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信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8:46:18

语文信息论文

语文信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只有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上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有的教师讲课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听后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有的教师讲课则使学生听后不得要领,昏昏欲睡,这主要是教学语言问题。下面我谈谈几点体会。

1 语文教师讲课必须使用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具有规范性、启发性和文学性的语言。规范性就是教学语言要符合语法,合乎逻辑,语句完整简洁,没有语病和口头禅,读音标准、清晰。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对语文教师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启发性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思考能引起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己知到未知去探求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它是语文教师组织课堂教堂不可缺少的教学技能。文学性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文彩。感情真挚,语句优美,能够吸引学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富有个性特色

语文教师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讲课。所谓自己的语言,就是具有自己的个性,富有独特感彩的语言。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有情感体验的学习是防止遗忘的重要方法,情感体验愈深,记忆效果就愈好。因为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热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讲课的语言枯燥乏味,没有感情,就会使学生大脑细胞对所求知识的兴奋性降低,教学效果必然要差。

3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根据不同文体,不同情调的课文而有所不同

课文的文体不同,情调不同,教师所运用的教学语言也应有所不同。具体地说,叙述时,应从容不迫,娓娓动听;抒情时,应有真情实感,去尽伪饰;说明时,应言简意赅,恳切贴合;说理时,应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例如,讲授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类文体,就应运用形象、生动,丰富多彩、感染力强的语言,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情趣,把学生带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讲授议论文和说明文这类文体,就应运用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的语言,这样能引发学生的无穷理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讲授知识小品这类文体,就应运用生动活泼,凝炼简明的语言,这样,能使学生在浓厚的乐趣之中学到知识。

4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节奏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语言应具有节奏感,讲究快慢适度,疏密相间,张驰结合,抑扬顿挫,起伏迭宕。心理学研究证明,那种“机关抢式”的语言,“大辩论式”的语言,会对学生大脑细胞产生刺激,从而产生厌烦心理。教学语言有它的特殊节奏,它不仅速度要慢,而且要有节奏,有层次,有停顿,使学生边听边思考,能听清要点,记下要点,教学语言音量要适度,吐字要清楚、准确,如果声音过低,学生就听不见;如果声音过高,就会对学生的听力产生刺激,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5 语文教师必须讲究课堂姿势语言的艺术性

心理学研究证明,由教师的表情、姿势等构成的身体语言对教学语言的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和补充等辅助作用,它可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教育心理学研究还证明,姿势语言所承担的信息占总信息量的百分之五十五以上。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学生注意的中心位置,一个眼神,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语文信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 研究性阅读 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学生阅读能力的的教学始终停留在静态的阅读文章的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分析、关系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等,什么是阅读?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如何指导学生从浩若烟海的文字信息里归纳出有价值的信息,提升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创造能力,阅读教学在此环节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是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地、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充知识,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阅读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随着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许多意蕴优美的课文,以此来训练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美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加深对语文能力的提升,悉数现当代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文章学阅读教学法,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并实践过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的早创时期,无疑起过积极的作用,其方法特点是:

①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 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通过用“生理解剖学”的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的结果为认知目的的中学阅读教学,违背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

②从“读写结合”入手,把对范文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教学,而真正的专业性的作文训练指导几乎没有,过分依赖以文章体裁为依据,将阅读和写作这两种不同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混为一谈;

③从文章所承载的信息入手,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就像是解剖了金鱼,并不等于就鉴赏了它的美丽,测量了长城,却无助于领悟它的雄伟一样,不能只是去专业性地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分析其中包含着哪些语文知识点,而是要根据阅读目的有效地清理作者表达在文章中的内容;

④从对文史知识与语文知识的识记中,文章学阅读教学法片面追求识记与积累,如果学生不能自主的阅读课文、筛选处理信息,那实际是挂一漏万,仅仅识记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以及重点语段语意,对培养学生的探求素养意义不大。

二) 要教会学生如何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并据此准确筛选文章的相关信息――有用信息。以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杂文为例,按照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本文的阅读教学流程应该是这样:介绍写作背景――解题――分析各个部分(包括重点语句、语段)――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但是,当我们把这篇文章的阅读目的假定为如下几点时,情况就迥乎不同了:①撰写《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五位青年作家烈士》专题报告,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人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材料;②准备做《鲁迅与青年作家》讲演,则要从本文收集有关五位作家与鲁迅交往的材料;③写作论文《试论反动派对左翼文化的围剿》,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位作家受迫害的材料,同一篇课文,阅读目的不同,筛选认知的信息也就不同,这是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无法解决的。

三)现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基础上,大力倡导开创思维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法”。阅读作为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不但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定向检索、分析、综合、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就是“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方针的实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考试中不仅考课内的文段,也考课外的文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无疑是必须而紧迫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是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阅读介质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外,还应包括视听信息、网络资讯、多媒体等等,它是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系统的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过虑次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

语文阅读能力在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尽管它不能直接为物理、化学、数学、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提供最直接的帮助,但是语文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很难具有具有对题意的理解周全和缜密,相反,阅读能力强的人,对理科知识的定向筛选能力也会很强,也就是说,阅读已不是语文范畴内的作业,而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因此,读者不能单纯将观察重点放在文章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什么写法等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事情上,而更要关注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的等等。

阅读是人生基本能力之一,阅读过程是认知信息的过程,而不仅是识别语文知识的过程,就中学阅读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的而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这种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加强语文修养。我们在这里强调阅读教学的技能性,并不轻视和妨害语文学科的人文熏陶与专业修养,我们只是呼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传统的文章学阅读教学中的细微而零碎的语文知识训练中摆脱出来,从语文学科的片面中摆脱出来,培养一种应用于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语文信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组建学习小组;组内讨论;组间答辩

协同型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帮助型合作学习基础之上的,但比它更有利于发现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以协同理论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并吸收“信息论”“系统论”的合理因素,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内部结构,协同好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协调、同步、合作和互补,产生协同效应,使知识网络纵横相通,相互渗透,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下面,结合《恐龙》一文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组建学习小组,创设情境,是协同型合作学习的前提

我将全班48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组建了8个学习小组,每小组6个成员,由小组成员民主选举出一名组长,并以马蹄形座位入座。这样的学习形式,使“生生交往”成为一种可能,能使孩子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消除“课堂孤独感”,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共同学习中来。

《恐龙》一文精练地介绍了七种恐龙的外形、生活习性,但对于具有旺盛求知欲的学生来说,书上的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然后选择处理后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消化吸收甚少。因此,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神情,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两亿多年前恐龙时代的神秘画卷,激起了学生想了解恐龙相关知识的强烈愿望。趁热打铁,我鼓励他们先在小组中提出与《恐龙》一文相关的问题,然后分工从不同途径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最后结合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用简练、流畅的语言向全班汇报。

二、组内质疑、讨论,是协同型合作学习的主体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孩子更是如此。因而他们常有提不完的问题,只不过有的害羞,不好意思问;有的胆小,不敢问。而在小组中,生生交往的形式往往能消除孩子们的这些羞怯。他们在相互讨论的热烈气氛中激起更多思维的火花,提出更多有质量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调动各种手段,通过不同途径来解决问题。

第一小组研究的是“三角龙”,六名组员都能积极思考、善于提问。例如,为什么叫它“三角龙”?“三角龙”如何活动?这种恐龙以什么为食?……小组长记下这些问题后下达任务:先齐读课文,看能否书中找到答案;再分头查资料,解决剩下来的疑问并拓宽知识面;然后集中讨论归纳整理。学生也一改以往等着教师带着教材走来的局面,而是自己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带着问题走向书本,真正领悟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组间交流、答辩,是协同型合作学习的关键

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师既可以把总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子目标,由各个学习小组汇报的形式分别完成;也可以几个学习小组都来完成同一个目标,各小组间用质疑问难的形式来检查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教师充分利用组间的交流与答辩,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恐龙》一文时,就把“了解恐龙的种类、特征、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这一总目标划分为八个子目标,由八个小组任选一个完成。因而在汇报时,各小组都迫不及待地想汇报自己小组精心准备的内容,同时其他小组也表现了强烈的求知欲,甚而能针对其他小组汇报的内容提出疑问,让汇报组的成员解答,从而加深且拓宽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并使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四、布置拓宽式作业,是协同型合作学习的延伸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是协同型合作学习的一个高潮。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来的平等互助、携手共进的感情需要课后进一步地巩固和加强。同时,课堂中学到的东西,也需要课后进一步地整理、消化、吸收。

在学完《恐龙》一文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A.根据研究的情况,各小组写一篇关于某一种恐龙的小论文。B.办一期恐龙知识报。C.编一册有关恐龙的小图书。每一小组任选一题,由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完成。

实践证明,协同型合作学习的模式,使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增强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开阔了学习语文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例如,共同理解学习的目标;有效的倾听;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真诚的帮助……这也是新世纪人才中至关重要的一种素质。

参考文献:

语文信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维吾尔文;信息熵;多余度;语料库;统计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文字编码:1009-3044(2008)04-1014-02

Statistical Estimation for Entropy of Uyghur Script

SAMAT Mamtimin1,2

(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2.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Abstract: In information theory, entropy is a measure of the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a random variable. Estimating the entropy of natural language is a fundamentally important problem in natural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experiment, the entropy and redundancy of Uyghur script are estimated by statistic results of more than 2.5 million words in the Uyghur Corpu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tropy and redundancy of Uyghur script are 4.387bit and 13% respectively which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other alphabetical languages.

Key words: Uyghur script; entropy; redundancy; corpus; statistics

1 引言

自然语言字符的熵(entropy)表示该语言每一个字符所包含平均信息量的大小,是语言符号不确定性程度的一种度量。从字符编码的角度来看,语言符号的熵可以被认为是对该语言字符编码所需的最小平均码长。通过计算某种语言的字符熵可以找出该语言符号系统的信息量和多余度之间的关系,以便能用最小的成本和消耗来实现最高效率的数据储存、管理和传递。因此,正确地估计信息熵的值对语言信息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的概念,可以从理论上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存储。此外,熵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也都有一定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在国外很多学者研究不同语言的信息熵,计算出了这些语言的信息熵。各种语言字母的熵:法文3.98比特;西班牙文4.01比特;英文4.03比特;俄文4.35比特;德文4.10比特;罗马尼亚文4.12比特。在国内最早冯志伟先生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进行手工查频,从小到大地逐步扩大统计的规模,建立了6个不同容量的汉字频度表,最后根据这些不同的汉字频度表,逐步地扩大汉字的容量,终于在70年代末期首次计算出了在不考虑上下文影响的前提下汉字信息熵的值是9.65比特,1995年,冯志伟又进一步测定了在充分考虑汉字上下文的影响时包含在一个汉字中的熵,这个熵叫做“极限熵”。他测得,汉字的极限熵平均为4.0462比特。黄萱菁等在4年的《人民日报》语料的基础上,所求得的零阶熵、一阶熵、二阶熵分别为9.62,6.18和4.89比特。刘源给出汉字熵的计算结果是9.71比特。孙帆等基于词的语言模型估计方法比基于字的直接计算方法得到了汉字熵的更为精确的估计,其熵值为5.31比特。

由于维吾尔文的特殊性决定了至今未有人计算出维吾尔文的信息熵。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可读文本的大量出现,以及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在更大的语料规模上,更为精确地用统计方法计算维吾尔文的信息熵成为可能。本文将在大规模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的估计方法来计算维吾尔文字符的信息熵和多余度。

2 基本概念

2.1 熵

熵(entropy)是1865年作为热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引入的。信息理论中的熵是从不同的观点引入的,两者间虽有相同的数学形式,但它们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在信息论中,熵可用作某事件不确定度的量度。信息量越大,体系结构越规则,功能越完善,熵就越小。利用熵的概念,可以从理论上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存储。

熵的定义:如果一个随机变量x共有n种取值,概率分别为P0, P1, P2,.....,Pn,则其熵为H(x) =f(P0, P1, P2......,Pn) =-∑Pnlog2Pn

2.2 信息熵

信息熵也简称为熵(entropy),是信息论中用于度量信息量的一个概念。一个系统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反之,一个系统越是混乱,信息熵就越高。所以,信息熵也可以说是系统有序化程度的一个度量。信息熵的基本作用就是消除人们对事物的不确定性,变量的不确定性越大,熵也就越大,把它搞清楚所需要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根据人们的实践经验,一个事件给予人们的信息量多少,与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可能性)大小有关。一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给予人们的信息量就很多。相反,一个大概率事件的出现,给人们的信息量就很少。20世纪40年代末,香农(C.E.Shannon)在著作《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信息论中的熵是信息不确定性的度量单位。他用公式(1)来表示不确定性程度:

H=Log2P (1)

不确定性的值与概率P的对数值有关,其单位则由对数的底决定,当以2为底时,单位为比特(bit),两个等概率的事件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就是1比特。将其推广,就可以用信息熵来表示一个各事件出现概率已知系统的不确定性。

H=∑-PiLog2Pi(2)

H为信息熵,Pi表示系统中事件i出现的概率,因此有:Pi

语言的熵是数学方法和语言文字学的结合,语言的熵反映语言中每个字符的平均信息量。同样,用公式(2)可以计算某种语言符号系统的信息量。但是,我们在测定这个熵值的时候,只是把文本看作不等概率独立链的熵,测定时只需要考虑语言符号出现概率的不同,不必考虑语言符号出现概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用这个公式求到的数值是静态平均信息熵。根据信息论的基本原理,这个熵也可以叫做“零阶熵”。

2.3 多余度(redundancy)

由上可知,有n个符号的文字,每个字符最大的信息量(最大熵)Hmax=Log2(n)(即-Log2 (1/n)),而有不相等概率时,其平均信息量(平均熵)H=-∑Pnlog2Pn总小于最大信息量Hmax。例如英文的最大信息量等于4.7,就要用5个二进制数码来编码和传输。但它的平均信息量近于4.03,表示实际上可用比4个多一点点的二进制位就可以了。说明这一部分熵是多余的,被浪费了。信息论研究这样的多余度,多余度的计算公式:

R=(1-H/Hmax)×100=(Hmax-H)/ Hmax×100 (3)

从多余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多余度随最大熵Hmax的增大而减小。而从最大熵的计算公式Hmax=S(n)可知,最大熵则随字符个数的增加而增大。

3 维吾尔文和语料介绍

3.1 维吾尔文

维吾尔语(简称维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维吾尔族所说的语言。维吾尔族在历史上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现在中国维吾尔族使用的维吾尔文是在晚期察合台文基础上形成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是从右向左书写的文字。

现行维吾尔文有32个字母,其中有8个元音字母和24个辅音字母,每个字母按照出现的位置而具有单独、前、中、后等几种不同的形式。词与词之间用空格来分开写。

3.2 语料介绍

本文所使用的语料来源于新疆大学在2003-2006年期间建立的现代维吾尔语语料库。为了保证语料的平衡和代表性,我们按照一定的比例从语料库中抽取了不同领域的2558810词次规模的语料。这样规模的语料基本包含了各种语体和体裁的文本,其中,文学类30%,学术类27%,新闻公文等30%,综合类23%。

4 维吾尔文信息熵和多余度的计算

语言通常都是由一组符号的集合构成的信息源,如汉语、英语、日语、维吾尔语等。在书面语中,汉语采用的符号是汉字;日语采用的符号是汉字和拼音文字;英语和维吾尔语等采用拼音文字的符号集,也就是它们的字母表(还可以加上标点符号和空格)。而且这些字母在各种文本中的出现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对各个维吾尔文字母在上述语料中出现的频率作了统计工作,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如果我们假定这些字母是独立出现的,就可以利用计算信息熵的公式(2)计算出维吾尔文33个符号(32个字母和1个空格)携带的平均信息量。

根据表1的概率,代入计算信息熵的公式:H=∑-PiLog2P ,其中 i=1~33

得到 H=∑-PiLog2Pi≈4.387 (平均信息熵)

已知Hmax= Log233≈5.044,根据多余度公式:

R=(1-H/ Hmax)×100, 得到R≈0.13×100≈13% (多余度)

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多余度”,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多余度”是多余的。恰恰相反这种“多余度”是用语言传递信息时必不可少的。没有多余度的语言实际上是无法理解的。

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计算这个熵值的时候,仅只考虑到了字符在文本中出现概率的差异,而完全没有考虑文本中汉字出现概率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我们计算得到的是维吾尔文字母的静态平均信息熵。事实上,语言符号的出现概率是相关的,是彼此相互影响的。在充分考虑上下文关系的情况下,达到的最小条件信息量,称为极限熵。根据极限熵,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使传输更快的编码,即不是对单个文字符号,而是对文字进行编码,就可使平均码长减小,逼近极限熵。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采用统计的方法对维吾尔文的信息熵和多余度进行估计和计算,在250多万词的语料规模下,所求得的零阶熵约4.387比特,多余度为13%。得到的值已经是相当接近了其它拼音文字的信息熵。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字信息量小,今后在处理维吾尔文时完全可以使维吾尔文信息管理和传递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进一步说明了维吾尔文同样是个高效率的文字方式。

当然,这里所求得的熵仍然只是维吾尔文信息熵的一个静态平均值,结果也不很精确。我们希望将来有更巧妙的方法,以便算出更加精确的维吾尔文字母的平均信息熵和极限熵的值。

参考文献:

[1] 孙帆, 孙茂松, 等. 基于统计的汉字极限熵估测[A]. 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542-551.

[2] 冯志伟. 关于汉字的熵和极限熵致编辑部的一封信[J].中文信息学报,1998,12(1):63-64.

[3] 冯志伟. 汉字的熵[J]. 语文建设; 1984(04): 40-42.

[4] 冯志伟. 汉字的极限熵[J]. 中文信息,1996(2):53-56.

[5] 黄萱菁, 吴立德, 郭以昆, 刘秉伟, 等. 现代汉语熵的计算及语言模型中稀疏事件的概率估计[J]. 电子学报, 2000,(08):110-112.

[6] 那日松,淑琴. 蒙古文信息熵和拉丁转写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 2007:782-785.

[7] D. A. Huffman. A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inimum Redundancy Codes [A].Proc.of IRE[C]. 1952, 40(10):1098-1101.

[8] C. E. Shannon.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J].ACM SIGMOBILE Mobil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Review[C].2001, 5(1).

语文信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课堂教学;有效对策

现如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教育教学新课改理念正逐步实施,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乎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而且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新课改实施后,我国的语文阅读课文越来越有知识性,每篇文章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俗话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哈姆雷特”,学生的每次阅读也会有不同的体会。通过加强对高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用优秀的作品来开阔眼界,增强文学素养,促进能力的提升。下面就简单谈谈小学语文高段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旗开得胜――导语设计追求短小精悍

高段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想要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阅读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善于利用简短的语言来进行导语设计,从而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起到旗开得胜的效果。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火烧云》之前,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放出几张云朵的照片,进而引出火烧云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观,从而引起学生继续阅读和学习的欲望。

二、慧眼拾珠――词语教学追求“一箭双雕”

小学语文教学还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年龄尚小,再加上学习的时间不长,词语教学仍旧是教育的重点。但是与低年级语文教学相比,高段学生的词语教学相对要难一些,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词语的写法,还要准确掌握词语的含义和内涵,并能够根据关键词语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理解阅读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在生活中实现词语的利用,将它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例如,高年级古诗《忆江南》,文章的重点内涵就在“忆”与“江南”两个词语的身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这两个中心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顺利阅读。

三、运筹帷幄――整体感知追求“粗中求细”

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明显的改变,课本上的知识和文章大多具有可读性,需要经过多次阅读才能掌握其中蕴含的道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通过初读课文就能够明确其主要内涵,让学生了解到文章的梗概,对中心思想做到心中有数,达到“粗中求细”的效果。例如小学课文《梦想的力量》,教师可以在讲课中抓住“梦想”这一关键点进行讲解,在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后,能够明确了解文章所要讲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梦想,从课文主人公的行动中激发自己的梦想,树立远大的理念,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四、提领一顿――切入文本追求“一触即发”

当学生们经过了词语、初次阅读的能力培养后,他们已经对文章大意有了精准的掌握,接下来就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深入阅读,怎样才能做到精读文章,掌握课文的精华。对文章的提领性阅读也是实现赏读的基础,是学生有效阅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此时,教师要从课文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出发,明确教学主体,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一触即发”的效果。例如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教学,并经过学生的反复研读,不仅要求他们掌握文章中比较难懂的字、词、句,能够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保证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内涵,明确掌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五、夯实双基――读写结合追求“比翼双飞

目前,社会教育飞速前进,人们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以往的小学生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汉字、词语和句子的写作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现如今的小学生不仅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还要能够在写作中加以利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将文章中的好句好段记录下来,并让学生根据它的主要含义进行仿写,从而实现读写结合,达到“比翼双飞”的效果。例如通过对《题西林壁》一文的阅读学习,让学生明确掌握“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含义和道理,并帮助学生以这句话为中心进行写作,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实现进一步飞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与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完善,社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而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点更是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因此,为了尽快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大对高段阅读的重视力度,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内在诉求出发,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关键字词,通过通读文章能够明确中心思想,并在写作中加以利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为今后的顺利学习打基础。

参考文献

[1]农克宁.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537-89

[2]颜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A].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七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2010:5.

[3]朱仕伦.浅谈加强小学语文高段实践活动促进阅读能力[J].新课程(下),2011,08:81-82.

[4]张东兴.课堂教学中的“抓大”与“放小”――对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07:26-27.

语文信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英语摘要 语篇连贯 主位推进模式 语篇本质

一、引言

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展现了作者把许多具有内在联系的句子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语篇,便于研究者探求连贯语篇各句之间在思想内容上的联系。彭菲(2006)分析了4篇经济和法律两个学科的核心学术论文摘要中的主位推进模式。胡芳(2007)以英汉语言学学术期刊中的摘要为研究对象,分析主位推进模式。但研究对象是科技语篇的为数不多。曾有语言学家丹尼斯把这些主位关系称作主位推进模式,并提出常见的五种主位推进模式类型。本文采取的也是五种模式:延续型,派生型,述位同一型,主位同一型,交叉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以及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自建的语料库,在样本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英语摘要在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上的使用特点和潜在的规律,在相关理论上指出在语篇连贯方面科技语篇应注意的问题。

三、语料库的建立和分析结果

本文随机选取Science 从2015年初到2016年末Science中的25篇重要报道为代表,要求每年不少于12篇。总共105个句子,语料字数2800左右。其中,延续型句子为31个,占总数的30%;主位同一型25个,占24%;述位同一型19个占18%. 派生型21个,占20%;交叉型9个占8%。

例如How elephants crush cancer 2015-10-16 来自自建语料库

Why (T1) elephants aren’t riddled with tumors poses a weighty problem for researchers (R1). A new study (T2) shows that the animals harbor dozens of extra copies of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cancer-preventing genes (R2).

T1R1

T2=R1R2

这是一个由二个句子构成的典型的延续型推进模式的结构,有助于推进展开语篇,充分表明后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新信息不断的转化为旧信息,层层递进,十分连贯。

该模式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反映了信息传输的延续性,一定程度促成“先概括、后拓开,内容句句清,句句有新意”的文体效果,频率较高。

除此以外,主位同一型多用于同一主体的不同方面。虽能保证信息论证的充分和各句间形式上的连贯,但过度使用会使摘要语篇因同一功能结构的反复运用而显得单调、枯燥。所以在本研究的25篇英文摘要中,该模式占使用频率的24%。而述位同一型表现为各句间主位不同,凸显摘要语篇对信息的归纳性,使其结论具有归一性,二者可以搭配使用。

此外,交叉型模式出现频率低。其原因在于有限的篇幅中,要说明作者如何通过对一个研究主体的研究推导出另一个研究主体的结论,这常常是不可能的。吴林(2014)认为科技论文摘要是独立于论文本身的检索文献,内容上具有自治性。一方面,作为自治的信息性语篇,摘要需以要点的形式提供大量、具体的关于方法、结果、结论等信息。但另一方面,在内容完备性和篇幅限制性的双重要求下,为确保语篇意义的连贯,这种高密度、紧凑的延续主位推进模式不可缺少。

派生型和延续性本质非常类似,也是前面的述位一部分成为了下一个主位,显然这种运用要比延续性要复杂一些,部分的选用在理解上要比直接的重复要难一些,因此它的使用频率略低一些。

四、小结

基于韩礼德的主述位理论模式,并借鉴其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纳了五种分类法,对Science期刊上25篇英文摘要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方面,多通过延续型、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等位推进模式的综合使用,使科技英语语篇的摘要在新、旧信息交替中得以延伸、发展,在语义上能够形成环环相扣的动态话语链,从而使语篇信息得以组织并连贯地发展下去,为后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Danes F.On Linguist ic Analysis of Text Structure,in Folia VI Linguistics 1969,72-78.

[2]胡芳.英汉学术期刊论文摘要主位结构的对比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7):128-130.

[3]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

[4]吴林.科技论文摘要中主位推进模式及语篇连贯[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9-20.

[5]http://.

语文信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信息论 旅游材料翻译实践 指导作用

1.引言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表示,中国到2010年可能超过西班牙,成为受欢迎程度排名世界第二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到2020年,中国可能还会与法国并驾齐驱,成为世界上最受游客青睐的旅游首选之地。(www.省略)然而目前国内旅游材料(本文指的是提供旅游信息,宣传旅游景点文化的旅游标语、旅游宣传手册、旅游指南等)的翻译要么拘泥于原文,句句直译,要么增减不当,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属于信息型文本的旅游材料应顾及译文读者的期待和译语文化语境,以突出主体化信息为原则,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2.旅游材料的研究

根据纽马克文本翻译理论(纽马克,1988),旅游材料旨在传递信息,属于信息型文本。信息型文本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真实性”,即事实重于形式,强调人们说了什么而非如何说。因此,在翻译旅游材料的过程中,译者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准确传递信息的目的。

3.信息传递模式及在翻译中的体现

1948年美国科学家香农在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发表了“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这篇奠基性的论文是建立在香农对通信的观察上,即“通信的根本问题是报文的再生,在某一点与另外选择的一点上报文应该精确地或者近似地重现”。这篇论文为信息论学科奠定了基础,给出了通信系统的线性示意模型,即信息源、发送者、信道、接收者、信息宿(图1)这一新思想。

图1 通信系统模型(香农,1949)

图1中的信源即信息的发送源:编码是将信息转换成某种信号的过程;信道指信息传递的途径;噪声则指在信号传递中,系统内部产生的以及外部闯入的种种干扰;译码是指把信号翻译成文字、图像等,让信号变成最初传递的信息;信宿则指最后信息的接受者。

笔者认为:通讯系统结构模型,同样适应于翻译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图1中的信源相当于翻译中的原作者:作者将自己的思想与信息1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写成作品,这一过程即编码;翻译工作者通过书面文本这一信道将源语言译成目标语,这一过程即译码;最后这些译文将信息2传给目标语读者。以上程序的结构模型如下图2所示:

图2 翻译系统模型(曾涛,1999)

图2中原作者传递的信息与译者所传递的信息并不一定对等,即信息1≠信息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译者在传递信息时受自身条件的影响以及源语与目标语两者自身存在的差异,图2中分别用干扰1、干扰2代之。众所周知,对于信源和信宿而言,信息的准确传递是相当重要的;同样,在翻译过程中,信息的任意改变与损耗无论是对原作者、译者还是广大读者都是一种遗憾。

4.信息论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及处理手法

信息具有识别、传递、储存、共享等性质,而信息传递通常表现出转换、压缩、解压缩、离散四大特征。下面是对信息传递的以上特征在旅游材料翻译中的体现作的详细描述:

(1)转换性与等值翻译。

在信息传递中,信息是可以转换的,即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而信息量基本不变。由于人类思维共性及核心句①存在,原作者传达的信息同样可以转换,将源语言译成目标语也就成为了可能。例如:“寺庙”,“山”译成“temple”,“hill”或者“mountain”,似乎等值翻译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但实际的翻译要复杂得多,“万寿山”、“兴国寺”如果简单地译成“Wanshou Hill”,“Xingguo Temple”,就丢失很多文化信息,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接受的信息量不对等。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论翻译》一文中说:“大部分文学作品虽可翻译,译文也只能得原文的近似。绝对的‘信’只是一个理想,事实上很不容易做到。”国外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1976年也从两方面对等效原则提出异议:一方面在有些情况下等效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译文要忠于原作者就不一定能忠于读者。可见由于文化与语言差异存在,这种绝对的对等是不可能存在的,即图2中信息1≠信息2。

(2)增译和信息解压缩。

信息的解压缩是指信息传递中,通过描述、说明把某隐含信息扩大,充实为详尽的信息的性质。解压缩性的特征体现了翻译中的不等值原则。例如:

林边有一个洞,叫白龙洞。传说《白蛇传》的白娘子曾经在这里修炼。

Near the forest is the White Dragon Cave which is said to be the very place where Lady White,the 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cultivated herself according to Buddhist doctrine(Ke Xixiang,2002).

“白娘子”,对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游客而言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在翻译这段文字时一定要增加这部分的缺省的文化,否则目标语干扰会导致信息传递失败。增加对文化缺省信息“白娘子”这个名词进行补充说明,才能避免信息传输失败。

(3)减译和信息压缩。

信息的压缩是指通过加工、整理、概括、抽象、综合等把信息变成一定规律、公理、模型的性质。压缩性的特征体现了翻译中的不等值原则。例如:

这儿的峡谷又是另一番景象:谷中急水奔流,穿峡而过,两岸树木葱茏,鲜花繁茂,碧草萋萋,活脱脱一幅生机盎然的天然风景画。各种奇峰异岭,令人感受各异,遐想万千。

It is another scene through which a rapid stream flows.Trees,grass and flowers of natural vitality,thrive on both banks.The weird peaks arouse disparate thoughts(Li Yunxing,2001).

汉语结构松散,词藻华丽,多用虚词,追求韵律美和节奏感,在描写景物时常用叠词、近义词、同复合词等突出景物:“萋萋”、“葱”和“戎”、“繁”和“茂”、“奇峰”和“异岭”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在汉语中这种表达结构是必要的,是美的。然而,英语结构紧凑、简洁、客观,如果逐句直译,就只会让外国游客感到不知所云,甚至毫无意义,何谈欣赏美景,传播中国文化?所以这种“美的结构”只会增加外国人的解码负担,是多余的信息,也就是图2中的干扰2,译者必须压缩信息。

(4)转译,解释和信息离散。

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信息的离散性是指原信息的损耗与偏离。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汉语和英语迥然不同的形式,必然导致这种离散,在图2中表现为干扰1和干扰2。造成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两点:①源语言的形无法用目标语言的形表达。如汉语中的律诗、回文、仿语等。②由于文化传统不同造成形象、联想的差异。

刘备章武三年病死于白帝城永安宫,五月运回成都,八月葬于惠陵。

Liu Bei died of illness in 233 in present-day Fengjie county,Sichuan province.He was buried here in the same year(Ke Xixiang,2002).

“章武”、“白帝城永安宫”、“惠陵”等这些词蕴含着浓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外国游客根本无法解读,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必须转译这段文字,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

此外,不同文化传统造成对同一事物不同联想也是翻译的难点。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松pine”象征坚强不屈、“梅plum”笑傲严寒象征一身傲骨、“竹(bamboo)”象征虚心,有节被誉为“岁寒三友”(Three Friends in Winter)。当我们在黄山旅游中看到这些姿态各异的植物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人品的高洁、坚韧不拔。但是对于外国游客而言,其不过是一些寻常植物而已。此外,“龙”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截然不同的含义,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对隐含的信息进行解释说明,以成功传递信息。

5.结语

信息传递理论是一种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科学。它不仅研究信息的表达与转换,而且研究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信息的处理方式等。翻译是一种语际交际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转换与信息传递的过程,因而信息论中的基本原理适用于解释翻译过程。本文分析了汉英对译实例,指出某些译例在信息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正确处理的方法。本研究的结论表明信息论对旅游材料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科学的和系统的,其对丰富现代翻译理论有着积极的意义。

注释:

①“核心句”是转换生成语法中的一个概念,属深层结构的范畴。根据乔姆斯基的理论,核心句是语言中表层结构赖以生成的基础,可以通过转换产生不同的表层结构的句子。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Leiden,E.J.Brill,1964:159.

[2]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Hemel Hempstead: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88.

[3]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4.

[4]Shannon,C.E.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J].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1948:379-423,623-656.

[5]柯细香.浅谈Skopostheory与旅游资料的英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90-92.

[6]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王宗炎.纽马克论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A].见《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C].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8-10.

[8]曾涛.现代信息传递理论与翻译实践[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3):102-106.

语文信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目标

当下中学语文课堂的现状是:虽然新课程改革从2000年左右开始试点,2003年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实施,现今新课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在我市也已推行了八年,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像依然存在。

针对以上中学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的现状,要构建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笔者以为当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或可提高效率。

一、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缩。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依据语文科的特点,以听、说、读、写的训练为主而不能以理解分析课文的内容为主,即应以能力训练为主,而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不可含糊不清,要具体,识记、理解、运用的层级目标要清楚明白,并要兼顾认知目标和智能目标。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以智能目标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只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方可将语文教学导入正确的航道,也才有可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二、课堂结构要清晰,以体现高效。

1.导入语要简洁、新奇

许多教师在情景创设时目的不明,游离课堂,喧宾夺主,如在创设情境导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有教师就利用多媒体播放《水浒传》中相关视频,半个小时就在观看中过去了,学生受画面的吸引,看的津津有味,但教师游离于文本之外,未能带领学生解读文本,这样就本未倒置变成电影欣赏课了,学生受到视频影像的干忧,也一下子不容易集中精力产生兴趣去阅读文本,这样的导入就是失败的。

2.学习新知阶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养成,全部需要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主动投入,否则,沦为教师的灌输,教学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施中,不妨多采用些激趣设疑的手段,利用问题激励学生去探究讨论。

3.课堂小结要精练,高浓缩

教师小结要简短精炼,突出重点,让学生易懂,易理解,易消化,同时又应是本堂课知识提纲挈领的高度概括,并能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故它应是“压缩饼干”,浓缩的全是本堂课的精华。

4.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代表性

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有目标意识,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来设计,又要兼顾学生基础,利于巩固所学,进一步理解掌握,甚至形成能力,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除了设计知识层面的练习外,更应多设计智能层面的问题。

三、课堂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符合课型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有串讲法、评注法、谈话法、讨论法、提问法、读书指导法、朗读指导法、生疑质疑法、发现法、暗示法、程序教学法、掌握学习法等等,课型根据文体的不同分为实用文体和文学作品两大类,如以实用文体来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一般应用文的教法就有较大的区别:记叙文数学方法以“把握结构理清线索概括主题研究表达”为纲;而议论文教学方法则以“找出论点分析论据分析论证”为纲。在论叙文中,朗读法可能用得较多,而议论文,就不太适合朗读,小说对训练默读大有好处。因而在不同的文体教学中,我们应依据文本确定课型选择适合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完成教学目标。

四、优化课堂调控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要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教师从课堂管理、教具、教学手段、教学语言、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控。

1.课堂管理要科学规范

对于如何管理课堂,我们一直未曾进行深入研究,英国教育家保罗・迪克斯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资借鉴的管理方略:

①开课前就要考虑应对一些问题。

②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不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

③公正无私,一视同仁。

④带领学生学习规范。

⑤恰当的课堂用语。

⑥有针对性的表扬和奖励,表扬能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自尊、激励学生向上,改善学生对老师、课程和学校的态度。

⑦对违规的学生处罚,处罚要迅速有力。

只要遵循以上原则,语文课堂一定会有序、和谐。

2.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课堂上完全可以再现生活。声画光影的再现,不仅可激趣,更能提高了课堂容量。如练习课运用多媒体投影仪,就可节约大量的板书抄题时间,让学生在阅读后就能答题,大大提高了效率,另外,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完全可借鉴过来为我所用,极大地充实了教学资源。

3.教学语言要准确简洁

语言要有针对性、逻辑性,以显示其说服力;语言要具比喻性、节奏性、形象性,以示其感性;语言要有含蓄性,亲切、幽默,以示其亲和力。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如在课堂上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信息量将会大打折扣,要提高学生接受信息量的比率,就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激情,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试想一个心中怨恨教师的学生,又怎会集中精力,听其“传道、授业、解惑”呢?

五、拓展迁移环节,要与教学重点、能力培养有关联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时是在解剖文本这一例子。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拓展延伸来促使他们有机会从“游泳他”来到“江河湖海”中畅游。如何在迁移训练时提高效率?这就要求在迁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保持一定的同一性

如教学生学了议论文的三要素后,在迁移环节就可引导学生分析拓展迁移的文本的三要素,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掌握了。

2.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促使基础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利用课堂教学的辐射功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语文信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循序渐进 阅读知识 阅读理论 阅读方法 阅读训练

培养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新课标强调重点之一,但同时又是目前初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基础,教师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着重抓好下面四个环节。

1.及时积累阅读知识、拓宽视野

阅读教学必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知识的积累,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文化学、历史学、环境科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人文科学和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自然科学领域里较新的研究概论,还包括边缘学科的研究概论。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的阅读文选均具有丰富的"内蕴",涉及的知识既广又深;或涉及反映亲情、友情、人情的记叙文;或涉及反映科技、创新、发展的说明文;或涉及反映做人、治学、的议论文;或涉及反映人、反映事的小说、散文。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外阅读少之又少,阅读面狭窄,视野不宽,与新课标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加大阅读量,拓宽视野。

2.重视指导阅读理论,掌握规律

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论,这里所说的阅读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分析,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在内容上,议论文指论点和论据;记叙文指简述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说明文或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在形式上,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法和论证方法;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说明文则指说明顺叙和说明方法等。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词。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亦不同。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性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和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段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是为文章的引论和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和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和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

3.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提高效率

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阅读方法灵活运用的程度。阅读精美文章,首先,确定文体;接着,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譬如对记叙文的内容和理解,必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点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可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譬如阅读分析议论文时,要抓住段、句等形式来理解其内容。段有中心句,这个中心句可通过分析段内层次或句群关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内容。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上这些方法,阅读时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了。

4.强化有效的阅读训练,查漏补缺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即训练时必须讲究"适度"、"梯度"、"力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度太陡,使人无法攀登,当然不行,但如果坡度过于平缓,也会让人无法领略克服困难的愉快而丧失攀登的兴趣。因此,训练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跳一跳"便"摘到果子"。讲究"剃度",就是要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大训练难度,以便最终达到学"一篇"而读"一类"之目的。讲究"力度",就是"除非不练,练就要练的学生一辈子忘不了",训练起点不要高,但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讲求实效。最后可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去经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便于教师查漏补缺。

参考文献

[1] 马志萍;浅谈中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J];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2] 陈啊香;议论文阅读方法与技巧[J];才智;2011年22期

[3] 吴俊华;浅谈高效课堂上阅读方法的指导[J];快乐阅读;2011年02期

[4] 孟庆云;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龚诗茂 杨浩;教你有效的阅读方法[N];中国教师报;2003年

语文信息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提高认识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前提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为了搞好教学专题研究,首要任务是要弄清进行教学专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克服教师在心理上的障碍。在实际中,若任课教师不搞教学专题研究,只凭教学经验,也许能把课勉强地讲下去,但教学质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若能结合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对象和教学规律,就能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会使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只要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例如,研制语文新教具就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找准选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

如何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关键。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任课教师应该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种从教学实际中选题的方法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任课教师课务较重,很少有较多的时间去作纯学术性的大课题研究,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有利因素,抓住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这样就能快出成果,提高教学专题研究的效率。

就语文教学而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如何解决语文难教难学的问题;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语文会考和高考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应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是否对这个问题已经研究过,还存在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可避免重复性研究。例如,如何全面考查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就把它列为一个研究课题,专门研究改进的方法,采用标准化测验形式,闭卷考查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最后采用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验能力。考完以后,采用无记名的问卷形式,让学生发表对这次考试方法改革的看法,教师则对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综合考试法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反馈性强,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易于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好的考试方法的结论。

三、掌握教育理论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理论的研究都是没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来说,中学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只凭这些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理论,掌握教育统计和评价方法,更应掌握与教学研究专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学专题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学经验总结。若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科学的出现,给教学专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教学专题。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地学习与教学专题研究相关的各门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新学科,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专题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微机操作能力。否则,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来也很不方便,更难进行国际交流。

四、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是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专题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应认真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这是推广教学专题研究成果和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惜的是,有些教师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了一些教学专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对撰写教学专题论文却不感兴趣,结果是研究成果不能及时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教师只要以高度的热情、坚定的毅力、浓厚的兴趣去撰写教学专题研究论文,就一定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例如,我们年年都要搞高中语文竞赛辅导工作,学生竞赛成绩也不错。但是,究竟怎样才能搞好语文竞赛辅导工作?它有哪些客观规律?这些都是值得很好研究的。于是,我们就把它作为语文教研组的专题研究课题,由我和另外两位老师组成课题组,进行专门地研究和实践,并注意加强总结性的撰文工作。由于大家共同努力,语文竞赛辅导的方法、内容和相关练习很快就撰写成文了。后来这项教学专题研究总结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荣获全国二等奖。要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专题研究论文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花大力气才能完成这项工作,这是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方面。教学专题研究总结论文定稿以后,应及时请学校和市内教研部门进行评审鉴定,或者寄往一些专业会议或有关杂志,争取各种机会进行交流。要注意研究成果的及时总结、及时鉴定、及时交流,否则,由于时限的原因也会使原本很新的研究成果失去价值,在这方面我有深刻的教训。但是,由于自己没有注意及时总结,没有及时在有关杂志上发表,但再想发表我们的成果时已为时过晚。

上一篇:医院财务信息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体育课堂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