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7 05:06:26

音乐课教案

音乐课教案范文第1篇

一、“活”是指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灵活”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内容的设定要依据标准、教材,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这就有一个教材内容的重组过程。在重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教材的人文因素,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中偏难的内容可以舍去,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同步知识内容,力求站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内容达到综合的角度去思考,去设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二、“明”是指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明了”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在确定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依据教材教学内容及标准对所授课年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符合学生发展的设计,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放在首位,过程与方法放在二位、知识与技能放在最后位。

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课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特点,通过交流、汇报、激发学生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从而达到热爱家乡的目的。(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设定目标)

2. 通过自学、交流、探索、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从过程与方法方面设定目标)。

3.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当众演唱歌曲并能够及时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设定目标)

三、“简”是指教学的重、难点要“简化”

基础音乐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法)为终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点、难点的设定要把握好方向,不能再把打节奏练习、试唱曲谱等较难、枯燥的专业化教学内容设为重、难点,而要简化它,要从情感入手,把知识的转化、学习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难点设定的方向。

四、“新” 是指教师的教学形式要“新颖”

教学形式的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质量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一定要紧跟课标,设计出适合学生所需的教学流程,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参观者的身份进入学生的世界,真正实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案。

如:歌曲《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激趣导入

1. 提问引发学生讨论和即兴表演。

讨论方式:以组为单位,各尽其能。

课堂调控:教师到学生中去,及时地引导,使全体同学都有事干,各尽其能。

2. 范唱引发学生创新。

问题设计:这首歌是哪个民族?你了解多少?能说说吗?

交流方式:师唱、生想,并给歌曲起名字。

课堂调控:以对话的形式,用舞蹈动作提示学生。

(二)感受听赏

听赏歌曲。

问题设计:这首歌的音乐语言是怎样的?

学习方式:听赏(课件展示)。

教学调控:引导音乐语言有哪些方面(力度、速度、音区……)

了解蒙古族风俗文化。教师补充,蒙古族的婚礼、那达慕大会、蒙古族音乐(长调,短调,呼麦)等。

(三)理解自学

1. 听唱学习。

学习形式:会唱的唱一遍,并分为一组,不会唱的分为一组,利用竖笛、电子琴等自学。

课堂调控:对不同的小组,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2. 展示汇报。

课堂调控:及时地、鼓励性地评价每组。

评价方式:师生交流、生生互评。

(四)教材延伸

听赏歌曲、辨别民族。

学习方式:边听边辨别,并说出蒙古族歌曲,演唱者及辨别方法。

课堂调控:点拨、引导、补充说明。

五、“广”是指教师教学预设要做到“广泛”

教学预设直接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调空限度。课堂的生成(课堂的突发事件)是教师上好课的衡量标准。教师把工夫下到课前,教学预设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更好的迎接教学中的生成,使自己能够勇敢的面对学生,更好的驾驭课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好一堂课。

六、“真”是指教师的教学反思要“真实”

音乐课教案范文第2篇

最近,我一改以往的教学过程,把学习音乐知识放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发现课堂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课一开始,老师走进教室,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身上,他们用好奇的眼睛注视着老师,我趁势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再用学习的结果指导歌曲的学唱,这样学生课前学习的音乐知识在本节课里得到运用,学习过程非常轻松,知识掌握得也较牢靠。以四年级上册歌曲《愉快的梦》一课为例,我采用了这种方式教学,取得了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合上课本,听老师弹奏乐曲(《愉快的梦》),并用手轻轻打拍子,听完后告诉老师是几拍子。当我弹完,学生纷纷发言:“三拍子。”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说:“我们刚刚听到的乐曲是‘两组’三拍子构成的,即六拍子。”我及时在黑板上板书了拍号“”,并告诉学生,它的强弱规律基本上是三拍子的重复,只是把第四拍变成了“次强”成为“强、弱、弱、次强、弱、弱”。接着让学生轻拍身体来感受这个强弱规律,并合着音乐拍一次。然后我问学生:“‘’这个拍号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学生举手回答:“‘8’是什么意思?”我板书之前学过的拍号“”、“”问:“这里的‘4’是什么?”学生:“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我接着提示学生:“以此类推‘8’是什么意思?”学生恍然大悟:“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我抓住时机板书出《愉快的梦》前两个小节的旋律“3 3 321│5・ 5・ │”请学生演唱,教室里立刻活跃起来,孩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很快有几个学生就把这句唱准确了,我让这些孩子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唱。接着又板书曲谱“5 5 542 │1・1・ │”,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很快唱好了这两小节。我在最后一小节的两个“1・ ”处加上连线,告诉学生现在这两个“1・ ”只能唱第一个,但要唱够六拍。我顺势提问:“那么这条线起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连接作用。”我又把连线画在“542”上,接着问道:“那这几个音又要怎么唱呢?”学生发现,加不加连线对这几个音来说没变化,那么为什么又要加上连线呢?我在这两小节下面加上歌词“轻轻荡漾”,学生很快就发现,“荡”字是用三个音来完成的,所以加上了连线。我将知识点一语道破:“这个连线在这里表示连接,一字多音时就要用它表示。”至此,本节课新学的音乐知识便已水到渠成。我把剩下的简谱让学生自己学唱,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学得非常快。

下课后我开始反思,以前的教学问题出在哪呢?

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新课标在处理好各种关系中要求,既要启发学生又要有适当的讲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这里是什么知识,所以要怎么样唱,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的工具,他们的积极性也不高。正如一句话总结的:说给我听,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也会忘记,让我自己去做,我会永远记住。

2.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老师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随意打断学生,让学生的演唱被迫中断,这与打断别人说话是一个道理,是一种不尊重学生的表现。也难怪学生这时都不愿听老师讲解知识。

3.没有做到以音乐为本。音乐课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丰富学生情感为主。如果在学生学唱歌曲时,不时地停下来传授音乐知识,不仅会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使情绪低落下来,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唱出的歌就必然会失去了它原来的味道。所以老师要做的,就是运用一切尽可能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始终能积极地参与老师设计的一切活动――包括音乐知识的学习。

4.音乐知识的讲解没有做到连贯性和系统性。没有复习巩固、启发引导和层层剥笋的过程,学生见到的只是一片树叶,而非枝繁叶茂的大树,更别说一片森林了――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正是因为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难于理解消化,所以总是容易忘记。老师在讲解音乐知识时要有宏观的架构,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衔接,从而达到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教学目的。

蹇菊华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小学

书 讯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由音乐教育家曹理主编的《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系列丛书现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丛书依照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新版初中音乐教科书编写而成。教科书中的每个单元,编者都分别请两至三位名优教师设计出三至七篇教案,并附上点评文章。每篇教案及点评均以有效指导实际教学为目标,因此该丛书的实用性强、参考价值高,欢迎各位教师选购。具体书目如下:

名 称 定 价 开 本 备 注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七年级上 28.00 A4 已出版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七年级下 28.00 A4 已出版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八年级上 29.00 A4 已出版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八年级下 29.00 A4 已出版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九年级上 暂无 A4 2014年7月出版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九年级下 暂无 A4 2014年7月出版

音乐课教案范文第3篇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育往往是“填鸭式”的教育,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强塞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的欣赏过程变成了对教师知识经验的机械复制,剥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的思想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毫无自主性和创新性,本来趣味横生的音乐欣赏课变成了毫无意思的政治理论课。

二、音乐欣赏课教案《春晓》进行分析

下面我们就以音乐欣赏课教案《春晓》为范例,对它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分析,来了解一下在新课程标准引导下的现代音乐欣赏课教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座位编排

本教案在座位编排上采用扇型小组式排列法,也许有些教师会对这一环节不屑一顾,还有些教师甚至根本就没有注意过这一环节,殊不知这一环节正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关键所在。

在以往,甚至是在现在,有些音乐教师的课堂上仍存在着教师在讲台上讲,不顾学生的感受,不顾教学质量,完全凌驾于学生和课堂之上的现象。其实一切问题都源自“讲台”。一个三尺高的讲台,不仅让学生对教师又敬又怕,甚至觉得教师是遥不可及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走下讲台,尤其是在音乐课上。像教案《春晓 》中的座位安排就非常得当。“一领众围”的座位安排使学生在心理上变的轻松自在,与教师的距离也拉近了。

这样的座位安排,更有利于教师成为学生研究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并随时充当学生的“后勤部长”,为学生提供所需的研究资料,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验证各种假设,体验作品。

(二)导入

有了好的座位编排,更要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有了好的导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欣赏课教学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为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更能让一节音乐欣赏课气氛昂然,博得满堂彩[2]。

教案《春晓》的课堂导入严格针对音乐教学内容而设计,使课堂导入建立在与所教授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唐诗《春晓》图,并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一遍彩图上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晓》,在此基础上,请一位同学讲述《春晓》的含义,并由此引出了艺术歌曲《春晓》。教案《春晓》利用对以往所学古诗的回顾,又请同学们对古诗的含义进行了描述,启发了

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 学生的兴趣是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和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有益于学生在接下来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迅速的“进入音乐”,更有助于他们用心去聆听音乐。

(三)授新课

1、简介曲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

在正式欣赏歌曲之前,先把作品的有关情况介绍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教案《春晓》在这个环节上设计的非常得当,它不仅对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艺术歌曲等知识点进行了精炼的讲解,而且还及时的为这个环节设计了几个小问题,加以提问,这样的设计无形中又加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我国古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5]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 是开发思维迷宫的钥匙。

2、听赏《春晓》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听觉,只有通过认真的聆听音乐,才能初步的了解并感受音乐美、旋律美、节奏美和风格美。[7]

教案《春晓》在聆听之前先有意识、有目的的根据欣赏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听后有什么感受?词与曲的结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问题提的虽然非常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使学生的思维也因此而变的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功能的直觉性,加强了对音乐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3、复听并小声哼唱

当然,音乐欣赏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所以在教案《春晓》中,在学生复听并小声哼唱之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物品(纸、彩笔、塑料袋、矿泉水空瓶、米、水、玻璃杯、红色皱纹纸、剪刀、小录音机、有伴奏的音乐磁带等)这些看似与《春晓》这首艺术歌曲毫不相关的物品,却在老师的问题中起到了不同凡响的作用,教师提问:“除了欣赏和哼唱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呢?”老师在提问时,要求大家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这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4、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联系生活实际创作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适当的加入同学们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所教新课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自行创新活动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共同提高。[10]同时,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另一方面,教师切忌将道具推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会造成学生“活动”杂乱,动手和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适当的给他们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但也不可将教师的思路强加于学生。总而言之,教师在这个环节只是做学生的顾问,而不能代劳。在这方面教案《春晓》做的就很恰当。

5、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大师卡尔•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11]奥尔夫教学法不把理论作先导,而是让学生从游戏中探索,去尝试,去感知音乐,而教案《春晓》就从此基础上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做游戏,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

三、教案《春晓》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启示

学生是审美的主题,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那些严肃高雅的音乐艺术接触较少,感到难以接受,难以理解,他们往往对高雅音乐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与此同时,他们对大量快餐式的流行音乐耳熟能详,兴趣盎然,基于这种情况,音乐欣赏课《春晓》,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来激起学生对高雅音乐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的情绪。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的参与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其中还存在着:导入方法不够新颖,有些环节缺乏趣味性,听赏《春晓》时目的不够明确等问题,但毕竟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只有正确的对待缺点,事物的发展才能有动力,有前景。

参考文献:

[1] 周海宏. 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J].人民音乐,2001,(5):18—20.

[2] 本书编委会. 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实用手册[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86.

[3] 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145.

[4] 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J].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8—49.

[5] 李自密.教学艺术论[J].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80.

[6] 伍新春,张军.教育理论基础[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91.

[7]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32—34.

[8] 王胜先.浅谈音乐欣赏教学[J].赤峰学报,2007,(5):158.

[9] 徐元勇. 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理论教育[D]. 南京师范大学,2007,全文共8页.

[10] 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4.

音乐课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师生互动;案例分析

一、音乐课堂互动的含义

人类在交流的过程中就是互动。互动这一交流方式从人类出现开始就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推广都是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的。而且,不只是在人类社团中会有互动方式的产生,在其他动物群体中互动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区别的是,人类的互动通过手势、语言、眼神的等方式。而动物的互动确实通过气味和动作进行互动。互动的作用不单单包括信息传递,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双向沟通。当信息发出方发出了信息,并且接收方也通过同样的方式回应发出方,互动的过程才算完成。

根据不同场合、不同的环境,互动所产生的意义及互动的形式与内容都会产生不同的内涵。比如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这样有利于调动观众的观看情绪,是演员的表演发挥的更加出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老师就能根据同学们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教案。由此可见,互动是一种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单方面的互动我们不能称之为互动。

互动具有很多的意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互动是群体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基本形式,是一个群体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心理意义来看,个体要想在群体中成长,必然要对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互动。所以,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互动就开始出现并且逐渐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由上可见,互动对于人类学习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我们人类在群体发展的学习手段。

课堂互动,顾名思义。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行为方式成为课堂互动。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能够鼓励学生在音乐堂上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做到及时的信息反馈,收集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掌握程度,并且及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进行。收集学生的返回信息,可以保证教师清楚的掌握学生学习中感兴趣的部分,这些事教案中不具备的,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根据的对学生音乐课程教学提出独创的教育手段。既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又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

从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的师生互动其实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监督的过程。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监督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互动是一个良性的教学课堂,师与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进行互相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避免了“填鸭式”教学和“散漫式”教学。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更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最新动态,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否则教学互动过便无法完成。

在教学内容互动的基础上,教师更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心理方面的互动。从学生对于所学信息掌握情况来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音域方面的心理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是想法,才能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进一步增加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改进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够根据教师的调整做出积极的应对,从而达到对于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增强学习音乐的主观性。这些措施对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课堂互动的基本要点

1、互动模式的创新

要进行课堂互动,必须要求教师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能以领导式的态度跟学生进行互动,否则会达到事与愿违的效果。要积极主动的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信心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要针对音乐课堂进行师生互动,就要对音乐课堂进行必要的了解。音乐课堂与其他课堂类型基本相同,音乐教学也采用教师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方式。

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是学生掌握音乐中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进而进行音乐创作,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必须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应当进行正确引导,适当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音乐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对旧有知识进行充分掌握,进而主动探索新知识,形成由简到难、由旧到新的知识网络。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课本上的基础致死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接收到新知识之后,能够在所学知识韩总快速的反馈,进而对新旧知识做出自己的判断比较。还可以通过大脑的高级思维方式,通过知识的积累长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思维。与其他课程相比,音乐课更加活泼,上课方式也不再是刻板的。音乐课堂的互动更加注重心理之间的互动,可能教师和学生对于某一首音乐、某一个旋律产生共鸣,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里交流。

初中是一个人的青春时期,学生已经从懵懂的小学生逐渐成长为具有个人想法的个体,但是他们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在于教师交流的时候会有抵触、不安等情绪问题。在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时,教师不应该急迫催促学生,而是要采用引导的方式,循循善诱的让学上放掉戒备心理,打开心灵与老师进行深入的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力的创造出轻松地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每一个学生。

2、师生关系要和谐

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之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思维定式。并骑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师生关系要融洽,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不足之处要进行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缩短心理距离,这样才能更加轻松地进行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互动是传达信息和接受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点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主动根据学生的心里状况进行交流,要加强初中音乐课堂上师生关系的互动,多多合作,积极探索出适合学生状况的教学新模式。另外,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采取放养,必要情况下必须对学生行为进行干预,这样也是互动方式的一种。

参考文献:

[1](英)柏西布克.音乐家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3.

[2](苏)那查连科.歌唱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3.

音乐课教案范文第5篇

20*年的夏天我毕业于*大学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士学位,*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同年就职于*市实验学校,担任音乐教学工作,在校期间为实验学校学报编委、*市实验学校双语报主编。四年过去了,20*年又是一个夏天,我响应了市教育局的号召,成了第一批“人走关系动”的交流教师。

来到48中学应该说是我的幸运,领导和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多的理解与爱护。一个学年在校期间我能认真做好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两次校级公开课教学任务,认真备课;书写教案;参加社会监考;在我校运动会期间负责宣传工作;在学期测试中能完成好监考和考务工作,上学期接受校领导的部属,负责组织教师们的合唱排练及录像;对学校提出的各方面要求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

在实验学校的四年来,在组织活动方面,我在实验学校组织和策划了教师们的多次文艺演出和政治学习活动,以及在辽宁大剧院和市政府广场举办的学生艺术节表演,在多次的区、市级比赛中为实验学校的大型合唱表演,负责排练任务并担任领唱。同时还参加了大量的区里、市里的文艺活动。带领学生多次获得区级、市级、省级奖项。

回顾我五年来的教学工作,很多经历依然使我沥沥在目,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认真地专研业务,广泛地查阅资料、撰写论文、到处听课、研究教材内容,在多次的公开课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总结。

从工作的第二年我加开始倍地努力,今年来获得的部分荣誉和奖励:

*年9月获*市首届生育文化节独生子女才艺大赛三等奖

20*年4月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

20*年9月所著论文被辽宁省教育学会评为贰等优秀论文。

20*年4月获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辽宁赛区美声唱法优秀歌手奖。

20*年6月在校参与部级课题《美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20*年6月获*区初中音乐学科创新课教学评比一等奖。

20*年9月所著论文《指导中学生倾听的四个层面》获市级壹等优秀论文。

20*月1月获得*市实验学校教学能手奖。

20*年2月获中国德艺双馨辽宁赛区美声专业组演唱一等奖。

20*年4月获得*市优秀课评比一等奖。

20*年5月获*市音乐学科基本功单项声乐比赛中学组一等奖。

20*年6月在全国新课程音乐教学观摩与交流(东北三省)活动中,获中学组一等奖。

20*年6月获得*市职工庆“七·一”歌手比赛美声组铜奖。

20*年7月在*区中小学教师奖课件大赛获得三等奖。

20*年7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全国教学研讨优秀论文评选中,所著论文《中学生音乐欣赏心理浅析》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20*年7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音乐家协会儿童音乐编辑部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小学音乐课教案设计大赛”中所著《歌剧印象---“图兰朵”歌剧欣赏》教案荣获优秀教案奖。

同年9月此教案被收录于儿童音乐杂志“中小学优秀音乐教案”集锦中。

20*年10月《电影音乐》一课在辽宁省双语教学研讨会上获优秀观摩课。

20*年3月被评为*市首届艺术学科“十佳教师”。

20*年获省级论文一等奖及案例评比一等奖。

分别两次在*师范大学和*大学音乐学院做过音乐教育现状的教学报告,20*年在*市音乐教学年会上做经验交流的发言,并得到了市领导和各区教研员的一致广泛好评。

荣誉和称号其实并不能表明什么,也根本不值得什么夸耀。使我骄傲的正因为我还年轻,在我参加的各项活动中,唯一值得我自豪的就是我还年轻,在我参加取得各种奖项的教师中我始终是最年轻的一个,在教学中我有活力、有冲劲、有思想、敢于尝试、勇于实践。这也是我最有底气给自己打出的一张名片。

曾听前辈讲过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人的发展就如同骑车,只有不断的前行才能保持平衡。”是啊,人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努力的工作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从迈出校园的大学生到今天马上就有5年的时间了,在这5年中我付出了很多然而我同样也收获了不少,渐渐开始懂得和了解很多。在学校老师就教育我在人前要做到为人要谦虚、好学还要勤奋,对待音乐教学工作我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对音乐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如此短暂,为什么我们不活得有些追求?我想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追求。要问我的追求是什么?我可以胸有成竹的回答:我爱音乐,爱学生,爱生活。我追求能时刻沉浸在音乐之中,能一直与可爱的学生相伴永久。我想与他们共同来分享我的幸福、我的音乐,同样我也希望学生们能愿意跟我共享他们的喜悦与快乐!

其实我并不是很出众,也并没有取得了什么令人瞩目的骄傲业绩,有时我也很消极、很固执,然而我深知,我的路还很长,我要学的还很多,我将更加努力,不辜负校领导及各位老师前辈的栽培和期望。今天,我有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向大家吐露自己的心声,我已经很满足了,今年我符合一级教师的评定条件,参评中学一级教师。

同时我也很希望各位老师能和我一起来享受音乐的美妙,一起来分享我的音乐课堂希望大家能给我多提宝贵建议,以便让我取得更大的进步。

音乐课教案范文第6篇

实验的第一年,我们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理论学习上。通过研读、比较、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性质、理念、目标及内容标准。以此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领悟新课程中“新” 与“旧” 的不同之处,从而发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相关文化的关系;三是培养一支能较好胜任音乐学科教学的教师队伍并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验的第二年,教师们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不但需要教师对事业的责任、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情,更需要崭新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水平才能适应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课堂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的新课程理念在音乐实践中随处可见。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在课题研究中也开始凸现新的问题:1.理论层面上的课标学习怎样向实际的教育教学转轨。2.在教师行动研究的大背景下,怎样实施音乐课程的校本研究。3.怎样在“《音乐课程标准》研究” 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4.怎样对音乐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并高效能利用。新的问题带给我们更多的理性思考。2002年课题组结合《音乐课程标准》,找准四个切入点进行行动研究,力图解决上述四个问题。

一、开展“集体备课、教研诊评” 活动,解决《课程标准》向实际教学的转轨问题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凋: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表现、创造等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教师们立足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立足于教学方式的改变、立足于教研方式的改变开展“集体备课、教研诊评”活动,解决了《课程标准》向实际教学的转轨问题。

首先学科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与学科教师共同将教学内容、实际课题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类别征集教案(采取自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其次教师代表与预选教师集体备课(强调注重在学习理解新标准的基础上备课,在整体研究教材结构的前提下处理局部教材,在分析儿童学习起点和明确教学目标终点的过程之间取舍素材与环节);第三步当教案被工作组审查通过之后方能实施教学,并由电教老师刻成光盘作为资料,加以保存(课后附有科研与教研员的点评);最后由学科老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统一观摩、研讨(看课教师着重把握此课为了验证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哪些基本理念;执教者课后需说明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初衷;评课者参照《课程标准》需诊断哪些方面达到了,哪些方面还不够,应该如何改进,从而达到共同理解与掌握课程标准的实质)。这样研究的目的有三方面:一是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落实在每一节课中,使《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南,从而避免了《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问题;二是以课代研、以课代训,使设计教案、指导执教、观摩研讨的过程成为教师、教研员共同学习、共同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互动过程;三是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鲜活、生动的案例(如音乐教师的音乐网页制作)作为经验进行总结推广,而共性的问题(如怎样对学生进行适度具体的表扬)则成为后续培训难得的素材。

二、以“一个课例、三次讨论” 为切入点,实施音乐课程的校本研究

《课程标准》强调: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内容占课程总量的80%~85%,其余15%~20%留给地方教材及学校教材。如何充分地利用好这20%,开发出有特色的地方校本课程,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每个学校音乐教师人数有限,如果开展校本研究势必流于形式。基于这样的思考,受顾持沉教授的《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的文章启发,我们将校本研究变通为区本研究。

首先,将音乐教师按学校地理位置划分为小组,将音乐内容的七个单元承包给七个小组,一组承担一个单元;其次,每组依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一个音乐实践主题,共同设计一堂实践课。上课时,组内同事、两位受邀外来研究者共同听课,课后再一起反思与他人的差距;修改上课计划(新行为课),按改进的计划上课,再听课,接着再讨论,反省原有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第三次上课(新阶段课),再听课,再讨论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报告。“一个课例、三种讨论”的目的,一是切实开发区域课程,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通过分类指导活动,进一步促进音乐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师应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又应是具有突出的音乐能力、丰富的音乐知识的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而目前我们的音乐教师还不具备这样的水准。因此在音乐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工作重点延伸到“音乐教师可持续发展” 上来。一般来说,我区音乐教师分三类,传统意义上的典型教师陈旧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是通过一、两次通识培训就能转变的。面临着课改的大潮,教师若再不改变观念,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伴随着新课程共同成长的新教师,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其内在功力也就日显不足。其他音乐教师在课改中持观望态度。怎样使这三类音乐教师借助课改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直至成为课程改革的中流服柱呢?这就关系到音乐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了。

我们采取扬长避短、分类指导的工作策略。针对传统保守型教师,一是增加通识培训的内容与力度,不断加快“内化”过程;二是让他们在互动研讨中分析教学案例(有利于转变观念的教学实例)。针对新教师,一是聘请专人辅导音乐学科相关知识、相关技能以弥补基本功的欠缺(如两期的钢琴即兴伴奏讲座、儿童合唱训练讲座、指挥讲座);二是委以重任,促使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学习,加快进步的速度。针对观望型教师,一是在合作教研中鼓励他们上讲台当主角,以此加强理论修养;二是帮助他们在教改实践中多上课、上好课,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注重培养全体音乐教师与音乐相关文化的修养(如带领教师参加音乐演出活动,带领教师观摩中外艺术家的演出等),总之,取长补短、分类指导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全区60多名音乐老师有3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文章;有3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教研活动中执教观摩课、示范课、录像课。如今,音乐教师的教学风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我区课改中的新气象。

四、取长补短,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

《课程标准》强调:大力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的优势为教学服务。经过学习《课程标准》与教研培训,教师们明白了新课程为教师的创造留有很大的空间,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自身的特点努力发掘音乐课程资源。我们结合我区青年教师会做课件的优势,充分利用优势加大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如滨海小学的赵叶老师不但自费学习先进的课件制作技术,而且能将课件制作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难能可贵的是赵叶老师精心制作的课件不但让本学校教师使用,而且无私地提供给其他学校的教师使用,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她尝试的电子备课方法如在每一课教案中链接相关知识、练习、范唱、伴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当再次教授这一册教材时就可以在电脑上加以修改、补充、完善,节省了教师的精力与时间。赵叶老师在会议上由衷地说:“是信息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清新的活力,是新课程为老师提供了成长的舞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优秀音乐教材使我改变了教学方法,激励我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音乐课教案范文第7篇

1、加强指导,发挥音乐特殊作用

学生在听、想、议中发展听辩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又能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信箱,深刻体验乐曲的感情。例如,《每当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赞美教师的歌曲。起旋律优美流畅,音调特别能感染听者,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教学中先让学生聆听音乐体验美感,听时,可让学生随节奏做动作。也可以有师生合作编写的课本剧导入新课,而使学生在学习歌唱的基础上了解到老师的辛苦,达到了预订的教学目标。

2、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业务

不言而喻,要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材,就要有高素质的教师。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自身要有高素质。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应该很完美,应该是世间万物,无所不晓,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一定能迎刃而解,如果回答不出,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就会失去份量,对教学带来很多麻烦。因此,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身得要有一桶水的功夫,这就是说,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完善,不断地加强业务进修,吹、拉、弹、唱,样样要通。在当今的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很高。如美国,对于没有取得音乐专业学校文凭的人,连幼儿园的音乐教师也当不上。当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恰到好处,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3、要有详实的教案和科学的授课

上好音乐课,必须做好备课工作,常用音乐课教案一般包括:(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材分析;(4)教学过程;(5)教具准备;(6)课后反思。

a.以唱歌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课:(1)组织教学、交待本课时学习任务;(2)基本练习:发声、音程、节奏、视唱练习等;(3)复习旧歌;(4)教唱新歌及讲授新知识,包括介绍新歌、启发、谈话,教师范唱、教唱曲谱与歌词、音乐欣赏;(5)动作表演。?在教唱歌曲时,教师应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以保证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1)熟悉歌曲是前提;(2)范唱讲解要作好;(3)唱准歌谱是基础;(4)咬准歌词很重要;(5)善于鼓动不可少;(6)及时纠错要记牢。

b.音乐欣赏课:(1)音乐欣赏课的目的,不仅能开拓学生音乐视野,发展想象力,而且对学生的爱好、情操、审美观等都会产生巨大影响;(2)欣赏内容包括声乐、器乐;(3)音乐欣赏方式: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独奏等亦可;七、八年级可结合唱歌课来进行;九年级可整节课欣赏。(4)欣赏课的结构与教学的一般过程:①介绍作品的名称和内容;②听作品的音乐主题;③欣赏全曲,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听后座谈、讨论、教师小结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音乐欣赏课中要掌握好两条原则:(1)“由近及远”,就是安排教材时,最好先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方面入手,然后逐步发展。比如欣赏中外音乐作品,宜先欣赏中国的,然后欣赏外国的。在中国音乐当中应先欣赏歌曲和民歌、民乐,然后欣赏较专业化的钢琴及管、弦乐作品等。(2)“由浅入深”是指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深度与结构形式,表现手段等难易程度的深浅。一般说来,开始应该让学生欣赏内容较为浅显、易于理解接受的音乐作品,然后逐步加深。就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与表现手法而言,也应力求从简单的音乐作品入手,逐步过渡到比较复杂、宏大的音乐作品。

4、要有一定的教育和心理学知识

为了能更好地上好音乐课,音乐教师学一点音乐教育心理学是有必要的。有些教师之所以在教学方面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是由于他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到了一些音乐教育的客观规律,其中包括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结果。例如: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常出现心神涣散的情况,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会自我控制。教师要善于掌握好“最佳学习时机”,对于初中学生,最佳注意力也不够高,因此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有张有驰,劳逸适度;要采用“最佳教学手段”,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唱新歌时可利用教材插图、挂图、报刊剪贴图片,突出画面形象,使学生易接受。又如识谱教学,线谱识别的困难和歌谱本身抽象,易使学生不耐烦想急于唱词,这时,教师可强调识谱对唱好歌曲的必要性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另外,还可以搞一些音乐游戏,调剂学生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引入识谱教学中。在唱歌前,可激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歌唱欲望,同时指出唱歌的一些必要方法。只有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才能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密切协作,产生自然流畅、动听的歌声。

音乐课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新 编写 音乐教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版中学音乐教材,包括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课本)、教学参考用书(教参)、教学辅助材料(音响资料、影像资料及配套音乐课教案设计与评价等)。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是在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的有关要求,在对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实验教材及其近十年来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38个实验区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总结并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及教材编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主要领导、音乐教育专家、优秀音乐教师、教研员组成编写组,资深编辑、音乐制作人、顶级设计公司共同参与,历时三年编辑而成。

现就音乐教材编写特点及使用事项加以说明。

一、音乐教科书

音乐教科书(课本)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它是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考核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版教科书(共6册,包括简谱版、五线谱版)的内容选择、编写体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并按照教育性、科学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编写原则,创编出为学生所接受、所喜爱的精品教科书。本版教科书具有准确诠释音乐教学课程性质,体现音乐课程人文性、审美性与实践性的学科特点。

(一)创新布局 合理设置

1.全套教科书按学期编写,共分为6册,每册5个单元,共30个单元(见表一)。每册按4个板块布局:第一板块内容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尊重历史、生命、自然相关,充分体现了“以音乐之美育人”的指导思想。第二板块以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为主,意在传承音乐文化过程中增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意识。第三板块介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以期共享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开阔视野,加深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理解。第四板块围绕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与姐妹艺术相关的音乐作品展开(见表二)。在突出音乐体验的同时,关注学科综合,传达音乐学科与其他艺术门类或学科间有机联系的信息,深化学生对音乐文化艺术性的认识,全面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2.每册教科书除包括5个单元之外,另设有供学生自主学习、课余学习的小网站(音乐常识)、随心唱响(自主选唱歌曲)、演奏(器乐曲)三个栏目。

(二) 创新选材 坚持原则

教科书曲目的选择充分注意艺术质量。音乐教科书以音乐作品为依托,教科书的质量优劣关键在于歌曲、乐曲的选择。本套教科书的选材原则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统一;音乐作品的经典性、代表性与时代感、时尚性统一;教育性与兴趣性统一。简而言之,选材必须是内容健康,具有审美价值与感染力的音乐精品力作。

1.与时俱进 更新曲目

全套教科书共有演唱曲目四十余首、欣赏曲目百余首、演奏曲目近十首、自主选唱(随心唱响)曲目十余首。较2001年版演唱曲目、欣赏曲目的更新率在70%以上,演奏曲目大部分重新编配,自主选唱全部更新。(因教科书每年微调,故统计难以精确)

例如,“歌唱祖国”单元中的歌曲《复兴之路》,堪称近年爱国主义歌曲的优秀作品。如“流行乐风”单元所选曲目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隐形的翅膀》、《铃儿响叮当的变迁》等,既是关注人类、参与公益、励志的歌曲,也是流行音乐中的代表作品。如《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在流行风格发展变化多样性上确为上乘之作。此外,人民音乐出版社当代作曲家曲库中如《御风万里》、《台湾风情画》、《热巴舞曲》、《巴蜀山歌》、《赶摆路上》、《地平线交响曲》、《金陵祭》等作品均入选,成为本套教科书的亮点。

2.调整比例 科学合理

全套教科书单编中国作品单元占50%,中外混编单元占36.7%(见表三),中外作品比例合理,中国作品约占65%以上,中国作品为主,体现了教科书的中国特色。其中学唱歌曲兼顾了多样性,如演唱形式特别是合唱轮唱每册2—3首,京剧与地方戏曲每学年l首,中英文对照歌曲每册不少于1首。重点欣赏与一般聆听的音乐作品中声乐与器乐作品比例适当,声乐作品约占60%,体裁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迥异。

3.细化“课标” 落实标准

教科书按照音乐的表现要素、音乐的体裁与形式、音乐的风格与流派、音乐的情绪情感与音乐表现的学习目标要求加以细化,并据此选材(见表四)。

按“课标”关于音乐表现要素的4项要求,作品选择涵盖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介绍了包括汉族在内的二十多个民族代表性作品。重点学习民歌、民族器乐、民族歌舞、戏曲、曲艺说唱等表演形式的中国民族音乐。如民歌中的号子、山歌、小调,蒙古族的长调、短调,侗族的大歌,苗族的飞歌,回族的花儿等;器乐曲中的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河北吹歌、绛州锣鼓;戏曲中的京剧、昆曲、老腔、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歌舞音乐中的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弦子、囊玛、堆谐;曲艺说唱音乐中的京韵大鼓、苏州评弹等10个品种的地方说唱音乐。其中多项内容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著名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瞿希贤等人的代表作,梅兰芳等大师的表演流派均有介绍。

全套教科书介绍了近二十位著名外国音乐家的代表作,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著名音乐家的代表作品。重点介绍了世界近三十个国家、地区多彩的音乐表演形式,如非洲的鼓乐,亚洲的西塔尔、佳美兰、安格隆,欧洲的木吉他、排箫等乐队、乐器演奏的作品。源自欧洲的圆舞曲、波尔卡等舞曲,美洲的墨西哥歌舞,阿根廷的探戈等。

仅乐器一项就囊括了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二十余种,少数民族主要乐器十余种,戏曲、曲艺说唱伴奏乐器近二十种。外国乐器有西洋管弦乐队主要乐器二十余种,电子合成器及各国民族乐器十数种,其音色、表演形式、风格独具特色。 (待续)

音乐课教案范文第9篇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总书记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于XX年XX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真心热爱教师工作,将之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认真学习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作风严谨、踏实,处事谦虚谨慎,能与同事团结协作,受到大家肯定。

二、教育教学实践方面

(一)了解教育发展的动态,进行科研信息交流。

我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任现职以来,一直担任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每学期每周课时18节以上,尽管工作量较大,但本人能克服各种困难,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环保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教材的思想内容精辟扼要、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借助于各种教学软件,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我积极参加学校、区的各项教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课,吸取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教学改革的书刊、杂志。XX年XX月,我参加了XXX的培训班,学到了很多有关制作教学软件的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XX年,我制作的教学课件《XX》获广州市教学软件评比X等奖,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二)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一直以来,我都很关心青年教师,从思想、业务、教学等方面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指导。XX是一位很有潜质的教师,她刚毕业分配到校,我就深入到她的课堂,和她一起研究课堂优化课的设计,很快,她就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并多次在镇、区的美术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XX老师是刚分配到我校不久的新教师,我能在业务上多关心她、鼓励她,并与她商讨如何备课、修改教案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这位青年教师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她的备课教案还被学校评为“优秀教案”。

(三)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我能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不同时期的任务,制定好班计划,利用班、队会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使学生养成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思想。对中下生的辅导和转化,我赋予教师真诚的爱,暗中给他们鼓励,扬其所长,让差生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我还组织学生“结对子”,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他们共同进步,既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也树立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三、主要业绩

多年来,我所教的班级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成绩合格率为100%,优秀率达90%以上。同时,我自己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1、 XX年XX月,参加XX比赛,荣获第XX名。

2、 XX年XX月,参加XX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荣获音乐科XX等奖。

3、 XX年XX月,撰写论文《XX》在XX论文评比中,获得X等奖。

4、 XX年XX月,荣获XX音乐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

5、 XX年X月,参加XX青年教师歌唱大赛,荣获X等奖……

音乐课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三阶段”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法课程 高师音乐教育

近些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等师范院校中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后简称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也如火如荼。2007年,由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全国45所相关试点音乐院系中执行实施,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国范围内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涉及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的变革,其中在各门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上的变革显得尤为突出。

一、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在新时期的发展

“音乐教学法”课程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过程中的传统课程,它旨在将学生在大学前两年所学的音乐专业课程以及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着重介绍音乐教育理论及学科教学论相关的知识,还担任着培养学生音乐教学技能的重要任务,并为学生今后的音乐教育实习、音乐教学实践打下良好基础。不言而喻,音乐教学法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音乐教学法课程就始终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程,且课程性质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各高校在课程名称和具体设置上虽然略有差异,但大体上却是异曲同工的。例如在笔者工作和学习亲身经历的四所高校中,本门课程的名称分别有“音乐教学法”、“中学音乐教学论”、“音乐教育学”、“音乐教材教法”等等各种叫法,学分上也分别有2学分、3学分、4学分、6学分等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设置在第三学年。

随着《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各高校在本门课程的名称与设置上基本统一,按照《纲要》规定,命名为“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总计108学时,6学分,开设在第三学年。《纲要》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改革和发展”、“音乐教材分析”、“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及“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等六大块内容。①同时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方面也做了相关规定。

二、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三阶段”教学模式

(一)问题来源

笔者之所以提出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三阶段”教学模式理论,来源于如下几个缘由:

1.音乐教学法课程无论名称怎样界定,称为“音乐教学法”也好,抑或“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也好,它都应该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并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本门课程的操作性之强,对于学生实践内容的要求之高,以及对于学生如何融会贯通所学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游刃有余地进行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音乐活动辅导之重要,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虽然首先应该讲授学校音乐教育和音乐学科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但学生的教学实践内容比例应该占据绝大部分内容,并且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应该是在大量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领悟和习得的。

2.通过对《纲要》中内容与要求的研究,笔者发现,《纲要》对学生教学实践内容规定的比例远远不够,(例如只在第四部分“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掌握”中有“学习现当代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方法,音乐课堂教学的备课、教案编写和上课等环节”的要求)②,而且对教学实践的实施方式和评价指标也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当然,《纲要》只是“指导性”文件,这就更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各个学校的不同具体情况进行各项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音乐教学法”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结构。这个结构应当是符合学生将来就业的方向,紧扣学生在校期间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的。总而言之,本门课程的首要任务是要以加大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技能的实践训练为目的,进行课程内容结构比例的调整。

3.笔者提出“三阶段”教学模式理论还受到两方面启发:第一,源自秦润明先生的“三课”教学理论③;第二,源自马春莲的“三段式课程教学体系”④。前者提出将传统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中学音乐教学法”一门课增设为“音乐教育学理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教学法”三门课程;后者提出建构“见习——学习——实习”三段式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体系。

4.笔者在进行校级课题《关于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的方法研究》⑤的过程中,将音乐教学法课程“三阶段”教学模式进行了历时两年的实践探索,收效明显,成果显著,故将此试验成果归纳成文,以便进一步研究。

(二)“三阶段”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所谓“三阶段”的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音乐教学法”课程分为“理论——理论与实践——实践”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由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由初级到高级的连贯性的一系列课程。课程名称可以命名为“音乐教学法I、II、III”,也可以命名为“音乐教育导论”、“音乐教材教法”和“音乐教学技能”(笔者试验的模式是后者)。课程总学时和总学分都不变,仍然为108学时,6学分,但不是集中开设在第三学年,而是分配在第四、五、六三个学期,每学期36学时,2学分。

1.课程内容与安排

在第一阶段,以讲授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内容多为“音乐教育导论”的相关知识。例如: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简史、世界著名音乐教育体系、音乐学习心理、音乐教育改革与新课程理念等。

在第二阶段,教学内容为理论与实践各半。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性质、任务、功能与特点等有了初步认识,大体了解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可以试着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进行一定的教学实践。这种实践多为短小的教学片断,或多人合作,或独立完成。一方面便于学生从讲台下走到讲台上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细致地指导学生的教学细节。此阶段教师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逐渐由音乐教育理论向音乐教学实践靠拢,如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教材分析、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教学原则、各音乐教学技能的具体要求等。学生的教学实践训练包括一些音乐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分解技能训练,如音乐课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等等。最后一个单元为教学设计与说课。教师讲授如何通过分析音乐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对一堂中小学音乐课进行全面合理的教学设计;学生则需要撰写一篇完整的中小学音乐课教案,并对其进行说课训练。此过程为第三阶段的课堂试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第三阶段,教学内容基本以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主,教师则需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讲评和指导。通过第二阶段的系统训练,学生已经对讲台不陌生、不惧怕,并且已初步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懂得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则。所以本阶段学生基本可以独立地、游刃有余地进行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了。教学内容主要细化为完整的小学音乐课堂设计与教学、初中音乐课堂设计与教学、高中音乐课堂设计与教学,并对自己设计的每堂完整的音乐课进行说课讲解。这些大量的实践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还为今后的教育实习和就业应聘积攒了一定的素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课程的实施方式

第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教师的理论讲授为主,所以难免枯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所讲理论知识要时刻注意联系教学实际。

第二阶段的教学,学生的部分课堂教学分解技能需要在微格教室内完成。教师的理论讲授要联系学生的练习实践,及时对学生的实践做出合理评价,有效利用各项技能训练的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第三阶段的教学要求全部在微格教室内完成,但是授课方式以小组课和大课结合的方式呈现。即学生试讲或说课时,需要分组在小微格中实施;教师讲评或需要回放录像、集体观看录像和学生互评时,则在大微格中进行。

3.课程的评价标准

第一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的学科基础理论掌握水平,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对学生平时的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单元作业、读书笔记等都将作为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的理论试卷和论文相结合形成终结性评价。

第二阶段教师对学生本学期的各项技能训练都进行量化,并形成各种量化表,如《导入技能评价表》、《讲解技能评价表》、《提问技能评价表》、《演示技能评价表》、《说课评价表》等,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最终对学生做出客观而合理的整体评价。

第三阶段学生在进行微格训练时,小组成员要互相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记录,教师会对记录做出评价,以督促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另外,教师还要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设计和说课做出评价,由此形成本学期的最终成绩,内容包括学生的备课、讲课、说课及评课。

总体上来讲,本门课程的改革之处在于:第一,使学生提前接触到音乐教育学相关知识,增强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感性认识;第二,加大了学生教学实践的力度,并且由于借助了微格教学实验设备,大大增加了第五、六学期学生上讲台实际操作的时间;第三,由于完善了评价机制,建立了合理的评价标准,所以学生的音乐教学技能训练更加规范,学生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三、需要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一体化的课程群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门课程的改革会涉及先修、后续课程以及相关选修、配套课程的整体配合。例如,在本门课程开设之前,相关的音乐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乃至教育理论课程都应为本课程进行铺垫;又如,在本课程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此加入“教育见习”等实践课程,会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其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第二、三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如果看到教学一线教师的优秀示范,则教学实践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所以应加入“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案例评析”等选修课程作为辅助。在学生的“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中也应当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巩固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学习成果。

2.建立优秀的教师团队

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不多,所以对教师的数量要求不高,往往一名教师就可以胜任。但是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千姿百态的教学个性,又要求教师应当具有灵敏多样的思维特征且避免主观的教学评价。所以应建立优秀的教师团队,以弥补由于教师数量过少而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发挥的弊端。

3.建立配套的教材和资源库

各阶段的内容要求与评价标准均不相同。为避免盲目随意的教学,应当建立规范的教学大纲、教案与学生用教科书,并且应当注意及时保存大量的相关声像资料和建立资源库。

4.建立完备的教学设施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普通师范院校的公共微格教室只能满足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数量要求,并不能满足质量的要求,因为它缺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设施——钢琴。学生只能用一些便携乐器来替代钢琴,不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生对一堂音乐课整体的教学设计。

总之,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三阶段”教学模式,大大增强了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音乐教学技能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 释:

①②参见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相关内容。

③秦润明主编《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构建概论——“三课”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④马春莲《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方略》,《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23期。

上一篇:五年级教案范文 下一篇:将相和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