校学生的增加去扩充相应的体育教育资源。操场面积不变,但却有更多上课的中学生,使得体育课程的开展本身就出现了问题,体育资源不够用,场地受限无法进行一些体育项目以及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从而使得中学生在体育课上活动量减少。再者,很多中学并没有一些体育项目场馆,或者是有体育场馆但是有限的资源并不够中学生人人都能享受的这种资源。所以说,体育教育场地与器材的不足大大制约了中学体育教育的进行与发展。

三、在中学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思想陈旧

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至今仍然沿用以前的旧的教学理念。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更多的老师在其意识中仍然觉得文化课高于体育课,从而忽视了体育课对中学生的管理与教育。重视学生知识的灌输但是却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眼前短期的教育成果但却忽视了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学生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自我国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中学的体育课堂越来越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选择锻炼,虽然这样能够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性与学生的个人体育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了老师的指导与监督,使得有的中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锻炼方法并不科学、不系统,或者说并没有走到正确的体育锻炼的道路上来。再者,有的学生本身并不喜欢体育锻炼,在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并不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去锻炼,从而将体育课时间白白浪费,达不到中学体育课增强中学生体质的目的。

四、中学体育教育方式单一

现阶段的中学体育教育,大多只局限于体育课程的开设,而且因为各个层面对体育教育的不够重视,体育课程的开设节数也很有限,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中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并不能够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除了体育课之外,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是基本没有的,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在每一个方面基本都需要老师的系统科学的指导,加之现阶段日益受到重视的安全问题,使得中学有组织的进行体育教育更为重要,所以,老师应该更多的担起责任,系统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有序的体育锻炼。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入更多的项目,使得中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系统的锻炼。而不是单一的就那么几个项目而且更加偏向于男生。中学的体育教育,应该在体育课之外,组织更多的体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实现体育教育的进步。

五、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趣味性不足

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在方式基本以体育课为主。在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各类过去的体育锻炼项目单调、乏味,使得大多中学生都觉得很无趣,上体育课没有什么意思。而且体育课过程中一直都是那么几个项目,没有新意,从而不能使中学生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所以便产生了这么一个现象:有的学生选择不去上体育课而选择在教室里面继续学习文化课;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课,在自主锻炼的时间选择了找一个地方坐着等待下课。这些现象并不是个例,当然这也和学校人数多而场地有限等一些硬件条件不足有关,但是,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提升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应该是当下中学体育教育的一个重点。

六、中学体育教育不被部分中学生重视

在当下的中国中学校园中,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使得中学生在学习知识与锻炼身体之间大都会选择前者,而忽视了后着。在中学有限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往往有部分中学生表现的不积极,认识不到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使得本来就很少的体育锻炼时间变得少之又少。

七、结语

中学时代作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人格和体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中学体育向前走的步伐绝对不能停歇。当今的中学体育教育,存在这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存在于各个方面,所以,改善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抓住重点,对症下药,从问题着手。我相信,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长与国家对中学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会慢慢在不断发展中改变。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第2篇

体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体育已经成为衡量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标志。体育教育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首先一定要培养出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观念。中国作为运动大国,强身健体、固国兴邦不能只作为口号,更应该与中学终身教育思想相结合,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终身体育思想如何在中学生体育教育中体现并实践,首先要了解产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文化背景与由来,也有清楚如何在中学体育教育中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等相关问题。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思想中学生健康摘要:体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体育已经成为衡量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标志。体育教育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首先一定要培养出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观念。中国作为运动大国,强身健体、固国兴邦不能只作为口号,更应该与中学终身教育思想相结合,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终身体育思想如何在中学生体育教育中体现并实践,首先要了解产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文化背景与由来,也有清楚如何在中学体育教育中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思想;中学生;健康

一、分析终身体育与中学体育

中国教育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终身体育所要表达的思想就是终身教育思想,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就要贯彻终身体育教思想,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成为终身体育的基础思想,落实好中学体育教育,就要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一)终身体育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下,经济和科技不断地进步中,随着自动化的提高,人们的社会活动以及家庭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生产劳动力与所需体力不成正比,商业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于体力的要求,现代化疾病往往侵害身心,造成身体、心灵及家庭的负担,随着生活上物质条件的改善,体育作为一项健康、诱惑力的娱乐活动就成为人们解决现代疾病所带来的伤害。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终身的体育教育思想也就孕育而出了,而且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体现。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有力支撑,应在教育理念上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培养学生运动的持久性与连续性,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为以后的社会活动、家庭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的关系

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国家相应出台一些重要决定,目的是能更好地落实中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完成终身体育的目标。学校应培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学校体育教育为基石,铸成中学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终身目标,建立起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体魄。

二、我国对于现中学体育教育的误区

中学的体育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升学压力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中学生在课程和升学的压力下,需要利用很多时间。所以中学生的体育教育得不到好的发挥与落实,学生压力大,身体素质得不到锻炼,反而引起相悖的效果。

(一)体育教育不完善

体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点,提倡终身教育为任务,首先应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口号,以体育教育为实践,从思想贯彻到实践中,我国的体育教育一般以自由活动或目标活动为主要授课主线,实践课程往往少之又少,导致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学习,从而失去了对体育教育的渴望。

(二)体育教育陈杂

中学体育教育想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必须要提起每位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在知识点上往往不能进行有层次有条理的讲解,杂乱的讲解形式和没有挑战难度的体力锻炼,导致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导致中学生失去了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中学生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对策

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学生们意识到劳动对体力的要求逐渐下降,并对脑力要求的提高,逐渐失去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学校体育对于终身体育思想是中间连接的有利锁链,中学体育教育不仅支撑着终身体育思想的口号,同时也发展了学校体育的中心思想。激发中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体育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我国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福利。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关系的认识

首先学校体育应传达给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观点,让学生们了解到人体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体质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活状态,同时规律、健康的体育锻炼能够让大脑保持清醒,是自己走出紧张、焦虑的空间,能够更有效率的学习。发展体育的同时也是自我个性的展现,健康的体育活动,给生活带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情绪起伏变的平稳、缓和,大脑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学习也会慢慢进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习,更帮助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进行有规律的锻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在课前做好调查,根据每个同学的反馈,做好相应的体育授课准备,为每一个有体育爱好的同学准备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并在课前讲解好正确的运动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充分体会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应配合好对体育教育的开展,有规律的进行科学的体育讲解,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程,让学生们养成科学性、规律性的体育锻炼。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体育是一项运动教育,老师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用视频的方式来传达体育运动中的知识点及注意事项和规则,学生通过视频,能有效快捷的了解视频的主题,从中学习和体育中的科学性,体会到体育所带来的生活乐趣。可以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分班分组进行体育活动,让有同一爱好的同学们进行健康的体育沟通,不仅可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同学间的友好交流。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贴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不仅扩大了体育的实用性,更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四)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模式

把学生评价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基准,做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一致性,学生与老师建立互评机制。以多元化的方式形成有效的沟通,客观地反应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状况,也能帮助体育老师授课的条理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建立起更完善的体育教育体制。

四、结语

通过本次探讨,中学时期是终身体育教育培养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着中学生今后对于终身体育教育的看法和实践,学校要主动承担其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与形成。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规律、良好的锻炼习惯。打破原始的教学理念,让体育与学习能力相结合,做到有效地改善目前的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终身体育思想。

作者:高英 单位:四平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余贯中.对中学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

[2]郑作花.如何把终身体育思想贯彻到学生的心中[J].科技创新导报,2014,(13).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竞赛模式 趣味性 中学体育素质教育 体育精神

随着我国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传统的中学体育教育方式方法已经明显无法满足学生对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也无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这就使得一些对中学体育教育感兴趣的专家学者不断探索中学体育教育的新形式、新思路、新方法。

一、中学体育教育的竞赛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就是学校一周排出一节体育课,上课内容由体育教师自由掌握。但是由于学校、体育教师、社会等各方面影响,体育课实际上成为了学生们学习其他“重要”课程之余的放松时间,体育教育并没有起到它本身的作用。涉及到竞赛性质的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以田径等竞技项目为主的学校运动会,但有时候也会因为给其他学科让路而被取消。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中学体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顺应发展要求,不断将竞赛模式引入体育教育。

第一,中学体育教育要不断将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传统的体育教育没有竞赛观念,学生只是将体育课做为一种放松。体育竞赛观念引入体育教育后,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成绩直接与学生成绩,甚至升学挂钩。同时,向学生们传授利用各种生活中简便器材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样就能引起学生们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切实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第二,中学体育教育要不断将体育竞赛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传统的体育课考核、“达标”、升学考试等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起到了积极影响。但是,这些都不是竞赛项目,并不能引起学生们足够重视。将竞赛观念引入体育教育,在学校内部、年级、班级、班级内部之间举行比赛,分出个人和班级名次。学生们不仅能获得个人荣誉,还有集体荣誉感。这更能激发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个人体质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中学体育教育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一般采取“放羊式”教学方式,即体育课上,学生们以自由活动为主,教师没有任何安排。学生们之所以仍然喜欢体育课,只要是因为可以暂时摆脱沉重的学习包袱。但是这不是对体育课真正存在兴趣。中学体育教育真正的趣味性应该是学生对体育课本身的热爱,这也是现在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增强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关键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兴趣。传统的体育教学夸张地说,是毫无内容。而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就是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开设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一系列项目运动,可以让学生根据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这样学生们学习起来会更加投入。

第二,激发体育需要,唤醒学生兴趣。唤醒学生兴趣的根本手段就是激发学生们的体育需要。正如中长跑,又累又单调。可以想象,几乎没有学生喜欢中长跑运动。这个时候,体育教师虽然可以强制要求,但这样不仅不会提高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反而会适得其反。但是,如果体育教师们向学生们强调,中长跑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通过中长跑运动,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体质,而且能够以更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需要,从而产生兴趣。

三、中学体育素质教育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加强中学体育素质教育?

第一,中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中学体育教师在中学体育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无论是素质教育观念的创新,还是体育教育内容、方式改革,都取决于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端正教学思想,同时积极提高自身的技能、丰富自身的知识。第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体育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竞赛水平,更应该培养学生们在体育教育中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道德品质,还有集体主义感的精神。第三,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身体的强壮,同时还有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的顽强精神,从而让他们自尊、自信、自强。

四、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手段、形式、方法等各不相同,但基本的体育精神却相同。中学生从一开始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第4篇

一、在中学体育学习中贯彻终身教育的简介

1.何谓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各类教育培养的综合,强调给予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教育,属于教育的子系统。从大体上而言,终身体育是由两个部分有机组成的,第一部分即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倡导学生不断参与各种类型的健身和锻炼活动,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强化体质,让体育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重要内容;第二部分就是强调在终身体育思想下,将体育整体化、体系化以及科学化作为最终目标,为各个领域的群众提供体育实践过程。

2.终身教育对于学生而言的意义。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一生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体育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心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体育锻炼,既可以提升学生体质,又可以帮助他们掌握锻炼方法,为终身体育概念的践行奠定好坚实的基础。终身教育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属于一种意识上的问题,只有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努力将其践行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体育这门学科的价值。同时,体育有着极强的操作性,学生只有充分遵循相关的规律来锻炼才能够得到益处,因此,科学的锻炼方式尤为重要,而终身体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理念,还要形成科学的锻炼方式。

二、中学体育中如何落实终身体育教育

1.革新传统落后理念。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只要教学模式科学,符合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必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要将终身体育思想融入到中学体育中,就需要注重学生的健康发展、个性发展与个性差异,为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多利用宣传、视频等方法让学生知晓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进行终身锻炼可以显著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和体质,帮助自己养成积极向上的锻炼习惯和运动能力,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2.转变落后教学思想。在传统模式下,体育教师是体育课上的主导,很多教师也没有注意到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往往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更加没有深入践行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这严重影响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在未来,教师需要转变这一落后的理念,从全局角度来看待体育教学,努力更新知识,把握好体育学科新态势、新型教学方法,在自己心目中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关系,做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高高在上只会照本宣科的老师,还可以采用课外活动、宣传栏、体育课、课题专栏的形式为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让他们积极践行这一思想观念。

3.注意锻炼综合技能水平。运动技能可以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愉悦感,唤醒学生的运动热情,让他们产生长期锻炼的意识,要想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必须要拥有长期锻炼的意识。中学体育教学不仅要提升快乐教学,还要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注重理论学习,掌握各类运动的原理和作用,反复训练,将理论转化为行动。此外,在体育考核中,不能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应该改革传统评价模式,不仅要重视技能和技术的考核,更要重视学生综合水平的考核。

4.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就现阶段来看,在很多中学之中都组织了体育俱乐部,这种俱乐部形式与现阶段终身体育思想是相符的。在该种模式下,可以将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划分为相应的小组,为各个小组安排难度不同的内容。在教学时,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与他们一同进行探究,同时,教师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教学组织活动时,需要身体、情感和认知有机结合结合起来,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育参与锻炼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终身教育的思想是大势所趋,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发展趋势,利用中学这一体育锻炼的黄金时期,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打下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教师要主动将终身体育融入体育教学中,调整教学模式,充实教学体系,优化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革新运动思想。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第5篇

旨在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毅力的中学体育课程,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在传统课堂模式当中,中学体育教育往往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其重要性和意义未能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试从加强课余体育的角度引导,来推进中学体育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

课余体育;体育教学;发展模式

当前,尽管体育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但就从组织结构及课堂实效看,依然未能脱离副科思维的影响。在很多时候,由于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活动场地受限及活动器材不足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处于组织散漫、课堂效果极差的不良循环之中。而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则将体育教育从课堂内引入到课堂之外,使其从一种理论化和实践化的授课模式,延伸到日常的训练当中。其大大丰富了中学体育教育的内涵,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训练机会,对于推进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余体育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和内涵延伸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长久以来教育发展的方针。从这个角度而言,体育教育应该与智育、德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从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和唯成绩论观念的影响。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教育资源分布稀缺的广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往往沦落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副科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往往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学生的渗透素质和体育技能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体育教学也呈现出非专业化和弱势化的倾向。这不仅大大束缚了广大学生体育技能及身体素质的锻炼,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驱动中学体育改革的开展,对于打破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及发酵,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改革路径。所谓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化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普及与提高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课余体育教育其实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延伸。首先,作为课余时间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传统体育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体育教学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体育课堂的安排上,每个周两个课时的教学安排,无法满足学生锻炼和提升自身体育技能的需要,特别是训练时间无法得以有效满足。而课余体育训练的安排,则打破这一瓶颈,对于学生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课余体育训练是建立在广大学生自身的兴趣基础之上。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是那些对于体育运动有着特殊兴趣和热情的学生群体。他们喜欢参与到体育训练当中,并能从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兴趣。这有效地实现了传统课堂所无法达到的人群分化的目的。这对于体育教师及教练员来说,其训练将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2课余体育教育的组织原则及实施路径的选择

课余体育对于提升中学阶段学生的训练水平及训练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广大教师在组织实施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要按照科学有序的组织原则和稳扎稳打的步骤实施,来稳步推进课余体育教育的稳步实施。从当前中学发展态势来看,课余体育教学仍然面临着较多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水平专业训练人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呈现出严重缺失的态势。中学体育教师往往只对于一门或几门体育运动及训练较为擅长,而全可性的体育教育人才相对稀缺。对于此,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人才的引进力度,对专业性教育人才给予较为优厚条件积极予以引进;另一方面,加大对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从现有教师队伍当中,培养学习能力强、技能全面的全科教练员,通过人才引进或自身培养来填补人才缺口。第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不发达地区而言,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制约课余体育发展的瓶颈。训练场馆不足、体育器械严重缺失,严重制约着课余体育的发展。基于此,校方及教育主管机构应大力推进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课余体育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地方政府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学校的体育场馆建设,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另外,教练员要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在安全训练和科学训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的特有优势,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特别是在训练组织实施的过程当中,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注重每次训练的效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第三,在推进业余体育训练的实践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在课余体育训练中,除了加强学生的运动学习和身体素质培养,还要注重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了对其专项训练以外,还要使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结语

为进一步提高各个中学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质量,应树立正确的课余体育训练观念,理顺课余体育训练的各种关系,增加投入和改善各种训练条件,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中学阶段,如何实现中学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教学的专业化,集聚培育体育人才,提升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者:危正东 单位: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德志.新课程标准下陕北农村中学课余体育开展情况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6:46-47.

[2]潘前.美国中学生体育运动发展现状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3:75-78+91.

[3]周君华.胶东半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312-317.

[4]莫概能,朱东,姜熙.武术作为学校体育中课余体育的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05:69-71+73.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第6篇

一、对中学体育学科没有准确的定位与认知

当代的中学体育教育,从上到教育部门、学校,下到中学体育教育教师、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认知。首先说体育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各个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投入力度不够,对基层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不够高,检查不够细致,评估不严格不系统,从而使得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现阶段我国应试教育的这种体制,中学体育教育并不与中学升学直接挂钩,所以大多中学对体育教育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二、中学体育教育场地器材不足

现阶段,中学不断扩班,使得学校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却没有因为学校学生的增加去扩充相应的体育教育资源。操场面积不变,但却有更多上课的中学生,使得体育课程的开展本身就出现了问题,体育资源不够用,场地受限无法进行一些体育项目以及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从而使得中学生在体育课上活动量减少。再者,很多中学并没有一些体育项目场馆,或者是有体育场馆但是有限的资源并不够中学生人人都能享受的这种资源。所以说,体育教育场地与器材的不足大大制约了中学体育教育的进行与发展。

三、在中学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思想陈旧

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至今仍然沿用以前的旧的教学理念。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更多的老师在其意识中仍然觉得文化课高于体育课,从而忽视了体育课对中学生的管理与教育。重视学生知识的灌输但是却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眼前短期的教育成果但却忽视了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学生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自我国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中学的体育课堂越来越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选择锻炼,虽然这样能够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性与学生的个人体育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了老师的指导与监督,使得有的中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锻炼方法并不科学、不系统,或者说并没有走到正确的体育锻炼的道路上来。再者,有的学生本身并不喜欢体育锻炼,在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并不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去锻炼,从而将体育课时间白白浪费,达不到中学体育课增强中学生体质的目的。

四、中学体育教育方式单一

现阶段的中学体育教育,大多只局限于体育课程的开设,而且因为各个层面对体育教育的不够重视,体育课程的开设节数也很有限,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中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并不能够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除了体育课之外,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是基本没有的,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在每一个方面基本都需要老师的系统科学的指导,加之现阶段日益受到重视的安全问题,使得中学有组织的进行体育教育更为重要,所以,老师应该更多的担起责任,系统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有序的体育锻炼。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入更多的项目,使得中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系统的锻炼。而不是单一的就那么几个项目而且更加偏向于男生。中学的体育教育,应该在体育课之外,组织更多的体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实现体育教育的进步。

五、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趣味性不足

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在方式基本以体育课为主。在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各类过去的体育锻炼项目单调、乏味,使得大多中学生都觉得很无趣,上体育课没有什么意思。而且体育课过程中一直都是那么几个项目,没有新意,从而不能使中学生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所以便产生了这么一个现象:有的学生选择不去上体育课而选择在教室里面继续学习文化课;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课,在自主锻炼的时间选择了找一个地方坐着等待下课。这些现象并不是个例,当然这也和学校人数多而场地有限等一些硬件条件不足有关,但是,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提升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应该是当下中学体育教育的一个重点。

六、中学体育教育不被部分中学生重视

在当下的中国中学校园中,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使得中学生在学习知识与锻炼身体之间大都会选择前者,而忽视了后着。在中学有限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往往有部分中学生表现的不积极,认识不到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使得本来就很少的体育锻炼时间变得少之又少。

七、结语

中学时代作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人格和体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中学体育向前走的步伐绝对不能停歇。当今的中学体育教育,存在这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存在于各个方面,所以,改善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抓住重点,对症下药,从问题着手。我相信,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长与国家对中学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会慢慢在不断发展中改变。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第7篇

旨在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毅力的中学体育课程,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在传统课堂模式当中,中学体育教育往往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其重要性和意义未能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试从加强课余体育的角度引导,来推进中学体育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

课余体育;体育教学;发展模式

当前,尽管体育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但就从组织结构及课堂实效看,依然未能脱离副科思维的影响。在很多时候,由于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活动场地受限及活动器材不足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处于组织散漫、课堂效果极差的不良循环之中。而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则将体育教育从课堂内引入到课堂之外,使其从一种理论化和实践化的授课模式,延伸到日常的训练当中。其大大丰富了中学体育教育的内涵,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训练机会,对于推进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余体育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和内涵延伸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长久以来教育发展的方针。从这个角度而言,体育教育应该与智育、德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从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和唯成绩论观念的影响。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教育资源分布稀缺的广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往往沦落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副科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往往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学生的渗透素质和体育技能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体育教学也呈现出非专业化和弱势化的倾向。这不仅大大束缚了广大学生体育技能及身体素质的锻炼,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驱动中学体育改革的开展,对于打破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及发酵,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改革路径。所谓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化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普及与提高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课余体育教育其实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延伸。首先,作为课余时间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传统体育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体育教学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体育课堂的安排上,每个周两个课时的教学安排,无法满足学生锻炼和提升自身体育技能的需要,特别是训练时间无法得以有效满足。而课余体育训练的安排,则打破这一瓶颈,对于学生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课余体育训练是建立在广大学生自身的兴趣基础之上。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是那些对于体育运动有着特殊兴趣和热情的学生群体。他们喜欢参与到体育训练当中,并能从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兴趣。这有效地实现了传统课堂所无法达到的人群分化的目的。这对于体育教师及教练员来说,其训练将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2课余体育教育的组织原则及实施路径的选择

课余体育对于提升中学阶段学生的训练水平及训练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广大教师在组织实施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要按照科学有序的组织原则和稳扎稳打的步骤实施,来稳步推进课余体育教育的稳步实施。从当前中学发展态势来看,课余体育教学仍然面临着较多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水平专业训练人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呈现出严重缺失的态势。中学体育教师往往只对于一门或几门体育运动及训练较为擅长,而全可性的体育教育人才相对稀缺。对于此,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人才的引进力度,对专业性教育人才给予较为优厚条件积极予以引进;另一方面,加大对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从现有教师队伍当中,培养学习能力强、技能全面的全科教练员,通过人才引进或自身培养来填补人才缺口。第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不发达地区而言,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制约课余体育发展的瓶颈。训练场馆不足、体育器械严重缺失,严重制约着课余体育的发展。基于此,校方及教育主管机构应大力推进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课余体育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地方政府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学校的体育场馆建设,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另外,教练员要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在安全训练和科学训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的特有优势,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特别是在训练组织实施的过程当中,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注重每次训练的效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第三,在推进业余体育训练的实践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在课余体育训练中,除了加强学生的运动学习和身体素质培养,还要注重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了对其专项训练以外,还要使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结语

为进一步提高各个中学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质量,应树立正确的课余体育训练观念,理顺课余体育训练的各种关系,增加投入和改善各种训练条件,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中学阶段,如何实现中学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教学的专业化,集聚培育体育人才,提升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者:危正东 单位: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德志.新课程标准下陕北农村中学课余体育开展情况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6:46-47.

[2]潘前.美国中学生体育运动发展现状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3:75-78+91.

[3]周君华.胶东半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312-317.

[4]莫概能,朱东,姜熙.武术作为学校体育中课余体育的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05:69-71+73.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问题;思考

素质教育中包含体育,体育教育应以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指向,体育素质教育应体现时代要求,即健康追求。它应包括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竞技体育等综合性体育项目和健康追求理念,形成一套综合性强、理论坚实的体育教育体系。但在现实的体育教育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中学体育并没有实现综合性,反而是像文化课一样,向分数看齐,由此使得中学体育教育方式的问题有增无减。而新课改中又将体育分值一再提升,更加重了体育教育向分数看齐的偏颇价值观。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案例对中学体育教育的指向性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近几年来,新课改强调提升体育分值,使得中学体育教育处于一种紧张的备考状态,本应是娱乐游戏、简单技能训练、提高身体健康质量的体育课,如今却变成了应试技能速成训练课,每节体育课都围绕中考项目反复强化练习,800m、1500m从未走出体育课堂。据时事新闻报道,体育课上猝死事件频有发生,如南京1名14岁初中女生生理期坚持跑步结果猝死在跑道上。原本很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现如今逐渐成为学生提及生畏的课程,并非因为教师严厉,而是每节课程内容都是复制性大强度甚至是超强度的技能训练。《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但就现状来看,体育课的健康指向走入偏途,拿到满分成了现在体育课的最终目的,这无疑忽视了《体育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扭曲了中学体育教育观念,势必会给体育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拿到满分,学生在教师、家长的监督逼迫下早起晨练、不停的跑圈,大课间也要抽出10min进行跑步、跳绳、跳远等项目训练,已违背了学习之余劳逸结合、强身健体的初衷,让学生身心疲惫。并不是所有的学生体质都适合大量运动、都有运动天赋,因此用统一高标准来要求每位学生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还会使得某部分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从而排斥体育运动,与原本预设目的更加背道而驰。加之在社会发展带来的雾霾、空气质量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应该注重体育教育的目的,明确体育教育应以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为主,并非以分数为重而不惜学生身体承受力的强化训练。学校、教师应明辨新课改要求,明确素质教育真理念,转变体育教育指向,不被体育分数紧固教育思维,要真正落实体育教育以学生健康为目的而不是以提升分数为目的,让学生对体育教育有兴趣而非惧怕紧张,调整体育教育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校应组织教师研读《体育课程标准》,并进行科学解读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认真研读《体育课程标准》,科学解读,定准体育教育目的,指向增进中小学生健康,少年强则国强,体育教育落实到位,有助于增强我国国民整体身体素质,进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小学生正值身体快速成长的时期,因此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缓解压力,促进骨骼等各个身体机能的生长。体育教育应围绕如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展开,而非一味的看分数,要科学解读课改要求。新课改提升分值是想让国民关注健康,增强体质,从娃娃抓起,打好基础,而不是充实中考招生。2教师应注意体育教育强度某些学校存在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盲目高强度训练的做法,跑步、跳绳等项目都是以学生极限为标准,反复加大锻炼程度,一节课下来,学生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心脏频率非常快,反而对学生身体健康存在威胁。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训练强度,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留心观察不同学生身体素质,注意因材施教,也就是结合不同学生适当调整训练量和强度,通过多种形式锻炼技能。例如,跑步弱的学生,可结合其身体素质适当增加跑步圈数,若结果仍无效,则不要反复强化,这样会使得学生厌烦惧怕体育课,也会增加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容易引起不适。尤其是需要体育教师考虑男女生差异,在进行训练时,适当照顾女生的身体承受力,适量安排锻炼,还要重视女生特殊期的维护,某些症状严重的学生可考虑不进行运动或少进行运动。3调整教学内容新课改提升中考分值后,中学体育教学几乎都围绕中考项目实施,每节课都在反复地练习几个项目,常规练习、测试练习结合,学生渐渐便觉得体育课乏味,辛苦劳累,这种心态会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也容易使得学生曲解体育课的教育目的,认为体育课就是为了中考得满分。因此,体育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中考项目训练为主,某些趣味性体育比赛、活动等穿插其中,一是可以缓解学生备考的紧张状态;二是可以丰富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让体育重新焕发趣味性;三是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始终有新鲜感。有句话叫物极必反,用在体育教育中便提醒体育教育教师,锻炼要有度,适当的非训练项目课的加入会使学生真正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也便于让学生调整状态,更好的迎接中考项目锻炼课程。4学校增加体育设施,调整授课形式为保证教师能够进行内容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学校应增加相应的体育设施辅助体育教师的教学,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便捷。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包括各方面机能的提升,因此如果仅凭简单的几个项目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是有局限的,不防增设体育设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多样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项目,从而使身体各个机能都得到锻炼。另外,学校可尝试调整授课形式,将体育课按照学生兴趣分组,结合学生体育特长进行授课,使擅长跑步的学生的跑步技能进一步提升,使擅长篮球的学生熟练掌握篮球技能等,实现因材施教。但在以学生兴趣划分授课中,还需要加入其他项目,达到综合性训练。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育选择,也使得体育教师可以较为轻松的教学。每一项教育都应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指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应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事情,而非令学生排斥,体育教育要为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保驾护航,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适量合理的锻炼强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者:孙伟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俞国峰.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及教学对策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8(12).

[2]韩琦.素质教育下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J].内江科技,2011(6).

[3]李世英.浅谈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构思[J].福建体育科技,2002(2).

上一篇:知识产权审计范文 下一篇:农业企业发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