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7:19:11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范文第1篇

初中升高中考试简称“中考”,以有别于“高考”。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对于高考语文卷或褒或贬,或誉或诟,从来热度不减。相比之下,中考语文就显得较寂寞,以至于部分出题者也较随意。我作为站在中考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想谈谈自己的拙见,以期对出题者、执教的老师和将要参加中考的学子们有所裨益。

一、近几年中考语文试题的主要亮点

1.引领课改方向

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语文命题一般都遵循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谐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给当前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以较积极的导向。

2.凸现文化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地中考,特别注重这方面的考查。近几年各地考题几乎都涉及成语积累、名句积累、名著阅读。所考均出自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名篇。

3.重视语言积累和运用

积累内化、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也是中考语文试卷的主轴。综观各地考卷,从识字书写的检测,到作文能力的检测,无一例外地注重全面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内化水平和理解运用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命题的最基础的特质。

4.关注时代和地域风情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有联系鲜活的社会和多彩的生活,才能生动活泼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语文,结合时代热点检测语文素养,是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如中考卷中出现的《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命名》《环保和经济效益》《地震与海啸的关系》《低碳与城市生活》,均充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近年中考语文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由于纷纷向高考靠拢,成绩与前些年相比,不升反降,效果不理想,有违新课程标准的期待目标。下面,我对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出现的问题作一梳理:

一是试题原创性不足,对考生的能力检测就显得不够公正。如2011年某地中考阅读《地震与海啸的关系》第二大题,就是在网络上流传的一道题,出题者未作任何改动,就直接搬来做中考题。

二是把考试评价仍作为学生的终极评价,所选试题材料过偏或过难,大部分考生都不知所措,得分偏低。如某地中考第一题给“埠”字注音,几乎参考学生都答不上来了,因为初中语文教材没有涉及这个字。又如某地中考阅读《与一只蝶不期而遇》第一大题,这是一篇涉及佛道的哲理性散文,有多少初中生能参透其理?

三是有些题的价值导向有问题。如某地中考名句积累题的第一题:“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对初中生而言是想让学生感受到什么人生呢?

四是出题不严谨。比如某地中考出了一道图表解读题,在列举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和日本军民死亡人数时,做了这样一个统计:中国军人死亡人数28,000,000;平民死亡人数30,000,000。但我国历史教科书中统计的是中国军民死亡人数共3500多万,应该说历史教科书是准确的。某地中考作文,题目本身已很完整,却要求考生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使得考生既茫然又慌乱,甚至某地还出现设置一个非常恐怖的场景,让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的题,这当然难以考出学生的正常水平。

五是有些题虽然有评分客观、阅卷高效等优越性,但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反映考生的思维过程而只能反映其思维的结果,尤其是难以为考生提供表达独立见解的机会。

三、中考语文命题的方向

1.中考语文命题应有益于初中生的人生价值判断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广大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就在这个时期。而中考语文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是确定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怒发冲冠,凭栏处”“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应该是这一时期的价值取向。所以命题者除考虑试题的难度值外,应力戒出些早已没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使命题更体现时代价值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给学生的情感以积极的熏陶。

2.中考语文命题应有益于初中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体说就是让广大学生从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去提升语文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中考语文命题就必须从这些方面给以积极的导向,力戒出偏题、怪题。

3.中考语文命题应有益于文化的传承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辉煌文明的泱泱大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责无旁贷。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中考语文的特质就决定了其应担当此重任。所以命题者应从传统文化名篇入手,设计一些有审美价值的考题,而不是把学生考倒、考住。

4.中考语文命题应有益于学科的融合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单一的某学科的能力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渴求,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特质要求命题者必须考虑多学科的融合,不能试卷上只有语文味而缺乏科学味。

中考语文范文第2篇

一、研析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

1.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分值是历年来最高的。

2.注重了课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不少题目考查课本内容的迁移能力,如第9题(2)小题,要求解释“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一句中“未冠”的含义。这道题表面上是对课外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考查,实际上是考查对已学词语的迁移理解。《送东阳马生序》一课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句子,句中的“加冠”即行加冠礼,表示男子已经成年,这是古代文化常识,课本上有详细的注释。那么,“未冠”就是没有行加冠礼,意思是“没有成年”。如果不懂得对已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只会一味死记硬背,这道题就无法作答。

3.鉴赏能力是最高层级的语文能力,解答这样的试题,同样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今年的语文试卷加强了对语言赏析能力的考查。如第8题“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转”和“低”两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中秋之夜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这道题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鉴赏,意在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

二、不迷信中考信息,制定计划,全面复习

首先,制定严密的中考复习计划,我们在总复习开始前常会有这样的困扰:复习内容多,时间短,学生知识缺漏多,真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复习开始前,备课组全体教师要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复习方案,理清复习思路,明确主攻方向,为总复习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文言文复习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要迷信中考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提供的古诗词鉴赏篇目和古文阅读篇目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列出的重、难点,指导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好详细的笔记,让学生巩固记忆,并要精心筛选跟课文内容相关的、短小精悍的课外古文篇目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再次,别搞题海战术,求精,有针对性复习,重点抓阅读和写作。

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始终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复习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对三年来的阅读写作实践进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从中产生一些顿悟,明白一些阅读写作的道理,归纳出一些阅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一)阅读训练

1.组织学生共同解读“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让学生掌握三大文体的考点。

2.现代文阅读题的复习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方法指导上,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精选。毕竟题目很多,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精选就很有必要,精选的原则是文章长短合适。第二,下水。拿到一个现代文阅读题,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亲自去做一遍,亲自去做了,才有可能真正感受题目的难度,才能深切体会答题技巧的时候是否合适,给学生讲解的时候才能讲的符合答题的思维规律。否则你看着答案按图索骥,自然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二)作文训练

(1)重视评分标准(主题、内容、语言、书写),让评析有的放矢。

(2)别放松作文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中考应试技巧,写出大气、吸引人的考场作文:注意如何进行作文选材;如何立意;如何灵活组合材料,前后呼应、点题扣题,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这些都是拿高分的关键。

(3)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历史文化等角度整理关于人、事、物等方面的素材。

中考语文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121―01

中考对于每一位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子而言无疑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考验,甚至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因此,中考前的复习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在此,为了进一步在复习中提高成绩,本人认为语文的复习工作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

一、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指导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1. 调整好心态。如何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是每一个考生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参加中考的考生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因此,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现在多数考生都会出现失眠、情绪焦躁、学不进去、容易遗忘等问题,这些都是因为考生考前紧张、心态不稳、缺乏自信造成的,树立自信,稳定心态,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十分必要。在复习的测试、练习或模拟考试中,失分多了些,成绩不理想是难免的。测试的作用之一,就是要暴露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关键在于正视这些问题,花功夫不断去弥补,不断地去充实自己。考生们不妨把中考和是否能录取理想学校的得失,抛到九霄云外去,有了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就有了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就会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

2. 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是让学生在舒畅的心情下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才会觉得学得轻松,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共同来营造这个氛围。在学校方面,可以为中考学生提供许多方便,比如我校在生活、劳动等方面给参加中考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照顾,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心情。作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充满自信,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信,能安心学习;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放松学生,让紧张、疲劳的复习得到调整。

3. 让学生学会减压。面对考试,学习压力是在所难免的,只要能正确面对压力,完全可以将压力降至最低。让学生明白,我们不是要清除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而是要了解压力,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将压力变为动力。要知道,考试虽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我们学习效果的一把尺子,甚至是选拔学生的较为公平的标准,但它具有偶然性、局限性,一次考试不能得出对学生的完整评价,更不应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同时,要对过高的期望进行调整,以减轻心理负担,使自己的水平得以正常发挥。

总之,要自己把握自己,调整好心态,以平平常常、认认真真的心理状态去应试,就能把平时积累下来的智力潜能充分地调动起来,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来,才对得起自己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至于考得上与考不上是另外一会事。这样去想,心理压力就小得多了。

二、作好学习方面的工作

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语文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失,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复习。

1. 梳理课文内容,整理知识点。我们知道语文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零散,即使一篇很短的短文,也涉及到字词、语法、修辞、中心内容、写作特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来集中掌握,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一目了然,便于识记。

2. 分门别类,进行专题复习。在掌握基础知识后,可以将各知识点系统化,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知识网络;并精心设计各类型的试题来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3. 模拟考试,强化训练。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一方面让学生适应考试,另一方面可以做最后的查漏补缺工作,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中考语文范文第4篇

一、备考复习课型教学任务和目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是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运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型。要完成复习任务,就要根据该地区《高中招生考试大纲》的要求,分阶段、按要求、程序组织教学,可按文章题裁、重组知识网络,以迁移为目的进行程序式复习,可按知识点组织专题训练,以掌握方法、强化训练、重于运用为目的进行复习。一般学校进行两三次循环复习、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备考复习课的教学环节及对策

备考复习时,强调以人为本,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把这种教育理念渗透于复习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教学环节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有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而无论是哪一内容的复习课,都有四个基本复习环节:考点——示例——训练——迁移。

第一步是呈现复习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相关的考试要点。第二步是出示典型题例,通过讲解、分析、学生讨论,找出该题型的解决方法,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第三步是提供有代表性的各类练习题,让学生训练,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及对规律掌握的情况,或者用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与教学目标的差距。第四步是根据反馈的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作迁移性的训练,以提高应试的能力。

(二)教学对策

1.指导学生组建复习各内容的网络结构。复习时,要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按一定的框架结构和规律加以排列,形成体系。如下例: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2)描写方法: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3)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这样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树,不但便于分类记忆和提取,而且有利于掌握各种文体特点,指导文章阅读的复习。

2.给予学生具体的复习方法。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授他们以“渔”去获得“鱼”,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的最好途径,主要复习方法有几种:

(1)注重积累和整理。如把所学的文言词按一词多义、通假字、成语等归类整理,会加深对文言词语的理解,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强化记忆。没有知识的储存,就没有信息的提取,知识也就不成为自己的知识。强化“记”是为了有效的“议”,复习时要按具体内容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背诵《出师表》第六段,就可用“语脉背诵法”,让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及句首提示语来背诵。

本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身世),先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叙“三顾茅庐”一事),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述跟先帝共患难与共的历史)

记忆法还有分类对比法,特征口诀法,图表归纳法,形象联有效想法等。

(3)从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准确理解文章和试题的重点,这是阅读能力强的标志,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提取信息的方法。

(4)学会快速成文。第一,让学生进行定时定量的写作训练。第二,让他们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结构(如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并给各种类型的文章以模式定位(如横向展开型、逐层深入型、对比映照型等),以便能在短时间内组织文章的框架。第三,懂得快速以材料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审题立意,掌握成文章发及写作规律。

3.强化训练,让学生形成技能。“练”,是复习课的主要环节,是查漏补缺、巩固理解、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途径。

首先,要确定好练习题,一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要强。二是练习题必须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三是题型灵活多样,既要有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作文题,又要注意选用有辨析性、逆向性、发散性、归纳性、迁移性的多角度思维训练题。

其次,是确立强化训练的度,坚持多练与精练结合,反复练习,深刻巩固,突出重难点,在练中逐步提高速度和强度,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

中考语文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2-0259-01

摘要:随着中考命题的不断革新,考测的知识点与面的不断深广,逻辑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考测深入。为了使初三学生能够把初中三年内所学的语文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我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经过探索总结出这样的复习方法。

关键词: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思想;复习原则;复习步骤;关键点

一、复习指导思想

复习不只是对知识的简单总结和操练。应体现对学生学过的知识与已有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复习的目的、内容、形式、方法上,都应关注使学生主观上“要复习”“爱复习”进而“会复习”。

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要不切实际地凭过去的经验进行无限制的拓宽和加深。

二、复习原则

(一)是抓“标”扣“本”,有效复习。“标”即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本”为现用的六本初中语文教材,语文新课程标准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教学要求的依据,也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并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课标”中对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另外,教师应尽量对本地区“中考考试说明和要求”也给予足够的重视,从中领会命题思路,掌握复习重点。

(二)是系统归纳,分清脉络。在总复习时,要突出一个“总”字。面对不计其数的字词,经典的古诗词、歌赋和近现代文章,不同文体知识,通过复习,要使学生对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有个总体的、概括的印象。大到文体知识项目与写作,小到具体的字、词、音、意,句子语法,文学常识等知识点,使学生脑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内容充实的“知识树”。

(三)是专项模拟练习,做到有的放矢。找齐2008-2011年的广元市中考题和2012年利州区两套模拟诊断题。通过仔细研究自08年地震以后的中考题并形成试题分析,明确领会中考的命题思路,归纳出传统考题的要求、创新考题的方向;基础题目的考点分布、压轴题目的迁移方向,明确近几年广元市中考语文改革的脉搏,通过统计分析,准确把握中考高频考点,从而为精心筹划,科学安排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并总结复习步骤。复习的时候,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解与训练,搜集、积累学生平时在各方面出现的错误,对症下药,逐题突破。

(四)是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任何一份完整的中考试题,都由一定比例的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组成。比如我们广元地区习惯于7:2:1或者6:3:1的比例,中考成绩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往往是基础题失分多,所以不能轻视基础题。特别是针对中等生,教师一定要要求他们把基础知识复习扎实,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难题可弃则弃;而对那些先进生的要求则不同,在保基础的前提下,再给他们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通过抓中间力量、带后进、争先进,力求在中考取得高分。

三、复习步骤

第一轮复习:(3月10日―4月23日)

紧握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复习与训练阶段。完成我县2012年一诊考试并做好测评分析。在这一阶段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解知识点的地位和相互联系,全面地把握重要考点,做到点面结合。“点”即中考考点,针对考点进行专项整理与练习,对考点从多角度进行掌握。“面”即知识体系,也就是“知识点--应用空间--综合提升”的知识体系和整体的学科体系。 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复习方式,讲解和提问结合,辅以随堂小测验等实践活动,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模糊知识变得清晰化,为解决专项问题打基础。

第二轮复习:(4月24日―5月23日)

以教材为依托,以新课标为准绳,进行专题复习,完成我县2012年二诊考试并做好测评分析。

围绕高频考点和传统题型,进行专题归纳,使学生对中考的重点内容、考察角度有一个更系统的把握。压轴题重在掌握解题的思路。用讲练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答疑解惑,精讲精练。从而达到掌握字、词、句、篇和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变客观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并熟悉广元地区语文中考考试说明以及新课标及中考语文试卷题型,仔细地归纳小结,总体掌握所学知识。

第三轮复习:(5月24日―6月13日)

模拟训练,补缺补漏阶段,完成广元市2012年利州区两次诊断考试并做好测评分析。多渠道搜集模拟试题,模拟中考考试时间、考场氛围、统一估分。通过做广元市利州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题和模拟广元地区近三年中考考试题目,测评到位,查找盲点,发现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同时应该注意选择难度与中考试卷相似或略低的试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训练,把握中考走势,提高做题速度和质量、熟悉中考题型,把重点地相近的知识点进行归类,使学生对热点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系统地掌握答题的要领。从中积累教训与经验,整理每次已经做过的试题,就是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个人的具体问题了。

四、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一)抓好复习过程中“常抓”与“巧抓”的关系。

1.常抓字、词、句、篇,夯实基础,保基础,保住中等生与后进生在考试中得分。把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解题技能的提高融汇到每一节课中,这不是进行简单地进行几次模拟考试就能够达到的。在抓基础的过程中要重视中考评分标准,让评析有的放矢,重在指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同时给学生指明出路。

2.巧抓,抓好中考考察热点话题,精评,重在高效压轴题目评析与专项训练,突破重、难点,培养综合思维的意识、用前瞻性的眼光和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眼睛不能只盯着答案,也不能局限于一题一项的分析,而要重在方法的点拔、步骤的总结、技巧的概括、通过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是备战中考成功的一半,让先进生吃够,在考试中得高分。

(二)规整两种意识。

1.效率意识。毕业班的后期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和学校领导商议反对加班加点,打“疲劳战”,“题海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尊重科学的学习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复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体现效益。

2.规范意识。其一,考试要规范,平时的每一次测试都要严格按照中考的要求进行作答,模拟中考时间和考场氛围。其二,心理要规范,要通看试题,先易后难,冷静分析,从容作答。培养学生的应试心理。其三,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明确解题思路,解题步骤要完整,卷面整体布局合理。

中考语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策略;优化;综合

任何教学和考试的复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过程的系统性。中考语文也不例外,但是中考语文又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知识学习运用的连续性。因此,中考语文有条理、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复习十分关键。要想在考试内容广博而庞杂语文学科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有一定系统性、科学性的学习方法和语文复习内在的规律。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规律,学生的学习肯定会事半功倍。

一、解读《中考说明》,了解命题趋势

复习比上新课困难,复习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中考说明》是复习的纲要,复习时一定要围绕《中考说明》中的要求来进行,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盲目和随意复习,才能做到有效复习。根据《中考说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复习要求,如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着重加强识记方面的语文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从全方面掌握考试要求;引导学生积极研究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题型设计的意图已经各类评分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取更多的分数。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题型题量基本上很稳定,什么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等等。把握了命题的趋势,再进行题型的研究,试题考查无非以下几点:语言知识的积累;口语交际和综合性题型;学生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及思维能力;作文主要趋向:淡化话题作文,强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二选一的作文命题形式仍将是主流,这给考生带来更大的选择空间,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是作文的主要话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根据复习设计反馈练习,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调整、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才能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制定复策略,进行有效语文复习

在深入研究中考说明的基础上,制定复习策略,做到有效高效复习。首先要回归课本,试题每年都有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知识点,万变不离其宗,所以知识点的复习梳理很重要,我们学过哪些知识?整理好知识点。其次就是解决易错点。由于平时的语言积累太多,导致记忆混乱,不完整,错别字,有的还张冠李戴,复习时针对这些情况要重点复习。对于易错部分要分别归类,进行重点训练,防止在考试中出现错误。训练时先理解再背诵,特别是一些名言佳句,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再次加强对阅读理解的复习,这里面有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对于现代文阅读,我们要做到整体感知,领会主题,筛选信息,突出重点。答题时,要在充分分析文章的基础上,感知文章的内容,再准备答题。对于文言文阅读,复习较为简单,阅读的材料基本上都来自课内,题型也不外乎解释词语,翻译句子,整体理解几个部分。最后是写作的复习。短时间内要想提高写作能力,确实困难。复习时要注重积累知识,中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方面的话题。所以平时要注意关注身边的事情,收集和积累这方面的材料,考试时有了材料就能打开思路,提高作文的水平。做好考前写作训练,尽量通过写作表现自己,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写生活见闻、生活感受,力求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在拟题、修辞、表达方式上做到一鸣惊人,突出个性。当然,教无定法,复习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只要认真钻研、精心安排、稳步推进就能收到好的复习效果。

三、指导学生正确表达,规范答题

多数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答题能力,不过,仍有一些学生存在语言表达不规范,甚至语病重重的现象,这不仅影响考试得分,更不利于他们日后与人的沟通和交流,说白了,这其实也是一个语文素养问题,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是建立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面对中考,教师的有效点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考试考查主要体现于写的能力上,心中所想笔有所写,不仅是作文体现形式和内容,就是一道问答题,也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它也需要有形式和内容,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课堂上,试卷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过纠错规范要求的机会,对学生考试负责,更对学生终身负责。

四、结语

中考语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语文的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等五种能力。中考语文复习测试的知识点非常之多,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等,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有效复习,如何上好复习课,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达到触类旁通,游刃有余,是初三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焦点问题。以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能与诸位同仁共享。

一、解读《中考说明》,了解命题趋势

复习比上新课困难,复习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中考说明》是复习的纲要,复习时一定要围绕《中考说明》中的要求来进行,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盲目和随意复习,才能做到有效复习。根据《中考说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复习要求,如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着重加强识记方面的语文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从全方面掌握考试要求;引导学生积极研究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题型设计的意图已经各类评分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取更多的分数。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题型题量基本上很稳定,什么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等等。把握了命题的趋势,再进行题型的研究,试题考查无非以下几点:语言知识的积累;口语交际和综合性题型;学生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及思维能力;作文主要趋向:淡化话题作文,强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二选一的作文命题形式仍将是主流,这给考生带来更大的选择空间,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是作文的主要话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根据复习设计反馈练习,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调整、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才能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制定复策略,进行有效语文复习

在深入研究中考说明的基础上,制定复习策略,做到有效高效复习。首先要回归课本,试题每年都有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知识点,万变不离其宗,所以知识点的复习梳理很重要,我们学过哪些知识?整理好知识点。其次就是解决易错点。由于平时的语言积累太多,导致记忆混乱,不完整,错别字,有的还张冠李戴,复习时针对这些情况要重点复习。对于易错部分要分别归类,进行重点训练,防止在考试中出现错误。训练时先理解再背诵,特别是一些名言佳句,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再次加强对阅读理解的复习,这里面有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对于现代文阅读,我们要做到整体感知,领会主题,筛选信息,突出重点。答题时,要在充分分析文章的基础上,感知文章的内容,再准备答题。对于文言文阅读,复习较为简单,阅读的材料基本上都来自课内,题型也不外乎解释词语,翻译句子,整体理解几个部分。最后是写作的复习。短时间内要想提高写作能力,确实困难。复习时要注重积累知识,中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方面的话题。所以平时要注意关注身边的事情,收集和积累这方面的材料,考试时有了材料就能打开思路,提高作文的水平。做好考前写作训练,尽量通过写作表现自己,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写生活见闻、生活感受,力求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在拟题、修辞、表达方式上做到一鸣惊人,突出个性。当然,教无定法,复习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只要认真钻研、精心安排、稳步推进就能收到好的复习效果。

三、构筑知识网络,强化应试技巧

在复习的过程中,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各种不同的分类,组成一个整体,形成知识网络。如易错字一览、文言文汇编、单元知识总结等等,在构筑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分类总结,熟悉知识之间的联系,最终完成知识的吸收。

除了精心复习和训练之外,考试技巧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教师在复习训练时,还应加强答题技巧的辅导与练习。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考试的信息,密切关注考试的新动向,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调整复习策略,选择合适的内容,实施更有效的方法。这阶段可通过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情况的强化训练,使学生阅卷审题、规范做题、应试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当然也应控制测试的次数,防止学生产生厌考情绪,努力让其保持良好的应试心态,使其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另外,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根据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呈现的问题,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有计划、有策略地进行心理训练,锻炼他们意志的坚韧性,培养他们情绪的稳定性,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总之,在中考语文的复习过程中,避免浮躁,复习要有计划,要有条理,要有针对性。切不可盲目忙于做题,使学生陷入题海不能自拔,应以中考说明为基础,总结规律掌握考试技巧,在良好的心态下,参加中考,方能创造佳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彦明. 浅谈中考语文复习. 学周刊.2011年第9期

[3]董利杰.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策略.读写算.2012年第26期

中考语文范文第8篇

若从试题内容看,不论是语言运用,还是阅读或写作,都可能会更加联系到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质的实际,从学生应具有的语文能力、思维认识能力、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给出恰当的考查内容。因此,我计划在“进行语言积累,加强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根据新的语文教学目标阅读与训练;加强写作训练”等方面加强训练。基于此,谈谈今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工作。

一、诗文背诵和默写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同学们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特别是九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按时间和进度要求在第四周左右上完课,快速学习过程会有一部分同学的学习是“走马观花”式的。在七年级、八年级两学年里,也有部分同学平时不太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基础欠扎实牢固。而近几年,中考语文科的教学与考试却更重视语文积累,试题对诗文背诵、默写的考查分值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将强调一至第六册课本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句子、段落、篇目一定要背熟,还要注意错别字和标点的使用。对《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阅读的名著、名句、名言及词语,要掌握、理解、准确地运用。将根据考点要求,特别强调背诵,积累语言材料。估计这方面内容出现的题型可能有:选择题、直接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拓展型默写题等。针对这些类型题,要求他们做到:会背、写对、理解、注意课内外的联系等,计划安排一个星期的时间复习这些内容,练习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二、字的积累与运用

汉字的拼读、书写、使用等在历来的中考试题都有考查。有的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中出现,也有的安排在阅读试题中,并且这类试题的形式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因此在复习中,将强调注意如下内容:一是汉字的读音,要求能正确、熟练地给汉字注音,明确拼音规则;二是汉字的形体,做到能根据读音和意义正确使用汉字,不写错别字;三是汉字的意义,明白汉字在词语和句子中的准确意义;四是汉字的书写,书写时力求做到准确、整洁、规范,对汉字的积累与运用驾驭自如,得心应手。

三、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词语是组成语言的材料。一个人要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先要积累一定的词汇量。词语的掌握越丰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在学习、考试或工作中就能灵活运用。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是笔者从教近二十年来持之以恒的做法,也是近几年中考备考的一个重点。对这方面的复习,今年还得要加强,以期取得更佳效果。

若从考题的形式上看,有可能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从中考的内容和考点上看,有的考查学生词语的积累;有的考查一词多义的现象(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有的考查词义,要求不仅要了解该词在词典中的意思,更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有的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有的考查词语的感彩;有的考查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词语的能力;还有的考查使用同义词的辨析和反义词的辨析等。

在复习备考中,将特别强调: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课堂,要求学生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娱乐、文体等活动中注意多观察、思考,搜集生动活泼的、有生命力的语言来积累材料。掌握词语的正确含义,恰当地运用它们来为学习服务、为生活服务、为考试服务。对这类题的复习,在整个复习备考阶段计划安排一周时间,并编印若干资料供同学们练习。

四、句子的积累与运用

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部分,都淡化了语法知识,试题中有关名词术语也不再出现,因此有的语文老师认为复习时无需讲,也告诉学生不必学了。但我认为,这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必须得要向学生讲明:不考并不是不学,只有明晰了有关语法知识之后,平时用语才会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在今年的复习中,将把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讲透彻,要求同学们理解并能运用。还要着重提醒同学们注意试题可能出现的考查内容:单句的语法知识和运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仿写句子、句式的变换、长短句知识、说话得体或语言简化、句中关联词的选择等,准备提供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题型为主的练习题例来巩固。希望通过以上的练习巩固,同学们对这个方面的内容能掌握得更好,以增强他们战胜中考的信心,争取考出更优异的成绩。

五、语言积累与运用的综合考查

这类题是阅读的一种形式,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手段。但这类题语段较短小,考查的内容往往着眼于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等方面知识,在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出现较多。其实,这类题型就是我们前面准备复习的四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在复习中,将告诉学生答好这类题要做到:首先,要牢固掌握好字、词、句的有关知识;其次,要注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第三,答题时要细心,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上下文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就会较有把握答好这类综合题。

中考语文范文第9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今年的毕业会考中,语文科的综合评价指标能有较大的突破。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我市制订的《语文考试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高中扩招的形势下,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4、点面结合,讲练同步。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全面复习(4月上旬——5月上旬):全面复习基本文言文篇目和语文知识;二、查漏补缺(5月上旬——5月中旬):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三、重点突破(5月中旬——5月下旬):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四、总结检测(6月上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复习方法和措施

按照中考的各个题型分四个步骤进行——一课内外古诗文的复习,二现代文复习,三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四写作训练。

1.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是对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考查,这种试题由于从横向(字、词、句、篇)和纵向(文章内容及批判继承等)两方面设计考题,所以试题关涉的内容比较丰富,题型变化也较多,相对于单项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而言,难度更大一些。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明确地告诉学生评分的标准: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97年至2004年的中考文言文选文似乎昭示着一种现象:命题的热点倾斜于“唐宋家”之文,短小精悍的写景抒情名篇也成了命题者情有独钟的首选,“记”和“说”两种文体也特别受青睐。

近几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浅显的说理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答题时要大胆根据语感猜读理解文意,抓关键词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答。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及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2、现代文复习

现代文复习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复习。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中考语文试题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学生学会解答这种试题,得先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有关知识。记叙文主要是通过记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中心思想的。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掌握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在记叙过程中,一般离不开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此外还要学生掌握记叙的线索、顺序、人称、表达方式等。

另外,一边复习一边练习习题一两份。

(二)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它可分为两类,一是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一是阐明事理的说明文。阅读说明文,要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顺序、结构、语言等进行理解。另外,一边复习一边练习。

(三)议论文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发表议论、阐述作者主张和看法的文章,它的最基本的特点是说理性。阅读议论文,要教会学生把握它的论点、论据、论证和论证的方式、结构、语言等。另外,一边复习一边练习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抒情议论的散文(时文名文)、一篇自然科技类或生态环境的说明文和一篇散笔式的议论文。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随堂练习”选文上应尽量多选取相关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三、基础知识及运用复习

在语文教材上出现的关于字词句的有关知识,包括形声字的辨析、实词与虚词的词性(名、动、形、数、量、代等等)、各种短语的类型(动宾、主谓、偏正、动补、并列)、单句的句子成分的确定、复句的类型等,这些知识都需要给学生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另外文学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的概念的理解和判断,以及综合的运用。同时描写所包括的环境和人物的不同方式也需要学生进行训练和分析。

第三,语言的修辞格的运用,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

第四文学欣赏――小说、戏剧、诗歌、散文这几种文学样式作品的鉴赏。

四、写作训练

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写作训练,在写和评的专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指导(大概用时一周)了解说明文、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模式,重点放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审题,正确地选材、立意、结构文章,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为文章的中心服务,板书正确,字迹工整,为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作文训练侧重于名篇,摹拟其谋篇布局,刻意选材新颖,内容新奇,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举行写作知识的讲座,让学生做到有写的东西,下笔能心中有数。找一些典型的写人、叙事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入手进行详细评讲,让学生拿到题目不盲目下笔。举出一些作文内容,适用于哪些题目,让学生作文不离题,基本能找准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最后阶段学生要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时间来看书读报(我们要最大限度发挥好《语文报》的效果)。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中考语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考;复习策略;优化;综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148-01

近年来,问了追求升学率,应付考试,不少毕业班的教师较尽了脑汁,但在中考复习所采用的方法仍然是“题海”战术,搬来中考试卷不厌其烦地又练又讲,却忽略了对命题依据和意图的研究,致使学生陷于迷途,到头来一头雾水,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以试题为中心,对学情置若罔闻,造成无的放矢,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此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中考复习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点滴看法,供同仁指正和借鉴。

一、总结活动经验教训,提炼规律方法

首先,要丰富社会生活知识,引来源头活水。从中考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视野狭窄、社会知识缺乏。解决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结合的,要引导学生去观察、体悟和发现:要关注社会焦点、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节日习俗等多种资源,增加知识文化积淀。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每日新闻播报”“每周国内外大事述评”“节日日记与习俗探究”“地方名人胜迹寻访”等内容的交流展示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开辟了有效途径。

其次,要精选材料与话题。要改变教师在活动选题方面的主观、片面倾向,重视家乡、家庭、学校话题,还要关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生情感、心灵话题。而能否选取具有含金量、多元性的话题材料是能否设计出理想题目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试题质量的高低。例如2008年山东省中考第6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务院办公厅决定,从2008年开始。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等传统节日改为法定节假日。请以其中一个节日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引用相关诗句:写出有关的习俗及内涵;语言简明、连贯;字数80字左右。此题话题丰富宽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节日,展示独特体验和个性特长:而“引用相关诗句”“语言简明、连贯”的要求,则对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出了挑战,也营造了创新的机遇,能科学甄别出学生的不同水平。

再次,要优化活动设计。应科学把握难易度,特别应避免肤浅无效问题的出现,提高过程设计的质量。例如有的教师考查名著阅读。答案不外乎名著名称、作者、内容概要、人物形象,学生不读名著照样能对答如流。要在设计一些常识性题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难度,促使学生能真正去阅读相关名著。这样就对教学和复习作出了科学导向。

二、要领悟答题技巧

首先,要重视审题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反对直接从问题入手按图索骥的做法,倡导在通读试题作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认真思考,谨慎作答。要有一个“有什么”“问什么”“考什么”“怎么答”的思考过程。

其次,答题力求全面中肯。要正确分析话题、材料和题干要求,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不违背活动情境,牵强附会;不空洞笼统,言不达意。

三、突出“语文”立意,力求多维综合

语文内部不管是大小综合,既要突出语文立意,过程扣紧语文主线,测试目标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同时在设题上应重视各种测试目标的多向分布,要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避免题意的单一和重复。例如为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要开展一次“走进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可设计这样几个题目: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请写出要举行的两个活动项目,并说明活动目的;2.为了明确练习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3.同学小刚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说:“要是我的字也能像你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你听后可以这样说:“――。”此题三个活动就分别着眼于对学生“活动设计、理解认识”“书面表达”“语境口头交际”以及“创新思维”等多种语文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考查维度的多元取向。

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探究生成

要为学生切身体验搭建平台。提高综合实践水平还要靠切身体验,应让学生通过独立构思、小组合作、竞赛展示等方式,确定活动目的,设计活动过程,研究活动方法。让学生参与实践,亲历体验,归纳总结。没有这个基础和过程,学生就难以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必然会出现“头重脚轻”“眼高手低”的问题。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与社会热点焦点密切相关且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失时机地营造体验探究的情境氛围。如2008年“5.12”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包括教师和学生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语文教师适时开展了“心系灾区,与你同行”体验探究活动,设计的活动题目包括:1.请制定一个专题的活动方案;2.截至5月31日本地区已接纳灾区学生190余名。你所在的班也迎来了一名灾区学生,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写一个简短的欢迎词;3.请你在捐给灾区中学生的物品包装盒上写一句最能表达自己心声的话。捐赠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素材“从学生中来”:题目设计着眼于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到活动中去”。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感悟、方法的启迪,体验越多越充分,内化也就越深越有效。

上一篇:动画造型设计范文 下一篇:资产减值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