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感受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20:52:03

音乐课感受总结

音乐课感受总结范文第1篇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是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模块、必修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获取相关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课堂教学要动起来,才能把学生留在课堂,才能取得最佳的体验效果。当然,动起来需要有的放矢,不能盲动。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研究分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分设六个模块,其中音乐鉴赏模块是高中音乐课程的基础模块、必修模块,音乐鉴赏课在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鉴赏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那么不管在教学中运用什么手段,目的是要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于是,《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又提出“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针对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中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一、动起来是把学生留在课堂最有效的手段

音乐鉴赏模块的第一课就是“学会聆听”。在这之前,学生的鉴赏知识非常贫乏,他们在小学、初中听过音乐,但只是单纯的听觉感受,那是欣赏,还不能称之为鉴赏。所以,在“学会聆听”这一课中,就要有意识地把鉴赏的概念灌输给他们。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学生爱听音乐,却不爱听书本中的音乐,他们接触较多的是流行音乐,对于课本中的音乐下意识地有排斥心理。这就要求我们要想办法把学生留在课堂,只有把他们留在音乐课堂,才能让他们有进一步的学会聆听的机会。而让他们动起来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于是,在第一课“学会聆听”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动脑”,理解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让学生“动嘴”,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学习音乐要素中,让学生“动手”打节奏。欣赏《草原放牧》时,结合音乐要素,让学生“动嘴”唱主题,“动手”打节奏,在“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聆听的主要音乐要素。在“动”中,学生知道了音乐的主题,懂得了不同主题的变化以及音乐表现的不同。这就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把学生紧紧抓住,让他们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学生是主角,他们在“动”中学,在“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如果在音乐鉴赏的第一课就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听音乐,听完音乐听老师讲音乐知识,讲音乐故事,那么,不难想象,这样的一节课已经把学生推出了音乐课堂。学生不需要动脑,不需要动手,不需要动嘴,他们只是带着耳朵,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满堂灌,下课后学生没有自己的音乐感受,没有音乐体会,更是把相关的音乐知识抛得远远的,这样的音乐鉴赏课是何其失败。

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有最直观的感受,动起来是把学生带进课堂,留在课堂,喜欢课堂的最直接有效的 手段。

二、怎样“动”才能获得最佳的体验效果

“动”也不是瞎“动”,不要一说“动”,就整节课像唱戏一样,只要求“动”,却不管结果。有计划地“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动嘴” “动手” “动脚” “动脑”,针对欣赏的音乐,有的放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获得我们想要的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动”不单单是唱,它还可以是跳,可以是“动手”,还可以是“动脑”。如《独特的民族风》一课,教材所选的是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这三个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他们的音乐律动感强,如果要了解这三个少数民族的音乐,笔者认为,跳起来是必须的。于是,在《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课中,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基本的舞蹈动作,在音乐中,学生跟着音乐跳起来,只有跳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当然,我们不需要学生的舞蹈动作有多标准、多优美,重要的是要把基本的音乐、舞蹈的点抓住。如蒙古族舞蹈的抖肩硬腕柔臂、藏族舞蹈的弯腰摆手碎踏和维吾尔舞蹈的垫步动脖打指头,而这些舞蹈动作又是与音乐相匹配的,所以,在《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课,我们更多的是跳。

又如《飘逸的南国风》,这是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课。在这一课中,我们不但要总结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还要归纳总结出生活条件、地域环境、风俗习惯是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本课主要通过三首南方民歌的鉴赏来完成以上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三首民歌都要一一唱过,一节课的容量有限,就完不成预定的目标,整节课也会吵吵闹闹。这时候,老师就要选择性地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整节课不停地唱。因为地方方言是形成民歌特征的一个主要因素,我校又正处南方,于是,在教学中,我摒弃了教材中的浙江民歌《对鸟》,选择了本地民歌《天黑黑》,这是一首用本地方言演唱的民歌。我着重让学生用本地方言演唱《天黑黑》,让学生细细体会地方方言对民歌产生的影响。而《弥渡山歌》只是让学生静静聆听,分析歌词,感受南方民歌含蓄的色彩,并与之前鉴赏过的西北民歌相比较。因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相差较大,地理环境也相差较大,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地域环境对民歌产生影响这一结论。《幸福歌》的气氛欢快而热烈,学生一听就能感受到音乐欢乐的情绪,通过歌词,学生也了解了歌曲所演唱的年代,从而得出时代特征、生活条件这一影响民歌产生的因素。所以,在这一课中,更多的是“动脑”,这也是“动”,“动脑”让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归纳总结。

三、对“动”的反思

不要片面追求“动”,不要让音乐课成为菜市场,要让音乐课成为有思想、有意义的音乐课。

一说到“动”,有的人可能就会想到热闹,就恨不得整节课都是热热闹闹的,总觉得只有这样才是“动”。其实不然,“动”是有针对性的,是为了学习目标而“动”的。所以,不是整节课热热闹闹的才是“动”,要有的放矢,有目标的,动静皆宜,把学生引到课堂中来,适当地“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爱上音乐课,真正地学会聆听。

如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一课,有次偶然的机会,观摩了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现场课比赛,有位参赛老师选的就是这一课,看完后深有感触。这位老师由寻找欢乐——确认欢乐——发展欢乐——升华欢乐这一条主线来分析作品。首先是聆听、思考、分辨,思考贝多芬是如何寻找欢乐的?分辨欢乐颂主题出现了几次,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以什么力度出现?然后得出结论:欢乐颂主题出现了四次,主奏乐器分别是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及乐队全奏。力度从弱到强,音区从低到高,形象地表现了“欢乐”的壮大过程。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演唱《欢乐颂》,而演唱则是为了思考:如此简单的旋律,贝多芬是如何来发展“欢乐”的?于是,接下来就是聆听、思考,得出结论:贝多芬使用人声,展开变奏。在分段赏析了这个作品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完整聆听音乐。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静,而不是动。这一节课可以说是静多动少,但是学生依然认真地聆听,投入到音乐当中,并获得了深刻的音乐感受。

音乐课感受总结范文第2篇

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质量相比在几年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时间巨轮的转动,小学音乐课堂更加需要教学质量与创新水平共存的场面,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其中,音乐课堂良好的气氛就是让学生对音乐充满兴趣的前提,而此篇论文便是针对如何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做出一些探究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 营造课堂气氛 音乐文化

一、前言

如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所需的精神文化更是相应的提升,而师生平等的观念现在也已深入人心。众所周知,音乐课是一门拓展德智美各个层次的课程,在培育学生倾听能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各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小学音乐新课程已实行多年,仍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音乐教育收到了空前的重视,更是将音乐教育目标大致概括为四点: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祖国家乡、热爱人民群众、热爱辛勤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和活泼开朗乐观的情绪以及“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深入浸透到音乐教育里面,让学生成为新一代“四有新人”。2.启发丰富的智慧、陶冶优雅的情操,培养端正的三观,使学生身体以及心灵获得健康蓬勃的发展。3.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及音乐的兴致,基本掌握音乐知识和简易的技巧,让学生具备通晓简单曲谱的能力。4.认识我国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我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并开始接触优秀的外国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兼并感受音乐和展现音乐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根据教学大纲的总结,小学音乐课堂更加需要教学与创新并存的场面。

每一代教师都有自身对音乐教育独特的看法与见解。其中,音乐课堂良好的气氛就是以学生对音乐充满兴趣为前提。然而用老套的教学方法,不止不能让新时代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与乐趣,甚至还会给学生一种“音乐课是用来开小差”,“音乐课就是玩玩而已”的想法。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围绕着学生的所思所想,在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引入音乐教学,脱离枯燥的课堂,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领课堂。那么如何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活跃的教学环境,如何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殿堂,提升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已成为当今很多音乐教师共同所探讨的一项课题。

我在这里就是要探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能够让教学过程的气氛活跃而不失严谨,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出学生们的优秀音乐品质,并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观意识,提升学生们的全面素养便成了音乐课堂的重要任务任务。

二、营造课堂气氛与教学质量的探究

不少人都会误以为为了营造课堂气氛就一定会导致嘈杂,吵闹。其实不然,“乱”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没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如果我们给予学生正面的指引、积极的去鼓励学生特有的优点,正确利用小学生没有形成完善的自我约束力特点,从而完成课堂互动。在音乐课堂中,要怎样做到乱中不缺秩序,活泼而不嘈杂呢?首先,师生对话过程中,发挥教师的领导作用,指引学生参与到对话中,为学生的主动发言给予鼓励,多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抓住学生们的心理,提供体验机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勤加思考、多去探索,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亲身体验,让他们对音乐课产生无限的浓厚兴趣,真正的成为音乐课堂的领导者。

营造课堂气氛,一定要在在平等,自由,愉悦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堂音乐课。现在依然有不少教师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而老套的教学方法不仅容易羁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套牢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思想。还会导致课堂气氛阴沉烦闷,一个如此的课堂,怎能让学生们对音乐课甚至是音乐的学习提起兴趣?当老师提问完一个问题,有的同学起哄,有的同学事不关己,整个课堂七零八落混乱不堪,那么现在要怎么办?我小时候上课时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都是大吼一声,随后草草讲完课,也不懂我们是否真正的理解,只想快点结束这40分钟。这样的做法不止让我们对音乐课更加迷茫,也会对音乐老师产生负面情绪从而牵连音乐课。那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这样的情况呢?那就是用心做好上课之前最重要的课前准备工作。吸引自己的不一定吸引自己的学生,要围绕着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音乐,玩具模型与自己所讲述的内容融为一体代入课堂,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与注意力。

(一)营造音乐课堂气氛该如何准备

老话说了“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堂让学生们身心愉悦的音乐课,高质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在讲台上站满40分钟并且时刻吸引学生的主意,还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单单只靠课本内容去临场发挥就显得捉襟见肘。进行一堂音乐课时,教学思路要规划的清晰,教学目标更是要明朗。想要教学任务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有没有用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便成了最好的佐证。 每一份教材歌曲,我们都应该先去理解作者的音乐思路,去探寻作者创作时的具体背景,才会更有效率的从这首歌曲中探索出更为有用教学信息,之后拓宽视角,寻找作者写歌同时期的趣闻趣事来增加课堂的新鲜感,更是增加了学生们的见识。

此外,要让学生有效的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即时摸清学生的学习程度,摸清学生的学习想法,选择适合学生现状,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授课方法。当制定了切实实际的教学工作计划后,还需要一点,就是以所准备的教材为基础,尽量充分的使用直观教具与多媒体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授课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在用心良苦的准备课前工作的时候,莫要忘记教师不可以随意越位,为了创新而脱离实际去盲目的追求创造性,这样俨然违背了教材内容的初衷,与原先的音乐教学理念大径相庭了。我们就是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教材用的鲜活、用的充实,放眼于学生长久的发展,以更高、更好,更远的眼光来归纳总结教材,最终完成音乐课程的尽善尽美与拓展延伸。

最后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能把生活中的种种感情带到课堂之中,教师在心态不好的状态下讲课,心中被烦闷所扰所困,之前备课备的在完美也会因为心态原因受到不小的影响。以学生为根本,实实在在的贯彻每一项工作,每一堂课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允许负面情绪影响到我们无瑕可击的音乐课,更不能让负面情绪带走本该属于学生们的快乐。

(二)营造音乐课堂气氛的过程

在教学中,巧妙的将多媒体与音乐教材相结合,把多媒体浓厚的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设立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环境,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以对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让他们懂得主动去推敲问题,加以适当的引导与学生主动交流。如此,沉闷的课堂气氛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转换,学生真正能在课堂中主动的加入探讨 。当学生愿意去思考时,这就说明学生对音乐学科已经产生了最初的好感,而不是继续的事不关己。

与以往音乐课不同的是,在新时代,科技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现在成熟的多媒体技术,以音乐学科作为载体,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音乐情景,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促进发散思维的同时,也极力为学生学习音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前准备好的互联网丰富多彩的资源。例如我们能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乐器,简单方便并且形象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的介入而变的更加生动。再挑选所展现乐器的经典曲目,促进了多感官的识别能力,让学生们去感受所展示乐器的发音特性和效果,以图,文,声三种形式复合教学更会增强学生们对各种乐器的记忆力分辨力,有效防止教师浪费精力、心思和时间去对着2D平面的书本空谈乐器的外形。更能防止学生对乐器音色特性的知识点死记硬背的不良现象,当学生感受不到死记硬背的困扰,而是被多媒体所展现的内容吸引时,那将极大的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为了营造更为强烈的音乐课堂气氛,可以将固定的一行一排座次形式改变成半圆形,圆形,方阵型等各种花样座位模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相对于学习文化课时一成不变的座位模式感到新奇,有效缓解固定班级模式所带来的心理障碍,极大程度的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心理距离,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不如初中生高中生,往往难以表达的情景。这时考验的不止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与之配合的便是形体言语,与情景再现的互动能力。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把这一段相应情景演示出来,这样学生更容易记住这堂生动的音乐课。

当我们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引出学生兴趣的同时,也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培养学生的尚未禁锢思维能力为主。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按照本意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就是要提高非音乐理论课的效率,现在很多小学不止有专门的音乐理论课,更是增加了音乐课的分支―活动课与欣赏课。而音乐活动课与音乐欣赏课都是对音乐理论教学课程的添补。而所谓的活动课,主要提倡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再加以辅助。一节师生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课堂,不但能让课堂变得朝气蓬勃,营造出一种欢乐活跃的教学气氛。也让学生尽情享受音乐音乐所带来的乐趣,沉浸在活跃音乐课堂之中。

而音乐欣赏课则是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独自思考的时间和小组讨论的时间。合理的安排每节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太难会导致兴趣全无,过易便会使学生无法深入思考。一个平等,自由,愉悦,多样的课堂能给予学生来自内心的的鼓励。传统的音乐课主要以教师为核心,学生们在台下昏昏欲睡的听着教师讲述音乐知识,学生参与性低。这样的课堂教学如此沉闷,根本找不到音乐课原有的活力和乐趣。也会磨灭小学生活泼的性格。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不能忽视学生的意见,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拥有到在学习中的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活跃的课堂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合作就有竞争,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更容易培养出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讲述学生认为乏味无趣的内容时,采用组队抢答,组织小队比赛形式,营造一种积极的的教学气氛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性。因此,开展一堂良好的活动课更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之中。

这样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中,科学的课堂管理便成为了一个保障 ,我们每一个教师不止是只是的传述者,也要担任其课堂的合理管理,而一个活跃,积极,健康的课堂,这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被重视,被承认。我们需要一个民主,团结,宽容,平等的音乐课堂,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学生尽情的表达自己观点,建立彼此充满信任,互帮互助的课堂气氛。每个班级里的学生的接受音乐文化能力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所有学生都有自己对音乐的态度,教师更应该善于利用课堂中的每一次评价,对学生正确的引导与鼓励,让学生更有干劲,更有信心去进入音乐的殿堂。

(三)结束也意味着更好的开始

当一堂音乐课结束时,也是下一堂的开始。而一堂音乐课的结束应如大山之中久久回响的钟声,“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般,让学生沉浸其中。新课标中提倡学生研究性学习,在课堂引起争议的问题,可以留到课下,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询问长辈,使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发现问题的能力求证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批判意识和质疑能力得到提升。每一节音乐课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这样的课才真实,我们只有在教学后做好总结,课下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积累思考,不能安于现状,认真归纳总结自己的每一节音乐课,争取把更好的音乐课展现给学生,真正的做到师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把平时的每一节课都高质量的完成。认真归纳总结自己的每一节音乐课,争取把更好的音乐课展现给学生。

三、结语

完成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课前准备熟悉音乐教材,到课程的设计与教课的水平,都是必不可少的。音乐课堂亦是“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每一堂成功的音乐课背后,都需要教师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与积累,才能真正的呈现给学生们一堂完美的音乐课。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音乐课感受总结范文第3篇

一、上好一节音乐课须克服的困难

音乐课给许多教师的感觉都是很容易上的。实际上,要上一节音乐课容易,但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就不容易了。

1.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对音乐的爱好不同

有些学生的音乐基础好,有些也可以说是五音不全;有些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但并不等于喜欢唱歌,这也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有关。

2.“众人口,味难调”

一碟好菜的口味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而音乐也一样,不是课本中所有的歌曲或所教的内容学生都喜欢,这和学生个人的欣赏水平、审美能力有关。

3.音乐课讲究的是“寓教于乐”

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参与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这和学生的表现能力有关。

二、上好一节音乐课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严谨治教,认真负责,全心投入

音乐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课前认真钻研并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创造性地设计教案,有意识地贯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力求精讲精练;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追求。

2.技能过硬,管理能力突出,教学有创新、有特色

①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决定性的因素。基本功、课堂的引导、授课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都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关键。

②课堂上,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③对授课内容的选择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音乐课的授课内容广泛,除了标准的课本内容之外,还有许多内容可以教授给学生。教材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时代性,同时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把课内和课外的内容交替进行,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④一般情况下,在音乐课上学生是比较活跃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内容适当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欣赏、演唱、比较等,也可以采取交换角色的方法,让学生来教学生,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也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3.注重研究总结,善于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上一节音乐课并不难,但要上好一节音乐课的确不容易。因此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中,要不断实践和改进,并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方面均要取得成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网络资源,自学、自制教学课件,把教学中的收获和遇到的疑惑及时研究总结,同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以及想法,并结合自身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

4.大胆实践、富于创新,成绩显著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课程,它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课本以及课外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相关的音乐知识了解更多。同时也交给学生一些比较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音乐课感受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学生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音乐一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想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人会疑虑,为什么音乐欣赏会成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呢,因为音乐欣赏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国外优秀音乐作品。在音乐作品中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音乐欣赏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以及音乐欣赏思维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教师对小学生培养要从小学习,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要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在音乐的积累当中进行全面的学习,通过全身心的感受以及理解进行全面的学习。那么对于小学音乐欣赏是教师是怎么样培养的呢?优势怎么样引导学生掌握感受音乐知识?下面我们就来走进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一、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小学生们对音乐知识掌握的程度,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情感以及意境。教师要让学生来体会音乐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比较弱,需要教师全面的启迪。教会在有效得当的教学模式中鼓励学生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心去理解知识。在这一方面上,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己描述的形式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解释和理解音乐。道出他们对音乐知识理解的心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解释和熟悉音乐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亲切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锻炼自己的表演以及表现能力。在感受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其中的音乐表现美。表现美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诠释。在这里他们的表现美主要是指学生的体会音乐描绘事物的基础上,理解乐曲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其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表现美主要是通过舞蹈、表演等方面。学生在亲身体会以后就能更好的理解音乐知识。表现音乐美有多种形式,如:语言、舞蹈、美术作品等。通过这些姊妹艺术形式来辅助、深化乐曲内容,强化乐曲的深度,丰富乐曲的表现。所以在音乐课堂中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理解知识。

二、运用欣赏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音乐课非常受到学生的喜爱,音乐课也是小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的知识,所以教师就要运用欣赏教学方法来进行全面的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欣赏的几个教学模式教师比较认可,我们来看一下。

1.闭目聆听

音乐课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可以让学生闭目聆听,让学生以一种放松的精力进行分析音乐知识。在聆听中教师可以将整个注意力集中在听音乐上,在听音乐的过程中积极发挥想象力,同时也让学生在集中精力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与精华,学生自然的就会融入音乐欣赏的状态当中进而达到音乐赏析效果。

2.跟着节拍拍拍手

在音乐课堂上,一种可以与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就是拍手,小学生拍着手,唱着歌,还可以摇摇头。跟着拍打音乐中的各个节拍,欢乐的度过音乐课堂,教师可以在拍手中告诉学生哪些是比较强的音拍,让学生全面的感受知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很高的,所以在音乐课堂上跟着节拍拍手会很重要。

3.有效的指挥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指挥,运用正确的指挥方法来赏析音乐,使学生从音乐欣赏中体会音乐的乐趣,并且让学生从小就能感受到音乐指挥中的音调以及手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音乐赏析。

三、时刻总结,有效培养鉴赏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任务中,教师要及时的对音乐鉴赏教学模式进行及时的总结。总结学生在欣赏中的感受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还有总结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并且通过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及时的做出分析,创新出更高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对各种音乐和情感效果的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开设音乐的准提课,加深以及了解学生的理性认识。定期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活动中对自己的知识有一个总结,还能更好的促进教师对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有一个了解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真谛,也能感受到鉴赏音乐的乐趣。还能更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所以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要定期的进行总结。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赏析课程中,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非常重要,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只有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将学生引进了音乐艺术的殿堂,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才能更好的提高音乐素养。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也会更加努力的创新新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习与掌握更好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莉.我国社区音乐教育的基本现状与发展思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谢铁华.论音乐教研员的角色转型与职能转变[D].湖南师范大学,2010

音乐课感受总结范文第5篇

一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按照导入——讲授——创作——互动——表演、评议——总结六个方面作好课前教学准备“导入”,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通过影视、画面、音像等形式,达到感性认识和视听效果。“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要重视对讲授内容的选择、加工与重组,内容要少而精。“创作”是在新授的教学内容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舞蹈构思、节目创编等。“互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交往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培养献上的合作精神。“表演”“评议”是将学生的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让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 要充分调动农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使其成为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一贯的音乐课,我们都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讲授一些音乐知识,分组轮唱就完成了,但现在却不同了。我结合献上的要求,在音乐课做游戏,如自由随音乐律动、个性表演、卡拉OK比赛……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音乐。如教学表演唱曲目《哦!十分钟》时,我让学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组创编情境并表演。因为下课的十分钟不是学习的结束,是一种身心的放松,它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不是音乐的结束,而是预示着音乐的继续,所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一边唱一边将下课的情境描绘出来,表演的学生和欣赏的学生形成了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因此,通过创设的音乐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肢体获得自由舒展,使其对音乐的情感获得充分的表达,达到了寓教于乐,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三 利用农村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充分使用教师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音乐教学过程

1.教师在课堂中要灵活地运用教学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去带动和感染学生

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课的内容随时调整自己的语气,什么时候用平稳的声调,什么时候又激情盎然,什么时候又温柔可亲?……总之教师的语言要做到抑扬顿挫、感情充沛,要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优美激情的声音之外,还应有与之配合的形体语言。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等也是教学中表情达意、诠释知识的语言。如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等能提示学生把握歌曲的速度、情绪,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通过自然界丰富的音乐资源,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感受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因此,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通过不同形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种生活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模拟音响的“乐器”进行表演。如,用竹筒制作双响筒;用硬木制作木鱼;用竹片加工成快板……这些信手拈来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新的概念,虽然简单、没有固定音高,但却在孩子们的音乐启蒙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 课后要善于总结并及时对音乐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创新

一节精彩的音乐课,不仅只是上好这节课,还要在课后善于总结:所用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适合孩子们?孩子们能否吸收所学内容?……只有这样不断地思考总结,才能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才能不断创新。在课堂上要摒弃“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采用多种多样生动、通俗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同时,必须要保持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

音乐课感受总结范文第6篇

认识。

关键词:课程改革 音乐审美 兴趣 体验 感受 表现

10几年来,音乐教学改革的步伐看似“随风潜入夜”,却实实在在“润物细无声”,回首音乐课改走过的路程,却发现“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那变化已经让我们的音乐教育变得焕然一新,更彰显出艺术教育所应有的迷人魅力。

相信不会有人否认:音乐是具有着十足的魅力的。而以音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音乐课必然也应该是“万人迷”级别的课了吧?带着自信去把这个问题拿到孩子们那里时,我得到的答案却往往满是遗憾:“音乐课太没意思了”,“我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孩子们的回答叫我很受伤。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音乐课不应该得到这样的“差评”。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反思后,我终于发现了一些问题的端倪:

一、 喧宾夺主,将音乐课变成了技术展示或个人表演的舞台

说的直接一点,音乐课堂就是我们让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舞台。而我们却经常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我们的主体。记得有一次去听一节优质课,老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孩子们也卖力的配合着老师的精彩表演。为了使知识技能的学习,变得具有“审美”性,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为指导学生唱歌时有轻快跳跃的声音,老师用了小皮球一跳一跳的形象。她用美的生动的形象启发学生,这本来很好。可是她接着让学生真的拿着皮球在地下拍。结果可想而知,这一节课,孩子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那首歌和唱歌所需要的轻快跳跃的声音,而只是拍球的兴奋。

二、 过于强调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结果恐怕要适得其反了。当然,兴趣是学习的”“助推剂”,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我们并不是要反对合理激发兴趣的手段,而是要注意避免牵强附会的运用音乐以外的元素来达到所谓的提高兴趣的目的。曾经听过这样的一节欣赏课:学习目标是欣赏四大名著电视剧主题音乐。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将电视连续剧的精彩片段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同学们当然兴趣满满,整堂课充实而又热闹,却唯独将本课最重要的任务给忽略掉了,这样的兴趣激发手段显然是失当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紧抓目标,激发兴趣的手段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来服务。

三、过分强调学生参与:

现在有很多音乐课,在教学设计环节为了让课作的好看、生动,就刻意的加入一些学生的参与活动。却并不考虑课程本身的特点和需求。这样的“参与”就仿佛为一部精彩的表演中加入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演员。尽管热闹,却本末倒置,将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手段当做了完成课堂环节的工具,于是乎,音乐课堂里本该安静聆听的音乐变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场,孩子们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边做动作边打闹的现象也变成了一道风景线。

四、过分强调学科综合: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学科综合的观念开始深入到音乐课堂中。除了音乐课本中的知识之外,音乐教师们常常在课堂上运用学科综合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例如:一讲到歌剧,我们都要先带领孩子们去意大利的国土上走一趟,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剧院、斗牛场……;一讲到印象派音乐,德彪西先生总会与法国美丽风光同时展现在我们面前,说不定还会有莫奈、马奈的画作,搞不好连毕加索都不能幸免……短短40分钟,堆砌着各种各样、千奇百怪、不同学科的内容。结果可想而知,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下来,我们恐怕已经找不到这堂课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我们了解了地理、美术、文学、历史,唯独把最重要的音乐给忽略了。

上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我觉得关键在背离了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原则。通过反思,让我明确认识到了上述现象的错误根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遵循以下两点:

1、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音乐的机会,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各种活动环节的设置也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提供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机会,真正通过必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2、以音乐为本:我们课堂教学设计要直指音乐本身,不能舍本求末,所有各种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表演、创作判断音乐作品中的美。要善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音乐,并充分挖掘音乐,让鲜活的音乐形象走进学生的心里,让音乐情绪感染和熏陶学生。

音乐课感受总结范文第7篇

导,指的是引、引导之意。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导入的作用在于:中断学生的日常经验,唤起其对音乐课的审美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情感的交流,燃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渴望。音乐课堂的教学导入就像歌剧作品的序曲一样,结构虽短小,但正是由它引导人们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音乐课堂教学的导人常用以下几种方式:(1)感情导入式,音乐教育是情感的教育,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经验的教师善于用朗诵般的音调、言词恳切的语言,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开场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友善感,令学生产生情感心理的共鸣。(2)表演式导入,教师运用表演的手段取悦于学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益而无害。音乐课的教学导入,以教师充满感情的演唱或演奏作媒介,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本体特征,借音传情,以音代言,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处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调动学生的审美渴望。(3)趣味式导入,比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有位教师是如此导入的:先在黑板上写“曲谱一菜单一土豆”几个字,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有关“曲谱、菜单、土豆”的音乐故事,在学生的迫切渴求中,亮出本课的教学题目,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渴望。(4)悬念式导入,在欣赏乐曲之前,可设置若干问题,如:该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速度如何?情绪怎样?学生便会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去听音乐。音乐课教学中用悬念式的教学导入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也不失为音乐教学导入的好方式。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与审美愿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审美教育效应的重要环节。当然,也请记住下面的话:音乐课开始五分钟后如果没有听到音乐,那叫窝心;十分钟后如果还没有昕到音乐,那就叫伤心。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要遵循本节课的音乐主题展开,明确地指向音乐本体,切忌庞杂、繁琐。

音乐教学的展开:使学生处于音乐审美感知的积极状态

该教学环节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音乐课堂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重点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审美主体——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审美感知状态之中,并在此条件下,师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在充分进行审美感的基础上,积极进入审美探索阶段。

音乐课的基本技能教学,包括识读乐谱、音高音准的训练、节奏练习、基本的演唱与演奏技巧练习等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很容易产生同音乐审美相背离的现象,过去注重“双基”训练的音乐教学正是没有处理好技能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才导致了音乐课繁、难、偏、旧的现象。要改革枯燥的基本技能教学方式,把基本技能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感知和审美探索的一个过程来进行。例如:在节奏练习中,结合自由协调的身体动作(拍手、走步、跳跃等)来感觉节奏,变机械的节奏训练为对音乐节奏的优美反应,从中得到节奏美感的体验;识谱教学中,根据学生“先感性后理性”的音乐艺术认知规律,先听、唱歌曲,后识谱是可取的教学方式,教学生识谱可结合具体的歌(乐)曲旋律进行,将识谱教学作为音乐学习的自然演化,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审美感受;歌唱技巧或演奏技能的学习掌握虽不可或缺,但应以美好的音色为追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技巧难度,尤其不能以纯技术训练的方式进行。

在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一般可看成是新课教学)等内容的教学实施中,均渗透着丰富的音乐审美的感知要素。对歌曲的录音欣赏尤其是让学生现场聆听教师富有感情的范唱,会大大地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渴望;追求美妙音色的轻声学唱,使得对歌曲的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审美探索活动。歌唱教学重在声音、音色的开发,以声传情,让歌唱学习成为学生音乐审美探索的主阵地。音乐欣赏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对优美的音响的听觉感知,包括旋律走向、织体组合、音色变化、乐曲结构等音乐要素的综合感受。随着音乐音响的展开,配合教师富有感情的引导,将大大加强对音乐的审美感受。欣赏教学中,也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身体动作、音乐主题演唱,尤其是欣赏过程中积极的想像与联想的参与,这些都是音乐欣赏教学能否取得审美效应的关键。中小学“器乐进课堂”的目的在于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个体审美表现与审美创造的能力。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来讲是个很好的途径:在非器乐化的教学中,视唱和听音是很枯燥的,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乐器学习的过程中,则可调动学生的有意或无意注意,从而掌握视唱与听音。当然,学习乐器的目的是学“音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因此,器乐教学应尽可能地减少技术难度(当然不是不要技术),对音乐美(声音美)的探索是学生学习乐器的动机所在。另外,教学过程中“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有“乐趣”的学习过程也是“器乐进课堂”的成功之关键所在。

音乐教学的复结:深化情感体验,加深对音乐美的认识与理解

音乐课感受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61-0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离不开听觉。听,是音乐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学生对音乐作品听得越多越广,他们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就能够快速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表现与欣赏能力。所以现在的小学课本也逐步增多了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讲,能上音乐课,学会几首歌已经是很不错了,还要附加音乐欣赏课,所以对于身在农村从教的自己来讲,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太不容易了。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体会到了欣赏对于音乐课教学的重要性,也深深感觉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以下是我在十多年音乐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点经验:

一、巧设问题,帮助感知

学生的知识少,社会阅历比较浅薄,这些就给我们的欣赏教学带来困难,在欣赏教学时很多教师就会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补充,会给学生介绍与乐曲有关的如作者及创作背景等有关知识,但教师采取硬灌的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会感到枯燥,对老师的讲解也不会有什么很深的印象,所以我是这样做的:在欣赏乐曲时遇到浅显的知识,让孩子们自己解决我再加以补充,对大家熟悉的乐曲可让学生向大家介绍,也可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动脑,拓宽思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当遇到大家不熟悉的乐曲时,也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我们教学的开展。

如在欣赏二年级《动物狂欢节》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巧妙提出问题。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森林大王狮子行走和大声吼叫的样子,然后问:为什么狮子能成为森林之王而不是大象、老虎呢?它的吼声代表什么?学生对动物本来就很感兴趣,在课外书籍看的也多,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畅所欲言。在学生积极参与和教师的引导下,狮王的雄壮威武、正直勇敢、充满爱心森林之王的形象跃然于课堂之中。也使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所以说音乐它不仅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沟通,还能不断开发人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创设愉悦的氛围和意境,展开想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能上好欣赏课,必须先要让他们对音乐课感兴趣。我们不能把音乐课当作仅仅是学唱几首歌曲了,而要创造意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投身其中,运用联想法使学生通过设身处地地构思,体验音乐作品时展开想象和联想。

如:在欣赏第十册第一单元《致春天》一曲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乐曲,乐曲把我们带的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遐想,听到音乐你脑海会会呈现怎样的情景呢?通过老师这一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都表达出来了,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三、利用听、说、看、动、唱相结合,利用视觉的直观帮助听觉感知

1、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要多听,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就懂了,这也是一个相对的过程。我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总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学生反复听,并用心去感受,从力度、速度、调式等去认识作品。

2、对作品有一定认识后还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就要学生会说、敢说,必要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说。

3、看是欣赏的辅助,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多媒体等传递音乐信息的设备日新月异,我们在音乐课中如果能够把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音乐教学,由于多媒体可将悦耳的音乐、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入一体,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

4、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我们在欣赏教学时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还可以让他们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也可以帮助他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变化。如在欣赏《赛马》一曲时,我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首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在初步感知音乐后让学生随着音乐挥舞马鞭,驰骋赛场,让学生想象在赛马场上群马奔腾的热烈场面,感受蒙古人民欢度节日时快乐和高兴的心情和赛马场上的热烈紧张的气氛,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演绎整首乐曲。

5、虽然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但耳朵听到的是第一感受,而嘴上唱出的则是内心的感受,唱是人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法,所以在欣赏教学时还可以适时加入唱主题的环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他们记住主题音乐,还可以更好的领会音乐,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课感受总结范文第9篇

一、以相关连的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平台的启发性音乐课堂

开学初,我会把所有课程的课本大致浏览一遍,把本学期各学科中与音乐课本有联系的知识点先做个笔记,以便于让学生对相关的学科提前做预习。语文是跟音乐课本有许多交叉点的学科。例如,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在语文课本中就出现了其中的一个乐章《黄河颂》,而音乐课本中有相关连的歌曲是《保卫黄河》,当教到《保卫黄河》时,让学生先朗诵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黄河颂》,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激情澎湃的感情。近年来,由于受到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影响,我们的母亲河面临着重大的生存灾难,作为祖国母亲的孩子,我们如何才能拯救我们的母亲河!然后以保卫黄河做音乐背景请个别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歌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民族自豪感。这样不管先上的是语文课还是音乐课,对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有巩固作用。

二、以营造愉快、宽松、和谐为主的怡情性音乐课堂

教师亲切的微笑、丰富的知识能很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

离。教师如果面带微笑走进课堂,这节课无形中已经成功了一半。再有就是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很熟练,还要借助现代先进的网络搜集教材里没有的一些知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浓厚的音乐氛围。例如,当教到《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时,我会从网上搜集有关的彝族风情及民族特点,做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展示,给学生演示一场视听宴,让学生对我们丰富的民族音乐有深刻的认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练耳课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部分,而且训练起来也比较枯燥。因此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训练听音时,采用的是先进的高科技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了适合听记的情境,唤醒学生的听觉神经,这样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充满了整个课堂。

三、以自主学习为手段、合作探究为策略的探究型音乐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营造自由的气氛,不断以赏识的眼神、话语给学生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想象、表现能力及创造意识。例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后,请学生谈感受或联想时,我会鼓励学生说:不要怕说得不好,因为一首乐曲给我们每个人的感受不一定是相同的,这种感受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要是你内心真实的感受,那就是好的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或联想表达出来,与我们大家共享?话音一落,同学们就相继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他们的见解我从乐曲的速度、节奏、力度等不同方面给予赞许。并要求他们随着音乐画面想情节、编故事、编舞蹈动作来个二度再表现。这样学生对乐曲表达的内涵和意境的理解在二次创造中得到再一次的升华。

四、把道德教育观念融入课堂的道德观音乐课堂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不懂感恩,贪图享受、目中无人。总之一句话,现在的孩子难教育!怎么办呢,我结合新八德教育,把德音雅乐引进音乐课堂。如:我在教《跪羊图》时,先让他们用心聆听,体会歌词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回忆从记事起父母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养育和教导,再根据歌词学手语,一句一句地教动作,然后让他们自己创设音乐情境再进行一翻演绎。歌词情深意切,手语动作形象、优雅,旋律如泣如诉,歌曲曲调清新、童音澄澈,女声清脆,加之男声和唱,令人内心宁静,同时又有至诚至真的感动缓缓流动。学生很容易融入歌曲当中,音乐具有非常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把教化世人知感恩行孝道的道德情感渗透到学生的情感世界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得到进一步

升华。

五、在不同的班级选择不同教法的选择型音乐课堂

在同一个年段,我会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的喜好程度而选择不同的教法。针对音乐课堂比较活跃的班级,除了教教材要求的一些歌曲及音乐知识,还会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积极向上、具有时代感的歌曲,让学生教唱,这样就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对音乐课堂上比较被动的班级,就得很好地布局好课堂,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上课前,先设疑。如:我会在这样的班级选教《江南Style》,先播放音乐,让PSY在MV里嘻哈搞笑风格、自创的马式舞步和深具感染力的音乐节

奏进入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会多教一些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及综合能力。虽然这样会加大备课量,但我却乐此不疲。

以上介绍是我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个主要不同风格及类型的音乐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深得学生的喜爱,提高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得到了同行和领导的肯定。

音乐课感受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课;兴趣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享受,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小学音乐课堂是奠定基础的场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小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和能力,变得十分重要。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小学音乐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小学生对于现今流行的许多音乐明星十分喜欢,甚至到了狂热追求的地步,对于音乐专辑、CD积极的购买和搜集,对于电视上的音乐节目也很热衷,经常守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但是对于小学的音乐课堂却没有半点兴趣。长期以来,学校的音乐教育都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以老师的口传心授为主,主要讲授知识和技能,课堂氛围枯燥,声乐训练乏味、机械,使学生感到厌倦,提不起学习的兴趣[1]。很多学生小学毕业了之后,连五线谱也不能认全,音乐教学效果差成为了诸多小学音乐教师头疼的问题。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1.创造有音乐特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打破传统单调乏味的授课方式,突出音乐课应有的特点,创设一些具有音乐课特色的教学方法,活跃音乐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乐器,设计丰富的“琴语”,用相似的音节音色来表示“开始”“结束”“等等”“谢谢”等,在课堂中将音乐和舞蹈进行结合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坐着听。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比较活泼好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和热爱程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2]。

2.创设美好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和创设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将学生置身于优美的音乐情境当中,用肢体语言去抒感,给歌曲编排动作,这种音乐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在美好的音乐情境中,学生可以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想象,感受和欣赏音乐的魅力,更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引导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音乐情感,开发他们的音乐创作潜能,培养他们的音乐艺术细胞。

3.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利用有效时间进行教学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课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对教学活动提供了辅助,增加了音乐教学的新鲜感和表现力。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音乐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利用声音、图像、绚烂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极大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音乐知识[3]。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有许多好处,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和倾听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验,小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还很少,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影像,可以给小学生的想象提供材料也提供空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利用简单的乐器或音乐教具,引导学生体验音乐

音乐课不是单纯的学习音乐知识,唱歌,学乐器,而是要让学生全方位的提高音乐素养。教师在音乐课上可以利用音乐教具和简单的乐器,指导学生演奏的方法,让学生用肢体去感受音乐,在实践中去学习音乐,这样不但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也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音乐、认识音乐,全面提高音乐素养。

三、总结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运用多样手段和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善意.运用多元职能理论提高小学生音乐素质的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

[2]陈亚玲.如何提高小学生音乐课堂注意力[J].大众文艺,2012(1):12.

[3]周彦冰.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上一篇:化学课提交总结范文 下一篇: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