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外宣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3 14:03:55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 外宣 法宝

1电视新闻外宣的概念及作用

电视新闻外宣的载体通常为主题报道,这样主题的报道是对一个地方主要领导活动和会议的升华、延伸,是对一个地方人和事的锦上添花的报道,是一种传递正能量、宏扬主旋律、营造好氛围的报道。对于一个地方电视台而言,外宣就是把本台采写的稿件通过省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平台传播出去,通过这样的传播途径有效地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树立地方良好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在这一点,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建国65年周年本台与云南台一起做的《腾飞昭通》的报道,在报道中,昭通台举全台之力,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摇臂,展现了昭通发展的变化的大美镜头,在云南台得以展现,给外界眼前一亮,人们惊奇的发现,昭通早已不是自己心目中脏乱差的昭通,昭通原为也是那么美、那么好,通过这期报道,改变了人们对昭通固有的看法,提升了昭通的形象。

还有一次,本台采写制作的《昭通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打造投资软环境引凤来栖》在云南电视台《云南新闻联播》播出后,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对外商投资关注昭通、投资昭通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在昭通做得很出名并与昭通电视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土妈妈品牌肥料老总,当时就是看了这个新闻来昭通投资发展起来的。

2用心+用力=优秀的外宣主题报道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于从事电视新闻外宣的记者来说,更是要把两句话作为思想行动的先导,体现思想认识上态度上和行动上。用一个公式可以表述为:用力+用心=优秀的外宣主题报道。

有人说,用力工作人是称职的,用心工作的人是优秀的。作为外宣,就是既要称职,也要力争达到优秀。用力就是舍得花时间,不怕折腾,用心就是善于思考,愿意花功夫琢磨,受得了委屈。

结合多年的外宣经验,外宣主题报道的采写推出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采写播出模式,就是立足本地的特色和亮点,采写推荐外宣主题报道,其模式为:选材------策划对接------采写------上传------盯紧播出,精简模式为:选材------采写------上传;另一种是被动采写播出模式,即根据上级媒体的策划方案,找出本地适合装进去的亮点,采写推荐外宣主题报道,其模式为:方案------选材------策划对接------采写-----上传------盯紧播出,其精简模式为:方案------采写------上传。

2.1用心选材是做好电视外宣主题报道的重要前提

在以上两种采写推荐模式当中,用心最关键,只有用心,才能做好选材,选材是做好外宣主题报道的重要前提。

一个好的主题报道的采写推出过程就如同一个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或是一盘美味佳肴的制作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选材很关键,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选材呢?

(1)要有大格局。 所谓的大格局就是要站在昭通这个大背景下找选题,要站昭通市委、政府一把手的要求上来找选题。常年手中至少要有两份材料,一份是政府工作报告,一份是全委会工作报告。这两份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昭通大格局的东西,政府工作报告反映市长全年的重要的思路及重点工作,而全委会工作报告则反映的是书记的思路及重点工作。同时还要随时关注领导活动、市里有全局意义的会议,比如工业类、农业类、民族团结类等方面的分类工作。

(2)要有大视野。所谓大视野就是要站在中央台、云南台的角度来考量我们推荐的选题,衡量一个新闻的价值,常问自己、问别人的问题就是,是不是全市首次、全省首次或全国领先,是不是昭通独有。

(3)要有大切合。一条成功的外宣无非就是一个适销对路的产品,在做外宣时,我们要在领导要求、上级媒体需要之间来寻找切合点。这就要求随时关注上级媒体的宣传动向,跟紧领导的宣传步伐,并随时对接联系推荐昭通的亮点和特色,

为做好电视新闻外宣,昭通电视台2009年6月专门成立了外宣主题报道组,当时新媒体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我们多数时间都在上网、打电话查找信息,对接选题,当时笔者儿子不到两岁,由于一天随时呆在电脑上,所以当笔者儿子五岁的时候,他给妈妈的定义就是,妈妈最大的缺点就是不陪他,天天看电脑。

外宣产品是流水线产品,是大家集体付出的结晶。在选材阶段,新闻中心主任就是这个流水线上的中心DESK,通常大型的外宣主题报道是文字记者了解了省台动向后并结合昭通实际进行初步选材后报告给主任,主任再上报分管领导再上报台长,必要时,召开小型外宣选题策划会,对外宣主题进行定位、把关,并提要求。

2.2用力采写是做好电视外宣主题报道的关键环节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在策划对接阶段,昭通电视台主题报道组对组员的要求就是尽量做深做细做实,通过打电话到相关单位了解获取材料,而最好办法是到相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流了解材料,这样能更好地、快速地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收集整理出材料后,根据材料提炼出主题,构思好稿件的结构、内容、需要采访些什么人、问什么问题。有时为了使构思更于接近现实,甚至于要到现场进行踩点,与当事人进行现场交流、沟通,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情况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修正选题,整理策划方案再进行向上对接。

在采写阶段,我们要求每一条外宣主题报道都要用脚架进行拍摄,坚持对采访对象同期声的原生态记录,竭力避免把所想要采访对象说的话写给采访对象照着说。同期声的原生态记录,能够抓住采访对象的精彩瞬间、能够捕捉到采访对象情真意切的话语,这些恰恰正是一条外宣主题新闻最出彩、最出色的地方。通常,同期声内容图象占有一条新闻图象中的三分之二以上,如果记者舍不得用力,舍不和花功夫听同期,精选同期,是无法成就一条优秀的外宣主题报道的。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关联论 顺应论 翻译

1、关联顺应视角下的翻译过程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专注于对语言交流的研究。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言语交际行为与语用学的研究领域不谋而合。在关联顺应视角下,翻译既是一个双重寻求最佳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又是双重动态顺应的过程。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地位举足轻重。在源语理解过程中,译者根据源语明示信息动态顺应源语语境一次推出与源语的最佳关联;在译语产出过程中,译者依据推理出的最佳关联,动态顺应译语认知语境,顺应译语读者的语言文化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以此保证译语读者的认知和谐,完成以此成功的跨文化言语交际活动。

2、关联顺应视角下网络外宣新闻翻译实例分析

外宣新闻旨在向外展现真实美好的中国国情,以期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国际友谊。再加之网络区别于其他专业性杂志书刊,交流互动性更强,更加大众化,因此形式内容英更加多样化用词英浅显易懂,一次达到外宣的效果。由于以上提及的网络外宣新闻的特殊性,译者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只需抓住原文精髓,顺应译语读者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对于译者而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新闻的理解对他们而言易如反掌,因此译者在源语理解阶段,只需铭记关联理论的指导得出源语作者想要传达的交际意图。由于跨文化传播的特殊性,在译语产出过程中,动态顺应相比之下较为复杂。本文作者在此将其顺应因素分为两大类,即文化语言和思维模式。

(1)语言文化

英语句子,尤其是书面语的句子,常常是环扣镶嵌,盘根错节,句中有句。造句主要词用“楼房建筑法”,句子一般有完整的结构,许多有关的成分通过各种关系和连接的手段组成关系联结。相比之下,汉语常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并列句或并列形式的复句,以中短句居多,汉语句子多数显得结构简化,无拖沓、盘错之感。英语注重形合,句子结构可以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加以扩展和组合,形成纷繁复杂的长句;汉语注重意合,少用甚至不用连接词语,因而语段结构流散,但语意层次分明。

(2)思维模式

中文与英文思维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悟性与理性。悟性思维借助形象,运用直觉、灵感、联想、想象等思维形式,把感性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条有理的知识,具有直觉性、形象性、主观性、整体性、模糊性、偶然性、或然性等特征;理性思维借助逻辑,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探索、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客观性、分析性、确定性、普遍性、必然性等特征。

(3)网络新闻实例分析

狮子山下华灯璀璨,香江两岸歌声如潮。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30日晚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国家主席出席晚会。

夜幕下的香港会展中心流光溢彩,晚会大厅里笑语飞扬。色彩鲜艳的穹形舞台,烘托出喜庆祥和的浓郁氛围。

20时许,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陪同下,步入晚会大厅。全体观众起立,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的到来。

(.cn, 20120701)

Accompanied by outgoing Hong Kong Chief Executive TsangYam-kuen and other high-ranking officials,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smilingly walked into the theater and the water front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amid warm applause, where a grand gala marking the 15th anniversary of the territory’s return to China was on stage on Saturday night.

(.cn, 20120701)

译语中省略了所有中文新闻的划线部分,而这些辞藻华丽的句子正是中文写作中喜爱引用来强调事件重要性,顺应中文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但在译语文化中,缺少对应的文化语境假设,因此倘若一一对应进行翻译,必然会使外国读者一团雾水不知所云,也就很难达到交际目的。译者在关联顺应理论指导下,顺应了译语文化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差别,采取了适当的翻译策略如省略,产出了令人满意的译语文本。

3、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描述,译者可以根据关联顺应理论的理论高度的指导,给出常用翻译策略的理论解释,因此能更好的为网络外宣翻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2]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 2004, 6, 27.

[3]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Second edition) [M].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5.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一、服务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一)宣传“十一五”规划和我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西部新城等各项举措为重点,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外部舆论环境。围绕我区经贸、文化、旅游等重大节会活动,加大对外新闻宣传力度。加强与经贸、旅游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和互动,积极开展专题性、集中性、系列性对外新闻宣传。

(二)突出“项目建设年”主题,加大“三大战略”对外宣传力度。一是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九龙园区、西彭园区两大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汽车摩托车、材料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四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宣传高新技术战略。二是以建设西部新城和东部都市区、华岩新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宣传城市化战略。三是以花博会和重庆市农科院入驻我区为契机,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报道,宣传都市农业战略。

(三)积极参与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大型采访活动,就“香港媒体专栏作家和评论员赴渝采访周”、“感受重庆旅游异地采访”、“海外华文媒体重庆采访周”等主题采访活动及早准备,精心策划我区选题。围绕“高交会”、“三峡国际旅游节”等重点活动积极开展对外新闻宣传。

二、加强新闻管理,增强对外宣传力度

(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引导媒体正面报道。一是区级各部门和各街镇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确立一名副处级领导干部为作为本单位、本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二是充分发挥新闻会的平台作用,适时新闻。重点介绍我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九龙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举措,大力宣传我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新成绩。三是加强培训力度,邀请领导、专家和市级媒体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发言人和通讯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从事新闻工作的能力。

(二)不断改进外宣方法,提高对外宣传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新闻线索报送工作,并细化工作要求。强化各街镇和各部门外宣意识、责任意识,建立良性运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会议和领导干部活动的报道,增强报道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是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为区委、区政府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提供舆论保障。加强对国企改革、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坚持正面引导,搞好政策宣传,化解矛盾。

(三)加强新闻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一是加强对各街镇、各部门对外宣传工作的统筹安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归口管理,并对重大外宣活动进行统一策划和实施。二是各街镇、各部门要按照区委宣传部、区委外宣办的统一要求,努力挖掘新闻题材,经常组织对外新闻宣传活动,力争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多上稿。三是加强和市级以上各大媒体及市委宣传部的联系协调,积极化解负面报道,维护区委、区政府的形象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区委宣传部、区委外宣办要将各单位、各部门正面新闻宣传和负面新闻的控制情况纳入考核。

三、强化互联网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一)以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为重点,大力提高网络新闻宣传质量。一是充分重视网络媒体的新闻宣传作用,加大“九龙坡公众信息网”建设力度,积极打造为“九龙权威、重庆知名”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成为我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二是开发信息资源,立足我区实际,切实做好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等各方面资料的集成整理,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开展个性化的网上宣传。三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主动参与街镇、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涉外经贸活动。四是注意舆论引导。寓宣传于交流之中,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和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

(二)强化互联网新闻宣传和管理,增强网络宣传的覆盖面、时效性、针对性。一是继续加强与新华网、华龙网等知名网站的联络,定期、不定期在知名网站组织专题宣传和联线追踪,努力增强我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强化网络管理,认真落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切实加强新闻来源和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范网上新闻传播秩序。三是各街镇和各部门的网站(网页)纳入门户网站管理,进一步做好我区网络新闻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使互联网成为我区对外宣传的重要力量。

四、拓展交流渠道,加强文化外宣

(一)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市级文明城区为主线,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和“精品”外宣战略,深入挖掘外宣资源。一是积极发动区机关相关部门和各街镇结合自身实际制作外宣品,刊发反映九龙坡各项工作成绩的专版,拍摄制作反映九龙坡发展成就的形象专题片,积极对外宣传展示。二是加大“请进来”工作力度,有

计划地邀请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作家、书画、摄影家和文艺、体育团体等各界知名人士来我区考察访问,参与不同主题和对象的新闻采访、文化交流活动,借助境外传播途径和方式宣传九龙坡。三是协调整合区文联、驻区高校的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旅游、书画、摄影等多种资源和项目,有计划地宣传具有九龙坡特色、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高层次文化展示活动。(二)将文化外宣与经贸活动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一是以创建文化先进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积极准备,创新形式,筹划和组织我区特色文化外宣活动,进一步增强文化外宣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是包装推介九龙楹联、走马民间文化等传统优势文化项目,精心策划,赋予“走马桃花节”、“铜罐驿金秋采果节”等节会文化内涵,力求形成规模宣传声势和效益。三是积极支持重庆佛学院建设、华岩风景区打造,对巴国城建成、建设“绿色九龙坡”、教育“三名工程”等社会事业发展内容进行挖掘,突出构建和谐九龙坡主题,进一步加强文化外宣。

五、增强对外宣传意识,推进大外宣格局建设

(一)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重点,继续推进大外宣格局建设。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对外宣传的投入,努力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的外宣工作规律,增强全区外宣意识,使对外宣传融入各个领域和阶层。

(二)加强外宣与内宣的相互配合,共同营造有利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舆论环境。一是加强与街镇和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尤其是涉外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内聚人心促发展,外塑形象交朋友”的对外宣传总目标。二是加强与群团组织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对外宣传中的特殊作用。三是根据我区是工业大区的特点,进加大宣传我区国有、股份、民营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经验,挖掘和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振兴工业企业的途径,通过对企业的对外宣传来扩大影响、树立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产业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1社会受众的良师益友

对于社会上关心农业发展动态的受众而言,农业科研院所的新闻宣传是他们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趋势、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寻求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涉农问题的良好渠道。一方面,大量农民因经济条件、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直接接触到农业科研工作者并获取所需信息。农业新闻宣传中包含的知识和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提升专业素养,解决现实困难,为现代农业发展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一批非专业人员对农业科技的发展有兴趣、对农产品有需求,却又没有方便快捷、权威可信的信息获取方式,长此以往,就容易失去兴趣,转移注意力,对农业科研院所产生负面的看法。对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而言,就失去了一股强大的支撑力量。

2农业科研院所新闻外宣工作中的“短板”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人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块“短板”就成为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对于农业科研院所的新闻外宣工作而言,存在着高层、中层、基层三块“短板”。

2.1高层短板:新闻外宣意识不强,机制不健全农业科研院所的高层领导大多是农业科研方面的专家,新闻外宣工作相对于具体的实验室平台建设、重大课题申报、学科人才引进等核心事务而言,常常被作为事务,时有顾此失彼的情况。长期以来,农业科研院所的新闻外宣工作都被视为“锦上添花”之作,有重大事项之时就抓一抓,平时就“放羊”,工作的系统性、计划性不够。新闻外宣工作不会像课题申报、成果评审一样被量化考核,也很少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和绩效激励机制。诚然,农业科研院所应当以科研工作为主,提升核心实力,但若忽视了新闻外宣,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将不利于农业科研院所出成果、出人才,成为其整体提升路途上的一块“短板”。

2.2中层短板:科技人员外宣观念落后,新闻素养缺乏从观念上看,农业科研人员普遍一心专注技术攻关、理论创新,多立项目、多出成果,很少有人能够从容接受媒体采访报道,主动利用媒体开展对外宣传的更是凤毛麟角。在农业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中,普遍存在几种对外宣工作的认识误区:一是新闻宣传都是务虚的,不如实实在在搞一些成果出来;二是宣传浪费科研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接受采访;三是记者都喜欢哗众取宠,又不懂农业科研,弄不好反而会惹出事来。从素养上看,一些科研人员虽然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但常常出现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介绍没有重点和亮点、无法给出记者想要的信息等问题,不能真正起到宣传先进科技成果和所在科研院所的作用。有的科研人员虽然想着要把手头的科研成果宣传一下,却又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通过哪些渠道宣传,提供的素材也不够充分和吸引人,时常错过了外宣的最好时机。

2.3基层短板:宣传队伍亟待建设,研究和思考不足农业科研院所当前很少配备专门队伍负责新闻外宣工作,往往都是由办公室的文秘人员兼管,没有像高等院校一样设立专门的宣传部,有专人负责新闻策划、媒介公关、新闻采编、建新闻资料库等工作;基层一线的研究室或者课题组,一般只是由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科技人员不定时地报送几条简单的消息就完成工作,至于能够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和思考新闻外宣工作的规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专职人员则少之又少。笔者于2013年11月11日登陆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农业科研”和“宣传”作为关键词,跨库检索2004~2013年的相关文献,得到2008年和2011年各1篇、2012年3篇,共5篇学术论文。可见,当前农业科研院所对于宣传工作的研究不足、思考不够,急需加强相关领域的探索和建设。

3创新外宣工作机制,让“短板”长起来

3.1理念为先、保障为基,拓展新闻外宣空间理念作为管理和行动的先导,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到与时俱进,转变不符合发展要求的落后观念,才能够指导新闻外宣工作跨上新台阶。农业科研院所推进宣传理念转变,一是领导层在顶层设计时要将新闻外宣纳入中心工作,不再作为的补充工作,将新闻外宣工作作为单位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二是作为农业科研院所中流砥柱的科技人员要充分意识到新闻外宣工作的重要性,能够配合采访甚至主动报送信息材料,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三是宣传人员要树立重任在肩、宣传光荣的理念,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多发现、多研究问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哪怕是兼职信息员也要把外宣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职责看待,不可以敷衍了事。观念转变后,还必须有经费、人才、制度作保障。只有宣传经费充足、专职人员到位、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有效,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宣传环境,消除外宣工作的后顾之忧。此外,农业科研院所还必须拓展新闻外宣空间,占据有利的宣传阵地。宣传渠道除了传统的内外网站、纸媒、广电等媒介外,还可以跟随潮流开微博、微信等新型平台,实现与受众的实时互动交流;举办现场活动,邀请新闻媒体以翔实的所见、所闻、所感制作出体验式报道,使新闻内容更加鲜活、真实;农业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和领导在出席某些受媒体瞩目的场合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借机宣传所在单位的科研成果,发挥舆论领袖的外宣作用等。

3.2协同创新聚合力,队伍建设强素质当前,很多科研单位开始关注技术创新中的协同现象,意识到将不同的生产技术相互整合,集中各部门的资源、特长,跨越式地组织工作,容易获得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共享协同创新成果、保证创新的持续性。同样,新闻外宣工作也需要整个农业科研院所各部门的协同创新,整合信息、人力等资源,建立起整个单位共享的完整宣传信息资料库,在外宣过程中实现多部门配合、统一信息流出口径,建立相对固定的通讯员队伍并定期开展培训和论坛交流,健全科学的宣传人员考评体系。对外宣工作者个人来说,必须不断地提升外宣能力,使自己胜任这份重任。具体而言,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热爱农业科技和宣传工作,了解单位概况和农业发展宏观趋势,知晓最新农业科技前沿动态,学习基础农业科技知识和新闻宣传知识。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新闻敏感度,平时多做有心人,在普通的公文、项目申报材料、审批文件中慧眼识珠,在与科技人员的闲谈交流中捕捉亮点,储备新闻外宣素材,这样就不会在需要宣传之时再“临时抱佛脚”。

3.3把握大局善用规律,抢占场域主动权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曾提出“场域”的说法:“一个场就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间,一个实力场———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在此空间起作用的恒定、持久的不平等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为改变或保存这一实力而进行斗争的战场”。在信息环境的建构中,存在着各种关系的较量,这些关系形成了场域空间,在新闻业中就是“新闻场”。农业科研院所如果想在“新闻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研究和利用新闻传播中的客观规律,主动策划,掌握外宣主动权。媒体公关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许多企业的宣传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利用。一支专业的外宣队伍组建起来后,需要建立起与媒体长期稳定的沟通渠道,定期通报信息,甚至在研究媒体风格、受众效果分析的基础上主动策划新闻事件。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充分尊重新闻规律。很多媒体都有自己的报道计划,早已对时间、内容、版面和人员的安排、调配有了布置。农业科研院所的新闻外宣人员需要通过平时的沟通,将不同时期各类媒体的报道计划与本单位的年度重点工作相结合,制订每一阶段的新闻外宣方案,围绕农业科研院所的中心工作突出外宣重点,从整体上把握大局,才能够真正以新闻外宣工作推动单位重点工作进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尊重新闻规律还包括要善于研究农业科技新闻的特征,在外宣工作中投媒体和受众所好,既要突出普通新闻的及时性、新奇性、趣味性、贴近性,又要体现农业科技新闻的科学性、实用性、突破性,还要考虑到农业的季节性、地域性等特殊性。一方面,依据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统筹安排,提炼主题,确定宣传重点,选择报道角度,同时,还要考虑与不同新闻媒体的联合作战,使之形成声势,增强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无形的、潜在的、不具有表现能力的潜事实或者说弱事实精心策划,改变原事件的形态,从而产生更具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事件,提升新闻外宣工作的效果,抢占新闻场域的主动权。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一、搭“台”唱好地方文化大戏

搭“台”唱戏,明星登场,影响巨大。因此,江西抚州市抓住纪念汤翁的机遇,发挥名人效应,搭好平台,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系列活动,唱好了地方文化大戏。

在莎士比亚故乡英国斯特拉福德郡,中国对外友协和抚州市政府等共同举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研讨会暨“抚州文化周”。汤显祖经典剧目《牡丹亭》《紫钗记》选段、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傩舞、抚州市民间独有的灯彩金溪手摇狮等节目逐一亮相,数万名英国观众被极具江西特色的文化所深深吸引。在塞万提斯故乡西班牙马德里阿尔卡拉举办了汤显祖图片展,介绍了汤显祖生平、艺术成就和故乡抚州的情况。在美国硅谷,抚州与当地相关部门联合主办了座谈会,并正在筹建硅谷汤显祖纪念馆。在澳大利亚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展。在汤显祖故乡抚州市,举办了论坛研讨、戏剧巡演、汤公故里寻梦之旅、汤学专家文化考察、体育赛事、书画交流、摄影比赛等20多项精彩纷呈的活动。在国内外举办的系列活动,让抚州的对外文化合作从单向对话迈向双向交流,从人员往来提升到文化合作的更高层次,开启了抚州市同国外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二、借“势”宣传特色文化和发展成就

汤显祖不仅是饮誉世界的戏曲大师,而且也是江西临川文化的重要代表。江西省委省政府以及抚州市领导紧紧抓住中外共同纪念汤翁这一契机,拓宽渠道主动对外开展省情市情宣传介绍,将江西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介绍出去,将文化产品和服务推送出去,增强了文化开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推介。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和江西副省长先后会见了英国莎士比亚故乡访赣代表团和西班牙塞万提斯故乡访赣代表团,并向客人介绍江西情况。抚州市委书记和市长在各项涉外活动中,则向境外国外客人着重介绍抚州的文化、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情况。

二是拓宽外宣品发放渠道。抚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对全市外宣品的制作实施业务指导,并会同涉外、经济、旅游、文化等部门,联手制作一批高质量、多品种的外宣品。有关部门充分借助驻外办事机构的涉外公务活动机会,积极发放各类富有特色的外宣品,不断扩大外宣辐射面。

三是打造旅游品牌。抚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和旅游部门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通过精心宣传策划,打造旅游品牌,同时,在主要旅游景区制作标准的中英文路牌标识和景点介绍材料,培养和提高导游的外语水平,培育一批适合境内外游客参观考察和媒体采访报道的对外宣传基地。

三、借“嘴”讲述抚州好故事

借“嘴”宣传,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6年以来,配合纪念汤翁的系列活动,海外宾客纷纷来到抚州。有来自英国莎士比亚故乡、西班牙塞万提斯故乡的政府官员,也有来自英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厄瓜多尔、泰国、智利等国和港澳台的数百名汤学专家学者。抚州市热心接待、周到服务,精心安排他们参观考察汤显祖纪念馆、流坑古村、乐安古樟林、宜黄曹山宝积寺、谭纶文化公园、宜黄戏大剧院等文化胜迹,让他们感受抚州“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天然氧吧”的自然风貌。英国驻华使馆区域合作处参赞罗克说,此次抚州隆重举办纪念汤显祖的整个活动非常成功,扩大了中英两国在软实力方面的交流互动。英国斯特拉福德区议会议长克里斯托弗・圣表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影响深远,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它们传播得更广。斯特拉福德区和抚州已正式签订了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期待进一步加强两地的交流与合作。西班牙工商联第一副主席、马德里大区工商联主席胡安・巴勃罗・拉扎罗表示,这次活动对推进两地文化发展、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智利、西班牙、泰国等驻华使馆官员以及不少境外国外专家都纷纷赞美抚州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四、借“力” 传播抚州好声音

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离不开媒体的力量。2016年,江西省政府新闻办通过举办新会、邀请媒体实地采访、借助媒体做好专版广告等方式,全方位扩大对外宣传报道。

1.精心策划举办三场新闻会。2016年3月,由江西省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办了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会;8月,由抚州市政府在美国硅谷举办了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新闻会和座谈会;9月,抚州市政府在抚州举办了“2016年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暨第三届中国(抚州)汤显祖艺术节新闻会”。三场新闻会先后邀请100多家境内外媒体采访报道,发稿数百篇。

2.精心安排媒体记者实地采访报道。去年以来,通过邀请和主动来抚州进行实地采访报道的境内外媒体记者络绎不绝。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媒体的宣传作用,抚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准备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另一方面根据媒体特点和记者的要求,精心设计报道主题,科学安排采访线路,选择协调采访重点,为记者深入采访提供便利。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一、实践与探索

伙伴网从简单的网站互链、新闻互转,逐渐向信息共享、互助采访以及开设专题窗口等深层次发展,不断加深与俄媒合作,具体做法如下:

1.联合选题采访。黑龙江省与俄远东五个州区相邻,中俄间的高层往来、经济贸易、人文交流、民间往来频繁,这为中俄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近年来,伙伴网与俄媒伙伴及时沟通,对双方感兴趣的话题、中俄各领域交流活动、中俄间重大事件等进行交流,多次展开策划联合报道。2012年,我们与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合作,全程跟踪联合报道北京-莫斯科中俄汽车拉力赛;2013年,我们与俄阿尔法电视合采访黑龙江省的俄罗斯民族村“小丁子村”制作的视频专题片分别获得俄罗斯和黑龙江省的新闻奖项。此外,我方还多次协助政府组织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塔斯社等俄罗斯媒体采访绥芬河口岸博览会、哈洽会、中俄博览会。每次报道,上百个视频、几百幅图片、数百篇文字,以多种形式在各媒体平台展现,让俄罗斯人更好地了解了中国。

2.专栏与建站合作。在专栏合作方面,伙伴网通过资源互换,在俄勘察加半岛网、俄远东网、俄奔萨新闻网、俄北方通讯网、俄贝加尔咨询传媒通讯网上开辟了“龙江之窗”。每天由我们供稿,推介经济、人文等方面的新闻资源,让信息在俄罗斯伙伴媒体直接落地,而俄方伙伴传来的新闻资讯也可同样在我方的中文网站落地刊发,此举有效利用了双方各自的受众、人气和影响力,丰富了彼此网站的内容和可观度,发挥了媒体在本地化传播的优势。在建站合作方面,我方与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网共同打造了“中俄灾难自救网”。该网是中俄双方在地震、减灾、灾难自救领域合作的第一个网站。通过该网站,我们计划在线下推动促进中俄政府单位、科研机构、民间组织等展开全方位的对接合作。

3.大型活动相互支持。从2009年开始,我们先后承办了四届俄语风采大赛、三届中俄文学合作交流会、一次中俄媒体合作交流会等多项中俄人文领域的大型交流活动,得到了俄媒伙伴的大力支持。俄罗斯的媒体人或担任大赛评委、宣传赛事盛况;或参与文学交流,通过报道密切两国人民思想、文化、情感的沟通;或探讨合作前景,为中俄全方位联通对接搭建新平台;或沿途体验感知,采写稿件推介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这些举措,为加深中俄民心相通、增进中俄人民传统友谊,为中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我们的记者在参加了俄联邦旅游署组织的“俄罗斯东环之旅”中俄媒体活动后,也成功策划组织了“贝加尔湖梦幻浪漫之旅”活动,组织中国游客畅游贝加尔湖。

二、发现与建议

伙伴网在与俄媒合作开展外宣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取长补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局限,总结并建议如下:

1.地方级外宣媒体需加强与中央级外宣媒体合作。作为一家立足黑龙江省的地方级外宣媒体,近年来随着我省与俄远东毗邻州区合作不断升级,伙伴网与多家俄远东媒体的合作如火如荼,但与俄中部和欧洲部分地区合作还很薄弱,尤其在与今日俄罗斯、俄通-塔斯社、俄罗斯报等俄部级媒体的合作上,只能一事一议,没有形成长久、有效的合作机制。我们的精品内容,如曾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专题《俄罗斯人在黑龙江》,通过70多名俄罗斯人讲述自己在黑龙江的生活和感受,传递了中国人精神面貌,展示黑龙江省自然、社会环境;再如我们通过组织“俄语风采大赛”,让中国人登上俄罗斯舞台,用俄语向俄罗斯观众讲述自己的“中国梦”……这些好的策划,却受限于自身与俄方合作伙伴的传播能力,无法得到更大、更广泛的扩展。“酒香也怕巷子深”。W络虽无国界,但网民的选择却是有界的。今年在“中俄媒体交流年”的框架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网、中国网等一批中央级媒体纷纷与俄罗斯部级媒体签订协议、制定项目、深化合作,作为地方级外宣媒体,应进一步加强与部级外宣媒体的携手共进,改变单打独斗的劣势,充分利用彼此俄媒伙伴资源,形成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相互借力、共同发声”的大外宣格局。

2.迎接中俄对接新机遇需加强媒体的创新服务能力。2015年5月,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把中俄两大发展战略历史性地对接起来。面对中俄对接新机遇,站在我国对俄贸易的“桥头堡”,伙伴网在对俄媒体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单纯的宣传推介已经无法满足中俄全方位深化交流合作的深层次需要。在“2015哈巴边区黑龙江日”中,就有俄罗斯媒体提出“现在的对俄信息传播过于滞后,缺少预报和详实的内容”,一些俄方合作媒体找到伙伴网,希望能够为中俄间企业、学校、科研单位等对接合作牵线桥搭,在我们的推动下,俄罗斯“雾的孩子们”乐队参演了2015“迷人的哈尔滨之夏”音乐嘉年华活动、俄罗斯喀山大学与黑龙江科技大学达成了互派留学生项目、黑龙江省在俄堪察加半岛举办了内容丰富的人文交流活动等等。可见,当前我们的外宣工作不仅要解决传播中的社会价值、政治观念、经济状况、文化背景、语言和思维习惯等基础问题,而且必须有效与外媒拓展合作视角、层面的广度与深度,通过中俄媒体信息合作向全方位合作转变,提高创新服务能力,为推进中俄各领域合作升级做出实质性的努力和贡献。

三、未来与思考

2106年是“中俄媒体交流年”的开启之年。政治上的互信,推动了两国媒体关系的不断深化,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更为双方合作增强国际传播力、全球影响力提供了契机和途径。如何在今后进一步发挥俄媒伙伴作用,深化开展外宣工作,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1.能否协作打造中俄信息“中央厨房”,讲好中俄精彩故事。如果众多中俄媒体能够携手在信息交流、新闻产品互换等方面充分合作,采用“全球中央厨房”的模式,打造一个全媒体平台,势必推进中俄间信息传递的时效,并为人们提供更加集成化、个性化、便捷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中,中俄媒体将取得的新闻原材料在平台,每天推送重要独家报道、新闻线索,建立专家智库、图片库、视频库,合作伙伴则根据自身的属性和特点,整合新闻材料二次加工,一次性采集,多终端,实现跨时区合作。如有可能,还将共建面向全球的新媒体客户端,把握信息传播日益呈现出的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趋势,携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体系,形成媒体矩阵格局。

2.能否共建服务平台,提升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竞争力影响力。中俄媒体以合作联盟的形式,将每一个成员单位作为区域性节点,发挥在地化传播战略,充分利用联盟成员区域性的资源优势,平等互助、互利共赢,围绕中俄对接合作的重大项目,如远东开发合作、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等,策划好议题,以搭建服务平台、提供解决方案为目标,巩固好传统的政策对接、人员对话、业务交流,共同研究如何细分市场、受众和产品,进一步探索综合性、融合性的交流合作机制。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一、从大众传媒看美国的国际新闻报道市场和涉华舆论现状

美国的国际新闻报道市场从大众传媒上看主要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国际新闻的采集高度集中于几大媒体。美国的媒体专家指出,美国媒体的绝大多数国际新闻来自于四大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和国际文传电讯。在这些世界级的通讯社中,又以美联社为最。新闻图像除了美国自己的主要电视网采集的之外,英国的电视新闻机构也是主要来源,这些新闻机构分别由英国的路透社、BBC和英国独立电视新闻公司所拥有。

2.国际新闻的经常性报道主题。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把美国新闻媒体的国际事务报道归纳为7个经常性主题:第一是有关美国和美国人在国外的活动,尤其是总统和国务卿的国事访问活动;第二是那些对美国有直接影响的,如战争、石油禁运和国际经济问题;第三是美国与共产党或前共产党国家的关系,以及这些国家的内政和军事问题;第四是那些涉及到各国最高领导人变更的选举,另外对欧洲王室成员的主要活动美国媒体也有着特别的兴趣;第五是带有戏剧性政治冲突的事件,大多数的战争,和革命都会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左翼政党的总是比右翼受到更多的关注;第六是对灾难的报道,如果这种灾难引起了大规模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破坏,媒体一般会不惜代价进行特别报道;第七是所谓外国独裁者的暴行,尤其是涉及他们对持不同政见者采取强制手段时。

3.美国的驻外记者呈逐年下降趋势。美国大众传媒减少驻外记者数量有这样几个主要原因,一是随着物质技术装备条件的改进,美国的主流大众传媒都拥有了快速将记者从国内总部送到热点国家和地区的能力;二是巨额费用的压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众媒体的一个驻外记者一年的费用大约需要30万美元,这一巨大的费用压力迫使许多媒体不得不开始减少外国新闻报道数量,一些报纸甚至已经开始主要雇佣外国的本地新闻媒体和新闻撰稿人为其供稿。三是驻外记者数量的减少使得他们主要集中在驻在国的首都和大都市。

4.美国大众传媒2003年度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因为美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和反恐战争方面迫切需要争取中国的合作与支持,另外布什政府在对华关系问题上也经过磨合开始进入调整发展期,所以,媒体的对华舆论热点不是很突出,虽然间或有小的波澜,但综观全年,基本上呈现出平衡和缓状态。据对《纽约时报》和CBS电视台截至2003年12月2日的新闻内容统计分析,前者刊发内容中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是905篇,后者为1109条,这其中既有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报道的老调重弹,如关于中国的人权、分子活动、政治民主、贸易顺差等,也有电视媒体擅长的煽情报道,如矿难、火灾、事故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全国性主流媒体在新闻采集和供稿上的高度集中和控制,它们的舆论对其集团内的子媒体和地方媒体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主流新闻媒体的每一轮对华批评报道几乎都会在社会舆论中即时激起一种对华消极和抵触情绪。

二、以山东省为例,从康涅狄格州的公众舆论看我国地方在美国的知悉度和影响力

1.官方了解中国地方的动力不足。这次赴美学习的最后一个半月,同学们分别被安排到康州州政府、部分市、镇政府及其它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学校等进行实习,广泛接触了康州的各级官员、政界人士,我们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他们对中国普遍怀有友好感情,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就和发生的变化虽然了解的程度不同,但普遍持欢迎态度。但是,从康州自1986年即与山东结为友好省州关系的背景来看,康州官方对山东表现出的了解意愿不强。康州是美国经济实力最雄厚、消费水平最高的州,但该州官方对山东的市场资源、发展空间、对外开放政策和互利合作的市场潜力等,都缺乏了解,中美友好省州间在地方形象和市场推广工作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

2.社会公众舆论缺乏全面客观的信息引导。美国的知识界和社会名流从不否认其重视精英媒体和接受其影响的事实。另一方面,美国公众历来存在有一种保守主义倾向,对国际事务缺乏了解的热情和深度,这从美国的外国新闻报道受众市场情况可见一斑。在一项为期长达15年的关于重大新闻注意力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国际新闻一直位于“特别关注”的末位。康州的情况同样如此。大多数普通美国公众宁愿去读社区报纸、广告纸、电视表演“秀”,但却对国际事务缺乏了解的兴趣。许多美国家庭毫不回避地说,美国公众缺乏对世界事务的热情,国际知识贫乏,过于沉浸于对眼前物质条件的追求。公众对山东和中国很多其它省区的了解几乎是空白,没有什么具体鲜明的地理、文化、社会和经济概念。

3.工商企业界对有关中国的信息表现出比政界和一般公众更务实的态度。半年时间学校安排我们参观了各类不同的工商企业,包括飞机制造业、高科技精密机床、现代制药、工业制造业、酿酒业等,这些企业大多与中国有着市场销售和投资合作关系,他们对来自中国的客人十分热情,对进入中国地方市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积极推广企业自身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向我们了解中国和山东的信息。利益和市场的驱动,使美国的工商企业界人士在认识中国方面保持了比媒体和一般公众更现实和清醒的积极态度,这也使我们看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美宣传,促进双方互利合作的潜在发展空间。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地方对美宣传的几点思考

对美宣传,是我们争取国际舆论斗争主动权的关键的和主要的战场,也是我们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舆论环境需要特别解决好的首要问题。从地方外宣的角度来看,关于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思考和建议如下:

1.加强对美国传媒常驻我国的分支机构的信息披露和采访合作。美国主要新闻媒体在我国都有常驻分支机构,这些媒体控制着美国的国际新闻报道的主要资源,也是美国各种类、各层次传媒的国际新闻的主要来源。这些媒体对美国主流社会的知识精英、决策阶层和社会中上层人士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今后地方外宣应结合新闻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化,建立与这些媒体的经常性信息披露和邀请互访渠道,争取通过美国的精英媒体,使中国地方的声音更多地进入美国,影响其知识界、工商界、决策层和中上层社会人士。

2.加强与美国地方媒体的合作及公共广播电视网的合作。美国地方传媒市场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州级传媒,包括电子和印刷新闻媒体;二是市镇级报纸;三是在超市和公共场所可以免费取阅的广告纸;四是以美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印刷发行的报纸。这些媒体的市场地位和份额相对稳定,受众群固定。这些媒体由于受信息资源和生存空间的制约,其特点是普遍与地方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地方外宣应加强与美国地方媒体的多层次交流合作、人员往来和信息共享工作,积极拓展建立新的联系渠道,推动其对双方合作交流情况的介绍,不断形成关于中国地方的舆论热点,培养美国普通受众了解中国地方、认识中国地方的兴趣和热情。

3.加强赴美交流和学习团组的外宣意识和技巧培训。在加强利用新闻媒体对美扩大宣传的同时,建议今后应高度重视人际传播这一途径的重要性。现在我国各省市每年有为数众多的因公出国团组,这是我们可以依托的重要外宣人力资源。地方外宣办应积极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参与地方出国培训人员在境内的预培训工作,向学员们介绍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美国等西方国家新闻媒体的发展概况、美国的对华舆论动态,介绍外宣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强调对美宣传纪律,讲授必要的人际交流技巧。

4.切实做好美国旅游者和在鲁工作美国人士的外宣工作。我们在美国学习期间接触的美国人士,无论是为我们上课的教师,还是实习中交往的各级政府官员和社会中上层人士,以及与我们经常交往的美国家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只要他们曾经到过中国访问、工作、教学和旅游,其亲属有此经历的或即将到中国访问的,对中国文化都有一种亲切感,对中国选择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道路都有一种切实的理解,对来自中国的客人都有着一种特别友好的感情。为此,外宣工作应该继续重视加强对来我国及地方工作、教学的美国专家、学者、政界人士和旅游者的外宣工作,做好这些送上门来的客人的宣传工作。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外宣翻译;“一体三维”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140-03

一、引言——兼论外宣翻译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在2003年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外宣工作要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努力赢得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实现我国总体外交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宣传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因此,对外宣传的目的也就是外宣翻译的目的。

外宣翻译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窗口,是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而了解是通向理解的第一步。通过外宣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让其他国家的民众了解和认识一个稳定发展、和平友好、文明进步的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国际声望的提升又能够增强该国民众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保障国家的政治基础。因此外宣翻译及其研究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传统翻译理论着重强调译文对原文“忠实”或与原文“等值”的翻译原则已经不能适应外宣资料翻译的客观要求。学术界分别从不同的着力点,以相关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外宣翻译本身具有的跨文化交际特性,阐述了如何完善外宣翻译质量的观点,初步构建外宣翻译“一体三维”的研究体系。

二、外宣翻译研究的主体——翻译者

翻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宣翻译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翻译者身上。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对翻译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佐良的《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一文标志着翻译从纯语言形式的转换即以源语言为出发点发展到注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即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翻译不光是语言上的对等,而且是意义、文化上的对等。翻译者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即他要了解Ll和L2所代表文化的各个方面,历史、社会发展、习俗、传统、经济、情感生活、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成就、政治以及社会制度等。[1]

唐红指出,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曾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其中,交际翻译和我国翻译界提出的“编译”不谋而合。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力求贴近原文;交际翻译则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即信息传递的效果。交际翻译要求译者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以使译文地道、流畅。纽马克认为大部分实用文体应采用交际翻译。显然,外宣材料是实用文体的一种。“交际翻译”或“编译”是由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决定的,因为对外宣传是一种传播行为,更准确地说是跨文化交际行为。外宣材料的翻译“不是电报码式的转换,而是沟通。实际上,称职的译者不是词句转换的“对号者”,而应是“沟通者”。[2]关世杰则认为,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反馈是检验交流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尺度”。[3]

叶颖认为对外宣传材料一般都通过翻译中文材料而来。但是,由于对外宣传和对内宣传的不同目的,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必须能够满足外宣受众的审美需求,使他们能够理解材料的真正含义,这就对外宣材料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对中英文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4]

三、外宣翻译的三维研究——研究工具、研究视角、研究领域

(一)研究工具

1.外宣翻译与功能目的论

美国当代翻译家、语言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思想主张翻译以目的语的语言中心为原则,考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感受,强调译者要使译文的表达方式能为目的语的受众接受,使译文符合目的语文化的期待,即使译文的读者应取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它的另一个优点在于为一些非常规的翻译策略、方法比如改译、改写等提供了理论依据。[5]此外,德国学者费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和英国学者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说”也属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范畴。

冷锦英运用奈达的翻译理论,着重于功能对等概念,从语言学和文化翻译转向的双重视角描述和分析外宣英文翻译材料,认为奈达的翻译理论建构在信息论的基础上,对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是中国对外宣传的英译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翻译策略。[6]

2.外宣翻译与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由巴黎大学的斯波伯和伦敦大学的威尔逊共同提出的,作为一门阐释交际的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的影响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语用学的领域,它成了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威尔逊的学生格特出版了专著《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格特认为翻译是一种翻译,译文就是在翻译性方面寻求与原文相似,同时翻译行为受关联原则的制约。寻找关联的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推理的过程,是一个付出努力的过程。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对翻译的解释是动态的、辩证的,它能以关联性抓住翻译的本质,对翻译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陈芳蓉认为外宣新闻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关联理论正是一个关于语言交际的理论,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和认知。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交际双方的“互明”和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因此,要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在外宣新闻翻译中,译者必须首先考虑外国受众的认知环境,尤其是他们的语境背景、理解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并正确估计他们对译文的期待,尽力寻求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然后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以使交际双方达到互明,并实现译者意图与受众期待之间的最大可能的吻合。[7]

3.外宣翻译与翻译存异伦理

Lawrence Venuti提出的翻译存异伦理就是异化翻译,反对“同一化”。他提出抵抗译入语文化的“少数化翻译策略”,主张在译文中释放“语言剩余”(release language remainder)从而形成“文化身份”引起大的社会影响,比如,能带来社会的再生长和社会变革。[8]

陈少敏从Lawrence Venuti的存异伦理的视角,重新审视外宣材料翻译和中国英语在外宣材料翻译中的意义,认为在外宣材料英译中,应采用少数化翻译策略(异化策略),在译文中释放“中国英语”不是“中式英语”(China English,not Chinglish)以塑造中国的文化身份。[9]

(二)研究视角

由于译者不能很好地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外宣翻译中存在很多非语法拼写错误问题。李爱珍将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外宣翻译的语言误用认定为外宣翻译的“软伤”,以区别那些“硬伤”,即一眼就可以看出的错误,包括拼音、拼写、语法、大小写等方面的失误与不足。外宣翻译的“软伤”是指由于缺乏跨文化意识,如用词不当、母语迁移、文化错位等原因造成的错误,诸如中式英语、用词不当、欠额翻译、译名混乱、常识错误、语气生硬等。[10]

而诸多学者也从分析文化差异的视角分析外宣翻译问题存在的根源。戊荪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给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造成困难的外宣材料称为“隐伤”(hidden injuries)。影响外宣翻译质量的主要因素“中国式英语”也是由于翻译者把中文的语言文化习惯有意或无意迁移到翻译稿中的。[11]程镇球总结了汉文化对外宣翻译的三种不良影响:不符合目的语习惯;按中文规则自创的英语搭配;拟人。[12]

有学者采用传播学者经常使用的受众分析理论来分析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张英莉认为,对外宣传的实际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国外受众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有时一厢情愿地、强迫式地灌输自己的文本和话语,这样自然容易令人产生抵制和排斥情绪,结果良好的愿望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文化上的差异使得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接受心理与我们迥异的海外受众难以接受,对这种宣传味太浓的传播从心理上加以排斥。对外宣传与对内宣传最大的区别就是传播对象不同。对外宣传不是对内宣传的翻版,要讲究内外有别。[13]

(三)研究领域

由于翻译本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关于外宣翻译与跨文化性的探讨也从宏观层面延伸到对外宣传相关领域翻译存在的问题上,学者们熟练应用各种理论,对如何完善各领域实践中外宣翻译质量、解决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有些文献单纯从语法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外宣英译的质量。许建平以《邓小平文选》第3卷中的两种不同英译版为分析研究对象,就对外宣传翻译中的遣词用字、习惯表达、语气口吻、句式重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基本没有涉及翻译理论和文化交际。[14]但宏观上讲,翻译本身就是在处理文化差异问题,因此这些探讨也依然没有脱离文化翻译的范畴。

汤富华则对企业外宣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5]蒲元明和潘卫民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旅游外宣翻译做了具有建设性的分析。[16-17]林颖婷关注外宣材料的一个特殊类别——时尚界的产品目录(catalogue)和趋势手册(trend book)的翻译。[18]近年来,文献关于外宣翻译的文化视角除了涉及中央政府形象外宣,还涉及世博会、奥运会等大型集会,视角投射到天津滨海新区、福建地区、南京地区等地方政府外宣,涵盖电视、广播和报刊媒体。

四、结 论

做好外宣翻译能够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促进经济文化互信交流。外宣翻译研究是一片方兴未艾的领域,“一体三维”的研究体系初步成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信日后该领域的研究会更加系统、论述会更加翔实,我国的外宣翻译事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2-6.

[2]唐红.论编译的理论及实践——对外宣传材料的编译[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

[3]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叶颖.接受美学理论对福建外宣材料翻译的意义[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

[5]NIDA E.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6]冷锦英.对外宣传英译与奈达翻译理论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

[7]陈芳蓉.关联理论视角中的外宣新闻翻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05.

[8]VENUTI L.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M].London:Routledge.1998.

[9]陈少敏.从存异伦理视角解读外宣材料翻译中的中国英语[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2009.

[10]李爱珍.南京对外宣称英语翻译质量刍议[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

[11]林戊荪.改进中译外工作,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在全国中译英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R]//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6-14.

[12]程镇球.汉英翻译问题[C]//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37-45.

[13]张英莉.网络对外宣传研究——中国网的实践[D].保定: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7.

[14]许建平,王煦云.对外宣传翻译的字斟句酌[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55-57.

[15]汤富华.企业对外推介英译的文体与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6):35

[16]蒲元明.谈谈旅游资料英译的几个问题[C]//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

[17]潘卫民.景点英译的格式塔诊释[J].中国科技翻译,2006,19(4):44-47.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完善新闻线索及素材资料库。郴州与粤港澳地区经济关联度较高,媒体感兴趣的话题多。为此,郴州市有针对性地“喂料”,及时、主动、大量地提供粤港澳媒体记者感兴趣的新闻线索或题材,如“功能最全的郴州海关开关”、“郴州部级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中南最大的供港澳及出口农产品集中验放场开工”等,及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素材,主动在公用电子邮箱或博客、播客中,供记者自由下载取用。2009年8月27日在广州举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政策宣传解读会前夕,一边向媒体记者发出邀请,一边把存有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政策解读材料、新闻通稿等素材的邮箱资讯公布,便于他们提前知晓相关的背景,搞好新闻策划。在会后的发稿中,记者们大量采用了我们所提供的新闻通稿中的内容,有的连标题都未加改动。

加强沟通。编织外宣资源网

粤港澳和珠三角地区一直是我们对外宣传的主攻方向。郴州市千方百计加强与驻粤中央级媒体及粤港澳主流媒体的沟通,培养粤港澳媒体对郴州的认同感,把媒体对郴州的关注引导到正面鼓劲的轨道上来,织就一张由能以欣赏的眼光客观友善报道郴州的记者组成的“关系网”。

多联谊。增进双方友好往来。通过举办各种节会(如生态旅游节、美食节、博览会、座谈会等),经常将粤港澳主流媒体请进来开展采风、采访和联谊活动,热情接待,悉心照顾,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结下深厚的友谊。市委外宣办的同志还经常走出去登门拜访媒体,主动向他们报告郴州市的特色工作和新闻采访线索等。通过经常性地友好互访,进一步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

优服务,加强双方情感交流。在记者接待工作中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如“6・29”火车侧撞事故发生后,很快集聚了200多个记者来郴采访,其中来自粤港澳地区的媒体记者占三分之一以上。郴州市秉承“来的都是客”的服务理念,一不“堵”二不“躲”,积极协调铁路部门,妥善搞好后勤服务,并及时主动提供新闻信息。通过积极做好粤港澳媒体来郴采访的接待和服务工作,郴州市与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主流媒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外宣上稿的“绿色通道”。2009年以来,郴州市共组织4批次粤港澳媒体记者来郴采访,发稿360多篇(条),发稿量为历年之最。  注重策划,打好对外宣传仗  借助外力,有两种借法,或者说有两种境界。―种是“要媒体来报道”,也就是邀请媒体来采访报道;另一种是“媒体要来报道”,即媒体不请自来,主动报道。要想达到后一种境界,要看策划的功力(突发事件除外)。2009年8月27日,外宣办牵头在广州举办的“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政策宣传解读会”,郴州市在策划制定会议议程时,精心制造了一个令粤港澳媒体感兴趣的新闻卖点,那就是邀请广东省委讲师团团长曾凡光高屋建瓴地阐述、讲解了郴州承接产业转移34条先行先试政策与广东“腾笼换鸟”产业升级战略的互补关系。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出台新政加快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大背景下,广东省适时提出了“腾笼换鸟”和“双转移”的产业升级换展战略,这一战略恰好与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郴州承接产业转移34条先行先试政策的重大举措形成互补关系。这一点,正好是粤港澳媒体当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追踪热点焦点是媒体的天性。部分媒体从不同渠道获知此事后,主动加入了采访报道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宣传解读会共有50多家媒体参加采访报道,先后刊播外宣稿件100余篇(条),其中不少稿件被各大网站竞相转载。通过各大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推介,34条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在珠三角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为郴州的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来自湖南省郴州市委外宣办)

新闻外宣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滔滔汶水,

刚柔并济的绿色钢城,

矗立在鲁中的青翠山色中

……

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23万。莱芜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钢城煤都”之称。莱芜还是重要的农产区,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和名优蔬菜、果品,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和“中国蜜桃之乡”。

莱芜历史悠久,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有比万里长城早400多年的齐长城(公元前664年)遗址。春秋战国时期,曾发生过著名的长勺之战,留下了“一鼓作气”的千古佳话。解放战争时期,又以、粟裕指挥的“莱芜战役”而名载史册。

近年来,莱芜市对外宣传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经济、扩大影响、树立形象、促进发展”的目标要求,积极主动,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地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把握着眼点,找准结合点,较好地发挥了舆论先导和桥梁纽带作用。

内力与外力相结合

启动内力就是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领导,建立对外宣传的宏观管理机制。把外经贸、经贸、外事、新闻、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外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联合起来,相互通气,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利用一切涉外活动和涉外考察交流工作的机会,做好外宣工作,寓外宣工作于各项活动之中,把外宣力量、资源调动起来,整合起来,统一协调,在本市形成上下联动、通力合作的大外宣格局。

在具体工作措施上,我市制定了对外宣传事业2001―2005五年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对外新闻、评先树优,外宣品管理、互联网新闻管理、外宣工作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等一系列文件、意见和规定,使全市对外宣传工作日趋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市委坚持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外宣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情况,部署任务,检查调度,表彰奖励。从而形成了多主体、多方面、齐抓共管,人人都是外宣主体的良好社会环境。广借外力即借助中央、省外宣媒体及海外媒体的力量,借助它们辐射面广、传播快捷、时效性强、影响力大的强势,为我所用,用足用活用好,达到为我宣传的目的。

近年来,刊播、制作获奖的《莱芜――铁流汶水入话来》、《莱芜:专业协会“浮化”农业产业化》、《一个弥漫着道德馨香的村落》、《绿色山庄》等重头稿件,《土地》、《庄户剧团的故事》、《莱芜――为了二十一世纪》电视专题片,《绿色钢城・莱芜》、《莱芜招商指南》、《绿色钢城:投资热土中国莱芜》等画册、光盘,无一不是与中央电视台、山东省电视台、山东省《走向世界》杂志社、山东画报社等媒体合作的结果。所以,充分激发内力,挖掘具有鲜活外宣新闻价值的题材,提炼后积极、主动地与上级外宣媒体联系、汇报,以争取外力的合作、参与和支持,才能共同把题目做大做好。内力与外力结合是外宣工作长久发展的保证。

一般性与重点性相结合

对外宣传的一般性工作指常规性宣传。在日常工作中,除做好组织对外供稿、供片、制作外宣品、接待安排外宣记者的活动,相继开展面对面宣传外,更注重策划一些产生重大效益的外宣工作。特别是一些针对性强、影响力大的重大题材和重要活动。外宣部门紧扣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工作、招商引资工作,为市里在境外、国内各有关城市举办较大规模的招商、经贸活动,主动介入、积极策划在当地媒体做大容量、有影响、有声势的专版专刊、声像报道,全面介绍我市的投资环境,从而为招商推介、经贸活动的圆满成功做好舆论的铺垫。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在本地举办的重大经贸招商活动,如:近两年举办的钢铁招商大会、粉末冶金专题招商会,农副产品招商会等,在当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并积极邀请中央、省多家媒体共同采访,组织重大报道,对外形成较强的轰动效应,达到了为市委中心工作服务、扩大外宣自身影响力、实现对外宣传事业更大更好发展的目的。

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对外宣传是要花钱的。”资金畅,则外宣活。随着形势的发展,对外宣传单纯靠财政拨款发展的路子已越来越窄,单一的地方财政投入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外宣传事业的发展需要,必须拓展路子,广借社会之力,走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路子。

莱芜市在外宣品制作、发行、市场化运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从社会筹资130万元制作、出版发行了《中国莱芜集邮纪念册》、《绿色钢城:中国莱芜个性化邮票纪念册》,《对外宣传参考》、中新社山东分社以《用市场化的办法开发外宣品》《莱芜市外宣品制作走出新路子》为题刊载,推介了我市外宣品市场化运作的经验。所以,外宣品市场化运作尽管工作难度较大,但只要创新思维,创新办法,选择好外宣品的形式、宣传内容与易于市场化运作的最佳结合点,就完全可以吸引企业、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从而逐步实现市场化,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地方特色与经济宣传相结合

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宣传地方特色容易引起媒体与世人的关注,容易达到提高知名度,树立形象的目的。进一步挖掘和培植地方特色,通过有效载体和活动,发扬和光大地方特色,从而形成名牌效应,可以为经济宣传奠定基础,铺平道路。

在对外宣传的内容上,瞄准需求,拓展视野,广泛选题,重点突破,先后围绕莱芜市3000多年悠久的冶炼史、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地、农副产品基地、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蜜桃之乡、齐鲁大峡谷、房干生态第一村、王石门天上人家民俗风情等绿色生态旅游以及“崇德尚实、重工厚商、团结奋进、共铸辉煌”的地域特色文化,充分利用对外新闻、对外影视、外宣品和互联网等宣传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的宣传。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特色越明显,其知名度就越高,越有利于地方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地方经济势力越强,知名品牌就会越来越多,地方特色就会愈加凸显。因此,特色宣传与经济宣传相结合,才能不断丰富对外宣传的素材,对外宣传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传统媒体宣传与利用互联网宣传相结合

传统媒体即报刊、电台、电视、外宣品等,是对外宣传所长期使用、得心应手的有效载体,也是莱芜市外宣工作多年来出重彩、有影响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在当今全球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具有高度开放性和交互性的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运用,互联网宣传已成为我市对外宣传的新渠道。我们充分利用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网上山东等网上宣传阵地,其中在中新网、网上山东新闻网站制作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动感性、直观性较强的莱芜专题网页,作为莱芜市固定的宣传阵地常年进行宣传,广泛对外推介了莱芜市优越的区位优势、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优势及充满商机的发展环境,让外界了解莱芜、认识莱芜、增强对莱芜投资的信心,为莱芜招商引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借助互联网这一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大有文章可作;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充分利用,双管齐下,对外宣传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上一篇:体育产业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烟叶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