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20:38:14

中学生消费观论文

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徐州市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学校、家庭以及相关部门正确引导中学生体育消费,使其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提供参考。

中学生是未来城市生活的主体,也是当前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群体之一,他们的体育消费情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体育消费的走向。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加上现在的青少年独生子女很普遍,这为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本文通过对徐州市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学校、家庭以及相关部门正确引导中学生体育消费,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法,在徐州市第一中学、撷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高级中学、第五中学等13个市区中学,每个中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男50人,女5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并翻阅了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中学生心理学等相关书籍。

1.2.2 专家访谈法 对徐州高校体育理论界和经济界的专家、教授进行访谈,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

1.2.3 问卷调查法 对徐州市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和结构、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1 300份,回收1 268份,回收率为97. 53%。其中有效问卷为1 238份,有效率为97. 63%。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运用SPASS11. 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现状

体育消费是指个人购买或使用体育物品与体育服务产品用以满足自己体育需求的活动,其水平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通过调查,发现徐州市城市中学生在体育消费金额方面的花费为平均每年276. 39元(经区间估计, 95%置信区间),体现了他们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具体消费情况见表1。由此可见,徐州市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高。据国内一项调查表明,自身并无收入的中学生群体已成为城市中仅次于白领高薪群体的体育消费群体。过去,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基本上是无消费的,现在这种状况已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足球、篮球、网球、健身器等体育器材已经进入家庭,穿戴宽松方便、美观大方的运动服装鞋帽,骑各色款式的运动自行车,在城市中学生群体中已成为时尚。

2.2 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总体现状

“体育消费结构是体育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消费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调查显示(见表2),在徐州市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中,实物性消费高于观赏性消费。其原因在于实物性消费的产品,如体育服装、鞋帽以及运动营养、体育器材等,其特质能够满足消费者运动和生活的双重需求。而这一点恰好适合目前我国城市的消费水平和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另外,在观赏性消费中,比赛门票所占比例最大,这是由于足球、篮球、排球等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已经商业化,有的比赛还特意针对中学生采取大幅度优惠,所以能够吸引大批中学生到场观看。

2.3 影响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2.3.1 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以物质为基础并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消费文化方面中国人有着自己的特点,在日常消费和购买中,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多属于节俭型和务实型的,超前消费的意识还不太强。因此,中学生在体育消费观念上或多或少要受到自己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2.3.2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氛围的影响 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还受到所在学校和所生活的社区体育文化的影响。徐州市的体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武术、乒乓球、田径等项目在全国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开展的红红火火,社区群众体育运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因此,徐州市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的意识和行为肯定会受这种氛围的影响。但我们也意识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现状还有不足,比如,承办的体育比赛不够,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等,这势必会影响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2.3.3 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消费问题上也是一样。每个家庭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而这些消费习惯和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女或成员。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对中学生的体育消费习惯和观念产生影响,其高低直接影响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调查发现,家庭收入高的中学生有一定的钱可以自己支配,这样就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消费,家庭收入低的中学生自己可以支配钱较少,体育消费的水平就相对较低。同时,家庭成员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调查发现,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收入高的家庭的子女的体育消费行为相对较好,而且体育消费的水平较高,参加消费的结构比较多。

2.3.4 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 中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受同学朋友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有时有攀比的心理,周围同学、朋友的体育消费水平高的中学生,他的体育消费的水平相对就高。中学生具有追求时尚和新颖的消费特点,反映在购买心理和消费行为上,就是希望所购买的物品符合时代的潮流。调查表明,中学生在购买理想的体育服装时首先考虑的是款式,然后才是价格和质量。日常生活中,在穿着名牌运动服装的时尚潮流中,城市中学生成为首当其冲的消费群体,他们对款式和风格的追求,甚至超过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在中学生周围的同学朋友中,如果谁是“追星族”的话,其他的同学也会一起响应,成为各类体育明星的主要崇拜者,谁有好看的体育用品,其他的同学也会去争先购买。调查中,有21. 58%的中学生表示自己购买体育用品主要受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

2.3.5 商品广告的影响 商品是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对象,商品本身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选择、购买。由于中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他们比较看中的是商品的款式。同时,中学生对商品的广告具有“好奇”和“模仿明星”的心理。调查表明, 18. 95%的学生购买体育用品受广告的影响,有20. 31%的学生是受体育明星的影响,可见商品广告是吸引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有效途径,他们也就成为各种体育信息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2.3.6 中学生本人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在消费中的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消费观念、态度等还不成熟、不稳定。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在对体育消费的动机方面有其年龄阶段的特点,如购买体育服装的主要原因为日常穿着的比例最高为48. 06%、参加体育活动为35. 21%、学校规定为16. 73%。因此,我们应该掌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心理类型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正确的引导他们,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体育消费心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体育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城市体育消费中举足轻重的群体,这于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有关。(2)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上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其中体育服装、鞋帽的消费最高,达到53. 58%。(3)江苏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氛围、家庭的经济及成员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商品广告的影响、本人心理特征的影响。

3.2 建议

(1)各级政府部门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全面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为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保障。(2)学校要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观赏性的体育消费。(3)部分中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盲目攀比和炫耀的心理日趋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并给予正确引导,培养他们树立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4)城市中学生群体是体育消费的重要群体,针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商家应进行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商品的开发和宣传。

参考文献:

[1] 曹可强.体育产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97~113.

[2] 王津秋,闫淑芳,胡一平,等.济南、青岛市中学生体育意识、行为与体育消费状况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3(3):85~87.

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体育消费;家庭收入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57-02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消费就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当前,随着科学化教育的推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还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由此,体育消费在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必将逐步上升。虽然现在经济尚未独立,但却是家庭体育消费的中坚力量。中学生的体育消费问题不仅是一个简单问题,其发展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价值观、世界观和各种意识形态会产生很大影响。研究和探索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分析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应对本区的体育消费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1.研究对象。南昌市第二中学。随机抽取3个班共180个学生,其中男94人,女86人。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求,参考有关中学生体育消费、中学生消费心理的有关书籍,并翻阅体育类期刊中体育消费行为及心理等相关书籍和相关论文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②问卷调查法。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遵循指导老师的建议,通过对问卷的制作与设计,对抽取的18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回收176份,回收率为97.8%,其中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95.5%。③统计法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将问卷运用专业的数理统计法,得出相应的数理再进行分析。

二、育消费现状结果与分析

1.消费水平调查与分析。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体育消费金额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放映体育消费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偏低,47.6%学生的月体育消费低于50元;42.8%的学生月体育消费在50至100元;只有9.6%的学生月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上。由于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升学,学校提供的体育活动很少,一般参加自习或老师的补习。加上传统的教育观念,基本上很少去参加校外有益的文体活动。南昌市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子女的体育消费行为。

2.消费结构现状调查与分析。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居民的各类体育消费在体育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及相互关系,其主要由实物消费、信息消费、劳务消费组成。从表2可以看出,体育服装是体育消费的主要商品,在第二大消费项目上男女有一定差别,男生第二大消费项目是健身运动器材,而女生第二大消费项目为体育杂志、图书音像制品,其余各类消费相对于前两类则明显减少。

中学生对体育课程、活动的看法:见表3。其中24位学生认识到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知道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身心更好的发展,其体育意识发挥了引导作用。但只占14.3%。42.2%同学不能全面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只要有条件才参加体育活动,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33.9%的同学认为上好体育课就行了,把体育运动只局限于体育课。还有9.6%的学生无所谓的态度,这更需要加快脚步重点抓意识建设,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3.中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①家庭影响。相对而言,每个家庭有自己不同的消费观念,而这些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地传给家庭成员。通常而言,家庭收入的高低决定着子女消费的高低,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也会对中学生的体育消费习惯和观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收入越高,子女的体育消费支出就会越高,这一部分的中学生就可以有一定的钱供自己开支。所以,家庭的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其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宁冈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进而提高全市的体育消费水平。②时间影响。中学生是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段,在受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在体育课程上的安排也不是非常科学,这更加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在周末,家长们大部分是安排子女们参加补习班和特长班。所以时间的不充裕是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体育消费的重要原因。③学校体育影响。对于学生这一比较特殊的身份,除了正常的生理作息时间外,其余基本上都呆在学校,所以中学生的体育消费和体育意识的发展与学校有很大关系。但是学校把升学作为衡量学校办学声誉的重要指标,正在学习黄金期的中学生只有控制自己,几乎把时间都拿去学习,放弃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上,很多学生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源于学校的体育课程没有多样化,缺乏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学生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的形成。④社会氛围影响。南昌市经济发展一般,其服务行业发展就会有一定限制,而体育文化在南昌市的历史不是特别悠久,特长的体育项目不多,更没有重视体育这一方面。因此,对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⑤广告等媒介影响。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等媒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刺激性的作用。所以广告对中学生的消费起着广大影响。因为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和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特点,他们比较看中商品的款式,而不会用全面的角度去分析商品的真正价值。同时,中学生对商品的广告具有“好奇”和“模仿明星”的心理,不能正确分析其中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盲目性。经调查发现,广告对中学生购买体育用品的影响达到了32.9%;有28%的学生是受体育明星及其代言商品的影响,可见商品广告等媒介宣传是吸引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重要途径,所以厂家可以因人而异的生产出符合中学生心理需求的商品。用极具魅力的宣传手法来刺激体育消费,正面引导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培养其健康的体育消费意识。⑥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的影响。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不一样的作法。年龄的因素,是决定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特征的重要因素。一旦中学生拥有绝对的可以自主进行体育实物消费的权利,考虑的因素也就不同了。其中有35.9%的中学生认为首先需要考虑“质量”这一因素,其次是商品的品牌、时尚潮流、价格和折扣等方面的因素。如今,中学生拥有的自主消费观日益强烈,本人的想法和爱好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体育消费和体育意识。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①由于南昌市的人均收入普遍偏低,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几乎很少有大量的钱用来子女的体育消费,加上是传统和保守的“消费”观念,所以体育消费的支出更少。②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偏低,男女中学生在体育消费结构上有一定差异性,男生主要是用来购买运动服、背包及体育健身器材,女生则在体育媒介的消费中更多。③受传统的升学观念影响,升学的压力把中学生压得喘不过气,他们都把时间精力放在考试这一方面,只有一少部分的学生会坚持体育锻炼,大部分学生只是持随便的态度对待体育运动,更不用说去体育消费了。④学校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不重视,学校只是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并不很在意,甚至减少学生的运动时间来补功课。学校体育课程缺乏教学计划;举办的团体体育活动少,提供的体育锻炼工具更有限。

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面对素质教育的呼唤,课堂改革的深化,“填鸭式”课堂教学受到严峻的挑战和质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于是笔者展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调查,并致力于创新设计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与调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大有改观。我国正在酝酿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从课程改革,还是新课程标准、新教材,都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要为学生提供“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参与”的生活世界。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在学习、创新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实际意义不大,一部分学生对教师讲课持否定态度,甚至有相当部分初中学生不愿意上政治课等。究竟问题何在?结合研究课题的内容,我们对部分初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下面就收回的741份有效问卷,做一个简要分析。

表一: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很喜欢

比较喜欢

一般

不喜欢

很讨厌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43

19.30%

136

18.35%

300

40.49%

118

15.92%

44

5.94%

从问卷调查数据看,初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比较感兴趣的人数为279人,占调查人数的37.65%;表现兴趣一般的人数为300人,占调查人数的40.49%;而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的人数为162人,占调查人数的21.85%。

针对初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状况,我们又分别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法等其他方面进行了调查。

表二: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看法

调查内容

很 好

一 般

较 差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版式设计

512

69.10%

174

23.48%

55

7.42%

教学内容

417

56.28%

239

32.25%

85

11.47%

叙述方式

553

74.63%

112

15.11%

76

10.26%

语言文字

567

75.65%

131

17.68%

43

5.80%

现行新编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本着求新、求活、求实的原则,从时代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无论是从内容的取舍到目标要求的确定,从知识点、教育点的配置到知识内容的表述,从体例结构的安排到版式设计,既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又符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认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深受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

表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评价

调查内容

满 意

一 般

不满意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对自己班级执教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方法评价(每人至少举二例说明)

187

25.24%

132

17.81%

422

57.00%

例如:教师感情充沛,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启发思考,语言幽默,运用多媒体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等……

例如:教师能按要求讲清教学内容,有时会提问,采用讲练方法等……

例如: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上课教学方法单一等……

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教和学生学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讲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的总称。看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课堂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益。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政治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我讲了好几遍,学生还是理解不透。”然而理解不透的原因,还是应从教师的“讲”上多找找。如果教师面孔冷冰冰——无情;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方式孤单单——无趣;理论脱离实际——无信,那么导致学生昏沉沉——没劲,也就不以为怪了。

要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激发乐学、好学、善学、巧学的积极心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

1、“虚拟剧场”——情境表演激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决定了激发兴趣需要多种形式,如教学时,创设“虚拟剧场”,开展情境表演,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市场交易原则”时,某位教师先请学生看漫画“朦胧价”,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揣摩画中“冲突”的起因,经过、结果。稍后,在教师“欢迎大家来到梦想剧场,先招募两位优秀演员……”主持声中,引来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在一片热烈掌声中,有两位带着自制的简单道具上场了。“卖瓜了,卖瓜了……”的吆喝声把大家带入了故事情节。“顾客”悠哉游哉地吃着“西瓜”,“观众”会心地笑着。当顾客与卖主因“一块二毛”标价起冲突时,观念又感受到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怎么解决?学生小声地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到“顾客”与“卖主”推推搡搡的样子,心急的同学已经“去告啊,去告啊”地嚷出声来。当最后“顾客”向工商部门投诉,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因为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而漫画中的卖主故意标价不清,糊弄顾客,毫无诚信可言,完全是一种欺诈行为,应该予以制止。同学们在这种模拟情境中不但学到了书本知识,更学到了一种处理问题的办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2、“直播现场”——实话实说导结论

政治课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陈旧的事例,肯定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所以教学中要不断选用一些新材料增强说服力,如能让学生现身说法,那会更有说服力。比如在“国家应指导公民树立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时,学生甲讲了自己的爷爷生病时,为了不让子女多花钱,坚持不肯住院治疗,不久就去世了;可是他们家迫于农村的旧风俗,办丧事花了一万多元钱,真还不如把这笔钱给爷爷治病用。学生乙讲了自己的哥哥结婚时大操大办,盲目攀比,欠了一大笔钱,愁煞了爸爸妈妈。学生丙说了一件趣事,他说他表哥很想要一辆捷安特赛车,可他爸不同意,说他现在骑的车是旧点,可是防盗、安全。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车子不见了,兴冲冲地赶去告诉他爸,心想这次新车买定了。可他爸却告诉他,旧车拿到车行去修理了,说车旧是旧点,安全还是要注意的。同学们在哈哈的笑声中,感悟到两代人有不同的消费观念。那么怎样的消费观才是合理的呢?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自然得出了书本中的结论:消费要科学,应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消费要合理,既不要抑制消费,也不能铺张浪费,要视具体情况和家庭的承受能力而定;消费要兼顾物质和精神需求,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需求。

这样的政治课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参与,事例来自生活、来自学生身边,其可信度大大增强,易被学生接受。

3、“模拟法庭”——活用知识促思维

现实生活是具体多样的,而书本理论是抽象的,并非所有的现实问题都能对号入座在书本中找到现成答案。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这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设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学做“小法官”来断案,是活用书本知识,锻炼学生思维的好形式。例如在探讨“市场交易的基本精神——诚实守信原则”时,老师出示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中报道过一则案例:某消费者到一大型商场购买了一套中日合资生产的价值上千元的“非纯毛服装”用于送礼;购买时,该消费者对商场售货员说,为了送礼时能体面些,请售货员在购物发票上注明“纯毛服装、日本产”字样。售货员为了做成这笔生意,就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开具了发票;时隔不久,该消费者凭发票找到商场,以售货员“非纯毛服装”当成“纯毛”服装出售为由,认为该商场对顾客进行商业欺诈,要求退货并双倍索赔;商场负责人认为这个顾客是讹诈,没有答应,于是双方对簿公堂。

“同学们,现在要请大家组成合议庭来断此案……”老师话音刚落,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小法官”们经过一番思索和讨论,纷纷举手要求自己来审理。有人认为商场行为不规范,理应承担相应责任;有人认为顾客狡蛮,商场不用退货赔款。最后公正的判决终于下来了:双方都有责任,商场和顾客都应讲诚实和信誉;顾客退货给商场,商场退款给顾客,顾客要求赔偿的请求不予支持。

让学生当小法官的尝试缩小了教与学的心理差距,使学生感觉到政治并不抽象,知识并非无用,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4、“学生论坛”——各抒己见增自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现实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应付统测、会考,拼命赶进度,又不断“炒冷饭”,舍不得留一点时间给学生。结果教师教得累又不讨好,学生学得苦且无趣,被动接受,“消化不良”。

开设学生论坛,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解决问题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会成为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如在学完“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的内容后,有学生结合家乡实际写出了《柑桔为何丰产不增收》的小论文。文中分析了柑桔丰产不增收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价值规律的作用结果,由于上市产品增多,市场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下跌;二是当地柑桔品种老化,皮厚味酸,市场销售更加困难;三是销售网络以本地为主,本地又是柑桔产地,消费饱和,价格更低,果农自然无利可图。学生从供过于求、质差价贱、销售不畅分析了柑桔丰产不增收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如砍掉一些桔树,调整一些品种,开发一些市场等,说得有理有据,不但消化了书本知识,而且拓宽了视野,其对问题的思考深度超出了老师的预想。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后,又有学生写了《从蔺草业的兴衰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中巴车从分营到联营的经济学道理》、《从冬瓜烂地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出路》等。许多时事问题也进入了学生视野,如《从中美撞机事件析中美关系》、《中东问题的焦点》等。而《假如我是×长》等参与性的文章也不少。一篇篇结合教材、关注现实、眼光独到、有理有据的小论文在课堂上交流,精彩纷呈。有时候同学们还会在同一论题中,由于观点不同而碰出“火花”。

事实证明,只要恰当地提供说话的机会,学生们都有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也许学生的观点有偏颇,论证有误差,但是学生学得自愿,学得主动,思维的独创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学生论坛”,学生为自己喝彩,增强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新颖活泼的“情境表演”,真实可信的“直播现场”,参与面广的“模拟法庭”,气氛热烈的“学生论坛”,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所要求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等时代特征,深受学生欢迎,是当今政治课教学中值得继续探索的好形式。

参考文献:

1、《政治课教学》2001年第5、10期

2、《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3、8期

3、《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9期

4、《魏书生文选》第一、二卷

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4篇

一、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中突出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二、思维方法

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遵循“个别一般个别”的程序,探求新知以“个别一般”为主,坚持归纳法为主,演绎法为辅。让学生在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中,拥有获得新知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多设计讨论、辩论、演讲、调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四、实施程序及要求

本模式由搜集信息、导入新知、探究新知、集结观点、运用实践、加深拓展等六个环节构成。下面以《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把新授课的实施程序及要求作一说明。

(一)信息搜集

此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准备。由于新课程中,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这个环节中,要树立以课标为中心的思想,广泛收集各种教学信息,为落实课标服务。为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研究所学教材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把教材、教参等相关教育资源分析透、把握准。研究教材能否落实好课标,若不能,还需搜集其他信息,为落实课标要求服务。然后根据学生实际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及主要教学方法,设计出易操作、高效益的具体教学活动程序。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先看课标要求如下:

我们把这一标准与教材内容对比会发现:教材中描述了四种消费心理,课标要求是描述几种消费心理。这种差别告诉我们对消费心理不能固守在教材中的四种。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把学生中实际存在的如:爱美心理、安全心理等列入教学活动的范围,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消费心理具有多样性。

(二)导入新知

此环节要巧设新颖的开头导语,来激发学习兴趣,其具体方法多样,在新课程实施中要尽量多采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现象,选取典型生动的事例导入,会让学生感到知识与生活贴近,能更好地增强学习兴趣,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的导入,就可以中学生当今典型的求异爱美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导入,既引发兴趣,又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本框第一个问题:消费心理面面观。

(三)探究新知

此环节是落实课标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灵活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新型师生观,倡树教学民主,积极开展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促进生生间的合作学习。如《树立正确消费观》一框,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先把学生分成两组,对每一种消费心理,消费原则进行逐一讨论,让学生充分利用在生活中的获得的体验,对同一消费现象发表不同看法,形成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从而实现在价值中突出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四)集结观点

经过一系列的新知探究活动,学生在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中,必然获得一定结论,即得到了正确的价值标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需及时归纳梳理,以使学生今后准确规范地使用去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新知探究结束后,可以以图表或提纲的形式整理本框主要观点。

如:《树立正确消费观》一框,观点集结如下:

1、消费心理面面观

2、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五)运用实践

精心设计适量的习题,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型要多样,倡导开放的综合的题型,既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又着眼发展能力的培养。选题要贴近社会生活,突出联系实际,富有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可运用下题。

最近,雷晓燕一家正在闹矛盾。雷晓燕的爸爸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拥有上千万资产。爷爷从乡下来城里后,爸爸花一千多元到酒店为爷爷义不容辞接风洗尘,又花几千元为爷爷购置生活用品。爷爷非常生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晓燕正在上高中,好好的衣服说不穿就不穿了,说买就买,要那么多新衣服干什么?一到周末就下馆子,一出手就是几百元;春节快到了,父母又计划着贷款买车,开私家车去海南旅游过春节,这要花多少钱?这不是把子孙的钱都花了吗?爷爷大骂爸爸是“败家子”。

你赞成谁的消费行为?请说明理由。

(六)加深拓展

此环节作为课下作业安排,以丰富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锻炼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如:《树立正确消费观》一框,可这样安排:

1、撰写小论文

可以以命题或自命题的形式,并组织相互交流,教师可提供参考题目,如:适度消费之我见、我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

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吉林省;青少年;体育消费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但实际上,青少年指13岁以上到成年之前(也就是满14岁不满18岁)这段期间的人多为学生,且也进入一种人身的转变期,是社会上令人重视的一个群体。青少年群体体育消费情况直接关系到未来体育消费的发展走向,对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观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青少年体育消费现状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

以吉林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四平市、延吉市每市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男女生各50人)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浏览中国期刊网上关于青少年体育消费方面的论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持。

2.专家访谈法。对经济学、体育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咨询专家学者对青少年体育消费的意见。

3.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5个城市青少年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每个城市放发100份问卷,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94份,回收率98.8%,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97.1%。

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运动用EXCEL、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体育消费金额调查分析

为了解当前吉林省青少年体育消费情况,对青少年每月用于体育消费的钱数进行问卷调查,从表1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的体育消费水平普遍不高,月消费30元以下的人数较多,占被调查人数的43.8%,月消费30-50元的人数占30%,50-100元的人数占15.8%,100元以上的人数仅有10.4%,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青少年处在初高中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渡过,有中考、高考的压力,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对体育的兴趣不高,体育消费也就很少了。另外,由于青少年经济上不独立,父母怕给孩子太多的零用钱,孩子花在不好的方面,也限制了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这些都需要引起社会上的关注。

2.青少年体育消费影响因素

从表2青少年体育消费影响因素调查表可以得知,当前影响青少年体育消费主要有以下原因,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占被调查人数的24%,学校体育氛围的影响占32.5%,家庭因素的影响占25.4%,体育商品广告的影响占14.2%。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析,社会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的传递,中国人有着比较节约和务实的传统,超前消费的意识不强,因此这种传统观念也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育消费。青少年主要的学习生活地点是家庭与学校,学校体育氛围的影响与家庭体育消费观念都对青少年体育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促进青少年体育消费的发展,必须要从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进行宣传,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观念。由于青少年处在青春发育期,对明星有着模仿、崇拜的心理,电视体育广告对青年少的吸引是巨大的,许多青少年都是出于追星的心理而进行体育消费,这种体育消费的心理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结论与建议

1.吉林省青少年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消费意识需逐渐加强。

2.吉林省青少的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社会文化因素、学校体育的氛围与家庭的体育消费能力、体育广告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育消费。

3.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促进青少年的体育消费。由于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不成熟,兴趣就成为引导青少年体育消费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改变现有体育课程,将学生喜欢的项目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了,也就会主动进行体育消费,体育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4.引导家庭体育消费,提高家庭体育消费能力。要想提高青少年的体育消费水平,家庭体育消费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起自身的健康,花钱买健康的理念已经被人们接受,社会要加强对家庭体育消费的宣传,使家庭更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消费,家庭体育消费观念的形成会促进青少年体育消费观念的培养。

5.城市应该加强体育经费的投入,增加体育场馆的建设,为青少年体育消费提供充足的体育资源,为青少年体育消费提供良好的场馆服务,促进青少年体育消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帅.中学生群体体育消费特征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0).

[2]杨明霞. 厦门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主成分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3]张哲能.台州地区部分中学生体育消费的调查与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4]吴兰辉,关玲香.绵阳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J].网络财富,2009(16).

[5]程林林,胡承洪,张永韬.我国体育消费研究进展与前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1).

[6]樊秀红.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调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8).

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6篇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理想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亲自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会和集体。最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

二、开展研究性

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主动探究、分析、判断、体验等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己获得研究的结果。在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关心人类、关注社会、保护环境。开展研究性课程,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确定研究的课题,然后鼓励学生自主去搜集资料、参与活动,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理想的研究成果。比如在学习合理消费这一小节时,教师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了几个子课题:“三代人的消费观”“高中生的消费观”“寄宿制学生消费剖析”等,然后选择了几个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两个专题,一个是“中学生消费之我见”,一个是“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通过丰富多彩的研究方式,学生获得了研究成果。在研究性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要想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创新精神贯彻创新教育理念,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童图新单位: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

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城市女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行为与动机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法,在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的市区中,每市随机抽取1所中学(沧州、廊坊、唐山各2所),共14所学校,每个市抽取200名女生(初、高中各100份),共2200名在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女生中随机抽样。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收回2084份,占94.73%。其中有效问卷2060份,有效率为98.85%;初级中学为1061人,高级中学为999人;对所获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水平总体现状与分析。“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城市中学生在体育消费金额方面的调查,从货币单位上体现出其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在所有2060份有效问卷中,中学女生每年平均体育消费水平为287.78元,(经区间估计,95%置信区间)其中年度体育消费金额在801元~1000元以上者为42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8.89%~22.27%;601元~800元者为1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45%~9.81%;401元~600元者为28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2.45%~15.35%;201元~400元者为47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08%~24.56%;200元以下者为70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09%~36.05%。近几年我国人均消费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消费水平相对还很低,最新的《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的数据显示,我国2003年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8472.20元。当今美国社会在消费观念中认为体育消费应占全部生活支出消费总额的20%左右,如果把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可以说,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上还是相对较低的。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消费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他在开始生产以前和生产期间都是一样。”这句话充分说明,消费行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不能脱离开消费行为而独立存在。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它包括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两种。根据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的内涵,运动服、运动饮料、体育健身器材(球、球拍等)、体育书报(音像制品)等属于有形的实物消费;观看体育比赛(门票)、参加体育健身培训、体育、医疗康复、体育旅游等属于无形的劳务消费。从发放回收调查的情况看,初级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运动服装、健身器材和运动饮料等有形的实物消费上,而高级中学女生也基本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但用于劳务消费的女生比例略高于初级中学女生(见表)。

由表可知,初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和体育旅游。高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经过卡方检验p>0.05可以认为河北省城市初、高级中学女生之间体育消费结构没有显著性差异,大部分女生主要倾向于有形的实物消费,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通过表可以看出用于运动服购买的学生初级中女学占50.24%,高级中学占42.54%说明运动服装、鞋帽不仅可用于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而且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比较实惠,因此体育服装(鞋帽)占了较大的女生体育消费比例;用于购买身器材初级中学女生占25.07%,高级中学女生占21.92%,购买运动饮料的初、高级中学女生都在10%以上,说明价廉物美的体育健身器材(球、球拍等)和时尚的运动休闲型饮料是中学女生普遍追求的体育消费形式,这可能与中学女生追求时尚有直接关系。购买体育书刊杂志和体育音像制品作为消费对象的高级中学女生(6.61%)略高于初级中学女生(5.18%),说明她们为了获取一些合理的健身及减肥方法以满足爱美的心理需求。另外,可能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无论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的女生用于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说明初级中学女生对无形的劳务消费的重视程度不够,相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师们的正确引导,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3.河北省城市初、高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的比较与分析。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原因,也就是直接促使一个人去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在问卷调查时,把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分为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健美减肥、校园交际、提高运动水平、攀比炫耀6类。在对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中,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直接、最强烈的动机。在该调查中,要求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最直接、最强烈的动机,调查显示,无论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的女生排在首位的都是“健美减肥”分别占38.08%和31.13%,通过访谈发现中学女生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主要是为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可能跟女美的天性有关;初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排在第二位的是“陶冶情操”占总人数24.22%,高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排在第二位的是“增强体质”占27.33%,说明高级中学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自然会成为高级中学女生的选择,通过访谈得知,把提高运动水平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几个学校运动队成员,他们在体育某一方面较有天赋,希望自己在这一方面有所成绩;把攀比炫耀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分布在初级中学的个别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女生占总数的2.45%,他们追求名牌运动服饰、出入校外的高档健身场所,并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

三、结论

1.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低消费阶段。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的结构仍比较单一实物性消费占了其消费比例绝大多数,对于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

3.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上河北省城市高级中学女生比初级中学女生逐渐全面并趋于合理。

四、建议

1.要求中学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向学生灌输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体育消费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2.教师们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城市中学女生认识到哪些消费更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激发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切实保障和促使她们投入到中学生实质性体育人口的队伍当中,不断增加无形的劳务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

[2]罗建英张辉: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J].体育学刊,2001,8(6):47~50

[3]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5]顾文钧:顾客消费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9

[6]杨铁黎张建华等:启动体育消费对扩大内需增长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9(1):4-6

[7]王颖:我国城市居民不同职业人群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1(4):6-8

[8]张明飞蔡陵江:影响福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32(2):53-56

[9]于振峰王庆伟等: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关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8(4):6-10

[10]李雷张再宁: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间关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1(5):19-21

[11]张建渝祝莉: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J].财经科学,2001,21(4):99-101

[12]马渝欧阳柳青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2,25(8):7-8

[13]周晓刚:从国外体育产业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前景[J].经济师,2002,34(5):264

[14]孔文清陈卓源: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4(13):6-9

[15]陆芳陆辉:体育产业:刺激消费商机无限——对福州市发展体育产业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1,30(10):5-7

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新课标 生活化 课程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重视教学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效果,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以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而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堂教学应设计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行的教材,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托,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把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活化课标教学。

1,新课程教学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含义

首先,“贴近学生”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中学生在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新情况、新特点。另外,由于高考升学压力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不同问题,家庭经济条件有贫富之分。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德育理论,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现状,关l经济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和困难,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其次,“贴近生活”是指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教学实践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当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还要讲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讲学生身边的人与事。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具体的,具有指导作用。

最后,“贴近实际”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贴近实际”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说明理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生活化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细心发现,挖掘生活素材,一定要对生活素材进行认真筛选,力求内容丰富,品位高雅,引领学生在这种生活背景中进行体验,使学生能自主获取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力量。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透析事物本原,领悟生活真谛。

2如何将生活化素材引进高中思想政治课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新教材体系在编写上以生活为主线,删除了繁、难、偏、旧的东西,增加了生活实际和时代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和时效性。通俗易懂,内容形象生动。课程知识生活化,客观上,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然而,生活是经常变化、发展的,有些教材内容中的生活事例,离学生现在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如果教学中,不适当加以改变、整合,不仅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和创新)时,结合广东实际,以凉茶为例,它是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学生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要求自己说一说。在课堂教学时,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代替教材中的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的事例,更易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更易理解教材的理论观点。

二是筛选生活素材,使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程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使课程内容体现出生活时代信息,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去寻找知识原形,使生活情境成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促使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价值决定价格》一课时中,我受到《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在生活中感悟到抽象的道理。

三是课程内容要紧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课程内容要在知识、思想上、心理上与学生的经验储备、个性特点和思维水平相适应。因而,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筛选生活事例,不注意贴近学生的发展水平来选择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来取代学生的生活,这样,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生活体验,也难以使课程知识内化。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六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拨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识,又让6位同学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四是创设多元、个性化的生活情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是今天时展特征。人们的生活也随着时展而日益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彩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课程内容回归学生多元化的生活中去,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定格学校内这一狭隘的范围。通过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能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努力发展,还能促使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完善,兴趣多样;能在多元化生活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办事。如果教学内容创设的生活情境局限,或割裂和肢解学生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这既难于使学生学习生活有滋有味,兴趣素然,又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发动学生走出校门,进人工厂、农村、市场、机关单位等进行调查、访问、拓展视野,定期邀请专家作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生活,开拓了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它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或相近领域选择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如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就当前的新闻热点“农民工权益保护”、“都市繁华街区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教育均衡化”等来讨论追求“社会公平”下的效率。如适度合理消费一节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子课题如:“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中学生高消费剖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的辨证统一”等等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础上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中学生消费之我见”、“农民工与城市发展”、“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三个专题,通过6课时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

六是课程内容要有个性化。我们的生活不仅呈现日益多样还凸出个性化发展。因而,创设的生活场景和形式应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针对每个班的情况,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教学生活事例不能雷同化单一化,娱乐化,故事化等,它可以采用各种各样呈现个性化的形式。在材料应用方式上多姿多彩,在材料内容选择上多种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热情。如学生生活中的某一侧面,便于课堂中运用,教师总是采用这种生活情景;某一教师选择了一则好的材料或事例,其他教师也纷纷采用这种形式。一种形式、一种活动,一旦形成模式就易僵化,成为一种固定不变的道路,从而失去生机和活力。

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新课标 生活化 课程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重视教学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效果,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以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而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堂教学应设计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行的教材,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托,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把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活化课标教学。

1,新课程教学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含义

首先,“贴近学生”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中学生在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新情况、新特点。另外,由于高考升学压力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不同问题,家庭经济条件有贫富之分。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德育理论,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现状,关L经济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和困难,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其次,“贴近生活”是指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教学实践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当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还要讲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讲学生身边的人与事。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具体的,具有指导作用。

最后,“贴近实际”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贴近实际”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说明理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生活化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细心发现,挖掘生活素材,一定要对生活素材进行认真筛选,力求内容丰富,品位高雅,引领学生在这种生活背景中进行体验,使学生能自主获取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力量。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透析事物本原,领悟生活真谛。

2如何将生活化素材引进高中思想政治课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新教材体系在编写上以生活为主线,删除了繁、难、偏、旧的东西,增加了生活实际和时代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和时效性。通俗易懂,内容形象生动。课程知识生活化,客观上,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然而,生活是经常变化、发展的,有些教材内容中的生活事例,离学生现在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如果教学中,不适当加以改变、整合,不仅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和创新)时,结合广东实际,以凉茶为例,它是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学生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要求自己说一说。在课堂教学时,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代替教材中的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的事例,更易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更易理解教材的理论观点。

二是筛选生活素材,使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程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使课程内容体现出生活时代信息,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去寻找知识原形,使生活情境成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促使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价值决定价格》一课时中,我受到《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在生活中感悟到抽象的道理。

三是课程内容要紧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课程内容要在知识、思想上、心理上与学生的经验储备、个性特点和思维水平相适应。因而,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筛选生活事例,不注意贴近学生的发展水平来选择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来取代学生的生活,这样,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生活体验,也难以使课程知识内化。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六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拨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识,又让6位同学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四是创设多元、个性化的生活情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是今天时展特征。人们的生活也随着时展而日益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彩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课程内容回归学生多元化的生活中去,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定格学校内这一狭隘的范围。通过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能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努力发展,还能促使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完善,兴趣多样能在多元化生活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办事。如果教学内容创设的生活情境局限,或割裂和肢解学生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这既难于使学生学习生活有滋有味,兴趣素然,又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发动学生走出校门,进人工厂、农村、市场、机关单位等进行调查、访问、拓展视野,定期邀请专家作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生活,开拓了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它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或相近领域选择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如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就当前的新闻热点“农民工权益保护”、“都市繁华街区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教育均衡化”等来讨论追求“社会公平”下的效率。如适度合理消费一节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子课题如:“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中学生高消费剖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的辨证统一”等等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础上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中学生消费之我见”、“农民工与城市发展”、“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三个专题,通过6课时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

六是课程内容要有个性化。我们的生活不仅呈现日益多样还凸出个性化发展。因而,创设的生活场景和形式应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针对每个班的情况,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教学生活事例不能雷同化单一化,娱乐化,故事化等,它可以采用各种各样呈现个性化的形式。在材料应用方式上多姿多彩,在材料内容选择上多种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热情。如学生生活中的某一侧面,便于课堂中运用,教师总是采用这种生活情景某一教师选择了一则好的材料或事例,其他教师也纷纷采用这种形式。一种形式、一种活动,一旦形成模式就易僵化,成为一种固定不变的道路,从而失去生机和活力。

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观展/表演理论;拉康;景象理论;自我建构

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文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尤为醒目的是“青春文学”的崛起。本文试运用传播学受众研究领域中的“观展/表演”研究框架,结合拉康镜像理论中自我建构内容阐释青春文学对中学生群体的影响。

一、受众研究的新传统——观展/表演范式简介

面对巨变的的媒介景象、日益复杂的受众行为,传统的受众研究模式即继霍尔提出的制码∕解码模式已经不足以解释当代受众的行为。英国学者Abercrombie与Longhurst在1998年提出了观展/表演范式(Spectacle/Performance Paradigm,简称SPP),他们不只将受众视为社会建构的产物,将消费与认同的观点纳入受众研究,重视受众的媒介消费行为所展现的自我形象的搜寻与建构。

二、 青春文学的产生及其特征——以路金波“青工厂”为例

“青春文学,是以青春为主题的,内容涉及有关青春的友谊和爱情,也可以从青春的角度切入对人世,对时空的思考。”①新世纪青春文学的崛起,缘起于1999年《萌芽》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等国内七所著名高校发起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随后,在民营书商的推动下青春文学开始在走红,经历了叛逆期、感伤期、多元化时期和模式化时期。现在,青春文学正处于模式化创作时期,本文就模式化时期以路金波团队打造的“为例”重点分析。

“青工厂”中的“工厂”就显示了路金波团队的特色,他把青春文学放在工厂,那么青春文学的创作就类似一般工厂中的产品生产,从生产加工的流水线操作到产品销售的市场化运作,这个过程和传统的出版业大相径庭,因此有人说“青工厂”是对文学创作的亵渎,青春文学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但是,从另一方面说,“青工厂”符合了市场的逻辑,也迎合广大青年的需求。

三、 青春文学的媒介渗透

“媒介渗透”是指媒介以技术上的优势无所不在的占领人们的时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且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青春文学以书的形式进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它虽没有电视媒体声像俱在的穿透力,但是由于中学生长期在校园接触电视媒体的难度和图书携带的方便性,青春文学对中学生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如:2006年,路金波团队“榕树文化”总共出版了150种书,销售1000万册,码洋2亿多,平均每本销量6万到10万本。其中以200万元高价签下安妮宝贝的《莲花》,单本53万册(被新浪评选为年度最佳虚构图书),郭妮系列出版14本书累计380万册,版权输出6个国家地区,成为“中国奇迹”。②青春文学大量的市场码洋就是青春文学巨大影响力的表现。

另外,青春文学以图书的形式呈现相比电视媒体线性播发的特点更具储存的优势,一方面,图书可供受众多次翻阅;另一方面图书作为“冷媒介”可以给受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加强了图书影响读者的深度。

四、 青春文学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影响——文学意象下的消费文化

青春文学作为一种文化食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通过有意无意地文学意象的传播影响着读者日常生活。如《梦里花落知多少》是路金波团队打造的一本畅销书,翻阅此书,书中无不透露着奢靡之风,展现着消费文化。书中的主人公,动不动就是“血洗燕莎、赛特”,“飞禽走兽的食材”“名车、豪宅的生活”经常出现在书中主人公的生活中,主人公还经常以语言讽刺低层次的消费方式,这些意象和语言无疑不向读者传输了一种不切大部分中学生生活实际却又令大部分中学生向往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青春文学通过植入广告的方式宣传了某种消费理念,并影响了中学生的消费观。

这种内容的产生,一是由于“写作源于生活”,说明消费社会正在逐步成为社会现实,人们不管在消费方式还是消费内容上都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写作高于现实”,作者通过塑造一些“奢靡”的意向来引起读者的兴起,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这种需求的满足促使作者创作更多类似的作品,而作者类似的创作有刺激了读者的需求。久而久之,这些需求会冲出读者头脑世界,不如读者的现实世界,扩大消费文化的影响。

五、中学生受众的心理特征与青春小说特质的契合

传统的文学作品或文字晦涩难懂、或内容刻板深奥,不能很好地吸引中学生,青春文学以中学生易懂、易接受的语音,以中学生身边或者符合中学生预期的题材为内容吸引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这是中学生文化消费中的“大众消费品”,它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却又可以拥有足够的吸引力。

青春文学反映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迷惘,初涉社会的紧张、焦虑,莫名其妙的冲动、叛逆,以及对故乡或亲情友情的牵挂、眷恋等,如韩寒的作品主要表达青春期的反叛,郭敬明则刻画出成长过程有的忧郁和感伤。这些有着细致心理描写以及个人情感体会的作品展现了年轻一代的言说和感受方式,深深吸引正在成长过程中并逐渐形成自我独特视野的中学生。

另外,青春文学与中学生审美观与审美特征相契合。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青春文学的话语简单易懂,同时又不失美感,使他们在阅读时感到轻松、愉快。因此,青春文学得到中学生的青睐。

六、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迷失个性

文学界之所以有很多人不同意青春文学属于文学的范畴,是因为青春文学模式化的生产带来了负面利益。在青春文学风行之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背后的商业驱动力。“青春文学”作为中学生的精神食粮,却是商业化操作的模式下生产的,产品难免类似甚至出现媚俗、低俗的问题。类型化的内容、模式化的操作不免带来中学生读者的跟风与模仿,作品思想的缺失与雷同会导致中学生读者个性的丢失。

当然青春文学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青春文学在“90后”青少年中流行,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满足他们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需要。文学评论家白烨曾指出“我们的文学创作领域,一直缺少以即将成年和刚刚成年的青春男女读者为对象的作品创作,除了,就是针对低龄少儿的儿童文学,这使得已走出儿童阶段的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读者,基本没有适合他们的需要与口味的作品。③

为此,我们既要看到青春文学存在的价值,又要看到青春文学存在的问题,合理的解决青春文学带来的问题,引导青春文学健康地发展。(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注释:

①胡婧:《青春小说:新唱一首老歌》,中国图书商报,2001-11-29

②吴欣欣:《路金波式营销和畅销青春文学》,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上一篇:消费者权益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