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26 10:22:30

影视技术

影视技术范文第1篇

《影视技术》(CN:11-3431/TB)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影视技术》现已更名为《现代电影技术》。

影视技术范文第2篇

走进《孔子》——后期特技管理与制作

2010年全国电影科技工作会召开

AIEXA——创新时代的数字摄影机

电影胶片片边码识别

世博中国馆《清明上河图》动画版制作漫谈

FLASH动画及制作浅谈

巧用循环动画

Revival在精修影片《渔光曲》中的应用(下)

数字样片技术研究

技术术语

数字多媒体影音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镇江中影东方国际影城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调试及运行管理

“HA YING”牌MHF-69 HBDCA型数字投影机的功能特点

杜比3D影院技术助力NCTA,带来有线3D影院

关于三友式录音机研制者的探讨

“欧特克电影之旅”展现最新数字电影技术

广播影视系统设备质量认定公告

2010年度柯达杯电影技术征文获奖论文

欢迎订阅《现代电影技术》(月刊)

“加快数字化 开拓新时代”——第七届数字电影论坛在BIRTV期间举行

推动数字电影发行、放映规范有序发展——在第七届数字电影论坛上的讲话

电影数字放映设备国产化之思考——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举办的大屏幕投影显示技术与产业高层论坛会上的讲话

传承 创新 发展——畅谈建国以来我国电影科技发展之路

数字化时代的影视后期制作——中影集团数字基地数字后期制作系统分析

数字电影的中央影片库

数字电影声频处理技术(二)

《铁人》中的电脑特效

科视与时代今典联合开展商业数字电影推广计划

欧特克数字立体影像之旅——记欧特克BIRTV媒体交流会

索尼推出独特3D双镜头用于SXRD 4K投影机全面打造超高清晰单机3D放映系统

索尼DSR-PD198P隆重上市DVCAM家庭再续经典

索尼推出HDCAM SR摄录一体机SRW-9000

Schneider专业镜头携新品亮相BIRTV展会

放映机房设置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3D立体故事片《阿凡达》(AVATAR)宣传演示片在电影科研所首映

浅谈档案影片印制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从技术进展回顾电影的数字化历程(上)

提高电影洗印质量 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

数字放映机实现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精美绝伦的视觉演绎

从NAB到好莱坞看数字制作技术的发展

数字放映的绚丽影像是怎样炼成的

从数字电影放映机演变看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发展趋势(续)

奥卡系列红光还音装置的安装与调整

数字卫星多媒体接收机的原理及功能

巴可为北京奥运会全面提供领先的可视化解决方案

意大利V5型放映机控制系统解析及使用维护(四)

漫话提高电影画面色彩再现质量的可能性(续)

欧特克为其视觉特效与剪辑完成系统推出功能强大的扩展包

杜比3D数字影院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对数字3D电影需求的增长而走红全球

欧特克借SIGGRAPH续写3D视觉帝国传奇

谈放映氙灯的稳弧

电影放映设备故障排除七例

16mm电影放映技术讲座(六)

1860年法国民歌录音使录音历史提前17年

影片数据库系统应用点滴

源远流长—我与立体电影之不解缘

中国有声电影的诞生

给16毫米电影扩音机加装自动排热风扇

影视技术范文第3篇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在2013年末的营销推介会上说:“百度搜索、视频播放、用户评论等多维度数据是爱奇艺出品的重要参考,2014年爱奇艺还将以此推出10余部原创剧集。”

如何用好大数据?

从成立之初,爱奇艺就被定义为 “有媒体属性的科技公司”,利用大数据进行影视拍摄,并开创一种全新的剧目类型,对这家“技术范儿”的公司而言无疑是找准了其进军影视制作领域的定位——利用技术基因改造影视制作。

资本的嗅觉敏锐但盲目,因此在拥有传统影视剧制作、投资和营销分析视角的同时,还需要依靠数据获得更深入、客观的视角,进而更好地帮助决策。

爱奇艺自制内容总监戴莹说:“最初我们依托数据分析的想法主要有几个方面,现在移动端远远超过PC端,我们要拍一些真正适合在移动端播放的视频,这是初衷。我们不能拍太长,要占用大量碎片化的时间。另外,通过爱奇艺大数据平台,我们看到言情剧、谍战剧,包括宫斗剧在我们网站的流量排名非常高,几乎都在风云榜前十以内,这又确定了我们要的一个类型。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说:“跨年、情人节、光棍节这些特殊的节日,很多人热衷于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感悟,我们想要的目标用户群正是这些在社交平台上非常活跃的人。”

接下来,小说《人生需要揭穿》因其超强的互动性和作者丁丁张本身的社交平台影响力进入爱奇艺的视线。戴莹说:“他每天都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做一个‘揭穿俱乐部’的活动。实际上他已经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也有一个很好的分享基础,小说发行量达到30万册,在这么不景气的出版市场,这样的人气非常难得,并且他的东西很适合作影视改编,每一个小标题都是一个小故事。”

虽然“人艰不拆”是美德,但丁丁张的《人生需要揭穿》恰恰是反其道而行的范本。原著65个故事,第一季拍摄选择了最具争议性的20个,每集约5-7分钟,探讨旧爱、小三、败犬、极品和怪咖等都市男女形形的情感纠结,从上线播出后的用户评价看,也的确验证了“揭穿”剧的真相是“治愈”,迎合了大部分网民的情感诉求,因此有人评论这部剧是“人生创口贴、情感消炎药”。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每年国内成熟的影视公司制作的热播剧很多,但还没有一家能够生产出像《纸牌屋》一样的精品原创剧集。爱奇艺运用大数据挖掘热点题材呈现的制作手法,正在为中国视频网站提供一种尊重市场和用户的原创剧集制作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凸显视频网站在影视制作领域的独特优势,也能够有效帮助视频网站生产出更适合观众口味的影视作品。

数据分析:

#精准的影视题材选择

言情、古装、谍战类题材剧集在爱奇艺2013年TOP100电视剧中的播放量占比超过50%,这为爱奇艺2014开年第一部原创剧集题材确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用户特征勾勒

从目标人群的年龄预判,以及百度数据显示的实际收视人群年龄构成来看,《人生需要揭穿》的观影人群基本与爱奇艺的预测相匹配。主流收视人群以20-29岁的青年人为主,并且男性用户占到了六成以上。可以说,男性观众不断创造着点播量的攀升,女性观众们则成为这部剧的积极参与者和话题制造者。

#用户兴趣图谱

据爱奇艺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对这部剧感兴趣的用户,以及导演“王岳伦”、演员“张亮”的粉丝群体,多对外语、中档汽车、旅游、投资创业等领域更关注,因此《人生需要揭穿》在招商期就把目标广告主锁定在了电子产品、功能饮料、汽车、电商等领域,并吸引到了统帅电器、红牛、上海大众汽车等一线品牌广告主,达成广告投放和剧情植入的深度合作。

#以后的网络流行语将从这儿来

《人生需要揭穿》能够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除了在题材选择、目标观众定位以及上线时间、营销推广等环节,均进行了数据化的分析预判,也得益于与专业影视制作班底的共同协作,进而在短时间内,在营销上打了一个漂亮仗。据戴莹透露,从2013年10月中旬立项,剧本创作周期为一个月,同年11月25号开机,12月19号关机。在开机5天后,完成冠名、植入、贴片广告招商。在第一季上线4天后,第二季的全部招商工作完成。

Q:影视圈

A:戴莹(爱奇艺自制剧总监)

Q:这是王岳伦首次执导网剧,他的档期是如何敲定和配合的?

A:因为与《爸爸去哪儿》团队的合作关系,而且我跟王导很多年前就认识,我们要选一个靠谱的团队合作,他的专业度是我们非常认可的,我觉得可以找他聊聊,而且感觉他会是下一个热点人物。没想到他早就对网剧这个领域有企图心了,可以说一拍即合。《爸爸去哪儿》录制时他一周去两天,剩下的时间都在做这部剧。

Q:现在很多网剧都是一个演员分饰N角,这部戏也不例外,这是一种网剧的流行方式吗?

A:首先它不是一个连续剧,没有必要让一个人物或者让多个人物在每一集出现,又因为短,人们对于演员不会有很强的记忆点和情绪联动,大家会没有一个情感依托。所以, 4-5个固定演员在不同剧集里面扮演不同属性的人物,在情绪上有依托,观众不至于觉得陌生。

Q:很多网剧都在因地制宜地用一些网络段子做台词,以符合互联网用户的习惯,你们这样做了吗?

A:这是一部类型创新的网剧,可以说完全没有拷贝任何东西。而且我们的编剧算是互联网精英了,台词写得非常有趣,我觉得以后的网络流行语可能从这儿来。

Q:拍摄的时候你有全程跟下来吗?有没有比较好玩儿的事情分享一下。

A:最好玩的就是我们的“哈哈哥”王导了。他在现场的时候,演员们看到他也很兴奋。我们请了张亮、郭涛、包贝尔等来客串,因为都跟导演熟,常开玩笑说,你自己来演吧,你比我们火。王导还是很羞涩地呵呵一乐,说自己不行。但大家总拿这个调侃他。

Q:因为互联网的限制少,很多网剧走恶搞的路子,这会有更高的点击率。

A:是的。但是我们真的想做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东西。为什么现在口碑好,我觉得人们可能看了太多同质化的东西了,这部剧呢它又真实又很好玩,尤其在爱情里面,展现各种阶段不同的爱情,爱情的不同状态,很多年轻人会有切身感受,因为我们都在不同的爱情阶段里有过迷失和茫然。这部剧有时候还是黑色幽默的,貌似一阵冷风,实际上是给你温暖。就像全剧不断重复的一句台词——“揭穿你是因为心疼你”。

Q:自制剧是视频网站品牌呈现的一个载体,你认为它的品牌效应达到了吗?

A:我们是以内容为导向做剧,这次招商期非常短,我的整个筹备期只有2个月。当项目一抛上来,就是跟不同客户做沟通的时候。比如“红牛”,我跟他们品牌经理一说有本畅销书,王岳伦导演什么的,整个剧的销售就特别好。基本上开机5天后,就收回了全部制作成本。

Q:收益都包括哪些方面?

A:剧情植入,还有总冠名,包括贴片广告。植入里面有大众汽车、红牛、三星等等。在我们上线第4天后,第二季的冠名植入贴片这些都已经完成了。

Q:这个开局还是蛮漂亮的,会一直把这个系列做下去吗?

A:想把“揭穿剧”做成一个类型,我们内部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想努力做一种任何影视公司都没尝试过的类型。我认为揭穿剧可以涵盖方方面面,比如揭穿爱情、职场、家庭方方面面。这个类型会让我们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也会保持这样一个风格去做不同的系列。

Q:目前受众对“揭穿剧”这个概念理解吗?

影视技术范文第4篇

一、影视制作中技术与艺术的交汇融合

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交融发展是二者前进的重要特征,古代社会相对原始的技术产生了原始性的艺术,当代先进的技术则催生了综合性、高水平的艺术。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以数字传媒(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和移动传媒(如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等为代表的第五媒体快速发展,使得影视制作因数字技术的不断推动而迅速前进,数字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影视制作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影视制作既是一门技术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门饱含艺术性的工作。一般来说,技术在发展方向上具有单向性,即先进技术替代落后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前进方向,但是,作为艺术表现方式的技术就并非如此了。比如,在传统社会时期,人们以相对原始的技术创作出当代人亦无法比拟的艺术作品,而只能望洋兴叹。由此,影视制作中对艺术性元素的适度摄取,对于提高影视制作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实际上,人们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作为技术处理与艺术创作相紧密结合的影视制作,技术与艺术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二者的关系可以从手段与目的的角度进行解释,也可以从软件与硬件的角度进行解释:在影视制作过程中,技术是手段,艺术则是目的;在影视制作中,技术是硬件,艺术则是软件,因此,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在以往的影视制作过程中,曾经存在一段不能妥善处理技术与艺术关系的时期,这主要是受制作技术人员素养的影响——曾经一段时间里,在电视台工作的很多制作技术人员大都具备过硬技术而缺乏处理艺术节目的能力,而很多电视节目的编导往往又是具备艺术素养而欠缺技术能力,这对影视节目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视制作在高度集成以及相应功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技术处理与艺术设计能力的综合统筹能力等,这就要求广大影视制作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多样知识,需要具备独立完成多样工作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即当下的电视台需要综合素养较高,具备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对此,影视制作者需要既懂技术又懂艺术。

二、影视制作技术与影视制作艺术

从影视制作技术的角度对影视制作艺术进行审视,前者在为后者提供更大便利的同时,还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影视制作技术与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空间

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影视制作的方法与工具均发生重大变革,这集中表现为影视制作技术在虚构与仿真能力方面的大幅度提升,大大拓宽了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进而拓宽了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空间,这具体表现在影视制作的程序、方法与发行等方面。

第一,数字技术与影视制作程序。在以往的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作品的剧本创作与编制、分镜头的选取等大都依靠图纸来完成的,但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影视作品制作由图纸走向了计算机。当前,人们往往通过影视作品制作的专业软件来实现对场景标题、动作、角色、对白等的统筹兼顾,并对这些格式进行随意组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编制计划》软件来完成影视作品的编制计划,有助于影视制作人员对影视作品进行周密规划,有助于实现对影视制作过程中的故事板、图像、镜头脚本等进行统筹兼顾,从而推动多个版面的迅速形成。当前,人们通过计算机对素材库中的图像与数字进行有效整合,测验创作意图等,提高了影视创作中可能出现各种未知因素的应对能力,进而大大提高了影视制作的成功率。

第二,数字技术与影视制作方法。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影视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摄像机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对摄像机的精确控制与动态把握,提高摄像机拍摄的运动性与艺术性;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录音可以实现数字化的多轨进行,实现音乐组成元素的分时段、混合性录制等,从而拓宽了录音师的音乐创作空间;影视制作过程中的编辑可以实现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的统筹兼顾,提高编辑工作的灵活性与随意性;影视制作过程中可以实现计算机数字化的图形制作,即实现计算机虚拟化的场景制作、虚拟化的角色生成,实现摄像的实拍与动画角色的有机统一,进而创作出旧有拍摄模式中所难以达到的拍摄效果等等。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条件下的影视制作不再单纯地取决于技术水平或者艺术创作,而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三,数字技术与影视节目的发行。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数字传媒与移动传媒已经成为当前影视作品发行的主要渠道,数字技术已经实现了对报纸、广播以及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的有效整合,使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影视作品及相关文字图片进行同时关注。正是电影电视技术上的相互依赖与渗透,使得二者在制作过程中走向了交融汇通。比如,作为数字化技术与影视制作交融汇通的产物,数字HD24P制片技术既可以完成电视制作的相关工作,也可以有效承担电影制作的相应任务等。

(二)影视制作技术与影视制作艺术的发展

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制作,不仅拓宽了影视制作的空间,还对其提出了新要求,即影视制作艺术需要实现与技术的有机统一,这集中体现在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之上。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制作实现了制作的数字化、制作设备的高度集成性,实现了制作程序、方法以及发行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影视制作必须是学科相交叉、部门相配合的影视制作,而这一要求集中表现在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之上。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制作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在艺术创作方面具备较高素养,还需要在技术处理方面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比如,国外影视制作往往要求从业人员拥有工程与艺术的双学历。

与之相对应,我国的从业人员要么是工科出身,要么是艺术出身,这种在知识上的单一性导致我国影视制作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制作,需要技术处理人员与艺术创作者紧密配合,这要求技术处理人员需要采取数字化技术对艺术创作的故事板和剧本等进行情景模拟,实现对拍摄场景、灯光照明以及摄像机运动状况等的头筹兼顾。而在艺术作品后期制作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通过计算机对作品进行数字合成,以求达到创作效果的完美性。在这一过程中,假如导演对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过程中的作用不甚了解,那么将会导致原先的工作安排缺乏周密性,并往往会给后期制作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使得数字技术的重要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导致资源的浪费,使影视制作受到影响。同样,如果影视制作技术人员难以领会导演的艺术构思,不懂得艺术创作的相关规律,那么怎么能够创作出技术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呢?

比如,对于一位只懂得技术而不懂得音乐的录音师,我们可以想象下他如何能够胜任录音多轨分时以及混合录制等任务呢?由此,影视制作人员需要在数字化技术条件下,实现技术能力与艺术素养的有机统一,这是影视制作技术向影视制作艺术提出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影视制作从业人员技术与艺术水平的全面提高,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要引导其对影视制作技术的有效掌握,即成为高素养、复合型的人才。这就要求影视制作专业的学生在具备较高美术素养的同时,还需要能够掌握相应的编辑软件技术,需要在工程技术方面拥有相应技能;要求录音专业的学生在具备扎实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拥有相应的录音工程技术技能等。同时,影视制作相关专业学生还需要注重外语以及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既是由当前影视制作国际化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又是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条件下影视制作专业人员的必然选择。当然,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并不能够满足国际化以及数字化的相关要求,还需要注重外语以及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

三、影视制作艺术与影视制作技术

同样,在复合型人才的支持下,影视制作艺术对影视制作技术性的提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集中表现在视频剪辑中的艺术性以及音频的恰当运用等方面。

(一)影视作品的艺术性与影视制作技术

从视频剪辑的角度来说,艺术性的提高往往能够在影视创作过程中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单纯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审视,影视作品的剪辑并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项工作,但实际上,这一工作十分注重对影视创作艺术性的要求,这就构成了对编导艺术素养以及画面语言组织性等高要求。因此,视频的艺术剪辑工作不能单纯地包括对故事与素材等的简单介绍,还应当包括对影视作品中的相关镜头的深度加工,需要在增强文字的艺术效果。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他们喜欢的作品并非高技术甚至科幻式的作品,也不是高度艺术性的抽象表达,而是在故事表达、情感抒发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社会意义感召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俱佳的作品,这就不是单纯的技术处理或者艺术构思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从电影电视作品来看,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往往是由上百或者上千个镜头构成,每一个镜头都是有着独特的景观、角度以及画面的不同组合方式,都饱含着蒙太奇元素,甚至可以认为电影电视的每一个镜头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蒙太奇手法,即工作人员在对镜头角度与焦距、镜头的长短等方面的处理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制作人员意志与情绪的全面渗透。以自然风景专题片《雾淞神韵》为例,工作人员在处理雪原日落景观过程中,从镜头上对同一景色的远、中、近景色进行了叠加顺序性处理,并掺入了与景色相对应的音乐旋律,直至黑场的出现,这为观众创设了落日温暖的美妙景色,引人回味。在另一人物专题片《吴家女儿》之中,影视制作工作人员对同一人物的远、中、近景色也进行了叠加顺序性处理,构成了短促而又高节奏的强烈转换,从而为观众创设出主人翁无比惊恐、十分紧张的影视氛围。由此可见,影视创作的艺术性对于影视作品技术效果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二)音频作品的艺术性与影视制作技术

从音频作品艺术性的角度来看,其艺术性的提高往往能够给影视作品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作品中,声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影视作品的声音不仅能够实现与影视画面内容的高度结合,还能够运用音效强化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当前,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处理方式大致包括以下方面,这些方式对影视制作艺术性的提高均具有重要影响。声音的并列式,即主要指多种声音的混合出现,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不过,这种声音的混合出现应当是具有主次之分的混合,从而展现出最具表现力的主旋律。

比如,在涉及山中景色的影视作品,工作人员往往会将鸟鸣声与风啸声进行并列,如果鸟鸣声为主,那么影视作品主要是在刻画山林风景的幽远,如果风啸声为主,那么影视作品主要是为了刻画山林的幽暗、空寂与阴冷等。这种声音的并列式是当前影视作品中常见的蒙太奇声音处理手法。声音的遮罩,即在同一镜头之下,各种各样的声音同时并列出现但部分主次,而这时一种声音骤然而出,引发人们对这一声音的关注,比如车祸发生时刹车声往往会遮罩住其他的一切声音,吵杂街道上某一小贩的呼喊声往往能够遮罩住其他人的声音等等。声音的接应式交替,这主要是指同一种声音交替性的出现,从而实现对某一人物的同一动作或者同一事物的渲染效果,这种交替性的声音往往是有规律、有节奏的声音,常常能够强化某一场景的氛围,比如在林中,风吹动树冠而产生的此起彼伏的声音,在海边,浪花有节奏拍打礁石的声音等等。

此外,还有一种声音的表现方式人们比较熟悉,即无声,这种极具积极性的声音表现方式出现在影视片中通常是为了烘托出恐惧与不安心理、孤独与寂静气氛等。同时,无声与有声往往能够在情绪与节奏上进行对比,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性,比如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暴风雨后的宁静,这往往让人感受到时间乃至于生命的静止等。但是,在影视作品中,无声往往是与有声相配合出现的,且场景一般不会太多,否则会降低影片的节奏与感染性,易使观众产生烦躁情绪等。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视制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实现了高度统一,这不仅大大拓宽了影视制作艺术的创作空间,还对影视制作艺术提出了新要求:影视制作的科学化发展对制作设备提出了高集成的要求,对影视制作的学科与部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样对从业人员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当然,影视制作艺术对于影视制作技术效果的实现往往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今后影视制作技术处理水平以及艺术创作水平来说,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要求影视制作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从而能够推动当代中国影视制作水平的整体性乃至跨越式前进等。

影视技术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J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4-0000-00

影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从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过去,影视节目的制作是专业人员的工作,对大众来说似乎还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1、当代影视后期制作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发展的有利推动下,我国的影视文化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华人导演李安凭借电影《卧虎藏龙》斩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导演的桂冠,这是我国的影视文化发展所取得的进步的最佳实例。面对我国在影视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虽然我们要予以肯定,但是我还是要通过借鉴《阿芬达》、《变形等钢》等片席卷全球的成功经验,将先进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移植到我国的影视后期制作中来,以此帮助我国影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2)影视后期制作,可以简单的理解是将由拍摄阶段已经已经拍摄好的画面,利用三维动画和合成手段制作成特技镜头,再把需要的镜头剪辑到一起,这就完成了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工作,其实影视后期制作工作还包括影片的声音制作等。

(3)我国当前代的影视后期制作,主要采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和线性编辑技术两种,而线性编辑由于其本身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技术,所以在我国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线性编辑技术已近趋于完善。基本上实现了能够较快的完成后期编辑工作的要求。线性工作主要是利用编放、编录、控制等设备,直接对录像带进行组接镜头、叠加画面与字幕、添加影视背景音乐以及制作音响效果等工作。

(4)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一直采用的剪切手段极为粗糙但是我国。因为传统的剪接手段,完成剪切工作完全是用人工通过胶水和剪刀实现的,而且编辑过程也无法实施画面叠加和调节色彩等操作。

(5)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现代影视制作中编辑工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按的变化,尤其表现在非线性编辑方面的进步十分显著。现代非线性编辑主要利用硬盘中储存的,各种模拟量素材的A/D转化数据,再利用影视后期制作的专业软件,完成影视后期制作中有关特技图像合成等有关工作,并将有影视制作软件制作出来的数据导入到存储设备中去,这就实现了当代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工作目的。在现代非线性编辑技术的有利支持下,我国影视后期制作,数字化的应用成为可能。

2、我国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影视后期非线性技术的日益完善,我国影视后期制作将朝数字化应用的方向迈进,这是提高我国影视后期制作水平,缩短我国影视产业与西方影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1加强自身数字化应用能力建设

与发达国家的影视文化作品相比,我国影视文化作品最显著的缺点就变现在,影视作品画面特技这一方面。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结合我国影视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

首先,是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掌握先进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人才十分匮乏。

其次,是我国影视文化发展过程中缺乏自主创新,及时开放能力较低。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影视文化发展,就要求我国必须培养一批掌握先进影视后期制技术的人才,并建立一只有独立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团队。

2.2提高我国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合理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对好莱坞大成本影片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将适合我国影视文化发展的东西进行借鉴。通过对好莱坞影片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部好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仅是依靠先进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它的成功对电影的题材选择和故事情节设置、故事内容的表现手法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提高我国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就要求我们要具备合理使用数字化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求我们在进行影视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要选择正确恰当的时机配合数字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的为了彰显特技制作技术,而忽略电影本身的价值。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合理的使用数字技术,是实现影视后期制作将影片的故事内容,利用故事情节的安插巧妙的表达出来,并利用数字技术对故事高潮部分进行场面渲染,利用音乐辅助影片表达故事情节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3、结语

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将影视文化充斥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电视,电影,广告都是我们常见的影视文化作品。随着大量的影视作品的逐年出炉,人们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日益出现审美疲劳的趋势。人们对影视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都不得不要求我国的影视文化发展,必须进行后期制作技术的改革,以满足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通过影视后期制作非线性技术的采用,数字化成为影视后期制作的发展方向,如何通过使用数字化,进一步缩小我国影视文化发展与西方影视文化发展的距离,是我们每一个影视后期制作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毕雄,林永福,侍洪勋,许作民.西安广电世纪园广电剧场数字化舞台灯光系统工程[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9(02).

[2] 刘旭阳.Fortis银行承担XDC欧洲数字影院建设的首期5000万欧元[J].现代电影技术. 2009(05).

[3] 影视制作编辑部.积极推动影视制作发展,大力繁荣文化内容产业――2010中国影视数码剪辑大赛系列活动举办[J].影视制作,2010(08).

[4] 梁雯.由《龙门飞甲》探索影视中的立体世界――专访电影《龙门飞甲》立体对应技术总监张健龙[J].现代电视技术,2012(02).

影视技术范文第6篇

影视抠像技术可分为静态影视抠像、动态影视抠像两种。

1、静态影视抠像

静态影视抠像顾名思义就是对静态画面的抠像处理所谓静态画面可以理解为单张的静态图片。对于静态图片的抠像,Adobe Phoroshop是一款比较专业又相对大众化的软件Phofoshop中常用的抠图方法是利用工具箱里的“魔术棒”工具、钢笔工具、蒙版以及通道。相对于其他几种方法,通道抠像比较复杂些,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利用Photoshop中的通道进行静态抠像。

利用a通道抠像是针对于比较复杂的图片首先用Photoshop打一开张人物图然后用钢笔工具选取人物主体部分如图1所示一,建立新图层,将选取的人物主体复制到该图层――复制背景图层――选择背景副本图层,打开通道观察R、G、B三个通道――选择背景与主体对比比较强烈的B通道复制B通道――选择复制的B通道,打开图像菜单里的调整(色阶)――调整色阶数值,将背景与主体区分,这里的主体可以只考虑头发,因为之前的选取已选好人物身体部分,通道调整后加上后期利用画笔将背景与人物区分开,从而选取头发部分。结果如图2所示――在B通道中选取好头发载入选区,回到背景副本图层,将选取的头发部分复制到新的图层,合并先期选好的人物主体图层和头发图层,如图3所示,将人物与头发的组合与新背景合并效果如图4所示。抠出后的人物就可应用于不同的背景,将两者组合后的图像也就达到静态抠像的效果。

2、动态影视抠像

动态影视抠像是利用视频编缉和特效制作工具,如:After Effects对一些动态画面中的事物进行抠像。具体制作流程如下:

首先,把事先拍好的视频素材导入After Effeds7.0,然后把素材拖到时间线内,After Effeds7.0自动新建一个和素材属性一样的合成框如图5所示。

然后选择钢笔工具,裁切出我们需要做抠像的一部分(人和绿色背景),进行下步的蒙板操作。

接下来进行抠像,选择EFFect(特效)――Keying(键控)――Color key接着点击Color key特效工具中的吸管工具,吸取绿色背景颜色。接着把Color tolerance数字屙_生,调节到30-50(数值根据画面而定)。这个时候会发现背景颜色并没有完全擦除。

再选择Color key,然后点击菜单栏Edit--Ouplicate进行Color keg特效应用复制。再选择吸管工具,选择画面中未清除的颜色,调节Color tolerance数字属性。反复进行3-4次操作,抠像完毕。

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背景被清除,但是人物轮廓的杂色却不能清除,接下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亮度抠像。选择Effec――Matte――Simple Choker――调节Choker Matte数字属性-35,增加轮廓线加粗,然后再选择EFect(特效)――Keying(键控)――Keying light(1,2)一>scree color吸取轮廓线绿色。然后选择Louer――>New――Solid新建固态层,这个时候黑色背景变成了新建Solid的灰色如图6所示。

为了更好地完成抠像,接着将外置抠像插件Keying light(1,2)――scree gain数值属性调为105,Keyinglight(1,2)――Pre-blue数值属性调为0.8,外置抠像插件Keying light(1,2)――Replace Method属性调为Hard color进行预览,如发现还有杂色则进行各属性微调,如果没有发现则抠像完成。

影视抠像技术的应用前景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影视画面提出了更广的应用要求,抠像技术发展至今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今后,随着数字技术的家用普及化,影视抠像技术将不再是影视剧中独享的深不可及的东西,它将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像家用DV拍摄后的影像,自己就可以利用电脑进行后期的抠像处理――将自己喜欢画面中的物体转移到另个自己比较喜欢的背景后面当中,实现自己想象中的完美效果。

影视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第三产业;影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31-01

随着人们的物质水平的提高,备受关注的第三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娱乐产品发展趋势逐渐倾向于模块化,并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

而数字娱乐业也不只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电脑游戏,它覆盖了以数字技术向人们“制造快乐”的各个领域:提供视听享受的音乐、DVD、VCD、交互电视;重在体验的电脑电子网络游戏;陆续开发出的新式娱乐产品MP3、数码摄像机、电子显微镜等;甚至可以说网络聊天、网络媒体都可以称为一种数字娱乐业,一切通过数字技术,如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人们提供娱乐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数字娱乐业。

那么在模块化上的思路又是怎样的呢?

Cory Mogk:我们现在越来越往模块化方向走,如果你们看看2013、2014年的一个路径,可以看出这么一个趋势.所谓的模块化即我们有一个组装应用工具,如一个插件,所谓插件就是用户可以自行选择要不要下载这个插件.另外,我们也提供源代码,用户如果想定制的话也可以获得源代码来做自己的定制工作。

随着移动终端不断的出现和云服务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与移动设备的结合,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有更多的选择,可以通过桌面或者云端来轻易获取,也迎合了目前互联网移动化的发展趋势。电脑技术的发展,电脑动画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影视作品的制作中,不光动画电影中比比皆是,在胶片电影中电脑特技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应用到电视制作中。但是在有些影视作品中却顾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只重视技术运用却忽视了故事情节,从而失去了影视这一艺术形式的根本,因此技术与故事谁重谁轻的争论又在电脑技术迅速发展之下被重新提了出来,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然而在影视创作中,技术与故事并不冲突,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通过对《极地快车》、《英雄》、《看了又看》三部影视作品从影视创作中技术和艺术的应用及优缺点和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使观者从两者如何结合方面进行两者关系的探讨,即影视创作中艺术和技术应基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结合两者的优点,使其各取所长、补其所短。

从而艺术与技术,可以总结以下几个观点:

一、艺术是技术产生的头脑风暴

从艺术的漫长发展来看,美术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分支,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它的起源远远早于技术的出现。远古时代,人们把野兽牙齿挂在脖子上,把一些动物的形象刻在石头上或画在身体上,以表示对神灵的敬仰;也有把不能食用但能够保存的较大部分如巨齿、尖角等供放在居住的洞穴中,作为一种生活的记录。这些就是早期的美术,也称装饰或工艺美术。早期的艺术让人类的对于审美有了最早的认识,正是这些认识为日后突飞猛进的技术作出了最原始的引导。

那么,要想这些意识形态的东西成为现实,就必须在影视制作上,尤其是在后期制作上有大的突破。由于当时的电影制作行业还没有电脑特效这样的技术,他们为了完成拍摄《星球大战》,自己开创了整个电影特效行业。从此,电影行业的传奇,“工业光魔”电影特效公司正式拉开了整个好莱坞电影特效行业的序幕,并从此改变了整个世界电影的制作观念。优秀的电影终将不只是电影,而是艺术的体现。《星球大战》三部曲(1977―1983年)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其影响波及整个世界,它是继摩西开辟红海之后最为壮丽的120分钟。

二、技术是艺术的灵魂载体

近几年来票房火爆的电影《2012》、《阿凡达》、《变形金刚》;可谓都是凭靠技术含量夺得观众内心的典范之作。拿《变形金刚》来说,真人版《变形金刚》由美国导演迈克尔・贝指导,一共3部。难以想象,我们童年电视屏幕上的经典动画片,爱不释手的连环画,如今又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那还是要感谢乔治・卢卡斯开创的“工业光魔”,它是目前世界上顶尖的影视特效公司。

技术的成熟无可厚非,按照工业光魔内部人士的说法,如果将本片三维建模过程中所使用的多边形(三维建模中的最小元素)一个紧挨着一个连接起来,其长度足以去月球一个来回,剩余的多边形还足以建起两座罗马斗兽场。然而通过这些大量技术手段生成的画面背后,展现的却是一种“美国精神”。也便是艺术的内涵。

影视技术范文第8篇

从技术上来讲,影视作品的剪辑工作并不复杂,但实际上它对编导的艺术修养,对画面语言的组织能力要求很高。在剪辑工作进行前不仅要对包括故事的梗概、素材的顺序、持续时间等基本内容有所了解,还要对影视作品中的镜头的过渡方式、特技、画面的二次加工、必要的文字呈现等更多的艺术效果加以考虑。观众所接受的影视作品不是光怪陆离的影像,也不是如抽象派般使大众难以理解的艺术表达,如何能更有力的反应作品所要表达的故事,抒发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意义,传播信息文化,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支持或者艺术构思,而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水融。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其强大的虚构和仿真能力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视觉效果的可能,为影视艺术提供了充分的创作空间。提到影视制作就不能不提到蒙太奇(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就叫蒙太奇)。影视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说,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和技术表达。就电视而言,一部专题片一般要由几百乃至上千个镜头组成。每一个镜头的景别、角度、长度、运动形式以及画面与声音的组合方式,都包含着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说,从镜头开始就已经在使用蒙太奇了。

与此同时,在对镜头的角度、焦距、长短的处理中,就已经包含着摄制者的意志、情绪、褒贬、匠心了。如本台的风光专题《雾凇神韵》在处理一组雪原日落的景观时,对同一景色的远景、中景、近景的镜头的顺序叠加,在轻柔的音乐旋律中缓慢的变换着景别,最后变换为黑场,使观众对那落日温暖的余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又有着无尽的回味;另一专题《吴家女儿》中,一组对人物的远景、中景、近景表情特写的镜头的顺序叠加,短促又有节奏的强烈变换,足以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当时惊恐的紧张情绪。可见,同样的技术手段,却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也表现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也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多的设备,可以实现更多的艺术构思,使影视作品达到更深层次的艺术呈现。现在,影视节目的编辑广泛采用了非线性编辑(所谓非线性编辑,就是指将各种模拟素材进行A/D(模/数)转换,并存储于硬盘中,再通过~!:lAfterEffects、Premiere等后期合成软件来进行后期的视频/音频编辑、特技及视/音频合成,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录相带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工艺过程),而非线性编辑机的强大功能,给编导提供了更加灵活随意的创作空间。如本台在制作大型抗日历史专题节目《映山花开》时,在陈述历史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利用设备的功能,对较长的篇幅进行了蓝绿灰色的色彩叠加处理,既弥补了新旧素材因拍摄、存留时间的不同而难以统一的画面色彩,也一改以往的历史陈述事件的篇幅大都采用的单一灰色调,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达到了创新的艺术效果。

现在影视制作一般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图形特技制作和合成制作。计算机数字图形制作,即计算机虚拟三维场景和角色的制作和生成过程。计算机合成制作即把实拍素材和三维动画角色合二为一,创作出传统拍摄不可能达到的场景和效果。如国际影片《阿凡达》、《变形金刚》等不完全是动画题材的影片,在蓝(绿)箱中进行的对人物动作的真实拍摄和计算机特效处理、动画角色的创造和演绎,都是用单一技术手段或设备无法达到的经典艺术效果。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影视制作,不仅主要取决于艺术创作的水平,同时也是计算机软、硬件应用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二、恰当的音频运用能为影视作品画龙点睛

在现代影视作品中,声音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要素。声音除了与画面内容紧密配合以外,合理运用其他音效也可以在表现主题上收获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声音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声音的并列、声音的对比、声音的遮罩、接应式声音交替、转换式声音交替、声音与“静默”交替。声音的并列是几种声音同时出现,产生一种混合效果。但运用并列的声音应该有主次之分,要根据画面适度调节,把最有表现力的作为主旋律。如在山中,鸟鸣与山林的风声是基本的元素,如果想表现山林的幽远,空山鸟鸣一定是首选,它的声音则会较强的体现在作品中,让你有一种想在林中寻觅鸟儿的渴望;如果想表现山林的幽暗,簌簌的风吹落叶,尖锐的在林间划过的风则会将鸟的呜叫掩盖,让你体验山中的空寂与阴冷,大大提升画面语言的表现力。声音的对比是将含义不同的声音按照需要同时安排出现,使它们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反衬效应。这样的手法经常应用在不同场景并列描述的时候,也经常作为一种声音蒙太奇手法。声音的遮罩是在同一场面中,并列出现多种同类的声音,有一种声音突出于其他声音之上,引起人们对某种发生体的注意。

如川流不息的街道上,车祸发生时尖锐的刹车声;吵杂的人群中,某人的话语声、呼喊声等。接应式声音交替即同一声音此起彼伏,前后相继,为同一动作或事物进行渲染。这种有规律节奏的接应式声音交替,经常用来渲染某一场景的气氛。如林间的风吹动树冠,此起彼伏的声音;海岸或水边,层层浪花拍击礁石的声音。转换式声音交替即采用两声音在音调或节奏上的近似,从一种声音转化为两种声音。如果转化为节奏上近似的音乐,既能在观众的印象中保持音响效果所造成的环境真实性,又能发挥音乐的感染作用,充分表达一定的内在情绪。同时由于节奏上的近似,在转换过程中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这种转化效果有一种韵律感,容易记忆。如一些人物纪实的影片,在人物的歌声之后,渐渐融出的原版歌声,但仍然配合人物的画面,让人在悠扬的歌声中继续关注人物的命运。回味悠长。“无声”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表现手法,在影视片中通常作为恐惧、不安、孤独、寂静以及人物内心空白等气氛和心情的烘托。“无声”可以与有声在情绪上和节奏上形成明显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在暴风雨后的寂静无声,会使人感到时间的停顿生命的静止,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

但这种无声的场景在影片中不能太多,否则会降低节奏,失去感染力,产生烦躁的主观情绪,这就产生了声音与“静默”交替。在作品中,我们除了要协调声音和画面之间的问题以外,也一定要注意声音之间的主次、层次问题,好的音像配合才能完成优秀的艺术创造。在作品中,声音的使用要围绕画面所要表现的重点,不能盲目的凭主观喜好运用,更不能孤立地去处理解说、音乐效果。当我们使用某种音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声音的表现力范围,周围的环境是否会对声音的传播造成影响,如同样的一个声音,在都市和在山谷,在人群中和在安静的室内,它的传播效果一定是不同的,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下,是否有其他声音的干扰,对这个声音给人的印象也是有所差异的,所以,我们面对声音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要有更多的考虑和安排,充分了解在某种背景环境下声音的传播效果,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突出一种声音,设法使它们在片中交错开来,避免声音运用的盲目、单调和重复,让声音和画面密切结合,发挥音像结合的表现力,给人以真实的感受。

三、复合型人才是提升制作水平的基础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视制作的高清化、数字化、计算机化,制作设备高度集成,使得制作环节、制作工种相互融合。科学的影视制作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紧密配合,对从业人员要求比较全面,提高素质迫在眉睫。一是要提升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影视制作越来越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不断创新的艺术表现力推动作品提档升级。主要表现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把握,风格节奏和情绪气氛的驾驭;场面调度、空间处理、色彩调配、构图、光效处理和音频处理等等方方面面。

影视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

中图分类号:TP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5-4014-01

1 影视节目后期制作的内涵

简单的来说,影视节目的制作可以分为前期准备、实际拍摄和后期制作三个阶段。前期准备是策划和准备阶段。拍摄阶段是利用摄影机或摄像机记录画面的过程。后期制作就是利用实际拍摄到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和合成手段制作特技镜头,然后把镜头剪辑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1]。传统的电影剪辑是真正的剪接。拍摄到的底片经过冲洗,要制作一套工作样片,利用这套样片进行剪辑。剪辑师从大量的样片中挑选需要的镜头,用剪刀将胶片剪开,再用胶条或胶水粘连,然后在剪辑台上观看效果。这种剪接是“真正非线性”的,但这种方式对于很多技巧的制作是无能为力的。剪接师无法在两个镜头之间制作一个叠画,也无法调整画面的色彩,所有这些技巧只能在洗印过程中完成,同时剪刀加浆糊式的手工操作效率也很低。传统的电视编辑是在编辑机上进行的。编辑机通常由一台放像机和一台录像机组成。编辑通过放像机选择一段合适的素材,把它记录到录像机中的磁带上,然后再寻找下一个镜头。基于计算机的数字非线性编辑技术使剪辑手段得到很大的发展,将素材采集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它不但可以提供各种编辑机所有的特技功能,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扩展,提供编辑机也无能为力的复杂特技效果。

2 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简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也迎来了数字时代。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合成技术和非线性编辑技术[2]。所谓数字合成技术,相对于传统合成技术而言,主要是运用先进计算机图像学原理和方法,将多种源素材(源素材数字化) 采集到计算机里面,并用计算机将其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然后输出到磁带或胶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处理过程。非线性编辑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各种编辑操作,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工艺过程。非线性编辑技术特别是以PC为核心的多媒体非线性制作方式的逐步成熟,使得电视后期制作变得更加多样,且有着诸多优点。首先,可以不考虑镜头的先后次序,先把素材录入到阵列硬盘中,建立素材库。其次,挑选每一个镜头,决定镜头的长短,挑选后的镜头只需要在时间线上排列先后次序,一条电视片就基本剪接完毕。第三,镜头与镜头之间制作特技效果,叠加字幕,效果声、音乐和语言在声音轨上合成。最后,生成特技效果,输出节目。素材节目的存储方式,应根据阵列硬盘容量选择有损压缩或是无损压缩,来存储视音频信号。

3 目前流行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分析

所谓非线性编辑,就是指将各种模拟量素材进行A/D(模/数)转换,并存储于硬盘中,再通过如AfterEfects、Premiere 等软件来进行后期的视频 /音频编辑、特技及声像合成,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录相带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工艺过程。现在所说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构成的视频、音频工作站。

未使用过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人可能会认为它有些神秘而高深。实际上,对于熟悉传统线性编辑而又具备一定电脑知识的人来说,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并不难。在传统的线性编辑方式下,我们一般使用两台放机、一台录机及切换台、特技台、调音台、字幕机等共同完成编辑过程。如果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我们一般只需一台视频工作站和一台录放机就可以了。

1) 节省费用,降低成本。使用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其设备价格只相当于同等功用的几条传统设备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用于维护的费用则只有十几分之一。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只需一台录放机,而且编辑过程中录放机启动次数较少,因此可以大大延长录放机寿命。据技术部门统计,目前最常见的BVUBetacam 机使用的磁鼓,实际寿命仅为500小时,在传统编辑方式下,以每天工作5小时计算,每一百天就需要更换一次磁鼓!

2) 提高视、音频质量。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是通过录像带(或互连网)将素材采集(引入)到硬盘中,形成一个或多个视音频文件。输入时由硬件自动对各种参数进行调整,确保所采集的效果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有些重播片段甚至可以一直存在系统内,每次输出时都是第2版,特技、字幕、配音等处理都是同步实时完成,视音频信号不会损失。传统的编辑设备每转录一次,就会有一次信号损失,每做一次特技,上一遍字幕,插入一段,都必须重新转录一版,到播出时,已“惨不忍睹”。在非线性编辑中,这些问题统统不存在了。

3.2 Premiere模板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运用

Premiere[4] 是一款功能强大、高效、先进的视频编辑工具,专业的影视工作者利用它能够制作精彩的影视节目。Premiere模板其实就是别人制作好的项目文件和视频、音频、图片素材的集合,只要把模板项目文件中的某些剪辑片段替换成自己所需要的,就能够制作出精美的作品。运用 Premiere 模板制作进行后期制作需要有一个或多个已经制作好的Premiere 模板,在运用Premiere 模板进行工作之前,有必要对Premiere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对如何创建项目、导入素材、添加素材到时间轴,对剪辑进行编辑等进行了解,同时在创建项目时要明确具体的项目参数。为进入Premiere 神秘殿堂做好准备。拍摄的视频素材当然必不可少,我们可以利用Premiere 的采集功能将拍摄的素材采集到电脑中。运用Premiere 模板制作婚庆录像片主要用于制作精彩片头,片头一般具有时间短,但画面丰富、活泼,能给人以视觉的美感。用模板制作片头,我们一般需要先对模板进行定位,然后替换模板中的文件或剪辑片段。

3.3 遮罩技术的应用

遮罩技术在影视编辑、课件制作、片头片尾制作中应用比较广泛。运用Premiere 中的遮罩技术进行视频的后期制作与合成,可避免画面效果的单一。特别是动态遮罩,通过不同的创意,改变遮罩的大小、形状、角度和运动路径,做出动态相融的丰富的画中画效果,使作品画面更加丰富,具有令人耳目一新、出神入化的特殊效果。其关键就是要用好 Premiere 7.0 的静态遮罩(Image Mate) 和动态遮罩(TrackMate) 技术。

参考文献:

[1] 高旭.影视三维动画的制作基本流程[J].科技创新导报,2008(22):23.

[2] 芥末.影视后期制作科技继续加速[J].中国传媒科技,2008(06):20-21.

[3] 左明章,刘震.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影视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影视动画; 后期制作;编辑;剪辑

影视动画后期剪辑技术浅析

后期制作对于一部动画影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将画面、声音、文字以及场景与特效等多种视听素材组接成银屏形象的部分,这也是影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最后一道程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着影视作品成败。影视后期剪辑与合成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制作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个人的审美情趣。这就需要制作人员要有一定的天赋,可以灵活的运用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

后期剪辑技术是影视动画制作工艺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后期剪辑简单来说,就是将多种原有素材进行混合、单一、复合画面的处理过程。将所有动画文件和镜头合成一个有条理、有次序地制作过程,同时它决定一部动画片能否吸引住观众目光、能否具有视觉感染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三维动画作品的后期合成中,主要是通过影视后期编辑设备并运用各种编辑的技巧,来对所搜集的动画素材进行模拟仿真的艺术特效制作,并通过剪辑合成技术使整个动画作品达到视觉上的流畅性与真实性。简单说影视后期合成就是把不同图层的素材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全可视化的短片或者影片,让观众从动画效果上去欣赏。另外,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减少拍摄难度和降低风险、可以加入现实中不存在的虚拟元素、可以修复画面中存在的瑕疵。

剪辑说来容易,就是把一个个镜头“剪开”、“组接”而已。但是仔细想想,选用哪些镜头,不选用哪些镜头,一个镜头从哪里剪,又从哪里接,其实还真不容易。好在剪辑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只要后期制作人员愿意,可以反复修改。镜头要长一点或者短一点都可以;把一组镜头往前挪、后向移,或者摆回原位也没问题。剪辑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尽管大胆地去尝试,剪辑、修改、再剪辑。不过最终导演或制作人会做出最后的取舍和决定,否则,一部影片可以有无数种剪辑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没完没了了。要想有效地运用这一套不露痕迹的剪辑技巧,在镜头的衔接上就必须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

电影理论家巴赞曾就这一点把电影和舞台剧作过比较。在观看舞台剧时,观众的目光很自然地随着戏剧自身的逻辑、舞台上的对白和演员的走位及手势从一个角色转移到另一个角色。而在电影中,前一个镜头里的演员突然转身向银幕之外看过去,下一个镜头接这位演员所关注的事物,那就显得非常自然。又比如,两个人正在讲话,其中一个停了下来,这时观众就会期待下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回答者身上。当然并不是所有镜头剪辑的顺序都要符合观众的期待,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不过,按照传统的电影制作观念,把镜头切换到与一场戏的主线完全无关的内容是不可取的。

形体动作主要包括角色形体活动构成的动作,形体动作对于表现人物角色的行为活动,表达角色的意志情绪,组成细节情节,推动剧情的发展都有直接的作用,是剪辑中运用最为广泛普遍、带有基本性质的因素;语言动作,由角色语言及语言相联系、相配合构成的动作。语言动作对于表现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性格,沟通角色之间的感情关系,增强剧情的感染力和冲击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动作,由角色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引发出来的外在动作,心理动作对于表现人物情态,表达人物内心的思想变化,深层次的刻画角色,推动剧情发展和协调节奏处理,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角色的形体、语言、心理动作,可以是各自独立实现,但更多的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推动的。

景物动作是指自然的和人工制作制造的景、物的活动姿态与运动方式。景物动作对于展现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情绪,增加意趣,都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着映衬、比兴、喻士的作用,往往是寓意深远,一着皆活。对于营造意境和塑造形象都直观重要。

正确的运用造型因素的关键,是要把握形象的总体感和表现形式的统一性。也就是说,影调、色彩、光线等造型手段和主体形象的动作、位置、方向要协调一致。造型讲求精致考究,协调统一,灵动鲜活,形神具备。造型因素多种多样,表现力强。

影视剧本为剧情发展、主题动作、人物活动提供和规定的时间时空空间。一般来说剧本时空一旦确定下来了,是不可以随便变动和更改的。后期剪辑合成时要正确运用时空的,以便体现出编剧、导演的创作意图,这样就可以使剧本的艺术构思更好的表现出来;荧屏时空是指影片展现和关联在荧幕上的时空,它包括现实时空、有限时空和无限时空,同时银屏时空与影片的内容、镜头运动速度,银屏的宽窄尺寸等有直接的联系。把握银屏时空的关键,是处理有限时空和无限时空的特质,关系及相互转换,把握住,全片的时空结构问题就可以得到基本圆满的解决;镜头组接时空是指镜头组接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空间形态和时空因素,它包括直接时空、简介时空、人物语言时空、人物动作时空、景物造型时空等等。正确运用时空因素,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时空与剧情的发展、形象塑造、动作展开的联系性和合理性。

剪辑在电影、电视创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影视后期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准确、合理、有丰富蒙太奇思维的剪辑,能够增强电影、电视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不准确、没有蒙太奇思维、随便的剪辑,就会削弱甚至破坏电影、电视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剪辑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大量地原始素材画面进行准确选择、正确使用。而在进行素材画面选择使用时,要充分认识,正确把握动作,造型,时空,这三大因素,才能运用自如,恰当合理。

参考文献

[1]曾海著.影视后期编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2]张琪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1

[3]李晨曦.动画短片的后期剪辑艺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

作者简介

上一篇:农业高等教育范文 下一篇:国际技术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