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的写法范文

时间:2023-03-03 22:22:47

新闻稿的写法

新闻稿的写法范文第1篇

文章标题: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享或讨论以及反映相关话题,请到论坛讨论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 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新闻稿的写法范文第2篇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享或讨论以及反映相关话题,请到论坛讨论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第2页

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

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新闻稿的写法范文第3篇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发表在《人民日报》通讯《新风饭馆有新风》(2),就是记者吃饭时发现的新闻。写出这骗通讯的记者哪天外出采访,中午赶不回报社吃饭,于是顺便走进北京西单新风饭馆。饭馆里早已挤满了人。记者正站在饭桌边踌躇,一位热情的老服务员笑着招呼,并且很快帮助记者找了座位。对比另外的一些饭馆服务态度不好的情景,记者立即感到这里有新闻。经过一番采访,记者写出了这篇通讯,为饭馆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新接触新闻的记者,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最后才能成为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所看到的一切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初学新闻报道的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到工厂、学校、机关和农村实习等等。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

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新闻稿的写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闻;写作;策略

在基层采访,特别是到乡镇采访时,经常会有通讯员向笔者诉苦,因为“没的写”而完不成单位的报道计划和报道任务,经常受到批评。还有的通讯员因为“写不出东西”而被调离了岗位。以笔者对基层通讯员了解,笔者发现了他们带有共性的一面,那就是:新闻写作热情很高,但新闻敏感不强,常用技巧不掌握,从而制约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一、找准新闻角度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初学新闻报道的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二、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

三、注意在生活中找线索

初学新闻写作者常常感到无新闻可写,实际上新闻处处有,看你留心不留心,有没有新闻敏感。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只有培养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才能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敏感地感觉到它,从而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来。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新闻敏感呢?

(一)脚板底下跑新闻

古作有句名言,叫“博观约取”,把这句话用于采访,就是说记者在采访中,要多搜集丰富的材料。“约取”首先要“博观”,第一手材料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记者不到现场,根本无法得到第一手材料,所以记者要到一线采访,抓第一手材料。记者多深入基层,多深入一线,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

(二)会议当中找新闻

会议报道也是新闻记者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新闻记者除就会议报道会议外,还要学会从会议中寻找新闻线索,写出会议以外的新闻。

(三)汇报材料挖新闻

汇报材料是对工作的总结,尤其是先进事迹汇报材料,其中有不少闪光点。记者在听取汇报材料时要学会从中捕捉闪光点,挖出新闻来。

(四)街谈巷议出新闻

街谈巷议顾名思义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别小看这东家长李家短,有时就有新闻。

(五)吃饭席间有新闻

饭店是社会的一扇窗口,发生在饭店的新闻也能折射出社会的小小变化。

新闻记者平时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培养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提高捕捉新闻的能力,练就一双识别新闻的慧眼,担当起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不要让发生在身边的新闻悄悄溜走。

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五、适当加入评论

在人们对于评论的需求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时,需要的新闻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正在、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更需要的是对该事实的性质判断,价值判断以及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让受众能够对该事实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和领悟。也就是说,现在新闻的本质已经融合了具有描述性质的报道和分析性质的评论。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含义除了传播事实信息,还需要传播观点作息,只有两者融为一体,才能适应当今人们的对于新闻的需求,使人们在关注同一事实能够看到“不一样的树叶”,人们通过对这些不一样的树叶进行自我识别,自我认知,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念意识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进而达到对该事实的深切感知。

参考文献:

[1]李璐.浅谈网络时代的新闻采写[J];传播与版权;2014年06期

[2]王晓楠.浅谈网络时代的新闻写作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2期

新闻稿的写法范文第5篇

电视新闻“听”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要力求口语化,避免书面化,如今电视新闻很多由原来的“播”新闻改为“说”新闻。人们形象的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因此,我们的电视新闻稿犹如一篇篇“教案”。这些文字稿(教案)要让播音员(教师)传授给观众(学生),如果不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而采用深奥难懂的词汇和字眼,就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而电视新闻稿是“为听而写、为看而写”,所以要尽量采用口头语言,直截了当的把内同表达出来,这是其独有的写作特特色。

要写好新闻,除了要把握新闻的语言写作特色外,还要掌握新闻内容写作的一些技巧。

一、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像磁石那样牢牢的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因此,新闻标题的制作要达到准确、简约、传神。另外,还要能满足观众最需求的信息,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使新闻标题具有吸引力。新闻主题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中最有价值的部门。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电视新闻导语是让人们开始注意收听收看的一个信号。记者要在导语中给观众提供最新信息,告诉大家什么事情发生,但不要包含细节。我们在写新闻稿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很形象的说明了导语的写法和作用:“导语像倒金字塔,凸显重点写精华,形象具体引人看,文字简明一句话。”新闻“倒叙式”即“倒金字塔”结构形状,而“导语”则恰恰是“倒金字塔”的塔基。

三、写好新闻主体。新闻主体顾名思义是新闻稿件的血肉之躯,是文章的主要部门。要交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新闻主体,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占有新闻素材。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好材料,越多越好。”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靠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其次要选好新闻素材。新闻素材经选择的、集中、提炼,其中一部门被记者写入新闻。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新踏入新闻行业的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往往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稿里去,结果,文字与画面不符,让观众听不明白。那么作为一个电视新闻记者,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结合电视画面,尽量选择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的材料。

新闻稿的写法范文第6篇

摘 要: 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是对县域内每天发生的新闻进行采访报道的工作人员,他们时常外出采访,是反映基层群众心声的喉舌。他们的新闻写作水平,直接影响新闻稿件的录用与报道效果。因此,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一定要提高新闻工作水平,为县域内的经济文化建设摇旗呐喊,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

关键词: 县级电视台 新闻记者 新闻写作水平

县级电视台是我国电视机构设置中的最基层新闻媒体,是县域内新闻报道的喉舌,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要做合格的上级精神的传播者,从为服务本地宣传的需要出发,就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新闻素养。

一、要坚持党的新闻报道政策

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有“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任务,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宣传者与采访者,他们的一举一动体现着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因此,县级电视台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遵守我国新闻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每年,h委、县政府都要依据党中央的政策制定出台许多文件,为了让基层群众明白,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将条条文件精神进行新闻性质阐述,是每一名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我的观点是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坚持党的新闻路线政策,积极学习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的精神,领会精神实质,明确宣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深入基层,与广大群众为友,善于体察他们的苦乐,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三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将党的新闻政策贯穿日常新闻工作,以指导自己的采访与写稿。

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是县域内广大人民的喉舌,更要放下架子,与人民为友,为人民的需求呼号。心中始终要以“人民至上”为指针,深入田间地头、工厂企业,不怕山高路远、风霜雨雪,善于与人民群众沟通,和睦对话,深入采访。把镜头对准基层和群众,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用群众身边的先进事迹为群众树立榜样,引导群众,教育群众。

县级电视台的编辑是对本台的新闻稿件进行选稿、改稿的工作人员,是执行电台的宣传宗旨的,是为全县广大观者服务的。稿件质量直接影响播音效果,影响对事件的报道程度。因此,电视台编辑要对记者的稿件进行选择,修改是必需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记者就对编辑有了意见。有些记者同编辑闹得不可开交。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在处理与编辑之间矛盾的时候,要注意方法,首先是基本态度和基本立脚点的问题,那就是“尊重编辑”。编辑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工作,是辛苦的工作,编辑常常要上夜班,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包括家庭生活都被打乱。编辑工作是奉献性更突出的工作。有的时候,编辑对记者稿件的修改几乎等于重写;有的时候,改得虽然不多,但一字千金、画龙点睛。有的时候,为新闻加了好标题,为通讯想了好题目,全篇顿然生辉。很多新闻作品在相当程度上是编辑和记者的共同创造。但在“记功”的时候,却往往记在记者一方的名下。编辑如此奉献式地为记者服务,记者有什么理由不尊重编辑呢?

记者要向编辑学习新闻写作知识,虚心听取编辑的改稿意见,听取编辑对采访稿的要求,以提高自己的采访与写稿能力。

三、要提高对新闻采编的认识

我进入秦安县广播电视台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已有4年认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除了勤勤恳恳,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工作积极主动,勤奋踏实,不畏艰难,尽职尽责,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服从组织及领导安排,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认真完成每项工作这些基本品质以外,一定要有良好的新闻理论基础知识,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掌握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纪律,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和团结友好的合作态度。

在当前信息发达、自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失实新闻、虚假新闻比较多,新闻写作更是注重以事实为依据,以免误导受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写新闻;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形成新闻。为有效防止新闻失实,我们首先要客观公正,其次要多开展新闻工作者的自律活动,可以提高记者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有时为了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还要进行必要的调查。

当然,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表达要坚持易于接收接受、可听性、准确性、完整性、通俗性和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撰写电视解说词时要充分考虑电视特点,解说词要通俗易懂、简洁直白,让观众听得懂,尽量不用生僻的字词,同时考虑与电视画面互补。

四、坚持每天看新闻学习

新闻每天层出不穷,大大小小各有风采,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要坚持每天看新闻学习。看其他记者是怎样写稿的,为什么他写得那么精彩、那么吸引人,要从观看中学习写作素材与写作技巧。对一些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跟踪看下去,既看事件的进展,又看媒体对事件报道的方法和步骤,从中体会新闻写作的一些规律。

记者工作离不开信息采集,平日里应该始终不脱离新闻信息的海洋,现在有了互联网,可以说新闻信息获取已经变得很容易了。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大事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图文并茂的报道。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从事新闻传播的职业记者,在看新闻的时候,最好不要只看热闹,而要动用大脑,对一些新闻进行思考,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释。比如,前几年很火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浙江卫视为什么能把这样一个节目搞成全国性的热点?这当中有哪些可以在传播学理论中找到注解?如果有同学对经济感兴趣,还可以想,2017年北京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个高峰论坛的举行除了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外,对全球经济有什么样的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记者应当多想多思考。

五、坚持每天写作

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要坚持每天写作,正如“拳不离手”一样,是精于所从事的职业技能的体现。要每天写些采访记录或新闻稿,熟悉写新闻稿的方法,对每一类新闻稿的写法要精熟于心。新闻稿的五要素与“倒金字塔”式稿件的写法要运用恰当,人物通讯与报告文学中对人物描写的不同所体现出的是两种文体的不同。电视新闻稿要朗朗上口,精短而要饱含号召性,有感情力量,能引起听众与观众的心灵共鸣。县级电视台新闻工作者要每天坚持写作,热爱自己的工作,要对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进行学习、探讨,在新闻写作中要有创新。同时,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要熟练掌握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要学会改稿、选稿,找准写稿的重点与要点,在写人物通讯时,要运用一些细节描写,这样会为通讯稿增色不少,在写人物时,要对人物进行刻画,以映衬人物的内心世界,为整篇通讯的主题服务。电视新闻记者要向同事学习,笔耕不辍。要妙笔生情,力透纸背,使自己花费心血与汗水采访的新闻稿件能得到编辑的赏识,获得观众的好评。

写新闻稿同干别的事一样,是积少成多,从陌生到熟悉与精通的过程,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记者即使今天没有采访任务,也没有稿件需要交,也不要让自己的笔停下来,要对新闻的写作方法进行回味、探索,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是对县域内每天发生的新闻进行采访报道的工作人员,他们时常外出采访,是反映基层群众心声的喉舌。他们的新闻写作水平直接影响新闻稿件的录用与报道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一定要坚持学习,坚持写作,尊重编辑,以提高自己的新闻工作水平,为县域内的经济文化建设摇旗呐喊,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王玉微.浅谈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J].活力,2016(3):84.

[2]陆洪莲.浅谈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素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4):61.

新闻稿的写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秘书;写作能力;实用写作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46-02

人们常用“既管天文地理,又管鸡毛蒜皮”这样生动的描述来定义秘书的职责:“政策性强、业务性强、服务性强、时间性强,工作繁杂,责任重大。”而教学秘书作为秘书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工作内容亦是相通的,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学秘书作为系部主任教学管理工作的助手,具体执行着学校制定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及规定。如协助系部做好学校评估、专业建设、拟定系部教学计划、总结,修订和制定教学管理文件等,这些工作除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外,更需要扎实的文字写作能力作为后盾。文字写作能力是教学秘书的基本功,是衡量一个教学秘书是否合格的必备标准之一,无论是系部内部信息的沟通,还是对外进行交流,都离不开文稿的撰写。因此提高教学秘书的写作能力势在必行。

一、高校教学秘书写作能力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没有明确的政策、条文对教学秘书岗位的任职条件、岗位规范进行界定。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在招聘教学秘书岗位时限定了学历,但在选拔专业方面限制较少,所以大部分教书秘书都是非中文类、管理类、文秘类专业出身,这就导致了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对口性不强,在担任教学秘书工作中动笔能力较差,对于政策及条例的描述不规范以及撰写书稿时措辞及格式的较不专业,不擅用政策支撑行文立意;语言、语法结构不合理,逻辑混乱等问题,既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又延误了政策的执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不能发挥公文的现实效用。因此能够准确地使用书面语言,清晰完整地阐述表达相关政策及文件起草,是教学秘书工作得以正常高效运转的强有力后盾。

二、结合实际工作,提高写作能力

(一)大事记的编写

教学秘书是协助系部主任做好日常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其中,大事记编写是教学秘书的重要工作之一。大事记是某个部门各方面人事、要事的记载,是编纂资料、总结工作、查证历史的重要依据。教学秘书要想条理清晰、内容规整地进行系部大事记的记录,首先要做好对大事记材料、内容的收集与记载。

大事记内容一般围绕系部教学管理、科研、行政、建设等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如:系部召开的重要会议、举办的重要活动、系部再教育、重大教学成果、教学改革等。而在编写这些内容前,材料的收集与整合是编写大事记的关键环节。资料搜集与整理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如果没有丰富的材料,即便再高的写作技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平时要善于捕捉信息,如留意系部简报、学报,系部活动的介入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及时做好记录,避免关键信息遗忘。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将有用的材料进行采编,为谋篇布局、选材用材打好基础,做到突出重点,大事要事不遗漏。

其次,撰写大事记要深入掌握其编写的原则与要求。大事记属于应用文,应用文写作时要突出实用性,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情况及真实的思想情感。语言要精辟准确,时间、地点、人物、引文等重要信息都要准确无误,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文字叙述要直陈其事、通俗易懂、干净利索,不必像文学作品一样去追求丰富的想象、奇特的细节、华丽的辞藻。

(二)系部计划与总结的编写

计划与总结的书写是一个系部健康发展的标尺,学校、系部教师通过清晰的目的计划总结能清楚地了解工作的各个方面及要求,进行目标明确的教学安排。所以,此项内容也是考查其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计划与总结是对情况与事实概括性的综合归纳,是对事物本质的分析。提高计划与总结的写作水平,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能力。思想是公文的主旨、灵魂,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字材料,必须要形成自己的公文写作思想库,这就要通过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参加调研等多种渠道开拓来形成新思路、新概念、新见解。其次,掌握此类文体写作的语言特点。计划与总结也同属应用文体,简洁凝练、文约事丰、质朴平正是这种公文的一贯要求。简洁就是要简单、扼要、不罗嗦;事丰就是叙事丰富;质朴就是符合事实、不浮夸。提高语言水平,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模仿是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学秘书要根据自己系部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好文章精心研究,用心揣摩作者的思路及语言风格,仔细体会其谋篇布局,形式特征,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写出好文章。

(三)新闻稿的编写

新闻稿是教学秘书撰写文稿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文体,新闻稿的有利于系部文化的宣传,促进系部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是展现系部风采的重要窗口。

由于目前大部分教学秘书的专业对口性不强,缺乏对新闻知识的系统学习,写作经验尚浅。因此,深入学习并掌握新闻稿的写作特点与写法是写好一篇新闻稿的前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升新闻稿撰写的能力。第一,掌握结构布局。一篇结构严密的新闻稿,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五部分组成。这五个部分逻辑性较强,因此写作时要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明确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只有明确主题,才能伏案动笔。第三,撰写新闻主体。主体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要想使新闻内容简练明确地切入中心,首先要有丰富的新闻素材作为铺垫。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一篇新闻稿的基础。然而这种业务素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在平时的工作中培养敏锐捕捉新闻的能力,做工作中的有心人,学会观察与思考,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形成文字素材,再从中挑选,再次要通过多阅读报纸及收看新闻的方式进行揣摩与练习,久而久之,集腋成裘就会得心应手地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第四,把握语言特色。灵活的语言运用能力可直接展示书写文章的功底,是写好新闻稿的关键。在写新闻稿时尤其要注意文字的运用。简洁、准确是新闻稿的语言特色,不可过分修饰,追求华丽,勿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宋代李凃在《文章精义》中写道:“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此言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告诉我们,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深入浅出地叙事明理,传情达意,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唯有坚持勤练笔,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1]张晓梅,赖剑明.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素质和能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18).

[2]张海燕,柳清泉,于年湖.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新闻稿的写法范文第8篇

广播新闻写作技巧目标一、使用谈话式的写作风格

这是说,要像与你的朋友谈话一样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由于广播新闻是通过播音传送的,因此它更加接近口语的表达方式。平时用什么词语,句式、风格说话。你就用什么词语、句式、风格写作广播新闻稿件。当然,人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在写作广播新闻稿件时,要借用你平时向朋友叙述某个事情经过的时候采用的方式。

不要这样写:中国足球迎回了2004年唯一也是最后一个亮点――世界青年女足锦标赛亚军。

可以这样写:中国青年女子足球队获得世界青年女足锦标赛亚军。这是中国足球在2004年的国际比赛中赢得的唯一荣誉。

“最后一个亮点”的说法过于抽象,这种写法在广播新闻中不能让听众对新闻的意义一目了然。后面的写法就能很清楚地说明新闻的内容和意义。

广播报道写作最重要的技术就是按照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逻辑顺序叙述事件的过程。

二、使用现在时态

由于广播新闻追求时效性和现场感,广播新闻稿件尽量使用现在时态。这是吸引读者的需要,使用现在时态,会让听众有新鲜感,有接近感。从而引起对新闻报道的关注。使用现在时态的前提是寻找到新闻的现在状态。因此,你要想方设法发现新闻的最新动态,广播新闻报道应该永远追求这样一个目标――从事件的最新动态开头。

不要这样写:山西省小湾沟煤矿6日上午发生局部瓦斯爆炸事故,有10名遇难矿工的尸体今天清晨被运出井外,另有被困井下的5名矿工至今生死不明。可以这样写:今天(8日)清晨,山西省小湾沟煤矿10名遇难矿工的尸体被运出井外,另有被困井下的5名矿工至今生死不明。6日上午小弯钩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第一种写法首先是在重复报道已经发生的事件,而这样重大的灾难性事件,人们可能在事件发生之际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即使不知道这一事件的听众,在听到广播电视台用概述方式发几天前的新闻时,也难以引起关注。后面的写法用一个动人心弦的具体事实向听众说明了矿难事件最新的发展状态,这无疑能够使新闻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报道也简略地交代这起矿难的发生背景,帮助以前不了解这个事件的听众掌握事件的来龙去脉。

三、使用短句

短句是保证内容明白易懂的重要环节。不要使用复杂的句式,在非使用复合句不可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分割成短句,广播报道中的合理间歇,不仅能够为新闻播音员提供喘息的机会,也为听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不要这样写:

围绕乌克兰总统选举产生的政治危机目前已不仅仅牵扯到这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本身,与之相邻的俄罗斯和欧盟之间也因为不可回避的利害关系而卷入其中。可以这样写:乌克兰总统选举产生的政治危机已经对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名高级助手说,这场争端是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一次重大考验。

前一种写法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在一句话里想要交代的内容过多;二是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没有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三是对核心内容的交代不够具体。

四、一个句子表达一个理念

广播新闻要做到简明易懂,在句子的构造上就要追求简洁明了。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内容,对于保证稿件的清新度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企图在一句话里塞进更多的内容。一句话只讲述一个意思,让每句话简洁明了。不要面面俱到,省略一切可以省略的东西!不要这样写!

《火舞》是一部融合了上百种来自不同地区的舞蹈和音乐的成分,并结合悠久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背景,运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舞台制作手段而精心打造的一台鸿篇巨作。《火舞》讲述的是一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却不幸发生在战乱年代。通过剧情的发展,表现了战争中勇敢的民族逾越武器反对武装侵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可以这样写:《火舞》是一部大型舞蹈史诗剧,它在深广的历史背景下讲述了一个战乱年代曲折的爱情故事。这部大型舞蹈史诗剧融合了上百种来自不同地区的舞蹈和音乐成分,使用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舞台制作技术,被誉为“新世纪舞蹈界一把燎原之火”。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写法由于叙述的头绪繁杂,特别严重的是在一句话中想要表达的内容过多,因此让人们感到十分杂乱。后面的写法有了改变,有助于听众更清晰地了解这部大型舞蹈诗剧的内容与特色。

五、使用主动语态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这是最便于人们理解的表达方式。在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中,要尽量使用这样的表达方法。主语――谓语――宾语,这样的语态结构最便于听众清楚地理解信息。

不要这样写:投资1.5亿元港币在香港兴建生产基地的计划将被“百年老店”同仁堂实施。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首批产品。

新闻稿的写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报刊 选稿 编校

报刊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东西。不要小看了那一份小小的报纸,它可是按照严格的程序,凝聚了众多工作者心血才能得以顺利出版的。

报刊编辑工作是在报刊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它的工作内容包括策划、编稿和组版三部分。策划是报刊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指对报刊的整体设计和对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而编稿则是指对稿件的分析与选择、修改以及制作标题。最后就是组版了,它是指对版面内容进行配制和对报刊的版面进行设计。

报刊编辑工作的核心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设计与指挥;对各项采编业务的集大成与总体把握;对新闻素材的再认识与再创作。

报刊编辑的能力结构有:信息能力——主动搜寻、善于处理信息。鉴别能力——快速、准确地判断新闻线索和稿件价值。组织能力——组织稿件,组织队伍。写作能力——利用现有素材,写出具有特色的优秀稿件。创造能力——创新的思维和积极性,勇于创新。现代化操作能力 ——掌握语言工具、信息工具、交通工具。

二、报刊的选题与设计出版

选题计划是按照一定的观念和报刊编辑的方针对所有的选题进行一个总体的安排和整体的部署。

报刊的主要特点有:出版的周期性——时效性;以文字信息为主——信息;采用图片、表格等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形象;纸质印刷——容量有限;人工进行发行——传播范围较小。

影响报刊的发展因素有多种,主要分为两大类——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有竞争者、传通中介、广告客户、控制者与读者。内部条件因素则更多,有资产、设备、技术条件;也有人才、机制、管理能力的因素;更有编辑方针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根据办报方针对报刊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刊的水准、风格、特色、传播内容和报刊的读者对象,是报刊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三、新闻稿的选择与修正

为了遵循与体现报纸的编辑方针,合乎版面的容量要求,满足读者的信息要求,使报刊更加受欢迎,新闻稿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选择程序。这些选择程序都需经过严格的筛选,最后才确定将要发表的稿件。而且对这些稿件还须经过修正才能正式发表。

新闻稿的选择主要分三个步骤:初选(粗选)——各部门编辑执行;复选(精选)——版面主编执行;定选——总编辑、编委会执行。

新闻稿的选择是有一定依据的。首先要从新闻的价值来判断。稿件发表的时间与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越靠近,新闻价值越高;新闻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其价值越高;新闻报道的内容越符合大众的心理,能在心理上激发读者的兴趣,新闻价值越高;新闻中所报道的人物、地点、事件越著名,其价值越高;新闻报道的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大,其价值越高;新闻上所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在地理上与读者越接近,越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其价值越高。其次,要从新闻的社会效果上来选择稿件。这是针对报刊的基本读者群进行分析,结合新闻发生时的社会背景进行综合分析,用全面的、客观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对稿件的内容合理地进行分析。最后,新闻稿件的真实与否也是极其重要的。对于那些任意夸大说词甚至是随意编造的虚假稿件,一律不予刊发。只有那些真实的稿件才能可能出现在报刊上。以上三点是报刊稿件选择的关键因素。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个新闻稿件,充分发挥其各种用途。要慎重及时的处理稿件;对于作者的附稿信,也须重视,不能随意放置在一旁。

新闻稿件的修改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正确引导舆论。在修改时有较强的时间限制。因为新闻注重时效性,所以修改时应快速准确,不能耽误了出版时间。对稿件中所报道的事要经过调查、核实来确认其是否符合事实,任何虚构、偏颇、夸张、拼凑、添加、回避、假相等都是不符合要求的,须及时进行修改。稿件的名称过于简单,缺少新闻要素及必要的细节、背景和解释,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也需要进行修改。

新闻稿件的修改方法有三种:调查法、分析法、核对法。调查法是通过直接的现场观察和了解发现并及时纠正稿件中的事实差错。调查法的主要方式有:电话了解、信函了解、派人实地调查。分析法则是能过对稿件所表述的事实和方法、写作条件等的逻辑分析,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可以从信息来源分析,是否权威、可靠;也可以从写作时间分析,事实的发生时间与写作时间是否相对应;还可以从文章内容分析,是否前后不一,是否准确,是否夸张。核对法是依据相关资料发现并纠正稿件中的事实差错,所依据的资料应该是权威可靠并且是最新的资料,这样才能保证修改的正确性。

有些新闻稿件的观点存在一些偏颇,这也是需要修改的。新闻报道的立场、观点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应一致,这是观点修正的原则。在修改稿件的观点时,我们应当注意稿件的选材与角度,还应关注其文字陈述。如何去修正观点差错呢?首先我们应从整体考虑,以全面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防止以偏概全。其次我们应从社会影响来考虑,稿件所报道的内容不应是消极的,正面的内容应防止负面的影响。最后还应注意要保密,不能因信息量过大而泄密,尤其是党和国家的机密,防止为了抢时效而泄密。

除此之外,对于稿件辞章的修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其文字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斟酌的,不能拖泥带水,一定要简洁明了,使读者一看便了然于胸。修饰辞章有多种方法,如校正、增补、压缩、改写、综合等。校正是指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写法,包括稿件中的事实、语法、修辞、思想、逻辑等方面;增补是指增加相关材料及细节;压缩是删除稿件中多余的部分;改写是指对稿件中出现的较大错误进行重新创作;综合是指用全面的眼光去审读稿件,发现并修改其中的各类错误。

(作者单位:少儿科技杂志社)

新闻稿的写法范文第10篇

笔者原先做了20年的报纸记者,出门采访时一支笔、一本笔记本足矣,而在“讲大道”做记者却要具备四“子”,即问清场子(被采访者的电话和地址),联系车子(出门起码有两个记者和一台摄像机),拿好带子(磁带分黑色和绿色两种,拿错了就坏事),带好套子(“讲大道”的话筒套)。

其中最让人无奈的是询问被采访者的地址。栏目的许多被采访者是老人或者中年妇女,缺乏方位感,又以郊区或者邻县的居多,他们告诉记者的地址大都依照自己熟悉的参照物,比如加油站、大桥、红绿灯之类,却讲不出具体名称和方位。一次,鄞州区古林镇的徐阿姨有报料,让记者在古林镇彩虹大药房附近的一个空调外机旁和她“约会”,记者在8月的烈日下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也不见其踪影。最后一打听,才得知古林镇大街有两家彩虹大药房,徐阿姨同样在另外一家大药房门口等了半个小时。

栏目的新闻源90%以上来自我们的热线电话,接听热线电话也有许多窍门。首先,要取得对方的信任,第一时间和报料者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特别是报料者说到有人受伤、生病、疼痛等,这时需要关切地询问对方的病情和伤势,时刻以人为本。其次,多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报料者的一方为他们出谋划策,及时提供服务,让报料者满意地放下电话。

掌握基本的新闻事实是每一个新闻记者采访和写稿时的首要条件。对于新闻报料人,记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假象和情感所蒙蔽。宁波某镇某村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妈妈,说她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以前一直有残疾证,前几年重新做残疾证的时候居然不给她办了,为此失去了低保和残保的收入,希望记者帮忙。记者来到她家,看到她确实行走困难,周围的邻居也纷纷表示这位老妈妈几十年足不出屋。不过,记者还是多长了一个心眼,来到镇委会了解情况,办事人员说老人在鄞州人民医院鉴定没有达到残疾标准,所以不能领取残疾证。如果当时相信了老人和邻居一方的反映,节目一旦播出,首先是新闻事实错误,其次是新闻导向出现了问题。

“讲大道”的记者在写稿时既要严格按照电视新闻的写法,同时又要吸取报纸的写法,因为该栏目不是纯电视新闻,不能照着新闻稿读,主持人需要演绎,需要发挥,需要联想,需要点评。所以,主持人除了要看摄像记者拍到的新闻素材以外,还要了解一些摄像记者没有拍到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记者的新闻稿具备更加丰富、更加具体的内容。

比如,记者在采制《三不管的茭白山》时,分别采访了鄞州区某镇菜市场的干部、镇城管以及镇环卫处,让摄像记者拍摄了环卫处一些高档垃圾车的镜头,在写稿的时候特意提了一句:“该镇环卫处的装备真是先进,整一个机械化部队”。果然,主持人在点评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调侃说:“人家环卫处是正规部队,是准备打大仗的,清扫茭白壳这种小事情,那是游击队的干活!”使节目充满了幽默的气氛,充分体现了“讲大道”栏目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宁波电视台)

上一篇:电视新闻稿范文 下一篇:开学典礼新闻稿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