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6 09:30:50

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构建;建议

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对小学生今后的艺术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且其对学生的情操陶冶和兴趣培养等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在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中,由于新课标的实施时间较短,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帮助我国构建小学音乐课程,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促进小学音乐课程构建的建议。

1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也出现了较多的变化,而小学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对新课标内容的理解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但由于小学音乐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导致很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的构建时对新课标的内容理解错误,影响了我国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

1.1 形式主义严重

在新课标中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形式进行了改革,提出需要对当前的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强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但大部分的教师在理解时过于片面,仅仅认为新课标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而对教学的目的却不了解,导致很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时仅仅追求新颖,而对于学生是否喜欢和能否接受其教学内容完全不关心,导致教学效果不断降低。像在进行课堂活动的开展时,大部分的教师仅仅是增加课堂活动的开展,可对于活动课堂的氛围以及活动课堂的教学目的则完全不关心,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非常少。这种现象说明了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思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2 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中,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行了重点强调,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理解不足,导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过渡的学习自由,从而忽略了自身的教学作用,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像在进行角色扮演等课堂教学安排时,由于没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根据自身的喜好来进行角色的扮演,导致学生无法有秩序的进行教学活动,甚至出现学生打闹嬉戏等现象,这种现象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学音乐课堂构建的建议

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上述所说的问题,提高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构建的建议,下面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2.1 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在新课标中对小学音乐教学课程的安排进行了新的规定,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且知识教学内容的难度也得到有效的降低,这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提高,给予了小学音乐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小学音乐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课程内容。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像在进行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一册第六课的教学时,其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劳动”,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时,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主题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像《大家来劳动》等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打击乐器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贴近教学主题,加深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操,此外,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理解劳动精神。

2.2 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小学音乐教师想要能够更好的构建教学课程,首先自身的专业素质需要达到足够的要求,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来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培养,通过这些课程使小学音乐教师具备更加充足的个人专业能力。此外,学校还需要定期对培训教师进行技能考核,只有满足要求的教师才能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另外,小学音乐教师想要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不仅需要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其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和职业道德,像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不仅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内容,同时还能够通过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能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进行正确的指引,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2.3 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点,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下面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自身仅仅是起到一种引导和帮助,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全面的掌握,出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像在演示木鱼等不常见的乐器时,学生往往对其比较感兴趣,这时,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演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身实践如何进行这些乐器的操作,当学生出现错误后帮助学生进行纠正,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是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像当前比较常用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能够熟练对其进行操作,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一些音乐视频和音频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音乐情景带来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在进行使用时需要注意和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交流,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

3 总结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调查可以知道,其对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效的小学课程建设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点,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最终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221.

[2]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213-215.

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 音乐 审美能力 感知 想象 表现 思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76-01

笔者在此之所以提出来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因为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音乐的欣赏附带着诸多非审美的功利因素,这就使得学生在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出现昏昏入睡、精力分散、兴趣丧失、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不强等现象,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无法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审美能力,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小学生音乐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施。

1 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音乐审美感知强调的不仅仅是音乐的听觉艺术,更注重视觉、触觉、听觉等全方位感觉器官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除了听觉通道以外,还要帮助学生打开视觉、触觉、语言知觉、直觉、运动觉、平衡觉等通道,以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并使之与音乐建立多维联系,以促进学生对音乐整体知觉的形成。为达到以上目标,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音乐动画、电影片段等;并丰富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合作讨论、互动游戏等。以笔者《小青蛙》欣赏教学为例,首先利用计算机展示出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等各类形象,同时根据音乐强弱、快慢,完整地表述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然后让学生模仿各类角色,从而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整体感知。

2 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

音乐审美想象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音乐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美的思考。可以说,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诞生,都是音乐审美层次的一个提升,而音乐审美真实想象的实现都是来源于欣赏者差异性的音乐审美感触,如聆听纯音乐作品《罗米欧与朱丽叶》后,不同的欣赏者会想象出不同的“朱丽叶”形象,这种差异性的联想才是真实的音乐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除了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来激发学生对音乐想象外,还要认识到个体联想差异性这个客观规律,对每一个音乐作品不可以一个统一的画面去限定学生的想象。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中《大象》这个片断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音乐中低沉、拙笨的感觉让我们联想到什么体态的动物”。通过这种启发,学生联想到了犀牛、河马、大象等多种动物,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 审美思辨能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深入人“灵魂”的艺术,不仅有视听美,更重要的是蕴含着意义美。因此,在对音乐的欣赏过程中,不仅要有感知和想象,还需要欣赏者理性思维的参与,即对音乐进行合理的审美思辨,感悟和领悟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寓意,进而成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音乐教育所应用的价值和功能。同时,学生审美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将为其今后自我积极、健康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目前小学音乐教育重感受,轻思辨的现状中,需要教师格外重视学生审美思辨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在运用思辨策略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要注意选择意蕴、内涵浅显易见的音乐作品。如《龟兔赛跑》这个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评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深刻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哲理。

4 审美表现能力的培养

音乐也是一种情感、语言、肢体的表现艺术,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还需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首先,教师要经常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审美成功体验。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创造”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现、自由发挥的平台。通过欣赏、图画、肢体、语言、创造的有效融合来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样以《龟兔赛跑》这个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为例,首先将故事概况讲述给学生,再播放代音乐,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根据自我认知与感受,用语言、图画、表情等来描述龟兔赛跑的动物形象和整个过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各个小组根据音乐自我分配角色、自我设计表演过程,并对各个小级的音乐表演进行讨论和评判。在这一环节中,无论是角色分配,还是表演设计,或是表演评论,学生都踊跃的参与其中,特别是一些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轻松、活泼、愉快的融入其中,进行创作和表现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对音乐作品有整体的审美感知,还发挥了审美想象,进行了审美创造,并对作品所蕴含的意义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5 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审美评价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音乐审美评价是学生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对音乐作品特点、网络、价值等做出的理解和判断,直接体现出学生音乐审美观的科学性和审美能力的高低。在音乐作品欣赏后,在学生角色扮演结束后,都可进行自由的教学生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这种平等、开放的评价平台的创建,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更能有纠正学生音乐审美过程中所存在着各种缺失或不足,最终形成科学的音乐审美知识、能力体系。

6 结语

小学生音乐综合审美能力涉及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只是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从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总体而言,教师需要根据音乐教育规律,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以学生为主体,综合性的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邹佳佳,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大舞台,2010(10).

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提高;保教质量

“教师质量的高低,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1]随着幼教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教师资源的持续优化。幼儿园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教师素质的培训。目前,我园青年教师占全园教师的一半以上,队伍的年轻化,给幼儿园带来了青春活力。年轻教师有上进心,善于思考和探索,然而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有限,提高他们的保教质量对幼教发展至关重要。针对这一点,我依据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总结。

一、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培养思想素质高、有进取精神的人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我园开展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以及“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全面提高育人水平”为目标的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对于刚入职的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幼儿园《章程》,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师德要求,培养教师爱孩子、尊重孩子的良好品质。上岗后,老教师给他们传授“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优良园风,讲解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优秀青年教师介绍成长经历,激发新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使每位新教师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树立当幼儿园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2.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青年教师的幸福感

“幼儿园老师的幸福感与专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当前我国社会和谐,是因为人们的幸福感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有成就,幸福感就越高。当代幼儿园青年教师很多是独生子女,更需要领导的理解、宽容和支持,需要同事的帮助、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因此,我园努力为年轻老师们创设一个幸福、和谐的良好心理环境,使教师消除心理顾虑,专心投入工作。前两年,我园因为另开一个新的分教点,扩大规模,招收了十几位新老师。其中一位青年教师,在校成绩好,来我园工作后曾经有骄傲自满的心态,工作表现不够主动积极。我们就利用一次向姐妹园公开教学活动的机会,由她担任公开教学活动,其他老师协助她做教学具。在试教过程中,我们引导她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在公开教学活动后,大家给予这位一年多工龄的老师较高的评价。她感到这次进步是大家给予她的帮助,大家共同努力而得来的。经过这次活动后,这位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工作上进步较大,慢慢变为一位谦虚好学的老师。现在,她能主动帮助别人。近两年在新教师培训中介绍自己教育工作的心得体会,获得好评,她说“我在这里工作,感到很幸福”。其他的青年教师,我们也根据他们的日常教学、理论水平、说课、写活动设计等给予帮助。经过用心的指导,他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收获,有的老师获得2011年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选活动三等奖,有的老师被评为钟村街好园丁。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我园青年专任教师均有教师资格证,学历合格率达100%,这无疑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幼儿教育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它强调德、智、体、美的互相渗透,“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幼儿教育目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的发展,这既要加强青年教师理论学习,又要提高其实践工作能力。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蒙台梭利教学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教师在教改中的位置。此外,我们组织信息交流,向教师传达全国幼教事业发展的趋势,传达国家试点园教改先进经验,以及介绍本园先进班的工作经验。我们还邀请幼教专家举行专题讲座,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三、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1.提高青年教师观念转化为行为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要靠内在的能量来激发,参与式培训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2012年11月,广州市番禺区幼教科开展了“业务园长参与式培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经过培训,我们深刻体会到师资创新培训方式的重要性。我们紧跟专家的脚步和时展的趋势,更新培训教师的观念,改变培训的模式,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参与式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了保教质量。我们开展了班级环境创设、现场写活动设计、阳光心态、观看全国特级优秀教师应彩云的课例后写心得等,运用了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法、头脑风暴法等。经过相互陈述、提问、质疑,不断地进行思想碰撞,在相互碰撞中深化教师的思考,教师在培训中充实知识、互相学习。我们从教师真实需要出发,使每位教师在其中都有收获,共同提高,真正把所学到的新观念转化为教师的自觉教育行为。

2.提高青年教师科学设计一日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教育中,“一切生活皆课程”,老师应利用一切生活中可能的教育因素,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质,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独立地制订教学计划,灵活地选择能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教学内容,科学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活动。一日活动设计须动静结合,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那就应从整体教育角度出发,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们既要全面考虑全体,采取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考虑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有效地实施引导和启发,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又要因材施教,注意个别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多钻研教材,根据孩子的兴趣正确选择主题,从生活中选择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确定教学方法。幼儿园可先组织教师观摩先进班工作,分析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再由先进班的教师观察青年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观察幼儿日常表现的能力,互相检验教育目的的情况。通过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际工作水平向高层次发展,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并通过互相观摩、互相评价,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3.提高青年教师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幼儿活动效果。有些新教师自身素质较好,但在教学中缺乏组织管理能力。面对顽皮、内向等类型的孩子,他们不知从何着手进行教育。尤其是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幼儿,更感到束手无策。对日常生活管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缺少办法。如有些新老师组织孩子游戏时,怕孩子不听指挥,不敢大胆放开给孩子玩,对顽皮的孩子感到无奈。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提高青年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十分重要,这就要指导青年教师们在组织不同的活动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灵活调控场面,每天反思,摸索管理方法,使他们在组织幼儿活动管理中做到活而不乱。

4.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

教育情景是千变万化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老师意料不到的突发事情。如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线条的舞蹈”时,小朋友观看了视频喷泉的现象,一下子不能用线条、身体表现音乐变化的快乐,老师着急了,只会一边说喷泉的线条怎样美,而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感受音乐的变化,用不同的线条、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达不到预设目的。又如在科学活动探索中,孩子们观察多米诺牌倒下时,会对多米诺牌的排序距离、排序线路引起争论,甚至会争执起来,乱了活动秩序。这时,教师如果只会焦急地喊“停,等一下再玩游戏”,孩子们也不会立刻安静下来。这就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师要按实际情况,改变教学程序和方法,根据孩子当时的兴趣,因势利导,对孩子进行巧妙暗示、换位理解,正确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在应变能力中老师要注意语言引导、活动的节奏、注意力的合理分配,还要根据孩子当时出现的问题,灵活处理。

5.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能力

我们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为教师成长搭建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让每一位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每学年通过开展青年教师业务考核等活动,进行教学大评比。在公开教学活动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让教学研讨真正起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在每次活动后,通过自评、互评,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还要求老师写反思,通过反思、经验总结,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行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竞争中,及时抓住老师的闪光点积极推广,让老师的自信心得到提高。

6.提高青年教师总结反思的能力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老师缺乏工作经验,反思能力比较薄弱。为了更好地提高新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反思的实效性,我们组织老师学习《幼儿教育》《教师反思水平的差异》等文章。通过学习、交流和讨论,让新教师知道为什么要反思、自己在每个阶段要反思些什么,并写学习心得。如我们进行案例分析、开放式教学、教研活动后,每人都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每天发生的事例中蕴含着教师各种不同的教学反思,及时记录点滴经验体会(包括教学随笔、每次教研活动反思、区域记录等)。

四、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满足青年教师的精神需要

我园的青年教师弹、唱、跳、写方面都比较好,特别是舞蹈方面特长的老师比较多,因此,我们大力开展教工的文体活动,活跃教工身心。我们开展了联谊活动、舞蹈比赛、绘画比赛、演讲比赛,还参观了科学城、广东省博物馆,同时让青年教师自编自演舞蹈钟村教师节的表演、奖教奖学演出、党员“七・一”活动演出、庆新年演出等。青年人在紧张工作之余,精神得到调节,工作才会更加有干劲。

经过上述培训,我园新教师专业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由此可见,提高青年教师的保教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对幼儿园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幼儿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幼教同行们都应该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萧宗六,贺乐凡.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谭友坤.职业幸福感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Z3).

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声乐课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思考

声乐主要教授发声的基础知识、咬字吐字、通道建立、腔体共鸣、歌唱技能技巧等的方式方法,通过学习训练及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及舞台表演能力、强化声乐艺术节目组织编排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其就业的主要岗位是:针对文艺团体表演、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及企业、社区、农村文艺活动等职业岗位,以及琴行、文化馆站等岗位。同时音乐管理人员、创作人员、制作人员、唱片公司、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大众媒体的音乐编辑和策划人员为本专业的发展岗位。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声乐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与演出情景高度一致的情景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我们总结经验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声乐课程教学目标

声乐课程组教师注重探讨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尤其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逐步确定了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解决了区别于本科教育的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

因此我们明确了声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即面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音乐教育与表演工作第一线需要,具有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以教授、辅导为主,表演为辅,同时具备编创、评论和鉴赏、组织和策划等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摸索出声乐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声乐课程坚持基于工作过程,为了工作而学习, 通过工作而学习,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整合到学习任务中,即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教、学、做一体,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掌握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摸索,确定了声乐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交替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2、项目导向推进知识构建

3、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加强工作经验

4、个别授课与集体授课相结合提高创新精神

5、声乐教学连续几年采取师生互选的方式分配学生。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三、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

(一)、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科学选取教学内容

贯彻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标准以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的原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文艺团体表演、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及企业、社区、农村文艺活动等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首先从优秀声乐教材中,选取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难易程度的中外典范性歌曲,作为声乐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次,注重体现课程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歌、戏曲唱段等列为声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三,充分考虑学生今天的“学唱”与明天的“教唱”,今天的训练与明天的舞台表演的关系,从中小学音乐教材和群众喜欢的歌曲以及当地科尔沁民歌中选取部分曲目,作为声乐课程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补充。

(二)、坚持适用、实用原则,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坚持适用、实用的原则,针对课程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整体设计全程教学安排,科学编制各阶段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优化。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声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运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突出声乐课程的实践性,通过稳定性和梯度性相结合的歌唱训练,突破声乐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尊重学生个体条件差异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按照人才培养规格的一般要求确定必修内容,依据学生个体优势和发展需要确定选修内容。

这样,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中获取新的职业能力。

四、开发了多套独具高职特色的教材

高职教材的编写应以应用为目的,在量上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质上要做到科学。通过多年演出和教学工作的经验的积累,我们全体课程组的成员在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完成了《科尔沁民歌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利用》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18篇,著书3本。这一系列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教、演、编、排能力、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体现了高职特色。

五、课程建设上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

在巩固和发展以往课程建设成绩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声乐课程体系成为我们的目标。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声乐演唱、教学实际应用能力,利用现代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注重职业素质教育,认识声乐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声乐课程改革中主要突出了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大体由两个模块构成:声乐基础训练和声乐教学(歌曲、语言、表演等)

声乐课程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音乐教育与表演工作第一线需要,具有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以教授、辅导为主,表演为辅,同时具备编创、评论和鉴赏、组织和策划等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重构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始终贯穿教学的全部过程。

六、更新了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教学手段开始进入数字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时代,声乐教学在学校和学院支持下,不断更新硬件设施。

七、建构长期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

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培养出一支充满活力的现代教师队伍。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师资培养采取了如下措施:

1.提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通过各种资源获得职教理论培训。我们通过学习对国外的教育理念具有深刻地认识和体验,对声乐教学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提供教师出国进修或国内培训、学习交流机会。比如参加学校、国家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社科项目结题与成果发表专题研讨会,参加全国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

3、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鼓励参加职业认证考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做教师,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专业教师到工厂、企业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并尽量在此期间获得一门职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积极参加高职高专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提高显著。近年来多次获得院系举办的教学比赛一等奖。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活动。

总之,通过声乐课的设计和建设,我们更新了理念、锻炼了队伍、增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丰富了课程资源,对声乐课程有了整体的认识。今后还需加强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不断丰富网络内容。使我们的声乐课程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更加适合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参考文献:

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乐理 积极性 兴趣 主动 相关学科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5-043-01

音乐理论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材中的概念和一些内容都比较抽象难理解,特别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都提不起兴趣来,怎样才能让同学们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有兴趣呢?怎样在教学的时候将那些枯燥单调的乐理概念变得易懂、易记呢?这也成为我教学以来一直在琢磨的问题。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在乐理课堂上要改变这种学生由于缺乏兴趣而丧失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现状,我认为,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我先从她们一开始是怎样理解和认识乐理课的入手,让他们先交流一下。我根据学生自己对这一课的理解再讲解它究竟是教授什么的,上好乐理课对器乐课、声乐课、音乐欣赏课及舞蹈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没有学好乐理课,器乐老师就无法上课,需要再讲乐理知识才能在上课。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留出时间让学生预习新课,每次课先指定一个同学写出一份详细的教案,先与我讨论,再讲解,做到没有错误的理论以后,让学生站上讲台,当上“老师”的角色,帮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旁边,及时的加以指导,再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切磋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这样一来,我就和学生们来了一个角色的互换,这个方法也有很多的前辈们已经在用了,我不是独创者,但是我把它已经实实在在的用在了我的教学中,效果真的是非常的显而易见。

在这里,我举一个角色互换音乐乐理课堂的范例,《三和弦讲解》。开课之前由老师安排,可以根据学生成绩和表现进行安排上课。总的原则是使学生保持最大限度的多样化和互补性。轻松的上好所传授的课程。

课例:《三和弦讲解》教学目标:使学生们了解三和弦的结构,音程关系及类型,能在钢琴上准确的听辩出三和弦的性质,提高音乐修养,为今后学习演唱、演奏和乐理教学打好基础。由老师请备好课的同学走上讲台,担任老师角色来讲解三和弦。教学步骤:首先让台下的学生明白什么叫三和弦,然后在黑板上写出三和弦是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而构成的和弦。其和弦音的名称分别是根音、三度音、五度音。根据三和弦中的根音与三音、根音与五音的音程关系,三和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大三和弦一根音与三度音、根音与五度音为纯五度。(2)增三和弦一根音与三度音为大三度,根音与五度音为纯五度。(3)增三和弦一根音与三度音为大三度,根音与五度音为增五度。(4)减三和弦一根音与三度音为小三度,根音与五度音为减五度。举例:讲解它们的区别。明确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因为它们其中所含的音程全部都是协和音程。增三减三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因为它们其中所包含的减五度还有增五度都是不协和音程。授课学生在钢琴上弹出不同的三和弦,让台下的同学们听,让他们熟悉不同的三和弦。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当然,台下的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补充说明授课者的不足之处。也可提出更有效的方法来学习三和弦。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小老师”进行点评指导,教师重新梳理知识,来展现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的重要性,最后,老师一定要根据上课情况给予“角色者”肯定并评分。

使用这种方法的教学,一定要及时的给学生们做出总结。总结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反馈和评价,如果总结做的不及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在充当教师角色的时候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对于走上讲台的学生来说呢,付出全身心的劳动以后,是很在乎老师课后小结的评价的。要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一个是取决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从中发现问题,指点迷津,提炼观点;第二就是小结时间的把握,一般就是在课程结束后就进行,要讲究时效性。我觉得角色互换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的,变被动与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而对于学生来说,三年的时间,要学习很多的专业课,学习任务也很重,如果再让他们本来就很少的课余时间也用来学习的话,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会减少。一节课的时间全都用来学习新的知识,学生们虽然可以接受,但是毕竟他们学习能力和时间有限的,所以就会需要用更多的课余时间来进行消化,那最后导致的结果肯定就是对该门课的学习积极性的减少。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刚才所提到的“现学现用”的方法,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起来。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哪里还不懂的地方,而且教师也能通过课堂的现学现用,知道学生们的理解和接受情况。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我总结出了角色的互换,让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学习“枯燥”的乐理课,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不会再停留到某一章节,走不动路。再就是,一定要和相关的学科相互了联系起来,和视唱练耳,乐器演奏,声乐演唱做好完美的衔接,真正做好乐理理论课的实践活动,这样既让学生扎实牢固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基础。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如果学不好基本的乐理知识,他自己的音乐之路是走不通的,因为他完不成一条基本的视唱,一曲优美的器乐曲子,一首动听的歌曲……

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行动研究是指“研究人员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或教育活动,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③ 行动研究始于社会活动领域。在西方社会科学工作者那里,“行动”和“研究”是指两个用以说明由不同的人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的概念。“行动”主要指实践者、实践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研究”则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科研工作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长期以来,“行动”与“研究”相脱节,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理论与实践相互割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人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中,行动研究便应运而生。行动研究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利尔(Coller,J.)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20世纪50年代,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考瑞(Corry,S.M)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进入美国教育科研领域。④ 考瑞在其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一书中,首次将行动研究定义运用到教育中来,他提出:“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经由应用研究成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成果才不致白费。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设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故此等人员必须个别及集体采取积极态度,运用创造思考,指出应该改变之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且须讲求方法,有系统地搜集证据,以决定新措施之价值。这种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⑤行动研究之所以能在教育界得到推广,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教学研究人员对一些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而行动研究则要求教师以研究者、参与者、当事人的身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取行动,在实践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行动研究对于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动研究的特点

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如下:⑥

(一)主体实践性。行动研究的主体是音乐教师。音乐教育研究的实践表明,开展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音乐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随刻体察音乐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

(二)环境真实性。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它是走出图书馆或实验室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工作就在问题发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行动研究就是要针对这个环境中所产生的问题,直接谋求改善,解决问题。⑦对于音乐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来说,它的真实的工作环境就是音乐课堂、课外音乐活动的场所以及与音乐教育教学有关联的场所。

(三)直接针对性。行动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师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自己的直接经历和感受,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运用实践行动来改善和解决实际教学工作情境中所面临的问题。行动研究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性,即行动与研究的直接针对性。

(四)持续反思性。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评性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能力。行动研究中的反思即是音乐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这种自我反思式的研究模式正与反思性教学的思想相一致,它将教学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反思与评价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与音乐教育实践脱节的弊端,使音乐教师的音乐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⑧

(五)灵活可变性。行动研究具有动态性,即在音乐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研究计划,不断修正研究问题的假设与研究方法,以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

二、行动研究的步骤

行动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⑨

(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推动研究的动力。音乐教师应以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为行动研究的开始,在实际工作中,音乐教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

(二)界定问题。研究者经过思考和分析,要从所发现的问题中选定研究主题,了解待解决问题的本质和范围,分析、诊断问题存在的原因,以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为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奠定基础。

(三)文献探讨。在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后,应深入探讨分析有关文献,以便从他人的研究中获得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启示,用以指导行动研究。

(四)拟订计划。行动研究计划,即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案。它是行动研究最初设想的一个总体计划,也是行动研究法各个步骤具体实施的蓝图。

(五)实施行动。将研究计划付诸行动是行动研究的最重要的步骤。在不脱离正常音乐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应严格按照计划的要求,实施的研究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可根据课堂现实因素的变化情况,对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

(六)评价效果。既是对行动研究的结果进行总体评价,也是对整个研究工作所作的总结。在总结中,必须对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处理,必要时可用统计方法,将实验数据转为有意义的统计量数,作为解释后果和预测之用。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对照行动研究计划,检查、反思该课题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总结行动研究的得失经验,最后根据研究计划的要求写出研究报告。

三、行动研究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行动研究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行动研究促进了音乐教师教育科学理论水平的提高⑩

获取较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是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学者舒尔曼(L.Shulman)认为,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教材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及其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等七大类。{11} 舒尔曼认为,系统的教育教学科学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所不可缺少的。这主要缘由是,尽管教育教学实践现场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可变性与个体性,但在这种现场的背后离不开教师处理问题的理性思考,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的理性思考提供了帮助,没有教育科学理论作为参照,教师对实践的分析、判断、决策有可能缺乏基本的依据,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策略失去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较为系统的音乐教育科学知识是音乐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

行动研究要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就必须重视音乐教育教学理论在行动研究中的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重视理论对分析问题的价值,努力谋求在广阔的理论背景上理解所遇问题的性质、内涵和意义,而不限于对某个具体问题本身的了解,更不单纯凭经验分析问题。其二,重视理论对制定解决方案的价值,强调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和相关的研究成果规划行动方案,并预计方案中各个步骤的可能结果。其三,在研究结果上强调理论的抽象,以为进一步的实践提供一个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基本框架,这就使得行动研究在总体上是面向未来的,而不像教学经验总结那样只是既往行为的总结。这样,通过行动研究可以提高音乐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修养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行动研究促进了音乐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行动研究要求音乐教师既是施教者,又是研究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研究音乐教学的规律,通过行动研究,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不仅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技巧得到了提高,其科研能力也进一步增强。英国课程专家、行动研究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的斯腾豪斯(Stenhouse)在他的《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2)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3)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后两条途径都涉及到“研究”,他认为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教室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而教师作为身临其境的观察者、实践者与体验者,凭着自身的优势,可以通过研究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另一位英国课程专家埃利奥特(Elliott)对这也有同样的看法,他建议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研究与行动真正合二为一;这样教师不但可以检验他人的假设,而且还可以在自己的行动中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设。“教师最大限度地负责提出、发展和公开传播关于教学理论的认识。实践表明只要给予他们思考的机会,他们也能够发现和发展隐藏在教学实践背后的某些教学理论。”{12}行动研究证明,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对其专业基础提供重要的知识贡献,也能够成功地致力于专业问题的解决,他们也能够像专家似的细致行动,探索出有关实际工作的新理论。{13}这种研究必定促进了音乐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行动研究专家温特认为,实践者行动研究这一术语不但描述了一个组织教育研究的可行模式,而且指出了实践者开展行动研究是实践者整个职业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专业实践的扩充而非额外的强加。他强调指出,行动研究作为实践者在开展专业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小范围研究和进修提高的一种方法,表明了提高专业实践认识和参与实践革新决不是少数学究式的精英的特权。一般而言,教师可以不断而且有责任开展针对自己专业的研究。{14}行动研究中的课题一般是由音乐教师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产生的,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课题的主持者,他必须设计课题方案,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评价结果,最终将课题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种研究过程即是一种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将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由此,我们可以论定,行动研究是提高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和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三)行动研究促进了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音乐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情景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有学者经过实践研究认为,行动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四大专业能力:(1)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了解学生的能力;(2)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3)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4)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协调师生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能力。{15}

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参与音乐教育科学研究,将使教学活动成为创造性的劳动,这必定促进了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学者鲍林(Linus Pauling)认为:“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们的研究工作并不像他希望的那么成功,但他可以继续有效地进行教学。一般说来,总会得到答案的。”{16}行动研究所具有的实践性的特点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对所发现的问题,通过运用收集掌握资料、分析资料、以及实证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方法,来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革新或改进。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当事人,他们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学的研究者的双重身份,使他们能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反思,通过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反思,能及时认识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方法,在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同时,音乐教师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也得到提高。

小结语

将行动研究引入音乐教育领域,将对当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同时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师要成为行动研究者,首先,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一种研究、反思、批判、探索的意识,具有主动改进自己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其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从观察开始,“教师想成为研究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观察者。没有精确的观察,科学进步就是空话,因为科学依赖于观察。”{17}行动研究者必须是一个参与式的观察者。再次,要有一定的音乐教育学学科素养,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音乐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行动研究。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平时要加强音乐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最后,学校要为音乐教师开展行动研究营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①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6期第1―7页。

②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1期第104―112页。

③王刚、张音《教育科研实用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页。

④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239页。

⑤戴长河等《行动研究概述》,《教育科学研究》1995年第1期第42―46页。

⑥陶文中《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教育科学研究》1997年第5期第33―36页。王清《浅谈怎样进行行动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第5期,第43―45页。

⑦和学新《行动研究简介》,《教育改革》1994年第2期第63―65页。

⑧马达《反思性教育与音乐教师教育》,《人民音乐》2005年第1期第55―57页。

⑨陶文中《行动研究法的实施》,《教育科学研究》1998年第2期第41―44页。李酉亭、邹芳《行动研究法和教育》,《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第110―116页。王清《浅谈怎样进行行动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第5期第43―45页。

⑩周宏弟《论教师的行动研究与专业发展》,《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第81―85页。

{11}L.S.Shulman.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 of New Reform.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

{12}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教育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研究》2000年第7期第39―41页。

{13}黄奕红《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65―68页。

{14}毛景焕《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功能》,《教育科学》2000年第2期第5―7页。

{15}范诗武《新世纪教师专业能力与教育行动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第28―31页。

{16}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页。

{17}?眼英?演James Mckernan《课程行动研究》(朱细文、苏贵民、赵南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特点

一、幼儿教育中游戏的特点

(一)趣味性

游蜃钪饕的特点就是趣味性十足,这对于处于幼儿时期的儿童来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育中的优势十分明显。因为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教育能够有效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通过设定情景、可爱的画面、欢乐的背景音乐等等来实现。

(二)激发性

激发性对于幼儿成年后个性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各种声音、画面、情景的有机配合,以游戏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性,丰富幼儿的视野与认知空间,引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互动性

通过游戏这一媒介,轻松实现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对话。设计恰当的游戏能够实现较好的互动性,使得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配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顺利实现教学任务,在娱乐中有效学习。

(四)操作简单性

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该操作简单,便于幼儿掌握。即以符合幼儿认知和年龄特点的游戏来给予幼儿更好地游戏体验。有些过于复杂的游戏不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可能损害幼儿自信心的建立。所以太难的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予以避免。

二、幼儿教育中游戏的影响

(一)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处于幼儿期的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较重,想象力丰富,但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强,自控力较弱,而游戏这一教育形式可以以幼儿感兴趣的场景和问题为设定主题,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再以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思考,辨别对错、好坏,帮助幼儿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幼儿教育中游戏的应用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发育特点,有助于幼儿个性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使得幼儿更加自信、开朗、乐观、豁达、正义。

(二)对幼儿全面能力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个性形成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育中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了解生活物品的使用、安全常识、自然规律等等。一般来说,游戏内容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十分丰富且涉及领域较广,可以使得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判断自省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乐观豁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培养。

(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幼儿教育中,通过游戏可以使得幼儿之间的接触和合作增多,幼儿间通过有效的交流和分享,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更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养成,尤其是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得幼儿的社会性得到长足发展。另外,在游戏中幼儿所表现出看似简单、零散的看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幼儿的独特性,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今后其在社会中的发展十分重要。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开展策略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十分巨大,那么如何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优势,促使游戏教学有效开展呢?下面,笔者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三大开展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游戏主题的确立

幼儿的知识结构多零散、单一,且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和幼儿的特点选择游戏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主题。比如设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给幼儿分配不同的角色,并指定所要讨论的话题,鼓励幼儿大胆发展,教会幼儿换位思考,在游戏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判断和评价,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二)游戏条件的设立

这里所说的提供良好的游戏条件主要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两个方面。具体来说,第一,精神条件: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轻松、活泼、自由、平等的游戏学习氛围,尊重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第二,物质条件:教师要根据游戏需要为幼儿准备好时间、空间、游戏材料等硬件条件。

(三)适当参与和观察幼儿的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参与和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幼儿的特点,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做到有的放矢,不操控,但要有效引导。这样不仅有利于游戏教学目标的实现,更能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得到锻炼和成长。比如,老师可以担当游戏中的某个角色与幼儿一起配合表演,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

四、小结

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轻指导;重讲评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中考、高考语文所占比重的增大,被广大老师、学生和家长所重视;小学作文作为作文的基础积累,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盲目的重视导致作文指导课程顺应而生,随着校外作文辅导班的出现,使得所有家长变得茫然。对于小学作文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手段来提升,这一点也给语文老师带来了思索,到底是应该重指导还是重讲评,各抒己见;今天提出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轻指导重讲评。

一、轻指导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作文指导课的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为效果最佳,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淡化学生的作文意识,不宜在写法上给学生过多的限制,目的是拓宽作文的思路。小学生年龄小,观察事物少,了解社会少,生活体验少。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选材单一。他们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在作文指导课中,只要有一个学生说出一件事,其他同学也照葫芦画瓢。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在作文指导之前,要精心备好课,熟悉学生的生活,心中装有方方面面的不同材料,这样在作文指导课中,才能因势利导。如,在指导《我熟悉的一个人》时,我就引导学生,可以写家里的人,学校里、上学放学路上、外出游玩等不同地点去考虑;可以从亲人、亲戚、朋友、邻居、小伙伴、同学、老师等不同的关系去考虑;可以从接触的时间长远去考虑;还可以从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品质特点等去考虑,是写一个爱国的人,还是写一个热心公益的社区工作人员等,这样,在作文指导课中,这些提示如同“自助餐”摆在学生的面前,任你挑选,学生的写作思路自然就宽了,就不会为写什么而发愁了。

二、通过学生自我讲评拓展其写作欲望

由于长此以往,学生被繁重的课程所困,对于写作出现应付心理,再加之一般教师对于学生作文提出过多限制,就像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一样,超有自我发挥就会被教师所制止,导致学生的作文出现固有模式,生搬硬套,没有任何创新。久而久之,学生说话时滔滔不绝而写作时却搜索枯肠,对于作文心生畏惧之感。

我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在小学作文指导课中的做法是,以轻松愉悦的交流形式开始学生的自我讲评,辅助以美妙轻松的音乐作为背景,使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在轻松氛围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出现不同观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分组讨论,任意抒发自己的观点;无论结果谁对谁负,在我掌控中收放自如。整个作文讲评过程从轻松到紧张再到轻松,让学生在交流中,启发学生“什么是心理话、什么情况下才有心理话、你有心理话对谁说、一般会用什么形式、你想起了哪些往事”等,从头到尾对作文只字不提,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最后欣然拿笔,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三、以欣赏为主的作文讲评课

欣赏课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每个人准备值得大家学习的优质作文以朗诵的形式讲读给同学,并进行分组点

评,促进欣赏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第二种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每一个将自己所学的优质作文进行朗诵,读自己作文的学生无比自

豪,每一个听别人作文的学生都津津有味。听完后,学生评析作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精彩的片段,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通过讲评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

一篇好的文章好比一幅名画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酝酿、准备和后期修改而生的,所以,一篇好的文章也是需要经过多次修改的。很多学生养成了写完作文就收笔搁置的习惯,对作文的不足之处不进行修改。

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回顾分析近些年国内一些地区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诸多幼儿师范学校效仿高师音乐院校或大学的教学体制、培养模式等,致使声乐教学现状不佳,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因幼儿师范学校的特殊性质影响,所开展的声乐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声乐演员来展开的,而是要培养延长能力与幼儿教学能力相并的音乐教师,以便音乐教师能够在幼儿园或小学学校之中良好的教授幼儿声乐知识、素质、情感等方面。但是,通过对国内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确定声乐教学没有制定适合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目标,通常是以声乐方面内容传授为主要目标,这使得声乐教学中忽略了与幼儿沟通、交流、教学技巧等方面的教授,这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所以,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合理,势必会影响声乐教学的良好展开,相应的教学要求及人才培养的目的就难以实现。2.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也是导致当下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现状不佳的问题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既然幼儿师范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优秀的小学或幼儿园音乐教师,那么声乐教学的内容就要具备多样性的特点。而通过对我国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声乐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与技巧,却不注重专业化技能教授;或在选曲上侧重于美声类的歌曲,不注重其他元素歌曲的融入等。如此过于单一的、片面的声乐教学,无法全面教授和培养学生,进而抑制学生全面化发展,不利于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3.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实施,可以了解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而合理规划教学活动,以便有针对性教授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但是目前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所制定的教学评价机制并不完善,大多依靠考试评价,也就是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来测评学生学习情况,并没有对学生课堂表现、学生素质、学生能力、平时学习等方面予以考量,致使教学评价不准确,并不能真实的、准确的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情况,相应的按照教学评价所调整和优化的声乐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二、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水平的对策

基于上文一系列分析,确定当前国内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不佳,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声乐教学。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对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予以优化调整,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水平。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适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相关调查研究表示,很多教师都认为当前的幼师课程体系和幼师音乐教学大纲已经很难适应当下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学需求,并且远远滞后于幼儿园声乐教学改革。所以,要想改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现状,就需要建立适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1)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声乐教材的编写。教材作为声乐教学的依据,其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声乐教学是否有效。出于培养优秀音乐教师的考虑,科学合理的编写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声乐教材很是必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声乐教材的编写,应当在专科声乐教材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深度,以便全面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层次。与此同时,还要展开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外国歌曲,选个思想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民歌及外国歌曲编入到教材,以便学生能够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予以了解和把握。另外,还要注意加入适合的儿歌演唱教学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过早的接触到幼儿教学。(2)以幼儿歌曲为重点,强化声乐教学。幼儿教师通过正确的范唱可以使幼儿较快地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所以在幼儿园的声乐教学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拥有较好的儿歌范唱能力。基于此,在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儿歌范唱能力及其他儿歌教学技巧及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幼儿歌曲教学的不同重点,合理规划声乐教学内容。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声乐方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侧重于声乐基础方面的传授,从歌唱的发声方法开始,配合幼儿歌曲进行连续,逐渐使学生正确发声。2.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声乐教学指明方向,以便声乐教学活动能够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展开,这对于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当然,要向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坚持为幼儿园服务的原则,做好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并且将声乐教学的重点放在幼儿歌曲讲解,声乐方法传授上。其次,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分析和探索幼儿声乐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与能力。最后,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教学理念,以便声乐教学能够以幼儿的实际特点为主,树立为幼儿服务的教学原则,合理规划声乐教学活动,从而良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逐步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和经验。3.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具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所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很是必要。也就是对声乐教师进行严格的筛选,保留爱岗敬业、教学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尚的教学人才来任职声乐教师;详细了解声乐教室的实际情况,对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技能、教学水平等方面予以评价,进而明确声乐教师存在的不足之处,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或教育活动,良好的培训声乐教师,逐步提高声乐教师的整体水平,为使声乐教师能够专业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展开声乐教学奠定基础。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幼儿师范学校内幼师专业学生长期在远离职业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所学知识与幼儿园教学相脱节,那么未来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可能会出现“学非所用”的现象。为了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就是:(1)为学生创造深入体验幼儿教育实践机会。也就是幼儿师范学校应当与当地幼儿园联系、沟通,让幼儿园能够为学生创造亲自体验的机会,如此学生可以到幼儿园之中,了解幼儿园音乐家教学,观察教学特点、体会教学要领等,这对于提高学生自身教学经验有很大帮助。(2)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机会。也就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学业展示活动,如让学生进行声乐展示、舞蹈展示、儿歌表演等,由资深教师予以点评,以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发展自我;学校举办才艺展示、声乐技能比赛、校园卡拉OK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演唱能力、表演能力、自信心、素质等,同时积累舞台经验,为使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的分析,确定当前我国幼儿声乐教学现状不佳,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声乐教学的效力未能充分发挥,如此势必会影响学生成为的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针对此种情况,应当通过建立适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荀雅丹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敬高翔.浅谈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研究和思考[J].北方音乐,2015,(5):132-132.

[2]刘栩含.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研究和思考[J].现代交际,2014,(12):150-150.

[3]曾亚平.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学[J].南风,2015,(29):135.

[4]魏玮.幼师声乐教学现状研究-以长春幼儿师范学校为个案[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成晓庆.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3,(3):130.

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生 审美教育 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审美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审美教育活动,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推动人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从这一方面来说,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生审美教育的有效落实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要想使农村高中生审美教育充分发挥作用,需要确定教育方向,优化调整审美教育,进而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

1高中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和谐发展

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只有健全自身的人格,才能与他人及社会良好的相处,并且在社会中深受欢迎和尊重。而要想使高中生的人格得以完善,需要切实有效的落实审美教育,组织学生参与不同审美教育活动,如此可以使学生在观赏不同美景和评价美景的过程中,感受物体的内涵及渗透的情感,这对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是非常有保证的,相应的学生人格的完善,可以让其更好的生活与成长,进而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和谐的发展。

1.2促进学生个体智力发展

其实,审美教育与智力教育都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其中智力教育更侧重于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审美教育侧重于思想品质、理想意志的熏陶和影响。根据高中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开展审美教育,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或其他事物进行观察与审美,并且在学生审美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开发学生智力的问题,如作品“美”在何处?作品的“美”是如何表达的?透过作品的“美”能够有什么体会等等,如此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完善思想品格、增强理想意志、开发学生智力。

2农村高中生审美教育方向的探究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农村高中生审美教育的良好展开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我们应当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建议是培养农村高中生的审美观。具体的做法是:

2.1强化学生的审美观念

为了使学生树立审美观,进而使审美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高中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在组织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逐步强化学生的审美观念。首先,教师应当起到带头的作用。也就是教学课堂上或课外,先对音乐作品或美术作品,亦或是其他作品进行审美,说出作品的“美”,再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观赏作品,审视作品,说出它的美。其次,在审美教育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穿插个人形象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注重对人形象进行审美,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审美观念。

2.2宣传审美的重要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审美教育中开发智力、提升品质道德以及健康和谐发展,让高中生正确认识审美及其重要性也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学校内借助校报、广播及其他途径来进行审美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的宣传,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深受影响,在看待事物时很自然的观赏和审视其美丽之处。另外,还要动员家长,让家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渗透审美知识,如让学生审视自身穿着是否美丽、装饰品摆放是否衬托出物品本身的美感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3与音乐、体育及美术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音乐、美术及体育等学科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将这些学科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审美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树立审美观,并且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当然,要想提高审美教育的有效性,应当根据审美教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美术作品及健美操等,利用多N形式来展开审美教育活动,增强审美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及教育性,以便审美教育活动的良好展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对不同作品进行思考与审美,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及审美能力。

3结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农村高中生审美教育的良好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够在审美教育中开发智力、提升品质道德以及健康和谐发展。当然,要想使审美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教育方向,优化调整审美教育,如注意强化学生的审美观念、宣传审美的重要性、与音乐、体育及美术等学科相结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 乔素侠.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审美教育[D].郑州大学,2012.

[2] 唐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苏南农村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反思[J].黑河学刊,2011(4):142-143.

[3] 吴锡平,程霞.农村高中德育工作与音乐审美辅德功能[J].大众文艺,2013(7):161-162.

上一篇:小区物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项目实施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