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新闻范文

时间:2023-02-25 23:59:39

娱乐新闻

娱乐新闻范文第1篇

然而,我国当前的娱乐新闻报道总体状况并不容乐观。媒体报道的娱乐新闻量虽多,质却不高。现在频频出现的报纸、电视娱乐节目和网络娱乐板块中的娱乐新闻,多为一些简短的演艺明星动态和影视拍摄进程,虽然满足了受众对自己所喜爱的明星和影视信息了解的需求,但普遍缺乏深度。一些娱乐媒体甚至热衷于追踪娱乐圈中的绯闻、丑闻,迎合小部分受众的窥私欲,使娱乐新闻报道流于低俗化。如何避免娱乐新闻走入低俗化的误区,进而提升娱乐新闻的文化品位和深度,就成了业界热烈讨论的话题。

娱乐新闻报道切不可唯娱乐是瞻,不能为了制造轰动的娱乐效果来吸引眼球而不顾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这首先就要求娱乐新闻必须真实。娱乐圈原本就是复杂多样、信息瞬息多变的,因此记者和编辑应当对娱乐新闻的真实性加倍认真负责,确保消息来源的可靠性,确保一些细节不是添枝加叶,不能以讹传讹。娱乐新闻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演艺圈名人婚恋变动的,这方面的假消息十分常见,记者和编辑应确认之后再予以报道,不能为了抢新闻而对道听途说和网络谣言采取“姑且信之”的马虎态度。前段时间,一娱乐媒体称某位明星车祸去世,一时其他各大媒体和网络论坛纷纷转载,后来虽然证实了这是假新闻,但还是给这位明星和喜爱他的影迷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虚假娱乐新闻的劣迹可见一斑。

其次,娱乐新闻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而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品位。其实,影视、歌舞等“娱乐”形式不仅能给人以一种放松休闲的娱乐享受,其本身也就是一种文化艺术,可以说,“娱乐”与“文化”是天然相连的,娱乐新闻在满足受众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应该可以陶冶受众情操,给予受众审美的体验,满足受众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南方周末》在这方面做的比较突出,在这里,娱乐新闻并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片段式的零散信息,而是上升到一个文化的高度。以前些时《南方周末》对欧洲某国际电影节的报道为例,它不仅像其他媒体一样报道了此次电影节的获奖名单以及出席嘉宾的情况,还把本次电影节中一些出色的影片联系其国家民族背景予以介绍,让读者对影片有一个从历史到文化的立体理解,同时对该电影节的历史发展和自身特色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阅读完这个电影节专题,受众在娱乐之外,更是获得了文化层面的一种提升,于是这个专题的意义和价值便超出了娱乐消遣的狭隘范畴。所以说,娱乐新闻不应该把着眼点局限于演艺圈的风吹草动,而应该放宽视野,在一定的文化高度上报道更为多样性的娱乐事件。

第三,娱乐新闻应该具有正确的导向性。媒体的报道对其受众是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导向性的。表现在娱乐新闻方面,媒体对于娱乐消息的选择及其语言风格,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该媒体自身看待娱乐和娱乐圈的态度和偏好,传达着它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特定媒体的忠实受众,他对娱乐的态度、偏好和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该媒体报道倾向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有着良知和新闻道德的媒体,应该多择取一些对社会道德风气和精神文明有着积极作用的娱乐事件予以报道,比如明星的公益活动,戏剧影视作品的公演公映等;而对一些“绯闻”、“丑闻”甚至暴力事件则要态度慎重,这一方面是出于对公众人物个人隐私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部分受众的盲目模仿。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受众来说,他们的身心尚不成熟,容易对明星产生狂热的喜爱和模仿,今天报道甲明星打人,明天报道乙明星顶包案,后天报道丙明星三角恋,如此这般,必然会使青少年价值观念发生混乱,行为举止出现偏差,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

当前娱乐新闻的失控,已经使得“娱记”成了庸俗浅薄挖人隐私者的代名词,更有甚者被冠以“狗仔队”的恶名。娱乐新闻和娱乐新闻记者能否为自己正名,就在于能否摈弃以前“唯娱乐”的错误观念,使娱乐新闻走上文化娱乐相结合的正途,使娱乐新闻成为满足受众情感需求和文化层次需求的兼美之品。

娱乐新闻范文第2篇

内容提要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遵循新闻规律.关键词:娱乐新闻娱乐化新闻规律

乍一看这两个词组,似乎同出一辙,两者都是新闻,并且都有娱乐二字.但经仔细推敲,还是不难发现两者有不同之处.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有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l娱乐新闻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娱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从学术角度来看,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是,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了。可以发现,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娱乐新闻这个概念倒是非常容易与国外沟通,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如果简单地描?鲇槔中挛诺亩ㄒ澹笤伎梢运担歉菹执说哪持中枰隼垂┮徊糠秩讼训男畔⒉贰6槔中挛糯笮衅涞烙胛夜母髦治幕?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这样的情境容易使人失去理性,人们要求每件事情都能尽可能使自己满意,所以也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快乐,而娱乐新闻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从文化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期间,大众文化也风靡于世,将市民大众作为主要消费者,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l新闻的娱乐化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那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与娱乐新闻相同的是,它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首先,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在人们对媒介投入过多关注时,他们反而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了.有相当数量的受众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忽视文化修养,甚至不能坐下来读读书,文化素养平庸,审美情趣低下,人们感觉越来越麻木,迟钝,不能深入思考,追求心灵感悟,而是更多地需求感官刺激,以求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空虚无聊,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其次,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其最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于是我们看到我们的传媒用很大的篇幅和黄金时段炒作某某导演和某某演员的花边新闻,某某明星又缠进三角恋,某某局长包二奶等等,黄豆大的事也炒成头版.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媒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广告商相关.广告商掌握着媒体的经济命脉,决定了媒体的生存与否,而广告商是否投资一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能否吸引受众,能否为他的投资带来最大的利益回报.在这里,吸引受众不仅是媒体的目标,也是广告商的衡量尺度,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传媒提供娱乐功能更是有了它坚定的方向,也因此压制了传媒的其他功能,新闻的娱乐化更是如鱼得水.再次,是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是一股世界风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汇,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人类所处环境不同,人文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异.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西方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往往在报道时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的事件之类作为报道重点,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而新闻的娱乐化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大势所趋了,因为它张扬的是异乎寻常的感觉.施拉姆说过一句话:“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快的功能”.文化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只要在传播领域偶然出现这样的潮流,而这样的潮流又恰好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可以给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利益的,所以它的扩张程度必然是很大的,渗透速度也很快.即使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多种文化之间总有一个契合点,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虽然与西方文化张扬个性不同,我们自古以来向往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相对重视集体利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西方文化,我们所作的一些电视节目娱乐性程度加深,也说明我们也开始重视个体,但这与传统文化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所以我们大胆接受,大胆结合自己的文化特点,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新闻特色,而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其中之一.最后,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社会的认可也有关.我们国家对新闻的控制体制还是较完善的,政府和社会舆论对于新闻事业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新闻的娱乐化为什么能得到它们的认可呢?第一,人们既然对娱乐性的东西很感兴趣,那自然而然会对一些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热情减弱,对政府,对社会的抱怨也会减少,社会安定的因素会增多,政府自然认可了.第二,新闻的娱乐化给媒体带来了活力,使其充分发展自身,媒体实力的壮大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他们靠自己生产的传媒产品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并且还为国家创造出很大的利润,政府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又何乐而不为呢?第三,整个社会都陷入在一种全身心地放松之中,自己尽可能地忘记痛苦,尽情享受快乐,逃避现实,缓解压力,在这样的舆论下,新闻的娱乐化也就顺理成章了.l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在前两点的论述中,分别就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的定义,成因作了一点探导.可以说,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它代表的是一种潮流,而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应当是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中的.换句话说,新闻的娱乐化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而娱乐新闻可以说是一种现象,但更多的,更平常的是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新闻类别来阐述,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因为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娱乐化限定了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没见过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诸如两会、入世、领导人讲话等)做成娱乐报道的.而娱乐新闻首当其冲地应成为主力军.在这样的大潮中,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是一种注意力文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新闻的真实性,毕竟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对受众的刺激,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他的妻子维多利亚的世纪超豪华婚礼便借助了传媒的力量,大做文章,上演了一幕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引起了全球轰动,负责转播的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至高点,获得巨大收益,?啃挛懦醋鞯姆蚋径搜杆俅芎?而观众也满足了自身探究明星生活的欲望,可谓一石三鸟.媒体对此次婚礼的关注也从侧面生动反映出时下新闻界流行的娱乐化倾向,尤其是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忽视严肃新闻,而乐于以轻松心态阅读娱乐化的新闻,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窥探欲。关注明星,并不关注其演艺成就,而是关注其兴趣爱好、诽闻逸事等私生活。贝克汉姆结婚的新闻中就包涵着诸多娱乐化要素:球星结婚本来就是体育类报纸关注的题材,属于体育赛事报道之为颇有娱乐性的“软新闻”;小贝本人长相俊朗,有明星气质,跟出生名门的也同是明星的辣妹结婚,不免令人感到好奇。从这个角度看,这场婚礼既是体育新闻,更是娱乐新闻,也很好地说明了新闻娱乐化的大势所趋.l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信息共享,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言之凿凿?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性质,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是毫无道理的。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高低深浅,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节目,也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自然会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无穷。所以,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无论是做娱乐新闻,还是别的新闻,最低限度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否则,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祸害无穷.新闻传播在逐渐走向世界,在那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真实、准确、密集、迅捷、高超、美感,将成为竞争的焦点。稍有不慎,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被遗忘,或被淘汰,很难"东山再起",重振雄风。不要被眼前的既得利益所迷惑,不要被浅薄的狭隘认识所束缚,,尽力放开目光,加快步伐,遵循新闻的规律,勇敢地、坚定地向前走去,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杜荣进等.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1990刘宏娱乐新闻到底是不是新闻中华传媒网2002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吴飞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浙江大学学报2002张星传媒媚俗化原因解析现代传播2002

娱乐新闻范文第3篇

一、娱乐新闻

娱乐新闻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

媒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从学术角度来看,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用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了。可以发现,明星排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如果简单地描述娱乐新闻的定义,大约可以说,它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而娱乐新闻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从文化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期间,大众文化也风靡于世,将市民大众作为主要消费者,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

二、新闻的娱乐化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 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与娱乐新闻相同的是,它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首先,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其次,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人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其最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媒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广告商相关。广告商掌握着媒体的经济命脉,决定了媒体的生存与否,而广告商是否投资一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能否吸引受众,能否为他的投资带来最大的利益回报。在这里,吸引受众不仅是媒体的目标,也是广告商的衡量尺度,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传媒提供娱乐功能更是有了它坚定的方向,也因此压制了传媒的其他功能,新闻的娱乐化更是如鱼得水。

再次,是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是一股世界风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汇,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人类所处环境不同,人文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异。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西方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往往在报道时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的事件为报道重点,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而新闻的娱乐化从这个方面来看大势所趋了,因为它张扬的是异乎寻常的感觉。即使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多种文化之间总有一个契合点,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虽然与西方文化张扬个性不同,我们自古以来向往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相对重视集体利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西方文化,我们所作的一些电视节目娱乐程度加深,说明我们也开始重视个体,但这与传统文化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所以我们大胆接受,大胆结合自己的文化特点,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新闻特色,而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其中之一。

最后,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在行其道,与社会的认可也有关。

三、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

可以说,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为宽泛,它代表的是一种潮流,而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应当是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中的。娱乐化中的换句话说,新闻的娱乐化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而娱乐新闻可以说一种现象,但更多的,更平常的是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新闻类别来阐述,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的最佳代表。因为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限定了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而娱乐新闻首当其冲地应成为主力军。在这样的大潮中,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是一种注意力文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新闻的真实性,毕竟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对受众的刺激,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他的妻子维多利亚的世纪超豪华婚礼便借助了传媒的力量,大做文章,上演了一幕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引起了全球轰动,负责转播的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至高点,获得巨大收益,靠新闻炒作的夫妇二人迅速窜红,而观众也满足了自身探究明星生活的欲望,可谓一石三鸟。

四、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

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兴趣,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性质,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是毫无道理的。

娱乐新闻范文第4篇

一、娱乐新闻、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分析

1.娱乐新闻的定义

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不同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甚至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它多指来自于娱乐生活或文化娱乐圈内的新闻报道,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了解和刺激。它不像社会新闻反映的是社会的变化和事态炎凉,让人们了解社会、感悟社会,而是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娱乐、感受娱乐,以达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

2.新闻的娱乐化定义

新闻的娱乐化是将新闻以娱乐的形式进行表现。一方面,它力避严肃性主题,偏重于软新闻的报道,多把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社会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从严肃的主题报道中尽力挖掘其娱乐价值。另一方面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和娱乐性,在新闻创作或表现中加入趣味性、娱乐性因素,贴近生活,更适合于大众口味,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道路。

在前两点的论述中,我们分别就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的定义、成因作了一点探讨,可以说,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从服务受众的目的上是接近的——满足了人们精神娱乐生活的需求,形式上也多以文学艺术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和展示。但娱乐新闻注重的是内容,新闻娱乐化讲究的是形式。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它代表的是一种现象存在。而娱乐新闻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新闻类别,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

二、中国新闻娱乐化倾向

我国传媒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娱乐化的倾向渐趋明显。这种倾向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体育新闻、大案要案、突发事件、奇闻怪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报刊和电视媒体上,成为报刊和电视媒体的卖点。市场化较高的媒体,如都市报、晚报等在这一点上特别明显。近几年来,都市报与晚报的红火,导致了新闻娱乐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此类报纸最大的特点就是作为市民业余读物,满足人们茶余饭后的生活调剂,报道重心就是受众感兴趣的软新闻。有的为此推出“新闻连续剧”,有的开设特稿专栏、专版,一天一条“大特写”炒作卖点,吸引受众。

第二,不管是严肃性的大报,还是市场化的诸多平面媒体,在市场的压力下,纷纷扩版,于是消费专刊、时尚专刊、旅游专刊、休闲专刊等纷纷登场,吸引众多受众的注意力。就连我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也创办了《假日生活》,专门报道旅游、消费、购物等方面的内容,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第三,关注电影、电视、戏剧、歌舞等娱乐界动态的娱乐新闻节目也浮出水面。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与北京市有线广播电视台等几十家电视合出品的《中国娱乐报道》,它的范围涵盖电影、电视、音乐、歌曲、戏剧等文化界多数领域,并且集娱乐与新闻一身,同步传递娱乐界动态以及娱乐圈人物、事件的介绍和评论等,深度挖掘了娱乐领域中有新闻价值的东西。

三、中国新闻娱乐化对社会的影响

对于当前新闻娱乐化的潮流,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其合理性。受众有从新闻中获得娱乐享受的情感期待。新闻娱乐化就是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对新闻采编行为进行商业运作的产物,它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着受众的这种情感期待。但是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特别是商家的偏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真实性、客观性改变了,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性质,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是毫无道理的。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高低深浅,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所以,这股世界性的新闻娱乐化风潮所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娱乐新闻范文第5篇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宽领域、多层次、多角度态势。作为新闻媒体,必然要为这一旺盛需求做各方面的努力,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工作环节就是采写出深受读者和观众欢迎的各类文化娱乐新闻。那么,怎样才能完成好这一工作呢?文化娱乐新闻的采写应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采编经历和感受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如何认识文化娱乐新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也算是一种商品,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舆论影响的特殊的信息商品。文化娱乐新闻的发展变化到今天这个地步,是有其必然性的。文化娱乐新闻俨然已成为目前一个大的新闻品种,也许我们从“严肃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文化娱乐新闻,发现了一种递进和衍变的关系。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文化娱乐新闻显然不同于过去我们所说的“严肃新闻”,即便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严肃新闻”自不必多说。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很多相通之处,如我们所看到的社会新闻很多都是政治性弱、人情味浓、趣味性强的新闻,甚至还有的已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所突出的仅是事物的反常性。如果说这种社会新闻还基本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那么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说它已远远脱离新闻本身也不算过分。

比如说某些名人明星,大家都想知道其私生活如何如何,那么就有一些新闻媒体和所谓的“娱记”千方百计来满足这部分受众。所以说,文化娱乐新闻已拥有越来越庞大的受众群体,文化娱乐新闻也就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即便如此,笔者认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把文化娱乐新闻随意化,而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新闻为原则,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制造文化娱乐新闻的精品,满足广大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文化娱乐新闻的采写原则

除了正常的新闻采访要求之外,笔者认为文化娱乐新闻的采写原则还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面对各种文化娱乐现象要有丰富的知识。有人说,记者是杂家。这也就是说,记者要涉及各行各业,知道的要尽量比别人多一些,否则的话,就无法当一个合格的记者,也就无法采写到优秀的新闻作品。作为跑文化娱乐的记者,尤其不能忽视这一点,否则就难能获得较好的新闻线索,就不能采写出受大众喜爱的新闻,也就不能产生较大的良好的社会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文化娱乐记者,一定要多看、多读、多写,要留心观察、注重学习、勤于思考,要学会在文化新闻这个娱乐休闲的领域积累知识、发现新闻、采写新闻。

二是要相当的新闻敏感性和灵活性。只有这种敏感性和灵活性才能激发你的大脑,才能使你在第一时间发现新闻、转化新闻、记录新闻、新闻,才能造出自己的甚至是“独家”的新闻商品。

三是学会尊重他人,以心换心,广交朋友,善交朋友。采访实际上也是一个与人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与采访者的关系,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没有一定的感彩在其中,那么是很难采访到有用内容的,做文化娱乐新闻尤其如此。笔者曾采写过一些文艺影视名家,大多都是以本人与对方的亲切对话或交流为主线,不仅有一定的现场感,而且突出了既把采访对象当做师友交往,又把文章构思成一种具有自我感受的文字,从而与那些所谓的“人物专访”、“人物小传”之类有所不同。

四是坚决摒弃那种窥视他人隐私、一味追求低俗媚俗和猎奇的思想,更要抛弃那种添油加醋、添枝加叶甚至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行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受众负责、对采访对象负责的“三责”记者,做一个遵守法律法规,忠于新闻事实,钟情新闻事业的合格记者。

三、让文化娱乐新闻真正制造快乐

文化娱乐新闻是最大众化、普遍性的新闻之一,也是最能让读者、观众获得精神享受、心理满足的一类新闻,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能给人们制造无限快乐的“新闻商品”。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个“新闻商品”制造出更多的快乐呢?

首先,文化娱乐新闻的关键还在于它的新闻性,如果没有这个共性,那么再稀奇古怪的事物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文化娱乐新闻,也就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其次,文化娱乐新闻务必遵循客观事实的原则,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做作、投机取巧和侥幸心理,否则,往往会弄巧成拙甚至会引火烧身。再次,文化娱乐新闻也要注意角度的选择、讲究适宜的形式,追求文学艺术的高雅、厚重和美感,给人以认识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和谐、精神上的愉悦,让人觉得可看、可听、可信、可感、可乐,又能回味无穷,有所收获。

文化娱乐新闻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以后新闻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它,认真把握它,还要进一步分析它研究它,让它不仅丰富着我们新闻事业这个大花园,而且还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娱乐休闲的重要载体和源泉,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娱乐新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娱乐新闻 语言暴力 言语行为

引言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著名语言哲学家J・R・塞尔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从行为的角度阐释人类言语交际。塞尔认为:“任何语言交际的模式都必须包含有一个语言行为”,“以言行事的行为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不存在不带语力特征的句子”。以Austin和Searle为代表的言语行为理论学家把语言研究从以句子本身的结构为重点转向句子表达的意义、意图和社会功能方面,从而突出了用语言做事或言语的社会功能。按照塞尔的“任何语言交际的模式都必须包含有一个语言行为”的观点,任何娱乐新闻语言的传播都包含有一个语言行为,任何一个语言行为在表达一定意义的同时,都同时蕴涵着发话者一定的意图,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那么,娱乐新闻语言中的语言暴力行为,是如何“以言行事”?其产生的机制怎样?其行为会产生什么效果?我们试图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对这一现象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行为的本质

首先,我们需弄清两个词语,何谓“娱乐”?何谓“暴力”?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和《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新现汉》)两部词典,对以上两个词的解释分别是:

“娱乐”,《现汉》有两个意项:1.使人快乐;消遣;2.快乐有趣的活动。《新现汉》有一个意项:欢娱行乐,如歌咏、游览等。从词典对“娱乐”一词的解释可看出,所谓“娱乐”,是给人们的生活增添快乐。“娱乐新闻”的内容理所当然也不应该违背“娱乐”一词的初衷。

对“暴力”一词的解释,《现汉》有两个意项:1.强制的力量;武力;2.特指国家的强制力量。《新现汉》有两个意项:1.给他人危害、摧残的枪击、流血等残暴行为;2.特指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强制力量。从词典对“暴力”的解释看出,所谓“暴力”,充满着血腥、残忍、武力。

单从词典释义来看,我们无法把“娱乐”和“暴力”联系在一起,因为一个代表着快乐,一个代表着悲伤甚至死亡。而二者恰恰又出现在今天讨论的话题框架中,为什么?认知语言学认为,在人们进行表达的时候,并不只是在一个认知框架中进行,而是通过组合,把若干输入空间的信息压缩到一个新的话语结构中。因此,就出现了娱乐新闻语言暴力的说法。那么,何谓“语言暴力”?所谓“语言暴力”,是指对他人产生某种支配力或影响力的言语,是诉诸语言的暴力行为,具有伤及他人情感、自尊、侮辱心灵的能量。那么,娱乐新闻语言中的暴力现象是如何体现的呢?

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行为的表现特征及生成机制

按照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任何言语行为都有一定的意图。由此,娱乐新闻语言暴力如何表现?为什么在娱乐新闻中会出现语言暴力现象?它在实施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任何一种言语行为都需借助一定的语言手段,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行为也不例外。其暴力效果的产生主要表现如下:

谎言类暴力。在娱乐新闻中,往往一个无根无据的“据×××报道(爆料)”,就可以把一个事实上并没有发生的事件描述为看似真实的事件,或者看起来非真但仍当做真进行报道。此类事实数不胜数。如“张国立重病息影”、“陈坤五年前已为人父”等,这种新闻的报道,对报道主体会造成一定的精神伤害,受众也会产生对媒体的排斥感和不信任感。

武力类暴力。武力类暴力语言在体育新闻中出现最多,在娱乐新闻语言中,也频频出现,“谋杀”、“霸主”、“战场”等此类词语时时可见。“小宋佳以低腰式的露背装谋杀不少菲林”、“明星穿着向来是时尚流行的风向标……争奇斗艳,树立自己时尚霸主地位的战场”等,此类言语行为使得一场消遣娱乐的新闻多了一层或浓或淡的暴力色彩。

陌生化错位暴力。如今,拉丁化字母词在很多语言使用领域出现,如科技信息、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如:“OK!×店黄金的确OK!”在娱乐新闻语言中,拉丁化、外文化亦是一道夺目的风景,诸如“GAME OVER了”、“BRUNCH(即BREAKFAST+LUNCH)”之类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高文化水平的受众来说,这些用法都不成问题;问题是,还有一些低文化水平的受众可能会产生理解障碍,其言语行为其实产生了一种隐性暴力。按照英国约翰・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的观点,新闻语言中的此类现象剥夺了部分受众的知情权,部分受众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可能已无法解读文本。这种“错位”是对日常语言习惯的颠覆。

隐喻误用类暴力。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如隐喻等追求创新无可厚非,但使厚重的历史文化趋于低俗化就不能不受到批评。中国人民浴血八年的“抗战”、“抗日”成了“与日本队进行的一场比赛”;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四大战役”成了“欧美某四大足球比赛”;历史上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成了“某戚姓教练带领的足球队”;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竟成了英超的利物浦队。这种言语行为的暴力表现,肆无忌惮地肢解了语言所蕴涵的所指。此类词的使用抢人耳目,强化语言符号对受众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力,体现了当前新闻中精英文化衰微、语言品位降格、文化的整体状况平庸低俗的现象。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语用意图,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行为的产生也不例外。娱乐新闻语言暴力的生成机制体现在以下几点:

求衡心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二是死的本能,后者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当死的本能或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言语行为应该是人死的本能的一种表现。明星的身上有太多光鲜的东西为普通人所没有,如果能够有一些明星生活中的不幸作为看点,应该能够满足一些人的“求衡”心理,从而提高自己新闻的卖点。为达此目的,某些娱乐新闻语言不惜破坏或侵犯报道主体,甚至破坏侵犯受众的正常的生活秩序。

价值理性的衰退。当人类进入消费时代后,在商业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下,每一种职业的从业者都开始把自己的工作看做一种产品,是产品就需要销售并被消费,体现在娱乐新闻产品中,能够体现好产品或者能够表现出很好销售量的就是新闻的看点,这给语言暴力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一种生产机制。作为娱乐新闻板块,过多追求新闻的趣味性和煽情性,甚至新闻的媚俗化、低俗化,通过在语言使用上增加噱头,来实现产品的畅销并被消费。而这种对新闻产品追求的始源,正在于消费时代人们的价值观渐渐被俗化,本真的情感或被搁置、或被隐藏的结果。这种价值观为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畸形心态的表现。娱乐新闻作为一种产品有其独特性,在体现其娱乐休闲的同时,也要体现出文化的崇高性和健康性,让受众带着健康的心理和审美的眼光去消费、去欣赏,才能产生理想的效益。事实上,娱乐新闻语言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追求“语言”的暴力语言形式,对语言进行恶意肢解,不顾词语的意义和文化背景,明知该词不健康还故意使用的行为,都凸显了当代社会人们的某种畸形心态。营造一种健全健康的娱乐生产氛围,创造一种良好的娱乐消费环境,是当前娱乐新闻发话人和受话人共同努力的目标。

忽视受众的话语权滥用。胡范铸先生曾提出:“新闻言语行为的说话者要有公众认可的专业身份,没有相应的话语权,就不是一个典型的新闻言语行为。”但在娱乐新闻言语行为中,话语权大有滥用之嫌。凭借自己的专业身份,做着不专业的新闻工作。违反“内容客观准则、信息源准则、伦理准则”,顶着“无冕之王”的称号,大胆想象炮制新闻,其言语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暴力。无视受众的主体地位,使受众对文本的解读变得毫无意义。以自己心中想象的一种拟受众,灌输着自己心中的娱乐意识,忽略了受众对娱乐及媒体话语权的一种正常需求。

面对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行为的表现及产生机制,到底应该怎样来消释这种暴力的显性或隐性影响呢?

娱乐新闻语言暴力行为的规范

J・R・塞尔提出“以言行事的行为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Z・文德勒提出“所谓以言行事的行为,就在于作出带有某种以言行事语力的表述……这些语力规定了那种表述打算派什么用场,即那种表述打算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包括认知的、动机上的、社会的或法律的),从而应该在什么尺度(真、可行、适当等)上对它们进行评价”。反观娱乐新闻中的这类语言暴力行为,无法在一个“真、可行或适当的”尺度上给受众一个合理的关于其行为效果的解释。胡范铸曾提出新闻言语行为的八条构成性准则,即:伦理准则、媒介开放准则、话语权准则、信息源准则、第一时间准则、易读性准则、受众需要准则、内容客观准则。娱乐新闻言语行为是新闻言语行为中的一个类概念,理应遵循新闻言语行为的八条构成性准则,但我们发现,娱乐新闻言语行为对这八条构成性准则特别是伦理准则、第一时间准则、内容客观准则、受众需要准则等方面的要求偏离得太远。在娱乐新闻中,不核实,不求证,道听途说,传闻真做,一个传闻,一个笑话,就可能成为一个新闻事件等现象已不是个案。如白岩松“被自杀”等,一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无视他所代表的话语集团的利益。

在娱乐新闻语言中,主观化语言表现强烈。新闻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真相,通过新闻媒体满足和维护公众的知情权,而不是主导。借用福柯的说法,语言的天真无邪只是表面现象,它实际上是一种作为权利的手段。新闻媒体只有客观报道、客观评论的权利,而没有根据一己之倾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权利,更没有实施语言暴力的权利。作为实施新闻话语权的主体来讲,应维护好自己的话语权身份。

娱乐新闻暴力语言以不同形态从意识或潜意识上给受众的辨别方向贴上指引的标签,使受众的价值观或左或右地摇摆,从而也破坏了媒体和受众的和谐关系。娱乐新闻语言暴力的后果,是该类新闻在读者心中失去公信力,在受众的心目中可信性极低。和谐社会从和谐人际语言开始,不实现语言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当社会话语呈现出泛娱乐化的狂欢现象时,我们仍应记住,语言暴力应受到新闻媒介的自律克制。新闻的话语权、新闻的自由和秩序应建立在遵守法律和善待他人的基础之上。[本文为浙江财经学院重大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07YJZ24)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①J・R・塞尔、马蒂尼奇[美]:《什么是言语行为?》,《语言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30页。

②张国华:《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语言和谐支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第41~42页。

③付义荣:《体育新闻中的语言暴力》,《新闻记者》,2003(3),第34页。

④胡范铸:《试论新闻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修辞学习》,2006(1),第5~8页。

⑤A・P・马蒂尼奇编、Z・文德勒[美]著,牟博等译:《论说出某句话》,《语言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49页。

(作者为浙江财经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2008级博士生)

娱乐新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娱乐新闻 选稿 都市报

传播学者刘宏曾撰文说,娱乐新闻是“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形式,和体育新闻一样,已成为各大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最初的文化新闻逐步演变而来的娱乐新闻,逐渐脱离了教条的限制,变成更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营造了休闲和轻松的氛围,也为读报增添了不少乐趣。

娱乐新闻选择前的准备

作为一名娱乐版面的编辑,需要具备多种素质。除了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更需要注意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不能“被低俗化”。那么选稿前需要做些什么呢?是广泛地阅读和浏览。首先,编辑应当熟知国内外重大的电影节、电视节日期,以及重要奖项颁奖盛会的举办时间和地点,最好要有一张大概的时间表来提醒自己,在某一段时间需要侧重关注哪些重要盛事;其次,编辑要有固定的选稿和选择图片的网站或图片库,以避免在规定的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稿源;另外,编辑需要每天在选稿前定时浏览各大网站的娱乐版块,不仅仅是看显著位置的头条,更应该关注适合本报报道的,有积极意义的新闻,并养成良好的筛选习惯。

娱乐新闻选择应有侧重

娱乐新闻有轻松娱乐和通俗易读的特点,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在看了时政要闻、本地新闻之后,看看色彩艳丽的娱乐版,看一看明星轶事、读读最新最火的影评,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娱乐新闻之所以市场巨大,和在现代社会的重压之下,人们渴望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分不开。作为地方报纸的娱乐版,在内容选择上应该有所侧重,编辑要多观察周围普通读者的生活圈子,日常活动中能接触到哪些普通人感兴趣的娱乐新闻点,这个把握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首先,可以跟当下热门频道正在播放的电视剧或者电视节目结合。以此为原点,半径可以延伸为关于电视剧主演的报道,电视剧剧评,对电视剧主创人员的采访对话或者为观众释疑解惑。如此一来,便可以吸引众多看电视剧的读者。其次,多与本地特色结合。滁州本土的明星如张远,还有军旅歌唱家董冬等等,关于他们的动向都可以成为报纸娱乐版的新闻。在滁州本地举办过几次农民歌会,以及某企业主办的明星歌友会,也来过不少明星,记者带有地方特点的独家专访,也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另外,一些商家为做活动而请来明星大腕做宣传,如某经销商曾请来王宝强参加促销活动,本报记者就进行了一次专访,图文俱全地登在娱乐版面,让读者倍感新鲜和亲切。当然,适当的时候要撇开商业元素的困扰。最后,侧重点需要适时变化。娱乐圈“风云变幻”,在把握内容时候不能错过热点,但在选稿时要注意去伪存真,去粗存精。

娱乐新闻选择要避免低俗

作为都市报,娱乐新闻的选择不仅事关编辑的个人素质形象,更会影响报纸的权威和品味。娱乐新闻目前很杂乱,甚至有的娱乐新闻违背道德伦理,这样没有“营养”甚至有着不良影响的新闻,自然就应该在选稿时就被“物理隔离”掉。如何避免选稿时出现的低俗化倾向呢?首先,在选稿时要火眼金睛,剔除一些恶意的低俗炒作事件。现在的社会发展,使得明星的利益越来越成为娱乐新闻的导向,某明星发唱片,或者某明星拍新戏,必定会在某一时期制造出几档关于该明星的绯闻,这样的炒作已经屡见不鲜,编辑若辨认不清,就很容易被这些人所利用,帮他们夸大宣传。其次,不要以“迎合某部分读者的兴趣”为理由,选择一些低级趣味的稿件。有的新闻大肆宣传明星的婚姻情感生活,大篇幅地报道狗仔的偷拍和推测,非常不雅。个人隐私受到法律保护,如果报纸大张旗鼓地发表这些无聊内容和“大胆推测”,不仅降低报纸品味,更是违背道德与法律。明星的婚姻情感不是不可以报道,只是在报道选稿时,需要最先考虑对受众的影响,因为媒体的职责首先就是正确地进行舆论引导。最后,文章内容及导向的把关也很重要。囿于撰稿人明星素质各有千秋,不是所有的网络上或者别家报纸已经报道过的言论,都可以拿来所用的,编辑在选择时也需要适当删除一些不当不妥的字眼,有些细枝末节需要细抠,因为读者读到会感到不舒服。

娱乐新闻选择要避免虚假

近年来,虚假娱乐新闻屡见不鲜。从“金庸去世”到“张国荣复活”,“赵本山涉黑”等等,诸如此类匪夷所思的假新闻确实吸引眼球。娱乐圈假新闻通常是由网络发出,在微博或者知名论坛上,由网友发出消息,引发大量媒体转载,夸大宣传。可只要是新闻,就应该是真实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事件。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是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客观是新闻报道的首要原则。作为编辑,要有辨识真假的能力,对一些娱乐事件做最基本的真假鉴定。不要一味求新、求奇,选择一些不着边际的稿件,网络是虚拟的复杂的,要仔细认真、运用长期工作经验,尽量去避免选择这类“不靠谱”的娱乐稿件。

娱乐新闻选择需要图片支持

与普通的新闻版面不同,图片在娱乐版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张娱乐新闻版面好不好看,有没有吸引力,都需要图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现在的读者,对娱乐新闻有着很高的要求,不喜欢看简单的文字堆砌,更爱看色彩丰富的明星照片、电影海报等等。娱乐版面通常以彩版居多,在图片的大小和颜色搭配上,更需要协调。这也决定了在这个快节奏的“读图时代”,娱乐新闻选稿对图片有着很大依赖。

当然,图片虽重要,但也不是说越多越好,并不是每篇报道都需要配图,图片的选择依据首先是版面主打文章的中心人物,比如明星访问之类,或者剧评或影评,都可以采用核心人物的照片。其次是图片的质量,图片的实际大小决定了其像素质量,需要选择像素高的图片,避免质量太差的图片,以免影响报纸的质量。

其实,娱乐新闻稿件的选择并不复杂,只要有正确的观念作为指导,学习把握一些技巧,不断累积经验,就并不是一件难事。而编辑需要的是更有效率的思考、筛选技术,而不能一味地、盲目地去看娱乐网站的头条。一份报纸最有价值的新闻不一定在娱乐版,但是娱乐版可以成为最好看也最易懂的新闻版块。■

(作者单位:滁州日报社)

娱乐新闻范文第8篇

一、娱乐新闻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娱乐业的发展,娱乐新闻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络站点吸引读者的极大卖点,各种有关偶像明星的趣闻轶事充斥报端,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偶像明星作为商业时代的新神,必定是众多眼光的聚焦点。但偶像明星又是现实存在的人,他们像普通人一样每天都面对着世事纷扰。这样,有关明星们的各种生活轶闻也就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于是,目前娱乐新闻报道存在着以下现状:

大爆明星的隐私。2006年王菲生子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事件。报道规模之大史无前例。新浪、搜狐的娱乐频道分别设有“王菲生子”专题,且用大红色醒目标题加以突出。新浪网取名为:“天后王菲剖腹平安产下女婴”,下设最新报道、相关评论、精彩图片集、王菲情路坎坷、李亚鹏情事回顾等专栏;搜狐网取名为:“王菲喜获千金”,下设新闻报道、图片追踪、怀胎十月、各方评论、育儿博客等专栏。两大网站的最新动态一栏中,都以王菲确定预产期为临界点,前期是大量的背景新闻,将菲鹏二人相识、相恋、秘密结婚、王菲怀孕等消息一网打尽;后期则是信息高度“拥堵期”,有推测预产期的报道,有王菲住院动态的追踪探索,有王菲究竟生男生女的猜测报道,甚至将王菲产女的细节逐个盘点。同时,网络充分发挥超链接功能,网罗了与王菲这一关键词相关的所有信息。例如王菲情史、李亚鹏情史、王菲长女成长记、菲鹏豪宅爆料等。

大炒明星绯闻。前几年,演员张钰曝出的著名导演黄健中录音带新闻,张铁林诉周漩名誉侵权案等风波还未完全平息。2008年春节,香港陈冠希艳照门事件可以说尽人皆知。至今百度一下,还能找到相关网页约7730000篇,与陈冠希牵涉的影星已达十多人。一些网站也纷纷利用陈冠希艳照门的图片和视频提高点击率。这些娱乐新闻有颇多相似之处:一方是无名之辈,一方为成名大腕;一方是年轻女性,一方是年长男子;女方称男方提出以什么交易为代价答应女方提出的演艺要求,男方坚称女方的说法纯属无中生有;女方都或明或暗地表达了演艺圈中存在的某种“潜规则”,男方则对此“潜规则”不予置评等。绯闻如此一出现在各大媒体报端,越炒越玄。网站的点击率不断攀升,很多小报也不断跟进,绯闻一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传遍了大街小巷。

八卦新闻层出不穷。“八卦”原指《易经》中的八个基本卦名,分别象征万物组成的八种根本。香港八卦杂志的创办人,认为世界上纷纷扰扰的小道消息,其中大多是源自于男(阳)女(阴)间的恩怨情仇,好比阴阳衍生出八卦一般。现在八卦新闻一般指明星是是非非、道听途说的事情。譬如2008年9月20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环球星闻栏目:李亚鹏默认王菲流产;霆锋怀搂爱妻进餐柏芝抢为老公买单。新浪网的娱乐栏目:李嘉欣无视许晋亭前妻借种(图) 大S想做刘德华的老婆(图)等。不一而足,每天这样的八卦新闻不断翻新,让人不知所云。

二、娱乐新闻价值误区

新闻价值就是记者衡量事实是否构成新闻以及从大量新闻素材中选择新闻的标准,是构成新闻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因素。《新闻学小辞典》说新闻价值是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新闻工作者通常把它作为选择事实进行报道的标准,讲的是同一个意思。构成新闻价值的要件,主要包括新鲜性(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5个基本要素。但是目前娱乐新闻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对人格的不尊重。一个明星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明星,我们的媒体只是注重他的明星身份,根本不把明星当人看。《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对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2008年5月下旬,合肥市蜀山区法院一审判令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书面向尚军赔礼道歉,同时赔偿尚军精神损害抚慰金6万元。双方均没有提起上诉,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而尚军已于2007年2月2日,被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巨额财产判处有期徒刑10年。由此可见,犯人也有名誉权,为什么作为正常人的明星的名誉权却屡屡遭到侵害呢?作为媒体有必要深思一下。那些所谓“公众人物”如政府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其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就要小于普通人……笼统说“高官无隐私”也是没有根据的。

三、重塑娱乐新闻价值

一个客观存在或发生的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然后被传播,应该取决于两点:一是在多大程度上及以怎样的方式与公众的利益相关联,二是能否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在这里,所谓的公众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安全、公正、道德、荣誉、审美等社会价值利益,而心理感官需求则是人们对事物的好奇、趣味等的心理满足,当然不是猎奇,不是低俗、庸俗、粗俗,不是满足少数人需要的感官刺激。目前娱乐新闻正朝低俗、庸俗、粗俗的方向迈进。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充斥在我们面前的大都是性、女人、走光、私生子等。

其实,这与人的窥私欲有关,陈建宪说,人类有普遍的窥视欲望,除了在现实生活中以遮掩方式进行实际的窥视外,还以其他方式加以满足,如梦境、欣赏人体美术、看电影电视、读小说等,讲故事也是其中之一。窥视禁忌与偷窥欲望在人类文化中普遍存在,“偷窥”情节也就成为文学中一个常见的母题。霭理士曾这样评述:“有一种现象叫做‘性景恋’(scoptophilia或mixoscopia),就是喜欢窥探性的情景,而获取性的兴奋,或只是窥探异性的性器官而得到同样的反应。在相当限度以内,这也不算是不正常的。既然这样,作为媒体就应该把握这个度。正如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杨丽娟事件是媒体在推波助澜。如果媒体继续报道,那么媒体就可能逼杨丽娟走上绝路。因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关系着千家万户,与整个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还需大力提倡新闻精神,避免娱乐新闻助长了人们的窥私欲。

娱乐新闻范文第9篇

随着中国娱乐事业的不断发展,娱乐新闻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的每个角落,围绕着大众的生活与娱乐,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的存在着。然而,在这许多的娱乐新闻中,不仅鱼龙混杂,有些甚至是子虚乌有。是什么促使这些低极甚至是虚假的娱乐新闻见诸报端,侵入大众的生活,摇身一变登上大雅之堂的呢?怎样才能避免这些娱乐新闻的过分炒作呢?首先,这些低级甚至是虚假的娱乐新闻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为始作俑者赚取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媒体把关不严所致。

一些影视公司为使自己拍摄的影视剧能达到更高的收视率,赚取更多的票房,不论是出品方还是制作方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宣传自己的作品,这本无可厚非,谁卖东西还能不吆喝吆喝呢?但如果为吸引大众的关注而挂羊头卖狗肉,或是刻意编造一些绯闻和子虚乌有的事情,那就另当别论了。

电视剧《宫》热播时,关于主演杨幂与冯绍峰的绯闻被传得有板有眼,还有消息称双方已经见过家长,一时间二人的恋情颇受关注,但当电视剧一播完,二人马上站出来撇清关系,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也许此事真的是“事不关己”,因为很多时候,这种八卦的炒作手段大多是公司行为,都是影视剧宣传惹的祸。在一波又一波的炒作中,演员们多数都没有什么自主性,只是宣传炒作中的一个“棋子”而已。

许多经纪公司为了提升艺人的知名度,也经常使用炒作绯闻、丑闻的伎俩,先捕风捉影,制造噱头,编造一些莫须有的新闻,并雇用推波助澜,当事情被炒到一定热度时就站出来澄清,既撇清了此事和自己的关系又赚足了眼球。最重要的是艺人红了,身价高了能为其赚得盆满钵满。

那么,这些连普通大众现在都能看明白的炒作手法,是如何堂而皇之的见诸各大媒体,并被一炒再炒的呢?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一些大的经纪公司因为旗下的艺人多,公司人手不够,就会雇用一些“”,为其炮制各种新闻,在网络这一免费的平台上,然后经纪公司再提供一些独家的照片,让“新闻”看上去更加真实,由此引发大众的关注。而一些小的公司为了节省开支,公司的宣传人员自己就是“”。

此外,这些公司还会经常给全国各大媒体发来“通稿”,这些“通稿”全部是按稿计费的,一个宣传期结束后,这些公司就会统计发稿数量发放稿酬。

前段时间,莫少聪、孙兴吸毒被北京市警方抓获,很快就有消息称“吸毒巨星牵出吸毒明星超过30人”,接着在一些消息中,歌手孙楠便指名道姓的被怀疑是为孙兴提供的内地巨星级艺人,随着孙楠公司召开新闻会,表示要将此事诉诸法律,此消息的来源也被证实,原来是一位娱乐圈所为。这位称:“许多人在微博和论坛上都猜测这位内地巨星级艺人是孙楠,我只是把这些内容整合在了一起。”与此同时,一篇《公安局为众星澄清警方否认30人演艺圈吸毒名单》的稿件也见诸各大网站及媒体,后此稿被证实是某歌星的经纪公司向各大媒体发出的通稿,随后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发言人表示,经纪公司没有权利发这样的通稿。在这一事件中,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处处都在挑战着大众的智商,让读者真假难辨。

也许这些炒作能让一些明星“一炮而红”,媒体销量大增,网站的点击率飙升,但长此以往,艺人和媒体的公信力将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公众虽然需要娱乐,但娱乐也要有格调。尤其是当那些低俗、虚假的娱乐新闻堂而皇之地见诸报端的时候,媒体的公信力也正在随着这些新闻的而逐渐丧失。

在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仅媒体在快速地发展,受众的意识也在逐渐地提升,一个不负责任的媒体将会逐渐失去市场,而真正履行了媒体社会功能,承担了社会责任的媒体将愈来愈得到大众支持。为满足个人利益而丧失责任与操守、追求短期利益的报道迟早会被公众揭发,媒体不负责的行为最终会受到排斥和唾弃。

娱乐圈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也促使业内人士在反思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炒作和低俗的负面新闻频频爆出,和媒体单纯为追求轰动效应,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许多不良风气是分不开的。一些媒体为保住发行量,人为地制造了许多“卖点”。在如今的许多娱乐新闻报道中,关心名人隐私婚变、名人影星片酬豪宅的多了,关心影视剧的创作过程、明星们的成长历程的少了;捕风捉影、剪辑拼凑或反复转载的东西多了,来自直接采访的一手资料少了;对影视剧、名人们的吹捧多了,客观的评论、理性的批评少了……这种不良风气不论是对文艺事业的发展还是对媒体的发展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要根除这种不良风气,关键还是要从端正媒体的办报办刊思想入手,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素养质管理。

娱乐新闻范文第10篇

2006年上半年在香港生活、工作了四个半月。一开始去对香港的报纸很感兴趣,如《东方日报》、《明报》包括《苹果日报》等,经常刊登一些内地看不到的新闻。但日子久了,也开始厌倦香港的一些报纸,因为娱乐新闻、八卦新闻之多、之滥,也是令人不堪忍受的。每天一百多个版面,竟然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欲(对新闻的欲求),有些该登的新闻不登,比如一些重大的国际、国内新闻。然而一些不该登或我不需要、不感兴趣的如这类娱乐新闻却大登特登,特别是关于王菲生孩子,持续不断地报道,以致最后某报一狗仔队记者登了一篇《31天的〈菲人〉生活》作结。因此到后半期,为教学需要,我常躲到新界荃湾图书馆去翻大陆一些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等。比较之下,真正体会到内地的报纸,特别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等在内容上还是有很大的优势,至少像我所需要的新闻都能在上述这些报上找到,而且这些报纸的副刊办得都很好,很上档次,很耐读。

回到上海后,在教学中又接触到更多内地的报纸,倒是感到像《新民晚报》这样一份内地著名的晚报,这两年改版后,有点像香港某些报纸的走向。不是说娱乐新闻不能登,适量地登,登的内容健康一点,也是可以的,但现在《新民晚报》的文娱新闻大量的也是关于明星们一些隐私或鸡零狗碎的小是小非问题,其实明星的吃喝拉撒睡并不都构成新闻,读者没那么多时间关心他们这些事情,有时间、有版面是否能像过去办文艺新闻、文化新闻版那样,登一些高格调、上档次的新闻呢?比如当今文艺界、文化界走向方面的重大新闻,包括某些明星如何刻苦练功,努力成才的新闻等,然而此类严肃、有意义的文艺、文化新闻在《新民晚报》已很少看到,倒是《文汇报》、《解放日报》的文娱新闻版仍坚持着这样的方向,很好。

除《新民晚报》外,电视里的“娱乐在线”(上海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每天中午时段)也过多地拍摄明星们的这类新闻,我看也值得一议,观众、读者中有那么多“追星族”老是关心这类所谓的新闻吗?我看未必,即使有,作为电视或报纸宣传也有一个导向问题,即如何引导的问题。

谈这类问题并非我怎么清高,因为有类似想法,不仅我本人,包括在香港珠海书院不少老师也有同感,所以提出一议,请思量。

上一篇:新闻作文范文 下一篇:新闻报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