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7 01:14:02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篇1

(一)高职院校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化学工业绿色化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如果企业员工大多数都接受过绿色化学教育,那么便能够通过回收废物、节能预防和控制污染扩散等方法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现代企业尤为注重员工的绿色化学意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化学工业将来的重要力量,需要充分理解并广泛推广绿色化学这一新生事物,同时在以后的岗位上通过自己形成的绿色化学理念和专业技术,引导化学工业生产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另外,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市场需求,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而且也拓宽了学校的办学领域,从而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让化学充满“绿色”尤为必要。

(二)高职院校绿色化学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依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绿色化学完全没有涉及。很多高职院校还未充分认识到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多数教师对绿色化学知识毫不知情。在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发展的今天,对于化学学科这一重大变革,化学教师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化学教育观,把绿色化学渗透到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一批有一批的绿色化学工作者。

二、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

(一)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理论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便是在化学基本知识的时候,将与之有关的绿色化学知识一并讲解给学生。例如在组织学生观看合成氨、硫酸的工业制造方法等工业实际生产视频时,引导学生在学习生产流程、化学反应知识的同时,重点观察工业“三废”是如何产生的和正确的处理措施,同时告诉学生,因为人们环境意识淡薄“,三废”治理工作需要投入大笔费用,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不堪重负。所以,应该将资料污染的资金用在研发绿色新产品、新工艺上,从源头上切断污染,对企业、对社会大众而言都是一种“双赢”策略。

(二)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

1.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确保绿色化学的实施基础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演示是教师讲解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师环境教学的有效方式。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操作必须规范,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演示实验的各个环节、步骤中。

2.创新实验方式和实验内容

高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危险性较高,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与修改。另外,还需要降低实验对玻璃仪器的依赖性,有些能够明确辨别出颜色的定性实验尽量在点滴板上开展,比如Fe的显色试验等。这种定性实验也能够在滤纸上进行,比如检验醛基的存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等等。同时,还能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等来开展仿真实验,然而必须以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为基础。

3.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

高职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知识与技能,了解了一些规范操作知识,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开展实验前制定好预备实验方案,使得学生重点思考在实验过程别过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污染问题。其中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精神更加重要。

(三)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进行设计和实验,从而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切身感受到精神上的成就感。教师还可以采取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到造纸厂、农药厂、制革厂和化肥厂等工厂去参观,对工厂在处理“三废”方面所实施的有效措施和采用怎样的设施来转化“三废”等工作进行观察与思考,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措施与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开动脑筋解决废液转化利用和处理意见,怎样变废为宝。另外,高职化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出周边环境污染的原因,并结合绿色化学知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这样不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了绿色教育,而且提高和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绿色化学教育虽然迅速发展,然而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高职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究绿色化学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绿色化学教育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绿色理念、树立绿色化学观、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素养,以同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为根本任务,使得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绿色公民。高职化学教师希望通过绿色化学教育所播下的绿色文明种子生根、发芽、成长,为我们生存的环境披上绿装。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篇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即语言中的文化教育,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 

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2.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兴趣爱好为话题如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等等。 

3.称呼语 

例如“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我们在教材出现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的情况,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同样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张医生"、"王护士"称为Doctor Zhang, Nurse W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4.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5.称赞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coat looks nice. 

B:Thank you. 

6.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 ""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8.节日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篇3

求学网为您提供“物理教育教学论文文化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解决您在写物理教学论文中的难题

物理教育教学论文文化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物理教育教学论文文化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教育;语言教学;真实语境;交际实践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过于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传授,忽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现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本文拟从语言教学、真实语境、交际实践三方面着手探讨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英语跨文化教育。

一、引言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过份强调语音、语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传授,忽略英语语言中体现的西方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文化现象的传授,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不强。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也是为了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本文拟通过寓文化意识于语言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理解西方文化、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三方面着手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

二、寓文化意识于语言教学中

语言使用上的差异是由文化的差异引起的,在教学中,要使学习者关注语言的运用上体现的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之处,把文化差异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文化的洞察力和跨文化意识。

(一)词汇的文化差异

1、词汇在中西文化中的字面差异

龙在汉语中为图腾与吉利的象征,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却是罪恶、邪恶的象征。as wise as an owl中作为智慧的象征的owl与汉语中视为坏兆头的猫头鹰。汉语中农民无贬义,而Peasant则是没有教养,社会地位低的人。红在汉语中常与喜庆相关,red则有多样化含义。red letter day 为“喜庆日子或纪念日”,To see red 为“使人生气”,wave a red flag为“做惹别人生气的事”,one’s face glowing with health为“红光满面”。to cast pearls before the swine则为汉语中的“对牛弹琴”。

2、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联想意义

涉及到历史、传说、文学或宗教中人物或事件的词汇,意义深远,要越过字面意义去了解联想意义。英语中Shylock是《威尼斯商人》中的角色,意为惟利是图、心肠歹毒的小人。童话中灰姑娘Cinderella指贫穷、善良的最终获得幸福的女孩子。willow是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奥菲莉、黛丝泰蒙娜的悲惨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成为悲伤命运的象征,“杨柳”形容离别与女子情感以及妓院等。林黛玉代表指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形象。

(二)语用上的文化差异

语言总是体现了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关注这些差异,有助于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汉语习惯以询问别人到哪里去作为寒喧语,西方则是对于天气的评论和预测。年龄、婚姻、收入等是西方禁忌的话题,属个人隐私,美国人对于称赞语一般坦然接受并回以“Thankyou!”,中国人则谦虚地加以否定。再如对某个场所的表达。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商店等大建筑物中的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的房间,即是浴室、厕所的委婉说法,并非汉语中的“休息室”。

三、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理解西方文化

利用教材、多媒体、原版材料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方位感受语言,达到语言与文化的整合。

(一)挖掘教材、充分使用多媒体

以教材为核心,将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历史背景和故事传说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其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同时利用多媒体营造视觉、听力的真实语言场景,把教学中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加以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主动对英语语言文化进行探询,引导学生关注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表达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选择原版材料进行补充

选择适量能反映西方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的视听材料,了解真实语言环境下英语的运用情况,加深对中西文化内涵的理解,积累相关的材料。如体现了社会理念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介绍当前社会动态和社会问题的报刊,收看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和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的节目,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英语基础选择部分国外英语电视电台节目观看,英语原版电影更是展现了英语民族如何进行交际的真实情景和鲜活语言,这些材料既煅炼了阅读与听力能力,又是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

四、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品味和体验文化异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创造英语交流的机会。如定期开设中西方文化知识讲座,用媒介语或英语向学生全面介绍英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社会风俗等;以某个西方文化元素为主题开展英语沙龙、英语演讲比赛,选择教材中故事性较强、情景性突出的文章进行情景剧表演等等;扩展交际空间,与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直接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创造机会参与涉外工作的翻译与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孙姣夏.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育与职业,2006第21期。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近年来,关于语文的定位、功能和教学改革的讨论一直不断。而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对语文的重视,无疑也体现着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语文是母语教育,它的教育成功与否,关系重大。现今,教育界重英语轻语文的现象令人忧虑,因此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讨论。应该说,语文课程“并不仅仅是在讨论一门基础公共课的设置和授课问题,或者补充点文理知识,而是将国语教育作为一个代表和象征,指代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人文素质的修养。国语教育不是泛泛的文学阅读,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精神层次和做人的境界”。的确,在学生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语文恰恰有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便利性和可行性,这也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1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其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活的生命”。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等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以其鲜活的生命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着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如今,“全球化”、“地球村”加速了世界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将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合作与竞争,是摆在每一个中华儿女面前的严肃问题。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遗产,也带来了因袭的重负。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了解和传承本国的传统文化,是责无旁贷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了解传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分析传统,有助于他们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变革传统,也有助于他们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我们的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以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和可行性。

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语文课程的内容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但如何在语文的教学中较好地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轻松自然地领会传统文化,欣然接受传统文化,理解和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首先,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与自觉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进入大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等方面也接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换言之,教师不应低估学生的水平,如果教师不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给学生脱胎换骨的感觉,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不但是丰富的学识,还要有对内容深浅的恰当把握。在语文的教学中,要避免与中学重复的东西,需要深入,让学生感受到深刻,但不能故弄玄虚,又要浅出,让学生容易体会,但必须避免肤浅单调。教师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还应当包括教师本人的优秀的师德师风,像孔子的因材施教、诲人不倦、言传身教等精神,这些精神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思想。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将自己的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教给学生。同时,语文教师应该有自觉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适时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注重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提高文化品位。选入语文教材的古代作品是经过岁月沉淀的名篇,要求学生诵读这些经典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诵读的过程不仅是帮助记忆的过程,也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理解吸收的过程,真正的诵读需要读者主体思维的参与,把语言符号变成逼真、鲜活的艺术形象,并不断内化,成为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材料的日积月累,将成为一个丰富的语言资料库,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显示出文化底蕴。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还应当在引导学生诵读作品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和阅读面,使学生对这些经典有更加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广泛地接触中国古代的优秀经典,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熏陶,文化品位很自然地得到提升。再次,结合地域文化资源,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不应当限于书面知识,还应当走进生活,把课外与课内打通,这样才能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文教师不应是单纯的教学工作者,还应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如何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思考。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洁.中国母语教育的困境和未来[n].中华读书报,2011-04-13.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学,环保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它向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各种自然资源,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危机,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然而目前中学化学环保教育主要存在一些问题:如环保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环保教育的方式偏重于课堂讲授理论知识,没有和环保实践活动相联系;没有针对环保教育的专门教材和授课教师,现行的化学教材中相关的环保知识较为分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和整理资料,开展化学实践的次数相对较少;环保教育的考核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教学任务繁重,所以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考试科目的教学中,对环保教育的关注度明显不够等。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在化学新授课中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育学论文,教材是知识的基本载体,教师应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培养环保意识。中学教材有许多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适时的、适量的将潜在的环保内容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讲授水与氢时,强调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又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以此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在讲授空气和氧气时,应引入大气污染的相关内容,讲解造成大气污染的两大因素: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其次结合国际重大的空气污染事件来说明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和对人类健康的伤害;在讲授碳族元素时,向学生渗透二氧化碳地大量排放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煤气中毒的实质是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是血红蛋白丧失运输氧气的功能,使人窒息,让学生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在讲授农药和化肥一章时,应补充说明土壤板结,土壤污染的相关知识,以及和使用化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绿色无污染食品的定义和普通食品的区别等。

二、在化学复习课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新授课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一些环保教育的零散片段,学生掌握的环保知识是孤立的、不连贯的,在复习课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环保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如复习到大气污染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一些会造成大气污染的各类物质进行归纳和总结,如碳氧化合物的污染。分别介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再补充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轻者昏迷重者死亡,二氧化含量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让学生思考该怎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复习到硫氧化物的污染时教育学论文,应着重讲解硫氧化物造成的污染主要是酸雨的危害,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进一步形成酸雨会腐蚀建筑物,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还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通过在复习课上讲新课中讲解的环保知识进行联系,归纳总结,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对会环保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1.实验操作规范化.

规范的实验操作不仅是试验成功的重要保障,更是减少污染的关键所在。教师的示范操作比课堂操作更具有感染力,因此,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指导学生实验,教师都要做到实验操作准确、规范,力求让学生掌握准确的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言传身教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例如在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量取转移、物质的称量、物质的加热、过滤等基本操作中,准确、熟练的动作可避免药品因洒落、挥发等造成污染。一是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应提醒学生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是有毒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气密性不好不仅会使实验效果不明显,还会使有毒气体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师生的健康。例如在二氧化硫和氯气的制备实验中将尾气通入到碱液中便能防止尾气外泄造成污染。合成硫酸时过量的二氧化硫应用氨水吸收。制备盐酸时用水吸收多余的氯化氢气体,制备硝基苯等挥发性较强的有毒物质时,应安装一个冷凝管回流有毒气体。二是在实验结束后,对固体废弃物、废液的处理也要力求规范,如废酸不能随意倒在地上,它会腐蚀水泥地面,也不能倒入下水道中,它不仅会腐蚀金属管道,更严重的是会造成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应放入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剩余药品。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又牢固的树立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化学实验微型化

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微型化学实验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试验新方法,它具有实验现象显著、药品用量少、污染程度小、反应时间短、便于操作等特点,备受化学工作者的青昧,成为当今国际化学实验改革的主要趋势。由于在微型化学实验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都很少,因此,微型化学实验不仅大大节省实验经费的支出,更减轻了实验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如做硫在空气中燃烧的试验教育学论文,按常规的药品用量来做,硫粉需要0.3-0.5g生成的二氧化硫为0.6-1g,换成微型实验来操作硫只用0.02g,生成的二氧化硫仅为0.04g,实验效果完全相同,但药品用量却是大大减少。在做乙炔的制备及性质的实验时,如采用少量的电石和用注射器滴加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即可使反应速度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要节省了原料,实验效果也较为理想。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时将试管换成点滴板来操作,不仅能取得同样明显的实验效果,还减少了废液的排放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化学实验微型化,其经济效益、环保效益、教学效果都是很显著的,既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有独特的功效等。

3.实验设计综合化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大多都是用单一的实验来说明物质的某一个性质,要想全面了解物质的所有性质便要重复做多次的单一实验,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又会造成药品的浪费,还加重了实验场所的污染。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综合性实验,把几个分散的相关实验组合成一个整体、连续的做一系列实验,使一个实验的产物成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这样既节省了药品又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很好的检查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经济和环保意识。如:我们可以将氯气、次氯酸纳、氯酸钾的制取实验和氯气氧化性的验证实验设计成一个综合实验(尾气用氢氧化钠吸收),这样既能节省药品用量又缩短了反应时间,又能防止氯化氢、氯气等有毒气体外泄造成空气污染。又如在消去反应中将环丙醇变成环己烯,环己烯继而成为合成己二酸的原料,这三种物质进一步被用于第三个实验。

4.进行多媒体教学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针对一些试剂昂贵或有毒(苯、苯酚、砷化物等)、易发生爆炸、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污染较大的实验,目前还无法通过改进实验来实现其绿色化或减轻污染,对于此类实验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课件(CAI)模拟仿真实验,例如:氢氧化二铁的制备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在演示该实验时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若用多媒体模拟这一实验教育学论文,便可以把实验现象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氯气、氯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制备实验,在实验室操作外泄的气体会对师生的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改用多媒体模拟该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反应原理、掌握操作方法、观察到实验现象,既加深了记忆,又消除了因实验而造成的污染和对师生健康的危害。

四、在化学课外活动中透环保教育

课堂固然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环保教育的本身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仅仅依靠课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教师可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可利用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世界无烟日等环保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普及相关的环保知识,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更深刻、清楚地了解;教师可以将环保感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成立环保兴趣小组,检测学校附近工厂的空气状况和污水的处理及排放情况,让学生将所学的环保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运作空间;充分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等多种媒体采用文字、图片、数据宣传环保知识给予学生心灵上的震撼,让学生明确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意识到环保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环保知识竞赛,检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等。

参考文献

[1]曹伟.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武汉师范大学,2007

[2]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S].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陈静.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意识的渗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8):116

[4]岳天军,刘凤霞.化学实验教学与环境意识的培养[J].理科科学探究,2008(2):55

[5]冯燕萍.浅谈化学实验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湖州师范学报,2003,25

[6]彭菊花.冯伯虎.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48(4):48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篇7

1.在教学目标中凸显化学学科育人价值

化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变化的角度看世界,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变化,用微观理论来指导化学研究和物质转化,用辩证观点来认识化学物质,用科学的价值观来认识化学在推进人类文明、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兼顾三维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充分结合知识内容的特点,发挥化学知识的载体作用。目标设定关键在准,不应盲目贪多、求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定,要做到具体明确,充分体现出相应的化学知识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教师要合理设定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比重,避免出现游离于化学知识与技能而空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现象。

2.精心组织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育人素材

教师要善于从各种渠道搜集有利于化学学科育人的相关素材并进行精选,充分发挥化工生产、环境保护、化学实验、化学史等内容在学科育人方面的载体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分类观、辩证观等在内的科学物质观。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紧密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一是要有典型性,通过对精选的典型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来提高学科育人的效率;二是要有逻辑性,在梳理好化学知识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教学内容之间的顺序和相互关系等问题;三是要有发展性,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3.增强参与体验,倡导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与动手、独立和合作、探究与验证、科学与人文等各方面关系的基础上,灵活选用实验、讨论、竞赛、游戏等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形象生动地解释化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科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使用工具和搜集证据、处理数据和解释问题、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精神,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探究式的教学要适时适度,循序渐进,不能盲目追求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4.营造合作、民主的科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分工合作、乐于倾听、善于表达、敢于质疑,并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要精心设计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要创设足够多的师生交流和学生间交流的机会,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实践、表达,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5.从社会、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挖掘育人资源

教师要及时关注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生活中和化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化学教学紧密结合,既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提供学生参观、体验的机会:要善于捕捉和利用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在回答、讨论、实验、作业等方面的表现,挖掘其中的育人素材,及时调整教学,使学科育人及时到位、润物无声。

6.加强过程评价,丰富评价形式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评价,尤其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问题讨论、分工合作等,分析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给予过程性、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要及时评价并建立档案袋记录,通过分析评价记录发现学科育人价值实现中的经验与不足,及时调整后续教学。

二、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1.全面树立育人意识

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是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育人的基点。教师必须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融合育人内容,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在育人过程中,教师不能孤立地从化学学科出发来思考问题,而应协调好各相关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学习领域的相关学科,用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问题。化学学科育人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也要关注作业、社会实践等课外环节中育人价值的实现。

2.努力提升专业修养

教师要从化学学科专业修养的角度深入剖析化学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提高对学科育人价值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育人视野,丰富育人素材。教师还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基础,对学生的理想信念、行为品质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培养作出整体安排,明确各年段的学科育人要求,做到层次化、系列化,由浅入深,一以贯之。

3.提高行为示范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知识结构、治学态度、道德品质、人生准则、处事规范等方面体现自身的人格魅力,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示范要细腻、自然,不能带有自我炫耀或说教的色彩。

4.发挥教学研究作用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篇8

化学在科学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化学教育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种有机的融合。化学教育不仅仅需要向学生们传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更应该注重发挥其人文价值的作用,更好的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服务。在化学教育中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一)化学中体现出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化学中有着丰富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容,它们体现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唯物主义辩证法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质量互变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等等。在化学教育中可以利用丰富的化学内容来从构成物质微观粒子的物质性、物质形态和种类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物质结构的层次性方面对学生进行编制唯物主义物质关进行教育。通过对化学反应以及各种反应类型知识的教育能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多样性,而通过原子观点、化学键观点和能量变化观点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统一性,最终让学生明白运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量变质变规律在化学运动中有着极为明显的体现。在化学中,对立与统一的法则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一系列的平衡。

(二)化学能够培养人严谨、细心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将会改变一个人的一身,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则会直接决定着做事的成败。良好的习惯将能够使得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通过化学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们严谨、细心的习惯,化学本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要求的是要用事实说话,所有的化学结论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的验证基础上的,而实验过程、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都容不得半点马虎,都要求要细心、严谨,因为往往一个细微的错误就能够导致整个实验结论的错误,一个很不起眼的疏忽就能够导致最终的推论出现巨大的偏差,正所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利用化学中要求的严谨、细心来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和责任心,让他们养成严谨做事的习惯。例如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数据处理,而且其中所讲的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如果计算错误,那么学生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如果在讲气体的体积时没有指明外界的条件,那么这个气体的体积就没有意义,而这些都是细心与严谨的要求。

(三)化学中的理性思维体现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其本身就蕴含有一种理性精神。在化学之中,有很多的问题、结论都是通过各种实验来进行验证的,而所有的结论的正确与否都需要通过实验所获取的结果来进行科学推论,而这些推论的过程都必须是理性的。同时化学实验多少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虽然有理论作为支撑,但是各种未知因素可能引起的危险却不能够忽视,危险性的存在要求实验者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理性。化学本身所蕴含的理性、确定性和规律性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例如课本中传统的Cu与浓硝酸反应实验存在着这样的几个缺点:

(1)试剂的加入过程中伴有气体逸出;

(2)铜与浓硝酸反应时,导气管直接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会发生倒吸;

(3)作为有污染物产生的课堂演示实验,应尽量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教材中氢氧化钠溶液对NO2的吸收有限,有排入大气的可能。那么就应该考虑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而将此实验交给学生们进行改进,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十分有用,但是却必须要让学生们明白为何要进行改进,以及自己进行改进的理由。这样对于学生的理性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化学知识中蕴含有多姿多彩的美

在高中化学知识中蕴含有多姿多彩的美,例如那微观的五光十色,微小元素构成了我们眼中所能够看到的绚丽多彩的世界,让我们能够见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元素之间的有机结合,让我们能够看到微观世界的和谐,元素之间的有序排列,能够让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有序。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们去深入的体会化学这种秘、和谐的美,提高化学素养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二、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既然在高中化学中渗透了如此丰富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素材,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们来体会到其中的人文价值,并提高自身的人文价值素养呢?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教育并不仅仅是有教书这一层含义,它包含有育人的含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古人有云“不正己何以正人”,要教育学生就需要先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对于高中的化学教师来说,要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就需要先从自己做起,在课堂和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合理用语、端庄仪表、做事严谨、工作一丝不苟,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对自身的业务素质进行强化,并针对学生们的具体情况与自身的教学效果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要不断的对自身的化学逻辑思维进行强化,树立起能够被学生认同的教学风格。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能够让学生更加认同教师,进而对于教师的观点也能够更好的接受,进而更加的有利于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实现人文价值。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勇于担当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多重角色,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气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尊重与信任学生,帮助学生们逐渐的树立起自信心。例如在解答开放性习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互为补充。如习题“铜盐有毒,但在生命体中,铜盐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请你上网查一查金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与同学交流。”这个习题是一个开放性的习题,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让学生们掌握查阅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去进行引导。然后学生们需要掌握如何整理已经查阅到的资料,并且将自己的成功与他人进行交流。这些都是建立在教师的良好引导的基础上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参与了进去,进而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教师,拉近双方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各种化学史料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化学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人类宝贵的财富精神,它并不是枯燥、机械的实验或数据所堆砌起来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收集一些化学史料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对人文精神进行渗透。通过对化学家们的故事的讲诉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与记忆,通过化学家的成长经历与优秀的科学素养和思想品质来教育学生。从这些化学史故事中学生们能够学会坚强、勇敢、不畏艰辛、勇于挑战。例如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钋的经历、凯库勒研究苯的分子结构的过程。例如在教学“碳、硫元素的性质”时,我们可以引入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发展史,这样不仅仅紧扣了教材内容,而且还能够够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之情。通过化学史能够让学生明白,化学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化学家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最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坚持。例如可以围绕“拉瓦锡和燃烧学说”组织大量的化学史料,如斯塔尔将“油土”的燃烧说演进为“燃素说”,并且大批的支持“燃素说”的学者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卡文迪许的氢气,布拉克的二氧化碳,卢瑟福的氮气,舍勒和普里斯特里的氧气等让人们认识到了空气的组成。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燃素说”无法自圆其说,从而为化学革命提供了土壤。从这些化学史料中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拉瓦锡严谨求实的实验研究,知道他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舍勒、普利斯特里固守燃素说所留下的遗憾;也能够倾听到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的不为人知的落寞。

三、结语

教育并不仅仅是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高中化学中蕴含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教育者应该将人文精神的传承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教学中展示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者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整体素质,力争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上寻求创新,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深度与广度,真正做到人文精神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渗透。

上一篇:金融学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过渡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