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02:25

语言艺术论文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1.田径运动的特点

在当今学校课堂里,体育让大家越来越重视,包括在整个世界,各国的田径运动都备受关注,我认为田径技术特点有2个:第一个就是奥运会所提倡的“更快,更远,更高”,这也就是田径技术发挥人的最大的运动能力为前提的运动成绩的技术标准的运动项目。所以,换句更易懂的话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可能的长距离的运动项目。第二就是:田径的技术动作是固定的,没有变化的,也是个人独立的去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动作。所以说田径比起其他的一些运动项目就比较的乏味,单调,无聊。

2.田径的技术教学特点

田径的教学必须要结合田径的技术要领,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乐趣,准确把握田径的技术要领,努力掌握基本技术特点,提高技术技能。其实说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艰巨的,因为首先要帮助学生改正一些田径中错误的技术动作。况且有点人认为学习田径是十分费力的,有的认为学习田径是十分的艰苦,但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田径技术特点,那么我认为学习田径还是有一定的乐趣的,但是教师又该怎样传授一些教学的特色呢?

3.教学内容特点

田径项目运动的教学特点第一种就是周期性运动,周期性运动是指练习的时候从一种姿势开始,然后经过循环或者重复回到最开始的姿势,比如说竞走,跑,跨栏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般都采用完整的手法去教学,在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认为跑很简单,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每次练习的时候,同一种动作要重复很多遍,在跑的时候,脚步和摆臂都在无数次的重复,所以,无论是正确的技术还是错误的动作,都比较成定型,如果定型了就很难被改正。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特别重视技术的正确性,发现学生有错误的动作,要及时的纠正。田径项目运动教学的第二种就是非周期性运动,非周期性运动一般是指运动员不经过循环,他要求受教育者在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些复杂多变的动作,举个例子如说挺身式跳远,从起跳到结束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但是在这短短的几秒钟里面运动要完成起跑,支撑腿,空中的挺身,落坑等一系列动作,这很考验学习者的反应速度和身体素质,为了便于学习者的学习,教师一般都会采用分解法来教学,教师在采用分解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动作的前后顺序,就拿挺身式跳远来说,一般先交助跑起跳,慢慢的可以加上摆臂练习,摆臂学一会之再加上摆腿练习,之后在把所有的动作串起来就可以啦。

二、田径课传授中运用语言艺术的特殊作用

体育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在教体育,其中也是在交学生们该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运用巧妙的艺术语言来组织教学,这其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接受理论的知识,调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更有利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乏味的示范动作,应需要配上具有科学艺术的语言,这样使学生们更加容易记动作以及规范的完成动作。教师的艺术语言十分的重要,不仅能过开动学生的大脑,还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解决问题。

三、田径课传授中如何运用好语言艺术

1.巧用诱导

是指教师采用简单和通俗的语言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现在很多学生在上长跑课上会找各种理由来请假,还有在跨栏的练习中,好多学生会刻意的去跳栏。教师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先排除学生对运动项目恐惧之感,在跟学生说清楚一些该避免的困难,并且提出对策和处理方法。也就是把我们的经验传给学生,是他们树立足够的自信心,我们运用这样的诱导的方式去调动学生。

2.巧用比喻

在教学课上,教师应该运用一些语言特色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巧用一些比喻,比如说在体操练习中,团身前滚翻可以比喻为像“球”一样的滚动,在做完动作落地比喻为“稳如泰山”。在短跑练习中,我们可以把速度视为“非洲猎豹”。把排球垫球的动作我们可以把它比作“倒水”的动作。这种一系列的比喻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一定的印象,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他们更好的完成动作。

3.巧用提示

在学生完成一些比较困难的动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巧用提示的方法,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难度,如在长跑练习中,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应该“三步一呼吸”,来提示学生长跑练习中的节奏感,“钻过,绕过,跳过”用来提示障碍跑的练习,在练习短跑起跑的时候,可以说一种类似于倒又不倒的感觉,这样的描述可以使学生体会起跑的速度的快。教师运用提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动作的要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作质量和上课积极性。

4.巧用鼓励

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就多运用一些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再次鼓起勇气去完成任务,还有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说:“我们来比一下,看哪组的同学完成的比较好。”在示范动作的时候,可以抽学生上来示范,并且鼓励说“完成的很漂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运用这些鼓励的话语,这样,学生们会觉得自己的动作得到了教师的肯定,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信心。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文人作戏,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免不了酸溜溜、文诌诌,不易写出人物的神韵,以古文上的词藻代替生活的语言去写戏。所以,写出来的唱词死气沉沉。有的竟云天雾地,不知所云。产生上述这两种腔调的原因,其实质就是四个字:“空洞无物”。而空洞无物的根源就是生活贫乏,对社会、对事情、对人生缺乏了解。这无须多做论证。因为对社会、人生缺乏了解,自然也不可能会有生动活泼的语言贮藏在胸中。因此在唱词写作上除了陈腔俗套、寻章摘句、敷衍成篇,别无他法。

二、唱词是唱腔的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水断,勉强挤出几滴来,也是烂泥浆。生活就是源头活水,生动充实,生活语言丰富,写起来自然会滔滔滚滚,淋漓酣畅。写戏曲唱词如此,写其他文章亦如此。可以这样说:一个戏曲作者,如果生活底子厚,对人的了解深,他的剧本语言至少不会是空洞无物的。即或是音律上、音韵上有值得推敲之处,但总会比满纸陈词俗调,堆砌陈腐字句要强得多。因此,生活是写好戏曲唱词的基础。

那些好的、成功的唱词绝不是作者关起门来冥思苦想而编造出来的,它必须是那些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在作者的头脑中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出来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怎么会了解人?不了解人,如何熟悉人物的性格?如何会有生动的性格化语言?至于哲理性的语言,那更是非得从生活中提炼不可。这种高标准的语言,凡是搞创作的人,无不以其要求自己,但真正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并不是很多。我们应该提倡戏曲作者首先努力向生活语言的目标靠近。当然,这不如性格化、哲理化的提法动人,但这样的唱词一目了然,不拐弯,不生涩。它要求作者必须到生活中去淘金。我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好,性格化、哲理化的东西就会不求自来,就会在你的胸中笔下逐渐显现。这种必须从人物身上迸发出来的东西,不是一个作者冥思苦想所能够得到的。

戏曲演员都知道,要想更好的表达剧意,必须有好的唱词做基础。当你沉浸在人物的感情深处,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在翻腾起伏的感情浪潮中,凝练出一句精美、准确的语言时,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创作境界啊!在传统的戏曲唱词中,很多大师为我们留下了这方面的宝贵经验。例如关汉卿的《单刀会》的第四折:关羽乘着小舟,单刀赴会,船到中流,周仓说:“来到大江中流也!”

关羽说:“看了,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随即唱出了[新水令]第一句:“大江东去浪千叠。”这一句把关羽的英雄气概融进了万顷波涛的东去大江之中,接着作者就写下了“无数吊古伤今”这充满对汉家山河破灭的惨切情怀的词句。当周仓说:“好一江水”时,关羽说:“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眼前的“大江东去浪千叠”,竟全是英雄眼中的英雄血!这种豪迈悲壮的语言,如果不是作者倾注了全部的感情与精力,怎么会迸发出来?

此外,戏曲演唱的语言要精炼简洁,观众容易听懂,因此,要求唱词做到惜墨如金。可有可无的唱词,坚决不写。凝炼是写好戏曲唱词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中国戏曲完成舞台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唱腔的语言文字部分。担负着介绍剧情、描写环境……戏曲唱词是传统诗词曲的继承与发展,有比较固定的韵律与格式。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皮革马利翁效应”,正是因为教师的一句中肯的表扬或对学生未来的肯定,左右了学生的情绪,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教师对待学生犯的错误,不应是简单粗暴的指责或带有贬低甚至是歧视性的语言,这样只会使学生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也会拉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举个例子来说,课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答案呢?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若能和蔼可亲地对他说:“没关系,你的答案虽然与本题有些出入,但思考问题的角度很新颖,继续换一个角度试试?”这样学生就不会尴尬,反而会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可见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才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师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肢体语言———无声的沟通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肢体语言也是一样。教师不经意的一个手势,一束目光,一种表情都会影响学生,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微妙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信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讲究肢体语言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信息的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肢体语言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运用肢体语言呢?首先,面部表情要尽可能丰富。教师的喜、怒、哀、乐都体现在面部,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关注度。所以教师应不吝啬笑容,给学生一种自然、亲和、明朗、宽容的感觉。其次,眼神反应教师心境。研究表明:教师注意学生的次数,与学生注意力提高成正比例。教师常用的眼神方法有三种:一是环视,针对全班的学生。比如,起立时,教师应首先以一种标准的姿势站好,同时双眼环视全班所有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到教师目光中的温暖和严肃,同时学生也会自查自纠自己的姿势是否标准。二是专注,这时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技巧。人们都说:“一心不能二用。”但教师在授课时就必须“一心二用”,即授课的同时用眼角的余光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听讲状态,发现违纪行为,可用眼神注视5秒钟的方法,让他们收敛并改正。三是虚视,即似看非看法。一些平时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在搞小动作,他们自尊心很强,教师可采用看此处而言其他的方法,点醒他。最后,运用手势要适当。比如,课上气氛过于活跃,学生积极发言,开始乱说一气时,教师可用一个“暂停”的手势,来制止学生。一个“举手”的动作比千呼万唤更能传情达意。做手势动作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双臂离开身体,自然、大方。(2)不做手势时,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3)手势应多变化,但不能太频繁,否则学生会眼花缭乱,事倍功半。(4)避免自己习惯性的小动作。总之,优秀教师要利用三尺讲台,尽情展现语言魅力,恰到好处地使用体态语言,让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二)文字语言———师生零距离

与学生沟通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所以教师不妨尝试非见面谈话式的沟通方式。方式一:作业批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批阅作业时也应与时俱进,不能单一地只体现“对”与“错”,而更应关注学生作业心理的健康发展。由于课时限制和学生人数较多,我们不能做到每一个学生都面批面改,所以,作业批注是表明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的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一则好的批语,应有充实的内容,语言优雅精致,形象鲜明生动。一则好的批语,就是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一份珍贵的礼物,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抹去。方式二:试卷批阅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情况,所以教师对于学生试卷的评价不能片面地因分数的高低而一锤定音。试卷上不能只有学生的分数,应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个性差异,在试卷的空白处,写上内容简洁、言辞亲切的评语。比如表扬性评语:“你的解法真妙”“你真聪明”“你思维敏捷”“祝贺你,又一次取得好成绩”“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期待性评语:“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失败了就不敢站起来”“不怕差,就怕不用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终有回报,再接再厉”提示性评语关注学习中的错误:“马虎不改,难有作为”“数学计算应一丝不苟、慎之又慎”……在这些激励的话语中,学生既可以直接感受到师爱的暖流,更可以激发自己继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方式三:小文章———大舞台我会时常记录我与学生相处的点滴,放到班级开辟的“心灵园地”展示出来。一段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定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借助我的文章读懂我的良苦用心,增进师生感情。教师虽然不是演讲家,也不是语言学家,更不是演员,但是教师却游走于这些角色之间,他们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个在舞台上,一个在讲台上,一个是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一个是面对全班的学生,他们都肩负着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任。希望教师都能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用完美的语言艺术重塑自己的教育人生!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1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对于促进患者提高自身疾病的认识,促使患者配合护理工作具有积极作用。患者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认知能力的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也就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艺术语言来改变他们的行为,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提高患者病情恢复的速度以及治疗满意度。护理人员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对于指导病人培养健全的人格,消除对健康不利的因素,提高他们对疾病认识的正确性具有积极作用。

(2)搭建起患者与护理人员沟通的桥梁,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护士的各种愿望都是通过言语来体现的。通过与患者的语言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病史,掌握病人的各种心理,通过语言向病人宣传卫生知识,解除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通过艺术的语言使病人丢掉恐惧心理。相反,如果护士说话缺乏礼貌,出言不逊,粗鲁,蛮横无礼,缺乏教养,可使病人病情加重,给心理和生理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表现忧伤,悲观,失望,大发脾气,易怒,沉默严重者可产生自我损伤的行为等。

(3)关系病人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程度,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以及用词直接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自身以及医院的印象,影响患者对治疗工作的配合程度。医疗工作中纠纷案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医护人员当时的态度冷淡,说话生硬以及语言不文明等引起口角甚至打架等,医护人员如采用不当的语言,不仅直接影响着医院秩序、医疗护理情绪,也给医院的形象带来影响。

2培养良好语言艺术的措施

2.1态度热情、语言和蔼: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最早接触也是接触最多的人员,由于护理人员与病患这种特殊的护理关系,护理人员的态度、行为以及仪表等都会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自身以及对医院的印象,关系到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感受。患者因不同的心理感受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例如患者在刚入院时会感到陌生、焦虑,护理人员要及时采用热情的态度、轻柔的动作、悦耳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医院的环境以及相关设施,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以及对医院的良好印象。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采用轻柔的语调,若语调过高则会刺激患者,会让患者留下傲慢、生硬的印象,加重患者对护理人员以及对医院的隔阂。

2.2运用礼貌语言,加强沟通:护理人员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护理工作,如何在工作中恰到好处的与患者交谈也是一门重要的语言艺术。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初次接触时可以采用微小、点头等来表示与患者的友好,促使患者与其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采用礼貌的语言表示自己对于患者的赞赏,如患者在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接受注射时可以说一声“请积极配合一下,这样我打起来才能更准确”,治疗结束时可以说一声“谢谢”,对患者表示出他们配合自己工作的赞赏,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而如果因自己操作技术不熟练或其他原因给患者进行二次注射时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歉意,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尊重,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

2.3加强艺术语言的训练以及心理学的学习: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好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首先得培养热爱本职工作,忠于本职,立志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其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语言训练,要把讲究语言艺术当作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讲究语言艺术,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和改善。还要具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对病人的深切同情,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语言对于患者的重要性,体会到语言美的价值,自觉做到言语充满热情、温情以及感情,才能在工作中轻声音、柔语言、慢速度,充分显示出护理人员的端庄大方、温文尔雅。要加强学习心理学,生理学等有关知识,观察病人的一举一动,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在想什么,想干什么,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最讨厌什么,只有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也只有了解他们,才能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2.4掌握患者的心理,采用合适语言因势利导:患者因年龄、性别、家庭环境、学历等的不同,对护理人员的语言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患者有吸烟、酗酒的习惯,如护理人员直接批评患者的此种行为或直接对患者提出建议,可能会招致患者的反感,护理人员用心良好却收效甚微,而如果护理人员掌握了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护患交谈的方式,声东击西的让患者认识到吸烟、酗酒对自己病情恢复的不利影响,促使患者自身认识到不良习惯的危害,就能使患者能够自觉的改变不良习惯。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因势利导,让患者在护理人员的语言中得到被尊重的感觉,促使其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具备高度同情心和强烈责任感,具备应有的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以温柔的态度、愉悦的情绪对待患者,用过硬的技术缓解患者的病情,特别注意护理工作中的语言艺术,通过语言艺术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积极配合,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才能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精妙的比拟常让人读后忍不住赞叹:亏他想得出来!真乃神来之笔!《石榴》中的比拟就是这样,尤其是第6段中写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情态:“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在作者的眼中,石榴仿佛就是一个顽皮的孩童,在咧嘴取笑人们识不破它神奇的“戏法”,又仿佛是在为自己“戏法”的高妙而得意地龇牙窃笑。这样的拟人,把石榴成熟时绽裂开来的情状描摹得活灵活现,令人浮想联翩。“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这一句和第5段的“一段妙幻的演艺”相呼应,把石榴从花到果,再到果实开裂,比作石榴在变魔术、演戏法,恰如一场神奇的表演,委实是形神兼备、神妙绝伦;又把石榴绽露出来的粉红透明的籽实比作“皓齿”,简直是太形象入神了!又如第1段中“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一句,把茂密的树冠比作“伞盖”,用“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来拟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树木的茂盛、花事的停息,把树木写活了,极富情趣。第3段中把石榴花比成“夏季的心脏”,不仅表现了花的红艳,而且写出了这样的意蕴:在少花的夏季,正是因为有了石榴花的艳红,才使得夏季充满了热血沸腾般的激情,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又如第4段把“裂为四瓣”的花朵比作“红玛瑙琢成”的插上了花的花瓶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此时花的殷红美丽、灵秀可爱,宛如一件件华贵的袖珍艺术品。再如第5段,用“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这一借喻,传神地写出了石榴从瘦身圆肚的胆瓶状长成小口大肚的金罍状的过程,表现了石榴成长结实的妙幻过程,贴切而形象。那么,这种高超的比拟功力是如何形成的呢?

1、细致的观察。“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如果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决计不会有如此精妙入微的刻画的。

2、广博的学识。郭沫若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位贡献卓著的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深厚渊博的学养使他在描写石榴时,自然而然地把石榴与“希腊式的安普剌”“中国式的金罍”“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巧妙而贴切地联系起来。如若缺乏这些专业知识,也是决计写不出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字来的。

3、丰富的联想。建立在广闻博识基础上的联想,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上文所述的那些令人击节叹赏的比喻、拟人,以及石榴与梅柳的对比,无不是从丰富的联想中孕育出的绝妙好辞。

4、玲珑的心思。一个心思玲珑的人,才可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中见乾坤”;才可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故曰:心思玲珑,则目光敏锐、情思敏感、才思敏捷。

二、句式多变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一、口语式的絮语

有评论者指出:“琦君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以白话文写作最为成功的女作家之一。”[1](P79)的确,以白话文创作的琦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白话文通俗易懂的特征,而琦君在具体运用时,口语化痕迹十分明显。琦君常常以亲切自然的谈话风展开话题,抒感。这种类似絮语的话语方式,少了一份唠叨,而专注的是那份亲近。如果从词语构成来看,琦君散文语言艺术的口语化主要表现在语气词、俗语、俚语的运用上。

1.喜用语气助词。女性作家的散文创作,在表达方式、词语运用上往往富于细腻温柔的女性特质,以闺秀著称的琦君自不例外。琦君善于以谈话风构建文本,在词语运用特别是人物对话中,习惯以语气助词结尾。这种加强语气的语言艺术,极易贴近读者,达到一种温柔、甜美的表达效果。如,“有一次,跨厨房门槛时跌跤了,我生气地躺在地上不起来,夹起喉咙喊:‘妈妈。我跌跤了。’谁知妈妈连看也不看我一眼,只顾拿着锅铲炒菜。我越生气越大声地喊:‘妈妈,您没有看见我跌跤了吗?’妈妈转过脸来,慢吞吞地说:‘跌跤了就爬起来嘛。’我说:‘我膝盖好疼啊!’妈妈笑了,越发慢条斯理地说:‘你膝盖是豆腐做的呀?’我说:‘门槛太高,把我绊倒了,膝盖都碰破了呀。’”(《妈妈,我跌跤了》)

这段叙述文字由大段的口语式话语组成,琦君在叙述别是人物对白的句子后面大量点缀了诸如“了”“吗”“嘛”“啊”之类的语气助词。这些词语,一方面加强了语气,另一方面则显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给人一种亲昵之感。

2.掺杂俚语俗语。俗语俚语在琦君散文中时有显现,这些语汇极大地丰富了琦君散文的表达内容,同时形成了一股淡淡的乡土气息,令人神往。如:

“乞丐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粽子里的乡愁》)“母亲绣花的时间,多半在吃中饭以后,下午烧‘接力’以前。”(《绣花》)“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不同,城里酒席称为‘十二碟’是最讲究的酒席了。”(《舂酒》)以上的例句中,诸如“高升点”“接力”“八盘五,八盘八”“十二碟”之类的俚语是浙东农村特有的口语,从这些饱含乡土味的话语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的纯朴与贫困。在富于乡土气息的话语建构中,一股乡愁扑面而来,使人欲罢不能。

另外,有关俗语的运用在琦君散文中也能随手可掬。如,“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春雪梅花》)“做事有条绳,做人有个名。”(《“有我”与“无我”》)这些富于地方色彩的语言艺术,无疑使得琦君散文更加通俗易懂、简单明朗。

二、书卷式的诗语

林海音在谈及琦君散文时曾说,“琦君的散文,乍看来,文字是朴实无华的,但仔细的玩味,就会觉得那种淡雅,也是经过作者细心琢磨的。”[2](P11)诚然,文字的质朴是琦君散文最本真的表现形态,可在更深层次上,琦君散文语言艺术还经常表现出一种诗词化倾向。

琦君认为:“旧诗词的意境极美,文字凝练,表现手法多方,这些优点散文都可以吸收。我写作的原则是情真为第一,不喜欢在文字上耍技巧。至于说,在我着手写作时,也并非完全顺笔而下,一篇文章的完成也有艰苦的过程。而有时一篇文章要写好久,写完了又放好,在音调上,声浪上也会注意它本身的美感,这便是我们受过旧诗词的训练,对四声便会不期然的注意起来。”[3](P38)不难看出,有着扎实古典文学修养并在词学方面很有造诣的琦君,对如何灵活运用旧诗词有着切身的体会,而在她的散文中都能以语言艺术的声调取胜,以诗词营造意境。首先,琦君经常用旧诗词化入散文中,营造氛围,表现一种意境,这种语言艺术诗化的特点,书卷气浓重,极富文化蕴含。如,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个“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驯”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三更有梦书当枕·方寸田园》)

整段竟以古诗词连缀而成,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但琦君的这种诗化语言艺术,并不见出卖弄与刻板,反而诗意灵动。其次,用古诗词抒发自身心境也是琦君散文惯用的话语方式。在言简意赅的古诗词中,透露出了文字的疏淡与质朴。如《哀乐中年》中,琦君形容中年是“在夕阳无限好中,青山满眼,独自倚着阑干,”其感触岂能是用笔墨书写尽的,所以也只有学着辛弃疾的“欲说还休,只道天凉好个秋”了。把中年人苦涩的心境表达的十分传神恰当。不过中年时却又能“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尽管有着一点涩,但却又带着一点宽慰与喜悦。

《白发》中琦君用白居易的诗“镜中莫叹鬓毛斑,鬓到斑时也自难,多少风流年少客,被风吹上北邙山。”引申自己对白发的看法,认为白发皤然的才是人生最美的境界,最后结尾强调老年时比青春年少时更可贵,“春柳池塘明媚处,梅花霜雪更精神”。这些诗句被琦君巧妙放置在散文中,达到了辞少意丰的效果,在语言艺术上有一种疏淡美。

除了巧妙运用古典诗句造境写意之外,如果单纯以文字看来,琦君散文语言艺术也不乏诗意盎然之处。在谈到文章的语言艺术文字时,琦君认为,“好文章必须是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三点,即平易近人、纯净和蕴藉。”[4](P201-205)平易近人指的是语言艺术的亲切自然,让人如沐春风。前面分析的琦君散文口语化特点即是例证,而净化与蕴藉则与其语言艺术文字本身的诗词化色彩息息相关。琦君总能以最简单的文字,来表现意义丰富的情感内容。如《桂花雨》中的一段:

“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仿佛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大发,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兢兢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是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啦。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整段文字是纯净的白话,质朴中透露出淡雅。中无赘言,增一字嫌多,删一字怕少,显示出蕴藉净化的效果。琦君用这种极富诗意的语言艺术描写这段摇桂花的场景,文字简洁,而又意味无穷。

台湾散文大家王鼎钧称誉琦君散文是诗化散文与词化散文的典范。一语道破了琦君散文在语言艺术文字上的特色。古典诗词的灵活运用并不见出掉书袋之嫌,而是与琦君散文巧妙融合一体。总体而言,呈现一种平淡与简易的美学蕴藉。

三、动态化的叙述语

琦君善于以白描式的语言艺术刻画人物、塑造形象。这种近乎平面素描的叙述语言艺术,常常能达到生动形象的动态效果。例如《一袭青衫》中有一段:

“我念中学时,初三的物理老师是一位高高瘦瘦的梁先生。他第一天进课堂,就给我们一个很滑稽的印象。他穿一件淡青褪色的绉绸长衫。本来是应当飘飘然的,却是太肥太短就像高高地挂在竹竿上。袖子本来就不够长,还要捲上一截,露出并不太白的衬褂,坐在我后排的沈琪大声地说:‘一定是借旁人的长衫第一天上课来出风头。’沈琪一张嘴是全班最快的,喜欢挖苦人,我低着头装作没听见,可是全班都吃吃地在笑。梁先生一双四方头皮鞋是崭新的,走路时后脚跟着地,脚板心再拍下去,拍得地板好响。他又不坐,只是团团转,啪哒啪哒像跳踢踏舞似的。”(《千里怀人月在峰·一袭青衫》)

在这段文字中,琦君用白描的语言艺术刻画了梁老师的滑稽形象,高高瘦瘦的,还穿着一件又肥又短的长衫。而为了突出梁老师的紧张,琦君描写了他不停地在地板上走动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单纯的叙述性白描以外,琦君在叙述语言艺术中不时加以动态化的动作描写,使得行文妙趣横生,极具立体感。还是《一袭青衫》中,为了刻画梁先生的形象,琦君详细叙述了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梁”字,大声地说:“我姓梁。”可是接着又自言自语说,“今天这个字写得不好,不像我爸爸写的。”[5](P186)一个天真的,类似孩子般的形象呼之欲出。另外,琦君又用沈琪的不时地插嘴,写活了她快嘴、大大咧咧的性格。动态化的语言艺术,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塑造。这种动作化的叙述语,使得整篇散文充满了一股小说味。

人物语言艺术动作化是琦君散文语言艺术的一大特点,而叙述语言艺术的小说化则使琦君散文小说风味更加浓郁。琦君从小就熟读过林琴南译的《茶花女轶事》《浮生六记》《玉梨魂》《黛玉笔记》等,并且还学着《黛玉笔记》的笔法写了篇《碎玉记》,古体小说对琦君的影响可见一斑,琦君叙述语言艺术就很有章回小说的气韵。语言艺术的口语化、诗词化和动作化构成了琦君散文的用语特点,而文字上的疏淡清朗则显示出琦君散文的闺秀自然气韵。尽管主张以情动人的琦君,似乎并不注重语言艺术的技巧,然而,正是这种不饰雕琢,才烘托出琦君散文“清水出芙蓉”的境界。

综上所述,杂以小说笔法的叙述与语言艺术的诗化、口语化构成了琦君散文的独特文体特征。琦君体散文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即是以疏淡清朗的语言艺术,在平实而亲切地叙述往事见闻、人生世事。这里没有深奥的字眼,华丽的修饰,虚浮的堆砌,但却不乏古典诗词的韵味,犹如身着中国旗袍的现代女性一样,彰显闺秀气度。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7篇

可以分为科学语言、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经过加工的规范书面语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可以称之为文学语言。现代口语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成为文学语言的主流。口语化语言不仅在杨绛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已熔铸于其血液中不见斧凿痕迹。杨绛青少年时代曾在无锡、上海等地生活过,她心绪牵挂的已逝时光唯有用潜藏于深层意识中的吴地方言方能传达浓浓的乡情,这形成了杨绛作品语言的鲜明特色。

(一)善于以方言来描述乡土风情

杨绛在回忆从北京迁居到无锡的情景时使用了吴地方言,意在逼真地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大王庙》中每当“我”和姐姐穿短裙在街上走时都会被无锡妇女呼邻唤友地围观:“快点来看呶!梳则辫子促则腰裙呶!”《回忆我的父亲》中一同事称赞其父亲“唔笃老太爷直头硬!”《小吹牛》中,售票员说:“伊肚皮痛啦?”司机“:勿要紧,送侬到门口。”此外,杨绛还善于使用方言来刻画特定的人物、抒发对亲情的眷恋。在《黑皮阿二》中,她以上海方言生动逼真地刻画出一个当地流氓地痞的嘴脸;杨绛幼年时主要负责看护妹妹杨必睡午觉,因而,在《记杨必》中,杨绛以无锡方言描绘出姐妹间的欢愉和妹妹模仿姐姐说话的声调、神情和口吻。“我火了,沉下脸说快点困!”“二伯伯怎么凶!”“着得里一记!”

(二)善于在叙事中使用语气词和拟声词

在杨绛所有作品中使用方言的作品多见于回忆性文章或散文中。杨绛善于在叙事对话中使用“啊、呢、吧”等语气词,增强作品的生活气息,“如话家常”,突出作品鲜明的口语化特色。如在《丙午丁未年纪事》中“你还行吗?“”当心啊,难友会卖友”等。用拟声词来描写生活场景也是杨绛作品中常见的,如在《干校六记》中“大娘‘呜———噜噜噜噜噜’的唤狗声”“我走西边大道时,忽然听到一只大黑狗拱着腰“呜———wǔwǔwǔwǔwǔ”以及“哎呀”“喔唷”“嗯唷”等拟声词将农村生活气息写得生动逼真、朴实亲切。

(三)古今合璧的独特口语

杨绛作品中的口语兼容并包,不仅使用无锡、上海等地方言土语,使作品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还融入古语和外文,使作品体现出典雅质朴的语言风格。杨绛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而且深受父亲的影响,对古文亦深有研究,深厚的古文和外文修养使其语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貌。如在《记杨必》中,七妹杨黍为妹妹杨必画像,“搭其眉毛”“小圆其鼻头”“薄阔其嘴”“大圆其耳”,一个文言词语“其”简洁、传神、幽默地勾勒出幼年时生动的家庭生活。《回忆我的父亲》中,不仅出现了“于”“怅然”“喟叹”等古语词语,而且使用了“异母庶出”“凝重有威”等短语,读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此外,杨绛许多作品还使用了外文,如《回忆我的父亲》中,父亲以林肯的“Daretosayno”教育自己、钱钟书笑杨必出手阔绰“distributing”、杨必主意多被称为“Sibyl”,以及“Poetictruth”“Unwillingsuspenseofbelief”等的应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使其作品平易中见奇崛,增添了作品的异域文化氛围。

二、机智的幽默

杨绛的语言是平和闲淡的,但她的风趣幽默在第一篇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中已初现端倪。著名剧作家李健吾先生认为杨绛的幽默不是夸张的,而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机智。《璐璐,不用愁》中的小王为了博璐璐的欢心,“半站起、半弓着身子”、嘻着缺了门牙的嘴,笑得鼻子眼睛都挤到一块了,他那表情像极了“讨肉吃的狗”。在这里杨绛以揶揄的口吻、滑稽的比喻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小王卑琐讨好的神情,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不过杨绛作品呈现出的幽默是温婉淡雅的、适度的、耐人寻味的,即使是批判也是不露锋芒的“含泪的笑”,很少借助文字上的机巧安排来达到剔骨见髓的讽刺效果。杨绛在散文集《干校六记》中写到她与钱钟书在干校被人像孩童般呼来喝去的生活情境,这是段令人义愤填膺的生活经历,但杨绛以平和从容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两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那种不得相见的特殊时代越过小溪在菜地相会的快乐心情。

“想得深说得俏”是喜剧文学对语言的特殊要求,杨绛是天生的喜剧作家,她的戏剧作品《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是杰出的现代风俗喜剧。杨绛擅长通过对人物日常生活言语的描写引发冲突、描摹人物性格心理。在这两部作品中,杨绛通过对人物外部言行的生动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在性格,表现她不露声色、冷静含蓄的“含泪的笑”。如《弄真成假》中,张燕华的父亲张元甫出场的一段简短对白,“我本来也不想来,燕华的妈要配花边”,“嫁妆吗?她(张燕华)那一身本领就是活嫁妆,一个月二三分钱的利呢”,平和的语言、灵活生动的家常口头语层层剥露了张元甫的绝情;第二幕中母子商议婚姻大事时的风趣场面,第四幕中担心儿子入赘的周大妈穿着破鞋大闹张公馆的夸张动作、大庭广众之下与张太太的纠缠,以及最后一幕中可笑的结婚仪式等,既塑造了一位滑稽可笑的平民老妇人周大妈形象,又使作品充满了中国本土情调,真可谓是幽默中夹杂讽刺的神来之笔。《称心如意》中刻画的庸人自扰的赵祖懋夫妇、风雅自赏的钱寿民等为读者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闻声知人的画面。

一个真有幽默感的人能找到多种多样替沉闷人生透气的方法。杨绛以冷静宽容、嘲弄怜悯和游戏的态度观察着、欣赏着生活中丑陋乖讹的人物和事件,赋予人物机智的气质,但在幽默和嘲讽背后潜藏着严肃和悲哀。由此看来,杨绛作品中的幽默讽刺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情感纱幕,蕴含的是风趣细腻温情。如在《称心如意》中,杨绛生动地刻画了乐观幽默、安分守己、屈从忍受的李君玉,活泼有趣的三对舅父母,平凡小事中隐寓着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洗澡》中连文学常识都不懂的“文学专家”施妮娜、抛妻出国未成还“理直气壮”地对妻子“宣誓”即使讨饭也不能扔下她不管的余男,《弄真成假》中厚着脸皮向上爬最后却落得个弄真成假的张燕华和周大璋,等等,杨绛冷静地看着这些小人物的悲哀、无奈和滑稽,她同情、理解、宽容他们,但绝不赞许,更不会被他们感动,她穷形尽相地表现他们,但并不想针砭或鞭挞他们,因而她的幽默讽刺是一种超脱困境的轻松和宽容。

三、积极修辞的运用

修辞可以分为两种:运用准确没有弊病的消极修辞和新颖独特、妙趣横生的积极修辞。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总是能以积极的修辞显示独特的才能。[杨绛能娴熟地运用积极修辞营造灵动巧妙、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一)巧妙的比喻的运用

如在《小阳春》中,作者以具体可见的事物“刚刚去了盖的汽水瓶的泡沫”“掉在水沟里的出了气的皮球”来描写人的兴致,这种将抽象事物具体化的比喻达到了直视的效果;作品在描写胡小姐时使用了截然相对的比喻句:在余太太眼中她是“乌黑乌黑的锅底脸,一脸黑毛”,而在余先生看来她就像“一朵堆绒的墨红洋玫瑰花苞”,一边是奇丑无比,一边是美艳动人,看似相互矛盾的比喻巧妙绝伦地指出了两人的问题症结所在:无论是谁只要能引起丈夫的注意,余太太都要极力将其丑化,贬得越丑她越舒心;余先生虽然人至中年,但是依然流淌着青年的血,与太太风格迥然不同的胡小姐的出现无疑激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使他兴奋不已,因而,在他看来,胡小姐自然是美丽娇艳的花朵。

(二)大量中性词的运用

世界上既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思想,也不存在没有思想的语言。语言是小说的本体,是浸透了作者思想内容的语言,因而小说的魅力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在《第一次下乡》中,“我”与同组的两位老先生到“疯婆子”家访病问苦连带串门儿时,使用了大量含蓄的中性词语,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很好地将作者的态度掩蔽起来,使叙述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同时也使作品体现出冷静的气质,为读者留下了自我思考的空间。

四、总结

杨绛作品中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既反映了她对文学语言的价值取向,又反映了她独特的文学创作审美观。她对语言词汇的精选为我国现代汉语语汇系统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8篇

演唱是语言音乐化的形式,是对语言的一种艺术的阐述。在声乐表演中,作词、演唱等都和语言的表达、情感等密切相关。因此应注意语言的发生方法,避免因发声不正确而降低声乐表演的效果。不同地区的学生应根据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规律和特点来练习吐字行腔,熟练掌握发声技巧后,还应注意发挥语言传情达意的作用。在进行声乐语言艺术教学时,为了能充分发挥语言表达情感的作用,首先应让学生掌握咬字的技巧,并学会和呼吸相互配合,保证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并且在演唱中应学会灵活运用口腔的发音部分,保证将字的声母和韵母正确清楚地读出,充分应用唇、舌等部位,将字的头、腹、尾清晰地送出,将字的读音完整地发出。使得音乐化语言能够达到高度的准确性及鲜明的形象性。掌握好发声必须进行呼吸训练,学生在学习声乐初级阶段,需要详细了解发声的结构和呼吸技巧。教师在教学时选择的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喜欢的,选择一些学生熟悉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音乐,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进行呼吸训练时能够主动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进行贝多芬音乐的呼吸训练时,可以选择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这一篇章,学生都比较熟悉,学习时很容易掌握。声乐表演中的呼吸控制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目的性。教师在教学时应合理控制放音乐的时间,让学生既能通过倾听音乐充分感受,又能得到充分地练习。并且在训练时应要求学生的声音洪亮,并注意把握呼吸的力度及气息的变化,从而达到自身的最佳状态。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地指导。同时还应做好胸腹的训练,使胸腹联合呼吸法能够在声乐表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历史知识及社会人性方面的知识,并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教师在训练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曲目进行练习,教师适时进行相关技巧的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唱多练,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师生一起唱的方法来进行解决。

二、将情感充分融合到语言中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不尽相同,声乐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中国的语言单字一般为一音一义的形式,而西方国家的语言单字很多都是由多个音节组成。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语言的特点及文化因素,并结合情感表达的需要,找到语言和情感相互协调的规律,并抓住需要加重语气的地方,将有特别意义的字凸显出来,使得声乐语言能够和演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地表达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语言艺术教学时应加强培养学生在发声时充分传达情感的能力,让学生在声乐表演中能够做到声情并茂,将情感通过声乐语言充分地传达给听众,感染听众,丰富声乐语言的音乐性,增强声乐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充分掌握声乐语言发声技巧

声乐语言的表达是语言的一种美化形式,需要进行科学的歌唱训练,通过圆润、清晰地声音将语义和情感传达给观众。并且声乐教学的基础要求是依字行腔,并且声乐语言艺术教学要求学生经过科学的训练做到字正腔圆。需要表演者将字清晰准确地唱出来,很好地诠释声乐语言艺术,促进声乐语言艺术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语言艺术教学时,应让学生掌握声乐技术,保证学生具备熟练的发音技巧,保证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能够做到字正腔圆,保证声乐语言艺术的教学质量。

四、将台词充分地表达出来

声、台、形、表是音乐教学中必修的基础课,台词教学主要是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为声乐语言艺术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台词和语言都属于语言艺术的范围,并且互相补充。因此,在声乐语言艺术教学中,台词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部分,教师必须采用科学的台词训练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使歌唱内容丰富起来,增强声乐表演的感染力。并且台词能够以叙事等方式进行情节的展开及人物的刻画,学生还可以在声乐表演中利用台词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并通过语言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9篇

巴金先生《家》的英译本中的语言色彩极为浓重,包含很多的语言艺术,展示出了不同国家的语言在进行转换和翻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东西,要注重语言的简洁化、易懂化、个性化、形象化,让翻译的英语更通俗易懂。

1.简洁化的语言。

与其他文体相比,小说的语言更要求简洁化,让读者能够读懂,所以在进行具体的阐述词语及句子意思和语言表达的时候,简洁化的语言可以强化语言的艺术效果。而且《家》这部作品是一部话剧,更要求语言的简洁、简短化,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还能够去除很多的细节性的陈词滥调及“零碎”的词语,让语言的组织更为精致、简练,通俗易懂。比如觉新和瑞钰在新婚之夜发现床底下的孩子时的对话,在进行翻译时巧妙的运用“sorry”这个单词简洁的表达出人物话语的言外之意。

2.易懂化的语言。

《家》作为一部话剧,讲求的是人物的对话要呈现出艺术的最佳效果,因此,必须在文学表达上需要让人物的对话让观众能够听懂、理解的了,实现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语言特点,因此需要将英语口语的易懂口语化的直观表达效果体现出来,这是英译本小说的一个尤为突出的特点,对于话剧剧本在翻译时要把汉语有的短句、谚语用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3.个性化的语言。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他们个性化的特点,在对一个人或是一件事进行表达时,需要研究每个情节的展现特点和每个人物独特的一面,认识不同层次阶级人物的语言特点,《家》的英译本就特别注意把握这一点,对每个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都进行了研究,然后用幽默恰当的语言和英语中的不同时态将其翻译出来,利用不同的单词展示了每个人物及每个场景的特点。

4.形象化的语言。

话剧的剧本需要用语言、动作、表情、场景氛围将每个人物和场景形象化的表示出来,在汉语中有各种不同的词语可以形象表示出这些特点,在英译本中已经注意了这一点,通过运用一些语气词来表现出这些特点。比如在翻译冯乐山对新房布置的看法时,通过运用“Imustsay”这种语气词来形象表现“atrueaesthete”展示出这个人物的反面特点。

二、巧妙运用的文化词语

1.习语的翻译。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的行为、语言有不同的行为特点,所以,在文学作品中,需要将这些不同人物的行为、语言特点通过文字表现出来,小说中的汉语习语就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但是汉语文化博大精深,而且英语与汉语在使用时有很大的不同,在用英语对汉语作品进行翻译时,必须要让英语国家的读者能够理解这些不同,才能理解作品中的人物语境及特点。比如英译本中对习语“赴汤蹈火”的翻译是“togothroughfireandwater”,这两个习语在表达效果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但是英语国家的读者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和我国读者的理解不一样,所以,英语国家的读者不仅要理解这个习语的表面意思,还要加深理解,从而让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更全面。

2.俗语的翻译。

在成功的文学作品中俗语的运用是一大亮点,但是将汉语俗语进行英文翻译却很难,因为英语词汇、句子和中文语句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语气的表现上也不一样,所以在英译本中俗语的翻译很难。比如“一连武装的兵居然连几个徒手的丘八也捉不到,哪个舅子才信!”这句话中“哪个舅子”是一句骂人的话,表达出来的语气很强烈,用英语进行翻译时要将这种强烈的语气表现出来,在英译本中,利用“whatfool”这种感叹的词汇将这种强烈的语调表现了出来,而且还有很大的强化作用,让读者能更好的理解这段话传达出的意思。

3.委婉词语的翻译。

巴金《家》中通过很多的委婉词语将一些比较枯燥的语句生动化,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特点,而且巴金先生还对这些委婉语进行了精细化的处理,让作品更加生动,但是这却使作品翻译成英语有很大的难度。在英译本中翻译者通过对词汇的转移带动来将这种委婉生动的词语表现出来,让读者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比如对“污眼睛”的翻译,在汉语中本意是指一些东西不堪入目,但是作者为了加强作品的口语化和易懂化,故意用了这个词语来表现中国旧时代的妇女对一些不好的东西比较含蓄的表达方式,如果将其翻译成“弄脏眼睛”是错误的,而英译本中用了“dirty”这个单词虽然能够表现出一些正确的意思,但不能将整个句子的本意表现出来,所以会误导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不能将中国文学的语言之美呈现给作者。

4.宗教词语的翻译。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对宗教的理解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内容的具有混合性的文化体系,中国人的神既包含本国的也有从其他文化中借鉴过来的外国的神。而在对《家》作品中的一些宗教词语的翻译,英译本中做得并不是很突出,不能很好的表现出作品要传达的那种情感,有些都直接忽略掉了或是直接不翻译,有些的翻译在中国读者看来翻译的却很牵强。比如“两扇大门在里面,门上各站了一个手持大刀的顶天立地的彩色门神。”中对“门神”的翻译直接忽略了,没有进行翻译,这就让这句话翻译成英语就很不完整,让很多读者都理解不了这一场景。在对“拜菩萨”这个宗教词语进行翻译时,英译本中只是按照字面意思将其译成“pray”,中国读者看到时会很难理解这句话,译文没有将作品原文中的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会影响读者对这句话场景及氛围的理解。

三、形象生动的语音词汇

1.拟声词的翻译。

用来描绘自然界中的不同声响特色的词语就是拟声词,它可以让文章更生动,而且能增强语言的魅力及美感。但是英语中的拟声词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想把汉语中的拟声词完全翻译成英语是有难度的。比如对作品中的“打喳喳”的翻译,英译本中是“playingroughandtumble”,这种翻译很形象生动,将新婚之夜新娘与新郎亲热的场景完美的表现出来,展现了不同语言的魅力。

2.头韵的翻译。

在短语或是句子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词的首字母辅音的重复就是头韵,它可以让句子更有节奏感,更富有诗意,增强句子、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英译本中将这种头韵的美感翻译的很完美。比如将“哭哭啼啼”翻译成了“wailingandweeping”,用这种动名词来将沈氏当时的悲惨状况完美的表现了出来,极富语言美感。

四、多样的句法修辞

1.比喻的翻译。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明喻和暗喻,能够增强语言的艺术美。比较明显的连接词就是“像”、“似”、“变成”,英译本中将其译为“like”,渲染了气氛,也展现了英语的简洁之美。比如,“我们就像隔开的两个坟墓里的虫一样,谁生谁死,谁也不知道,永远见不着天日,永远出不了头”译成“Wearelikewormsintwoseparatetombs,notknowingwhethertheotherislivingordead,neverseeingthelightofday,neveremergingfromthedark.”,“likewormsintwoseparatetombs”形象的表现出了觉新和梅芬永远不能在一起的那种痛苦之情,虽然英语中没有比喻这个修辞手法,但却并不能阻止通过词语的灵活运用来展现出这些修辞手法,展现出了英语词汇的强大力量,一个单词能够很好的阐释一种修辞手法所传达的情境和人物性格特点。

2.排比的翻译。

将一些结构上相同或者是相似的、语气一致的一些词语或句子组合到一起的修辞手法就是排比,它能够增强句子的语气,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比如,“我结婚那一天,我托觉慧带给你一封信,在那信里,我喊,我叫,我要你听,听着我———可你当天就走了,一声不响就走了”,这句话中的“我喊,我叫,我要你听”有同样的结构,表现出了觉新的愤怒之情。在英译本中,翻译人员通过认真综合全面的分析,把原文中的三个并列结构翻译成了两句,“Ibeseechedyou,imploredyoutolistentome”,从表面上看这三句变成两句,省略了一句,但是并没有降低原句的表达效果,甚至译文的表达效果要比原文强烈很多,更能让读者感受到觉新当时的愤怒之情,这就是英文中省略句的强大力量,虽然与汉语句子相比,看起来句子少了或者是句子成分不完整了,但是却能将汉语想要表达的那种情感更加强烈的表现出来,这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魅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语言学的角度对巴金《家》英译本中语言艺术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文化词语、语音词汇、句法修辞方面将英语翻译的内容与汉语意思进行对比,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英译本的语言特色及书中各种人物的特点,从语言学的角度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各国语言的特点结合起来,展示出不同语言的语言特点及语言美感与魅力,希望能为提升更多作品的英译水平提供参考并贡献一份力量。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0篇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精心准备新课导入,用富有节奏感、简洁明了的话语带动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教师先用简明的语言将这个故事复述一下,问学生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的会说有,有的会说没有,教师接着说“古代还真有一个这样的人,不信咱们看课文。”这样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迫不及待的看课文。

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形式,活跃课堂教学过程

由于小学生的毅力不强,注意力不能持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变化语言表达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语文课堂最忌讳教学语言的平淡无奇,语文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采用时重时轻、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言和语调,使课堂教学充满旋律美和节奏感,学生听起来也会舒适悦耳,津津有味。其次,在提问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接受到教师的意思,比如在讲《乌鸦喝水》时,教师问“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学生看书后说“渐渐升高的。”“怎么渐渐升高的?”在前一问时学生只理解了乌鸦将石子放入瓶中才能喝到水,经过后面一问,学生才更准确的理解了课文,原来是因为乌鸦嘴小,只能将石子一粒一粒的放入瓶中,所以水才算渐渐升高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适当用一些含有启发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多用疑问性提问、发散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及疏导性提问,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受到启发,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比如在学习《妈妈的账单》时,让学生看完课后题,问学生“你们觉得教师会问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经过短暂思考,争先恐后的说“什么是账单”、“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妈妈的账单什么样”、“小彼得为什么要想妈妈开账单所要报酬”,等等,这时教师说“你们的问题都很不错,那么在学完课文后,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吗?”这时又有一系列问题,“为什么题目叫妈妈的账单,而不是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后会想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穿插一些精当的评价性语言

教师还不忘用激励性的语言夸赞学生,比如“你真棒、你的思考方式很正确、你的观点很特别……”这些看似平淡的语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好语文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上一篇:词汇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工业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