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范文

时间:2023-03-21 14:04:46

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范文第1篇

(一)物流的系统化趋势

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流通的系统化,一个是物流的系统化。所谓流通的系统化,就足把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全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谋求其总体的、综合的效率化,使流通的现代化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融为体、流通的系统化要实现三个目标,即建立一个生产厂家满意的系统,建立一个经销商满意的系统,建立一个全社会满意的系统。如这二个目标个能同时达到,流通的系统化就不能算成功。

物流过去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在提出了物流的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并付诸实施,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速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地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人销售物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消费者手中,最后还有回收物流,可以这样讲,现代物流包含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付的流通全过程,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利益最大成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物流系统也就成了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R域的社会系统,因此物流的系统化是一个国家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大大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质量与效益。

(二)物流的信息化趋势

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使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为电于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提供厂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科学化水平,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物流的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等等。

(三)物流中心、批发中心、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一个生产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除了一些主要部件R己生产以外,大都是外购,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或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或零库存。目前国外实行配送中心的产品已十分广泛,不仅有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连图书、光盘也配迭。这种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不仅可以进行集约化物流,在一定半径内实现合理化物流,从而大量节约流通费用,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流动资金,实现资金流的合理化。

(四)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

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功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比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这是物流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所以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码头、机场、铁路、高速公路、仓库等建设。为了减少运输费用,还大力改进运输方式与包装方式,比如发展集装箱运输、托盘技术、提高粮食与水泥的散装率,研制新型的装卸机械等等。

(五)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

按照流通现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解决的是商品价值的实现,经过商流,商品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商品生产地域与销售地域的位移,解决的是生产时间与销售时间的变更,所有权没有改变;信息流解决的是流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但在现代社会,不同产品形成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业态,比如生产资料不仅有直达供货与经销制,即买断,还有制,还有配送制,与人民生活有关的产品还有连锁经营。这就要求物流随之而变化,许多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统。制的推行也使物流更科学、史合理,许多行也实现厂三流的合。

二、现代物流的概念与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商品流通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是“商品所有者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8页》。在1997年召开的“97亚太国际物流会议”上,一些中外著名人士指出,中国如何较快地构筑一个可以将必要的商品、按必要的数量、以必要的方式、在必要的时间。供应到必要地点的高效率的物流体系,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流通的现代化,而流通的现代化离不开物流的现代化,笔者认为,物流的现代化应当与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协调发展。

传统物流,一般是指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以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差异与时间差异。主要包括运输、包装、加工配送等。物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宏观物流亦称社会物流,即社会再生产各过程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实物流通。具体可以分为:①初级产品物流;②中间产品物流;③最终产品物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商品货物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物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宏观物流的状况如何,自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效益。微观物流亦称企业物流,具体讲,可分为:①供应物流;②生产物流;③销售物流;①回收物流;①皮大物物流等。微观物流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一般工业品从产品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而新鲜水果、易变质食品、某些化工产品的流血费用有的高达商,品售价的70%-80%。我国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其加工装配时间仅占2%,而98%的时间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自1979年以来,英国物料搬运中心多次进行全同性的调查表明,物流费用占整个国民经济总支出的39%,在生产与流通领域,物流费用占总支出的63%,美国《企业物流》报导,8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年平均支付的物流费用已超过总销售收入的25%。所以,一些发达国家把降低流通费用,特别是物流费用作为利润的第一源泉,作为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重大措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人90年代,传统物流已向现代物流转变。现代物流包括运输的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等。现代物流水平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三、中国物流的现状与建议

(一)现状

l、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投人,铁路、公路、水路、航气管道运输能力以及散装水泥装载率、集装箱运输率、包装标准化率大人提高c.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流通管理、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商品信息网络系统初具规模,商品市场监控预测系统初步建立,提高了引导生产。引导消费的能力。

2、由于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不高,配送巾心。集装箱运输、散装水泥等发展还比较慢,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破损率高,流通率用大。

3、物流专业化程度低,许多同有企业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有工厂,有自己的大型车队,甚至有远洋船队,物流过程浪费惊人。由于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很难为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在中国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4、由于还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运输、仓储、内贸、外贸都自成体系,使全社会物流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样的体制与机制下很难发展跨部门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从国外引进新型的物流管理技术。

5、商品的社会库存量过大,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

(二)建议

l、中国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流通的现代化,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期,人民生活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带来的是消费的急剧变化,按其它国家所经历的过程,必然要产生一场流通革命,从而在实现国民经济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同时,实现流通的现代化。所以.对如何实现流通的现代化,要实行总体规划。

2、加人对仓储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以及集装箱中转站、散装水泥等物流设施的投人,资金不足时可以引进必要的外资,共同建设物流中心,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

3、要认真解决物流过程中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认真解决目前生产企业“人而全”、“小而上”的状况,走专业化、集约化的道路。

现代物流范文第2篇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危的重要战略性商品。****自治区(以下简称**)地域辽阔,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于农作物生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两河流域的开发,耕地面积将大幅度增加,可形成巨大的生产潜力,将成为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为国家提供大量优质商品粮。

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对于促进**粮食产业持续、稳步、协调发展,降低粮食流通损耗和费用,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应对粮食市场波动,强化宏观调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发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党的**及**和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为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制定的《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的精神和**自治区有关规划相衔接,为指导今后十年**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特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领域

本规划是指导今后十年**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的专项规划。本规划以现有粮食物流基础设施为依托,提出**-2015年**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框架,对重点投资方向和项目进行综合规划,逐步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

(二)规划作用

分析**粮食物流现状和问题,明确**-2015年粮食物流发展的目标与任务,确定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向与重点。通过政府投资的引导,吸引社会多元化投资,共同构建**科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促进**粮食流通向着过程系统化、流程合理化、设施网络化、储运装卸“四散化”、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技术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实现粮食流通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逐步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减少粮食流通损耗;增强粮食应急调控和粮食宏观调控的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三)规划期

本规划规划期为**-2015年。具体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5年为第二阶段。

一.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基本情况

**现有耕地6,038万亩,正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在2,0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在800万吨以上。90年代初粮食种植面积曾连续几年达到2,700万亩。近十年来,粮食总产量和消费量基本稳定,现阶段属于自给有余的平衡区。

1998年到2001年使用国债资金,分三批在**投资建设国家粮食储备库共21个,总仓容129万吨,基本缓解了**粮食储存仓容不足的问题,仓储设施落后的局面得到改善。

截至2004年12月底,自治区共有粮食仓储企业138个,总仓容440万吨,其中完好仓容为350万吨,待报废仓容20万吨,需大修仓容60万吨,简易仓容10万吨。完好仓容中规模在2.5万吨以上的有287万吨仓容,其中区级粮食储备占用仓容60万吨,地州级粮食储备占用仓容20万吨,代国家粮食储备占用仓容50万吨,通过设施改造及功能提升,可作为中转的仓容有157万吨。

(二)粮食物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库点分散,仓储设施落后

**粮库规模小,大多分散在各乡镇,仓储设施陈旧、老化,机械化程度低,中转能力差,仓储条件不能完全达到国家安全储粮标准,储粮、进出仓等各种设施不能适应**粮食现代物流发展需要,不能满足“四散化”中转作业的需求。

2.仓型结构不尽合理,快速中转仓容不足

**97%以上的仓房是平房仓,机械化程度低,不适于快速中转调运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几乎没有适合散粮机械化作业的立筒仓、浅圆仓或砖圆仓,难以满足粮食中转快进快出的需要。

3.散粮运输工具和接收发放设施不足

粮库和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没有配置散粮接收发放设施,不能完成散粮装卸作业。同时,缺乏适合散粮运输的汽车、火车专用车皮。

4.以包粮汽运为主的原粮流通方式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原粮运输基本为包粮汽运。包粮流通耗费资材多,装卸费用高,占用资金多,粮食损耗大,装卸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等,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和快速中转;汽车运输主要依靠社会车辆,吨位小,车型杂,运输成本高,效率低。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将**建设成为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为契机,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统筹规划、政府引导、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建立具有**特色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逐步实现适合**区情的粮食流通现代化。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深化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编制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通过粮食宏观调控,以规划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减少资源浪费,避免重复建设;安排必要的补助资金加以引导,通过建设涉及全局性和具有示范效应的项目引导社会资金有序进入粮食流通领域,通过合理竞争,促进粮食流通业的发展。

2.合理布局,形成系统。根据将**建设成为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布局和规划,结合粮食基本流向和流通状况,按照粮食物流系统化、规模化的要求,加强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统筹协调,在粮食的收购、加工、仓储、运输等环节及粮食的流出和流入地区之间形成系统。适应**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发展需求,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加强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逐步形成**粮食现代物流体系。

3.整合资源,提升功能。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整合各类物流资源,特别是整合中储粮**分公司和**建设兵团粮食物流资源,促进仓储设施社会化和运输服务市场化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粮食流通设施,建立节约型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提升散粮中转及仓储功能,实现流通环节的配套对接。

4.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充分考虑规划项目当期建设的可靠性、中期扩建的连续性和远期发展的灵活性。第一阶段重点建设粮食外运通道和自治区内产销区之间的粮食物流通道上的关键节点;第二阶段完善外运和自治区内通道,解决**其他粮食流通现代化问题。

5.技术先进,注重效益。结合**区情和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注重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损耗和流通成本,优先安排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

三.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建设目标

经过十年的建设,第一阶段到2010年基本形成**粮食外运及产销区之间粮食物流通道雏形;第二阶段到2015年**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得到明显改善,功能显著提高,基本建成**现代化粮食物流通道和粮食物流节点。在关键的物流节点,实现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流通环节的无缝化连接,形成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建成粮食物流基地,培育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具体目标为:

1.逐步提高散粮流通比例。到2010年,粮食流通由现在的基本全包粮运输提高到散粮占20%;到2015年,散粮流通比例由20%提高到50%。

2.降低粮食流通成本。通过减少粮食流通环节,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使粮食流通损耗由现在的5-8%降低到2-3%,粮食物流成本由现在的35%降低到20%左右。

(二)主要任务

1.建设**粮食外运通道。外运通道以现有的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在建的精伊霍铁路和规划中的奎-阿铁路为运输通道,在通道的主要节点乌鲁木齐、伊犁州直和阿克苏新建和改扩建粮食中转库,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粮食物流基地,实现粮食的快速集并和中转。

2.建设自治区内产区至销区的粮食现代物流通道。重点建设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六个粮食产区流出通道,以及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等五个地区粮食流入通道。以铁路和公路的国道、省道为运输通道,在通道的主要节点上改造和新建仓储设施,新建散粮接收和发放设施,建设区内粮食物流通道。

3.发展散粮运输。目前**区内粮食流通基本上是全包粮汽车运输。**地域辽阔,应积极发展散粮运输,逐步推广散粮汽车、散粮火车和散粮集装箱的运输方式,在主要物流集散通道和区域性物流节点上实现无缝化的粮食运输方式,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和损耗。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壮大若干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建立运输社会化服务体系。购置散粮运输车辆,率先推行汽车散粮运输。

4.建立和完善新型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完善现有粮食批发市场的粮食集散功能,使之成为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先进、信息透明、与粮食物流相结合的新型综合性批发市场,并设立粮食预警信息监测点,及时将信息汇集到自治区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乌鲁木齐、伊犁州直和阿克苏,以粮食物流基地为依托,建设新型综合性粮食批发市场。

5.建立粮食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粮食物流信息的统计和制度,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并与全国粮食公共信息联网,实现粮食物流的信息共享,为政府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和企业开展粮食经营活动提供快捷、全面、可靠的信息。

6.建立粮食检验检测体系。完善**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形成一级质检站,新建阿克苏和伊犁州直二级质检站。同时,在关键的节点上,设置质检工作站,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企业的检验检测设备,形成布局合理的**粮食检验检测体系。

7.改造仓储设施,提升“四散化”功能。**的平房仓比例高达97%,仓储设施配套不足,需完善通风、测温等仓储设施。按照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的要求,扩建和改造适于中转的平房仓,提高散粮进出仓作业能力。

四.总体布局

依托**Y型南北疆铁路线和国道、省道放射状公路网,构建“两大通道、三级节点”的总体框架。“两大通道”是指**粮食外运通道和自治区内产区至销区的粮食物流通道。其作用是形成粮食流通主通道,提高流通效率。“三级节点”包括一、二、三级节点。一级节点:年中转能力在70万吨及以上,将乌鲁木齐、伊犁州直和阿克苏的三个现代化粮食物流基地建设成为一级节点;二级节点:年中转能力为20~70万吨,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十六个中转库建设成为二级节点;三级节点:年中转能力为10~20万吨,在粮食主产县建设十五个三级节点。其作用是形成以一、二级节点为核心、三级节点为基础的自治区内粮食流通分级对接网络。通过主要通道及关键节点的建设,形成技术统一、层次分明、流程合理、协调发展、衔接配套的高效粮食物流网络,以此带动周边地、州乃至县、市的粮食“四散化”发展。

(一)**粮食物流区域分布

1.粮食主要流出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六个地、州是粮食主要流出区。其中昌吉、伊犁州直、塔城主要供应北疆地区,阿克苏、喀什主要供应南疆地区。同时,昌吉、伊犁州直、塔城、阿克苏为供应外运商品粮的主要地区。

2.粮食主要流入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等五个地、市是粮食主要流入区。其中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和吐鲁番地区为纯销区。

3.粮食流量基本平衡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州、克孜勒苏克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等四个地、州是粮食流量基本平衡区。

(二)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及流量

**粮食流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商品粮在**市场上的流量,二是进出**的商品粮流量。

2004年**粮食总流量约为360万吨,其中外运粮食流量约50万吨,主要通过铁路运往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甘肃、广东、福建等省、区;**区内粮食流量约310万吨,以公路运输为主。

预计到2010年,**粮食总流量约为746万吨,其中,**区内流量400万吨,**外运流量346万吨。到2015年,粮食总流量约为1000万吨,其中,**区内流量470万吨,**外运流量530万吨。

1.**粮食外运通道及流量

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伊犁州直、阿勒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十一个节点的外运商品粮通过兰新铁路运出。

2004年流出量为50万吨。预计2010年流出量将可达到346万吨,2015年将可达到530万吨。

2.**区内运输通道及流量

(1)铁路运输通道

预计2010年将达到60万吨,2015年将达到80万吨。

•北疆铁路通道

伊犁州直的粮食通过精伊霍铁路、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运往乌鲁木齐、奎屯、石河子、吐鲁番和哈密等地区;昌吉的粮食集并到乌鲁木齐、通过兰新铁路运往石河子、吐鲁番和哈密等地区。预计2010年流出量将达到19万吨和9万吨,2015年将达到24万吨和13万吨。

•奎-阿铁路通道

塔城和阿勒泰等两地区的粮食通过奎-阿铁路、兰新铁路运往奎屯、石河子、乌鲁木齐、吐鲁番和哈密等地区。随着两河流域开发将使阿勒泰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预计2010年流出量将分别达到8万吨和3万吨,2015年将达到11万吨和7万吨。

•南疆铁路通道

阿克苏、喀什等两地区的粮食通过南疆铁路、兰新铁路运往巴州、乌鲁木齐、吐鲁番和哈密等地区。预计2010年两地区流出量将分别达到10万吨和11万吨,2015年将达到13万吨和12万吨。

(2)公路运输通道

**区内的邻近地州市之间和各地州内粮食的中、短途运输主要依靠公路来完成。以216、217、312、314和315等国道及**区内主要省道形成公路粮食物流通道,预计2010年将达到340万吨,2015年将达到390万吨。

(三)主要粮食物流节点

1.一级节点

建设乌鲁木齐、伊犁州直、阿克苏等三个一级节点,主要承担粮食中转外运任务,同时兼顾**区内粮食中转任务,一级节点应具备70万吨及以上年中转能力。

2.二级节点

在**区内共建十六个二级节点,承担粮食外运和**区内粮食中转任务。其中十一个节点现有中转仓容经改造后能满足中转要求,约60万吨仓容需要改造,其余五个节点需扩建或新建仓容20万吨。二级节点应具备20~70万吨年中转能力。

3.三级节点

在**各地州市的重点产粮县建立十五个三级节点,承担为一级和二级节点收购和输送粮食的任务。三级节点应具备10~20万吨年中转能力。

五.主要项目

为适应粮食现代物流快速中转的需要,在关键节点新建粮食中转库,改造粮食仓储设施,购置散粮汽车和散粮火车皮,配套火车、汽车散粮接发设施,配备适于中转的作业能力大的平房仓散粮进出仓设备。

(一)粮食中转库项目

新建中转仓容57.5万吨,提高粮食外运及**区内流通关键节点的快速中转能力。

在乌鲁木齐、伊犁州直和阿克苏等三个一级节点上重点建设中转库,新建和扩建12.5万吨立筒仓、10万吨浅圆仓和15万吨平房仓,并逐步发展成为粮食物流基地,配备散粮装卸设施和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车辆,建成具有快速集散、周转储存、梯度辐射功能的大型粮食集散中心。

在克拉玛依、石河子、阿勒泰、喀什和吐鲁番等五个二级节点上,扩建20万吨平房仓。其中克拉玛依、阿勒泰、喀什等三个地、市的中转库承担外运商品粮的中转任务,其他中转库只承担**区内粮食的中转任务。

1.乌鲁木齐粮食物流基地。以乌鲁木齐北站国家粮食储备库的现有设施及仓容为基础扩建5万吨立筒仓,改造铁路专用线。2015年可中转粮食70万吨。

2.伊犁粮食物流基地。在伊宁县开发区新建5万吨立筒仓、5万吨浅圆仓和10万吨平房仓,新建1110米铁路专用线。2015年可中转粮食80万吨。

3.阿克苏粮食物流基地。在阿克苏市新建2.5万吨立筒仓、5万吨浅圆仓和5万吨平房仓。2015年可中转粮食70万吨。

4.二级节点中转库。在**的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关键节点上扩建20万吨平房仓。2015年合计可中转粮食230万吨。

(二)改造粮食仓储设施项目

为改变自治区粮库点多面广、规模小、设施落后的现状,适应**区内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需改造仓容90万吨,完善仓房的防潮、防雨、保温及机械通风、电子测温、工艺设备等仓储设施,承担**区内粮食收购及中转任务。

(三)散粮运输工具项目

散粮运输工具和装卸设施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粮食散运发展的瓶颈。第一阶段的前期,在重要通道的主要节点,先行试点,适量配备散粮火车皮、散粮汽车等散粮运输工具,实施粮食散运。规划购置散粮汽车150辆、散粮火车100节。取得成功经验后,在政府政策扶持下,通过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逐步推广散粮运输。

(四)散粮接收发放设施项目

粮食加工厂和粮库等物流节点是推行粮食散装、散运、散存、散卸的关键环节。在三个粮食物流基地、五个铁路沿线的粮食中转库和五个骨干加工企业,改造和新建散粮接收、发放设施。

根据散粮集装箱的发展趋势,适时发展散粮集装箱运输,配备散粮集装箱接发设施,促进公铁联运的发展。

(五)平房仓散粮机械化进出仓设备项目

十三个地州市粮食中转库的157万吨平房仓,配备单机产量为100吨/时的散粮机械化进出仓设备。其中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伊犁州直、阿克苏、阿勒泰、喀什、库尔勒、奎屯等地州市的中转库主要承担外运商品粮的中转任务,其他中转库只承担区内粮食的中转任务。

(六)粮食批发市场项目

在重要粮食物流节点和集散地建设功能完善、交易方式先进、信息透明、符合粮食现代物流理念的新型综合粮食批发市场,配备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等设施,形成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建立区级批发市场1个,区域性批发市场2个,完善信息采集与系统、价格监测系统、分析预测系统、网上交易系统,与全国形成网络一体化,并带动**中、小型粮食批发市场的发展。

(七)粮食检验检测设施项目

改变粮食收购检测指标不完整、不规范的现状,加强化学指标和卫生指标的检测功能,在粮食批发市场和各节点建立常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并完善区、地州两级粮油质量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区级质检站1个,地州级质检站2个。同时,在关键的节点上,建立质检工作站,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企业的检验检测设备。建设内容是加强实验装备,提高检验能力,达到能检测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的要求,具备检测食品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食品添加剂、微生物、食品营养和有害物质等项目的能力。

(八)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通过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粮油市场监测系统、粮油储备库存监测系统。同时,利用网络技术,收集粮食物流信息,监测市场变化,分析粮食供求趋势和市场价格走向,对承储自治区和地州储备粮的各个粮库进出库数量、质量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准确地向自治区粮食应急指挥部粮食预警信息,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各级政府有关粮食方面的政策、法规,为企业提供商务信息,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服务。

为保持远期发展的灵活性,加强规划的柔性管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可对以上本规划确定的项目类别和具体项目进行适当调整。

随着两河流域开发和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的产销区分布将发生较大变化,必要时,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完善粮食仓储设施。

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规划项目总投资为92,890万元。

**-2010年,规划投资42,890万元;2011-2015年,规划投资50,0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财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对**粮食物流设施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同时要更多地发挥企业和市场作用,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管理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自治区粮食局将根据规划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确定项目,并制定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实施办法,规范对项目的管理。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具体项目必须按照一定的资质要求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估,并按规定申报核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各项法规制度。

(二)加强政策支持

粮食物流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自治区及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和各项优惠政策,促进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粮食物流项目用地优先规划安排。

(三)改革体制

进一步创新体制,整合资源。对于中央储备粮**分公司及**建设兵团等粮食物流设施,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使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益,使重点项目发挥最大的引导带动作用。努力探索引进社会资金进入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领域,形成粮食物流多元化投资的格局,要进一步推动仓储设施社会化和运输服务市场化改革。

(四)加强协调

自治区和地州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粮食现代物流工作,统一思想,加强协调,采取措施,具体落实。有关部门要为发展散粮运输方式提供便利,降低运输成本。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推进粮食“四散化”,保证有组织地实施**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

(五)加强人才培养

现代物流范文第3篇

积极推动农产品促销活动出成效

近年来贵州省多次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产品供求、价格发生了较大波动,严重影响了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农业部大力支持下,加大农产品宣传力度,创新农产品促销方式,加大农产品市场储备,充分发挥“金阳国际会展中心”(西南最大的会展中心)优势,积极参与农业部全国农产品金秋行活动,认真做好茶博会、辣博会、酒博会、特色农产品交易会、2011“迎新春”农产品直销会、万人品茗和第九届全国农产品交易会等形式多样的农产品市场推介和促销工作,有效促进了贵州省农产品市场的繁荣,切实保障了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对农产品市场推介和促销活动,贵州省专门安排了近200万元用于促销活动的宣传推介,并采取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策略,召开面向全国的新闻会,以省政府的名义向省内外政府部门和客商发邀请函,在贵阳市各交通要道以及人流量大的路段设立大型路牌广告、空飘、灯柱、条幅和车身广告等进行主题宣传,面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在贵州电视台公共频道、大众频道和贵州新闻台等媒体上播报有关信息,在贵州日报等各家媒体同时刊登、集中农展会信息、到上海、深圳、重庆等地开展万人品茗活动等等,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吸引了大量采购商、营销商及市民踊跃参观采购与经贸洽谈,取得了良好的展会效果。

贵州省以“生态贵州・绿色产品”为主题,以高品质、国际化的水准,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的农产品促销活动,2011年全省各类农产品促销活动现场成交总金额近2亿元,签订各类合同订单等金额44.53亿元。进一步展示和巩固了中西部地区“十一五”时期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成果,推动了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市场贸易的整体繁荣和发展,达到了“保障供给、促进贸易”的目的。

精心打造农产品现代物流园区

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发展不景气影响,农产品进出口大幅下降,特别是贵州省近年来连续不断遭受多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供求、价格发生了较大波动,严重影响了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创新农产品物流,加大农产品市场储备,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贵州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传统意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力度,借鉴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理念,精心规划设计打造,建成了“贵阳石板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该物流园的建成,打破了传统意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模式,将通过其完善的功能配制和集团覆盖,以贵阳市为核心向全国辐射,重点辐射全省区域4000万消费人群,成为年交易量超100万吨、交易额超百亿元的交易平台,同时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构筑区域性农产品集散地,满足贵州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物流园可吸纳进场经营户5000户,提供社会就业岗位近2万个,带动种植、养殖、加工农户超过50万户。贵阳石板农产品物流园的建成,为贵州省委省政府、农业部和有关部门及时提供有效的价格参考信息,在为贵州省保持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和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繁荣城乡经济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保障市场供给

2012年,要大力扶持蔬菜和水果贮藏、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打造品牌,增加效益;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模式,以“订单”、“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提高果蔬生产水平的同时,不断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要帮助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和连接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加强宣传推荐工作,扩大销路与货源

2012将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加强全省蔬菜、精品水果产业和产品宣传推介,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支持一批主要从事蔬菜和水果经销的公司、专业组织和运销大户加快发展,提高销售组织化程度。协调铁路运力,疏通和用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增强贵州果蔬产品品牌意识,支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吸引企业、客商来贵州省投资精品水果产业。

深入调查研究,摸索市场流通新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十二五”规划,着眼于一切有利于发展,一切有利于民生,积极搞好市场建设规划,加强对定点市场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根据市场建设和发展需要,2012年将深入全省各大市场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定点市场在新时期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摸索一条适合贵州发展的市场流通新机制。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积极主动地应对农业市场波动,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市场稳定。同时,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次序,形成良好的交易环境,保证群众安全消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全力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对有改扩建项目的农产品市场的督促指导。

加强信息服务和品牌建设

加强定点市场的信息服务,提高市场应对价格变化的能力。结合“金农工程”的实施,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和信息传输功能,使之成为信息采集的主要渠道,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和农村信息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重要环节。

现代物流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服务客户服务企业竞争力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压力。商品在进入成熟期以后,顾客对于商品的比较不仅仅放在质量方面,而更侧重于伴随商品购买所得到的服务,服务在顾客决策中已占据重要地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客户服务,去主动靠近顾客,并以顾客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服务成为企业竞争力重要表现。作为顾客服务主要构成部分的物流服务,则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竞争的中心逐步转移为物流服务的竞争。目前许多大型制造业、零售业的跨国公司,为争夺全球市场,把物流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它们也从高效率、优质的顾客服务中获得巨额利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和确定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保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物流服务的内涵

物流服务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包括内部和外部客户)的物流需求,开展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结果。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它本身并不创造商品的形质效用,而是产生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站在不同的经营实体上,物流服务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1、作为客户服务一部分的物流服务

从工商企业的经营角度看,物流服务是企业物流系统(logisticssystem)的输出,是保证顾客对商品可得性的过程。企业物流服务属于客户服务的范畴,是客户服务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这里,物流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1)有顾客所期望的商品(备货保证)

(2)在顾客所期望的时间内传递商品(输送保证)

(3)符合顾客所期望的质量(品质保证)

日本物流学者阿保荣司教授认为,用以解释物流概念的“距离理论”强调的是物流在克服空间距离方面发挥的作用,很难反映出物流的真正目的。应该用“到达理论”替代“距离理论”。“到达理论”强调物流服务的本质是将商品送达到用户手中,使其获得商品的“利用可能性”。利用可能性等于存货服务率与配送服务率的乘积。如果存货随时能够满足订货要求,则存货服务率为100%;所订货物在按规定的时间准确送达到用户手中,则配送服务率为100%。如两项服务率都是100%,则用户的商品利用可能性也就达到100%。这个观点实际上体现了logisticssystem(后勤保障系统)内涵。现代物流对于服务要求可以用5r(5个“合适”)来表示,即将合适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到合适的地点。

2、作为物流企业产品的物流服务

从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角度看,物流服务就是企业的产品,其产品内容就是物流服务的内容。物流企业的服务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在能力上满足货主需求,主要表现在适量性、多批次、广泛性(场所分散)等方面;在质量上满足货主需求,主要表现在安全、准确、迅速、经济等方面。物流企业的服务市场,来自于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因此,物流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开拓市场,首先要把握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内容和特征,将物流服务融入到工商企业的物流系统当中去,树立以货主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二、物流服务与工商企业竞争力

作为企业客户服务一部分的物流服务,最终要通过顾客的满意度体现出来。客户对于企业物流服务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商品的库存保有率、订货周期和配送水平等方面。

不久前,日本的日经bp社长篇连载,题为“战胜中国制造——日本企业的五张王牌”。该文提出,日本制造企业要在和中国制造的对抗中东山再起,可以在先进生产方式、及时响应客户、专利技术、质量品牌、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提升潜力。零售商伊藤洋华堂认为,日本的买家不应光把目光盯在国外市场上,忽略了日本制造的优势。虽然日本生产的服装比中国货要贵得多,但中国服装产品从下订单到摆上柜台的供货周期长达三周,而日本产品则只需一周,这一优势对日本洋华堂来说极富吸引力(中国经营报,2003-06-30)。

上述例子说明,在市场瞬息万变,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需求个性化日趋明显的环境下,供应商的供货周期长短,直接关系到作为下游企业零售商经营效益的高低。零售商期望制造商能够对订单做出快速反应,以便在最终消费者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所需商品,以便把握每一个商机。供货周期的缩短,还有助于需求方降低库存,节约费用支出。同样,对于最终消费者来说,希望能够在零售商那里买到品种齐全的商品,并享受到良好配送等服务。供货周期和配送服务以及库存保有率正是构成企业物流服务的主要内容,物流服务是增强商品的差异性、提高商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运作水平,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物流服务的水平决定于企业的物流系统,而物流系统的工作涉及到众多的方面,如销售预测、结点网络设计、原材料采购供应、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等。其中的每一项工作的质量,都会影响到作为系统输出的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首先必须提高物流系统中的每一项工作质量。

现代企业物流系统不仅仅是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功能”的整合结果,而是基于采购、生产、销售、物流(pd)一体化的后勤保障系统(logisticssystem),或者说商品供应系统。这个系统相当于企业的后方支援系统,前方就是市场。企业除了向市场提供合格的、可以让消费者接受的、具备一定功能的有形商品外,剩下的主要就是物流服务。有形产品通过生产系统制造出来,而物流服务则通过物流系统(logisticssystem)产生。因此,现代企业物流系统所涉及的工作已远远不是用运输、仓储活动等可以涵盖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运输和仓储只是实现物流系统输出的手段和工具。

三、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

保证具有优势的物流服务水平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在适当的物流成本下提供最优的物流服务,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随着市场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因此,合理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对顾客服务进行调查。通过问卷、专访和座谈,收集物流服务的信息。了解顾客提出的服务要素是否重要,他们是否满意,与竞争对手相比是否具有优势。

2、顾客服务水平设定。根据对顾客服务调查所得出的结果,对顾客服务的各环节的水准进行界定,初步设立水平标准。

3、基准成本的感应性实验。基准成本的感应性是指顾客水平变化时成本的变化程度。

4、根据顾客服务水准实施物流服务。

5、反馈体系的建立。顾客评定是对物流服务质量的基本测量,而顾客一般不愿意主动提供自己对服务质量的评定,因此必须建立服务质量的反馈体系,及时了解顾客对物流服务的反应,这可以为改进物流服务质量提供帮助。

6、业绩评价。在物流服务水平试行一段时间后,企业的有关部门应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有没有索赔、迟配、事故、破损等。通过顾客意见了解服务水平是否已经达到标准;成本的合理化达到何种程度,企业的利润是否增加,市场是否扩大等等。

7、基准与计划的定期检查。物流服务水准不是一个静态标准,而是一种动态过程,也就是说,最初顾客物流服务水准一经确定,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经常定期核查、变更,以保证物流服务的效率化。

8、标准修正。通过对物流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和效果的分析,如存在问题,需要对标准做出适当修正。

四、中国企业物流服务的现状

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对生产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物流环节顾及较少,可控能力有限。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等传统观念和作法,使企业物流服务水平还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

1、企业内部轻视>

流服务,不能上下一致遵循物流服务规定,以至物流服务水平不能与需求方达成共识,物流服务不能获得顾客满意。

2、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程序不清,高层管理人员不关心物流水平的确定,一味强调低成本运作,未从全局考虑就予以确定或直接交由物流部门确定物流服务水平,责任不清。

3、在物流水平的确定过程中,未能详细了解顾客有关物流方面的需求,也缺乏对竞争对手物流服务水平的了解。

4、企业对物流服务外包认识不到位。美智管理顾问公司(mercer)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2年合作完成的中国专业物流市场调查报告中指出,企业对使用专业物流公司提供物流服务的态度,仍然是阻碍专业物流供应商吸引客户的最大的障碍之一。许多物流企业在开发潜在客户的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能做,包出去干什么"。这说明许多企业可能就没有将物流外包的想法,没有认识到使用外部物流服务是提高企业自身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的物流服务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物流服务没有融入到企业的竞争战略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影响企业的目标收益和长期的竞争优势。

五、企业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加卓有成效地从事物流经营活动的能力。由于企业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竞争力能力的高低,因此,如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1、转变观念,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

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不应只站在供给的一方考虑,而应把握顾客的要求,从产品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由于产品导向型的物流服务是根据供方自身需要所决定,难以适应顾客的需求,容易造成服务水平设定失误,同时也无法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格局及时加以调整。而市场导向型的物流服务则是根据经营部门的信息和竞争企业的服务水平有针对性的加以制定,因而更加接近客户的需求,并能对其及时进行控制。

2、开发差别化物流服务

企业在制定物流服务要素和服务水准时,应当保证服务的差别化,即与其他企业物流服务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这是保证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也是物流服务战略的重要特征。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具有对比性的物流服务观念,即重视了解和收集竞争对手的物流服务信息。

3、建立物流信息系统

为了谋求物流服务的高效率与高质量,必须建立一个能够迅速传递和处理物流信息的信息系统,这是物流服务的中枢神经和支持保障。利用电子化、网络化手段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实现从网络前端到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

4、借助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包已成为商业领域中的一大趋势。企业越来越重视集中自己的主要资源于主业,而把辅助外包给其他企业。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已逐步将物流功能委托给外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有些公司虽然还保留着物流功能,但越来越多地开始由外部合同服务来补充。物流功能外包方式对于企业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以及降低物流成本产生了积极作用。

首先,外包能够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经营中较高的成本之一。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由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经验,有利于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企业可以不再保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和设备,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也可转嫁给专业物流企业来承担,从而可减少投资和物流运营成本。

其次,外包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服务。专业物流企业在帮助企业提高自身顾客服务水平上,有其独到之处。专业物流企业利用信息网络和结点网络,加快订单处理速度,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进行门对门运输,实现货物的快速交付,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通过其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加强对在途货物的监控,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的意外事件,保证货物及时、安全送达到目的地。另外,产品的售后服务、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等工作也可由专业物流企业来承担。

六、合理设定企业物流服务水平

企业对其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并不是漫无止境的,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必须以高成本作为支撑,而过高的成本势必影响企业的收益,进而会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在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时,还应充分注意物流服务水平合理化的问题。在合理设定物流服务水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物流服务应与顾客的特点、层次相符

由于顾客的需求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在确定物流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制定多等级的物流服务或服务组合势在必行。企业在决定物流服务时,应把物流服务当作有限的经营资源对待,根据顾客的经营规模、类型和对本企业的销售贡献度的大小,将顾客分成不同的层次,按顾客的层次确定服务水平。

2、在确定物流服务水平时,要权衡服务、成本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由于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的关系,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必然导致较高的成本。合理的物流服务水平,应使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保持平衡,并实现物流服务的整体最优。

3、对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要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对物流服务的实施情况,应根据市场形势、竞争对手状况、顾客的需求、商品特性等的变化,定期进行评估。检查有无索赔,有无误配、迟配、事故、破损等现象发生,了解当前服务水平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以便做出相应的改进。

【参考文献】

1.詹姆士.斯托克,莉萨.埃拉姆.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现代物流范文第5篇

生产流通关系的大调整,必然使传统储运面临变革的压力。根据经验和改革发展趋势,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储运必然向现代物流转化。

一、不“变”不行吗?

传统储运企业(指传统的采用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公司和储运公司)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给储运企业的生存造成巨大压力。

1、传统储运业的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储运业主要提供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等服务,它由两类组织组成,一类是专业储运企业,一类是生产、批发、零售企业内部的储运部门。其顾客主要有两类,一是制造企业,一是批发与零售企业。从传统的流通渠道的角度来看,商流是从制造商经批发、零售到消费者的,与之相对应的物流则是从制造商经储运企业或储运部门到批零企业再到消费者的。现在,消费市场顾客需求己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适应顾客需求的这一重大变化,商流渠道发生了大规模重组,带来物流渠道的重组,其结果是在商流领域出现了多级经销制、多级代销制、多级制及配送制(配送制被视为具有商流功能的一种流通组织形式),在物流领域出现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传统储运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中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为此,传统储运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2、传统储运业存在着体制、经营管理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传统储运业中大多数是国有储运企业无论是在自身的资源方面,还是在其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都面临许多困难和弱点,这些都是传统储运业生存与发展的障碍。

除了因为受到上游、下游及自身的挑战以外,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化还是发展我国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是扶持和发展储运行业的需要,也是提高流通效率、挖掘第一利润源泉的需要。

二、“变”,正当其时!

首先要说明一点,传统储运可以向很多其他行业转化,向现代物流转化只是一种途径。实践证明,前几年在发展多种经营的热潮中,不少储运企业已经转向产品制造、房地产开发、零售、餐饮、旅游、种养殖等多种行业,有的己经彻底摆脱了原有的储运行业,有的企业储运己变成副业,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不能"轻装上阵",难以摆脱储运业,他们向现代物流转化最有可能,这是因为:

1、现代物流与传统储运在业务功能上有继承性。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现代物流企业的前身就是批发企业或储运企业,如日本菱食、大田花卉等的前身均是储运和批发,现在物流已是这些公司的业务主体。我国台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统批发、储运也向现代物流转化,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公司,如捷盟行销、新竹货运、德记、东源储运等。

现代物流的主体功能是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传统储运是以仓储与运输为主要业务的行业,这种业务功能上的继承性使得这种转化比进入一个陌生行业具有更低的"门槛"。因此,在业务功能上不需要另起炉灶。

2、传统储运具有向现代物流转化的物质条件。这里讲的现代物流不是国外全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高科技的物流,而是结合国际物流发展趋势和我国传统储运业改造的现状,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其与国外现代物流的主要区别是,我们的现代物流主要追求机制与管理的现代化,而不是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因此,近50年来我国储运业积累下来的设施与设备基本上可为发展我国现代物流所采用。因此,在设施设备上不需要大量投资。

3、传统储运具有适合国情的具体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在现代物流中仍可发挥作用,比如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在推行"被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时所采用的大宗商品的批发、调运组织方式及合理运输的一些具体作法,仍可为现代物流所借鉴。因此,在管理上不需要从头学起。

现代物流与传统储运是同一个行业,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化,还是在搞本行,可以充分发挥行业特长,在发展现代物流中逐步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这比将投资分散到另一个全新的行业更具有优势。

三、“变”的技巧……

我国传统储运与现代物流也存在较大差距,在传统物流渠道发生剧变后,传统储运如今也困难重重,马上还要面临物流市场进一步对国外开放的压力,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化已迫在眉睫。传统储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向现代物流转化:

完善物流、配送功能。

传统储运为了完善功能,按现代物流特征的要求,也可能提供一些外延有所延伸、内涵有所深化的配套性、系列化服务,其中有些服务已属物流范畴,但由物流经营者提供,如代买卖双方结算货款、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提供采购信息及咨询服务、供应商承担一定的商品促销、店铺商品陈列等活动,这些在国外都叫增值服务,是现代物流应大力提供的服务,但这些只是物流的辅助活动,物流商并没有运用大量流动资金去从事实际的商品买卖,即物流商仓库中的商品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这与批发商或经营其他业务的服务商向现代物流转化就有很大的区别。

建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传统储运企业离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只有一步之遥,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化也应最为容易。与前一个问题相似,由传统储运企业转化成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应在功能定位上区分开来。以传统储运为基础,建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与厂商共建

成为厂商的物流商、存货商、运输商、中转商、配送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厂商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

与批发商共建。

成为批发商的物流商、存货商、运输商、配送商、流通加工基地及批发商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

与零售商共建。

成为零售商的物流商、存货商、配送商、流通加工基地及零售商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与其他机构共建。

成为其他机构的物流商、存货商、运输商、中转商、配送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其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为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物流商自己独立建立

为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及其他机构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储运企业建立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与传统储运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同,需要的设施设备条件也不同,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应加以区别。

加强网络建设

储运企业是专门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传统储运划地为牢、部门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同行业的储运企业,尽管在同一城市、同一地区,各自的储运设施只有一墙之隔,但不能共用,不能形成网络;既使是我国著名的储运企业集团,哪怕网点遍布全国,但由于采用母子公司结构,集团公司内部的物流资源并不能共用,这就影响了这些企业在大范围内合理组织物流活动的能力。现代物流要求储运企业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何区域内(包括国际)的物流任务,同时物流成本还应合理。没有这种能力,商品供应、补货及配送的及时性就得不到保证,就会影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完成这种任务,必须建立任意区域内的物流网络,单靠一个企业是永远也无法完成的。事实上,任意区域内均有足够的物流资源,只是没有联成网。以上分析也适用于物流信息网络。因此,在现代物流条件下,储运企业必须尽可能进行横向联合,开放各自的物流资源。

要使传统储运达到现代物流特征的要求,我们可能还需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目前不可冒进、盲目求洋,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这种转化,最终转化成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范文第6篇

在百度上输入“什么是现代物流”,就可以得到如下定义:现代物流(Modernlogistics)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在中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中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物流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区别。

二、服务营销的理念

服务营销与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区别,或者说服务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延伸和扩展。市场营销观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围绕市场需求来做的。而服务营销观念则是以服务为导向,企业提供的是服务,服务是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广告宣传、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的事,甚至是每一位员工的事。也就是说服务营销比市场营销更加关注服务本身,例如服务的标准、服务的质量、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等等。不少学者和企业家都认识到服务对企业长期发展和形成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服务营销与有形产品的营销也是不同的,因为有形产品本身就可以向顾客展现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服务就无法做到,任何服务都是无形的,它们的营销更加复杂,如工作人员的表情、态度、举止、谈吐等都是服务营销的一部分。

三、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

1.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

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因此现代物流企业提供的是服务,而且通常是无形服务。服务营销贯穿了现代物流的整个活动过程。例如在运输过程中,现代物流企业对运输工具、运输路线、运输时间及地点等方面的选择都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基础。同样,在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过程中,物流企业所要考虑的都是如何让顾客满意,如何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说,现代物流离开了服务营销的理念就失去了与竞争对手竞争的能力。对于物流企业的客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普通的标准化的服务,而是符合他们需要的、可以为他们带来便利的服务。因此,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取决于其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达到或超过客户所期望的程度。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顾客是否对该企业具有忠诚度和是否愿意与该物流企业建立持久的联系。

2.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长,外资企业的进入越来越多。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日益增多,如何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是物流企业当前应当重视的问题。我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每年约有2.6万亿元左右的物流支出,要想从中获得较大的份额,关键是物流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现代物流服务的定制化程度较高,不管是对物料供应的服务,还是商品配送的服务,都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去进行服务的设计与提供,这种高定制化的服务只有通过采用服务营销的策略才能够实现。

本文认为我国的现代物流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为不同的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首先要制定顾客服务的标准;顾客服务的标准要因顾客而异,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需求,从而对服务标准的定义也不同。其次,要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不少物流企业的员工都存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理念落后等问题,导致无法很好地为顾客解决问题。服务营销观念有利于物流企业实现和强化近几年来在市场竞争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服务个性化和差异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普遍趋势的开放式竞争态势下,如何将服务营销观念进行归纳并形成对现代物流企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服务营销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物流范文第7篇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物流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需要发展现代物流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交通,与之相适应,必须要有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作为保障。传统的物流从“后勤服务”、“实物配送”起源,发展到今天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供应链全过程实现一体化,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现代物流含有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现代科技智能、信息手段、专业人才等,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不可缺少的。

(二)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需要发展现代物流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据统计,到1999年8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5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现代物流的观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中国能有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过去主要依靠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境外投资者的需求。我国正在积极加快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进程,且近期有望实现。加人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外资企业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及场。面临这一必然趋势,同样需要发展现代物流。

(三)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发展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创造利润的第三重要源泉,也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对生产领域内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可控能力十分有限。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等传统观念,在“采购黑洞”、“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以计算。1998年底,列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8.2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6094亿元人民币,占其全年产品销售收入的9.6%;如果加上应收账款12315亿元,两项资金占用为产品销售收入的29.1%。1998年这18.2万家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41次。可见,我国企业在压缩资金占用和加快资金周转上大有潜力可挖。

(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发展现代物流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进一步拉动内需,并带动社会投资和启动消费,是解决需求不足的有效措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措施。现代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潜在需求巨大,相对传统的物流业,它属于产业的优化升级;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好属于需要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生产与流通领域的集约化程度,改善粗放型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中国物流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新中国自1949年建立至1978年的近30年间,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与此相对应,企业生产按计划组织,物资供应按计划调拨,产品销售按计划分配,交通运输按计划执行,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都是由各级政府按部门,按行政区域通过计划手段进行分配和供应的。涉及“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均完全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企业基本没有自主经营的空间。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方式,在生产规模小、产业结构简单、基础设施短缺、物资供应匮乏的经济发展阶段,虽然使政府比较容易掌握当时的社会物资供应状况,能在一定范围内调剂余缺,保持社会供应的相对稳定,但却导致了条块分割,自成体系,机构重叠,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相互分离,社会库存量大,物资周转缓慢,资金占用较多,给社会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可以说,这个时期中国还没有“物流”的概念。

1979年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宏观经济环境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经营自增加,多种经济成分进入市场,国民经济步入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的物资分配体制、商品流通体制、交通运输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逐步放开了对企业生产、物资、价格的管理,工业企业开始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自主决定其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商贸企业根据流通体制改革和供应方式的调整变化,开展了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交通运输企业突破传统的经营观念,把业务范围向运输前后的两头延伸。货运企业作为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开办了货物托运、接取送达、订舱配载、联运服务等多项业务。在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现代物流的概念及管理方式开始引入我国。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逐步转型,经济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商品供应日益丰富,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物流服务企业,大致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商业、物资储运企业经过重组改造,利用原有仓储设施建设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向用户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第二种是交通运输企业和货运(含联运、集装箱)企业通过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开展门到门运输,进而转向为用户提供部分物流服务;第三种是工业生产企业自身成立相对独立的机构或实体,自己全部承担其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后勤保障服务;第四种是少数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面向社会提供公用型物流服务。此外还出现了连锁商业配送、航空快件运输和专递服务等。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现代物流虽有一些发展,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三是有点无网或有网不畅,信息交换渠道不完善,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四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五是关于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特别是实际运作,更为滞后。

三、关于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正处于发展现代物流的大好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正在转变,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备。加快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社会综合服务能力,构筑货畅其流、方便及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物流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及工作目标。

下面我就中国现代物流发展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供参考:

第一,将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从中央政府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物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工业生产部门、内贸和外贸部门、交通运输部门,都加大了发展现代物流的工作力度,纷纷举办学习班、研讨会,组织人员到国外培训考察,指导所属行业企业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据了解,山东、上海、北京、深圳、青岛、长春等许多地方政府,已将现代物流业列为政府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山东省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宣传和探索,现已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开始启动“优化企业物流管理”试点工作。深圳市已明确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很多企业,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认真研究后,已将企业的物流能力定位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另据中国仓储协会今年3月组织的一次典型调查,反馈信息的企业中有45.3%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商。由此可见,现代物流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二,企业应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样,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中,企业理应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主体。发展现代物流固然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推动,但不能采用行政手段,而应主要通过市场规律来运作,以企业为主体来实现。

工商企业作为物流服务的需求者,必须增强现代物流的意识,认识到物流与企业的整体工作紧密相关。搞好企业物流,优化供应链,对企业不仅不会多花钱、增加支出,反而会节省经费、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

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专业物流等企业作为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必须突破传统的经营观念和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为目标,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现代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的方式、范围、品种、对象可以多种多样,不能强求一个模式。企业之间既是一种竞争关系,更是一种合作关系,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是现代物流的“结果”。

第三,政府部门要为实现物流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改进管理、搞好服务,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政策引导,主要是制定促进发展、加快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为从事现代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用发展的观点和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

改进管理,主要是调整管理思路和工作方式,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重点制止行业保护、地区封锁和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维护供需双方特别是用户一方的正当权益。

搞好服务,主要是考虑我国的物流现状还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反映仍有许多困难和障碍。有关部门要从规划建设、技术改造、查验通关、交通管制、工商管理、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以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搞好协调服务。

第四,注意循序渐进,防止一哄而起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之间存在差距,基础设施的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区别。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沿海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物流需求比较旺盛,能够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和机会相对多些。因此,我们不能要求全国处于同一水平,大家都搞一个模式。虽然我们力争实现跨跃式发展,但必须从实际出发,能快则快,不能快则慢一点,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防止一哄而起,这是根据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来的。现代物流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涉及交通运输、服务、仓储管理、加工配送、信息网络、营销策划等多行业的综合性产业。不掌握内涵,不具备条件,一哄而上,搞“翻牌公司”,将会造成市场混乱,把好事办坏。

第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开拓创新

由于我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优强企业的先进经验,消化吸收已被实践证明的成功做法为我所用,是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好途径。北美、日本、西欧等国家不仅在物流理论的研究方面比较成熟,而且在实践发展方面已形成规模。都有许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还应注意结合实际开拓创新。由于条件不同,服务对象不同,用户的要求不同,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变化。

第六,加强宣传引导,加强研究探索,加强人才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加强宣传引导,使人们认识现代物流,接受现代物流的理念。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现代物流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这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兴旺发达的最重要、最紧迫的条件。

现代物流范文第8篇

1.传统储运业存在着体制、经营管理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例如,铁路货运企业,无论是在自身的资源方面,还是在其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都面临许多困难和弱点,这些都是传统储运业生存与发展的障碍。

此外,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化还是发展我国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是扶持和发展储运行业的需要,也是提高流通效率、挖掘第三利润源泉的需要。

2.传统储运业的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储运业主要提供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等服务,它由两类组织组成,一类是专业储运企业,一类是生产、批发、零售企业内部的储运部门。其顾客主要有两类,一是制造企业,一是批发与零售企业。从传统的流通渠道的角度来看,商流是从制造商经批发、零售到消费者的,与之相对应的物流则是从制造商经储运企业或储运部门到批零企业再到消费者的。现在,消费市场顾客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适应顾客需求的这一重大变化,商流渠道发生了大规模重组,带来物流渠道的重组,其结果是在商流领域出现了多级经销制、多级代销制、多级制及配送制(配送制被视为具有商流功能的一种流通组织形式),在物流领域出现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传统储运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中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为此,传统储运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二、传统储运如何向现代物流转化?

现代物流是传统储运转化的目标,与传统储运相比,它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物流反应快速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服务系列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目标系统化、物流手段现代化、物流经营市场化、物流信息电子化。铁路货运企业传统储运与现代物流也存在较大差距,在传统商流渠道发生剧变后,传统储运如今也困难重重,马上还要面临物流市场进一步对国外开放的压力,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化已迫在眉睫。这种形式下,传统储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向现代物流转化∶

1.完善物流、配送功能。传统批发也在向现代物流转化,但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化后的功能定位应与传统批发向现代物流转化的功能定位区别开来,定位雷同就会造成并加剧传统批发与传统储运转变成现代物流后的竞争,不利于这二种业态的发展。传统批发转变成现代物流后的定位是,既承担商流又承担物流,重心是为批发企业的商流活动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它应是批发方面的专家,批发企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来维持正常业务;而传统储运转向现代物流后,其功能应定位在为购销双方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上,它应该成为真正的物流、配送专家,属于购销之外的第三方,因此,国外把这样的物流叫做第三方物流。[注1]

传统储运为了完善功能,按现代物流特征的要求,也可能提供一些外延有所延伸、内涵有所深化的配套性、系列化服务,其中有些服务已属商流范畴,但由物流经营者提供,如代买卖双方结算货款、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提供采购信息及咨询服务、供应商承担一定的商品促销、店铺商品陈列等活动,这些在国外都叫增值服务,是现代物流应大力提供的服务,但这些只是商流的辅助活动,物流商并没有运用大量流动资金去从事实际的商品买卖,即物流商仓库中的商品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这与批发商就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储运与传统批发的角色分工是由市场经济调节的,尽管他们可以转化成完全相同的现代物流形式,但从竞争的角度来看,二者转变成现代物流后还是保持定位差异的好。

2.建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储运企业离物

流中心、配送中心只有一步之遥,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化也应最为容易。与前一个问题相似,由传统储运企业转化成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应在功能定位上区分开来。以传统储运为基础,建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与厂商共建。成为厂商的存货商、运输商、中转商、配送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厂商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

(2)与批发商共建。成为批发商的存货商、运输商、配送商、流通加工基地及批发商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

(3)与零售商共建。成为零售商的存货商、配送商、流通加工基地及零售商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

(4)与其他机构共建。成为其他机构的存货商、运输商、中转商、配送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其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为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5)物流商自己独立建立。为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及其他机构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储运企业建立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与传统的储运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同,需要的设施设备条件也不同,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应加以区别。

3.加强网络建设。储运企业是专门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传统储运划地为牢、部门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同行业的储运企业,尽管在同一城市同一地区各自的储运设施只有一墙之隔,但不能共用,不能形成网络,这就影响了这些企业在大范围内合理组织物流活动的能力。现代物流要求储运企业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何区域内(包括国际)的物流任务,同时物流成本还应合理。没有这种能力,商品供应、补货及配送的及时性就得不到保证,就会影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完成这种任务,必须建立任意区域内的物流网络,单靠一个企业是永远也无法完成的。事实上,任意区域内均有足够的物流资源,只是没有联成网。因此,在现代物流条件下,储运企业必须尽可能进行横向联合,开放各自的物流资源。

4.深化储运改革。我国的传统储运历来执行“不赔不赚、略有盈余”的经营方针,现在虽然能勉强度日,但目前也是困难重重,不改革绝对没有出路。

以上分别论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及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化的主要方法。采取以上措施可以促使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化。但要使铁路货运企业的传统储运达到现代物流的要求,我们可能还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这种转化,最终转化成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

注释:

[注1]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山东杰士国际培训中心第8页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山东杰士国际培训中心

2潘志强博士

彭志忠博士——————讲义

3中国国际货运协会—————-《国际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理论与实务》中国商务出版社(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4年5月

摘要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铁路货运企业还停留在传统储运阶段,面临着变革的压力,如何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化已刻不容缓。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这一课题(即传统储运为什么必须转化?为什么可以向现代物流转化?如何转化?),以期寻求找到解决目前铁路货运企业发展的出路。

传统储运如何向现代物流转化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发展培育了必要的微观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货运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技术基础。机遇摆在面前,可是铁路货运企业对物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特别是铁路货运企业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发展的巨大障碍。另外在制度方面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起点完成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化

现代物流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服务营销顾客满意竞争优势

一、现代物流的定义解析

在百度上输入“什么是现代物流”,就可以得到如下定义:现代物流(Modernlogistics)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在中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中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物流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区别。

二、服务营销的理念

服务营销与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区别,或者说服务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延伸和扩展。市场营销观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围绕市场需求来做的。而服务营销观念则是以服务为导向,企业提供的是服务,服务是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广告宣传、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的事,甚至是每一位员工的事。也就是说服务营销比市场营销更加关注服务本身,例如服务的标准、服务的质量、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等等。不少学者和企业家都认识到服务对企业长期发展和形成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服务营销与有形产品的营销也是不同的,因为有形产品本身就可以向顾客展现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服务就无法做到,任何服务都是无形的,它们的营销更加复杂,如工作人员的表情、态度、举止、谈吐等都是服务营销的一部分。

三、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

1.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

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因此现代物流企业提供的是服务,而且通常是无形服务。服务营销贯穿了现代物流的整个活动过程。例如在运输过程中,现代物流企业对运输工具、运输路线、运输时间及地点等方面的选择都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基础。同样,在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过程中,物流企业所要考虑的都是如何让顾客满意,如何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说,现代物流离开了服务营销的理念就失去了与竞争对手竞争的能力。对于物流企业的客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普通的标准化的服务,而是符合他们需要的、可以为他们带来便利的服务。因此,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取决于其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达到或超过客户所期望的程度。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顾客是否对该企业具有忠诚度和是否愿意与该物流企业建立持久的联系。

2.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长,外资企业的进入越来越多。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日益增多,如何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是物流企业当前应当重视的问题。我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每年约有2.6万亿元左右的物流支出,要想从中获得较大的份额,关键是物流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现代物流服务的定制化程度较高,不管是对物料供应的服务,还是商品配送的服务,都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去进行服务的设计与提供,这种高定制化的服务只有通过采用服务营销的策略才能够实现。本文认为我国的现代物流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为不同的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首先要制定顾客服务的标准;顾客服务的标准要因顾客而异,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需求,从而对服务标准的定义也不同。

其次,要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不少物流企业的员工都存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理念落后等问题,导致无法很好地为顾客解决问题。服务营销观念有利于物流企业实现和强化近几年来在市场竞争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服务个性化和差异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普遍趋势的开放式竞争态势下,如何将服务营销观念进行归纳并形成对现代物流企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服务营销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物流范文第10篇

全面了解**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准确把握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面临的机遇,借鉴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科学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方案,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指导原则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港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开发、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大招商力度,培育市场主体,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三)以《**新城总体规划》为指导,以现有物流企业发展规划为基础,依托市区已有研究成果,制定扶持政策,整合港口资源,完善配套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努力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组织机构

(一)聘请吴玉梅、王炳炎为顾问。

(二)成立由区人民政府区长王世益任组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易晓、**开发办副主任桂新民、**开发办副主任兼**街党工委书记魏久明、区发改委主任王建生任副组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发改委、经贸委,区农业局、水务局、交通局、国土局(规划局)、科技局、统计局、广电局、粮食局,**开发区财政分局、国土分局,**开发办秘书处、发展研究处、招商处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建生兼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在武湖二泵站办公。

(三)聘请**理工大学物流管理系教授**,市发改委物流处处长王强,市商委商业发展改革处处长**,市经济研究所**组成工作指导组。

四、工作内容

(一)开展专题调研。

1.**交通基础设施及货物运输的情况、问题;

2.**港、**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3.**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情况;

4.**产业发展现状和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及发展趋势。

(二)编写发展规划。

聘请**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等物流专家、学者编写**物流业发展规划。

(三)举行专题座谈。

召开物流相关企业、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物流专家学者参加的专题座谈会。

(四)外出考察学习。

组织发展战略方案起草人员到大连、成都、重庆等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考察。

(五)组织起草方案。

起草发展战略方案,征求意见并组织论证,制作规划图。

五、工作要求

(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指定分管责任人,深度参与,积极做好此项工作。

(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责任分解表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协调配合,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开发区财政分局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所需经费到位。

上一篇:会展服务范文 下一篇:绿色物流发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