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22:24:35

艺术素养论文

艺术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

(一)摄影艺术的美学价值摄影通常被人们看作普通的照相而已,缺乏从美学视角审视与认知的研究。要认识摄影艺术的美学价值,可以先从美学概念、起源等切入,明晰审美的本质属性,探究其与摄影的关联。美学一词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第一次赋予审美这一概念以范畴的地位,他认为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审美是感性认识的能力,这种感性理解和创造美,并在艺术中达到完美。摄影艺术,可通俗理解为:摄影的艺术,广义上包括一切与摄影有关的艺术活动,狭义上特指可以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存在的那一部分摄影,是《辞海》中所说的“造型艺术的一种”。摄影艺术是一个较年轻的艺术门类,紧紧伴随着每个时代高新科技的发展而发展。摄影艺术是一种对现实的高度概括,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影像工作方式。摄影就是作者的一种表达,正如说话是一种表达、写作是一种表达一样。如果说美学是关于感觉和情感规律的科学,摄影艺术的美学价值也就是摄影在人的感觉感知、记录、表现方面所特有的视觉功能以及其所具有的情感表达与创作。应该说,摄影艺术作为一种造型语言,富有情趣或美,是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之一,二者是一种相互交织的关系。

(二)照片信息包含有审美属性普通的照片还不能称之为摄影艺术作品,还必须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提升。首先,从摄影的主体而言,拍照者只有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成为有艺术创作能力的摄影师、摄影家或摄影爱好者,才能成为自觉的摄影艺术作品创作者。其次,就是对于照片必须用符合艺术标准的审美价值来衡量其是否为摄影艺术作品。然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摄影的大众化普及为每位拍摄者通往摄影艺术之路奠定了入门基础。随着摄影进入艺术行列,也就产生了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的摄影美学。照片或者说摄影艺术作品包含有审美属性,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们看照片的过程,就伴随有一种审美的心理。即便看普通的人像照片或者风景照,欣赏者也是带着照片真好看、真美这种普通的审美心理的,不要说具有更强艺术性、更高级的摄影作品,以及艺术欣赏者对这种摄影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实际上,照片的审美属性是比较普遍的,尽管有低级和高级之分,摄影的拍照者或者说创作者的艺术修养也有差别,照片的观赏者或者说摄影艺术的欣赏者的审美素养也有差异。但是,照片包含的信息,摄影的作品的光影、线条、色彩、质感等画面语言以及所表达的主题一定是含有审美元素属性的,和绘画、雕塑等一切视觉艺术一样。

(三)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摄影审美支撑摄影具有审美价值,视觉文化的影响力无所不在。我们已经置身一个全球化的影像社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需要具有审美属性的艺术形式来实现,那么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摄影审美支撑。不要把很容易掌握和普及的摄影当成只是随手拍照相,只是玩乐一样的无意义消遣。要看到摄影这种最普及、具有审美元素的拍照在所有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潜移默化影响,要提高其对人文素养培育和提升方面的价值。同时,把大学生摄影这种非自觉的拍照,通过课程、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方法变成意义更加明确的认知和培育,要从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上促进摄影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所应担当的艺术审美功能的实现。

二、摄影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

在摄影艺术具有美学价值,且美学是人文精神和情怀的重要载体这样的认知明晰后,摄影可以作为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方法也就可以理解了。大学应通过各种摄影艺术途径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摄影艺术课进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人文教育课程是帮助培养大学生对社会、对历史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终极关怀的情感,除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大的学科专业支撑之外,作为艺术内容之一的摄影艺术也具有通识课程的属性。从教育的本质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教育实践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正成为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摄影艺术课不仅是摄影和艺术专业里的专业或专业基础课程,也完全应该成为大学通识教育体系里对大学生通识美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的课程。人文艺术课在大学里具有重要作用,大学应重视艺术对一个人的成长、创造能力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大学不仅要培养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人才,更应该成为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公民。摄影艺术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其人文修养,促进其人格完善,包括能力、方法、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让大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平衡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摄影艺术技巧和艺术理论教育课程的开设,可以满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对摄影技能和人文精神修养的需要。据调查,法国一些重要的大学几乎都开设摄影教育课,如巴黎大学、里尔大学、波尔多大学等。

(二)大学生的摄影艺术课外活动应该得到加强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学校要在加强艺术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成立摄影学会、协会类组织摄影艺术社团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摄影艺术社团通过开展各种摄影艺术类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摄影艺术实践精神,提高其摄影的创作和欣赏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大学生摄影协会可以把有摄影兴趣、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摄影技术培训、摄影创作和欣赏讲座,进行摄影创作活动,搞摄影比赛与展览,开展摄影艺术研讨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摄影艺术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摄影技术与艺术水平,提高其文化修养和人文情怀,使其更深入地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社会活动、关注大自然等,更好地实现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学校和社团的摄影艺术教育、实践和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摄影艺术和人文精神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可谓意义重大。

2.加强以摄影艺术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是知识与文化的殿堂,也是文化创造与培育的阵地,这是大学的基本价值决定的。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一定是非常普及和厚重的。因为摄影是视觉语言,摄影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完全可以重视以摄影艺术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在一个摄影艺术繁荣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昌盛的大学,大学生受到摄影艺术熏陶、教育、锻炼都是非常容易实现的。摄影艺术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共生与互补的关系。大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摄影艺术也就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反过来,校园文化建设好,摄影艺术兴旺的大学,可以让大学生吸收的摄影艺术养分就更充足,可以更有条件培育其摄影艺术修养,促进人文精神培育。

(三)通过自修提高摄影艺术修养除了带有群体性的摄影知行行为以外,大学生还有一种重要的摄影艺术学习和提高自我修养的方式,就是个人爱好自修摄影艺术理论。大学对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课堂教育以外,学生在大学里面对知识和文化的自我选择,并努力学习与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方式。如果一个大学生通过家庭熏陶、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激发了自己对摄影艺术的爱好与兴趣,并且不满足于一般的傻瓜摄影这样的层次,对摄影技术、技巧和艺术理论有了更深的知识渴望,其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学习摄影艺术理论。爱好摄影的大学生无论是阅读专业摄影书籍、报刊,还是通过阅读摄影专业论文、浏览国内外摄影专业网站等方式方法,都可以获得大量的摄影专业知识,学到很多专业的摄影艺术理论,从而完善自己在摄影艺术方面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当然,在这种摄影艺术的自学与爱好过程中,一定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大量的具有艺术性的作品、艺术创作和欣赏理论,包括艺术家的生平与艺术思想等,甚至会因为热爱摄影需要提高自我艺术修养而扩大阅读和欣赏其他文艺理论、作品,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对大学生人文情怀与精神的更大提升。

艺术素养论文范文第2篇

因人而异的艺术素养培养模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以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

1.学校情景式教学。

积极发展和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大力改进职校美术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力量,提高美术教学设备质量,组织多种形式且与艺术素养有关的各种课外活动,定期做好教学后期的总结和检查,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2.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积极地将课外活动引入美术教学中来,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研究型、兴趣型、综合型等多种形态的艺术教学体系,将传统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学与艺术素养的培养相结合,推动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比赛培训等课外的柔性艺术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培养艺术素养中能够达到虚实结合、刚柔并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艺术素养融入课堂的培养模式。

教师在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增设一些有关艺术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美学》、《艺术考察》等。并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发掘出来,讲解给学生听,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更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电子白板等。

二、综合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资源,促进职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美术知识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要积极而又充分的考虑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以及美术课堂所具备的特点。现阶段,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极具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以及艺术素养高的新型人才,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符合现当代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也是教育界的主流趋势之一。所以,积极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资源是加强教学资源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更能有效的促进艺术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教师要立足于当今社会发展背景,将我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将美术教育作为桥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以及与美术有关的内容,并将其进行科学的综合,逐渐形成以美术教学为主体,其他学科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做到全面的认识美术,将美术教学的特征、美术表现出来的相异性、美术发展的规律等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不同的学科资源有联系的放在一起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就是以几何图形为基础创作的。这就有机的结合了数学和美术两种学科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美术修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首先,理论知识丰富美术修养,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奠定了基础。在职校美术教学课堂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对美术的学习和艺术熏陶的作用。教师应当避开传统教学模式,泛泛的理论知识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积极挖掘美术教学中的亮点和艺术魅力,并将其呈现在课堂之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感受艺术的发展、学习我国和外国的各个美术学派的风格和特点、了解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美术作品中感悟美、欣赏美,为培养艺术素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在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也要积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其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作品的创作。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将学生带入“美”的世界中去,让他们将自己的实际生活同美联系在一起,并用自己的感悟和绘画方式将这种体验表达出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知、通过自己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不断提升,艺术素养也在不断的上升和提高。最后,在作品中发现艺术的美,在课堂外培养艺术素养。美术教学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各种与美术相关的活动中去,去观看画展、参加美术比赛、拜访一些名家倾听绘画心得,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不断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

四、结语

总之,时代是不断前进的,美术教学中对于艺术素养培养也应该要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对职校的学生而言,培养艺术素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塑造全方位人才的重要过程,在艺术素养的不断提升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身心的和谐。我们应当从长远的角度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以求更好地发展职校的美术教学,提高艺术素养和全面发展。

艺术素养论文范文第3篇

一山东是古代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作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十分突出,有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样同时又特色鲜明的文化,是各专业、各学科艺术创作的肥沃土壤。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山东有馆藏文物70多万件,其中,聊城光岳楼、山陕会馆,阳谷的狮子楼、景阳冈,临清的舍利宝塔、鳌头矶,日照的尧王城,胶州的琅琊台等享誉国内外。有大量珍贵文献资源如《论语》、《孟子》、《墨子》、《管子》、《晏子春秋》、《孙子兵法》等,还留存有大量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故居,如三孔、三孟、王羲之故居、蒲松龄故居、李清照故居、稼秆祠等。另外,山东还存有众多著名的汉墓、汉碑刻和汉画像石。曲阜、济南、青岛、聊城、邹城、临淄六个城市被确定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民间文化资源方面,山东民间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性。栖霞牟氏庄园、惠民魏氏庄园、胶东海带草房、阳谷“迷魂阵”村落,别具一格;鲁菜、沂蒙煎饼、德州扒鸡,风味独特;潍坊风筝,绚丽多彩。杨家埠年画、平度年画、东昌府年画,各具特色;高密剪纸、滨州剪纸,巧夺天功;聂家庄泥塑、济南“兔子王”、郯城木玩具、穆李村面塑、聊城工艺葫芦,栩栩如生;鄄城织锦、潍坊刺绣,博兴、沂蒙柳编,莱州、昌邑、郯城草编,朴拙美观;胶州秧歌、商河鼓子秧歌、海阳大秧歌,鄄城什集龙灯、昌邑西小章竹马,粗犷豪放。还有博山五音戏、鲁南五大调、临清时调、鲁西北弦歌、微山湖端鼓腔、嘉祥唢呐,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手工艺和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富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但大多面临生存危机甚至濒临失传,亟需有人去研究、保护和继承。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更应肩负起这一使命,同时这些民间艺术样态也可为他们进行自己的艺术创新提供有益地借鉴和帮助。

二在自然人文资源方面,山东自然人文资源主要包括山文化资源和水文化资源两大子系统,在山文化资源方面有泰山的多元文化(含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民俗文化)、崂山的道教文化以及蒙山文化、峄山文化、千佛山文化、云门山文化。在水文化资源方面,主要是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和海洋文化。《齐鲁文化》课程对山东的这些文化资源和其历史渊源进行系统地讲解和阐释,运用PPT课件辅之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图示,并根据课程进度插入影像资料多角度欣赏,如山东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齐鲁青未了》、大型电视专题片《齐鲁民俗》等。而与齐鲁文化相关的讲座和展览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的认识和了解。在当前全球化的语境下,政治、经济的全球化使有些学者提出了“文化全球化”,即全球文化趋同的隐忧和文化帝国主义的冲击。由于传播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地球村”的预言成为现实,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把大量的文化产品输入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热销全球、美剧《越狱》在中国几乎是同步的网上下载和收视等,麦当劳和肯德基成为妇孺皆知的洋快餐。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西方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青年一代渗透和影响日益巨大,所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这一时期更显意义重大。“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人们逐渐开始认同这一说法,也就是说有个性、有特色的东西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只有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性,这个世界才是多姿多彩的,诚如大哲学家罗素所言“参差多样是幸福之源”。而对于本土文化或地域文化来说,是同样的道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分支和主体的齐鲁文化以其丰富、多彩与多元状态给了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差异性生存的理由。那么以文化为创作土壤的艺术工作者对于各种文化载体和表现形态、表现内容的熟悉与掌握是必需的,这也是作为未来艺术工作者的学生们需要尽早接触与全面了解的。

二、学生的文化素养现状

一“健康的艺术教育不只是一种技法的教育,而是一种更全面的文化素养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将在下一个世纪对整个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全国各艺术院校学生虽然术业有专攻,但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和整个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的变化,艺术类学生较以往文化素养下降,整体上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即“实用主义盛行,人文知识匮乏;道德观念模糊,理想信念模糊;适应能力欠缺,团队意识不足;审美情趣低俗,创作水平有限”]。他们对那些与非专业课程特别是与实用价值相距较远的人文学科,如文、史、哲课程和美学等课程的学习明显动力不足,不够重视,很多是混学分而已。再加上原本不太扎实的文化基础,由此带来的是知识面较窄,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感到虽然上手快,但后劲不足,难以胜任艺术创作不断创新的需要。在任一艺术创作过程中人文素养的高低至关重要。从长远来看,艺术类学生人文内涵的缺失最终必会影响其艺术作品的酝酿、构思和表达,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当面对不同文化和需求层次对创作的不同要求时,由于文化素养不够,底蕴不足,往往难以使作品具有应有的深度、广度和新意,不能有效地运用艺术语言来体现现世的精神需求和人文精神。而一件真正可以传之后世的艺术作品必然反映了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反映了某一种理念和精神,必然基于深厚的社会人文基础。它只有通过适当的表达形式,体现出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境界,方能获得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而这些都需要巧妙的构思和对传统文化与历史以及当下的把握。目前,很多艺术类学生的作品缺少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多半是对他人作品的模仿和重现。

二《齐鲁文化》课程体系不仅仅是对山东各地区风俗民情、民间艺术的介绍,齐鲁文化的历史流变特别是其基本精神的讲解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内涵和它在齐鲁大地的发展、影响进行阐述。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其内涵主要是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德为美,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礼为范,以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为最高境界。“重义轻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安贫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形成了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齐鲁文化究其根本,不仅仅是一些具象的山水碑刻、历史建筑、工艺作品或民间曲调,更是一种逐渐形成的观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取向,是肇始于过去、渗透到现在且直达未来的存在,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与人文修养的结构要素。可以说,齐鲁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对山东学子来说是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和永久动力,它能够在学生的艺术创作生涯中长期发挥作用。虽然山东艺术学院主要面对山东招生,但大部分学生对齐鲁文化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只有一鳞半爪的知识。在各专业学生中开设《齐鲁文化概要》公选课程是必要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和深入领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发展得到全面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齐鲁文化》课程体系相当于教给学生“捕鱼之道”,而不是使大学艺术教育仅限于专业技能的传授。当然这门课只是学校人文课程中的一环,它必须和其他人文课程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为生动有效的教学手段、更丰富多样的配套活动,多方面、各环节发挥合力才能全面提升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

艺术素养论文范文第4篇

多元文化的学习意义,在于融合各种文化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拓展美术教育的文化性质,开阔学生的视野,构建学生广博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文化知识素材和时空,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构建一个必要的基础。在当下研究和尝试如何利用多元文化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教学改革中有着现实意义。

(一)根据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进行多元文化教育

课题组成员将根据初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继续深入研究美术师范专业的特点,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强调美术学科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多方面的联系,从而能更好地学习美术,提高学生对美术审美能力,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的艺术创造能力。

(二)掌握多种绘画技巧,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综合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掌握中国画和西洋画差异,中国画是用线描和色彩来描绘物体的精神面貌,西洋画是用西洋的素描和色彩关系来塑造,通过多年的文化领域的探索发展,把中国画和西洋画都作了融合,通过中西画的技术的融合相互借鉴,中国画和西洋画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学生不能单纯的掌握一种绘画技巧,要掌握各种绘画技巧,跨越这些界线进行综合融合不同画种、技术、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二、相关概念

“多元文化”是当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现象,指的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之化等存在一定冲突的文化所构成的一个多元系统。“艺术素养”是指人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的总和。审美素养即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能力,又转化为对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实施过程

(一)研究对象

以我校美术系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作为此次项目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课题组成员要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多元文化与素质教育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课题研究的借鉴。2.调查跟踪了解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各种绘画技能的提高,建立学生档案,逐一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1.提高对东方美术和西方美术的认识能力,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之间的差异。在锦州师专的美术系教学中,根据美术师范专业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等特点进行教学,旨在培养掌握中国画、油画、工艺美术等多种绘画技能和艺术史等理论知识的美术师范专业人才。在教学中采用绘画示范、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表现方法,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之间的差异,提高对东方美术和西方美术的认识能力。了解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画和欧洲西洋绘画,由于历史渊源、地域、民族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两种绘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诸如:在美感追求上;在物体形象的塑造上;在绘画色彩的表现上;在透视学和解剖学的应用上;应该认识到采用的工具材料在东西方画种之间的差别。在彻底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后,才能把他们相互融合借鉴在一起,使绘画技巧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双边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进行探索性的课堂活动,才能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避免了陈旧的教学方法。2.重视中外美术史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学习中外美术史以及与美术史相关的其他多元文化知识,比如:文学、历史、地理、宗教、民俗、政治等等,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与社会多元文化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在广泛的人文背景中深入解读美术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尤其对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徐悲鸿《田横五百士》等这类经典作品,学生如果不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课前让学生翻阅相关资料、课上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得到提高。3.跨越学科的界限,把音乐、诗歌等多元文化融合在各种类型的绘画中。在绘画创作教学可以把音乐、诗歌作为命题画,例如以杜牧的《清明》一诗为例,用“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题,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绘画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4.积极展出学生美术作业,观摩中外美术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美术成绩和欣赏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选取学生课内外创作的优秀作品,在学校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经常展出举办美术课堂作业展、美术创作和临摹展。展览的作业包括油画、国画、工艺美术等多种形式。5.在美术教学多元化的实施过程中,突破实践和空间的限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之余充分利用学校和地区优越的文化环境、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利用图书馆、网络、书籍、媒体、专题讲座等途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实施效果

过去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被动的懒惰的心理,并且只注重绘画技能的提高,忽视了美术文化的滋润,谈不上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割裂了美术自身蕴含的文化底蕴与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的有机联系。新的教学理念的实施,优化了课堂教学,发挥了美术教育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学习多元文化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突破了单纯绘画,增强了学生与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互动,使学生不仅迅速地提高绘画技巧,并且获得了终身有益的美术造型能力。

艺术素养论文范文第5篇

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使复杂的运动技术简单化,用口头语言来不断的提示动作的要领或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动作的完整概念。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体会,增加个人感受。

一般来讲,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引导是教学的支柱,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当然,这种要求应有益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的引导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有兴趣学习体育。

在教学中,要发挥情感的作用。情感是建立在相互关心、爱护、尊重、平等的基础之上。所以,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而且平时要注意多与学生交谈,交流技术、交流思想,同运动、共流汗,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让学生爱“动”,会“动”,这也是教师组织才能和教学艺术的体现。因此,从备课到授课,教师始终都要全身心投入真挚情感,用真情打动学生。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变通,选择的教材要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要把单一沉闷的教材与活泼的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接受各种能力的培养。

另外,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具,充分展示运动美和身体美,加强学生的美学修养。从而改变了单一沉闷的课堂教学,使之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语言

(一)体育教学语言的分类

1.专业术语

专业用语,是教师用来准确表述体育教学动作的名称、技术要领、动作结构特征的专门用语。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用语。专业用语,依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各有其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应用准确的专业用语讲解动作要领,分析动作技术,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逻辑思维关系。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应用“口诀”形式,表述动作做法,对学生理解动作技术有积极帮助。如:“前腿弓,后腿蹬”,表述“弓步”;“地上手脚一条线,空中翻转垂直面”,一句话表述出“侧手翻”动作的技术规格。口诀是一种诗歌化的专用语言,它是对教师教学语言实践的艺术化的提炼。

2.体态语

体态语是教师通过动作示范或者手势等,表达动作形态结构及教师的教育信息。这种以体态表达的非语言手段,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直观教学“语言”。如:动作示范,学生通过观察,直接接受动作的形态特点、动作结构与方向等技术信息,进而建立直观的动作表象。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口头语言所不能及的。另外,教师运用手段,模拟身体某一环节的运动形式和要求,教师的点头表示赞赏,两手握拳示意要有信心。

3.图示语

图示语,是指教师利用图解,或者临场直接用简笔绘画动作技术、战术图解的施教艺术。运用简笔画绘制技术图解,既可弥补口头讲解的不足,又可弥补示范动作短暂的遗憾。它可以实现突出动作中的某一环节、某一技术定格讲授与分析,更利于学生对动作概念和关键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图示语不仅有助教学实践,而且也是显示着一个体育教师的文化艺术素养,对学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美的教学语言应具备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饱含热情,给学生以鼓舞和信心。如“不要紧张,胆子再大一些你就能做得好了”,当一个差生在偶然的一次很好的完成了动作时,教师应及时作出表扬,给予肯定,“你做得非常好,继续努力,我想你下次也会做得这么好。”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既平等又融洽,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幽默诙谐。在教学中要恰当地使用体育术语、口诀或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第三、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结合。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在向学生传递信息,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手势、眼神、微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眼神应饱含热情、亲切和信任。

三、教学情境

体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利用语言创设情境。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因为在教学中,直观的手段必然与语言的解说、描绘相结合,把学生引人情境,可见,生动活泼的语言可以把学生吸引进去。因此,教师的语言必然要具有形象性、准确性、启发性等。利用回忆创设情境。这是在大脑皮层中再次重现动作过程的一种练习,是加强和提高动作与技术的一种手段。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利用绘图创设情境。在学习新的动作时,单凭教师的一两次示范有时还达不到预期效果,特别是有些空中动作,利用绘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利用音乐创设情境。随着电化教学的广泛应用,音乐也进人了课堂教学。抒情的音乐可给人轻松自然的感觉,可以缓和紧张的学习激昂的音乐可以振奋人心,增强学生的信心可见,教学情境的艺术运用,可以调配学生的积极性,掌握技术也会更迅速。

四、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优美的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操场周围要多种花草树木。旺盛的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对人体的呼吸、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有积极影响。展现体育风貌。操场的设计要具有体育风貌,可以设计字画来增加体育气氛。另外,颜色的搭配也要注意红色使人感到热情,绿色使人感到自然。所以,在布置操场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情感愉悦和想象活动。干净卫生。无论操场大小,都要注意每天清扫,保持育人环境的美,让学生来到操场就有清新优美的感觉,积极参与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素养论文范文第6篇

1.绘画艺术的内容美

绘画艺术的内容美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主题和题材,并可以将其理解为绘画艺术在正常意识形态特征中所具备的的审美内涵。绘画艺术所具备的社会性特征,可以归结为现实与艺术相结合的反映产物。并可将其内涵理解为对于社会的理性认识,在抽象的绘画作品中,内容美大多来自于艺术家的主观创造,还有许多主题不明确的作品,由于并不能表现思想内容,便属于“非主题性艺术”。在绘画艺术审美特征中,中西方绘画艺术由于受到的文化背景影响不同,绘画作品的表现内容也有差异,中国绘画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花鸟、山水和肖像等意象,并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而西方绘画通过对历史、宗教、人物和风景的影响,与中国绘画相比,传统西方绘画在内容美方面更为写实,而中国绘画则重视形象的类型化和概括性,并在表达思想内容的方面,重视运用象征和含蓄的意象,追求画外的绘画境界。在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中,中国绘画在内容上寄托着对于美的理解,而中国画的灵魂也正是绘画的内容美。中国绘画受到哲学影响,将神韵和意境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在绘画过程中,对于内容美的强化需要把握意与象的结合与运用,将神韵表现在艺术与现实的处理方面,从而连贯艺术构思与象征意境的发展,从而推动绘画艺术内容美的发展。

2.绘画艺术的形式美

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人们也更为重视艺术作品的形式美,绘画艺术的形式美体现在形式结构的多样统一中,而绘画作品形式结构具体表现在构图方面,构图的原则是多样统一,并且让绘画内容中,取得统一,让艺术作品呈现出整体的和谐美感。与西方绘画相比,传统中国绘画,在构图形式上,通常会在画面上留下大量的空白,从而表达出淡泊的创作思想。在中国绘画的形式构图中,充分运用浓淡、疏密、宾主和虚实等形式,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也正是绘画艺术的形式美之一,在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线条始终处于重要地位。线条随着绘画艺术的演化,更具有表现性、含蓄性和象征性。色彩作为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对于绘画作品往往起到关键的装饰作用,从而促进绘画作品的完美,而色彩也能体现出绘画的形式美。随着色彩运用方面认识水平的深化,色彩在绘画作品中国的作用也更为重要,在中国绘画中,色彩上的浓淡运用,也是画风演变的重大趋势。

二、个体的道德素养生成

道德素养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也是个体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的重要规范和准则。道德素养能通过社会舆论对日常生活起到约束作用,而道德素养的生成主要体现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道德素养的主观方面以个体的到的活动为中心,强调接受和认知道德素养的主观能动性,并表现在个体对于伦理行为等客观规律的认识、社会道德目的认知以及个体与他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的认知。

个体作为受教育的主题,通常在道德素养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表现出人的自律和他律行为。自律是个体的理性观念和自由观念的结合,道德素养的评价方式取决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方面,道德素养表现在相应行为及活动的素质。个体道德素养与艺术审美直接的关系表现在内容美在道德内容客观方面的作用,以及形式美在道德内容主观方面的作用。绘画艺术的内容美育形式美通常是相对的,而在现代生活习惯中,绘画艺术的内容特点更为广泛和明确,能够对道德素养的客观方面,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绘画艺术的内容美既表现出画家的审美情趣,还能够表现出画家的道德素养及精神境界。而绘画艺术的形式美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出发点,更具人文精神,体现出个体的本性需要,以及个体的自我发展,并且绘画艺术大众性和理想性的特点,能够对于个体在道德素养上的自律,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素养论文范文第7篇

在新课改教学改革的实施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在工作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革新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规定,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教学为工作新规范,严格贯彻高职教学理念,以培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基础。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高职教育的科学性,素质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创新,突出素质教育新方法,找到有效的对策完善教学。

(一)健全科学有效的与高职院校学生相适应的艺术素养教育制度

顾名思义,艺术素养是一个人从内心散发的,对艺术内涵的深层次了解,可以将其归纳为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认知,通过这些感受来鉴别欣赏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将这种艺术感染力、感受力,。自觉的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之中,以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一种素养。想要切实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学生,就一定要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科学、规范而又完整的艺术课程教学体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文化素质相适应,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计划,并组织开设新形式选修艺术课程,合理设置艺术素养教育门类,并利用学分制方式开展测评,完善评价策略,将艺术课程的全面性向外扩展。

(二)结合高职院校的真实情况完善教学内容

我国高职院校是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战场,其最主要的任务在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人才。相对于许多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的艺术门类不够健全,理工类的高职院校尤其如此。另外,艺术类学生教学开设的教学课时也较短,不利于长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完善教学内容,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方针。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来说文化成绩偏低,对艺术的认知与理解更是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按照学生艺术水平和素养的高低,分出初级、中级、高级班。既避免了老师备课中对知识“难与易”的纠结选择,又保护了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三)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条件且多样的校内外艺术素养教育及交流平台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艺术素养教育,不仅仅是课堂的单一教育,在学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建立多样的教育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校园文化是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重视校园博物馆、艺术馆的建设,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方式向所有学生传播优秀的文化与艺术。同时,加强校园的艺术环境建设,除了校园的绿化、净化外,可多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美化、艺术化校园。建立健全艺术素养教育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对于理工类院校来说,在要求学生完成专业的技能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选修至少一门艺术类公选课程,使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素质教育不断发展,新课改理念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对艺术生的重视度愈加提高。高职教学要不断丰富教学体系,改进教学对策,开展科学有效的艺术素质教学。通过革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艺术素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新课改理念,根据高职教学的实际情况,找到以往艺术素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可持续发展。

艺术素养论文范文第8篇

中华民族文化中,艺术的鉴赏离不开对玉的美的欣赏,中华文化离不开儒家体系,"君子比德于玉",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中,由200多个字与玉有关,这些字多为美好、崇高之意。如:玺、国、珏。又如:玉人:美丽的女孩子;玉树临风: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婷婷玉立:美丽漂亮的人;儒家之外,道家、佛教文化等领域,玉文化也都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包括在民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最淳朴的向往,也赋予了玉的一些精神层面的特质。比如玉雕中的传统图案无论福禄寿喜、招财进宝、龙凤呈祥、八仙过海,还是太极、八卦、四神、万字、回字、如意、岁寒三友、莲年有鱼、对于民族文化心理的揭示,具有深层的精神象征,传递着亲切的愉快的寓意。传统图形的造型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的类型:

(1)、生理安全型特点:以具象的形式出现,采取借喻、谐音、暗示的方法,获得心理的愉快。如:“福禄寿喜”蝙蝠、鹿、仙鹤、(灵芝、仙桃、松树),喜鹊为象征;“招财进宝”财神赵公明,招财童子;“麒麟送子”麒为雄,麟为雌,麒麟演化为送子的瑞兽,富贵人家的孩子有麒麟子之称;

(2)、文化寓意型特点:在具象和抽象之间,直接用文字表现,还有抽象图形等。文字表现有万字、回字、寿字;卍”字为古代一种符咒,用做护身符或宗教标志,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卍”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唐代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采用汉字,读作“万”。抽象图形如太极、八卦、云纹、雷纹等;具象的如龙凤、牡丹、如意、琴棋书画、渔樵耕读、喜相逢、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

(3)、精神向往型特点:以诗意化的物品作为表现内心的追求,获得精神的向往。“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以上三种往往交织在一起,获得视觉意识、社会心理、民族习惯的多重含义。

二、设计创意

艺术鉴赏在雕刻艺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玛瑙雕刻。玛瑙是宝石中,纹理色彩变化最为丰富的品种,就材料对象而言,玛瑙的优势和特点是纹理色彩的变化产生的画面感,人工做不到。一件好的雕刻艺术作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

1、材质:搭配和谐的多色玛瑙是制作俏色玉雕的极好玉料。所谓“俏色”。是指作品颜色利用的巧,“俏”的意境达到极至,则称为“绝”。一件精绝的“俏色”雕刻品的价值。远远不是其材料价值所能确定的。

2、雕刻工艺:依料取题,因材施艺,是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琢玉高手往往能“取势造型,依形布局”,“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雕琢。

3、艺术创作:艺术家的责任是用一颗慧心、两只慧眼、积极地发现对象本身的美,全面的认识对象,了解其特质和秉性,用智慧和双手努力的表现对象的美,使其升华,从而把对象天然特制的合理性与人的艺术创作合理的完美的结合,实现艺术创作的天人合一。这同时也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最高最求。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于美的认识、通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艺术作品的设计创意的认识,更好地理解了艺术作品,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我们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我们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提高了,他的人生哲学必将越来越深刻,人生理想越来越高尚,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艺术素养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动漫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1-0117-02

[作者简介]刘明(1979―),男,湖南邵阳人,硕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动画艺术和数码艺术理论与实践。

随着我国动漫专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与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市场对于动漫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往动漫公司往往只看重求职者的专业技术水平,而新时期的动漫从业者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艺术素养和文字功底与理论水平,只有专业技术水平与艺术素养兼备的动漫人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动漫产业发展的要求。

高校动漫专业大四期间的“毕业论文”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理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动漫专业的“毕业论文”是一门既能体现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又能反映出学生文字功底、综合艺术素养的课程,在高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反映出学生大学期间所学,是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的检阅。如果能在此期间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么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从近年来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发现,由于毕业生忙于找工作,没有潜心进行论文写作,写作过程中未做到大量阅读,毕业论文选题针对性不强,研究的技术路线模糊,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远未收到应有的学习成效。由于找工作,学生四处奔走也造成毕业论文管理困难,最终造成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适当提前毕业论文开题时间,避开学生就业高峰期,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加强论文管理,做好开题前的论文指导工作,准确定位论文研究方向,为毕业论文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时间

根据调查,全国多数高校动漫专业开设“毕业论文”课程时间都在大四,在此阶段,学生多为了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而分心,很难沉下心来写论文,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毕业论文存在质量泡沫的问题。

动漫专业是一门技术与艺术含量都较高的学科,为了避免论文成为纯粹的理论空谈,毕业论文多采取设计报告的形式,即毕业论文的内容与毕业设计紧密联系,动画专业的毕业设计以动画短片为主,为了保证工作量,动画短片时长通常在3分钟左右。完成3分钟时长的动画短片,从剧本编写到后期输出成果,至少需要3个月~5个月的时间,这样一来势必造成毕业论文时间延长,大四下学期又为毕业生就业季,此时的学生多为工作四处奔走,很难再安下心来写毕业论文。

因此,应适当调整动漫专业“毕业论文”课程开设的时间以错开学生就业季,为学生静心撰写毕业论文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时间上来说,大三下学期为一个较为合适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学生已经打下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大学主干课程也已经基本修完,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素养,对于动漫设计制作流程也已经基本掌握了,可以引导学生开始论文选题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三与大四之间有一个暑假,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段开展毕业论文资料的收集与撰写工作,这将为毕业论文乃至毕业设计的开展赢得宝贵的时间,避免学生进入大四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毕业相关事项影响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二、重视做好论文开题工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论文前期的开题报告工作对于毕业论文最终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符合专业要求、切合学生兴趣的选题可以为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动漫专业学生属于艺术设计学科,艺术设计学科新生入学前需要加试美术,文化分数相比其他非艺术专业学生要低,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但文字功力与文化水平却相形见绌。在开始选题时往往比较被动,有些有想法的也没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清楚,此时导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开题工作,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优秀论文来逐渐了解毕业论文要求,通过前期开题报告会使学生对选题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动漫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避免论文成为纯粹的理论空谈,动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般来说都是设计报告,即论文选题与毕业设计内容保持一致,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为动画短片,也有部分学生选择漫画、原画等。如果只是漫画或是原画,选题就简单得多,与漫画、原画题材名称保持一致即可,倘若毕业设计是动画短片创作,选题就要分得更为细致。由于动画短片创作工作量相对较大,分组时往往由2~3个学生组成,所以在论文选题时,要结合每位学生自己负责的部分来进行。动画短片创作主要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部分,在每个不同的环节,内容又会更细。前期包括文字、分镜头剧本、场景与人物设计,中期根据短片形式的不同分为二维原动画、上色、三维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后期又包含特效与剪辑输出。所以毕业设计选择动画短片的学生在做论文选题时要避免论文出现研究重点与设计内容不符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论文体现一定的研究深度。

三、加强毕业论文管理

要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毕业论文的管理主要包括毕业论文的监督检查制度与毕业答辩的程序。

当前动漫专业毕业论文监督检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不在学校,导致导师与学生间信息沟通不畅,给论文监督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毕业论文的整个指导过程中,导师经常需要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论文写作,必要时导师与所带学生还要以会议的形式讲解相关论文要求,学生不在校使得这些必要的指导沟通工作难以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论文监督过程中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化手段,现代互联网技术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沟通交换信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QQ群的方式将所指导学生加入其中,在群共享中上传相关论文写作要求与参考范文等文件,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QQ群的文字输入功能,教师还可以和大家实时进行交流讨论,QQ的文件传输功能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学生的论文发送给导师批改,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在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定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检查非常必要,可以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因此导师可以制定一套论文检查制度,在某个时间段应该完成哪些具体的工作,例如在寒假期间应该基本完成论文的初稿,三月份完成修改稿,四月份要基本定稿,五月份要完成论文的装订胶装工作,具体的时间要求会为论文的顺利完成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严格的毕业答辩程序是毕业论文的试金石。在具体的答辩环节中,要求学生清晰严谨的阐述论文观点与写作思路、论文结构以及写作心得等,并且要结合毕业设计来进行论述。在开始论文答辩前,还应该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导师组依据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不通过的学生将需要进行二次答辩,这样的举措会给学生一种紧迫感,避免学生浑水摸鱼。

实践证明,通过加强论文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真正地潜心研究,总结四年所学,进一步提升专业与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 龙润湘.产学研视角下旅游院校毕业论文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

[2] 陈静.谈艺术类毕业论文的写作[J].艺术科技,2014(4).

艺术素养论文范文第10篇

通过笔者在艺术院校从事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对目前艺术院校学生论文写作现状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学生完成的论文中拷贝、粘贴的成分较多,自身对理论的研究甚少,使得论文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更谈不上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文化理论有所创新。

【关键词】

艺术院校;学生;论文写作

1 要从思想上重视理论修养,重视论文写作

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当中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想。”学术论文就是搭建理论思想体系这座大厦的一砖一瓦,而完成学术论文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论文写作水平。因此,“从文化学的意义讲,论文写作具有继承和突破两方面的含义。”这样的说法是基于从论文写作的目的及意义的角度去阐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一方面,论文作为理论研究者对待某一问题的深刻理解与探讨,从而充当着文化传承的媒介,完成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每一次文化领域的进步都是在前人大量的研究基础之上完成的,当然,这些进步绝非是对前人的简单重复与总结,而是结合研究者所生存的历史背景及个人的文化积累,通过新的角度、新的阐述方式赋予研究对象新的生命。换句话说,文化的发展是有其时代特征的,学术论文作为传承文化的工具毋庸置疑的也被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但我们知道不是所有艺术作品都是“下里巴人”,其中不乏有众多的“阳春白雪”,曲高寡合,无法为大众所理解,更谈不上去体会其中的艺术内涵了。这就需要我们以文字的形式和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去解读我们的艺术作品,使得我们的艺术创作让大众产生真正的共鸣。另外,从艺术本身的发展来讲,它的每一次蜕变也都需要艺术理论的支持。因此,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应当具备从事艺术理论研究的基本素养,即就是要具备艺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不能将毕业论文等学术论文的创作流于形式,随便应付差事,而应摒弃重技法轻理论的思想,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此项能力的培养,并将其视为与自身艺术创作同等重要的一项内容,长久地坚持下去。

2 文学课程要作为必修课程在艺术院校坚持开设

当我们谈及“如何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这一命题时,我们不得不去追根溯源,去探求造成当下艺术院校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去直面不堪的现状,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经过调查与研究,造成今日之现状的原因应归咎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艺术教育的模式一直以来都沿用着写实为主的原则,招生考试也以素描为基础起点,这样的模式也就造就了师生双方对技法重要性的普遍认同,而轻视内在文化修养的积累。二是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人才培养的方式由原先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等艺术教育也不例外。一夜之间众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老牌的艺术院校也纷纷扩大招生规模,这无疑降低了艺术类招生的门槛,艺术生往往在考入高校时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可以说从踏入大学校门之前就比较低,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使得他们的文学素养及写作水平均处在一个比较低下的层次。所以我们要使得艺术类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后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学术论文,这就需要下大功夫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及理论水平。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最为便捷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文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艺术院校坚持开设。 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逐步提升理解文字材料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并且能够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口头交流及书面表达,全面系统的学习应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和规范,以适应论文写作的需要。

3 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加强论文写作训练

在艺术院校中,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工作通常会有一些衔接上的不顺畅。比如开设艺术论文写作课程,担当授课教师的通常为文化课教师,文化课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讲授大多偏重于一般的论文写作常识,无法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情况,做到真正贴合每个专业自身特点的论文写作训练。因此,这就需要专业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论文写作训练,在专业论文的指导中不仅要注重艺术技能的指导,还要注重将学生所掌握的论文写作知识与艺术领域专题研究相结合,达到写作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与文化理论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艺术论文水平的目的。专业课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针对所讲授课程,适时的布置一些小的课程论文,这些论文的选题可以结合本专业的一些经典艺术作品进行深度挖掘,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对经典作品做专题研究,去写一些赏析性质的小论文。当然,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作为初学论文写作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帮他们确定合适的选题,选题不宜过大,但一定要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4 写作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应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论文写作能力

首先,写作要具备分析综合能力。虽说驾驭文章结构的方式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但作为学术论文“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写作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大致要遵循的规律还是有的。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属于议论文,议论文最基本的框架结构有两种,一种为“横式”(也称为“ 并列式”),另一种成为“纵式”(也称为“演进式”),当然在较复杂的学术论文写作中,通常采用的是“纵横交叉式”。这样一种论文结构的搭建就需要写作者具备分析综合能力。论文的分析能力,即就是能够将一个整体的事物分割为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几个角度,从而对事物进行多方面、多角度且由浅入深的横向分析。其次,要具备艺术概括能力。作为艺术创作者,艺术院校学生所具备的艺术概括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们能够将自然界的“实体”概括为笔下的“形状”,这种艺术创作是形象思维的体现。事实上,这只是艺术概括的一条思路。艺术概括的另外一条思路指的是艺术创作者对周遭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思维的“认识”,最终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当然,无论来自于“实体”的“形状”,还是来自于“理性认识”的“形象”,都是建立在“技法”的基础之上的,而它们的艺术表现力却仅有“技法”是不够的,更多取决于艺术创作者的文化修养,思维方式等。“它们都是在刻意创作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塑造出一种艺术意象和意境,一种心灵生活的图景。”因此,我们这里所强调的就是艺术概括能力的第二条思路,它当中既包含了对艺术现象中感性形象的体悟,也包含了作为论文写作的逻辑思维及抽象概括。

再次,要具备书面表达能力。通常“想”、“说”、“写”是联系沟通人与其他媒介的三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有特点,尤其是“写”,更需要专门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即就是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写”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技艺,比如说语句、结构、方式等等,这项技能就是我们要完成专业学术论文所要具备的最为基本的能力,但也恰恰是我们艺术院校学生的一个软肋,因此我们切忌眼高手低,注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从最为基本的方面夯实自己的写作基础,最终达到笔足以达志的效果。

总而言之,促进艺术院校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探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是作为艺术院校一线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文娟.艺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及问题纠偏[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9):78.

[2]闫雪清.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的研究意义[J]. 文教资料,2010(2):80.

【作者简介】

上一篇:医疗保险制度范文 下一篇:医疗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