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23:49:53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德国有33所独立音乐学院(24所公立性质、9所教会性质),5所附属于综合性大学的音乐学院(如明斯特大学音乐学院)、2所附属于高等艺术大学的音乐学院(如主校区位于埃森的福克旺艺术大学)。附属于大学的音乐学院采取学术理论与音乐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此外,德国部分综合性大学的哲学院或人文社会科学院也设有音乐学或音乐教育学等系,如科隆大学哲学院的音乐学系。与独立音乐学院相比,此类音乐学或教育学系的教学目标及科研方向偏重于理论研究,学生必修课程较多。学生需完成学术报告,撰写论文,参加毕业考试,方可获得相应学位。

独立音乐学院则是培养音乐家的学府,师徒制气息浓厚,理论课与史学课不多,取而代之是每天数小时的专业技能练习,包括读谱、分析、排练等,定期音乐会的展演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公立音乐学院招生条件

德国音乐教育以体系严谨、质量优良而闻名。其公立音乐学院学费几乎全免,但招生人数有名额限制,报考难度也随之提升。对于表演类专业的考生来说,公立音乐学院的录取条件首先是基于考官对考生专业演奏技能的认可。考生需要参加“才能测试”(Eignungsprüfung),完成报考学校所要求的演奏曲目,经过至少两轮筛选,才能被择优录取。目前对于报考的学生来说,如果艺术才能得到了充分认可,则无高中毕业证也可破格入学。因此,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并不是报考的必要条件。但是,想考取综合性大学音乐学系的学生则需要高中文凭。报考音乐学院或综合性大学音乐学系的硕士研究生,需具备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博士研究生则需具备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

录取本科生的常规考试科目有听力测试、乐理和主修专业科目,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学校还会增加视唱、视奏等面试科目;非钢琴专业的表演类考生需考核钢琴演奏水平;初级音乐教育专业还有课堂教学实践等考试项目。

表演类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只需通过本专业的“才能测试”,即只考核表演技能;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入学条件则不同,譬如申请音乐学和音乐教育专业的考生,需要在申请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本科阶段成绩、个人简历、申请信、一篇个人独立撰写的音乐学(教育学)的论文习作(至少15页)等,本校该专业教授评委会基于考生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筛选,个别情况下评委会会邀请考生进行面试以决定是否录取。

由于德国高校科研教学高度自治,不同的公立音乐学院有各自不同的规定与要求。

二、专业设置

音乐学院的专业设置基本涵盖了音乐领域相关的所有学科,如声乐、器乐、作曲、指挥、爵士乐、教堂音乐、艺术指导(艺术歌曲伴奏)、音乐教育、音乐学、音乐科技、音乐治疗、媒体传播等。下文分别以科隆音乐与舞蹈学院、科隆大学哲学院音乐学系和科隆大学人文科学院音乐教育系为例,加以说明。

(一)科隆音乐与舞蹈学院

科隆音乐与舞蹈学院成立于1850年,当时名为科隆音乐学院(Conservatorium der Musik in Coeln),2009年正式更名。该学院不仅是德国顶尖音乐院校,同时也属欧洲规模最大的音乐学院之一。除科隆主教学区之外,该学院还在亚琛和乌珀塔尔两座城市建有分校。

该学院专业设置较为全面。其中,本科阶段开设专业有管弦乐队乐器、键盘乐器、其他乐器、声乐专业、指挥、作曲、教堂音乐、爵士音乐(流行音乐),以上专业毕业生可获得音乐学士学位(Bachelor of Music)。此外,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方向可获得器乐音乐教育学士(Bachelor of Music IP)或声乐音乐教育学士(Bachelor of Music GP)或初级音乐教育学士(Bachelor of Music EMP)学位;舞蹈专业毕业生则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Arts)。

该学院硕士阶段专业有声乐、古乐演奏和演唱、新音乐表演(包括乐器演奏、声乐和指挥)、爵士音乐(流行音乐)、室内乐、编曲、电子作曲、器乐作曲、声乐指导(针对钢琴专业)、钢琴新音乐表演、乐队演奏、音乐工程、乐器独奏。上述专业的学生通过4个学期的学习可获得音乐硕士学位(Master of Music)。硕士阶段的舞蹈学、音乐学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后可获得文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Arts)。还有专门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该专业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论知识要求很高。

该学院博士阶段专业有音乐教育、音乐学、舞蹈学、音乐诊疗。这4个方向的博士生在完成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后,可获得哲学博士学位(Dr. Phil.)。

(二)科隆大学哲学院音乐学系和人文科学院音乐教育系

科隆大学哲学院音乐学系和人文科学院音乐教育系的音乐学专业方向主要有历史音乐学、民族音乐学(Musi-kethnologie)和体系音乐学(Systematische Musikwissenschaft)3个部分。其中,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美学教育等。课程有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音乐史和音乐文化理论、音乐教学法等,旨在培养具有实践与理论结合综合能力的音乐教师或科研工作者,同时为特殊音乐教育培养人才。音乐教育系还与艺术理论、音乐学、医疗教育等专业开展了交叉学科教育。两系均设本科、硕士和博士3个学习阶段,所获学位分别为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

三、专业授课及考核方式

(一)独立音乐学院

与综合性大学下属音乐学或教育学专业相比,音乐学院的表演实践类课程占总体课程比例较大,表演类专业更强调艺术实践和技巧的精进。表演专业通常有以下3种常见的授课类型:一对一专业课、小组授课和排练课。

表演类和理论类专业共有的授课形式有5种,分别为研讨课、集中型研讨课、宣讲课、系列讲座、交流研讨会。教育专业及与教学法相关专业,则通常设有教学实践类课程。

(二)综合性大学哲学院、人文科学院下属的音乐理论专业

综合性大学哲学院或人文科学院下属的音乐理论专业的授课方式主要有宣讲课、系列讲座、研讨课、集中型研讨课、学术讨论课等。学生除了按时上课和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之外,还需要参加不同类型的结课考试,如课堂报告、书面家庭作业、笔试和口试。

不论独立音乐学院还是附属大学的音乐学系,学生在修完并通过全部课程后,需按照学校要求完成毕业考试。表演类专业的学生通常以个人音乐会作为毕业考试;作曲专业的学生可以开个人作品音乐会,也可上交作品录音资料作为毕业考试;理论专业的学生一般以论文形式结业,通常综合性大学本科论文为30~50页,硕士论文为50~70页,博士论文为200~250页。

四、“最高演奏家文凭”的认证

除音乐学士和硕士、哲学博士学位之外,德国还有一种名为“最高演奏家文凭”(Konzertexamen/Soloklasse,KE)的特殊文凭。其学制为两年,学生致力于精研和提升表演艺术方面的能力。其特殊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美国的音乐博士学位(Doctor of Musical Arts,DMA)是针对音乐表演类学生在硕士毕业之后继续深造所提供的音乐博士学位,学制通常为2年。与其不同的是,德国表演(包括作曲)类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继续深造的只有“最高演奏家文凭”。可以说,其是欧洲大陆表演类专业的最高文凭。

第二,“最高演奏家文凭”在德国的考位非常少。本来德国音乐学院的考位和人数就一直受到严格的控制,而“最高演奏家文凭”入学考试的门槛设置更高。

第三,近年来,“最高演奏家文凭”入学考试越来越看重考生的专业履历,如考生以往的专业成绩、师从关系、从业历程、推荐信、业内获奖情况等都是录取的衡量标准。因此,考取的学生往往已经具备诸多获奖经历和相当高的专业水准。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建院;师范;办学

中图分类号:J6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3.04.024

作者简介:张叙之(1928~),男,湖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分管高教,现已退休(武汉 430071)。

收稿日期:2013-08-25

编者按:张叙之同志是原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他在由湖北艺术学院到武汉音乐学院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贡献。他也与武汉音乐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多次撰文谈到武汉音乐学院的一些事情。以下的文章是张叙之先生在1996年和2001年写的三篇文章,分别收录在一些内部文集中,现由武汉音乐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史新民教授推荐,在此正式发表,也给武汉音乐学院的发展历史留下一些史料(题目《我与武汉音乐学院》由《黄钟》编辑部拟定)。

一、艺术学院分家

1958年8月,“中南美专”迁到广州,改成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南音专”留在武汉,与两年前成立的武汉艺术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湖北艺术学院。学院虽然合并了,但仍分别在解放路和昙华林两地办学(音乐部分在解放路音专旧址,美术部分在昙华林原艺术师院旧址)。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和人事关系,两部分总有些疙疙瘩瘩,不少人都想重新分开,但一直没有可能。特别是音乐部分的同志,眼看“美专”迁到广州,成了蜚声华南的广州美术学院,更盼望改成武汉音乐学院,面向中南。但大家都知道这种可能性太小,也曾提出过分开的建议,但在省里讨论的时候据说被韩宁夫省长否定,从此,再也不提这个问题了。

1982年下半年,我和史新民在北京中央教育行政学院学习,多次听他谈到学院的一些情况。回武汉以后,又接触到一些美术分部的老师,深感两个部分勉强合在一起矛盾太多,实在不易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如有可能还是分开为好。

1983年10月11月,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来武汉,我到东湖南山去看他,便谈到这个问题,但林主张地方艺术院校一般以办综合性的艺术大学为宜。所以第三天再陪林到艺术学院去的时候,我和学院的同志都没再提这个事了。第二年五月,文化部艺术教育局在武汉召开“中专戏曲专业教学计划会”,我对前来主持会议的王柏华副局长谈到艺术学院的“分、和”问题,他表示省属艺术院校的问题由省里自行决定,文化部没有意见。这年年底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来武汉,我向他汇报工作,又谈到这事,他也表示可由省里自定。1985年2月,省里召开“全省普教工作会议”,我陪彭佩云从武汉到江陵区参加,途中在车上,我又对彭谈到艺术学院分开的问题,她也和黄辛白是同样的意见。这时正好教育部在武汉召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计划会议”,从江陵回来的第二天,我就在会议上找到教育部计划司的副司长王显明,并告诉他我先后向黄、彭两位部长请示的情况,王当即表示省里定下来以后报教育部备案就行了。

有了文化部和教育部的意见后,我立即向当时主管教育工作的梁淑芬副省长汇报。鉴于过去类似的问题如提交会议讨论,只要有一个不一定熟悉情况的人不赞成就会被搁置下来,我向梁建议最好采取书面批示的办法。经过有关的几位省长圈阅同意以后,省政府很快就在五月份下文批准将湖北艺术学院分为音乐和美术两个学院了。在批文的过程中还发生过一点小的曲折:原来省属的几所大学校名前都冠以湖北二字,音乐学院却希望冠以武汉。对此,有人认为不妥,我赶紧介绍原来全国的几所面向大区的艺术院校改由省领导以后,有好几所都是以所在城市命名的,如广州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我们艺术学院音乐部分的同志二十年前即有此要求,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扩大学院的影响,建议最好命名为武汉音乐学院。最后文件批下来,同意将湖北艺术学院分为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这样两个学校都满意了。虽然我早就知道学院的同志普遍有分开的要求,但却没想到分开以后两边的反应竟会如此强烈,大家情绪十分高昂,原来音乐部分的老院长谢功成教授对新班子说:“二十年的愿望在你们手里实现了。”新班子也雄心勃勃地提出了“立足湖北、面向大区、走向全国、展望世界”的发展宏图,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力争有新的建树。当年11月,为迎接在武汉召开全国聂耳、冼星海创作学术讨论会,学院师生及交响乐团举办盛大的专场音乐会,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音乐界同行的高度评价。12月学院又召开了全国性的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第二年学院又接受文化部的委托,主办了“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和声学学术报告会”。美术学院也于1986年3月在新出版的《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中列出了全国九大美术学院的行列,出版了他们的第一本素描分卷。这样,沉默多年的湖北艺术学院从此以后以她分开后的两个学院的新面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了。

虽然,湖北艺术学院分成两个学院办学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但学校里也有个别老领导至今还对此表示不同意见。不过那位同志却是既不搞音乐也不搞美术的。

载《烟云录》,1996年,P136-138

二、艺术学院办师范

五十年代,艺术院校都有附中。附中是为艺术院校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许多根底扎实的艺术院校学生都先读过附中。附中的毕业生除一部分升学以外,还有一部分分配到文化馆工作,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了各地文化馆的业务骨干。

“”中,湖北艺术学院几乎险被撤销,1972年勉强以湖北艺术专科学校的名义保留了下来。每年仅招少数学生。由于学生少,教职员工多,而学校的经费又是以学生人数作标准的,因此经济十分困难。另外,当时虽然可以从工厂、农村、部队招收一些对音乐、美术有兴趣的工农兵学员,但这些人以前很多没经过专门的基础训练,因此新生的业务素质也不高。学校多次想恢复附中,但考虑到下边的文化馆、站多数超编,附中不能升学的毕业生难以安排工作,这问题一直拖了下来。1975年,鉴于中、小学普遍缺乏音乐、美术教师。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后来我又向该院副院长谢功成教授提出“以师范养专业,以普及养提高”的建议,希望以办“中师”扩大学校规模,从而缓解学校的经费困难和提高生源的业务素质。在机关里我又征求了普教处长张耀伦的意见,他们都十分赞成。于是“艺专”的中师部就这样开办起来了。1980年在“中师”的基础上办师范专修科,接着又在专科的基础上办起了本科和招收硕士研究生。这样,从“中师”到“高师”到研究生的一整套艺术师范教育体系就完全形成了。

十多年来,我多次参观过师范部的教学活动,看过师范部毕业生的汇报演出和作品展览。音乐师范部每届毕业生的五项全能(声乐、钢琴、舞蹈、朗诵、板书)比赛,我也都参加了。眼见这些有志献身艺术教育事业的人才茁壮成长,我也感到无限欣慰。

记得第一届音乐师范毕业生汇报演出时,教育局不少同志去看了,大家对毕业生的质量都表示满意。张耀伦还准备向各地市教育局发一个文,要大家重视做好这批毕业生的分配工作。但后来学校党委书记翟明告诉我,这三十个毕业生大都没分到中学去,我才知道文没有发。在1986年研究师范专修科毕业生的分配方案时,又发现绝大多数要分配到“普教”以外去,我立即请“毕办”、“师训处”和学校的同志来共同研究,决定改变原分配方案,重新把这批毕业生都分配到他们家庭所在地市的“中师”去。师训处长熊云骥还表示,如果分配去的“中师”没有钢琴,他们还可以用师训费给学校配备钢琴、电子琴各一台。过了许久我再问熊这事落实得怎样了?熊称已基本落实,因为分配去的一些“中师”基本上都有钢琴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师范部还培养出了一批拔尖的人才。

画家唐小禾、程犁在他们的大儿子唐晖(牛牛)初中毕业前征求我对他孩子升学的意见,我考虑到牛牛当时数、理、化的成绩不理想,但却喜欢画画(虽然小禾夫妇经常外出创作,很少有时间在绘画上辅导牛牛,但牛牛生活在这个艺术世家里,受他奶奶和爸爸妈妈的长期熏陶,自然也培养了他对美术的爱好),建议他们让牛牛选择进美术“中师”这条“进可以攻(继续深造),退可以守(当小学美术教师)”的路,他们接受了我的意见。三年后,牛牛以优异的成绩在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师毕业后,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壁画系。上学前夕,他的奶奶带他到我家来,送给我两个牛牛连夜赶画的画盘。去年,牛牛在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又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他的巨幅油画创作《时空一击》(244×360)和中央美术学院其它教授的代表作一起参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大展。

虽然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师范部的成绩主要应表现在对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上,但从中产生少数出类拔萃的人才不是也值得我们高兴的吗?

载《烟云录》,1996年,P100-102

三、昨夜梦魂中

八月八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五十年前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是这一天,二十八年前结束五七干校的生活恢复工作也是这一天,没想到今年八月八日,午夜乍寤,竟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寐,脑子里翻腾着我梦里留下的一些武汉音乐学院的影子,醒来又勾引起一连串有关音乐学院的回忆。

最初是回忆我五十年来和这个学校交往的历史。从解放初期的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中南文学艺术学院到“中南音专”,再从1958年湖北艺术学院和期间的“湖北艺专”到恢复艺术学院,一直到1985年艺术学院分家,武汉音乐学院独立建校,揭开了校史新的一页。每个阶段我都和这个学校有过不少的联系,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也许由于情有独钟,和这所规模不大的学校联系更加密切了。有人说我“偏爱”,我也不理会。

五十年来,我究竟到音乐学院参加过多少次活动,听过多少次音乐会我已记不清。好像还是武汉刚解放不久,我就看过中原大学文艺学院演出的歌剧《九尾狐》;五十年代我听过纪念舒伯特的专场音乐会、蒋桂英等民歌手的独唱,稍后又听过曹岑等声乐家的独唱和吴素华的二胡;八十年代以后,音乐学院比较大的一些音乐会,只要我能得到通知或请柬,都会参加。好在音乐学院的活动一般都在晚上,和白天上班没有矛盾。我听过不少老师和学生的音乐会,还参加过多次师范生的五项全能比赛,和学校一起策划过学院的系列汇报。退休以后,学校不忘旧情,有时还邀请我去参加一些学术活动――“曾侯乙编钟学术讨论会”、“音乐学专业建系十周年纪念会”、“音乐考古专业首届毕业论文答辩”,一直到1999年“国际音乐周系列音乐会”,我都应邀参加了。

在音乐学院我究竟认识了多少人,我也说不清楚。从老一辈的音乐家巫一舟、林路、叶素、谢功成、杨匡民到我们的同龄人童忠良、史新民、匡学飞、陈国权、梁,一直到八十年代的一些学生曹群、贺磊明、竺培培、江明等等说得出名字,现在还记得的不会少于五十人,还有不少人我知道他们,他们可能并不知道我,或许还有人知道我,但我却不认识他。我有时到音乐学院去,路上经常遇见一些向我点头微笑的人。我十分珍惜这一份难得的感情,尽管我是一个终身徘徊在音乐殿堂门外的乐盲,但我总忘不了能沉浸在音乐氛围里,是我一生最大的享受。在我过去工作期间里虽然也曾为音乐学院新办师范部、增设新专业、招收硕士生、挽留老教授、新建音乐厅和美术学院分开办学方面竭尽绵薄之力,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但我最为感激的还是学校的同志不忘旧情,在我退休十年以后还邀请我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今年春节前夕,新老院长还来家畅叙情谊。无怪在我这难忘的日子里,梦里留下痕迹的是你,梦醒后想起的还是你,啊,我亲爱的武汉音乐学院。

写于2001年8月11日

载《千字文存》,2003年,P495-496

关于张叙之《我与武汉音乐学院》文章的通信

可文主编:

您多次催促我,要我对学校以往的一些情况、特别是武汉音乐学院单独建校之事,写篇稿子,以供《黄钟》在武汉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专辑中使用。我考虑了很久,还没想出写点什么好。其实,在今年三月下旬,孙晓辉单约我就这些事细谈过一次,后来她撰写过一篇访谈,贴在校园网的“校史馆”栏内,她写的很好,我再写也会是重复这些话。说实在的,对我院在“”前后的一些情况及“湖艺”音乐与美术分院之事,原湖北省教育厅张叙之副厅长是最清楚的了,他不仅是一位难得的历史见证人,而且他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尤为关心与支持,以至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他还亲自谋划与操办过。将伯之助,义不敢忘。因此,我想起五年前他送给我的那几本书,在《烟云录》(系编成册,均未公开发表)中,就有几篇是记写我院办音乐师范与湖艺分院之事,笔者据事直叙、简明扼要,使人一目了然。因此,我把《艺术学院分家》、《昨夜梦魂中》及《艺术学院办师范》等几篇复印给您,并建议在《黄钟》校庆专栏上加按语予以刊载。是否有当,请审定。籍此,也算是向你交了个差。

辑安

史新民

I and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ZHANG Xu-zhi

Abstract: Based on writing of the eyewitness, this paper recorded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also talked about the history that opening specialty of teaching-training in Hubei Art Institute, predecessor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as well as recalling participation of art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various music education events held by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澳大利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一、基本概况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众多,比较知名的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音乐学院、悉尼大学音乐学院、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音乐学院、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蒙纳士大学(又译莫纳什大学)音乐学院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音乐院校进行了一些调整,一些原本独立的音乐学院与综合大学合并,成为半独立的音乐教育院校,如悉尼大学音乐学院。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所知名的澳大利亚音乐院校。

悉尼音乐学院始建于1915年,1990年并入悉尼大学,定名为悉尼大学音乐学院。学院靠近大海,与悉尼歌剧院相邻,校园环境优美。学院师资来源国际化、教学模式多元化、文化艺术交流常态化,且设施完善、管理科学、人才培养水平一流,是澳大利亚乃至世界顶尖的音乐院校之一[1]。学院教师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本土和西欧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一些杰出音乐家也移民到澳大利亚并受聘于悉尼音乐学院。学院还聘请了许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作为客座教授,兼职讲授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拥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能够有力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墨尔本大学成立于1853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成立于1891年。1994年,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合并了教育学院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正式将培养音乐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在保留部分音乐表演专业的同时,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将公共音乐教育作为教学重点,注重音乐教育的创造性和职业化。

昆士兰音乐学院成立于1957年,位于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本市区。20世纪80年代,昆士兰音乐学院与格里菲斯大学合并为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音乐学院。自创办以来,昆士兰音乐学院见证了澳大利亚音乐教育的变迁,培养了诸多优秀的音乐家。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音乐院校之一,昆士兰音乐学院各类学生总计超过800人。[2]

二、教学体系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继承了欧美尤其是英国的教学体系,同时吸取了各国音乐教育的精髓,并与本土音乐和人才培养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一)学制和专业设置

澳大利亚的音乐教育体制与英国的音乐教育体制相似。本科阶段的音乐专业有两种学制:一种是学士学位教育,学生需要进行四年的学习并通过考核方可获得音乐专业学士学位;另一种是大学文凭教育,类似国内的专科教育,学生通过三年的课程学习获得毕业文凭,没有学位,如钢琴专业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可获得钢琴演奏文凭。研究生阶段的音乐专业教育分为硕士教育、博士教育两个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分为两类:一类为课程型硕士教育,学生只需完成一年的全日制学习,获得一定的学分后即可毕业;另一类为研究型硕士教育,学生需要完成两年的全日制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毕业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两年至四年的全日制学习,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以获得博士学位。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专业设置多样。例如,悉尼大学音乐学院设置有表演、指挥、作曲、音乐学、计算机音乐等专业,其中,表演专业又包括声乐、弦乐、管乐、钢琴、吉它、爵士乐表演等。昆士兰音乐学院的专业也非常丰富,包括现代流行音乐、爵士乐、西方古典音乐、音乐技术、音乐理论等学科,可授予音乐学、音乐技术、现代音乐、音乐研究等学位。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设有音乐教育、表演、作曲、音乐学、音乐治疗等专业[3]。澳大利亚音乐院校一般都设有辅修专业。在昆士兰音乐学院,二胡、古琴、琵琶等中国乐器的演奏也被列为辅修专业。

(二)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人本化的特点,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

悉尼音乐学院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通过多元化教学全方位发展学生能力,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悉尼音乐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一批音乐家而不是少数独奏家。学院推崇快乐学习法,认为学习音乐是一个享受音乐、享受生活和享受工作的过程[4]。这样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平和从容。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比赛,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发现教和学的不足之处,而不是刻意追求获奖或衡量教师教学能力。

昆士兰音乐学院提出学以致用、将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相融合的教学理念。昆士兰音乐学院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院将创新实践与艺术转化融入教学,与昆士兰艺术学院、昆士兰电影学院开展合作,促进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设计艺术等交叉融合,鼓励学生整合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与音乐产业广泛合作,并引入团队协同创新模式,开设大量艺术实践课程,培养复合型音乐技能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澳大利亚的音乐学院与社会联系密切,注重为学生艺术实践及职业发展提供机会。一些文化机构、知名公司经常资助音乐院校举办各类音乐会,设立各种社会奖学金,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资助和艺术实践舞台。澳大利亚音乐院校经常举办校园“开放日”(open day)活动。在开放日,学院会举办大量的师生演奏会、音乐会,并热情接待社会各界来访者。参观者可以免费欣赏音乐,所有学生都有演奏或演唱的机会,拉近了学校和社会的距离。

(三)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教学形式多样,有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表演课、实践课等不同类型的授课模式。

同一音乐院校中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都不尽相同。悉尼音乐学院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多元社会的多种需求来设置课程,“悉尼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学生主科可学习四种不同风格的乐队音乐(交响乐队、室内乐队、古典乐队、现代乐队)”[5]。小提琴专业的学生除了主修的专业科目之外,还可以自主选择大量的选修课。最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主要有教学法、室内乐、交响乐、爵士乐、即兴演奏、理论文献、教学实习等。

昆士兰音乐学院钢琴专业课程设置简约且连贯,“形散而神不散”。必修课程系统性较强,主要课程有钢琴教学法、键盘基础能力、键盘乐、表演、音乐理论、听觉训练等,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音乐功底与个性化创作的能力。选修课注重因材施教,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主要分为作曲系列、指挥系列、爵士乐系列、键盘伴奏系列、音乐英语系列、音乐行业研究系列、音乐文学系列、音乐学系列、音乐技术系列、歌剧和音乐剧系列、音乐理论与听觉训练系列、教学法系列、音乐实践项目系列等十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又由若干门相关课程组成。

三、人才培养特点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注重吸收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并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整合,其音乐教育体现了以生为本、注重实践、宽口径、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

(一)注重音乐教育的“人本化”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强调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并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及学习程度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上,许多课程以研讨会、演讲、表演、即兴创作的形式展开,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严格的监督与评估制度。澳大利亚音乐院校将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操作、就业前景相结合,教学过程层层推进、有序展开,不仅使学生拥有扎实的音乐功底,还为其日后从事艺术实践工作提供长期的理论指导,进而使其对音乐艺术有更广泛和深入的领悟。

(二)注重音乐教育的“宽口径”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宽口径”地引入多种音乐文化。此类院校的师生的国际化程度高,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国际化程度也非常高,各国音乐都可以成为学生选修或辅修的课程。澳大利亚音乐院校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各种音乐会、学术报告、音乐节等交流活动让人目不暇接,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与此同时,澳大利亚音乐院校也非常注重学科交叉。在教学内容上,音乐理论与音乐表演实践相结合,音乐专业课与音乐通识课相结合,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学校限定教学内容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相结合,音乐艺术与电影、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课程设置充分融入人文历史、现代音乐、电影及其他艺术形式等课程,既能让学生领会音乐的真谛,感受人文的气息,也能使其对人生有所感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宽口径培养学生的音乐及文化素养。

(三)注重音乐教育的“实践性”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注重实践教学,突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提升其职业竞争力,体现了其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澳大利亚音乐院校设置了即兴创作、室内乐、教学法、音乐管理等实践课程;在教学环节上,明确规定学生须背谱上课、参加音乐会(交流会)、公开演出,参与音乐行业实习、音乐艺术管理实习;在学习形式上,鼓励以小组团队的形式跨学科展开学习活动;在考试考核上,不仅对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考核,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学习日志、活动经验、准备工作、排练彩排等。在澳大利亚,专业的音乐团体或各类学校对音乐人才提供的全职岗位非常少,音乐专业毕业生面临激烈的工作竞争。澳大利亚音乐院校注重职业教育,引导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以“音乐会表演者和歌剧演员、指挥、教师、音乐机构行政管理者、交响乐团经理、音响导演和音响工程师、电影音乐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等为职业。总之,澳大利亚音乐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都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值得国内音乐院校借鉴。

参考文献:

[1]悉尼大学音乐学院简介[EB/OL] .http://music.sydney.edu.au/about/history,2013-12-18.

[2]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音乐学院简介[EB/OL].http://www.griffith.edu.au/music/queensland-conservatorium,2014-01-25.

[3]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简介[EB/OL]. http://vca-mcm.unimelb.edu.au/,2014-01-25.

[4]喻辉.澳大利亚音乐教育见闻[J].人民音乐,1994(10):36-38.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范文第4篇

严格地来讲,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始自1927年成立的上海音乐院,后改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而“专业”这个名词,其内涵是十分现代化的。从这个角度来探讨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本文在时期上的上限应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香港在割让给英国(1941)之后论文直到抗日战争(英国称之为“太平洋战争”)战胜(1945),不仅没有专业音乐教育,连中、小学音乐教育都可有可无。假如“专业音乐教育”是指从音乐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学成后可以在社会里各个音乐行业从事实际工作,如演奏、指挥、作曲、音乐行政管理、主持广播节目、为电影配乐、灌制音乐录音,等等,那么大学音乐系或音乐学院的毕业生算不算“专业音乐”人才?若依照律师、医生、建筑师、会计等专业标准来要求,大学音乐系或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还不能算是合格的专业人员,因为他们没有像律师、医生、建筑师、会计师等专业那样,在大学毕业后经过一两年实习、考牌及格后成为正式、拥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

音乐学院毕业的演唱、演奏、指挥、作曲系学生当然可以算是“专业音乐”人才,但音乐学系和大学音乐毕业生则只能算是“学者”,不是“专业音乐”家。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伯恩斯坦、马友友等人读完哈佛大学学位后,还跑去寇蒂斯、朱莉娅音乐学院进修演奏技巧。我提出这个问题,是想提醒音乐教育界的决策者,在制定高等和专业音乐教育策略上分清学术、理论和技巧等不同领域、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依我个人之见,学作曲、演奏、演唱的用不着去念博士,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成为“大师”(Maestro);学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史和理论分析的则需要攻读博士,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做“学者”、“教授”。本文所讨论的“专业音乐教育”,是指香港中学教育以上的音乐教育,包括大学音乐系,演艺学院里的音乐学院、私立音乐专科学校和私立音乐学院。

一、历史背景专业音乐教育在香港最初是以业余兼时形式出现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一些共产党员音乐工作者于1947年4月初在香港成立“中华音乐院”,院长由着名小提琴家马思聪担任,但实际工作由从上海南下的赵和李凌负责,真正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南方局党委。这所音乐院集中了为数颇多的音乐家任教,也培养了不少的学生,以声乐歌咏为主,电影音乐为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院的部份教师留港发展,大部份则北返大陆,成为中国内地的音乐干部。中华音乐院结束后,另一所夜间“以培养宗教音乐基本人才,促进圣乐布道工作”为宗旨的“基督教中国圣乐院”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毕业的邵光于1950年在香港教育署立案注册“基督教中国圣乐院”为专科音乐学校。这所专科音乐学校于20世纪70年代中自置校舍,并改名为“香港音乐专科学院”,现以培养中级音乐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名继续深造进修,有的则返回东南亚国家工作。上述两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在香港经济非常因难的时期成立的。

到了60年代初,德明书院和清华书院也先后建立了音乐系,前者只办了两年(1961~1963),后者则一直坚持到7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岭南书院(后升格为“学院”,再于1997年成为香港政府资助的“大学”)也办了一阵子音乐系,由于过于昂贵,于80年代初结束,部份教师与学生分别分配到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新成立的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此外,香港联合音乐院和海燕艺术学院于1969年成立,前者以报考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在香港的公开考试为其主要招生来源,故就读学生不少;后者则难以为继,于90年代末结束。1975年成立的南方艺术学院,后改名为“黄自艺术学院”,现在事实上已变成个别教授的音乐“私塾”。与“官方”关系较密切的一批音乐界人士于1978年7月成立“香港音乐学院”,为不牟利并获慈善捐款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规模远较上述各“音乐院”和“艺术学院”为完善———在[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香港艺术中心租了近万英尺的地方,可收学生90名、雇用兼职教师20余名。这所音乐学院于1985年合并入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从上述音乐院、艺术学院和下文所叙述的大学音乐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看,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夜间上课的私立民间学校。2.私立专上学院、书院如清华书院、岭南书院的音乐系。3.香港政府资助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的音乐系、浸会大学的音乐及艺术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

二、目前的专业音乐教育目前,香港培训专业音乐人才主力由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香港大学音乐系、浸会大学音乐艺术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四院系负责。在上文提及的《香港的音乐(1841~1993)》一文里,我已交代了这四个院系从成立到90年代中的教与学以及研究的情况,下面将谈谈他们的近况。

1.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成立于1965年的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是香港专业音乐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学府,目前设有:(1)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2)兼读学士课程。(3)硕士、博士学位课程。现简略介绍如后。修读三年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的本科生,在毕业前至少修毕123学分。除特别注明外,所有科目均为学期学科目:3学分,每周授课3小时。凡属两学期科目,第一学期科目是第二期之先修科目。供选修的科目如下:合唱训练(1)至(8)、音乐术科(1)至(16)、中国戏曲专论、音乐之材料与结构(1)至(3)、音乐学导论、西洋音乐史(1)至(4)、对位法(调性及现代)、曲式及音乐分析(1、2)、配器法、听音训练(1、2)、乐器教学法及作品研究、中国音乐历史及理论(1)至(3)、中国民歌专论、世界音乐导论、中国说唱音乐专论专题研读(1)至(4)、西洋音乐史专题(1、2)、毕业音乐会、音乐讯息科技、室内乐(1)至(8)、电子音乐、当代亚洲音乐、指挥学、20世纪音乐材料与技巧、中国音乐历史专题、圣诗学及比较礼仪音乐、记谱及分析法概论、作曲技巧、中国音乐专题研究(1、2)、对位法(调式)、圣乐专论、作曲(1)至(3)、西洋歌剧专论、中国器乐专论、管弦乐团及管弦乐专论、管弦乐合奏(1)至(8)、记谱法、19世纪前的演奏传统。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范文第5篇

本报讯 为纪念蔡元培、萧友梅逝世60周年,北京大学与中央音乐学院有关部门最近在北京大学礼堂举行了刘育熙教授小提琴专场义演音乐会。北京大学及中央音乐学院近千名师生和蔡元培、严复、蒋梦麟、刘半农、刘天华等北大老校长及老教授的后人,观看了音乐会。

我国老一辈作曲家,《白毛女》的原作者之一瞿维先生特地光临,聆听了由刘育熙独奏的小提琴协奏曲《白毛女》,给予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并与刘育熙教授合影留念。音乐会上,刘育熙教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湛的技巧演奏了刘天华的《良宵》、《悲歌》,刘半农、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及德彪西的《月光》、弗朗克的《A大调奏鸣曲》等曲目。

音乐会结束以后,作为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子女代表的刘育熙教授,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并与与会嘉宾和北大、中央音院部分师生进行了亲切的座谈。

据悉,今年12月31日是我国卓越的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日。我国音乐界还将在今年进行纪念萧友梅先生的活动。刘育熙教授在北大的义演音乐会为此次活动拉开了帷幕。

美音乐家赴沪讲学

本报讯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弦乐系主任、低音提琴教授戴维・纽伯特与美国俄亥俄州克柏林・格林大学音乐学院低音提琴教授陆元雄6月7、8日应邀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进行讲学指导。

戴维・纽伯特曾任美国国际低音提琴协会主席,是世纪著名的低音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他的演奏和教学遍及美国、欧洲与世界各地。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1985年赴美国德州大学留学的陆元雄,六次在全美国国际音乐比赛获第一名。他们的讲座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曹畏

德国次女高音歌唱家爱丽丝在武音举办德国艺术歌曲演唱会

本报讯 6月2日晚,德国女次高音歌唱家爱丽丝成功地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举办一场德国艺术歌曲演唱会,受到了中、外听众的一致好评。

这是爱丽丝女士第五次在武汉举办音乐会。同时,她还在武汉音乐学院设立了德国艺术歌曲基金会,并成功地举行了两届学生演唱和钢琴伴奏比赛,推动了武汉音乐学院声乐学科建设。

6月7日晚,在爱丽丝教授指导下,武音声乐系的中青年教师在音乐厅还举办了德国艺术歌曲演唱会。武音

华南师大音乐系举办首届硕士毕业生答辩会

本报讯 6月13日,华师范大学音乐系举行了着届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会。两位硕士毕业生在导师雷雨声教授、郭和初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分别以《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路探讨》与《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曲式结构的若干特点》为题进行阐述和接受答辩,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央音乐学院张前教授、武汉音乐学院陈国权教授、星海音乐学院蔡松琦教授、罗小平教授分别担任评委主席和评委。华音凌

湖北沙洋县举办"星星歌手电视大奖赛"落幕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范文第6篇

严格地来讲,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始自1927年成立的上海音乐院,后改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而“专业”这个名词,其内涵是十分现代化的。从这个角度来探讨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本文在时期上的上限应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香港在割让给英国(1941)之后论文直到抗日战争(英国称之为“太平洋战争”)战胜(1945),不仅没有专业音乐教育,连中、小学音乐教育都可有可无。假如“专业音乐教育”是指从音乐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学成后可以在社会里各个音乐行业从事实际工作,如演奏、指挥、作曲、音乐行政管理、主持广播节目、为电影配乐、灌制音乐录音,等等,那么大学音乐系或音乐学院的毕业生算不算“专业音乐”人才?若依照律师、医生、建筑师、会计等专业标准来要求,大学音乐系或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还不能算是合格的专业人员,因为他们没有像律师、医生、建筑师、会计师等专业那样,在大学毕业后经过一两年实习、考牌及格后成为正式、拥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

音乐学院毕业的演唱、演奏、指挥、作曲系学生当然可以算是“专业音乐”人才,但音乐学系和大学音乐毕业生则只能算是“学者”,不是“专业音乐”家。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伯恩斯坦、马友友等人读完哈佛大学学位后,还跑去寇蒂斯、朱莉娅音乐学院进修演奏技巧。我提出这个问题,是想提醒音乐教育界的决策者,在制定高等和专业音乐教育策略上分清学术、理论和技巧等不同领域、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依我个人之见,学作曲、演奏、演唱的用不着去念博士,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成为“大师”(Maestro);学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史和理论分析的则需要攻读博士,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做“学者”、“教授”。本文所讨论的“专业音乐教育”,是指香港中学教育以上的音乐教育,包括大学音乐系,演艺学院里的音乐学院、私立音乐专科学校和私立音乐学院。

一、历史背景专业音乐教育在香港最初是以业余兼时形式出现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一些共产党员音乐工作者于1947年4月初在香港成立“中华音乐院”,院长由着名小提琴家马思聪担任,但实际工作由从上海南下的赵和李凌负责,真正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南方局党委。这所音乐院集中了为数颇多的音乐家任教,也培养了不少的学生,以声乐歌咏为主,电影音乐为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院的部份教师留港发展,大部份则北返大陆,成为中国内地的音乐干部。中华音乐院结束后,另一所夜间“以培养宗教音乐基本人才,促进圣乐布道工作”为宗旨的“基督教中国圣乐院”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毕业的邵光于1950年在香港教育署立案注册“基督教中国圣乐院”为专科音乐学校。这所专科音乐学校于20世纪70年代中自置校舍,并改名为“香港音乐专科学院”,现以培养中级音乐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名继续深造进修,有的则返回东南亚国家工作。上述两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在香港经济非常因难的时期成立的。

到了60年代初,德明书院和清华书院也先后建立了音乐系,前者只办了两年(1961~1963),后者则一直坚持到7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岭南书院(后升格为“学院”,再于1997年成为香港政府资助的“大学”)也办了一阵子音乐系,由于过于昂贵,于80年代初结束,部份教师与学生分别分配到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新成立的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此外,香港联合音乐院和海燕艺术学院于1969年成立,前者以报考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在香港的公开考试为其主要招生来源,故就读学生不少;后者则难以为继,于90年代末结束。1975年成立的南方艺术学院,后改名为“黄自艺术学院”,现在事实上已变成个别教授的音乐“私塾”。与“官方”关系较密切的一批音乐界人士于1978年7月成立“香港音乐学院”,为不牟利并获慈善捐款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规模远较上述各“音乐院”和“艺术学院”为完善———在香港艺术中心租了近万英尺的地方,可收学生90名、雇用兼职教师20余名。这所音乐学院于1985年合并入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从上述音乐院、艺术学院和下文所叙述的大学音乐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 乐学院看,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夜间上课的私立民间学校。2.私立专上学院、书院如清华书院、岭南书院的音乐系。3.香港政府资助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的音乐系、浸会大学的音乐及艺术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

二、目前的专业音乐教育目前,香港培训专业音乐人才主力由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香港大学音乐系、浸会大学音乐艺术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四院系负责。在上文提及的《香港的音乐(1841~1993)》一文里,我已交代了这四个院系从成立到90年代中的教与学以及研究的情况,下面将谈谈他们的近况。

1.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成立于1965年的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是香港专业音乐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学府,目前设有:(1)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2)兼读学士课程。(3)硕士、博士学位课程。现简略介绍如后。修读三年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的本科生,在毕业前至少修毕123学分。除特别注明外,所有科目均为学期学科目:3学分,每周授课3小时。凡属两学期科目,第一学期科目是第二期之先修科目。供选修的科目如下:合唱训练(1)至(8)、音乐术科(1)至(16)、中国戏曲专论、音乐之材料与结构(1)至(3)、音乐学导论、西洋音乐史(1)至(4)、对位法(调性及现代)、曲式及音乐分析(1、2)、配器法、听音训练(1、2)、乐器教学法及作品研究、中国音乐历史及理论(1)至(3)、中国民歌专论、世界音乐导论、中国说唱音乐专论专题研读(1)至(4)、西洋音乐史专题(1、2)、毕业音乐会、音乐讯息科技、室内乐(1)至(8)、电子音乐、当代亚洲音乐、指挥学、20世纪音乐材料与技巧、中国音乐历史专题、圣诗学及比较礼仪音乐、记谱及分析法概论、作曲技巧、中国音乐专题研究(1、2)、对位法(调式)、圣乐专论、作曲(1)至(3)、西洋歌剧专论、中国器乐专论、管弦乐团及管弦乐专论、管弦乐合奏(1)至(8)、记谱法、19世纪前的演奏传统。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范文第7篇

尽管川音音乐学系于1994年3月8日才正式成立,但其音乐学专业教育却发端于1986年9月。那时,学校为了音乐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受武汉音乐学院已开办了音乐学专业的启发,在时任院长李忠勇教授的极力主张下,便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开办了本专业,并从198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学生。当时由作曲系临时代管,待1994年川音正式成立音乐学系后,所有学生才归人音乐学系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本系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正式对外招收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三个硕士研究生方向。

至今,川音音乐学系开办的音乐学专业已有近三十年历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由最初仅有一个音乐学本科专业、三个硕士研究方向、八九位教师,发展到现今已拥有三个本科专业(音乐学理论、音乐治疗、音乐新闻与评论)、四个硕士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二十余位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并且,由原来每年仅招收一两名本科生,发展到现今每年可以招收本科生四五十人、研究生数人的办学规模。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我围音乐学专业教育在地方音乐院校中的发展。

本人作为川音音乐学系的一位建设者、在任系主任、专业教师,可以说自始至终见证了它的成长。为了让读者了解川音音乐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笔者从以下方面做一介绍,以供大家审视四川音乐学院开办音乐学专业的办学理念与思路,从中可以总结其得与失。

一、调整音乐学专业的学制

2006年以前,川音音乐学系的音乐学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一直是采用“本五研二学制”模式办学。但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其中明显存在下列缺陷:

对于五年制本科而言,其学习时间过长,大部分学生在时间把握上缺乏紧迫感,学习上存在懒惰的心理。学生五年中用三年时间上专业基础课(集体课),两年用于上专业课(个别课)。每到四五年级阶段,随着专业基础课程逐渐减少,学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这种安排,由于已学了三年,如果再用两年从事专业学习、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往往不能有效利用好这两年的时间。不少学生便以回家参加调研或社会实践为由,将本该在一年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毕业论文一拖再拖,直到临近毕业前才交初稿,不仅大大浪费了有效的学习时间,而且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许多学校开始创办音乐专业,加之学校内部也新增了一些可供考生选报的其他四年制专业,从客观上造成了五年制音乐学专业与这些四年制专业在学制方面的竞争压力。因为,在社会上一向把音乐学视为理论性强,考试内容与程序又比较复杂且难考的专业,不少考生望而生畏。特别是一部分家长将孩子考入艺术大学作为获取大学文凭的一种选择,看到音乐院校中的绝大多数专业通过四年学习便能得到一纸大学文凭,而让人感到深奥的音乐学专业却要花费五年时间才能毕业――从获取文凭的角度,他们不得不计算学习成本。因此,不少原本打算报考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就分流去投考了其他专业,致使川音在前些年的音乐学专业招生方面出现了生源危机,一度被人们视为“冷门”专业。出现这样的状况,不仅不利于音乐学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造成了音乐学专业教师的资源浪费,师生比例失调。

对于两年制研究生而言,在办学过程中发现,从我系本科直接考研的人数很少,反而多数考生源自校内外毕业的其他专业。究其原因,大部分本系学生由于此前已学了五年时间,客观上已养成拖沓、散漫的学习习惯,产生了厌学情绪,再无报考研究生的学习动力。加之,音乐学专业平日又缺少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没有更多机会“出彩”,与其报考研究生,还不如尽快找个工作安顿下来更实际。至于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中,由于多数来自其他专业,大多缺乏音乐学专业基础知识系统训练。面对这样的学生,仅用两年完成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并达到毕业要求,培养时间显然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修正了培养目标。对本科生而言,主要培养他们在毕业以后,具备能初步从事音乐学专业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对研究生而言,主要培养他们在毕业以后,具备能独立从事音乐学专业教学、科研、管理的能力。于是,我们从2006年开始,便对音乐学专业的学制进行了改革,将其中本科由原来的五年制调整为四年制,将硕士研究生由原来的两年制调整为三年制。其目的是,一方面把本科阶段视为普及教育,通才培养,主要将他们培养成能在中小学中担任音乐课师资,在音乐、文化事业等单位中从事音乐文化市场的组织管理与指导工作的干部。让他们能在四年学制中,在更为集中的时间内达到学习目的,完成学业。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费开支,缩短学习周期,让学生们的学习精力更加集中,同时也让一部分还想继续在音乐学领域中有所为的同学,通过报考研究生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本四研三”是我们在2006年以后一直采用的学制。

二、拓展音乐学专业的学科

与国内其他兄弟院校一样,我们也时常思考音乐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力图在未来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因地制宜地办出自己的特色。从2004年起,为适应国内教育形势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原有本科专业方向基础上,又相继开办了音乐治疗、音乐新闻与评论专业,成为继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之后,国内第三家开办音乐治疗专业、第一家开办音乐新闻与评论专业的教学单位。

开办上述专业,无非是想顺应社会需要、加强学科建设、拓展专业、彰显办学特色。因而,本系的音乐治疗,正是我系在分析了当时社会需求,在学习借鉴了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办学经验基础上开办的新专业。为了办好此专业,我们不仅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还及时派青年教师到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参加进修和培训,并从中央音乐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引进音乐治疗和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师资。除为该专业制订了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外,还专门针对其培养目标,制订了音乐治疗学概论、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儿童孤独症/智障症的音乐治疗、音乐治疗评估方法、音乐治疗方法与技术、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能等十余门专业核心课。经过十年的建设,该专业现已毕业学生共七届。据不完全统计,在现有毕业生中,不少已在国内心理治疗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精神病院、早教中心以及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部门任职。

本系的音乐新闻与评论专业,是笔者受国内一些高校开设体育新闻专业的启发,于2006年9月在川音音乐学系倡导开办的。除有一年因其他原因停招外,现已招生八届。开办这一专业,其目的主要想为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单位培养音乐节目主持、音乐新闻与评论、音乐编辑与策划的传媒工作者。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同样为其制订了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并分别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和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引进传播学和音乐编辑学专业师资。除制订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外,另也专门制订了适合该专业学习的音乐批评学导论、音乐文论写作基础、音乐编辑基础、传播学理论与媒体应用、新闻理论与实践、音乐评论文献导读、文化市场营销与策划等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经过近十年的建设,该专业方向现已毕业本科学生五届,他们多数在传媒机构及学校任职。

三、创设音乐学专业的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川音音乐学系重视借鉴外校办学经验,为了开办好音乐学业,笔者曾与首任系主任颜曼秋教授丁建系之初到上海、武汉考察,后来又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经过最近二十年的反复修订,我们不仅为本专业制订了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除开设有与全国各兄弟院校相同或相似的音乐学导论、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世界民族音乐、音乐学文献导读、毕业论文(主科)专业核心课外,同时还创设了一部分与其他院校不同但确实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门便是笔者从2004年起创设的供全系三个专业学生学习的音乐文论写作基础。

关于开设此课程的目的,笔者曾以专文就其必要性、思路、可行性三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我主张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从它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循序渐进性、训练方式的可操作性等原则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文体中较常见并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音乐日记、音乐消息、音乐散文、音乐通讯、音乐专访、音乐大事记、音乐读书笔记、音乐札记、音乐计划、音乐总结、音乐课程教学大纲、音乐课程教案、音乐调查报告、音乐评论、音乐杂文、音乐论文开题报告、音乐论文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并结合日常作业检查、课堂作业批改、习作评讲、例文赏析、采访调查、教学实习、课后练习等项目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并认为,该课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音乐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笔头工夫,为他们将来从事音乐教学、管理、宣传、策划和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音乐文论写作基础。为此,笔者还专门带领本系部分教师向四川省教育厅主管部门申请了课题,并于2009年12月获批四川省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注重专业特色,强化写作实践――关于在音乐艺术院校开设(音乐文论写作基础)课的探索”(项目编号P0941200),还初步编写了一部《音乐文论写作基础》教材,正在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再联系出版。

除该课程外,我们还为音乐新闻与评论专业学生创设了音乐评论文献导读、传播学理论与媒体应用、新闻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力图在川音音乐学系建立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各专业课程体系,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四、提升音乐学专业的内涵

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提升内涵发展必然成为一所地方音乐院校开办音乐学专业的头等大事。为了提升本专业的内涵发展,最近十余年来,我们尽可能做了下列工作:

(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的需要,以及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尽量避免“近亲繁殖”。建系以来,我们先后从本校和外校的武汉音乐学院、厦门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的音乐学专业,以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等院校的医学心理学、传播学专业中,选留和引进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共十余人充实到本系教师队伍中,让他们在音乐学各领域中发挥其长。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一部分青年教师跨校报考博士研究生来提升学历,为将来顺利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迄今为止,本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3人,并正在接纳新的博士人才。

(二)认真强化教学管理工作

针对本系音乐学理论本科所采取的四年制培养模式,我们在教学进程计划上,前两年按通学模式培养,学生不分专业或研究方向,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为主,后两年则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学习为主。在专业导师的选择上,学生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学或其他领域,自主选择指导老师,经同意后方可进入专业学习,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最近两年来我们还特别制订了《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毕业论文)(主科)教学大纲实施方案》,规定凡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的本科学生,在第三学年必须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不少于三千字的学期论文和学年论文。在第四学年,本系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均须提交本研究领域毕业论文或毕业实验报告一项,字数不少于六千字。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均由各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集体评分;再按优秀(90―95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五个等级对学生作业进行评比。

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还专门制订了《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三)定期邀请专家举办讲座

举办学术讲座,是开阔师生学术视野、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了活跃校园的学术气氛,本系自成立以来,先后邀请到中国音乐史专家汪毓和、梁茂春、王子初、秦序、戴嘉枋、周畅、赵维平、宫宏宇等,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学专家冯光钰、陈自明、毛继增、赵佳梓、杜亚雄、刘正维、张兴荣、蒲亨强、蔡际洲、周耘、刘桂腾、约瑟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乐系教授、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传统多声音乐研究中心的主任)等,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专家于润洋、沈璇、杨燕迪、罗伯特・温特(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音乐系教授)等,音乐评论家赵世民、陈志音等,音乐治疗、心理学专家杰比切斯基(英国心理学博士,享誉世界的心理学、哲学、宗教学集成大师)、阿梅利亚・奥尔德菲尔(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教授)等到川音举办学术讲座,让本系师生从中了解到了众多前沿学术信息。

(四)努力营造学生“出彩”平台

众所周知,音乐学专业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也是一个需要甘于寂寞、能坐冷板凳的专业。如何能让学生爱上这一专业,让其享受到通过努力学习便可以获得成果,尝到钻研理论带来的乐趣,我们也努力营造学生“出彩”的平台。2004年至今的十年间,我系先后独立或联合举办过两届“悠扬杯”学生音乐书评征文比赛、三届“忠勇奖”优秀学生评奖、首届“音乐学杯”音乐评论征文比赛活动。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举办的与专业相关的各类赛事,如由《音乐研究》编辑部主办的多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活动,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论研究会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戏曲音乐论著、论文评奖活动,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音乐研究》编辑部举办的第六届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等。这样,不仅营造了校园勤于读书、积极关注音乐理论以及社会音乐生活的良好学术氛围,而且使得不少同学在上述活动中取得了各种奖项,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此外,为了提升音乐学专业的内涵发展,我系还与校外的四川省音乐家协会、成都市救助站流浪儿童收容中心、成都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及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等单位合作,分别建立了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乐苑》杂志社记者站、音乐治疗实习基地、福宝民间音乐研究基地等,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各种学习环境中增长才干,取得进步。

结语

在“抓内涵、谋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川音音乐学系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办学经验,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内许多兄弟音乐艺术院校相比,限于办学历史、办学环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自身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在本科生教育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管力度,让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探索音乐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服务。

2.在研究生教育上,我们还需要在学科建设上进一步拓展,在开办好音乐治疗、音乐新闻与评论本科专业层次基础上,逐渐向研究生层次延伸;在课程建设上,虚心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有益经验,制订更加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将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心。

3.限于地方音乐院校过去在学科建设上观念落后,申报工作抓得不紧,对高学历师资培训重视不够,尽管现今学校已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招收“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博士研究生,并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但与国内部分音乐院校相比,我们至今还没有音乐学专业的博士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

4.由于地缘关系和学校环境等因素,我们与国际音乐院校还缺乏更多交流,国际视野还非常缺乏。另外,在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方面也缺乏更多主动性,还需要进一步改变观念,调整思路,不断加强此方面的工作。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办好音乐学专业呢?笔者认为,有下列两点需要思考:

其一,在办学思路上,应树立“大音乐学观”的思想,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既要在音乐学专业范畴内办好一批应用面较广、社会需求量较大的音乐学理论、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早期多数院校称“民族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音乐艺术管理、音乐治疗、音乐编辑、音乐传播、音乐科技、音乐新闻与评论等专业或研究方向,也要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办好一部分应用面相对较窄、社会需求量较少但属于高端学科、或不可缺的某一研究领域,如音乐美学、音乐考古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声学、音乐文献学等。发挥“两手抓”的精神,既要重视传统学科,也要不断拓展新兴学科;既要重视基础学科,也要发展应用学科。不能把音乐学专业仅办成只供少数人孤芳自赏、过于冷门的专业。

其二,在生源数量上,应保持生态平衡。既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办学条件去无限制扩招,也不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少招;既要考虑社会需求,也要着眼学科的未来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在诸多高校开办有音乐学专业的情况下,大家正在面临研究课题愈来愈窄、学问愈来愈难做、就业形势愈来愈紧张的严酷现实,倘若不去抓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就会步入制约发展的瓶颈,极不利于音乐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范文第8篇

在韩国,音乐学院的毕业生都以能到俄罗斯深造为荣,而要在韩国著名的音乐院校拿到教授等显要职称都要求有国外镀金的经历。韩国和俄罗斯一些不法之徒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开始炮制假文凭。他们提出了所谓“快速音乐教程”,打出的广告是:花更少的时间和更少的金钱就可以获得俄罗斯最著名的两所音乐院校副博士或者硕士的文凭。为了不引起怀疑,首尔一家音乐学院的51岁校长亲自出马“广纳良才”,急于求成的韩国人更是蜂拥而至。

据悉,这种音乐速成班确实是名副其实的“速成”。学生交费后,只需在首尔接受10天的所谓“大师班培训”,然后前往俄罗斯学习10天,就可以等着拿副博士文凭了。毕业论文是由韩国分部雇用初出茅庐的“音乐翻译天才”用俄文写成的,论文答辩只用不到半小时。这样,一个个俄罗斯音乐院a校的副博士就诞生了。所有的费用加起来大约两三万美元。硕士学位更便宜,仅需4000至5000美元。一些学生根本不懂俄语,因而甚至连自己的论文题目都说不上来。

首尔中区检察院的调查显示,尽管对这种速成班有所怀疑,但不少人还是愿意参加,毕竟这与正规的教育比起来要省时、省力、省心、省钱。记者了解到,在俄罗斯正规音乐学校上学,拿到正式的高级文凭至少需要7-8年,而且要经过艰苦训练。为了混淆视听,加强学生的信任度,俄罗斯著名音乐高校的校长每年确实会带着一批教授前往韩国讲课。在论文答辩期间,也有一名俄罗斯教授作为俄罗斯高校的代表在场。据悉,韩国和俄罗斯高校双方将所获利润对半分,从1998年至今获利已超过250万美元。

据调查,所谓的韩国分部已颁发了21张副博士和100多张硕士文凭。其中有些速成班毕业生已经在韩国著名的音乐学校中任职,可谓风光一时。目前,韩国警方已经对5名假的副博士提出刑事诉讼,其余15名予以7000至1万美元不等的罚款。所有的假冒硕士也将面临类似的惩处。此外,韩国警方正在考虑以参与诈骗和共犯的罪名要求俄罗斯引渡俄音乐学院校长到韩接受审讯。韩方认为,韩国基本上不审查外国学位是否真实,让这些骗子有了可乘之机。俄罗斯媒体也认为,俄方必须采取一定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重演,确保俄罗斯的教育文凭货真价实。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声乐演唱;本科毕业论文;管理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毕业论文管理方面,针对当前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管理和论文管控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是各大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或专业理论知识的方法之一。

一、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体系

(一)组织管理环节

1. 管理方式及内容

按照我国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的具体流程,在毕业论文的设计和指导方面,主要以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共同组建起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主要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或设计的确定、分派指导教师、对导师指导过程的监控、对论文答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论文或设计质量的评估及对答辩后的理论论文及设计类论文的存档等。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从领导小组组建开始,贯穿整个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完成之后的存档等环节中。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按照各校具体形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如分级管理负责制,主要以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为基础,在教务处的统一筹划和安排下,由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毕业院系、指导教师、教研室等构成整个毕业论文管理体系,从各自的职业范畴来对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管理进行责任的划分。

2. 管理的弊端

分级管理负责制尽管条理明晰,对毕业论文管理涉及的各个负责部门的工作进行划分,以确保论文管理的各一个环节可以按照相关规定顺利开展,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导致失败或出现信息传递的失效等问题。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涉及教务处、教研室、各个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指导老师等多个方面,难免因为交叉管理和层级检测而出现制约论文管理规范性等的问题。

此外,由于各类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践检验和调研单位的参与,如某学生的论文内容主要就某公司所筹办的音乐会的流程和管理等进行研究,在检验和监控论文质量时,指导老师、院方无法就该名学生是否深入实践进行调研而进行检测。此外,针对专业技巧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借助案例来检验,但是学校和公司之间缺乏合作,无法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或实验的机会。因此,在此方面当前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命题研究方面很容易趋向毕业论文的设计而轻视理论性论文的现象。

(二)管理程序环节

我国各类音乐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时,最容易出现管理问题的环节主要在管理程序的实施过程中。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覆盖到从选题到论文的写作,再到答辩和论文总结报送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全过程。按照不同的程序需要,目前每个环节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选题环节的管理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环节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选题时间、选题方式、选题的具体要求等方面。具体到时间的安排问题上,一般音乐类高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定在第八学期,选题需要定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具体的选题时间需要按照各个学校和院系的具体安排来执行。在选题方式上,当前我国高校基本设定为学生自拟或院校代为拟题两种形式。在具体选题方面,学生必须按照自身的专业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确定选题,题目同时要提交指导教师审核。如果音乐类高校实施由学校代为拟题方式,则需要选择富有教研经验的专业教师来拟定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并提交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来审核,审核后提报到教务处做题目备案。在拟题过程中,必须要保障题目的设定数目多于现有的毕业生数目,避免出现学生的擅长领域与选题不相符,无法顺利选题的问题。在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方面,以学生本科期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为理念,从助力学生综合使用知识的角度来设计选题。

2. 写作环节的管理

对于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针对此类学生所选定设计的内容和在内容中对专业技巧的运用,校方必须明确毕业设计的流程和要求,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两方面按照格式和内容分别列出明确的要求并将此信息传达到学生个人。格式要求由于涉及写作的规范性,因此必须统一,而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则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原则的基本规定。

3. 答辩和总结环节的管理

答辩环节在开题环节之前按职责分配到音乐学院的各院系,在具体的执行中同样由各个院系按照学校规定的章程和时间来组织和实施。音乐学院的各院系的具体答辩流程、规定、审核的方式及总结提报要有差异性,在对答辩和总结两个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对答辩的时间、组织方式、答辩的程序、论文成绩的审定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答辩结束后,学生的论文需要报送到各个院系的论文管理小组备案,对论文的归档进行保存,就论文的工作总结报告等方面进行存储并按照成绩进行汇总。

4.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时间通常集中在第八学期,而此学期一般是就业高峰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同样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方面,尽管目前采用学生自主拟题和学校代为拟题两种方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与企业之间合作的脱节,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具体论证中,只能从理论角度进行论证或设计,实用性并不高。在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认证方面,目前仅限于对本校的教师进行职称梳理,校企共建中的企业指导教师无法被纳入到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中来,论文设计和管理均具有局限性,尤其是校企共拟选题的设想显然缺乏落实的土壤。

(三)监管程序环节

监管环节在不同的学校落实的方式不同,主要借助监督工作来开展,具体包括学校的自检、毕业论文撰写的中期抽查、毕业论文撰写完成之后的抽查、对毕业论文导师的抽查等。其中,学院的自查需要将抽查到的结果提送相关部门,中期检查则主要针对论文的进展和撰写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进行检测。对于答辩前毕业论文的检测主要在于对毕业论文的重复率、抄袭、拼接等方面进行抽查和检测。前三个环节比较容易实现,第四个环节,即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情况的检测,由于受到各类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很难进行有效的把控。

二、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体制改革

(一)明确管理意义,明晰管理方向

针对我国当前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阶段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对其进行整改就务必从源头出发,如明确管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和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本身,而在于如何以毕业论文为基础,对本科毕业生的知识架构、专业理念、专业技术、艺术素养及综合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和指导,力争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找出学生目前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争取在就业之前加以完善。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评的最为直接的标准和评估要素,同样也反映着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等。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独立二级指标,应体现在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里,按照具体的要求来执行考评标准。

(二)确定工作目标,提高质量意识

论文质量是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之一,同样也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因此在对论文管理的过程中,务必按照每一个阶层的要求开展工作。在明确工作目标方面,注重管理和组织是首要任务;在监控教师和学生就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方面,需要在思想动员的同时,强化绩效考评政策,强调各个环节中管理的质量要求和行为规范要求,尤其在选题把关、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核、训练指导、中期检查、审阅和评阅、答辩及最终成绩的考核和评定等方面,均需要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质量意识的前提是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先进的管理理念、认真负责的管理精神和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等,力求在增加执行力度的同时,为论文质量的把控提供基本保障。

(三)建立校企共评机制,灵活运用考评标准

在一些音乐类高校,校企合作作为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方法之一,应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引入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如何筹划音乐会等方面所提供的经验课堂教学指导,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企业的指导人员也可以作为学生论文或者设计里,实践方面的指导老师。此种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在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设计时,融入更多的创意,在拓展他们思维空间的同时,也有利于就业后视角的开拓和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熟练操作能力。灵活运用考评制度,将原本的传统考核和考评制度及规范延伸到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评中来,将实践作为评分标准之一,转移到企业的考评和管理中来,可以更有利于减少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参考文献:

[1]刘平,周琪.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0).

[2]黄灿.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2012(04).

[3]胡廉民,李英.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研究[J].内江科技,2012(11).

[4]贝金,王春雨.基于PDCA循环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1(12).

[5]静文佳.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分析及改革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04).

[6]朱建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5).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双飞翔的翅膀托起一张印有“Pop Music”字样的圆形光碟,这就是2007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暨首届“学院杯”邀请赛logo。11月8日至11日,这个logo闪耀在四川音乐学院校园。该院和四川省教育厅、文化厅主办,川音通俗音乐学院和橙天歌歌数码娱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在规模、规格上创国内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领域之最。11日晚,“学院杯”决赛暨论文颁奖晚会在成都金沙国际剧场举行,四川省音协主席、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敖昌群,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付林、副主席陈小奇等上台颁奖;川音通俗音乐学院教师余政仪、施涛合作的《改变研究模式调整教学方法》、上海音乐学院选送的歌手杨添茸,分别获得论文和“学院杯”一等奖。

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院校,自2001年创办以来成果斐然。全国音乐、艺术院校的流行音乐专业高等教育,也各显其能各具特色,正在引领流行音乐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的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毕竟不像传统音乐教育那样,拥有完整的体系和深厚的积淀。其教育教学的理念、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编、目标培养等等,亟待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川音通俗音乐学院作为最早建立流行音乐教育专业的“先锋队”,深深认识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遂牵头率先举办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暨首届“学院杯”邀请赛,希望通过各院校的交流沟通,使中国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完善。

作为此次活动顾问的金铁霖在9日的开幕式上热情致辞,谈及自己从美声艺术的学习者到民族声乐的教育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研究通俗唱法,“那时高等院校还没有相关专业设置。我为歌手成方圆、韦唯等上过课,她们后来在流行歌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此前,媒体流传“金铁霖教授批评李宇春唱功不行”,当李宇春一袭黑装登上舞台,向母校表示诚挚感谢,并向金铁霖致意时,金教授颔首微笑,一派学者与长者风范。而何洁与2007“快乐男声”总季军魏晨、第9名王铮亮同台献歌竞艺,更为开幕式演出频频增加“亮点”。李宇春、何洁开个唱、出专辑,魏晨已签约被包装,王铮亮在京出演音乐剧《莎士比亚密码》男1号……川音学子成为娱乐“新宠”,打出一片新天地,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此次论坛从27篇应征“中国高等艺术学院流行音乐教育论文”中,评选10篇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一等奖作者之一的余政仪是李宇春的主科老师,他和施涛从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双重实践出发,提出“应建立流行歌曲风格化练声的新观念”,认为在艺术类高等教育中,流行歌曲演唱专业不适合分级教学;把“音域”作为衡量标准,那是对歌者个性特征的抹杀;而放弃更重要的“音乐文化”显然更不合适。获奖作者、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教师刘柱喜则以流行乐队组合教学模式为探索目标,谈及该院“红色浆果”、“蛋糕炸弹”等乐队组合在全国重大比赛频频摘金夺银,该专业毕业生“出口”畅通,就业形势良好,已有多个乐队组合签约实力强劲的公司,现场演出、发行专辑等业绩喜人。德国、荷兰、匈牙利等国的流行音乐高等教育专家,相继在论坛介绍各自成功经验。高等音乐院校“产品”质量,最终还将接受日新月异的音乐市场的检验。

上一篇:音乐学专业学位论文范文 下一篇: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