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养成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9 11:53:42

中学养成教育总结

中学养成教育总结篇1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42-01

1.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能有效地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2.课题研究目标

(1)施一系列的培养实践,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使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发生可喜的变化。

(2)研究,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3)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3.研究的具体内容:

(1)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

(2)对成功的家庭教育和不满意的家庭教育进行个案分析。

(3)探究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

(4)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

(5)编写培养学生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4.课题的研究方法

(1)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5)成立“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起止时间及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起步探索研究阶段。选题,撰写课题申请评审书;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人员;撰写实施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前期调查与分析;收集资料,初步开始研究。

第二阶段 (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为实施试验阶段。分工合作,分头行动,集中研究。做好阶段性组织实施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总结经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艺术和水平。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个案分析等。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全面研究阶段。研究内容: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典型个案材料进行研究,集结素材,整理成相关的有价值的文集。 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论文、调研报告、教师教育随笔等。

第四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总结升华阶段。成果形式:论文、课题结题、课例、典型个案、校本教材等。

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6.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2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得到转变,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习惯的管理为基础,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重点,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发展”;

6.3提高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6.4教师工作札记、反思、案例、故事等。

6.5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习惯、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7.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7.1经验保障。课题组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从事教育科研的愿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养成教育经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能力。

7.2组织健全。有专职或者兼职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人员,学校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为课题提供硬件支持。

7.3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科研意识强,学校领导在人员、经费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7.4措施得力。①实行责任人负责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②实行定期检查,期末总结。③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方法,互相学习。

8.课题研究对象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8.1研究对象。从2011年9月起,在新乐中学小学部针对低、中、高年级学生组 织实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研究实践,实践周期为三年半。

8.2课题机构组。为确保研究的质量,拟设下列三人组:①课题顾问指导组;②课题研究的领导组;③课题研究组。

中学养成教育总结篇2

关键词:绥化市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324-02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教育对以后教育过程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充分地印证了这一观点。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起到了直接与关键的作用。因此,学前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展的优秀儿童。那么,在目前学前教师普遍出身文科的背景下,其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科学素养要求,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选择绥化市北林区的 17 所幼儿园的 183名教师作为调查的对象。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对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科学知识得分上,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差别不大。问卷中科学知识设计了15道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都能正确回答9道以上的问题。对于不同学历教师科学知识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历教师科学知识得分差异不显著(F=2.780,p>0.05)。在科学方法得分上,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方法得分差异极其显著(F=31.976,p

2.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对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科学知识得分上,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得分差异非常显著(F=5.529,p

幼儿园教师中无职级教师占绝大多数,获得职级的教师只是少部分。从整体上看,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表现出了差异,但是却出现了高职级的教师得分比低一级教师低的情况(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种情况表明,目前幼儿园教师评价制度并不是很科学。获得高职级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并不一定比低一级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高。

3.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对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幼儿园教师年龄的不断增长,科学知识的均分在不断地变大,但是这种均分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性的水平。而在科学方法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的得分差异并不显著。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得分出现了显著差异(F=4.644,p

从整体上看,幼儿园30岁左右的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从科学素养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的情况看,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具有年龄的差异。随着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大,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得分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加,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在认识论上,一般倾向于比较保守,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新理念也不敏感。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取性下降,对于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方面也不是很重视,因而出现了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下降的趋势。

4.不同教龄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对不同教龄的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五至十年教龄的教师科学知识得分最高,但是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教龄教师科学知识得分差异不显著。在科学方法得分上,出现了随教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但是差异检验不显著。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差异极其显著(F=15.439,p

在教龄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和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显著。具有五至十年教龄的教师的科学态度得分和科学素养总分是最高的,其次是具有五年以下教龄的教师,最后是具有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具有五至十年教龄的教师年龄一般都在30岁左右,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幼儿园大部分的课题研究工作都是由她们负责实施的。这部分教师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注重了解科学方法,而且还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同时,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辉煌时期,对于工作有更高的目标,对于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因而十分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因而,他们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及科学素养总分明显高于其他教师。

5.公、私立幼儿园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对公、私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调查结果显示,公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总分、方法总分、科学素养总分的均分比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均分高,而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出现了相反的情况,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均分比公立幼儿园教师的均分高。

分别对公、私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及总分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公、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得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4.595,p

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从整体上来讲低于公立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这一方面是因为,私立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硬件设施的建设,但是却忽视教师素质这一最重要的“软件”建设。而另一方面,尽管很多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工资水平比公立幼儿园高,有可能吸引一些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但是从总体上讲,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比较缺乏,教师缺乏安全感,而私立幼儿园在教师聘用上的随意性也很强,教学工作及教师发展缺乏长久的计划性和稳定性,这些因素造成了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动性极强,不利于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除科学知识外,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显著,高学历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学历教师。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各维度得分差异显著,但科学素养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段幼儿园教师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差异显著。不同教龄幼儿园教师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显著。公、私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显著。公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总分分别高于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得分。

2.建议。根据调查情况,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二,改革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第三,促进私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第四,幼儿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 魏冰.西方科学素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6):16.

[3] 梁英豪.科学素养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60.

[4] 王,黄慧娟,许明.PISA:科学素养的界定与测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4,(4):49.

[5] 王素.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目标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1999,(2):6.

中学养成教育总结篇3

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制定

借鉴孙建军等的研究,总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可归纳为:目标一:知道与所学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源;能够确定并有效利用与自己课程学习相关的信息源;包括印刷品,图书馆数据库,专业网站等。目标二、能够判断、评价同自己学科相关的信息的准确性和重要性,并能够将之应用于课程的学习中。目标三:合乎伦理道德地、合法地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利用[3]。根据上述基本目标,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确定,主要应考虑学生的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信息需求不同,在制定目标时要区别对待。比如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制定上应包含对工具书的使用能力训练,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则要强化网络信息使用能力的训练。其次,因为不同年级学生在信息需求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性[4],因此在制定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因素。此外,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制定,也要考虑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等因素,以便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为了科学地制定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在课程开始前,首先应该通过调查了解课程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的信息素养需求。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希望从该课程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类制定具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同时,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参考院系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合作教育的形式,共同完成最终教育目标的制定。

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影响着信息素养教育策略的选择。针对不同信息素养现状的学生,要实现同样的教学目标,需要选择的策略是不同的。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可以通过“测评”的方式获取,比如问卷调查、完成特定的检索课题等。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6-8]。为了更科学地测评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设计信息素养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方法。该方法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作为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设计的先决条件,只测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相关的信息能力。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发现完成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目标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参考吴晓伟、杨兰芝[8,9]等对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将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按信息意识、信息习惯、信息安全与道德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信息习惯又分为网络信息使用习惯和传统媒介信息使用习惯两方面。对这三方面分别采用分级制进行计量,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相应的分数,计分表如表1所示:经过统计,得分在80以上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好;在70-80之间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较好;在60-69之间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一般,在20-59之间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较差,在20以下的,总体信息素养评价为差。

信息素养教育策略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选择差别化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是实现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对学生群体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现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结合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本文选择学生的专业、年级、就业意向、信息素养现状这几个因素作为学生群体聚类的依据。将每个学生视为空间中的点,学生信息中的专业、年级、就业意向、信息素养现状这几个字段视为每个点的几个维度,采用聚类的方式,即可对学生群体进行划分。对样本学生群体进行分类以后,通过分析每个类的学生的基本信息,可以设计相应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设计相应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案例库是以后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来源,样本学生涵盖越广泛,分类越细致,则后续进行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选择策略越有参照性。对学生进行聚类以后,将每个类的学生群体与以往授课的学生群体进行相似度比较,将与其最相似的群体作为参照,选择相应的教育策略。通过以往的教学记录和教学效果评价,可以发现原有教育策略的长处和不足,对好的经验加以强化,对不足进行改善,进一步完善教育策略,并进行记录,以备利用。若没有相似的类存在,则通过对学生群体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课程完成后总结经验教训并将教学相关的内容存档,添加进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库,以备以后利用。

结束语

中学养成教育总结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培训需求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81-02

“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高位发展,已经进入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而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高学历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逐渐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新教师(入职3年内)在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师职业发展”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不少冲突与困惑。为此,我们开展本次调研工作,以期为我国未来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效培训与提升提供科学的指导。

一、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的现状调研

1.调研对象与方法。本调研以“S市教育局职教处处长,S市5所高职院校(人事处长、新任教师和学生)为调研对象,共发放“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调查问卷165份,实际回收161份,回收率为97.5%;实地访(座)谈S市教育局职教处领导和5所S市高职院校(人事部门负责人、新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20人次。

2.调研内容。(1)S市5所高职院校近3年新进教师的“基本情况、适岗情况、教育教学情况等。(2)从政府职能部门、高职院校人事部门、新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四个维度出发,了解“新进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有哪些问题?”对“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的需求期待吗?(3)本次调研以高职院校新进教师的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分为三大模块(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提升、教师职业发展)、八个维度(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信息素养、科研能力、职业规划)。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院校新进教师的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2.适岗情况。

3.教育教学情况。

(二)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需求期待

(三)总体分析与结论

从高职院校新教师的基本情况、适岗情况、教育教学情况和政府职能部门、高职院校人事部门、新教师和学生四个角度对“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培训素养培训需求期待”的调研和数据汇总分析。

1.高职院校的新教师特征分析。①新进教师女性占比高。近3年新进教师中,女性教师占总数的63%,男性教师只占总人数的37%。②新教师中“师范生专业出身或有师范生学习经历”的占比较低。近三年新进教师中,师范专业或有师范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总数的7%,非师范的教师却占总人数的93%。③新教师中有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总人数比重较低。

2.高职院校新教师教学、适岗情况分析。①教学基本功较弱。有30%的新教师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很熟悉,有12%的新教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训目标非常了解,有16%的新教师会经常反思教学情况。②入岗职业成就感偏低。在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存在一个适应期,尤其在入岗前3年,新教师都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64%的高职院校新教师对入岗后职业成就感觉一般,缺乏职业归属感。

3.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培训、素养培训的需求期待分析。①“四个主体”对新教师职业素养培训需求期望最高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其次是新教师职业认知归属感、职业未来发展规划的内容培训。②高职院校新教师刚入职以进入教学岗位为主,而大部分教师非师范专业出生,普遍缺乏基本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四个主体”对新教师职业素养培训提升新教师教学能力需求度较高。③“四个主体”对新教师职业素养培训的“科研能力、信息素养”需求期望最低。

三、思考与建议

基于“江苏省S市5所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现状与培训需求调研”。87%的调研对象认为,举办“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是必要的,既可以弥补岗前培训的不足,又可以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那么,究竟如何实施“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培训素养培训”呢?我们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新教师师德教育,是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合格的高职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针对当前对新教师师德提升的迫切需求,在“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的实施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师德教育,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事业体会和忠于职教、热爱岗位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新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热情与创造力,培养他们勇于奉献的高尚思想品德和业精于勤、勤于进取的职业道德。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夯实教学基本功。调查结果表明,93%的新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知识匮乏,对所教课程体系不够熟悉,对学科内容的把握容易失偏,对于“怎么教学、怎么评价学生、如何开发课程”认识模糊。另外,大部分新教师是高校硕士毕业后就走上教学讲台(75%的新教师无工作经历),使得他们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较好的完成自我角色的转换。因此,实施“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培训素养培训”,要着重“教育理念”、“教学理论”、“教学能力”、“教学情感”四大学习模块的叠加,加强新教师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提升。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教师职业发展。一般来说,近三年入职的新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职业岗位和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但是调查结果却表明,64%的高职院校新教师对入岗后职业成就感觉一般,缺乏职业归属感,更多地是把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当作就业的“避难所、中转站”。因此,实施“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培训素养培训”,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重视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

4.完善职业素养培训的考核机制。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发展理论”,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成长是分阶段的,而且培训考核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决定培训目标的实现。因此,实施“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培训素养培训”,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员与专家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业考核相结合、即时与后续评价相结合,建立新教师档案,重视新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宇岑.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提升[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66-68.

[2]王向红,丁金昌.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68-173.

[3]王春生,赵大梅.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7-19.

中学养成教育总结篇5

到了年末,每个企业都会动员全体员工举行一次隆重的年会。年会进行的如何,在结束时组织策划人一定有很多的感慨需要做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体育教学个人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体育总结报告1下面是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思想认识。

在上一学期里,作为一名老师,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以“以人为本”为方向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工作态度端正;热爱学校;服从组织领导分配,尊重他人,虚心求教,关心集体和个人。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让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在游戏中锻炼、在锻炼中嬉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中有效的完成一节课的内容训练,时常与学生为主体,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子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整个体育教学,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重要性,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三、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认真组织每天的课间操,精心计划、筹备每次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尽力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常年带田径运动队,在区里组织的第六届田径运动会上,即当裁判又当教练的我不但圆满的完成了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又使我校获得了第二名的总成绩及体育道德风尚奖。

四、其它工作

担任学校的体育保管员,时刻为学生的活动安全着想,及时维护有隐患得体育设施和场地。

体育总结报告2一学期的体育工作即将结束,自己的收获是加深了对体育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意义的理解,成功的地方不多,但值得总结的是我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时刻未改变的干劲,这也许是体育工作者的共同特点吧!

尽管我们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备有限,但我尽可能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还有在教学内容上“因地制宜”设置一些简单跑、跳、双杠、单杠、组合型的游戏,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训练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提高了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在上课方面: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曲线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

7、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总之,从这一年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艰难了。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体育总结报告3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现对半年来的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本人发奋提高教学水平

这一学期我高一的体育课,工作量是每周10节课,负责学校课间操。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平时工作除了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外还保障了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学生在校一日的体育活动时刻,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

1、学生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用心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使用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透过体育课的锻炼,使成绩不好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用心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情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

4、采用不一样类型的球类户外及游戏,使学生提高了身体协调性,增加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认真对待两操工作

这学期学习了《舞动青春》这套广播体操动作难度增加,对学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都有很大的要求,我主要透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

1、加强对第学生的思想教育。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的习惯。

2、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

透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示范要准确、规范。

3、要精讲多练。

我在广播操教学中,讲解主要是结合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明白,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技术动作。加强口令学习,口令要清楚、宏亮、准确。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此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要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进行了群众教学,因此,广播操在很短的时刻内有了效果。我期望所有教师都能以身作则,并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并与各班班主任沟通,对学生出操的顺序和队列严格要求,做到有序的出操和回到,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课堂上配合学校对生学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和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品质。

三、总结教学经验、带给自己

为了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师要多方面学习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打破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用心主动和有经验的老教师交流。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忙和指导下,我自身不断发奋,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上有明显的进步。

在教学上,首先要工作态度认真。为了尽快进入状态,弥补年轻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提高业务水平,并注意与其他老师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他人的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之中,构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堂上用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时刻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对待上级指定的任务,用心完成,速度快,质量好,不讲条件,不提要求。认真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并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善。

当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我以后还会继续发奋,我今后的目标是:

1、在工作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而不是停滞不前,自以为是。

2、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在工作中,虚心学习老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主动与同事搞好关联。言语谨慎,举止得体,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标准要求自己。

3、在其它方面,要更加用心主动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有缺点就改,有不足就纠正,争取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无可挑剔。

总之一句话,选取了教师这个行业,本身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我将一如既往地为我校的发展抛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体育总结报告4我校体育工作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明确全民健身计划,在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教育的实施,全神贯注抓好课堂教学,业余训练,使我校体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健全了学校体育教学制度。

1、校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提高我校的知名度,教学分层次,抓特色,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经验。

并能从有限的资金中拨出一定的经费,投入到学校的体育设施中,添置了一大批业训器材。

2、我校每学期都有工作计划,具有轻重、主次之分,安排到人,分管到位,并切实实施。

有效地组织了校第八届田径运动会,每月一次的小型体育活动开展的顺利而又正常。

3、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事业性,现有三位大专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上进性强,工作踏实务实,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的发展,编写的教案清楚、完整,上课规范、认真,严格执行教育常规。

4、认真带好学校的体育训练队——田径队,训练刻苦,开拓进取,训练时间、质量保证。

5、认真组织和管理学校的两课两操,工作落实,职责到人。

制定详细的考核评比制度,并落实检查、考核。

总之,我校的体育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计划化的方向发展。介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体育教师的业训水平还有待提高;学校的活动开展还欠丰富;教师的业务钻研时间不够多。这些都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改进和提高。

体育总结报告5送走繁忙充实的牛年,又迎来充满希望的虎年,回顾过去的一年,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和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上都有所收获。为了能进一步总结经验,以谋求更大的进步,有必要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反思,因此,我将__年的个人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关心时事政策,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牢固地树立了爱岗敬业思想。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克服困难,与体育组的同事团结协作,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和训练,模范地履行了一名小学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的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乐于奉献,努力教好每一堂课,代好每一次训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我能够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学生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此外,我还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二、深钻教材,认真教学,圆满完成任务。

体育课教、学、练三者之间的统一。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导水平的体现。只有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引爆”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最佳效果。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进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同时积极学习钻研名师、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适合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

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要领之后,动作相反不协调了,变形的动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利的。

在课堂组织上,该充分地放手,还是要收?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记得在一次教师培训中,教研员说,只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课。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慢跑。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象上刑场一样。提出了现在的体育教学有些教师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增强体质为教学目标。

三、严格执行学校常规,做教师的表率。

一学期来,我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坚持早到校,晚离校,自始至终协助做好工作,坚决服从上级安排,做好各项工作,与教师搞好团结。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中学养成教育总结篇6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培养规格

一、树立科学指导思想

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基础。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素质教育观,确立现代质量观,强化和谐成才观,进一步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协调发展。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时代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树立素质教育观。体现以人为本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和综合提高原则,按照专业教育、普通教育、综合教育有机融合的要求,立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素养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是确立现代质量观。树立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观,依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借鉴、吸收近年来国内外高等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实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构建提高教学质量长效机制,提升人才社会影响力。四是强化和谐成才观。进一步改善学生成才意识,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为学生搭建优质成才平台,促进学生多渠道成才,多层次成才,多方向成才。要根据学生成才需求,建构多元课程体系,形成开放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与社会互动。

二、确定修订方案原则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原则是落实科学指导思想的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达到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反映,是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和设置课程体系的思想基础。在修订过程中确定的主要原则要符合国家需求、社会发展、高校运行和学生要求。第一,全面发展原则。德、智、体等方面是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在实施专业教育的同时,要使基本素质教育相互渗透人才培养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强健的体魄,完善的个性人格和良好的文化艺术素质。第二,注重素质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依照学生全面发展标准,按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素质融为一体的教学要求,妥善处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关系,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第三,专业拓展原则。根据国际化、全球化、应用化对人才的通识性、复合性、实用性要求,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突破狭隘专业教育思想,由狭窄对口型专业教育向通识性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适应型专业教育转变,变专业刚性为专业柔性。发挥高校自身学科优势,加强学科互补,淡化学科边际,扩张学科效应,构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和专业教育、普通教育、综合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第四,培养能力原则。加强实践实验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全面开放实验室,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水平,加大学生自主实验力度,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加强各类实践教学管理,形成体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育实习和具有特色的金工、电子、生产、法商和管理等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不断丰富实践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方法,探索途径,实现实践实验课程设计化和科研化。

三、明确培养规格要求

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原则的具体化和总要求,反映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服务面向定位,是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准则,是人才培养的蓝图,是国家意志与教育规律、社会需求与个体发展、高校运行与市场选择的统一,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目前,我国确定的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总体要求是: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师范类专业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掌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信息搜集、处理和开发学生潜质的能力。非师范类专业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形成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备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备一定的美育修养,能够履行建设祖国的神圣义务。各专业根据基本要求,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制定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4.总体时间分配为:本科专业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4年制总周数为208周左右,其中教育教学164周左右,寒暑假、课堂教学、考试、教育(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公益活动与劳动、军事训练与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指导与毕业教育等时间由高校自定。实行学分制高校可灵活安排教学时间。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建立的人才培养活动结构模型和活动步骤,是大学各项教育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活动方式总称,结构模型根据大学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建构,活动步骤反映人才培养的程序性、规范性和自主性。我院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时,有机融合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形成“三结合、一统一”人才培养新模式,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能力与发展个性统一。在此基础上,搭建培养创新人才平台,按学科大类招生,本科前2年贯通培养,后2年分专业教育;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构4个模块8个系列的课程体系,即:普通教育必修课、普通教育选修课;专业教育基础课、专业教育主干课、专业教育方向课、专业教育选修课;综合素质教育必修课,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其中,师范教育专业还开设了教师教育理论和技能必修课,教师教育理论和技能选修课。另外,在确保专业主干课程学时的前提下,压缩理论课学时,加大学生教育学习、专业实习、实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实践、实训学时。这些措施确保了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及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这个人才培养模式,在理工科教学中,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逐步根除科技理性主义工具观;在文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形成学生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我们改革课程体系的理念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确保专业主干课程;围绕学生素质结构要求,设置系列化、成套化人文课程和科学课程;坚持系统性、科学性开课原则,坚决摈除开设零散的人文课程或科学课程就能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思想,充分体现人文课程和科学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具体做法是:在整体优化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大学一年级开设各3个学分的人文和科学课程选修课,此类课程属于通识性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按人文和科学类别各修读3个学分;大学二、三年级在专业任选课中,根据专业发展实际,修读本专业需要的2—3个学分的人文或科学课程,如经管系文科专业学生要修读3个学分的理工类课程,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还须修读2个学分的数学文化史等;大学三、四年级,开设综合素质公选修,设置了4个课程模块100多门课程,其中,包括70多门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各修满4个学分的课程,且学分不能相互替代。另外,在进行课程建设时,统筹兼顾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人文类课程和科学类课程,妥善处理这类课程与专业课、公共必修课之间的关系。

五、提出具体要求,规范修订过程

第一,在设置的四个教育层次中,必修课和选修课都要有具体的学时、学分和总学时、学分规定,原则上不能突破总学时和学分,四个层次的学时和学分不准随意调整。在专业教育层次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在计算学分时,单独设立毕业设计(论文)、教育(专业)实习、学年论文等学分,此部分学分不占专业必修课学分。

第二,在综合教育层次的素质养成课中,只对教学周数和开设学期提出宏观要求,各系结合本专业教学实际,制定详细并易于规范化操作的学分计算标准。建议对部分教育活动从系、学院以上3个层次制定学分给分标准,并要公布给学生。 各系要告知学生至少要修读的学分,且各层次的学分不能相互置换,教育层次内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也不能相互置换。

第三,为了保证修订工作顺利进行,要成立由系领导、教学秘书、教研室正副主任、资深教师等组成的专家小组,认真研究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步伐,下大力气解决教学内容存在的“难、繁、偏、旧”和低水平重复现象。

第四,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教学计划中各学期的课程设置总学分一般不能超过,周学时(含实验课)原则上控制在规定学时以内。要保证学生专业方向课程的选修,专业方向课程要在规定学期开设,要妥善处理课程开设的逻辑顺序,先行课程要在专业方向课程开设完毕后开设。

第五,除专业教育层次的课程由各系编码外,其余教育层次的课程统一由教务处编码。学科教学论课程全院统一编码,各师范专业可对课程名称作具体界定,如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科教学论可变更为“中学数学教学论”,但课程编码不变,学时学分不占专业教育学时学分。要保证有关学科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应用数学等课程教学时数,不允许擅自减少该类课程的总学时,任课教师由开课单位安排。具体的开课学期、学时,由有关系和开课单位商定。需要外系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课程,要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有关系不得擅自减少这类课程学时,更不得由本系教师承担。

第六,严格规定本科人才培养修订程序。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务处和各系(部)承担具体修订任务。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题讨论。

中学养成教育总结篇7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启示

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培养是关键。师范教育作为教育的母机,其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培养教师的质量。在此,我们对中国与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某些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以便相互借鉴。

一、中国现行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高等师范教育,顾名思义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师范教育。它的培养对象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高等师范教育的这一特点,同时也便于对高师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与比较,在这里我们把构成师范专业的课程暂且区分为以下两类,即师范性课程和学术性课程。前者主要是指围绕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和素质而设置的课程,它一般包括教育理论课(公共教育课程和学科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课(教育实习等);后者主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素质而设置的课程,一般包括学科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当然,以上划分是相对的,实际上两类课程都同时包含有学术性和师范性两种因素。

中国高师现行的办学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模式的结果,属于定向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也以前苏联模式为蓝本,按定向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从课程设置结构上看,如果不考虑必修和选修的因素,就其学生实际所学的课程而言,中国现行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基本上是由公共类课程、教育类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构成。综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基本课时比例是学科专业课程占总课时的72%,教育专业课程占总课时的7%,公共基础课程占总课时的21%。①从课程设置内容体系看,主要按照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来设置,形成以学术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师范性课程处于“边缘”性位置。从课程设置性质分类看,课程类别比较单一,必修课占绝大多数,选修课很少,理论课居多,实践课偏少等。这种课程设置的优点是,强调以培养学生的“三基”即基础(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准则,学生接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比较系统。其缺点是,过分强调专业对口,专业口径比较狭窄,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课程结构总体上看偏向于综合性大学模式,学科专业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比重偏大,师范性课程比重偏低,没有充分体现出师范的特性。表现出一些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与综合大学的课程设置并无明显区别。尽管有些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除教育学、心理学、教法这“老三门”之外,增加了教育技术和三笔字、普通话等教师技能的课程,但这类课程所占比重仍然很小;尽管高师院校的办学宗旨有别于综合大学,但在课程设置上却难以看出两者培养目标的区别。此外,作为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实习,通常是被安排在最后一两个学期,这时学生已将大部分课程修完,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此时让学生去中学实习应该说在时机上是适当的,便于收到明显的效果。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高师院校安排教育实习的时间大多不足,一般只有4-6周。

总体来看,中国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比较重视学科专业知识,在课程培养目标上注重学术性。近些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上为突出师范性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但仍然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教育理论和教师技能训练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俄罗斯现行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1995年6月俄联邦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高等职业国家教育标准》②,该文件确立了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培养内容和水平的最低要求,是俄罗斯历史上对教师培养最全面系统地进行规范的目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对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未来教师所设置的课程和培养目标共分为四个方面,即一般文化课、医学―生物课、心理―教育课和专业课。各类课程教学内容课时量的最低限度为:

俄罗斯现行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结构与前苏联高等师范教育的政治理论课、教育理论课和专业课三大板块的构成相比,体现出了明显的变化:一是现行课程设置结构中的一般文化课扩展了政治理论课的内涵,通过开设哲学、人类文明史、人类学、文化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历史、伦理学、逻辑学、生态学、宗教史、美学、现代自然科学概念、数学和信息学、语言与修养、外语、体育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健全人格和教师气质;训练学生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流和协作的能力。二是在现行课程设置结构中增加了医学―生物类课程,它和心理―教育类课程共同构建了形成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职业角色的知识体系。在《高等职业国家教育标准》中,国家规定的医学―生物类课程有5门,主要包括:少年儿童解剖、生理和卫生基础、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生活方式的基础、在异常情况下人的安全和保护、初步的医疗和救护,此外还有由大学(系)自行制定的有选择的必修课,这类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医疗、卫生、保健、防病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培养其适应生活和应付异常情况的能力,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突出了人性化教育的职业特征;心理―教育类课程是突出师范性的课程类别,在《高等职业国家教育标准》中,国家规定的此类课程有10门,主要包括:师范职业概论、普通心理学、年龄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育理论和教育系统及工艺、教育哲学和历史,此外还有由大学(系)制定的有选择的必修课,这类课程旨在培养未来教师职业素养和技能,帮助未来教师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为学生职业定向学习提供了保障。医学―生物和心理―教育这两类课程共1 660学时,占总课时量的20%。三是在现行课程设置结构中,在保证所学专业所必需的课程前提下,相对减少了学科专业类课程,在《高等职业国家教育标准》中,国家规定的此类课程有10余门(不同学科专业略有差别),共4 924学时,占总课时量的59%。

总的来说,俄罗斯现行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结构中,三类课程(将医学―生物类与心理―教育类归为一类)的比例大致为1∶1∶3,这种课程设置结构比较合理,师范专业倾向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未来教师能够具有相对全面的现代教育素养。

三、比较与分析

(一)关于学科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

中国和俄罗斯的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在学科专业方面所占的比例都很大,而且高师课程中有超过50%多的课时是用于学科专业课。这是两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共同点。这一点清楚地表明中俄两国的高师教育都比较重视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注重课程培养目标上的学术性。

(二)关于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课程设置

俄罗斯高师教育设置的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课程在总课时中所占比例要比中国高师教育所要求的高。以俄联邦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1995年6月发表的《高等职业国家教育标准》中规定的师范教育本科教学内容课时量的最低限度计,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课程占总课时量的20%,而在中国高师教育中,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课程只占总课时量的7%。此外,俄罗斯高师教育所开设的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课程种类也比中国多,不仅有心理―教育类课程,而且还增加了医学―生物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充分考虑到了未来教师是以发展中的青少年为工作对象的职业特点,符合高师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了师范教育的师范性。而在中国高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心理学、教育学、教法这“老三门”外,几乎难以找到其他任何的关于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课程。应该说,在重视和突出师范性方面俄罗斯高师教育课程设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关于课程制定的自

在俄罗斯《高等职业国家教育标准》中,对每类课程设置都规定了由大学(系)自行制定的课时限量,共计1 766课时,占总课时的21%,与国家规定的课时量比较的比例大致为1∶4。大学(系)的教学资源优势,为发挥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奠定了法律基础。相对而言,在中国高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大学(系)则没有这么多的自。

(四)关于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

在俄罗斯高师教育中,教育实习的时间要比中国长。俄罗斯高师学生有20周的社会实践时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可以在中学进行教学观摩和教育学习活动,而中国高师学生则只有4-6周的教育实习时间,且安排在第七学期一次性进行。教育实习时间较短,效果也不够理想。相比之下,俄罗斯高师生比中国高师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亲自进行教学活动的实践,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教师职业技能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这门职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职前的实践机会非常重要,需要相应的时间作保证。

总而言之,中俄两国的高师课程设置各有其特点,各有千秋。虽然我们很难说俄罗斯高师课程设置更为合理,但通过比较与分析还是可以看出我国高师课程设置在突出师范性方面的不足。这一点也是我国师范教育理论工作者长期呼吁并不断研究探讨的问题。

四、若干启示

(一)明确高师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

在教师专业化形成世界性潮流的前提下,高师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应从一般意义上的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的师资转变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即促进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协调发展。

培养作为专业人员的中等学校的师资,必须明确高师教育的双专业性质,即培养出来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知道“教什么”,而且还要有全面的教育专业知识,知道“怎么教”。围绕高师培养目标的变化,高师课程设置必须服务于新的培养目标,既要突出课程设置的学科专业性,又要突出教育专业性,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专业潜力的未来教师,为高师生日后开始教师生涯奠定双专业基础。

(二)调整高师课程的结构比例

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在高师课程设置中各占有多大的比例,这不仅与教育理念、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有关,还与高师的培养目标直接相关。在学科专业本位的时代,学科专业课程占据绝对优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随着教师专业化时代的到来,高师教育具有双专业性,课程设置的结构比例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参照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我国高师课程的结构比例可作如下调整:普通教育课程占30%,学科专业课程占45%,教育学科课程占25%。

(三)深化高师课程内容的改革

1.拓宽普通教育课程,增设人文素质教育与文理交叉课程

普通教育课程在高师现行课程设置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21%,主要包括“两课”、外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明显不足。普通教育课程比例调整到30%后,应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加强文理渗透。

2.精选学科专业课程,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针对目前高师课程设置中学科专业课程比例过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偏难偏深的弊端,应精选、优化专业课程,使学科专业课程所占比例控制在45%左右。为此,首先要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强化主干课程的特殊地位;其次,要适当减少一些非主干课程,压缩一些重叠的课程内容,砍掉一些陈旧过时的课程内容;再次要增加一些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反映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

3.强化教育学科课程,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针对目前高师课程设置中教育学科课程门数少、缺少可操作性等弊端,首先要增加课时总量,使之达到25%左右;其次要增加教育学科课程的门数;再次要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从教技能,缩短毕业生上岗后的适应期。

综上所述,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在前苏联解体后,正在寻求积极变革并表现出具有规律性的趋向,诸如师范课程的广博性,培养目标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均衡统一等等。中俄两国的师范教育在世界上同属于由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来培养师资的“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追踪研究俄罗斯高师课程设置上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高师教育改革是很有意义的。

注释:

①李盛兵.我国高师课程体系的缺失―人文性和师范性研究,课程•教材•教法,1998,(5).

②《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й стандарт высшего проср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Москва,1995.2.

参考文献:

[1]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J].莫斯科,1995.

[2]孟威佳,张丹华.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结构和课程改革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0,(6).

[3]陈组标.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中学养成教育总结篇8

工作总结是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分析以及研究,从而分析不足,得出可供参考及改进的经验。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德育教师个人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德育教师总结报告1在本学期中,我们幼儿园根据《幼儿园规程》中的德育要求,依据园德育工作计划,结合主题活动,加强幼儿德育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思想素质,促进了幼儿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注重师德建设

要做好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教师是关键,培养教师高尚的情操,提高师德整体水平,成为我们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工作。我们组织教师积极学习,讨论,帮助教职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增强工作的原则性,大家找差距,学习新知识,提倡"人心自律"即"耐心教育幼儿、精心开展教学、用心组织语言、细心积累资料、热心参与教研、尽心接待家长、专心钻研理论、诚心对待同事"。

我们经常表扬教职工的先进事迹,树立典范,激励大家相互学习,教师们的思想素质提高了,在我园悄然形成了三种精神,即:履行职责的负责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计时间的奉献精神。教师们以崇高的师德去影响幼儿,以良好的情感去陶冶幼儿,以高超的教育艺术去培养幼儿,促进了师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二、注重幼儿德育培养

1、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它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我们把品德教育安排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为幼儿提供的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也是多样化的。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吃饭、入厕、洗手、睡觉,整理等要占去一半时间,我们捕捉各种教育时机,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放在日常生活之中,养成孩子生活自理的初步能力,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例如:早晨来园时,注意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引导幼儿主动与老师打招呼,托班的孩子年龄小,没有主动叫老师的习惯,老师就主动与他打招呼,使他们逐渐习惯与老师打招呼,中大班的孩子要求他们不光能招呼自己班的老师,还能招呼其他班的老师,培养了幼儿有礼貌的品质。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如,盥洗方面,教师们抓了幼儿的洗手的常规培养,指导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让他们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幼儿基本能做到饭前便后用肥皂正确洗手,洗手时挨着次序不争抢。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午睡时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鞋子摆放整齐,并迅速入睡,起床后鼓励并指导幼儿自己穿衣。

总之,"生活即学习",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随时都有教育的契机,我们坚持从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入手抓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针对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注意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给幼儿讲道理,让幼儿知道应该怎么做,要求孩子遵守集体活动的规则,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培养幼儿遵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抓住契机开展活动

我们利用各个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__月__日"教师节",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辛苦劳动,并指导幼儿制作贺卡、或红花送给老师,对老师说一句感谢或祝福的话,教育幼儿热爱老师,尊重老师。__月__日"国庆节"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了解自己的家乡,认识国旗、国徽,中大班小朋友制作了国旗。每个班都进行了主题环境布置,每个小朋友都参与了布置,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为了让幼儿亲身体验节日的快乐,我们让每个幼儿参与制作各种花灯或布置主题墙和教室环境,幼儿都非常投入,兴趣很高。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和老师一起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时,都高兴地欢呼起来。在"夸妈妈"的主题墙里,孩子们人人动手,参与制作、布置。在此活动中,幼儿不仅增进了对妈妈的情感,也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更增强了自信。我们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中大班的孩子参加擦椅子的劳动,并使幼儿懂得劳动光荣,要尊重别人的劳动。为了让所有的幼儿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我们组织全园幼儿联欢活动,小朋友表演了各种节目,在孩子们的歌声笑声中我们一同渡过了这个愉快的节日。培养了幼儿乐观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密切家园配合,注重德育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在幼儿生活和成长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幼儿之间有着密切的情感依恋,家长是幼儿模仿、认同的主要对象。教师首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及时把教育信息、各项活动安排、家教经验和家长任务等内容传达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主动配合,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共同做好幼儿的品德培养教育工作,强化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效应,更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

我们在这一年中,不断改进教育理念,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总之,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件艰巨而长期的工作,"百年树人"就说明了思想教育的持久性,也说明了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重视幼儿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遵纪守法的创新人才。

德育教师总结报告2经过一个学期的德育教育,我们班的幼儿在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德育教育:

一、将德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把品德教育安排在幼儿日常生活环节之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日常生活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我们充分捕捉各种教育时机,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放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孩子生活自理的初步能力,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如:早晨来园时,注意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自由活动时,注意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友爱、谦让的精神;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培养幼儿遵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以及幼儿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在此工作中培养幼儿严以律己和公正待事的良好品质。自由活动中我们同样注重幼儿与同伴的友好合作交往能力,餐前十分钟我们重视幼儿的识字培训更重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幼儿讲述自己的见闻,学会交流与分享;餐后散步的时候我们不放过这良好的教育机会,每遇到老师与客人都与幼儿一起主动打招呼,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其次,把德育贯穿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注重品德教育的系统化。在实施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各领域教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如进行爱国主义系列化教学时,使孩子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活动,组织幼儿认识《____》;健康教育,向幼儿介绍世界冠军的光荣;语言课引导幼儿欣赏儿歌《____》、《____》等等;美术课让幼儿画____、国旗等内容;音乐课让幼儿唱《____》等歌曲,使幼儿在歌曲中感受中国的伟大美好。

教师“寓理与情,寓教与乐”,使抽象的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整体花化、形象化,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正确的道德认识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老师们把德育教育巧妙地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探索,得到深刻地体验,同时这些体验又转化成约束和指导幼儿行为的指引。相信幼儿获得的这些体验将对他们终身受益。

二、结合节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我们结合这个学期的节日(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些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主要以游戏化为主,中间渗透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当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要由近及远,应从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渐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解放军等;从爱家庭、爱幼儿园,逐渐扩大到爱家乡和爱祖国。如认识家乡或祖国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革命文物及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了解祖国的简单知识,如认识首都──北京、国旗、国徽及一些节日等。

例如,教师节开展《谢谢你,老师!》的活动,让幼儿把自制的礼物送给自己的老师,并向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在重阳节这个活动中,通过《____》的形式,让幼儿知道要尊敬老人,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等道理。国庆的时候让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各种技巧表现祖国的地大物博,富饶美丽,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组织亲子旅游活动时,让幼儿懂得了关怀、亲情和友情的可贵,懂得唯有关心和付出才会有好的回报,才会有温暖的小家和幼儿园、社会这个大家庭的道理。

三、开展家园同步教育,将德育延伸到家庭

密切家园联系,使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有机配合,共同实施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向家长发放各种资料,召开家长座谈会,定时和家长电话联系,热心与家长面谈,大力向家长宣传正确的育儿观,及时帮助家长了解我园的教育工作和重点,争取家长的通力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等等。

总之,“生活即学习”,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随时都有教育的契机,老师们在密切配合中始终坚持从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入手抓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对幼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为培养幼儿真正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成功人士而勤奋工作。

德育教师总结报告3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也是学生成才的导师,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不仅是教孩子学习知识又是教孩子们怎样做人。本学期,我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班级管理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我们班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以及排街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通过集体或个人,使每个孩子们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建立孩子们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分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二、精心培养班干部队伍、"以点带面"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一直以来,我精心培养班干部,经常在班里表扬班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班干部树立威信;与此同时,又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每个月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

三、精心策划主题班会、落实思想教育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孩子们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学期我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如《安全伴我行》、《雏鹰争章,我能行》等,通过班队活动,强化孩子们安全意识、健康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四、以情感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日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孩子们,"中華勵志網"培养孩子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孩子们要充满爱心,做孩子们的德育工作要想孩子们之所想、急孩子们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生病的每个孩子们,我会关心照顾,组织孩子们送温暖。如我班的陈吉祥同学虽然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他是个热爱集体的好孩子。当他看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时,他感动得流泪,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为班级争光。工作中,我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将会在实践中更深入地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台阶。

德育教师总结报告4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区教育局的工作重点,以区教育局德育工作要求为依托,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开展工作。下面就本学期的德育工作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一、继续加强师德理论学习,开展德育工作理论研究。

1、加强教师的师德理论学习,强化教师师德意识。

本学期,我们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多次学习了有关教师师德方面的文件法规,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强调德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及其他伪规事件的发生,在学生,家长,社会面前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2、继续开展好班主任教研活动

加强班主任教研活动,在班主任教研活动时做到定时、定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主任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区教育局教育科、区进修学校德育处开展的德育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班主任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二、抓住德育教育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1、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1)本学期继续抓好主题升旗仪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良好的爱国意识。今年是祖国60周年大庆,少先队组织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爱国教育升旗仪式。

(2)抓住节假日为契机,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如“”十、一”国庆节、“少先队日”等进行了革命主义系列宣传教育等。

(3)组织学生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

2、安全法制教育

(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在安全教育月活动中,学校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活动,特别是进行了安全、法制教育。并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利用晨会时间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从而达到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安全和谐环境的目的。

安全教育月活动中,安全教育活动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安全知识教育活动,二是安全技能演练活动,三是安全隐患大检查。学校进行了防火安全疏散演练、举行了安全教育主题升旗仪式。

(2)加强对个别学生的管理,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针对出现的较恶劣的打架事件及时处理,防止恶性事件的出现。

(3)继续完善学校各种安全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特别是对学校消防工作。

(4)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尤其是对“手口足”病、水痘、风疹等传染病在学校及时进行知识宣传,防病、控病,卫生消毒。

本学期期末正值我省预防甲型h1n1流感传染的重要时期,学校根据做好教育局的布置做好学校此项工作的应急预案,加强对学生的宣传,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下发《告健康书》,做好防控工作。

(5)做好考前、假前的安全工作。

3、环保教育

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结合环境日开展了主题升旗仪式,向学生开展环保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风气。

4、开展学唱校园歌曲活动,组织各班学生学习、传唱校园歌曲。

三、切实开展好开展好家校工作

切实落实“百、千、万”活动,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加强学校的走访工作。密切学校与社区的工作联系,将学校德育工作与社区关工委工作结合在一起。完善学校及各班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家校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扶贫帮困工作

为切实减轻困难家庭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落实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使党和政府的关怀实实在在的体现,学校按照国家政策继续对城市困难家庭、农村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工作,保证不落掉一名学生,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切实落实。

以上是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的简单回顾,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务实创新,进一步提高。

德育教师总结报告5一、理论学习,强化师德。

教育局组织我们开展了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其中就有师德方面的内容,这是理论知识;除了理论上学习了德育知识,在学校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有效地促进了自身师德品质的养成。

二、参与实践,总结经验。

我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在教学中总结与学生相处时的点滴,写下心得体会。有时找学生谈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为什么喜欢,他们都做了什么,从这些老师身上学习。

三、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我也是这样做的。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了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与同事相处中,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用心记下他们与学生相处时的情景,而且向他们请教师德方面的事情。

四、用心关怀,渗透德育。

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因此作为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深入人心的情感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加强规范,渗透德育。

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六、关注学生,教育心理。

针对于我面对的是小学生,学习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规律,注意根据他们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比如,我教的陈子航同学,在开学初他存在欺负学生的问题,我从很多方面进行教育,而且还让他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他被欺负了,会想些什么?经过努力,他现在已经好多了。

上一篇:税务服务计划方案范文 下一篇:税务预算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