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修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1:14:52

艺术修养论文

艺术修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修养艺术直觉艺术形式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把创造有价物质财富的能力作为个体区别于群体的级别标签,而对于艺术修养问题,多数不搞艺术的一般人早已渐渐淡化甚至默然视之。那么,对艺术修养的重视问题是不是就真的不重要了呢?关于艺术修养一直存在着很多误读。

一、艺术修养是可有可无的

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很少有正规提倡艺术修养的时候。本应属于艺术范围的文辞诗作,竟长期成为科举手段,结果艺术人格不得不在利禄人格、官场人格的威慑下变得疲弱不堪。《红楼梦》中贾政带领一批文士清官视察新落成的大观园,需要应景题额,比较下来,显然是那为懒于学业、年轻稚嫩的宝玉艺术修养最高,但一路只听见贾政对他的呵斥声,这可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艺术修养和艺术人格处境的象征。我们历来焦急地呼喊着军事修养、政治修养、经济修养,很少有呼唤艺术修养的,因为它太缺少实力了。从人类发展总体而论,军事、政治、经济等再重要,也带有手段性和局限性,惟独艺术,贯通着人类的起始和终端,也疏通着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童年和老年,天赋与经验,敏感与深思,内涵与外化,在蕴籍风流中回荡着无可替代的属于人本体的伟力。

一个富于艺术修养的人,尽管他的外在境遇未必良好,他的内在精神生活一定比别人丰盈而充满活力。他永远不会真正地寂寞,但丁、莎士比亚、卡夫卡、屈原、李白、曹雪芹永远与他相伴。他永远不会枯窘,他会用贝多芬的耳朵、毕加索的眼睛去谛听和审视。于是大千世界变得那么富丽,他自己也变得富有。一般的人过得再富有再安逸也就是一个一般的人生,而他,全部人生节奏都被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们充实过协调过了。因此,他是汇集着人类的全部尊严和骄傲活着。他的一个小小感受,很可能是穿越千年历史而来,而且还将穿越漫长的未来岁月。他往往童心未泯,真诚的用自己的真心,为越来越精明老滑的人类社会维系住一个永恒的童话世界。

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不管他担任什么工作,总会比其他人更能体谅人,更仁慈,更幽默,更易展现个性,更潇洒从容。许多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能以他们的辉煌业绩产生广泛的震慑力,但他们身上最具魅力的地方,却往往是那一份艺术素质。

如此说法,艺术修养也可以定义为一种生命的独特存在状态,是一种具有重大实质性意义的人格力量,而不是人生的一层可有可无的涂料。

二、艺术知识就是艺术修养

关于艺术修养还有一种误解,即把艺术知识等同于艺术修养,甚至教育机构也把艺术知识当作提高艺术修养的基本途径。结果,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一提起某个画家,能够滔滔不绝地讲他的几个创作时期,以及每个时期的基本特点,但一旦让他们站在这个画家的面前,却默然以对,根本没有出现审美投入;到一个风景点,能够随口背诵一首又一首吟咏此景的古诗,但他自己对风景却没有什么感受,背诵一通便匆忙走过;看一出传统戏,能够如数家珍的说出这出戏的题材来源,改编历史,种种掌故,但如果要问一句“今天的戏好看不好看”,他却难以作出明快的第一判断……这一切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怪现象,便是长期以来以艺术知识代替艺术修养所造成的。

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丰富的艺术知识。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知识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一个人在提高艺术修养过程中,不能不在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长期玩味留连,这就自然而然地积累了一些艺术知识。有时,为了深化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领悟力,人们也会把某段艺术史系统的了解一下。但是,只要是有艺术修养的人,他在接触艺术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向学习数学史一样冷静,而一定会投入自己明快的爱憎裁断,调动足够的审美联想,甚至还会引发自身创造的激情。这样,他也就把艺术史的学习艺术化了,这种学习,与严谨的学问要求距离甚大,所学到的常常是染有很大主观性的“非纯净知识”。

三、对艺术理论的熟知就是艺术修养

总体而言,艺术理论的构架理所当然地矗立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之上;但从具体的社会分工和历史承传而言,艺术理论有可能成为一项独立的职业,而前代的理论成果又往往被后代直接继承,不在经过审美经验的重新过滤。这样,久而久之,必然会造就一批奇怪的人:他们的职业是用极概括的语言在理论高度上说明艺术,而实际上他们并不懂得艺术。

在有些大理论家如康德、黑格尔身上,具体的审美感受已获得提升和升华,这很容易使有的人产生误解,以为他们对美的高层次论述全是行而上学的概念推演。其实,只要真正深研过他们的理论就不难发现,他们的审美经验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无疑是他们全部理论阐述的基地和参照系。因此,审美经验贫乏的人是不可能读懂康德、黑格尔关于美学和艺术的论述的。反之,立足于深厚的审美经验,倒反而能较好地领会他们所说的不少道理。不幸之至,现在有些学校的教育常常脱离审美经验而条条缕析理论,把学生们折腾得非常可怜,渐渐变成贫于审美的奴隶。他们于是疲惫地忙碌于艺术家派别的区分,作品要旨的提炼和创作方法的归纳。其实正如我们要去颐和园玩,畅快地玩就是,并不是非要弄明白颐和园的准确经纬度,地质构造类型等。

尤其是很多现代人认为,艺术就是震撼的感知,就是光怪陆离的感官刺激,就是粉饰过的所谓人生哲理……其实艺术就是艺术,艺术是代表个人生存空间的另一种语言符号,是作者表露或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是感知交流的特殊语言,是心灵独白向外宣泄的文化载体,是人生修养境界的真实表露。艺术最大的特质就是记录,如同文字一样,记录下创作者的探索和追求、痛苦与欢乐、挣扎和解脱、绝望和重生、生离和死别。艺术两个字本身没有什么特性可言,在艺术的领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固定的美丑定律,没有永远的传统和前卫。那么艺术修养究竟有哪些成分结构呢?分而述之,大致有以下五点:

艺术修养的基础是艺术直觉。有了艺术直觉,那么前面所说的艺术知识则全盘皆活;反之,则全盘皆死。艺术直觉主要是指一个人对美所产生的全身心的迅捷敏感。几乎不必经过思考,你就能立即对眼前的艺术作品产生激动、震颤、厌恶、舒畅、烦腻等等感应,既灵敏又强烈,一个人的这种感应未必是高水平的,但是只要有这种感应的存在,才能使艺术知识、艺术理论与每一个活体生命接通血脉。培养艺术直觉的根本途径,只能是反复而广泛地欣赏艺术作品,扩而大之,进而欣赏生活中蕴涵着种种艺术潜能的美色。这种欣赏,是人与作品之间的一种奇妙对晤,只要是自己有亲切感、愉悦感的作品,就要尽力投入,以求获得更深切的领悟。为此,切实而有高水平的欣赏指导文章,往往比大部分的理论著作更能有利于人们艺术修养的提高。

艺术直觉的对象既是艺术直觉又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强调。艺术修养在某种意义也可看成是对艺术形式敏感度的修养。一个人对一出戏、一幅画中的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感动,并不能说明这个人对戏、画的欣赏已有足够的修养。真正有艺术修养的人,必然会敏感于舞台造型、唱腔设计、色彩韵律、线条结构等等形式强度,并在这种强度的震波中来领受其中的蕴涵。我们的艺术欣赏常常被作品的社会内容分析完全取代,随之而来,所谓艺术修养也常常是“挖掘”作品意义和社会内容的本事。鉴于此,我要特别强调形式感在艺术修养和艺术直觉中的至高地位,认为缺乏形式感受的所谓艺术修养大多是艺术领域之外的另一种修养。

艺术修养是一种社会性的人格素质,因此,又不能因强调直觉而把它看成是一种纯个体的东西。艺术修养有一些起码公认标尺,因此,需要先把自己的个体人格首先经历一次“从众”机制的陶冶。凡属全人类公认的世界艺术名作,要强迫自己投以积极的审美态度,学会欣赏,以取得这种社会性修养的基石,然后再来伸拓强悍的个体感受。在这里,艺术修养遇到了一个从个体到群体,再到个体的三段式演进路程。从个体直觉出发,再把直觉社会化、群体化、历史化、世界化,由此才可进入第三步,即在新层次的个体闪耀。读点书,了解点艺术史,听一点艺术理论,大体上属于第二阶段上的事,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

艺术修养是一种释放性情怀,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有他的审美重心,但又会发散出极为开阔的辐射网,使他的审美重心有宽大而繁多的侧翼。他一定会对中等水平以上的许多艺术作品都发生兴趣,而不会把自己的审美感受禁锢在一个狭小而高雅的框范里。

说到底,艺术修养是一种在审美范畴内感悟生命的能力。历代艺术家汇聚着自己时代的人们的生命信息,通过一代又一代有艺术修养的接受,构成了生命的强力传递。屈原、李白、曹雪芹、歌德、肖邦、罗丹……靠着人们的艺术修养活到今天,而今天的人,则又靠着艺术修养汲取着前代大师们的生命能量。因此,人们对于艺术形式的直觉,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形式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艺术修养与生命意识、人生感悟直接有关。

诚然,意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艺术修养的提高方法并非虚无和无路可循。不妨在举世公认的名作中,选一些最合自己心意的作品反复品位玩赏,所谓“书读万遍,其意自见”,艺术作品赏析亦如出一理。然后慢慢扩大品赏范围,在扩大过程中自然而然增加一点艺术史知识。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切实分析的文章和有关艺术家的传记也可读一些,力求设身处地,体察艺术家的心情和情感。读的多了,自然也会有比较和批判。凡是自己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真正产生了强烈感受的,都应思考一下原因,寻找自己生命与艺术生命之间的对应关系。

以上是培养艺术修养的基础,在此之后,各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一步拓展,也可接近康德,也可许身现代派,也可沉潜文物古迹。很多人常常在没有打基础的情况下纷乱进入后期,造成“无根基推进”的悲剧,始终未能与艺术真正结缘。

不要把自己定位于艺术领域的番邦夷人,在假日或某个机会偶尔到精神家园小憩一番定会使平日的行政烦器、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尔虞我诈立时净化。倾听自己最纯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这决不是空乏的安慰和精力的耗散,而是秉承文明基础上真正的现代生活。逐层渐高的艺术修养必将使你的生命别具深刻与厚度。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罗丹.罗丹艺术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3]大卫,马梅.导演功课[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艺术修养论文范文第2篇

舞蹈是人体艺术,是以有生命的人体动作姿态为物质媒介在有节律的连续运动中塑造艺术形象,抒感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在现代生活中,舞蹈已成为人们审美活动的重要形式,舞蹈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共识。舞蹈是“艺术之母”,不仅久远,而且渊深,令人敬而远之。再看看周围世界,是一片生动的身体舞蹈动作的画面:教师、交通警察、马路上的小贩、高速公路上的驾驶员、游乐场上的儿童兴高采烈的紧紧拥抱,紧握双拳和振臂击掌的运动员们。全世界的人们都用手、头和身体传达他们深沉的意思。如果没有身体动作,世界会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只有通过舞蹈身体语言的解读,才能把艺术化的人体表情、姿势、动作还原到它们的原生态意义上。舞蹈欣赏能够使人通过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认识不同地理、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提高欣赏舞蹈的视、听觉能力。这是一个由初级升高级并且不断深入欣赏的心理发展过程,也是人的感官直接感受又回归感官愉悦的循环过程。要想提高舞蹈的审美能力要求欣赏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生活,品位动作的美

舞蹈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身体艺术,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经过高度提炼,艺术美化,表现思想与情感世界的人体动作艺术,只有生活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够具有敏锐的审美眼光,从作品中体味到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舞蹈用人的形体“说话”,一系列动作组成舞蹈的特殊语言,构成流动状态的视觉现象。“动作是舞蹈的核心元素”。舞蹈审美,首先要学会品味“动作”。

1.了解“动作”的不同功能,把握舞蹈“内涵美”。舞蹈动作有多种功能,一是描绘人物情感、思想和性格特征的表现性动作。例如《天鹅湖》中白天鹅的基调动作“阿拉贝斯克”,栩栩如生地塑造了白天鹅“高傲”美丽的特定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丰收歌》以“下摆手”接“双晃手”(甩绸)为基调动作,通过改变动作元素和画面,描绘出火热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丰收的喜悦之情。二是展示人物行动目的和具体内容的再现性动作。这些动作带有明显的“具象”、“模拟”痕迹,如传统古典舞中的穿针引线,民间舞中的种地、挤奶,芭蕾舞中的哑剧、手势等,大多具有“表意性”。正是“表意”功能使得舞蹈语言形象化。如《蒙古人》中丰富多变的“骑马”动作,就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民兵驰骋草原的各种英姿。

2.了解“动作”的不同风格,把握舞蹈的“形式美”。舞蹈的“形式美”,通过动作得以具体表现,而不同风格的舞蹈又有不同的美化造型化的标准。以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为例,二者同属经典舞蹈,但用比较的眼光欣赏,却能找到由文化精神的差异延伸到舞蹈风格用动作表现形式的差异。

二、提高艺术修养,进入舞蹈审美的最高境界

要求欣赏者不仅有文化知识的积累,而且还要具备舞蹈基本理论知识,要了解芭蕾舞、现代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的审美特征以及舞蹈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芭蕾舞动作的“线性”美。西方“外放与扩张”的文化特质反映在芭蕾舞动作形态上体现为开、绷、直、立。开,舞者左右对称地极大限度向外拉开肩、胸、胯、膝、踝这五大关节部位,扩大动作范围,运动灵活,表现力极强,最大限度地占有舞台空间。绷,舞者将各部位绷起来,尤其是脚绷直,增加脚形的美和脚的表现力。一是表现线性艺术,跳跃时,使脚和腿的线条非常漂亮、流畅;二是表现放射性艺术。舞者通过绷,将能量聚集在脚尖和手指尖,将肢体放射到舞台空间。直,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芭蕾舞者背部向上挺直,推的膝盖伸直,形成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舞姿造型;二是芭蕾舞者在舞台上的运动轨迹大都成直线性。立,芭蕾舞者使头颈、躯干和四肢作为一个整体,像古典宫殿似地傲然挺立,气宇轩昂,女演员甚至还立在了脚尖之上,整个芭蕾动作体系的重心感觉都是“高”的。产生更加显赫的空间占有感,使芭蕾成为一种完全人为的、纯粹审美对象的艺术,从而有效地产生一种审美距离。而中国古典舞的运动核心就是“圆形”。体现在舞台空间变化上,如主干步伐“圆场步”、“摆扣步”都是运行在弧线、圆线和“S”线上,造成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整体效果,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特有的动态时空韵律美舞蹈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三、观赏优秀作品,融入深层境界

欣赏能力的提高依靠观赏优秀的、代表那一个历史时期的、代表那一民族与文化的舞蹈作品。欣赏最好的作品才能使人具备美的评判能力,如,芭蕾舞《天鹅湖》中的精彩舞段,快板中的四人舞天真、活泼、快乐。四位始终相互手拉手的女演员排成一排,在谐谑曲旋律的伴奏下快速做出各种整齐划一的动作,编导非常准确地捕捉位于四小天鹅会走、会跑、会跳但还不会飞的特征,所以她们的手一直拉在一起,只有在舞蹈结束时,四位女演员才撒开双手,抬起手臂,仿佛天鹅展翅颂飞,但又立即跪了下来,并把“翅膀”收起交叉在胸前——她们毕竟还不会飞!整个舞蹈编排巧妙,动作整齐灵巧。舞蹈欣赏者只要学会从丰富多彩的人体舞蹈动作去体会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舞蹈艺术美,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就能领略舞蹈的氛围与意境,从中获得审美享受。赏析画面,进入舞蹈审美的深层境界,所谓(下转第82页)(上接第19页)舞蹈画面,就是由舞蹈的动作姿态造型,在舞台空间所形成的舞蹈构图。舞蹈画面一个又一个地不断流动,组合更迭,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家们称舞蹈是活动着的绘画。同时,舞蹈画面,不仅仅“好看”,又是作品主题和情感依托的“景观”。看“懂了”画面,也就理解了:

1.认识舞台“区位”。舞台区位是舞蹈构图的空间,一般有六个区位。区位有强弱之分。一般说前区靠近观众,比舞台后部更有力量。三区在前区中心,舞台“表现”明显有力。冲突、高潮和结束时的造型画面一般都安排在这个区位。一区和五区距离观众很近,又不占主要位置,适合于表现细腻的感情。四区往往成为正统、高贵和有权势的区域,很多舞剧的主要人物都从这里出场或坐这个位置上。另外,人们视觉习惯是先看左边,区位的强弱是有变化的。“前强后弱,左强右弱”是区位强弱的一般特点,但改变空间的高度和方位就会发生变化。

2.认识舞蹈移动线。舞蹈移动线是演员在舞台空间的一系列路线走向,它将有限的舞台空间展示为无限广阔的表现场地,以直、平、折、转等多种线条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整体美感,而每一种移动线都有各自不同的审美情感体验。(1)平行移动线一般比较平静、自如和稳定,如《鄂尔多斯舞》、《草原女民兵》的出场。(2)斜线移动一般表现有力的推进,并有延续和纵深感。如《大刀进行曲》中的“奔赴前线”和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过雪山草地”等。(3)笔直向前的竖线移动形成强劲有力的磅礴动势。如《红色娘子军》结尾的“向前进行”。(4)曲线移动所形成的圆线,弧线和蛇线则表现出流畅、圆润、柔和的情调。如《荷花舞》、《洗衣舞》等。(5)有棱角的折线移动给人以游移、跳荡和不稳定的活跃感。如《行军路上》折线的运用准确地勾画出“崎岖的山路”。超级秘书网

3.认识舞蹈图案。舞蹈图案即“画面”,它是为烘托渲染主题精心安排的,让观众在美的氛围中感受到集中的情感和思想意图。三角形显得稳定,S形有夸大空间概念的作用,圆环形则不仅具有流动感,而且使画面凝练集中,给人以柔和流畅延绵不断的感觉,这些丰富的图案艺术地、规律地布在舞台上,构成舞蹈艺术的“绘画美”。(1)“分散”、“集中”型图案。“分散”画面占满舞台空间,主要是展现总体形象,表现总体气势,渲染浓郁的情感,在特定的场景中还能起衬托和加强作用。(2)整齐一律型图案。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美画面,最能体现单纯和整齐的美,给人以一种节奏和秩序的审美感觉。(3)平衡对称型图案。“平衡”和“对称”是我国传统舞台画面美的观念。“平衡”使舞台稳定规整,“对称”则使画面构势协调。(4)调和对比型图案。各种舞蹈画面如果没有高与低、动与静、正与反、明与暗的种种对比,就会缺乏层次和厚度,而“调和”则能使差异形成统一。(5)多样统一型图案。它是画面美的最高级形式,是上述各种形式的对立统一。

四、结语

舞蹈实际上就是身体语言,人类无声的身体语言包含了100多万种信息,它们在人类交往中占着多半的输出量,所以英国的格言说“沉默是金”。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这“金子”传达的信息是最真实的东西,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没有人可以隐藏机密,假若他的嘴不说话,他会用指尖说话”。因此,身体语言才敢昂首挺胸地把“听其言而观其行”改为“观其行而后听其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纯粹身体化的舞蹈才有其无限的魅力,不仅成为个体,而且成为群体的无声的言说。

【参考文献】

[1]贾安林.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一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音乐出版社.

艺术修养论文范文第3篇

一、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教育意义

1、文学艺术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哲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的熏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爱因斯坦曾表示,艺术比知识更有想象空间,利于拓宽人的思维,无限的想象力推动着知识的进化。在实际教学中,将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与科学的逻辑思维相结合,进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文学艺术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伴随他们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而提高,文学艺术使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居里夫人曾认为对科学研究与探讨的过程是对美的探寻,而实际上的确如此,理论的研究与技术的创造本身就极具审美情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美的奇迹。而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际是指对他们进行职业岗位的审美培养,使大学生热爱自己今后从事的岗位,通过文学艺术修养在岗位中发现美、创造美。

二、当代大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的策略

1、开设文学艺术课程

文学艺术课程,实质是指鉴赏文学经典作品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挑选优秀、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尤其是要将作品中的精神、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同时,在课堂上应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对于文学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依据学生与学校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以自由形式为主,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2、编写科学适用的教材

提高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主要是指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在编写教材时应注重文理学科的渗透,根据当代大学生现有实际水平编写科学适用的教材,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对人文素质类教材的编写,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加强对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培养。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作用

各高校应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积极有趣的文学氛围,开展人文艺术节、沙龙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歌唱等),社团文化艺术节,举办各种人文、艺术讲座(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等)等,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从中收获快乐与知识。同时,在校园环境中也可以营造一种文学气息,如在校刊、黑板报上可以开设文艺专栏,让有才能的学生在上面任意施展才华;在校园建筑中可以增添文学艺术形式,小桥、亭子等都能营造出文学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

4、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在教学中提倡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对学生进行了文学艺术的理论知识的熏陶,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实际应用能力,从实践中使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文学艺术修养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以展现大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与人文魅力。

三、结语

艺术修养论文范文第4篇

我们先请首都师大中文系影视文学教研室主任李泱老师给这个栏目开个头,欢迎大家供稿。36年前,当我在北京29中跟随辛联珠老师实习时,辛老师告诉我:做一个称职的中学语文教师,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开个为学生服务的虽不起眼但很实惠的知识“杂货铺”;

二是要敏而好学,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把学生摆渡到我们年轻时未曾去过的新文化新学术天地里去。

掐指一算,我在大学中文系已从教35年了。这些年来,特别是1983年我国电影界前辈夏衍先生倡导电影理论课进入普通大学课堂以来,我是在按着辛老师的教诲去做的,不避艰辛,不揣浅陋,为首都已在岗的或将上岗的中学语文教师开设了《电影艺术概论》、《电影文学引论》等课程。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影视艺术理论知识、影视文化素养,对高师中文系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此若无清醒认识,既不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形势,更不能胜任未来21世纪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重任。

我们强调语文教师如今必须具有良好的影视艺术修养,主要有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影视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电影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问世,电视从本世纪30年代诞生,在不长的时间里,随着电视机、录相机、VCD机等的普及,随着“家庭影院”在寻常百姓家的“建立”,随着中小学有了可以用电影和电视来配合语文等多门学科教学的成套设备,语文教师必须赶上时代潮流,提高自己对影视艺术的重要社会功能的认识。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影视是现代化的综合艺术、影像艺术,它们是开放在现代科技之树上的艺术新花,它们利用了人类文明长期积累的成果,因而显示了后来居上的明显优势。我国现在故事片年产量在150部以上,电视剧年产量在10000部(集)以上,是举足轻重的影视生产大国。影视不仅是大众传播艺术,也是文化信息丰富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们的影响不比广播、报刊差。不识字的人,观赏影视的要求往往更为迫切。影视集多种媒介的优点于一身,声图并茂、视听兼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收到雅俗共赏的好效果。再加上大群体或小群体观赏,观众之间相互感染、相互交流,又能进一步强化欣赏效益。影视艺术具有以审美为核心的认识、教育、娱乐、信息等多种社会功能。影视是以生动具体的银屏幕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本质,人们在观赏影视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从而受到了以美感为前提的特殊的启迪、教育。

第二,当今的青少年,是在银屏幕前成长的。

他们从学前时期,就接触了影视。他们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2至6小时之间。据马来西亚一个消费者协会的统计,这个国家的儿童每年在学校上课的时间为1040小时,而他们每年平均看电视的时间,竟然多达2000小时,几乎是上课时间的一倍。这说明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电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青少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观众层,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阅历尚浅,可塑性大。在影视欣赏方面,需要教师、家长进行正面引导。否则,一些格调不高的、有害的影视作品,可能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诸如厌学、吸烟、早恋、比阔、、拜把兄弟、打架斗殴等。结合语文课在中小学进行影视欣赏指导,开设影视艺术讲座、选修课,开展倡优拒劣的影视评论活动,以期端正中小学生的文艺观、人生观,提高他们的影视文化水平,已成为有事业心、责任感的语文教师的燃眉之急。由于当今的中小学生是自幼接触影视的,他们的画面读解能力、蒙太奇思维能力,相对来说较为活跃、发达。近年来有的语文教师进行的看电视、看电影、看录相做作文的实验,适应了教学对象的新特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蒙太奇本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义是构成、装配,是建筑学中的术语,借用到电影学中来,指的是剪辑、组接、组合的意思。简要地说,所谓蒙太奇,就是把电影创作中的零散镜头(画面),按照编导的严密的艺术构思,组接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一件完整的银幕作品的结构方法、手段、技巧。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再现生活的独特手段、美学基矗语文教师必须锻炼自己的蒙太奇思维,掌握这方面的原理、知识。

第三,当今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文化学方面的坚实基础,还应具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方面的理论素养。

当今世界上不少教育发达的国家,都把影视教育和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教育、舞蹈教育视为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上海市教委已为中小学编写了影视鉴赏、影视常识方面的教材,北京市教委也编了高中选修课试用教材《影视艺术简论》。语文教师和音美教师一样,要齐抓共管、各尽所能,为把我国的亿万青少年培养成有良好的各种基本艺术修养的跨世纪的人才而勇敢探索、共同奋斗。影视是在综合了多种艺术因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银屏幕艺术、影像艺术。影视文学是影视艺术的基础,影视文学蓝图决定了影视成品反映生活的深刻程度和艺术质量的好坏。像《人生》《红衣少女》《开国大典》《焦裕禄》《鸦片战争》《十六岁的花季》《校园先锋》等深受人们喜爱的优秀影视作品,都是得力于高水平的影视文学剧本。影视文学已经成为新的文学体裁,理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材自粉碎“”后,曾节选过《创业》《林则徐》《高山下的花环》《开国大典》等电影文学剧本的片断,还选过一些影评。当然,这方面的课文,与戏剧文学的相比,还显得薄弱了些。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能力培养来说,不能仅仅限于多年以来所明确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加上“看”显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观看、欣赏、读解影视作品的能力,自然不是先天的,而是需要专门的培养。影视都是群体观赏的“一次过”的影像艺术,当今的影视艺术,随着它们步入成熟阶段,它们的发展趋向,可以用社会化、哲理化、生活化、内心化、多元化来概括,它们不再是远离现实的“银屏梦幻”,它们贴近现实生活,挖掘人生哲理,展示了内心奥秘,它们不仅采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还采用了现代主义(意识流、生活流、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的创作方法。影视现象的复杂化、影视内容的深刻化,要求基础教育、艺术教育增添影视教育的新内容。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既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操纵、使用电视机、录相机、VCD机(甚至是电影放映机、电视摄像机、电视编辑机),也要求语文教师懂得影视文学剧本的编写要领,自己能为电视小品、教学短片写脚本,还能指导学生写好影视评论。语文音像教学参考资料,目前已经出现。有的单位编写或摄录了“中学语文课本剧”;有的单位拍摄了诸如《中国石拱桥》这样的教学片,解说词大量采用课文中的语句。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现代影视手段的适当使用,必定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艺术修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认识艺术鉴赏艺术创造

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一、认识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研究,总结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美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二、艺术美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三、艺术美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中国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和平的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音乐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活飞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所有这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都是艺术美。

二、学会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

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艺术鉴赏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艺术鉴赏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因此对于艺术品看得越多的人她的审美能力也就越强,就越能看出艺术品的优劣。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大量的鉴赏古今中外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势必能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它能培养人们的品德,提高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它能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加智慧,拓宽认识。如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我么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画家的个人坎坷生活经历,而他们的经历或许就是我们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如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彩陶、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艺术和民间美术等等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漫步中国历史长河,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品,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三、体验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通常指艺术创作,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艺术创造要具有生产的材料,材料是艺术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巨匠和艺术大师,都是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的,比如屈原、司马迁、杜甫、李白、曹雪芹等人都有不平凡的生活际遇,为其创作储存了丰富的素材。: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不可能事事都自己直接经历一番,这就需要艺术家从间接的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吸取经验和创作素材,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艺术思路。创作上越有成就,对前人和他人(包括古今中外)的间接经验的掌握愈加丰厚,并且化成了自己的营养、血液和独创的见解,就像将直接经验化成了自己的血液和独到的见解一样。此外,前人的艺术作品还潜移默化地在给作者起着提高创作构思想像力和表现力的超常有效的榜样的力量。可见,不断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创作主体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其实艺术创造也是一种转化的过程,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艺术地认识生活及再现和表现生活,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既要深入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掌握生活的内在本质和外在形象特征,又要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素材进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概括、提炼和改造,综合成为一个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同时,还要将自身的思想、情感、意趣、理想巧妙而又自然地熔铸到艺术形象中去。

艺术修养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艺术认识艺术鉴赏艺术创造

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一认识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研究,总结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美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二、艺术美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三、艺术美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中国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和平的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音乐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活飞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所有这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都是艺术美。

二学会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

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艺术鉴赏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艺术鉴赏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因此对于艺术品看得越多的人她的审美能力也就越强,就越能看出艺术品的优劣。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大量的鉴赏古今中外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势必能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它能培养人们的品德,提高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它能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加智慧,拓宽认识。如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我么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画家的个人坎坷生活经历,而他们的经历或许就是我们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如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彩陶、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艺术和民间美术等等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漫步中国历史长河,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品,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三体验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通常指艺术创作,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艺术创造要具有生产的材料,材料是艺术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巨匠和艺术大师,都是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的,比如屈原、司马迁、杜甫、李白、曹雪芹等人都有不平凡的生活际遇,为其创作储存了丰富的素材。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不可能事事都自己直接经历一番,这就需要艺术家从间接的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吸取经验和创作素材,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艺术思路。创作上越有成就,对前人和他人(包括古今中外)的间接经验的掌握愈加丰厚,并且化成了自己的营养、血液和独创的见解,就像将直接经验化成了自己的血液和独到的见解一样。此外,前人的艺术作品还潜移默化地在给作者起着提高创作构思想像力和表现力的超常有效的榜样的力量。可见,不断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创作主体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其实艺术创造也是一种转化的过程,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艺术地认识生活及再现和表现生活,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既要深入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掌握生活的内在本质和外在形象特征,又要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素材进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概括、提炼和改造,综合成为一个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同时,还要将自身的思想、情感、意趣、理想巧妙而又自然地熔铸到艺术形象中去。

艺术修养论文范文第7篇

一、评审范围及专业:本评审标准适用于我省从事美术(含绘画、雕塑)、书法(含篆刻)和摄影创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其专业技术工作的特点,艺术(美术)系列设置3个评审专业,分别为美术、书法、摄影。

二、评审等级:艺术(美术)系列评审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美术师、二级美术师、三级美术师和美术员。

三、申报及评审标准

凡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且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综合结果均达到合格。

一级美术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及评审标准

(一)学历、资历要求

1、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毕业后,取得二级美术师资格5年以上;

2、虽不具备规定学历要求,但取得二级美术师资格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要求,取得二级美术师资格3年以上,在达到正常晋升条件要求的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晋升一级美术师:

(1)作品获全国综合届展二等奖以上1件,或(美术2件入选并有1件获三等奖,书法、摄影3件入选并有2件获三等奖以上);

(2)作品(美术4件,书法、摄影6件)入选全国单项届展,或(美术3件,书法、摄影5件)入选并有(美术2件,书法、摄影3件)获三等奖,或有(美术2件,书法、摄影3件)作品入选并有(美术1件,书法、摄影2件)获二等奖。

(二)专业理论要求

1、对本专业相关理论有系统了解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创作实践;

2、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能体现在个人艺术风格的追求中,已构成个人艺术风格的理论形态。能对自己的成果做出理论论述与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3、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对本专业以外的文化艺术领域有广泛的了解。

(三)工作经历和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与运用本专业技术,具有精湛的创作技巧和高深的艺术造诣;

2、在创作上贡献显著,作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和个性特点,在继承、发展和创新艺术流派及本专业艺术技巧方面成绩突出;

3、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代表性作品在全国乃至国际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

4、能够充分运用艺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初中级人员进行创作培训和业务辅导,对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发挥指导作用。

(四)工作业绩和成果要求

必须具备第1项和2—7项中3项

1、作品入选全国综合届展(美术2件,或1件获三等奖;书法、摄影3件,或2件获三等奖);作品入选全国单项届展(美术3件,或2件获三等奖,或1件获二等奖;书法、摄影4件,或2件获三等奖,或1件获二等奖);作品获省级综合届展一等奖(美术2件,书法、摄影3件)、单项届展一等奖(美术3件、书法、摄影4件)。

2、美术作品4件在省级报刊或2件在部级报刊上发表,书法、摄影作品6件在省级报刊或3件在部级报刊上发表;

3、作品被部级博物(美术)馆等收藏(美术2件,书法、摄影3件),或被纪念堂、天安门等国内著名机构团体及省级博物(美术)馆等收藏(美术3件,书法、摄影5件);

4、由部级美术机构、艺术家协会举办个人作品展1次,或省级美术机构、艺术家协会举办个人作品展2次以上,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以在部级、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评论文章为据);

5、正式出版个人作品专集1-2部、合集(5人以下作品集)3-4部;

6、独立撰写并在部级专业报刊公开发表理论文章1篇以上,或独立撰写并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公开发表理论文章2篇以上或在省级专业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1篇;

7、全国艺术家协会会员。

二级美术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及评审标准

(一) 学历、资历要求

1、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后,取得三级美术师资格2年以上;

2、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后,取得三级美术师资格4年以上;

3、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专科学历后,取得三级美术师资格5年以上;

4、虽不具备规定学历要求,但取得三级美术师资格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要求,取得三级美术师资格3年以上,在达到正常晋升条件要求的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晋升二级美术师,企业申报人员,可一步到位,晋升二级美术师,但需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

(1)作品入选全国综合届展(美术1件并获优秀奖,书法、摄影2件并获三等奖1件);

(2)作品入选全国单项届展(美术2件并获三等奖1件,书法、摄影3件并获三等奖2件或二等奖1件);

(3)作品在省级展览中获一等奖(美术2件,书法、摄影3件),或二等奖(美术3件,书法、摄影4件)。

(二)专业理论要求

1、对本专业相关理论有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创作实践;

2、在艺术上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体现在个人艺术风格的追求中。对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和提高;

3、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对本专业以外的文化艺术领域有所了解。

(三)工作经历和能力要求

1、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本专业技术,具有较高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造诣;

2、在创作上贡献显著,作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有自己的风格特征和个性特点,在继承、发展和创新艺术流派及本专业艺术技巧方面成绩较突出;

3、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代表性作品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

4、能够运用艺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初中级人员进行创作培训和业务辅导。

(四)工作业绩和成果要求

必须具备第1项和2—6项中2项

1、作品入选全国综合届展(美术1件,书法、摄影2件或有1件获三等奖);作品入选全国单项届展(美术2件或有1件获三等奖,书法、摄影3件或2件获三等奖);作品获省级展览一等奖(美术1件,书法、摄影2件),或入选(美术4件并有2件获三等奖以上,书法、摄影6件并有3件获三等奖以上);

2、美术作品3件在省级或1件在部级报刊上发表,书法、摄影作品有4件在省级或2件在部级报刊上发表;

3、作品被部级博物(美术)馆等收藏(美术1件,书法、摄影2件),或被纪念堂、天安门等国内著名机构团体及省级博物(美术)馆等收藏(美术2件,书法、摄影4件);

4、由省级美术机构、艺术家协会举办个人作品展1次,市级美术机构或艺术家协会举办个人作品展2次以上,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以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的评论文章为据);

5、正式出版个人作品集专集1部、合集(5人以下作品集)2部;

6、独立撰写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理论文章1篇以上。

三级美术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及评审标准

(一)学历、资历要求

1、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专科毕业,取得美术员资格4年以上;

2、本专业硕士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本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可认定为三级美术师;

3、虽不具备规定学历要求,但取得美术员资格4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取得美术员资格3年以上,在达到正常晋升条件要求的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晋升三级美术师,企业申报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要求限制,直接破格申报三级美术师:

(1)作品入选全国展览(美术1件,书法、摄影2件);

(2)作品入选省级展览(美术2件,书法、摄影3件)或三等奖以上;

(3)作品入选市级展览并获一等奖(美术2件,书法、摄影3件);

(4)在省内举办个人作品展1次,或召开个人作品研讨会1次。

(二)专业理论要求

1、具有系统的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

2、具有一定的人文历史知识和艺术实践经验,并能对自己的艺术作品进行理论性的阐述。

(三)工作经历和能力要求

1、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熟练掌握专业创作技巧,基本功扎实,具有独立创作的能力,能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2、努力深入生活,掌握美术创作技巧,较熟悉美术创作规律,有较强的创作能力和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得省内同行专家的认可;

3、具有指导美术员进行学术研讨和作品创作能力。

(四)工作业绩和成果要求

必须具备第1项和2—6项中1项

1、作品入选全国展览(美术1件,书法、摄影2件或有1件获优秀奖);或作品入选省级展览(美术3件或有1件获三等奖,书法、摄影5件或有2件获得三等奖以上);或作品获市级展览(美术5件或1件二等奖以上;书法、摄影8件,或2件二等奖以上);

2、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美术1件,书法、摄影2件);或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美术3件,书法、摄影5件);

3、作品由省级文化艺术团体收藏(美术1件,书法、摄影2件);或由市级文化艺术团体收藏(美术3件,书法、摄影5件);

4、举办市级个展或作品研讨会1次;

5、正式出版合集1部;

6、在公开发行的市级以上专业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1篇。

美术员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及评审要求

(一) 学历、资历条件

1.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2.获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二)专业理论要求

了解、初步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

(三)工作经历和能力要求

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能以专业手段从事美术作品的创作或论文写作,能够独立完成美术创作,或能在上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参与并完成大型美术作品创作。

(四)工作业绩和成果要求

作品入选省级展览(美术1件、书法、摄影2件);或有1件作品获市级展览三等奖以上。

四、其他事项

(一)本评审标准所规定的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和能力、业绩和成果、论文和著作要求必须同时具备。

(二)本评审标准涉及的业绩、成果、论文和著作,均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不具备下一级专业技术资格,一步到位参加评审的,主要以近5年的业绩、成果、论文和著作作为评审依据。

(三)论文应是经国家或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论文,非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论文不能按所晋升职称系列或专业论文对待。获奖证书应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非本专业的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不能按晋升系列或专业奖励项目对待。

(四)申报美术各级别职称评审,职称外语、计算机不作为必备条件,在评委会评审时,作为参考。

(五)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与申报评审专业不相近的,需取得评审专业的继续教育证明,方可参加评审。

(六)业绩条件中所要求的奖励、荣誉称号、论文、著作等均须提交原件,其它各条均须提交认可的证明材料。

(七)本评审标准所称“作品”一般指独立创作作品,所称“以上”、“以上”均含本级。

(八)本评审标准中所称“展览”是指由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联和艺术家协会主办、几年一届的展览,包括综合届展和各单项届展,不含社会行业性专题展。

(九)本评审标准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评审相关条件与本文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艺术修养论文范文第8篇

作为萨克斯手,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以适应自己的演奏工作之需。

具体而言应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一、文化修养

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总和,一切艺术,包括音乐艺术(声乐、器乐)在内,都体现一定的文化精神、文化意蕴。所以,要想使自己的演奏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品格与文化品位,萨克斯手首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文学修养。文学是文化主要内容,也是艺术的主要内容(语言艺术),所以文学是连接文化与艺术的桥梁与中介,也是艺术的基础与前提。一切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必要的文学要素。对作品主题立意的分析理解、艺术风格的理解把握、体裁结构的理解掌握、作者的生平创作特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等,都必须以文学修养为基础。与此同时,在乐手的个人综合素质方面,也同样必须以文学修养为基础,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书面表达能力,都主要是文学水平与文学修养实力的显现与展示。与指挥及其他乐手的艺术沟通,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演奏构想、讨论会上的发言、论文的撰写等等,也离不开文学修养。

二是历史修养。历史也是文化的积淀,历史文化也与艺术密切相关,尤其在我国古代,常常是文史不分家,许多优秀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如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许多篇章即如此。作为乐手,只有具有必要的历史文化修养,才能对古典乐曲真正地理解,进而进行成功的演奏。

二、艺术修养

音乐是艺术中的一大门类,也是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而它与各艺术门类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萨克斯手必须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找到自己在演奏中的准确艺术定位,也才能综合全面地体现出所演奏乐曲的综合艺术含量与整体艺术品位。这些艺术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其一是戏剧修养。戏剧与音乐的联系十分密切,无论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还是西方的歌剧,都既有声乐艺术(唱腔、唱段),又有器乐艺术(乐队伴奏),所以作为一名萨克斯手,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戏剧修养,才能很好地完成为戏剧伴奏的重要任务。戏剧修养主要指对于戏剧作品主题、题材、风格、结构、冲突、情境、情节、人物、语言等的理解与把握。

其二是舞蹈修养。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我国古代,常常是乐、舞、诗三位一体。直到现在,音乐与舞蹈也常常合二而一,共同构成“歌舞”。而在舞蹈作为独立艺术形式单独演出时,也离不开音乐伴奏(舞曲);在声乐单独演唱时,也常常载歌载舞或加上伴舞,特别是通俗唱法,更以歌舞结合为其主要的艺术标志之一。为此,萨克斯手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舞蹈艺术修养,包括对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国标舞、现代舞(也称“当代舞”)的各自风格、韵律的理解与把握,对情节舞、情绪舞的不同特征的理解与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充满动律与韵味,做到“曲中有舞,舞中有曲”。

其三是其他艺术修养。包括曲艺中的歌唱类(二人转、大鼓、单弦、坠子等等)、杂技、魔术等艺术,也要有必强的艺术修养,才能担当起为这些艺术形式伴奏的任务。

三、音乐修养

音乐修养也是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萨克斯手的演奏艺术与音乐贴得最近,故其音乐修养就显得异常重要,所以单列出来。

萨克斯手的音乐修养,主要包括对音乐的组成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音乐的体裁和形式、作曲法与配器法等等的理解与把握。

艺术修养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

教育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人文主义教育观对我们现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主义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注重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性情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可以说,美术已经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它没有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7年5月,北京大学隆重宣布成立艺术学系,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理解力,用艺术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健全的人格,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才。我们知道,当下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素描、绘画、版画、雕塑课程及欣赏课,它有了更宽泛的内容。在欧美很多国家,开始用视觉艺术教育来代替美术教育,它超越了传统的“纯艺术”范畴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对象不是针对那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少数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倡导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过程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在强调美术学科结构特点的同时,始终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容标准是根据学生达成目标来制定的,注重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时的感性体验,发展美术创造的基本能力。中国现行的美术教学也开始以强调美术学科体系转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成为对现行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过程来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呢?首先,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人文精神。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整合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教育影响,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通过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对比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通过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了解其中的民族民间美术、艺术等文化,了解它们与其他地区或其它民族美术文化的异同;通过参观、座谈、调查、访问艺术家工作室等参与活动,了解中外艺术家的艺术思想、生活及作品诞生的过程,或结合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增进对不同国家、民族,不同风格画派的了解与尊重;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更加全方位直观地了解艺术作品。其次:整合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它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新情景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时,主动地融汇不同学科的内容,使各种知识与技能相互融通、彼此联系,使他们真正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求得和谐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由于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因此,美术学习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自身的领域中。需要在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架起桥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程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时间内比较全面地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发展规律与趋势。其次,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艺术修养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艺术修养的规定将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素质与生存质量的高低。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地、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假如整个社会成员都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么,就有助于在心灵和交流的氛围中培养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就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交流内心感受,更好地实现人际间的沟通和理解。只有艺术修养在社会上升值,才能全方位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协调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从而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

艺术修养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

教育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人文主义教育观对我们现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主义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注重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性情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可以说,美术已经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它没有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7年5月,北京大学隆重宣布成立艺术学系,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理解力,用艺术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健全的人格,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才。我们知道,当下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素描、绘画、版画、雕塑课程及欣赏课,它有了更宽泛的内容。在欧美很多国家,开始用视觉艺术教育来代替美术教育,它超越了传统的“纯艺术”范畴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对象不是针对那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少数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倡导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过程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在强调美术学科结构特点的同时,始终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容标准是根据学生达成目标来制定的,注重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时的感性体验,发展美术创造的基本能力。中国现行的美术教学也开始以强调美术学科体系转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成为对现行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过程来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呢?首先,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人文精神。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整合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教育影响,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通过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对比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通过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了解其中的民族民间美术、艺术等文化,了解它们与其他地区或其它民族美术文化的异同;通过参观、座谈、调查、访问艺术家工作室等参与活动,了解中外艺术家的艺术思想、生活及作品诞生的过程,或结合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增进对不同国家、民族,不同风格画派的了解与尊重;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更加全方位直观地了解艺术作品。其次:整合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它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新情景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时,主动地融汇不同学科的内容,使各种知识与技能相互融通、彼此联系,使他们真正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求得和谐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由于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因此,美术学习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自身的领域中。需要在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架起桥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程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时间内比较全面地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发展规律与趋势。其次,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艺术修养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艺术修养的规定将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素质与生存质量的高低。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地、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假如整个社会成员都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么,就有助于在心灵和交流的氛围中培养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就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交流内心感受,更好地实现人际间的沟通和理解。只有艺术修养在社会上升值,才能全方位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协调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从而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

上一篇:职业需求论文范文 下一篇:人文价值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