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1 05:28:18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司法干警;质量管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培训;合格率

一、研究背景

为了增强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罪犯改造质量,确保首要标准的贯彻执行 。司法部《关于加强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一支专业化罪犯心理矫治工作队伍”,从事罪犯心理矫治警察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矫治的效果。《意见》中提到“每个监狱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警察人数要达到罪犯人数的1%以上”。

为了真正体现司法类警官高职教育办学为行业服务的宗旨,我院于2009年3月组织了强有力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团队,在全省监狱、强制戒毒所开展培训。迄今,从已获得国家三级咨询师的2353名监狱干警中,有1671名近71%是经我院培训获证的,这意味着我院培训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云南省监狱干警的持证比率和岗位服务能力。

为此, 笔者以“提高监狱强戒人民警察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率”为研究课题按照质量管理活动即QC(Quality Control)活动的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即准备计划----策划P(Plan),完成计划---执行D(D o),检查结果---检查C( Check),跟踪改进―处理A(Action),经过近一年的活动,积极探索优质的培训规律,建立高效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培训的总体质量得到了提高。

二、相关说明

(一)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2001年4月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并将心理咨询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2002年7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正式启动,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分别是5月和11月。目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书为中国国内最权威也是唯一认可的心理咨询师证书。

(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合格率

合格率 = 理论和技能两科及格人数/参考总人数

(三)培训流程

组织报名确定培训地点、时间系统知识串讲考前复习冲刺训练考试合格者颁发合格证培训效果总结评估

三、按照PDCA活动计划开展此研究

活动期为一年,即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

(一)分析我院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确定质量管理目标,拟定改进的措施,即P(Plan)阶段(准备计划或策划阶段)

此阶段包括五个步骤:

1. 基本情况

根据在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定改进的方向和目标。学院下达的目标是通过我院的师资团队培训后,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率达到或超过70%,笔者以我院2012年5月培训的六个点的合格率来看,分别为:景洪监狱43.3%、宜良监狱46.8%、第一女子监狱54.5%、临沧监狱72.2%、小龙潭监狱53.6%、文山监狱48%,平均合格率为50.3%低于70%的目标,因此,我们期望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后,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率达到或超过70%的目标。

现状调查1: QC活动前,我院培训的监狱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情况(见表1)

表1 2013年5月我院的培训监狱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合格人数统计表(如下表)

从统计表1中可以看出:2013年5月我院培训的监狱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合格率平均为50.3%。

2.通过现状分析, 找到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率低的症结所在----培训效果不理想

针对培训后三级心理咨询师合格率低的问题,我们随机抽取了2013年5月考试中75名不合格的警察,进行回访调查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培训效果差”占主要因素的56% ,说明影响三级心理咨询师达标率低的主要症结是:培训效果不理想

3.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历史上最好成绩:临沧监狱2013年5月份的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合格率达到72.2%,超过70%的目标值说明我们确立的目标值并非高不可攀。

(2)各受培训的监狱、强戒所领导高度重视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工作,从人力、物力及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

(3)培训师资团队都是学心理学专业的,有副教授、讲师级助教,都具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其学历层次、专业知识、培训资质和年龄结构来看都较合理,完全能满足培训需要。

(4)在其它条件不变,只要使占主要因素的56%的培训效果差解决50%,就可以使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合格率由50.3%提高到78.3%。

综上所述,我们制定的目标具有依据及挑战性,通过努力可以达到。

4.针对症结分析原因

在分析原因时,为避免遗漏,根据“5M1E”即人(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从末端原因展开分析。如下图所示(如上图)

5. 要因确认

通过现场调查、访谈、问卷调查,对照标准,从十条末端原因中,即学员心理学基础知识薄弱,年龄偏大学员;学员对心理咨询师考试重要性的认知不足;教师缺乏对罪犯心理咨询的实践经验;教师缺乏对考纲变化的有效应对;监狱教学设施不齐全;超强度连续培训,休息时间较少; 未脱产式培训,工学矛盾突出;缺乏帮助复习和归纳的学习材料;系统串讲和考前复习间隔时间短;教学以讲授应试为主,缺乏灵活性等,找出影响三级心理咨询师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条:

(1)学员对心理咨询师考试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2)教师缺乏对罪犯心理咨询的实践经验;

(3)未脱产式培训,工学矛盾突出。

(二 )针对产生症结的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即D(D o)执行阶段

1.加强学员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认识

具体措施有:(1)加大对干警心理咨询师考试通过的奖励力度;(2)做好干警培训前的思想动员工作;(3)完善获证警察心理咨询实务操作技能后续培训 ;(4)完善获证警察与监狱教育改造岗位的匹配性管理制度。实施过程:针对学员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认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课题组制定了四位一体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即(1)奖励方面,以“心理辅导能手”的方式鼓励干警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培训;(2)思想动员方面,通过多媒体、应用的典型案例等更为丰富和贴近实践的宣传方式和内容推进培训前的动员工作;(3)后续培训方面,继续鼓励获证警察参加省内外有关的培训并在服刑人员中开展相关的实作、研究;(4)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狱强戒教育改造岗位人才培养考核办法,提高干警的业务和水平。

2. 全面提高我院培训教师心理咨询实践工作水平及业务能力

具体措施有:(1)指派培训教师到监狱心理咨询实践工作岗位挂职锻炼学习调研;(2)鼓励培训教师赴心理咨询科研机构及心理咨询工作室交流学习;(3)加大对培训教师心理咨询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进修力度 ;(4)利用广域网与友邻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远程视频通讯设备,由学院具有心理辅导资质的直接观看监狱干警对服刑人员开展心理辅导的全过程,并根据心理疏导的具体情况同步为监狱干警制定个性化的疏导方案,提升获证干警的实际业务素质,同时该方法的有效应用,也很大程度解决了我院培训教师缺乏罪犯心理咨询的实践经验的问题。

3.与监狱领导协调,并利用一切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制度和培训方式上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现状

具体措施有:(1)最大限度地争取监狱领导对培训工作的支持;(2)学院加快信息化远处教育的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提供远程网络教育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从而有效地缓解工学矛盾突出的现状。利用我院教务处提供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建设了面向司法系统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网络培训课程》教学视频录像、网络课件、在线巩固联系、在线答疑等方式,以远程网络为主要教学手段,较好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

(三)根据计划的规定和要求,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措施实施的效果,即C( Check)效果检查阶段

对策实施后笔者统计2013年11月份受培训监狱干警三级心理咨询师合格率情况

笔者经过一年的活动 ,完成了课题目标,合格率从原来的50.3%提高到81.9%,达到超过了预期目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既提升了改造质量,又提高了司法干警的心理健康素质,实现了我院教学与司法行政系统的紧密结合;既节约监狱培训成本又降低了改造教育成本,起到事半功陪的效果。

(四)根据检查的结果,将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提高,推广应用于其它教学活动中,即A(Action)处理阶段

1.制定巩固措施

(1)不定期地为获证干警提供专业实践指导,提高其临床应用能力;(2)加强与监狱、强制戒毒所的学术交流与联系,积极开展心理矫治方面的课题研究,提升培训教师的科研能力;加大对培训教师心理咨询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进修力度。

2.下一步的打算

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注入高效的远程教学模式,将把QC活动的成功经验推广应用于其它教学活动中,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 质量管理小组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9.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人格;人格成长

心理咨询可以说是一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人格去影响人格的崇高事业。咨询师自身的人格及其人格的成长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重要环节。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斯科特派克在其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你能带领别人走多远,主要是决定于你自己能走多远。”

一、概念界定

(一)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是指一种专门向他人提供帮助与寻求这种帮助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助人者的手段及其所创造的气氛使人们逐步学会以更积极的方法对待自己和他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纳对咨询的一种定义。在我国《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其职业定义为“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二)人格

对于人格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表述。1937年G.W.奥尔波特曾列举出50种人格定义,故本文仅列举出两种笔者最为支持的人格定义。

人格是指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个人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所谓的人格特征,从字面上说就是自己本身的性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自己的想法,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

人格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二、心理咨询师人格特质研究

心理咨询师究竟应该拥有哪些人格特质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对此,许多学者也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孔珊珊(2011)总结了心理咨询师绩效水平的特征,有如下几项:富有爱心、幽默感、良好的倾听能力、有宽容心、咨询的经验、必要的人生阅历、洞察力、敏感性、随机应变的能力、富有激情、感染力强、较强的亲和力、奉献精神、对自我角色的清晰定位、个人魅力、主动学习的能力、有责任感、富有爱心、宽容心、责任感、亲和力。

曹玉红(2011)认为心理成长只要包括自我概念清晰化、价值观提升、情绪处理、职业枯竭现象处理等。

张书帷(2010)运用半结构性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发现,以下15个个人特质词语的选择率均为100%: 真诚、细心、机智、尊重、共情、包容、耐心、亲和、温暖、创造性、乐观、接纳、理智、礼貌、专注。

吴垠(2010)通过对比心理咨询师绩优组与一般组,得出二者在建立关系的基本态度、人际理解和洞察、弹性、影响力、自我觉察、自我控制力、人格健全与完善上存在差异。

李小艳(2012)经多次分析,把内容相近的个人成长分析归类,最终形成总结出:人格特征包括自信、能客观认识自己、接纳身边不同观点、对他人能力和潜力有正面期待,能坦言自己的失败感受,善于倾听,有耐心,有亲和力,让人感到温暖。

陈贞兰等(2011)指出成功咨询对心理咨询师的人格特征有以下要求:乐观、积极、理解、宽容、接纳、共情、尊重、热情、幸福感强、客观、高道德标准等。

笔者检索到2010-2013年28篇心理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并对其提及的人格特征词汇进行了统计,列举出前五位,如下表。

对于心理咨询师人格特质的要求,一直是学者们热衷于讨论的。某些已经公认,但是更多的人格词汇被提及。鉴于此,笔者不胜惶恐,也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心理咨询师人格标准:自我觉察、洞察力、健康的心态、尊重、价值观中立、人性观自知、乐观积极、真诚。

三、心理咨询师人格成长途径

作为心理咨询师,不能只专注于专业成长。人格的完善亦不可忽略,只有双管齐下,心理咨询师才能更好服务来访者。如韦耀阳所说,人格成长是心理咨询师助人自助的必要前提。心理咨询师有哪些途径可以促进自身人格成长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的自己的看法。

(一)自我觉察

心理咨询师进行自我觉察的途径主要有:自我提问、写咨询日记、填写个案评核、观摩咨询录像、参加培训和学术研讨、接受相互咨询和朋辈辅导、寻求专业督导、收集来访者回馈意见及分析他人对自己言行的模仿行为等。自我觉察可以让心理咨询师积累经验,提高咨询技能,降低挫败感。这对于初期进行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非常必要,也是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途径。

(二)洞察力

自我觉察主要是指心理咨询师对自我心理咨询工作的意识,是对如何更为出色地帮助求助者自助并更好完成心理咨询工作的意识。而洞察力则是指对其他人的洞察,特别对心理咨询师来说,是对来访者的洞察。在这方面,心理咨询师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训练,先从一系列的视频资料开始,对人物表情、行为等进行分析;直到足够熟练再对自己周围的人进行“训练”,并与亲朋好友直接交流是否完全正确。

(三)尊重

真正的尊重,意味着对来访者不仰不俯地平等对待,同时也是一种对其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一个真正懂得尊重来访者的咨询师,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去面对他的来访者,不论他是幸运抑或不幸、成功还是不成功。心理咨询师可试着从尊重自己开始,不看轻自己和自己的职业;在生活中尊重每个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一点心理咨询师应牢记在心。即使是来访者,他被一些事情所困扰,这也改变不了他跟你一样同是个人的事实。

(四)价值观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来访者,心理咨询师甚至会陷入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并教育来访者的黑洞。关于长幼尊卑秩序,关于自私或者奉献,关于公平,关于性别角色,关于重要人际关系中的权利关系,关于进取、努力或者退缩、安适,这些是中国心理咨询师常面对的一些价值主题。在面对来访者这些问题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理解其之所以这样做的想法以及事后的所有情绪,而不是指责其错误,并如父母般教导其往左还是往右。心理咨询师可以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对来访者指手画脚。

(五)人性观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你,是否知道你自己支持哪种人性观?人类是否有一种成长与发展的天性?人是不是理性的、善良的、可以信赖的?人有能力指导自己吗?人本善还是人本恶?心理咨询师要增强对自己的人性观的自我意识,时刻反思,自己究竟拥有哪种人性观;弄清楚之后,承认此事实。因为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会潜意识里运用该人性观去给来访者贴上一定的标签。只有心理咨询师自己明白,才能更好了解和接纳自己,并避免给心理咨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心理学家Corey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身为咨询师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身为一个人的咨询师自己。”在咨访关系中,心理咨询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能在人格上有所成长,对来访者来说必然是福音,对其本人来说也是百利无一害。本文仅在五个方面的人格特质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人格丰富的内涵绝不仅仅只有这些,期待学者更好地进行研究。另外,笔者查阅的文献也相当有限,且无实证性研究,这也是接下来应该要继续为之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95.

[2] 许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87.

[4] 孔珊珊.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学校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模型构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11-12.

[5] 曹玉红.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池州学院学报,2011,25(6):89-92.

[6] 张书帷.心理咨询师人格与修辞人格之间关系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42-44.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心理咨询 伦理

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基础。2007年中国心理学会颁布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对我国心理咨询行业所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规范。制定心理咨询行业的伦理规范,其目的就是让心理师、寻求专业服务者以及广大民众了解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专业伦理的核心理念和专业责任,并借此保证和提升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服务的水准,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和心理师的权益,增进民众的心理健康、幸福和安宁,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1]。

高校心理咨询既不同于社会和医院的心理咨询服务,又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探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伦理原则及其面临的困境,并寻找解决方案,对于高校心理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主要伦理原则

(一)隐私权与保密性原则

在高校心理咨询进行之前,应向来访者说明保密性原则及保密性原则的例外情况,使来访者明确可以获得保密的范围。此外,在没有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之下,咨询过程不允许第三方在场,也不允许将整个过程录音、录像。来访者的一切信息,包括个案咨询记录、心理测量结果等资料,在没有得到来访者许可的情况下不允许公开。即使是在心理咨询师因教学、科研等需要对案例进行讨论时,也需要隐去来访者信息,严格保密。

(二)避免双重关系原则

心理咨询师应尽量避免心理咨询中的双重关系。所谓双重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有除了心理咨询的咨访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双重关系会影响到咨询师的职业判断,也会影响来访者的咨询状态,给心理咨询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如果双重关系不能避免,则应通过签署知情同意书、做好详细个案记录、与个案探讨双重关系以及寻求专业心理督导的方式,避免双重关系带来的可能危害。此外,咨访关系结束后较长时间内,咨询师与来访者也最好不要有其他亲密关系或性关系。

(三)知情同意原则

知情同意是指当事人在未充分知情的情况下不能真正同意某事[2]。心理咨询开始前和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应该让来访者了解心理咨询的目的、专业关系、相关技术、工作流程、专业工作可能的局限性、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第三方的权益、隐私权、可能的危害以及专业服务可能带来的利益等相关信息[1]。心理咨询师如果开展科学研究,需要让来访者了解科研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可能带来的困扰,并得到来访者同意方可进行。来访者有中止咨询的权利。

(四)咨询师职业责任及胜任力

所有主导心理健康行业的主要伦理守则都有对胜任力的陈述[3]。高校心理咨询师应保持对于自身职业能力的关注,不断提高专业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根据自己的能力为来访者提供心理帮助。心理咨询师应定期参加教育、培训,并积极寻求专业督导的帮助,在没有督导的情况下,也应尽量寻求同行的帮助。此外,心理咨询师自身的人格完善程度对来访者心理困惑的解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咨询师应不断丰富和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以给予来访者更大的帮助。

二、高校心理咨询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一)保密性原则重视不够

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对保密性原则重视不够。他们在心理咨询开始之前没有将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原则告之来访者,使得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没办法完全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探索。有些咨询师在不经过来访者允许,又不属于保密原则例外的情况下,将来访者的事情透露给其他咨询师、辅导员或者其他教师。还有些咨询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来访者的信息暴露给其他同学。此外,由于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门不够独立,导致来访者个人信息被公开。有些高校在新生入学期间会有心理普查,他们将心理普查中量表得分较高、有一些明显心理症状的学生叫到心理咨询室进行约谈,排查精神疾病,并对重点学生进行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很多信息被暴露给不同的学生、教师、辅导员,严重违反了咨询中的保密性原则。

(二)双重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高校心理咨询师大多数除了心理咨询工作之外,还有教师、辅导员、机关领导等多重身份,很容易与来访者出现双重身份。有些学生因为上了某位教师的课而特别喜欢对方,或者对自己的辅导员心生敬意,希望也可以向对方寻求心理帮助。一旦师生关系转变为咨询关系,就会给心理咨询带来负面影响,出现咨询受阻、咨询效果受影响、咨询后无法维系正常师生关系等一系列弊端。还有一些来访者由于特别信任咨询师,而在咨询结束后与咨询师建立起其他亲密关系,这都给心理咨询带来不良影响。

(三)知情同意被忽视

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师最容易忽视的伦理原则,就是知情同意原则。很多心理咨询师并不太了解知情同意原则,或者认为知情同意原则不重要,来访者只要跟着咨询师的思路,配合咨询的工作就可以。咨询师了解到来访者的信息之后,就直接进行心理咨询,忽视了知情同意原则。包括咨询师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咨询,这种方法和技术可能带来的结果,来访者一无所知,这就使得来访者在咨询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整个咨询进程在咨询师一人的掌控之中,不利于来访者主动性的发挥。

(四)咨询师能力不足

高校的心理咨询师除了咨询工作之外,还有繁重的教学、科研或行政任务,这就使得咨询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咨询方法与技能。他们较少有外出培训的时间,也极少有督导进行咨询指导,因此专业技能提升较慢,胜任力不足。虽然高校心理咨询师大部分都有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但是从业技能还有待提高。此外,繁重的工作压力使得咨询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思索来访者困惑的解决以及咨询师个人人格的提升,这也为高校心理咨询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高校心理咨询中伦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伦理规范的学习

高校心理咨询中出现伦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咨询师对职业伦理规范不够重视。大部分心理咨询师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单纯,也不会有太多的责任问题,没有必然严格遵守伦理规范。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伦理原则是心理咨询师从业的最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不仅是为了约束咨询师,更多的是为了保护咨询师,保护咨询关系,使心理咨询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因此,增加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伦理意识,加强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伦理规范的学习,可以从源头解决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问题。高校应定期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伦理规范的学习,并对咨询师伦理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应将咨询师应遵循的伦理规范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咨询师较醒目的地方,使来访者对伦理规范了解的同时,对咨询师的行为也起到督促作用。

(二)提高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

高校心理咨询师大多数是兼职,虽然他们的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作为心理咨询师,也应该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提高自己的胜任力。心理咨询师可通过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外出培训、不断在咨询中总结提高、寻求督导、定期开展咨询案例讨论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咨询技术。此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三)加强高校心理咨询的管理制度

高校应加强对心理咨询中心的管理,使咨询师做好心理咨询的预约、登记、记录、资料保管等工作,并定期对伦理原则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有条件的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从其他机构中分离出来,聘用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避免双重关系的发生。此外,还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心理咨询的相关资料,包括个案记录、预约记录、测量结果等,避免资料外泄,保护来访者隐私。只有不断加强对心理咨询及心理咨询中心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心理咨询的有效开展。

(四)完善高校心理咨询师督导制

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没有专门的心理督导师,导致心理咨询师缺乏专门的指导。完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机制为规范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同样,督导也是心理辅导人员养成教育与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3]。督导不仅能对咨询师的咨询过程给予建议和指导以促进咨询师技术的不断成熟,更能帮助咨询师个人困惑、促进咨询师个人的不断成长。因此,为保证伦理原则的执行,也为心理咨询师的可持续发展,应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咨询督导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伦理守则制定工作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J].心理学报,2009,39(5): 947-950.

[2] 袁梦.关于高校心理咨询中伦理困惑的探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9(3): 138-140.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转变执业观念,采取主动服务

心理咨询业的传统观念认为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帮助求助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求”和“帮助”两个关键词,因为只有来访者有强烈的求助欲望,能抱着一个“求”的心态主动走进咨询室,才能达到最佳的帮助效果。而这次活动却是要求咨询师走进病房,主动向手术患者提供心理援助,效果会好吗?尤其是在手术的应激阶段,患者的注意力极度集中和狭窄,在这个时候的患者最需要的应该是护士和医生给予他们医学知识教育和支持,我们的心理援助工作好开展吗?――咨询师们对这次活动提出质疑。

针对心理咨询师的这些疑虑,我们协同咨询师们对这次活动的开展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认真的探讨。经过仔细的讨论与咨询师达成了一致,大家都认为,虽然手术患者处在应激状态,注意力极度狭窄,但是同时,此时的患者也都发生了退行,在治疗、心理和生活方面极度依赖他人,特别是医务工作者,所以他们很容易相信我们,咨访关系很容易建立,这就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协调沟通,取得科室配合

活动开展必须得到的妇科工作人员的全力支持,才能为咨询师们开展下步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妇科主任和护士长了解了活动设想后,均表示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上,会全力配合、支持咨询师的工作;并指出开展这项活动非常符合他们的工作需要,他们亟需通过心理咨询师帮助手术患者建立一个稳定、积极的心态,致使他们的手术工作更为顺畅;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心理咨询能够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实施效果

为保证活动开展效果,咨询师进行了专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妇科疾病的发病原理、治疗手段以及护理常规。在手术室的配合下,我们组织咨询师到手术室参观了解妇科手术全过程和麻醉效果,让咨询师对妇科疾病及手术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这有助于咨询师在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时整合进疾病知识,让患者更加相信咨询师,并有助于患者正确地了解和对待疾病与手术。

加强院内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便于活动开展,我院制作了“心态决定一切”的宣传短片和小册子,为咨询师与患者的面对面接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短片中以动画故事的形式揭示了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必胜的信念,任何困难和疾病终究会向我们人类低头。同时介绍了一些基本的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这些短片和小册子因其兼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博得了病友和医务工作者的喜爱,甚至成了患者填补空闲时间的手段。并在病房走廊的医务人员简介栏里添加心理咨询师的简介和照片,让患者有机会了解心理咨询师。

讨 论

咨询师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妇科手术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赢得了患者和科主任、护士长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心理咨询师们通过观察和总结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运用催眠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集体行为训练、支持疗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开展这次活动,不仅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还使得患者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增加了我们心理咨询师的信誉;更让心理咨询师获得了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资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打开了一扇门。

开展这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①心理咨询师对患者实施的是床边心理协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患者对咨询师的倾诉,也对某些咨询技术的运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②我院是县级妇幼保健院,住院患者大都是农民,由于受文化水平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使得患者对咨询师有盲目崇拜和迎合的心理,使得心理咨询师们对自己评价一度抬高,不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建议医院应该在病房的一角设立小型的心理疏导室,便于活动开展;建议各界新闻媒体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让社会充分认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226-02

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50、60年代。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工作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01年3月,教育部把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政府工作中,并强调了建设好这支队伍的重要性[1]。2003年教育部出台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强调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问题,即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2]。

据教育部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分析中心统计,到2007年,全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已有2 106人,但与日益扩大的办学规模相比,依然是编制紧缺,师生比严重不足。在队伍结构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专兼结合的队伍,以兼职为主,专职人员少,兼职的有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任课教师等,专兼职人员培训制度还未形成,兼职人员培训机会更少[3]。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出建立和培训一支包括专职心理咨询师、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心理信息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在内的复合型队伍对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建设和更加系统、深入、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一、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以发展、教育和咨询为导向的学校级专业化、全方位队伍

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专业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专职心理咨询师必须全面、系统地规划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结合学校性质和学生特点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设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等。具体工作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测评,实施日常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等。

以美国为例,1999-2000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为1∶1681.5。美国设置了完备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另外还注重专业训练和实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达到专家(是经过硕士学位以后的学习,但得不到博士学位的一种称呼)水平,最少需要54个小时的受督导实习、一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见习期”。要达到博士水平最少需要78个小时的受督导实习、一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见习期”。在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中也都要求包括有督导的实习期,在规定的实习期内,学生们由实习单位的职业学校心理学家给予指导,每周要求工作20-40小时,实习期为10-12个月[4]。

据调查,我国大约不足10%的高校能达到1∶5000的师生比,有的高校则为1∶30000。屈正良等人2006年对我国27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以兼职为主,女性教师多,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上,尚未形成制度。

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化水平高、全面发展和全方位教育的队伍,最好能按照师生比1:5000-1:3000来配备,最好是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最好能达到“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咨询师的标准,即专职心理咨询师在获得其硕士学位后2年内,在有效注册的督导师督导下与寻求专业帮助者直接接触的实践小时数不少于150-250小时,接受有效注册的督导师正式的、面对面的案例督导或集体案例督导小时数不少于100-200小时。

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应该包括专业培训和个人成长两部分。主要培训形式是参加培训班和自我学习。专业培训由以下部分组成: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高级培训;不同视角的心理培训,咨询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各种培训,如心理剧培训、叙事治疗、焦点治疗、家庭治疗、格式塔心理培训、催眠技能培训等。个人成长也是专业咨询师培训的重要部分,个人成长主要通过自我反思和接受督导来完成,所谓督导是指在培训实习阶段由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操作状况加以监督、指导和评估的过程。

二、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以咨询和干预为导向的学校级治疗性、实战型队伍

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是以咨询和干预为导向的,是学校心理咨询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校内外咨询师组成,主要负责日常心理咨询值班和危机干预工作,也可以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兼职心理咨询师必须是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硕士毕业,要求获得劳动部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认证,同时具有3年以上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接受过专业督导师的督导。

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包括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心理障碍相关知识培训、危机干预培训、职业道德训练、心理测量工具使用、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等几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定期选送兼职心理咨询师参加以上相关培训,帮助他们专业上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组织各类活动,促进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如案例讨论、咨询技能研讨会、个案督导、专家讲座、咨询师成长小组等。

三、心理辅导员队伍:以普及和预防为导向的学院级教育性、疏导型队伍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校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模式 工作效能

自上世纪80年代心理咨询在我国高校出现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至今我国高校心理咨询逐渐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各高校都已经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加大队伍建设,落实经费,努力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各地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实效性不强。很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并不受“宠”,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甚至成了应景和摆设。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构建适合我国国情校情的心理咨询模式,对于提高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效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对心理问题学生实行分类咨询管理

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根据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分类管理和治疗。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为健康心理和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障碍,而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可将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分为五大类。

1.第一大类为心理发展咨询:针对绝大多数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择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等。

2.第二大类为情绪障碍咨询:主要针对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情绪等方面的适应不良而出现的烦恼、忧虑、困惑等提供帮助。

3.第三大类为心理疾病咨询:主要针对有神经症症状的学生,帮助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来访者挖掘病源、指导对策、解除危机。

4.第四大类为心理危机干预: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

5.第五大类为精神障碍学生的筛查、诊断和转诊。

二、促进心理咨询师分级、分类的专业化发展

国家新标准规定心理咨询师职业分三个等级,分别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合理配备各个级别的心理咨询师,实行心理咨询的督导制度。

高校心理咨询师坚持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专科心理咨询师选拔、培训、考核和监督机制。打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病人看病,只知道去内、外科,一个大夫可以从头看到脚,而现在病人看病,都会选择治疗某一种病的专家。因此,“万金油式”的医生几乎不复存在了,而现在“万金油式”的心理咨询师还满地都是。心理咨询领域同样需要各类专业型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不同类别心理服务,心理咨询师队伍同样面临着分工和专业化发展问题。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应率先走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构建发展机制、制定激励政策,使每一位心理咨询师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的特长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如:发展咨询师、情绪障碍咨询师、焦虑症心理治疗师、抑郁症心理治疗师、强迫症心理治疗师、神经衰弱心理治疗师等,并通过学习培训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发展自己所在的专业领域,在一定的范围和领域内稳步提升,使学生有选择地有效地进行心理咨询。

三、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效果评估机制

心理咨询有咨询目标,有进入,有高潮,有收尾,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咨询单元。但许多咨询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将每次咨询有机联系起来,使之成为整个咨询环节中的一环,一环套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咨询整体。这就要求能够对每次的咨询作评估总结,以提高下一次的咨询实效。咨询效果评定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进行。

1.主观评价,即来访者自我改善的主观感觉或对现实世界看法发生改变的情况。比如,求助者认为自己现在不再害怕原来害怕的事物了,原来无法接受的现实现在开始接受和正视了,对自我的满意度也上升了,等等。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比如,开始正常上学、上班,与他人交往状况得到改善,工作、学习效率提高,等等。

3.行为评价,即亲人、朋友、师长和其他了解治疗前后情况的人对患者行为改善的认可。

4.量表评估,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某些心理症状量表如SCL-90、SAS、16-PF等的分数得到改善。在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中,量表是最客观且科学的。

5.咨询师的评定,根据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的情绪、认知等方面有进步,自我评价更乐观,积极面对困难,等等。

通过以上评价对每次咨询进行评分,提出下一步的咨询措施。

四、强化心理咨询后续干预措施

咨询的效果常常不能立竿见影,须依靠当事人和咨询者的后续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咨询者的对当事人后继干预是关键。对当事人效果评价目的是要认知和把握当事人咨询后的心理状况,从而能有效实施后继干预。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心理咨询 发展 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心理学界通过翻译出版国外心理咨询著作,总结国内心理咨询研究成果,开办心理咨询培训班次,成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在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体系。对于心理咨询,我国学者钱铭怡将其定义为: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1]。本文认为心理咨询是指对有心理困扰的正常人,或者已恢复或正在恢复的病人,在意识层面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咨询对象进行帮助启发,使咨询对象摆脱消极情绪,提高适应能力,实现咨询对象的个性和谐和成长的活动。总体上说,心理咨询在我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作为一门帮助人的科学和服务人的工作,已取得了初步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在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1.我国心理咨询的特点

1.1我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口数量巨大

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亚健康人群。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较快,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因利益分配、竞争压力、观念冲突引起各种矛盾剧增,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值得关注。2007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对全国21个省(直辖市)的39个城市取样研究报告表明: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度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急需获得心理咨询与治疗。[2]据此推算,我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口数量巨大,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2我国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

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是心理学,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比较滞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程度低,心理学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心理学专业人才比较少,心理学培训机构的实力较弱、社会机构的建设不够壮大。由此导致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在知识普及、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行业规范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当前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将来心理咨询行业的成熟和规范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

1.3我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有着深刻影响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科学在咨询领域的应用,反映了一定的超文化的科学性,然而,具体的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取得的一些经验性的成果局限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心理咨询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风格等方面影响着我国民众的心理。由此导致西方的某些心理咨询理论不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征或者对中国民众的心理辅导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的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发展方向。

2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取得的成绩

2.1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国在心理咨询的宣传方面取得一定进步,翻译和编著出版的介绍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咨询知识的书目已多达几百种,刊登有关心理咨询的文章的学术类与普及类期刊之和多达数十种,包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与健康》、《大众心理学》等。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文章在近几年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2001年到2008年期间的文献,以“心理咨询”为主题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83条;以“心理咨询”为篇名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33条。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初具规模。

2.2我国心理咨询的宣传取得一定成果

就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来讲,我国公众对心理咨询经历了从怀疑到初步认同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缺乏了解,一提起心理咨询,人们总是想到精神疾病,公众对心理咨询持漠视和怀疑态度。最近几年,各方面关于心理咨询的报道使公众对心理咨询有了比较客观的了解,我国公众特别是城市居民越来越积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有所改善,持逐步接受态度。2008年零点调查公布的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共10个大城市3254名常住居民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存在心理问题时,35.1%人愿意寻求心理医生帮助,38%的人视情况而定,有26.1%的人明确表示不去看心理医生。[3]以上数据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心理咨询的宣传取得一定成果,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成为心理咨询的对象。

2.3我国心理咨询专业化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我国心理咨询起始于医院,其后在高校取得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委员会,促进了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我国启动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机制,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当前,我国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已经遍布全国。有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7月,全国共有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112个;截至2006年9月,全国共有心理咨询机构149个;到2007年9月,我国心理咨询师队伍已壮大到12万人。[4]我国心理咨询机构的完善和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壮大促使我国的心理咨询沿着专业化的道路较快发展。

2.4我国心理咨询的法规建设逐步加强

当前,我国心理咨询建设逐步法制化。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咨询的管理颁布了很多标准,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趋于完善,人才的培养初具规模。2001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正式公布。2002年,心理咨询师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同年7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启动国家心理咨询师远程培训项目,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2004年4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在全国正式进行。2005年10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版)》的颁布,从此正式为心理咨询师确立了职业规范。2007年制定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用文件的形式颁布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第一版)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咨询的管理体制,规范了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3.我国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心理咨询的市场需求不旺

虽然我国公众逐步趋于对心理咨询的认同,然而由于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民众比较保守,出现心理问题时,宁愿自己去面对困难,也不愿意求助咨询人员的咨询服务,加之我国心理咨询服务市场良莠不齐,增加了一些人的顾虑,另外心理咨询要收取不菲的服务费,也让一部分人对心理咨询望而止步。2007年中国一些地区就出现了由于缺乏咨询对象,心理咨询机构处境艰难的状况。[5][6]心理咨询的呼声较高但有效需求不足的“冰火两重天”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的蓬勃发展,是我国一线心理咨询工作者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

3.2我国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2008年秦漠教授等对我国六大区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让人担忧,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为心理学的仅占总体的34.8%。秦漠教授分析认为,许多人可能是在接受了一些在职专业培训后进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工作的。[7]和国外咨询人员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且经过长达5年以上的专业训练相比,我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专业基础非常薄弱。学校部分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是从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转来,这些人员虽具备心理学背景,却缺乏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和实践;医院心理门诊的医务人员多是医学出身,没有系统地接触心理学知识;社会团体的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质同样让人担忧。从专业背景看,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大多不是学习心理学专业,而是其他专业的心理学爱好者;从接受专业培训情况来看,咨询师的接受的培训时间短,专业素养与严格意义的咨询师的从业要求相差较大。我国心理咨询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的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3.3我国心理咨询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心理咨询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然而,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发展也存在较大隐患,原因在于我国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服务缺乏有效监管。具体表现在:第一,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认证和资格审查不严。有些未经心理咨询资格的认证的人员或只经过简单培训的人员也进入咨询领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第二,心理咨询行业职业资格缺乏统一标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有“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认定,卫生部有“心理治疗师”从业认定,中国保健协会和人才交流中心又推出“心理保健师”的人才评定。[8]第三,我国没有建立起心理咨询工作效果评估和督导体系。我国一级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标准未启动,心理咨询的督导工作缺乏专业人员的完成。[9]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心理咨询服务行业管理比较混乱,我国心理咨询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国家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协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3.4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咨询任重而道远

我国现有的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多引进于西方,而针对我国人民的心理特点所进行的研究不足。由于文化差异,西方心理咨询的一些概念仅仅是西方心理咨询发展的特定环境的产物,翻译的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并非完全适应我国人民的心理。有鉴于此,我国心理咨询工作者强烈地呼吁加强心理咨询理论的本土化,创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心理咨询理论,并为此做出了一些创造性的工作。1999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心理辅导国际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在其主题演讲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较大关注,并引发出广泛的研讨。[10]2001年12月,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华人文化与心理辅导的国际研讨会”,来自台湾、香港、大陆等地的一百多名心理咨询专家和临床学家热切地讨论了心理咨询本土化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本土化的治疗技术、方法。[11]近几年,诸多的学者撰文对我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从发展历史、结合文化到创新技术、培养人才诸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有意义的思考和探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建立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咨询的目标相差较大,我国心理咨询未完成适应国情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不成熟,还需我国心理咨询人员特别是专家在此方面作出贡献。

4.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心理咨询初步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并走上了专业化、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心理咨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心理咨询市场推动力不足,咨询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有待加强,以及心理咨询本土化转型未完全实现,因此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实现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2]祝巍伟.2007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公布[N].科技日报,2008-4-14,(A01)

[3]中国城市居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J].商务周刊.2008,(18):17.

[4]孔巧丽,徐大真.中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18,(4):57-61.

[5]崔彦玲,朱元洁.心理咨询为何叫好不叫座?[N].常州日报,2007-3-13,(A02).

[6]心理咨询业门庭冷落处境艰难――贵阳市心理咨询业调查系列报道之二.2007-3-20,(B06).

[7]秦漠等.国内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及工作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8,31,(5):1233-1237.

[8]杨军.心理咨询行业凸显三大问题应尽快规范?[N].人民政协报,2008-10-20,(B02).

[9]刘时勇.我国心理咨询业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校医,2008,22,(3):346-348.

[10]苏洁.试论我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3):30-31.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转变观念

到达培训基地的第一天,一条醒目的电子横幅映入我的眼帘:“热烈欢迎参加XX省监狱系统心理咨询师上岗证培训班的各位学员”,心理顿时“咯噔”一下,我是心理咨询师吗?!对这个称号我很不自信,虽然三级咨询师证是自已埋头奋战二个多月付出辛勤汗水考出的真实成绩,问心无愧,但我知道那远远不够,因此踏上培训之旅,我是抱着“学习并解决问题”而去,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的惯性思维去学习。于是,起初,我认真学习,希望掌握技能,然后,希望能解决问题,可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却惊奇地发现,学习不是最重要的,掌握多少知识成为几级心理咨询师不是最重要的,让咨询师自己成为“尊重每一个生命,大爱,随缘自在”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从两个误区中走出来:

一是走出“明察秋毫”的藩篱,学会“用心陪伴”。原以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一定是非常自信,有着强大的气场,有很好的口才,有较高的职称,能深入“探究”求助者的内心世界,一针见血地指出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能“驾驭”整个咨询过程,擅于采用各种“立竿见影”的快捷方法帮助求助者,就像一位高名的手术医生一样“刀到病除”。于是,我怀着这样的目的,非常迫切地希望掌握各项技能,从而达到“明察秋毫”“一叶知秋”的境界。然而,殊不知,这恰恰只是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最低境界。通过几天的学习和感悟,特别是听完XX治疗大师王求是老师的授课后,我如梦初醒。他整个的课程没有教案,没有课件,完全不是标准的授课模式,书上的知识只字不提,却全凭一张嘴将佛学、禅学甚至茶道、太极拳融为一体,以非常幽默诙谐的方式娓娓道来,让人在轻松中慢慢悟出所蕴含的精华,过去模糊的理念逐渐变得清晰。作为心理咨询师有三层境界,前面是第一层,第二层境界是,心理咨询师拥有较多的心理正能量,内心丰富的知识和智慧足以让他表现出沉静、低调、稳健,他很自信,但这种自信没有外显的张力不会给他人以压力,接近他就象靠近春天太阳般的温暖和舒适。在咨询中,不管他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流派的方法,人本主义的精神都会贯穿始终。他不会唐突地指出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而是以非常隐晦和温和的方式让求助者自己去探究可能需要解决的心理情结,使求助者感觉不到任何伤害而产生阻抗,却感激他无私的关怀和爱。到了这一步,应该说已经达到了常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然后,这还不是最高境界,第三层境界是,他已经没有了角色的概念,整个人都和谐统一了。一眼望去他是如此平凡,但走近他,却能感觉他象大海般深邃、平静的博怀。他尊重每一个生命,无论是直接地或委婉地,他都不会给求助者任何结论或价值评判,甚至他只会静静地呆在那里,你就能感觉到从他身上发散的那种对全人类的悲悯之情,这博大的、完全没有偏见的淡淡的无形之爱无声地影响着周围的人,即便是罪人在他面前也不觉羞愧,就象孩子绝不会因为在慈爱的父母面前自然地表现出弱点而羞愧一样。到了这样的高度,他的存在就是一种治疗,一切的流派一切的技术都隐退了,只有这化育万物的精神存在……

有了大师级老师的指点,我的脑子里不断地浮现这些词:“一两拨千斤”“润物细无声”“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此时无声胜有声”。整个咨询或咨疗过程重要的不是“说教”、“改造”,而是用安宁平和的不加任何个人价值评判的心态去“陪伴”,就像一位母亲陪伴自己的孩子一样,个体咨询就是一个人陪伴一个人成为一个人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就是一个人陪伴一群“人”成为一群“人”的过程,重要的不是用“脑”去“揣摩”,而是用“心”去“陪伴”,犹如清风拂面,月光挥洒,不见花开,却有暗香浮动,我想,这就是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最高境界。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二是卸下“全面撒网”的枷锁,知道“量力而行”。踏上培训之旅,最初有些惶恐不安,因为这将意味着未来的责任重大,学以致用,如何靠“心防”来促进监管安全,让每一位求助者或干预对象通过我们心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各个击破”,特别是如何解决监狱目前诸如邓某等几个“老大难”问题,所以对学习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然而,通过大师们的指点,我终于明白,要学会“量力而行”,学会“放下”,心理治疗不是万能的,正如一个资深的监狱心理咨询师所言,对于这些“心理癌症”患者,再高明的咨询师也是无能为力的,特别是讲授“个案”课程已七十多岁高龄具有几十年丰富实践经验的方老师也如是说,我更深信无疑。我想,咨询师也要 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要能“走进去”,更要能“走出来”,要学会“随缘自在”,不要给自己树立过高的“期望值”,否则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会难以保障。

三是,转变“孤军奋战”的观念,推进“全员参与”。心理咨询工作并不只是心理中心几个咨询师的事,也不是监区几个咨询师的事,而是每名警察无形中都在充当着这个角色,因为一个警察外显的气

质、人格力量、个人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服刑人员,一个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服刑人员的心理治疗!

他山之石

几天下来,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和这样一群大多处于八十年代左右的年轻人相处,他们的博学,他们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让我深深感动。按照省局的安排,我狱心理中心陈红同志作为我狱代表作了经验发言,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建设,我狱心理咨询及矫治工作均得到了省局的充分肯定,然而,我们深知,在我省乃至全国,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及矫治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还很不成熟,各兄弟单位也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各有特色,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省局领导的总结讲话大大开启了我们今后的工作思路,我们深信,未来我们一定做得更好!湖南监狱系统会做得更好!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也许我永远也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是已行走在这条路上,领略一路的风景,开心!快乐!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支持专家/姚树桥 童辉杰 傅安球 苏林雁 王 湘

由于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现代生活方式中带来心理刺激的事件增多,所以,即使是心理素质再好的人,也免不了出现心理上的困惑、问题。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到做心理咨询,看能否让压力得到缓解,让自己少一些焦虑和压力,多一些快乐和轻松。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心理问题已经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很多人对心理问题不再持有偏见。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心理咨询方面做一次尝试。

那么,你了解心理咨询吗?怎么走出接受心理咨询的第一步?人们对心理咨询存在哪些误解?心理咨询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本刊联合新浪网健康频道做了一项调查(共有2852人参与调查),结果发现,有70%的人曾经或者愿意接受心理咨询,30%的人对心理咨询抱排斥态度,很多人对这一新兴行业存在误解和困惑。为此,本刊根据调查结果特别选出8个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并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资深心理咨询专业人士解读有关问题,让更多的人对心理咨询做到“心里有数”。

专家简介

姚树桥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湖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擅长心理障碍诊断和心理咨询。

童辉杰 心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擅长心理咨询、心理测验与评价,在临床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具有自己独到的理论与观点。

傅安球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擅长应激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心境障碍等心理问题的矫治。

苏林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长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保健,主持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门诊等。

王湘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临床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多年从事医学心理学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

(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1 心理咨询对哪些心理问题有效?

调查 你认为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可多选)

婚姻情感方面的困扰 80%

工作压力 85%

人际关系不佳 50%

精神分裂症 30%

一句话答疑:

心理咨询对婚姻情感问题,心理压力、人际交往问题有较好的效果,对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疾病无效。

详细解答:

如果碰到了以下这些方面的心理问题,可以考虑心理咨询,因为多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收到良好的效果

婚恋情感问题困扰。

家庭问题。

工作生活压力。

人际关系问题。

个人在自尊自信心方面的问题。

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成绩差等。

工作上的问题,或不能从事一些工作。

环境发生变化,不能适应。

其他心理社会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心理问题。

如果是出现了以下方面的心理问题,即使去心理咨询,也难以解决问题,建议去找精神科医生诊治:

涉及人格障碍的问题。

缺乏自知力的重型精神疾病。

求访者博客 心理咨询后的点滴感悟

求访者:青青草,女,40岁,媒体记者,曾因情感问题接受心理咨询。

那段时间因情感问题,心情很长一段时间都很糟糕,于是我想到了心理咨询。当意识到自己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并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我觉得这真有点可怕,感觉自己非常无能,完全是个失败者。周围其他人都正正常常生活着,自己这是怎么了?找心理咨询师,甚至找精神科的专家,好像就是承认自己疯了一样。然后,我又想起了另一个有点可怕的问题:“如果周围的亲戚朋友或同事知道了,他们会怎么想?”所以,在好长一段时间里,我实在不敢想象去看心理医生,自己忍受着,尽量在各方面做得好一些。直到最后,我觉得自己不想再忍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找了一家知名大学下属的心理咨询机构。给我做心理咨询的是一位中年女性心理咨询师,她人非常和蔼,给人非常踏实的感觉。经过几次咨询后,我真的感觉好多了。

我想,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接受心理咨询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很多,可以是很平常的心理困惑,也可以是比较重的心理问题。不管是哪方面的问题,去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个失败者或者是无能的人。相反,这意味着你比周围那些本来有心理问题,却装作若无其事的入更明智。心理咨询可以让人感到豁然开朗。咨询师与亲朋好友不同,他不会指着你的鼻子告诉你做错了什么、应该怎么做。心理咨询师会耐心、没有偏见地倾听你,这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人是不同的。至少有一点,对你个人的感受和情绪,周围的很多人都不关心,而在心理咨询师那里,你的想法和感觉会得到验证,你感觉真正有人在倾听你、理解你,真正有人在关心你的感受。

2 心理咨询师能帮你做什么?

调查 心理咨询师能帮你做什么?(可多选)

心理咨询师会帮你找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教给你面对问题的方法 70%

心理咨询师会帮助你找到消极的思维方式或消极的对待问题的方式,并设法改变它们 50%

把问题都交给心理咨询师,他会告诉你怎么做 45%

一句话答疑:

心理咨询师的职责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做什么,而是教会你面对问题的方法,帮你找出不良的思维或行为方式。

详细解答:

心理咨询不是替来访者解决问题,而是鼓励人自助;心理咨询也不为来访者作选择、作决定,而是引导其自己负起责任。通过心理咨询,求访者可以在以下方面获得助益,也可以此作为判断心理咨询效果的部分标准:

咨询师可以帮助你找到生活中的“拦路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后,咨询师会提示你采取适合的行为改变,来战胜这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是你无法控制的,咨询师会告诉你如何去面对这一事实。

咨询师可以帮助你找到引起悲伤,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消极思维方式。通过鼓励你建立个人信心,并通过一些方式方法克服这些“自找”的不良情绪,咨询师可帮助你建立一个相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咨询师可以让你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积极的变化,找到那些影响人际关系的不良行为方式。可以教给你更有效的沟通方式,找到与那些影响你情绪和感受的人的正确交往方式。

咨询师还可能教会你分析问题、找到问题根源的思路。你会意识到自己以前从没有注意到的行为和

想法,并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原因动机,找到影响你好心情的不良因素。

如果你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咨询师可以进一步推荐你去做药物治疗等需要精神科医生参与的治疗。

至少可以找到一个认真、没有偏见倾听你诉说的人。

误解与真相:婚姻家庭问题

误解:婚姻家庭问题心理咨询,必须夫妻双方都去咨询。

真相: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夫妻一起去,这样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实在难以实现,一个人去也是有作用的。因为家庭中一方的改变,也会影响到夫妻关系的变化。我们每个人只能控制自己本人的行为和想法。所以,要想让夫妻关系改善,首先可以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做起。

误解:婚姻情感咨询时,咨询师会总偏向某一方。

真相:一个好的婚姻情感咨询师是不会偏向任何一方的。如果咨询中感到咨询师偏向另一方,并没有支持自己的意思,可以考虑换别的咨询师。

误解:快离婚了,才需要考虑心理咨询。

真相:如果发现了婚姻关系中的一些早期的不良迹象,就可以去做夫妻关系的心理咨询。另外,如果夫妻双方想让婚姻关系更加巩固,或者结婚前想让婚后关系更加融洽,都可以考虑婚姻家庭方面的心理咨询。现实当中,更多的是夫妻快要离婚了,才去咨询的。心理咨询不能保证不离婚,但可以帮助夫妻双方做出最好的决定。

3 心理咨询的内容就是谈话聊天吗?

调查 在你的印象中,心理咨询主要是做些什么?

陪你聊天、谈话 32%

对你进行思想教育、说服、劝导 37%

根据心理咨询诊断结果开药治疗 10%

以上都不对 21%

一句话答疑:

心理咨询不是聊天或谈话,也不是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也不是开药治疗,而是有独特的原理和理论支持。

详细解答:

首先,心理咨询既不是普通的谈话,也不是随随便便、漫无目的的聊天。无形中,心理咨询师在谈话中会运用到很多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心理咨询师与求访者的谈话是为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有理论支持的积极思考的谈话,与一般谈话或聊天的消遣作用有着天壤之别。

其次,不能将心理咨询等同于思想教育工作。心理咨询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就这一点来说,和做思想教育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思想工作在未开始前就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个人的独特性往往被忽视,而心理咨询是非常注重个别化,或个体特征的。比如同样是对工作环境不满,竞争心或支配欲太强的人,经过咨询往往会体会到“顺其自然”或“无为”的益处,产生相应的行为改变,而有自我怀疑、害怕竞争、回避挑战的人则可能受到鼓励从而积极生活,或提出“有为”的观念。同样是因考虑离婚问题走进诊室,一人最终可能决定毅然分手,而另一人则选择以包容和沟通来努力维系婚姻,这取决于个人的性格以及价值观。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会尽量保持中立,避免以自身的价值观去影响来访者,主要是帮助来访者全面分析及理性思考问题,从而达到领悟,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式,并付诸于相应的行动,在这方面与思想教育大不相同。

此外,心理咨询师不同于精神科医生。从本质上来说,精神科医生所遵循的工作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包括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疾病,以诊断、开药为主要治疗内容等。而心理咨询师所遵循的工作模式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学的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综合理解问题发生的机制。尽管某些心理咨询师会给予药物(并不是所有心理咨询师都有处方权),但其工作的主要内容还是进行心理层面的帮助与矫正。从工作范围来说,精神科治疗主要针对一些相对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而心理咨询的对象往往是有困扰的正常人,或者相对较轻的精神障碍(如有明显心理因素影响的神经症)。

如何找到适合你的心理咨询师?

目前,国内开设心理咨询的机构:

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高校下设的心理咨询机构。这类机构多数原则上是面向本校师生,且是免费咨询。但也向社会接受心理咨询,需要收费,且需要预约。可以直接打高校总机转接或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找到预约方式。

各大医院的医学心理科或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心。这类机构下面的咨询师同时具有处方权,可以开药。一般在公立医院就诊时,挂心理咨询的号即可(有可能限号,如一位医生一个上午只有5个号)。

各大精神卫生机构下设的心理咨询中心,这里的医生多数有精神科专业背景,有处方权。

其他心理咨询机构,如咨询公司、中小学的心理辅导站等。

如何找到适合的咨询师:

找自己信任的人,如亲友、同事推荐的好的咨询师。

如果你的问题比较具体,可以找相关领域的咨询师。可以到相关机构的网站查询咨询师的特长。

了解一下咨询师的情况,比如他从事的是哪方面的专业,专业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特长,研究的是哪个领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年限等。

4 心理咨询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起作用?

调查发你觉得心理咨询一般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多选)

每次20分钟以内 39%

每次50分钟左右 61%

去咨询1~2次就够了 45%

需要咨询5~10次,甚至更多次 55%

每次心理咨询时间在50分钟左右为宜,多数心理问题需要5~10次,以至更多次的咨询。

详细解答:

一般地说,一次心理咨询的时间以40分钟到1小时为宜。心理咨询的来访者经常会提出延长咨询时间的要求,原因不外乎认为自己的问题复杂,一下子说不清楚,或者希望咨询时间长些,自身受益更多,问题解决更快。但事实上,时间长了,咨访双方都容易感到疲劳,影响咨询效果。从来访者的角度来说,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期望心理问题迅速得到解决的心情虽然很自然,但实际上一次咨询所能产生的领悟是有限的。

咨询次数根据情况每周1~3次。由于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弄清问题所在、寻找问题根源、制订并实施治疗方案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一次谈话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往往需要5~10次才可起到一定效果。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以及心理咨询流派的不同,所需要心理咨询次数也不同,长者需要10次、20次,甚至更多。在心理咨询中,第一二次谈话往往主要是收集咨询者的资料,做出初步的判断,以及商定基本的治疗方案;

5 去心理咨询,会不会被批评、泄密?

在你印象中,心理咨询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可多选)

心理咨询师会非常尊重来访者(来咨询者) 11%

心理咨询师会为来访者严格保密 20%

心理咨询师会对来访者做得不好的地方提出批评 39%

一句话答疑: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是完全接受与尊重的,并会为来访者严格保密,不

会因为来访者做得不好而批评指责。

详细解答:

心理咨询工作强调咨询师对于来访者一视同仁,做到完全的接纳与尊重。也就是说,咨询师将每个求助者都视为有价值、有情感、有独立人格、有解决问题的潜能、也具有一定缺点的人。一些他人可能会批评责难、甚至嘲笑讥讽的问题,或者自己感到自责愧疚、悔恨不安的问题,在咨询师的面前,均可以直言相告、和盘托出,而不必担心咨询师会怎么看,会有什么反应。即使是有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规范与习俗的行为的人,咨询师也会持开放的态度,平等真诚地对待。这种咨访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来访者树立信心,促进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新的人际经验进行更多的交往。

由于心理咨询往往涉及隐私,许多来访者在选择心理咨询前会有很多思想顾虑:如果这件事被别人知道了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会不会随意谈论我的事情,其实心理咨询师有着严格的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对咨询的内容、测验的结果以及诊断等严格保密。来访者的姓名、住址,工作、与咨询无关的经济,社会及生活背景,咨询师都不允许好奇和过问,在咨询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可问可不问的不问,可说可不说的不说”。也就是说,只有有助于解决来访者问题的信息,咨询师才会去了解。当然,也存在保密例外,如果确实存在危害来访者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的危险,咨询师则有责任告知相关的人员或机构。

第二阶段则是治疗与改变阶段,主要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努力,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矫正,改变不良的认知、情绪及行为,第三阶段则是来访者将在咨询室中所得的新的观念或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以取得进一步疗效,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然,咨询的问题的严重程度与咨询的次数直接相关。有宣传说通过三四次心理咨询就能解决问题,这不全面、也不够科学。对于非常普通的问题(如求访者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等),一两次也就足够了,但对于多数心理问题,需要更大的耐心。

误解与真相:儿童青少年问题

误解:孩子只有出现了多动症和自闭症才需要心理咨询和治疗。

真相:多动症等行为障碍的确比较多见,也需要及早得到处理。但儿童青少年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也需要考虑心理咨询和治疗。比如,孩子违法违纪,不上学,与父母吵架,成绩不好,存在焦虑、抑郁、恐怖、学习压力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得到适当的处置。

误解:心理咨询时,只要把孩子带来就可以了。

真相:除了带孩子来咨询室外,第一次咨询时,最好带上孩子的成长记录本,如成长时期的录像、日记、作业和别人的评语等。这些有助于心理咨询。

误解:孩子有心理问题,把他交给咨询师,问题就解决了。

真相: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带到诊室就完成了任务,把孩子的问题全部交给咨询师来解决,自己就没有了责任。而实际上,孩子的心理问题大多数与家庭环境及教育模式有关,因此家长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也需要做一定的调整与改变。家长喜欢求助外援,希望医生帮助他们解决全部问题,自己不要承担任何责任,这是不现实的。

6 心理咨询室里气氛是不是很神秘、紧张?

调查 你感觉心理咨询室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可多选)

神秘,紧张 10%

温馨、舒适、安静 70%

任何场所都可以进行心理咨询 30%

一句话答疑:

心理咨询室并不神秘,相反要让来访者放松,所以是温馨、舒适、安静的,心理咨询一般不要换在别的场所进行。

详细解答:

心理咨询的特殊性要求咨询室要布置得比较温馨、舒适,环境要好,目的是让来访者感到放松。一般有椅子、沙发等,还可有小桌子,上面放有纸巾,来访者若哭泣时可以用到。各个咨询室具体的设置会有所不同,但目的无非是要人性化、舒适。另外,咨询室一般要求隔音效果要好,以免受外界干扰。室内无电话,手机要放在振动档。

很多来访者都希望能在自己喜欢或感到比较放松的场合咨询,如咖啡厅或者一些私人场所、家庭住宅。但是在这类场所咨询,不利于建立起恰当的咨访关系。而且很多家属提出在其他场所咨询的目的,是要咨询师隐瞒身份(如作为普通社交场合认识的朋友)去与来访者交谈,这样做不能建立起正常的咨访关系,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由于了解心理问题需要涉及大量的内心想法及感受,来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往往会因有被陌生人打探隐私之感而觉得不快,甚至愤而中断谈话。即使谈话勉强完成,也不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当然,在个人知情的情况下,有的咨询师根据实际情况在咨询场所上再做考虑不是没有可能。

7 与咨询师成为朋友好,还是保持距离好?

调查 你认为心理咨询过程中应该与心理咨询师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维持咨访关系,保持一定距离 59%

最好与心理咨询师成为好朋友 41%

一句话答疑:

心理咨询要想取得效果,双方应保持咨访关系,成为朋友会干扰咨询。

详细解答:

心理咨询不允许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友谊、发展咨询以外的关系,一般也不给家人或熟人咨询,这一点与普通的医生有很大的区别。与一般医疗活动不同,恰当、良好的咨访关系不仅是心理咨询的基础,还是其核心内容,甚至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在与来访者建立了友谊之后,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就很难保持中立,而是不由自主地持有某种带有偏倚的立场和观点,或直接指导来访者做某些决定。从来访者的角度来说,也很难做到真正将咨询师当作专业权威人士来看待,进而影响咨询的效果。而且由于谈话内容往往涉及隐私,与咨询师相熟的人在咨询过后不可避免地会有不自在的感觉,并产生“他是否会替我保密”的疑虑,这一点甚至会影响到友谊的维系。

心理咨询前,要做哪些准备?

心理咨询前,可以对自己的问题稍做整理,或者写一个简要的提纲,以提醒自己有条理地叙述自身情况。由于心理问题往往较为复杂,涉及的人员及影响因素较多,而且求助者谈到自身问题时往往情绪较为激动。如果未做任何准备,则容易浪费宝贵的咨询时间。

首先,咨询前要想一想自己目前的情况和期望。可以自己一个人独自思考一下,把下面的问题写下来。

1 什么问题在影响着你?是怎么影响的?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

2 通过心理咨询,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3 咨询师的哪些话语和行为你不能接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不会配合咨询师?

4 你希望咨询师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什么样的咨询师会对你帮助更大?

5 哪些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方式你不能接受?哪些心理治疗或咨询的方式你特别相信?

6 在选择心理咨询时,你有哪些顾虑?

7 你以前心理咨询时,遇到过哪些不愉快或良好的事情?这些事对你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你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或学习到哪些东西?

在咨询前,可以把这些问题具体、详细地写下来,尤其是自己咨询的问题及原因等关键问题。咨询时,应该知道如何把自己的问题表达清楚。还要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一种办法是把自己寻求咨询的原因都一条条写下来,然后大声一一读出来。自己听几次,这样更有助于自己把问题清楚明白地传达给咨询师。

8 心理咨询中求访者多听好还是多说好?

调查 你认为心理咨询过程中,怎么样最好?

心理咨询师应尽量多说,多指导 27%

心理咨询是互动的过程,除了咨询师说外,我也要思考与总结 73%

一句话答疑:

心理咨询中,要认真表述清自己的问题,感受、情绪等具体细节。同时要积极地参与其中,除了倾听咨询师的指导外,还要积极地思考。

详细解答:

许多人都误以为,来心理咨询室就是要听听咨询师怎么说或看看咨询师怎么处理。而实际上,在心理咨询过程当中,尤其是初诊阶段,心理咨询师往往说得很少,而且并不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或评论,而是尽量倾听来访者的问题。倾听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更多更全面的资料,一方面也是充分尊重来访者、不以自身价值观去影响来访者的表现。因此,这种倾听是积极地听、有兴趣地听、不带偏见与框框地听,先不做价值评判地听,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表示理解。在这种倾听的基础上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咨询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不要以为咨询师说得少,就是他没有工作,其实他在思考进一步的策略。

事实上,心理咨询是一种合作。如果你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心理咨询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坦白、实事求是。心理咨询师是专门经过训练的,他们会问一些关键的问题,但他们也不能看出来你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如果在回答他的问题时,你能坦白、说出真实的想法,那么心理咨询的效果会更好。对于个人的感受,也要真实地说出来。比如,在咨询中你有了新的反应和感受,也可以与咨询师交流。②如有疑问,大胆地向咨询师提问。如果有些地方没听懂,也可以请咨询师重复或解释。③期望要适度。心理咨询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个人的问题,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要有一定的耐心。只有个别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才可能经过一次咨询就解决的。多数需要多次咨询。经过自己的努力,与咨询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解决问题。总之,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求助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只有在咨询过程中积极地配合咨询师进行自身的探索,并在咨询间隔期仔细总结与思考,将所产生的新观念或新行为方式进行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人不愿意去心理咨询怎么办?

有时,有心理问题的本人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很多:①一些人不愿意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隐私;②一些人不太相信别人、心理咨询能帮助自己;③一些人拒绝承认家属所认为的“病”;④还有一些人的确丧失了自知力,是其严重精神疾病症状的表现。

不与来访者本人进行谈话,心理咨询是没有办法产生效果的,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家人再做工作,劝说其就诊的策略在此时显得尤其重要。通常,家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从自身的立场来劝说对方,殊不知反复提出对方所不能接受的理由实际上是在做无用功。只有进行“换位思考”,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提出对于他本人具有特殊意义的理由,才能真正打动他,使他产生前来咨询的动力。

咨询师博客

心理咨询行业值得反思

咨询师:童言无欺,男,心理咨询培训教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

现在“心理咨询”是一个很流行的词语,各地心理咨询的培训也进行得轰轰烈烈,但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首先,在从业资格的把握上,目前很多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是出于创收的目的,心理咨询从业资格太容易得到。在一些发达国家,需要做到临床心理学博士,然后才能从事心理咨询相关职业,而在国内,很多相关学科的人,只要对此感兴趣,或者做了相关的培训,就可能得到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另外,很多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管理等工作的人通过短期培训即获得从业资格,但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有很大的差别。除此之外,心理咨询考试中需要做案例分析,据了解,有的考生的案例分析中案例是编出来的。即使是经过正规的培训,但培训中的心理咨询练习是模拟的,而实际的心理咨询要复杂得多,所以即使获得了资格,心理咨询的水平也不一定很高。

因此,即使获得了心理咨询从业资格,许多情况下只是对个人心理学知识有所提高,并不能证明有实力从事心理咨询。所以,有专家指出,目前很多心理咨询实质上是陪聊,不一定专业,也不一定有治疗效果,只是作为一种社会支持,这类“心理咨询”也是一种安慰,也有一定的作用。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一、当前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现状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建立在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基础上所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它的目的是维护学校师生身心的健康,维护学校的正常运作。如曾文雄等人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学生心理危机“四级联动”干预系统。该系统分为心理宣传小组、心理辅导小组、心理咨询中心、医院四级机构。各机构之间相互通报信息,相互支持工作、依靠补充,共同促进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再入谢亚妮等人认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从时间顺序上,应该由危机发生前、危机发生时和危机发生后这三个阶段进行架构。该模式理解容易,可操作性强;但该模式较为庞杂,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然而无论采用哪种危机干预系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难以推行的阻力。当前我国危机干预系统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班主任(辅导员)与咨询师之间的沟通不畅。若想解决这一问题,需在政策、制度上加以强调。比如班主任对各班学生情况进行汇报、总结时,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参与,这样能够对各班高危学生及时汇报,建立必要的责任人制度等。在心理咨询室中能够遇到的学生仅仅是那些能够主动来求助的学生,而许多学生处于心理危机时会出现退缩的倾向而不愿意向外界求助。因此,在班主任手中掌握的心理危机信息极有可能与咨询师手中的信息在问题类型、严重程度等方面存在极大的不一致。危机干预与心理咨询差异之处在于,心理咨询更多的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危机干预则强调干预人员的直接介入。若想干预及时、有效,那么咨询师通过问卷等方式对学生中危机高危人群进行甄别并将信息告知班主任、班主任将观察到的学生现存的行为问题整理告知咨询师,这两个过程就必不可少。

二、心理咨询师与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

1.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首先,心理咨询师应对来访学生处于危机状态的程度做出准确、正确的判断,这是做好一切心理咨询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其次,心理咨询师应学会预警识别,对引起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进行识别,并及时做出反应。第三,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应当注意各种技巧和技术的运用,帮助来访者逐渐从危机走向机遇。同时,心理咨询师应帮助全校师生增强心理健康观念,加强对危机工作中其他参与人员的培训,建立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适当的跟踪、调查。

2.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课堂教育一般由心理咨询教师承担,而对学生实行的指导干预则是由各班主任负责。班主任长期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在学生思想工作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也能成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力量。

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如下作用:班主任和学生接触得最多、最直接,能够得到更真实全面的信息;班级中学生人数相对而言较少,班主任有时间也有能力对学生的问题了解得比心理咨询师更加透彻;在危机干预后的监控和管理中,班主任能够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并在相当长时间内,通过多种渠道对问题学生保持关注和监护,以确保危机干预的效果。

三、学校危机干预系统中心理咨询师与班主任互助合作模式的建议

本文整合前人危机干预的系统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班主任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

班主任通过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危机干预理论与技术的培训,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掌握心理问题的表现,了解其易在哪些领域出现、频发在什么时候、怎么预防等。培养其积极主动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识,明确其责任。另外,需要掌握必要的危机干预方法和技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进行简单、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2.咨询师、班主任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及时沟通

首先是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咨询师给班主任反馈,班主任及时关注学生,并进行问题疏导。另一方面,来咨询的学生若有重要问题,咨询师需同班主任教师进行及时沟通。

3.班主任例会中心理咨询师的发言权

每一次班主任例会,心理咨询师都要和班主任一起对近一段时间发生的应激事件和学生状况,与班主任共同探讨。同时,咨询师要改善班主任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态度,使班主任意识到自己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和责任,提升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

4.应激事件发生后的广泛沟通

应激事件发生后,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交流较多,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联络和安抚工作,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学生作出的承诺必须有人监督其执行,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应更便于沟通交流,以便全方位地监督学生。班主任可以为问题学生创设宽松自如的环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取简便、灵活的方式,为当事人提供多渠道的心理援助,协助心理咨询师或医务人员做好相关工作,做好专业人员的重要助手。

上一篇:班组长培训心得总结范文 下一篇:师德师风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