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15:48:27

问题讨论法论文

问题讨论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议论文 讨论法 评点法 合作探究法

议论文相对于记叙文、诗歌、散文和其他文体,逻辑性强,语言相对枯燥,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就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唱独角戏,应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结合实际教学,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丰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采用讨论法、评点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笔者以讨论法、评点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例,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一、讨论法教学

讨论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由学生事先准备,课上进行讨论,再由教师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通过互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正如尹文汉在《高校人文课程教学要广泛运用讨论法》中所说的:“讨论法最大的优点是互动效应。”“讨论中形成的互动使师生之间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使课本知识与现实有更多的联系。”

在使用讨论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做好讨论的准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有吸引力且有讨论价值的论题,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准备发言提纲。其次,保证讨论有序进行。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与文章中心论点的关系,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问题的实质。最后,及时归纳讨论结果。课结束时,对整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以议论文《最苦与最乐》的教学为例,在课前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和文章背景,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作者眼中什么是最苦的事,什么是最乐的事?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有哪些依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课上,教师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一个负责找最苦的事,一个负责找最乐的事。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由组内推荐学生发言,然后由教师总结并明确答案。接着,全班根据小组讨论结果,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再让学生自由发言,得出最终结论。最后,老师梳理全文,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二、评点法教学

评点法是指在文章的关键处、词语的精细处设点,以便对文章的要旨所在、精彩之笔、疑难之处,以及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评论、说明、分析的教学方法。评是评注,点是圈点,评点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李卫华在《试论评点法与语文教学》中指出:“评点法的实质是一种读书时的质疑求解的方法,语文教学的宗旨、特性又决定其离不开这种方法。”因此,在议论文教学中需要运用评点法。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艺术匠心,更加细致地剖析文章的结构、语言及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在使用评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通读全文,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有关作者观点、立场的字词句进行圈点,从而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立足全篇,从整体着眼,突出重点,“点”不能过多,做到全面且有重点。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中与作者交流思想。划出精彩的句子,启发学生写出自己的观点、评论。点评要做到内容贴切,简明精炼。此外,对要评点的字词句进行对比,找出联系和区别,揣摩作者的立场和态度,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中,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学生发现文中反复出现“中国人”三个字,对其进行圈划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这几个“中国人”的含义一样吗?分析这几句话的语境,发现这几个“中国人”其实不一样。“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一句中的“中国人”是指除反动派之外的中国人;“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一句中的“中国人”是指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民;“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一句中的“中国人”是指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我们得知失掉自信力的是反动派,而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民。通过分析这几个“中国人”的不同含义能够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

三、合作探究法教学

合作探究法是大家对作文材料、新闻或热点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此概括阐述感悟或评论,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或根据所授课文的内容旨要,灵活联系相关新闻或重大热点事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样既可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主旨,使授课生动有趣、不拘一格,又可让学生学以致用,懂得许多社会知识,看清一些纷扰世相背后的实质,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关注社会、把握生活的能力。就热点问题,学生各有观点,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能特别开辟一片园地,可以进行时评体写作;平时允许甚至倡导学生在随笔、周记中,对他们关注的时事热点进行自由点评,那么,无疑会使得许多学生将目光从书本中扩展开,进而关注更广阔的社会,丰富自身的社会阅历,并为议论文写作积累大量的新鲜素材。

我们可以利用时评“一事一评”的针对性特点,培养学生采用紧扣关键,采用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循因问果、追根溯源、一分为二、求同存异等方式进行分析阐述的能力。因为时评绝不是简单地先叙述一下开头,再谴责几句,或者罗列出几种观点就匆匆搁笔。相反,时评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自身说理的细致、充分、深刻。因此,要增强学生议论文的说理性,不妨多让学生在时评中汲取营养,学会使用摆事实、作对比、讲道理等方法,让读者信之、服之。

问题讨论法论文范文第2篇

一、历史活动课的类型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岳麓版)有活动建议十三个。依据它们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1. 讨论交流类活动。即学生通过对历史史实的收集、分析、讨论和交流等,自主表达自己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的一类活动。如“思考并讨论,与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起义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有人说,辛亥革命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分组讨论一下,我们现在怎样才能真正体现五四精神。”

2. 模拟情境类活动。即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模拟历史生活中的场景,从而获得直观体验的一类活动。如“模仿雅典公民大会的形式举行一次班级会议。”

3. 材料搜集类活动。即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搜集、整理和表达历史信息、看法或观点的一类活动。这类活动在“活动建议”中所占比重较大,如“根据甲骨文的字形,找一找其中反映的有关商周政治状况的信息。”“寻找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以及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体会其中展现的时代精神风貌。”“参考柳宗元的《封建论》,写一篇《论封建》或《郡县论》的小论文。”“绘制一幅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简图。”“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了解的危害及禁毒的必要性。”

4. 观赏体验类活动。即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观赏进行历史体验和感悟的一类活动。如“朗读《巴巴拉・弗里彻》,体会其中的情感。”“欣赏《马赛曲》,体会法国人民争取民主、反对暴政的革命意志和爱国热情。”“观看《甲午风云》等影片,体会其中的爱国精神。”“观看反映十月革命的影视作品,感受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

二、历史活动课开展的形式

开展历史活动课,应该根据本地本校特点、活动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使活动课开展得更为丰富多彩,可以使活动课取得更好的效果。依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历史资料搜集法。历史资料搜集法可以说是活动课开展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因为活动课不论以哪种方式来开展都必须首先占有一定的资料,否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难以取得实际效果。为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如图书、报纸、实地调查、采访、上网等。其次,要让学生懂得搜集资料的步骤:明确主题、确定任务;根据情况、决定搜集渠道;捕捉信息、获取资料。再次,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资料。

2. 分组讨论法。所谓分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课堂讨论作为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营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习惯,而且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讨论交流类、模拟情境类活动课可以采取这种活动方式。一般来说,分组讨论法应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课前准备。①有效组合,组员明确分工。小组内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一个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检查员等。②精心设题,注重课前探究。讨论题的设计是影响讨论效果的关键因素,是讨论法成功实施的前提。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准备一份详尽的计划,最好能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出发,下一番重新制作的功夫,精心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或有争论性的问题,尽可能难易适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有一定的综合性,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步,课堂讨论。经过精心的课前准备,讨论课上,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就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疑问,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第三步,课后活动――学以致用。讨论课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可抽出一定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史书、编辑历史小报以及举行历史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心。

3. 专题辩论法。巴甫洛夫认为:争论是思想的最好媒触。经常展开辩论,对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专题辩论法适合于有正反利弊比较类的问题,讨论交流类常常可以采取此类方式。但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教师布置的课堂辩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把辩论法引入历史活动课呢?我的做法是:每次辩论前,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改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然后,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辩论的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例如,我曾组织过一次课堂辩论:分封制与郡县制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分封制优于郡县制”,反方的观点是“郡县制优于分封制”。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性,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4. 撰写小论文。讨论交流类、材料搜集类活动不少就可以采取这种形式来开展。通过历史小论文的撰写、展示与交流,培养学生谦虚好学、不断进取的自主研究精神和相互交流的意识。为使活动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做好三个阶段的工作:首先,撰写小论文前,教师要说明整个活动课的步骤,一般分为材料搜集、写作、交流和展示四个环节。其次,学生在写作论文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和资料,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写出不同风格的历史论文。再次,在论文写作完成后,教师要抓紧时间完成论文的批改评分工作,并尽可能通过各种形式加以交流、展示,以激励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5. 影视欣赏法。不少的影视作品是以历史题材为原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影视作品可以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很好的材料。影视作品直观、鲜明,能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类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开展;首先,在观看影片前,先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并且为影视欣赏提出相关要求,如要求学生写观后感、讲故事、模拟历史人物等;其次,组织观看影视;再次,欣赏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写观后感,以此来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

问题讨论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顾客价值;专题讨论;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105-03

专题讨论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但这种方法需要学生提前阅读大量材料,课堂讨论花费时间也比较长,所以需要教师限定讨论专题的数量,对教材中的内容精挑细选,尽量选择最重要和最能启发学生思考的内容设定专题。

顾客价值也称顾客感知价值,是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国内有学者提出市场营销的实质其实就是创造顾客价值、传播顾客价值和交换顾客价值的社会过程。所以,在讲到顾客价值这一内容时,笔者都会组织班级学生分学习小组进行课堂讨论,以使学生真正掌握顾客价值的内涵,了解该概念在市场营销学中的核心地位,并熟悉增加顾客价值的方法。本文就是笔者总结的组织实施顾客价值专题讨论时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和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商榷。

一、以往研究回顾

为了解以往国内同行关于顾客价值专题讨论发表过的教研论文情况,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篇名”为分类基础,分别用“顾客价值”、“营销教学方法”、“顾客价值讨论”等为关键词进行了搜索,结果发现,截至2016年10月,讨论顾客价值的论文达到3 020篇,讨论营销教学方法的有338篇,而谈到顾客价值讨论的为零。

这些论文中关于顾客价值的论文基本都是讨论顾客价值本身,或者讨论基于顾客价值的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研究,或者讨论基于顾客价值的定价策略、战略定位、品牌塑造等内容的。这些都属于学术研究论文,没有教研论文。而关于营销教学方法的论文基本都是教研论文,但讨论的内容大都是笼统谈市场营销教学方法及其改革创新,或者具体讨论某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维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沙盘模拟教学法等,稍微有些相关的教研论文是谈关于互动讨论法的教学应用的,如马涛(2014)等的“互动式小组讨论法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刘培红(2014)的“引导讨论法在高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肖超盛(2011)的“专题讨论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张萍(2007)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等。但这些教研论文也只是概括谈论讨论教学法的,即使在举例中也未提及关于顾客价值讨论如何实施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以专题讨论法为主题,分析顾客价值这一概念如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施专题讨论是有一定价值的。

二、顾客价值专题讨论的实施

(一)组织过程

关于顾客价值的专题讨论,笔者一般安排在《市场营销学》教学的第二周或者第三周。课程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人数大致相等,一般一个班组成5―7个小组为宜,这样方便控制整体讨论时间。

在课堂讨论之前,教师提前一周布置讨论主题,让学生下去分别阅读顾客价值相关资料;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阅读材料,但不仅限于这些材料。笔者关于顾客价值的讨论一般会让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思考这样三个问题:结合某一企业实际谈谈什么是顾客价值?顾客实际购买的是什么?如何给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目的是让学生认真考虑现实生活中的顾客价值是什么内容,给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有哪些方式。考虑到现在有很多学生都有创业梦想,所以笔者规定学生可以讨论现实的企业,也可以讨论自己拟创立的企业。

课堂讨论时,学生们按照已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都要指定一名组员负责记录讨论结果,还要推选一人负责后面上讲台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各小组组长负责维持讨论秩序。讨论时间30分钟左右。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则在教室内巡视,回答学生疑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抽签决定上场顺序,或由教师指定顺序,各自派人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倾听并择要记录,并注意随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以备展示后总结时使用。每个小组学生展示结束后,允许下面的学生就展示中的疑问进行提问,展示学生回答。同时该小组的其他组员也可以协助回答,形成全班讨论的气氛。

所有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讨论结果M行总结陈词,这也是专题讨论的关键点。教师不仅要对展示中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包括结论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最后还要结合讨论结果总结讲解顾客价值理论内容,让学生掌握该理论,并明白如何将现实与该理论结合。为鼓励学生讨论积极性,讨论的内容记录各小组都要上交,教师打分作为平时成绩参考。

(二)课堂讨论结果

笔者2015年在为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学生讲授《市场营销学》时,于第三周组织实施了关于顾客价值的专题讨论。三个讨论问题如前。学生,包括重修的学生,组成了12个互动小组,课堂讨论非常热烈。讨论结束后,笔者按照各小组座次指定他们分别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因为小组众多,无法一一阐述其具体内容,故择其要点和大家进行交流。

1.涉及行业众多,以创业企业为主。学生们讨论涉及的行业有服装生产销售、苹果手机批发、婚庆公司、淘宝店、鞋店、酒店、咖啡店、农家乐、美甲店、家具城、健身馆等。行业种类繁多,但基本都属于服务业,这也比较符合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持续增加的发展趋势。这些企业中,有一些是学生自己已经在做的,如苹果手机批发、开农家乐、开淘宝店;其他大部分都属于小组同学讨论的未来拟创立的企业,也就是创业企业。这说明近些年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已经深入人心,高校里普遍开设的创业基础课程、创业讲座、SRTP大赛等的确在大学生心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2.思路比较开阔。学生们的思路非常开阔,经常可以提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也比较好。例如,有两个小组学生都提出要开办婚庆公司。他们提出要在传统的婚庆公司基础上,为服务对象开展一条龙服务。从拍婚纱照到组织婚庆仪式,再到婚后出现婚姻问题时提供情感咨询师;提供不同主题的婚纱,如凤冠霞帔、动漫系列、欧式婚纱等;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为青年人组织婚礼,还包括为中年人组织旅行,为老年人补惊喜等。他们认为,顾客购买的是有形的产品+无形的服务和情感,所以要让顾客到公司后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又如,一个小组讨论的是开淘宝店,但他们提出的模式是与合众网合作,学生只负责在淘宝上开W店,专心做营销,也就是只负责让顾客下订单,而顾客下订单后的产品包装快递及售后服务则全部由合众网执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特长,降低开店风险;网店宣传形式提出可以做淘宝首页广告、微商、QQ分享、注意购后评价、赠代金券、做商家联合、周边促销等。还有一个商议开农家乐的小组,提出除了顾客自己自驾到场外,还可以专车接送,面对那些既想来农家乐又没车的顾客;农家乐提供吃住娱一条龙服务。吃的方面倡导养生和健康,农家乐自己种植无公害蔬菜、果园,为顾客提供自助采摘活动,厨师做地道的农家菜,感兴趣的顾客和小朋友还可以自己动手做菜;住的方面提供不同的主题房间、帐篷,主题设置可以借鉴很多主题酒店的做法;娱乐方面除了提供通常的麻将、纸牌、棋类、垂钓、唱歌、健身之外,还有带小朋友植树、种菜、采摘等农家生活体验;凡带小朋友来的,一开始就送小朋友礼物,以吸引顾客。从以上举的几个小组的例子可以看到,大学生们虽然接触社会还比较少,但正因为如此,也让他们少了很多思想的束缚,往往可以想出很多天马行空般的绝妙创意。而且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对他们影响也很大,他们已经可以得到足够的资讯支持创业梦想。

3.有无实践经验影响较大。前面分析中提到有些小组中有同学已经在开淘宝店、在做手机批发,或者家里开的有农家乐,这些同学因为已经有了一定实践经验,所以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往往比其他小组同学更注重细节,提出的想法操作性更强。例如,讨论苹果手机批发的小组在汇报时,就提出了很实际可行的八条结论:保证手机质量;顾客可选多种支付方式;在大学中请大学教师代言,做一些宣传活动;定期举行促销活动;物流用顺丰快递,既快捷又提高了品牌形象;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如免费换机、实行产品联保;根据季节、购买对象进行价格浮动;为顾客提供使用指导。准备开美甲店的小组也提出七条措施:控制成本,提供更多样式选择;注重美甲安全;情感营销,例如通过会员制双倍积分;提供和美甲互补的产品,如咖啡、甜点;塑造优美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塑造准确的品牌定位,制定合理价格;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而没有实践经验的通常提出的建议就比较空泛。例如,准备开鞋店的小组就只提出塑造良好环境、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的系统服务、价格更低这样三条比较大众化的建议。

4.注重原创性和品牌建设。虽然学生们提出的创业想法大都是产品销售或提供服务,但很多小组都提到了生产自己的产品和塑造自己的品牌的想法。例如,服装销售小组提出创业之初主要是销售别人的服装,但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要建立自己的设计师队伍,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并且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婚庆公司、家具城、酒店、农家乐等小组也都提出了提供一条龙服务,打通上下游价值链,塑造自己品牌的设想。这说明学生们对互联网时代品牌对营销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且模糊地了解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是整条价值链的竞争,只有打通整个价值链,为顾客提供系统服务,才能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获得竞争优势。

在各小组汇报完毕后,笔者先对各小组的想法给予肯定,并逐个评价了他们创意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也趁机提出了自己对一些小组创意的意见。例如,婚庆公司可以再向上游延伸,加入婚介的服务内容,提供从邂逅、恋爱、结婚直到婚后、银婚金婚纪念庆典等一体化服务,打造婚庆专家的企业名片。最后,笔者还结合顾客让渡价值模型,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加顾客总价值,降低顾客总成本。增加顾客总价值可以从增加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出发,降低顾客总成本可以从降低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神成本出发。讲述这些内容时都具体结合刚才小组讨论中的具体例子。这样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顾客价值的概念,而且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增加顾客价值的方法,并能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去,从而达到了该讲内容的教学目的。

三、实施问题及未来展望

(一)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组织顾客价值专题讨论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与广大同行交流。

1.创意的落实考虑不足。和学生的阅历和实践经验有关,一些小组的创意很不错,但往往不够具体,操作性方面落不到实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鼓励学生多参加企业实践外,还可以通过督促学生增加讨论前的阅读量,将创业想法和SRTP、挑战杯、营销大赛等结合起来,以赛代练,多思考创业想法,增加其可行性。

2.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讨论时,总会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讨论,但总会有个别学生在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情,对讨论并不积极。因为讨论和上台发言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所以这些学生“搭便车”并不会受到什么惩罚。这虽然主要影响的是学生自己,但也多少会影响到讨论气氛。笔者认为,可以考虑老师巡视时做专门记录,在发言提问阶段专门点名让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用外力迫使他们参与。一旦形成习惯,这种不愿参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3.小组过多,评论不够深入。这也是本次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因为这次班级人数较多,而且还有很多重修的学生。本班学生已经组织了8个小组,重修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又自己组成了4个小组,从而造成小组过多的问题。小组多了,虽然讨论内容可能更多样化,但每个小组汇报的时间就受到限制,汇报不够深入。教师评价时也无法更加深入全面评价每个小组。这是后期需要注意的,所以建议5―7个小组为宜。

(二)未硎凳雇

对于以后如何组织类似的专题讨论,笔者也有一些想法。

1.借助团队游戏,培养团队精神。专题讨论因为要组成互动小组,每个小组其实都是一个团队。如果仅仅只是进行课堂讨论,很难培养出团队精神,所以笔者考虑可以借助于现在比较流行的拓展训练、团队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小组给自己起个响亮的名字,每次讨论前组织开展一些小的团队游戏,让学生对小组形成认同感。这样做可以一箭双雕,既能更有效地开展专题讨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学生以后步入职场提前做好准备。

2.创业企业常态化。以前一般每次专题讨论学生都会针对讨论专题设想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企业。这样讨论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因为讨论的企业变来变去,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并不深刻,所以笔者设想可以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一开始让学生组成小组时,指导学生直接组建公司,小组中每个同学都在公司中担任不同职务。在课程后续每个专题讨论时,都以该公司为讨论主体,例如讨论该公司的营销环境、该公司的顾客价值、该公司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等。这样整个课程结束时,学生对这个创业公司的各方面思考将比较全面,即使以该公司为例参加挑战杯或者营销大赛,或者直接创业,都将会有更大的成功机会。学生对如何分析企业营销环境和制定营销战略和策略的考虑也将更贴近企业实际。

参考文献:

[1] 肖超盛.专题讨论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导学作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2):102-104.

[2] 张萍.“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07,(7):180-181.

[3] 马涛,李玉明,方成民.互动式小组讨论法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4,(10):127-129.

[4] 刘培红.引导讨论法在高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4,(11):71,86.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ustomer value subject discussion

FAN Xin-he,ZHAO Hong-bo

(Business college,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China)

Abstract:The customer value as the core concept of marketing course,often will be set for the classroom discussion bined with the teaching experience,the customer value seminar organization process,classroom discussion results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summarized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nd some of the future how to organize and implement the workshop envisaged.

问题讨论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品整体概念;专题讨论;营销教学

市场营销教学中,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加深学生理解,在讲到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时,教师一般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但由于专题讨论需要花费学生和教师大量的课堂和课外时间,所以往往需要挑选最重要的内容实施讨论。产品整体概念是企业贯彻现代营销观念的基石,只有真正理解了产品整体概念,企业的产品(包括服务)生产才会是以顾客为中心,由顾客需求来决定的,企业的产品创新也才会有系统的理论支持。所以,笔者在营销教学中一般都会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产品整体概念的专题讨论。本文即是组织讨论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各位同人磋商交流。

1研究回顾

为了解近年来国内同行发表过的关于产品整体概念专题讨论的教研论文情况,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篇名”为分类基础,分别用“产品整体概念、营销教学方法、产品整体概念讨论”等为关键词进行了搜索,结果发现,截至2016年10月,讨论产品整体概念的论文有82篇,讨论营销教学方法的有338篇,而谈到产品整体概念讨论的为零。这些论文中关于产品整体概念的论文基本都是讨论对产品整体概念本身的理解,或者讨论基于产品整体概念的产品开发、产品创新、差异化营销策略、提升品牌核心价值、顾客满意等内容的。这些都属于学术研究文章,没有教研论文。而关于营销教学方法的论文基本都是教研论文,论文内容大都是讨论市场营销教学方法及其改革创新,或者具体讨论某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维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沙盘模拟教学法等。和我们的研究主题较为相近的教研论文主要是谈互动讨论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的,如张萍(2007)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肖超盛(2011)的“专题讨论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导学作用”、马涛(2014)等的“互动式小组讨论法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刘培红(2014)的“引导讨论法在高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等。但这些教研论文也只是概括谈论讨论教学法的,并未具体提及产品整体概念讨论到底如何实施及实施效果。综上所述,对于在营销教学中如何实施产品整体概念专题讨论,前人并未发表过专门的教研论文,本文以此为主题进行分析讨论是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的。

2产品整体概念专题讨论的实施

2.1组织过程

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一开始,笔者都会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以后课堂的专题讨论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组时要求每组人数大致相等,一般一个班划分5~7个小组,这样方便控制整体讨论时间,也有利于讨论的深入。课堂讨论之前,教师提前1~2周布置讨论主题,让学生下去阅读产品整体概念相关资料,例如学术论文、相关案例、类似教材等。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阅读材料,但不局限于这些材料。笔者一般会布置两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思考:选择一种熟悉的产品,思考该产品的产品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实现该产品的差异化?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就实际产品来说它的五个层次的含义具体是什么,理解消费者购买产品实际购买的是什么,掌握产品开发和创新的方法。考虑到很多学生有创业梦想,所以笔者提醒学生,所选择的产品既可以是现实中常见的产品,也可以是自己拟创立的企业将要营销的产品。课堂讨论时,学生们可以将桌椅拉开,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都要有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结果,并需要推选一人负责讨论结束后上讲台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各组组长负责维持讨论秩序。讨论时间根据分组数目及该次上课总课时安排,一般30分钟左右。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可在教室内走动,回答学生疑问,提醒学生参与。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抽签或由教师指定上场顺序,每组讲解人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倾听并择要记录,记录时注意将各组讲解要点、存在的问题、听的过程中将迸发出的一些灵感写下来,以备后面总结时使用。同时给各小组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每个小组学生展示结束后,允许下面的学生就展示中的疑问进行提问,展示的学生回答。该小组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形成全班讨论的气氛。全部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陈词,这也是专题讨论的关键点。教师不仅要对展示中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包括结论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最后还要结合讨论结果总结讲解产品整体概念的理论内容,以及产品整体概念在产品开发和创新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该概念与理论,并明白如何在企业实际中应用。讨论结束后,各组讨论记录按要求上交,教师存档作为平时成绩依据。

2.2课堂讨论结果

笔者2015年在为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学生讲授《市场营销学》产品策略时,组织学生开展了关于产品整体概念的专题讨论。讨论问题设置如前。学生共组成了10个互动小组,课堂讨论气氛比较热烈。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最后教师进行了点评。因为小组讨论内容较多,无法详列,故总结其要点和大家交流磋商。(1)涉及行业众多,产品选择比较现实。学生们讨论涉及的行业和产品有:餐饮、鞋子、智能手表、净水器、医药、卷烟、服装销售、眼镜和手机。行业种类繁多,既有有形产品,也有无形服务。虽然前面提醒学生可以选择拟创业企业的产品,但实际上大家都选择了现实中的比较熟悉的产品,这可能跟本次讨论专题比较务实有关。(2)基本理解了产品整体概念,初步掌握了产品差异化的方式。每个小组一开始都是结合他们讨论的具体产品或服务,解释产品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的具体含义,提出差异化的方式,理解大都比较准确。例如其中一个小组讨论的是云南白药的白药产品,他们解释其核心产品是指满足人们止血疗伤的需要;形式产品是指式样有散剂、胶囊剂、酊剂、膏剂、气雾剂等,包装有瓶装、盒装,特征方面是国家保密配方,多年临床验证,商标是云南白药,品质是高质量,全国知名品牌,名声享誉全球;期望产品是指人们购买云南白药时期望买到疗效好、使用方便的药;延伸产品是指云南白药的售后服务和保障,比如药品的“三包”、品质的承诺;潜在产品有些已经开发出来了,例如云南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牙膏等,还有很多可开发的产品,例如救急药箱、药妆、保健品等。对于云南白药差异化的手段,他们认为在形式产品和潜在产品方面差异化的途径比较多,例如云南白药使用形式的变化,产生了胶囊剂、膏剂、气雾剂等;云南白药和其他日用产品结合形成新产品,例如云南白药牙膏,以后还可开发云南白药卫生巾,等等;以及云南白药扩展到人们的日常保健,开发出含云南白药成分的保健品。从他们的讨论结果看,对于产品整体概念学生已经基本理解,对于产品差异化的途径也能指出一些方向,但具体到未来可开发哪些产品,还谈不出太具体的内容,说明他们还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熟练掌握产品差异化的方式。(3)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学生们的思路非常开阔,经常可以提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例如讨论眼镜的小组在谈到产品差异化途径时,他们提出可以在外观、材质方面差异化,可以开发游戏眼镜(其实现在谷歌已经在开发类似的眼镜,叫可穿戴设备),可以给眼镜增加日程提醒、地图、导航等功能。讨论服装销售的小组谈到延伸产品时提出可利用VR技术让顾客虚拟试装,通过网络指导顾客进行穿着搭配。讨论手机的小组提出潜在产品可以开发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手机;增加手机安全气囊,解决大多数人经常把手机掉在地上摔坏的问题;增加手机投影功能,甚至可以直接投影到空气中,形成三维立体画面。讨论鞋子的小组提出未来可将鞋子开发成单人代步工具。从以上举的几个小组的例子可以看到,大学生们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他们思想很活跃,没有太多束缚,所以往往可以想出很多天马行空的绝妙创意。在各小组汇报完毕后,笔者进行了总结评价。首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结果说明大家已经基本掌握了产品整体概念的含义,并能与具体产品结合起来,提出的差异化创意有很多亮点。其次逐个小组分析评价他们的理解和提出的创意,表扬他们理解的正确性和创意的亮点所在,同时也指出他们讨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讨论海底捞的小组在谈到形式产品时只说了服务的各个方面,而没有提到食物,这显然有遗漏。最后,笔者重新梳理了一遍产品整体概念,并对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这五个层次的内涵以及如何从每个层次实施差异化,如何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结合刚才小组讨论中大家谈到的具体例子进行了讲解分析。因为是学生刚刚讨论的例子,所以大家听得会比较认真,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就达到了该讲内容的教学目的。

3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3.1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组织专题讨论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1)差异化创意的可实现性考虑不足。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很多小组的差异化创意可能很不错,但可操作性方面往往考虑不足,没有具体去想怎样才能实现创意。没有具体实现路径和技术,创意就会成为空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读书、多讨论,同时多参加企业实践,多参加学校组织的SRTP、挑战杯、营销大赛等,以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能力。(2)问题讨论不够深入。本次专题讨论课堂气氛虽然热烈,但感觉各小组讨论问题不够深入,很多讨论内容都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学生对产品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和企业具体产品的结合虽然大都是正确的,但认识还比较浅薄,结合不够深入。究其原因,除了对产品的了解不够详细全面外,讨论问题的设置可能也有所不足。笔者认为,可能将现在的第二个讨论问题分解为两个问题更好:一是“描述该企业的产品开发历史,分析它是在哪些产品层次上进行了新产品开发”;二是“今后该企业可以从产品的哪些层次进行新产品开发,如何开发?”这样设置问题将需要学生事先阅读大量关于讨论企业的资料,会让讨论更加深入。(3)组织过程中存在参与度不足与小组过多的问题。本次专题讨论的组织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学生参与度不足。课堂讨论时,总有个别学生在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情,讨论不积极。究其原因,可能是对讨论的问题不感兴趣,或者认为老师没有惩罚措施。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强调讨论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是问题在企业实践中的作用,增加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老师在巡视时可以记下来哪些学生没有认真讨论,在发言提问阶段专门点名让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用外力迫使他们参与。一旦形成参与习惯,这种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就会大为减轻。二是小组过多,评论不够深入。因为这个班级人数较多,而且还有很多重修的学生。组队时本班学生已经组织了7个小组,重修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又自行组成了3个小组,从而导致小组过多的问题。小组多了,每个小组汇报的时间就不得不缩减,汇报不够深入。教师评价时也无法深入全面评价每个小组。解决办法是控制组数,每班组建5~7个小组为宜。

3.2未来实施展望

对于以后如何组织类似的专题讨论,笔者也有一些想法。(1)借助团队游戏,提高参与积极性。专题讨论组成的小组其实都可以看成一个团队。但只是课堂讨论的话很难培养出团队精神,次数多了也不容易保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所以笔者考虑可以借助于拓展训练、团队游戏的形式,在小组组建时就要求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每次讨论前组织开展一些小的团队游戏,增加学生对小组的认同感。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算是学生以后走入职场的一种提前演练。(2)组成虚拟公司,增加带入感。以往的专题讨论学生每次都会更换讨论企业,讨论不同的产品。这样讨论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因为讨论的企业与自己无关,学生的讨论很难深入,导致他们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比较肤浅。所以笔者设想可以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一开始就指导学生直接组建虚拟公司,一个小组组建一个公司,小组中每个同学都在公司中担任不同职务。以后课程每次专题讨论都以该公司为讨论对象,例如讨论该公司的营销环境、提供的顾客价值、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等。因为是自己的公司,讨论时就像在开董事会,大家各司其职,带入感就很强。这样整个课程结束时,学生对这个虚拟公司营销的思考将比较全面,即使以该公司为例参加挑战杯或者营销大赛,或者直接创业,都将会有更大的成功机会。最终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理论和知识的掌握将更为全面,也能培养出相应的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萍.“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07(7):180-181.

[2]肖超盛.专题讨论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导学作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2):102-104.

[3]马涛,李玉明,方成民.互动式小组讨论法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4(10):127-129.

[4]刘培红.引导讨论法在高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4(11):71,

问题讨论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论文写作》 课堂教学 课程设置原则 授课方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特别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科研能力当做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能力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写学术论文存在诸如不重视、不会写等问题。这说明写作论文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认真学习、勤奋实践才能掌握写作技能,并最终踏上专业研究之路。鉴于此,《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就是必然的,这是一门以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为目标的课程。那么,如何充分实现《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呢?本文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论文写作》课程的课程设置原则

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需要具备如下要素:专业观点明确、学术规范科学、语言表达清晰;学术论文作者要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术论文的训练也需着眼于如上几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论文写作》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授课内容不仅涉及专业知识,而且涉及写作技巧的训练。为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体现如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这不仅是因为《论文写作》的授课对象是学生,更重要的是写作论文必须是作者独立完成,因此在学习写论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全方位参与。写作论文有若干个环节,包括形成科研意识、提炼学术观点、构思论文内容、完成论文写作,等等,[1]每一个环节学生都需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所以,《论文写作》课程需要比其他课程更严格地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表现和方式有很多,我采用较多的是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先在学生中展开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安排辅导内容。

比如在开课之初,就要开展对学生科研意识的调查,请学生讨论怎样看待科研,是否愿意写论文。经过调查,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科研意识不强,觉得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做科研还太早,写出来的论文水平太低,不具备科研条件和科研能力。在没有自觉科研意识的情况下,学生上《论文写作》课时无心听讲,被要求写论文就胡乱应付,论文水平自然难以提高。解决了大学生必须写论文的思想问题后,还要开展学生科研方向的调查,按照不同的科研方向分科研小组,鼓励科研小组围绕研究方向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甚至模拟学术会议,以此营造浓厚的班级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写作论文。当学生写论文时,要求学生按照“阶段”写作,包括完成开题报告、研究综述、论文初稿等。在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指出其中的优缺点。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写作论文不仅需要掌握写作技巧,而且需要千锤百炼,亲自动笔练习。因此,《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必须遵循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有论文概念、学术道德、学术规范、资料查找、论文构思等理论性的课堂讲授,又必须强制学生动笔写作。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经常写课程论文。但是,这些论文往往是临近期末为得学分而写,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就难以完成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课程在讲解写作论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按照“程序”完成一篇学术论文。这个程序是被分解了的写作过程,具体有选题、开题、查资料、写综述、完成论文,等等[2],这是一个扎扎实实做科研的过程,相信经过了这些过程,学生的论文应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虽然这样的论文观点可能会陈旧些,文笔也会稚嫩些,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技能和科研方式。

(三)方法性和知识性并重。写作论文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之外,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敏锐的学术视角。因此,《论文写作》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必须既有如何写作论文的专业知识,又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最新学术信息。[3]

创新是论文写作的关键,是研究的灵魂。[4]一篇论文若无新意,若没有超越前人的地方,那么这篇论文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正因为此,写作论文和读书、查资料、思考紧密相关。学术论文是作者对某一课题长期积累、潜心研究,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得出的新的科学结论。大学生正当青春年少,其优势是思维活跃、敢想敢做;其劣势是积累较少,学术敏锐性不够。学生的这些特点往往影响论文的质量,造成选题陈旧、论文难出新意等。针对此,在《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上,可以特别加入最新学术信息等内容,专门为学生介绍研究热点、最新资料、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尽快掌握学术前沿,为其选题、查资料提供方便。

以上介绍的几种《论文写作》课程设置原则,是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思考、研究的成果。以其为指导,我开设《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时,将授课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史学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史学前沿信息的介绍、学生写作论文的评阅。这三个部分互相穿插,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通过开设《史学论文写作》课程,学生对何为论文、如何写论文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论文写作》课程的授课方式

一门课程教学效果,除了取决于课程设置之外,和授课方式也息息相关。《论文写作》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其内容理解起来容易,操作时难;往往出现学生听课时觉得简单,写论文时却无从下笔的情况。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除了贯彻“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之外,别无良方。为此,在授课方式上,除了常规教学之外,《论文写作》课程还特别适用如下几种授课方式。

(一)讨论式教学法。讨论法是经常被采用的授课方式,这一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发挥能动性,但是倘若选题不好,组织不当,讨论法容易流于形式。《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写论文,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因此,在教学中,了解学生所想,解决他们之难,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是首要的。而讨论法恰恰最适合充分暴露群体思想、促进群体思考。

在《史学论文写作》的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论文、专题供同学讨论,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理论上讲了很多次什么是论文,论文应怎样写,规范论文有什么要求,学生可能听后就忘记了。但倘若围绕一篇学术论文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论文自己进行文本分析,就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在专题讨论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各自掌握资料的交流,将使问题越辩越明,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二)模拟式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相比,模拟式教学法具有直观性、游戏性、客观操作性等特点,对学生很具吸引力,能让学生格外投入,对促进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5]

《论文写作》课程指导学生写作学术论文,从能力上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逻辑能力、专业科研能力等,帮助学生完成从学习到科研的转变;从实际上看,有利于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为顺利毕业做准备。因此,《论文写作》课程是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在课堂上,可以模拟毕业论文答辩、开展学术会议等场景为授课内容,进行模拟法教学。比如模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首先组织同学分成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将教室布置成答辩现场,由答辩委员会现场提问,答辩者即时答辩,最终由答辩委员会判定答辩者能否开题,或评定论文等级。再比如,还可以模拟学术会议的召开。先设置主题,由同学提交论文或论文提纲;分组讨论时由讨论小组组长主持会议,其他人依次发言,介绍自己的观点,并会议讨论。从实践看来,模拟式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提前熟悉了某些学术活动,为将来毕业论文的答辩和参加真正的学术会议做好了准备。

(三)“一主多辅”式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老师的引导作用。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进行,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引导。鉴于指导学生写作论文的特点,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一主多辅”式教学法。

所谓“一主多辅”式教学法,是指在《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中,以一个老师为主,负责讲授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全面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实践;在课程的进行中适时邀请其他专业方向的老师进行专业授课,讲授本方向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之所以使用这种教学法,是因为学生写作论文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但各学科的专业方向有很多,学生的兴趣点也千差万别。因此,其选题涉及面特别广。在各科知识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很难有一个“全职”教师能全面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在授课时,我们不妨充分发挥大学教师的师资资源,邀请多个老师共同授课。同时,不同老师的研究思路、学术历程各不相同,对同学们的启发也就各种各样。

我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史,在担任《史学论文写作》的主讲老师时,每次都特意邀请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方向的老师为学生进行专门的课堂辅导,讲解本方向的学术前沿、研究现状。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授课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使教学活动灵活多变,丰富了课堂,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课堂效率。以上所列的授课方式并不完全是我初创,也不是只适合《论文写作》课程,这是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思考的结果,因为其行之有效而希望能抛砖引玉。实际上,任何一种授课方式在应用过程中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有需要,就应根据授课效果及时调整。唯有如此,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写作学术论文,但这一目标只是显性的、浅层次的,蕴含其中的是学生的科研能力或研究能力。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若只会被动地学习而不知道主动研究,则肯定是不够的。因此,高等院校开设《论文写作》课程,高校教育者认真研究如何上好这门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对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增强科研意识、科研能力都有莫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伟,黄慧芳.高教研究论文写作六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7,(1):99-102.

[2]孙炜.大学生文科论文写作思路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24-25.

[3]唐美灵,赵荣从.论文写作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09增刊,(1):178-181.

[4]苟德培.论文写作中的创新性思维[J].文学教育,2008,(1):153.

[5]李楚群.试论模拟教学法的特点[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129-131.

问题讨论法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如何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正成为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活动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

尽管我国提倡教改已经很多年,但目前从小学到大学以至继续教育实行的仍是要求“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教条条框框,学生学条条框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更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只会应付考试而不会应用。80年代以来,“以问题为基础的活动讨论法”逐渐传入我国。活动讨论法的优点十分明显,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活动讨论法对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很有帮助。

所谓活动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活动讨论法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如,在学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内容时,可采用活动讨论法进行。

【活动讨论一】 由教师通过历史事实设计问题,教师先讲述相关链接资料: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澳门驻防部队进驻澳门。后由学生认识课本上面两幅图片及讨论其含义。通过分组讨论,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把学生讨论结果汇总,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出:香港特区区徽中图案的含义:洋紫荆是香港的象征,将它放在红底上象征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瓣上的五颗星代表港人热爱祖国,全旗使用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澳门特区区徽中图案的含义:区徽上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澳门古称“莲岛”,莲花象征澳门,五星照耀下莲花含苞怒放寓意澳门将兴旺发达,绿底象征和平与安宁,弧形排列的五星象征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莲花、大桥、海水是澳门的自然景观。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香港特区区徽和澳门特区区徽中各种图案象征意义的理解,明确“一国两制”的真正含义及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二、活动讨论法是一种多向式教学模式,它是在师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相互的呼应与信息交流,形成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

【活动讨论二】 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学生甲说:“《乡愁》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情感、风俗习惯和心理上相互认同、血肉相连的文化气息。”学生乙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经牢牢地印在我国的民族意识之中,《乡愁》就是这种民族意识的现代诠释。”学生丙说:“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学生丁说:“诗中强烈反映了长期以来,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之情,实现祖国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然后教师与学生一道总结出:(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3)“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a.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三、活动讨论法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具有收集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传统教学的模式使学生习惯于教师用汤匙喂给他们知识,一旦独立面对问题,必然感到束手无策,而活动讨论法教给学生如何获得新知识,教给学生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探讨。这样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推理的技能,这将帮助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取得成功。

【活动讨论三】通过讨论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一国两制”的深刻历史意义,从而使学生自然联想起,并自觉地通过信息网络等手段查阅有关台湾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总结。如列举历史原由:①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②1662年,郑成功。③清朝施琅挫败分割台湾的阴谋。④18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⑤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这些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四、活动讨论法给了学生之间更多接触和合作的机会,从而使每个人都有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很有帮助

活动讨论法较之传统教学法在能力培养方面,较大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树立了自信心,更能把握和表达自己看法,各抒己见的机会明显增加。

【活动讨论四】 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得出结论:维护祖国统一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反对;宣传“一国两制”政策和《国家法》;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综上所述,活动讨论法在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导师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推理、分析、反复运用已学知识而达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目的。活动讨论法有利于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自学技能,这将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满足当今与未来社会的需要。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活动讨论法的局限和缺点。它要求时间充裕、讨论主题明确、学生基础知识牢固。因此,如何将活动讨论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用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将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丽琳,宗军.讨论教学实践刍议,1998.1

[2]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1999.8

[3]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2004

问题讨论法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讨论法 讨论主题 时间节奏 主体参与 点拔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探究有关思维活动和行为表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讨论法不失为适应新课改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积极探讨,互相启发,共同寻找最佳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提高学生科学地观察分析问题、全面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因而讨论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如何恰当有效地运用讨论法呢?

首先,课堂讨论法实施之前,教师要预先设计好讨论的主题。讨论主题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启发性。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和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要基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符合实际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所讨论的问题在深度上要适度,要具备一定难度。简单鲜明、一目了然的问题就不需再去讨论了;而难度太大的问题,学生又回答不出来,讨论陷入冷场和僵局,课堂活动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所讨论问题设计在广度上不能太宽泛空洞,题目太大会让学生无从谈起,无法谈清、谈透问题,可能会启而不发,变成空喊理论;如果讨论主题范围过窄,会影响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制约学生的思维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会影响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如:在讲授《财政的作用》一课时,关于财政在促进教育和民生方面的作用,我设计的讨论题是:结合学校新建教学楼和自己家近几年生活水平的变化说说财政的作用。这样讨论题切合了学生实际,角度不大,但可谈的话题很多,有利于展开讨论。

同时还要注意课堂讨论的时间和节奏。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适时有效地把握和控制讨论的时间和节奏。讨论活动时间不能过长,不能整节课都在让学生讨论,而没有了总结归纳深化主题的时间,没有了教师点评、点拨、引导、启发的时间;也不能把讨论的时间安排的过于仓促,讨论还没有展开或深入就匆匆让学生说两句来结束讨论,装样子走过场,实际上还是教师在注入和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和发挥。讨论活动时间既要服从于整节课的课时进度安排,又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际灵活机动,这就需要教师有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讨论活动开展起来时,就要有启有发,既不能启而不发,也不能启而滥发,甚至启而乱发。当学生思路狭窄,思考问题较为片面时,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指导,指点方向,拓展思路,拓宽话题,引导学生言所欲言,畅所欲言;当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把话题扯远了,偏离原来主题时,教师要及时予以阻止,并重新将话题引向讨论主题,或者结束讨论,将各方面观点总结归纳。而决不能听之任之,撒手不管,让学生随意乱谈胡侃,否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了。我一般一节课安排的讨论有两或三个,每次时间在5分钟左右。在《劳动与就业》一课中我安排了两次讨论:①劳动者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增加就业机会?②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就业?对于具体工作情况不要求学生讨论。

另外,讨论的主体是学生,因而要尽可能体现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讨论式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原则,坚持“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识程度和能力水平分小组、分层次、分观点、分角色、分阶段讨论。其中最常使用的是分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根据座位纵向或横排分成若干个小组,还可以就近前后左右随意组成小组讨论,也可以根据不同观点立场分成正反双方两组讨论。让学生主动而创造性地介入到讨论活动的各个环节,参与到讨论的各个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学生之间通过观点的碰撞、汇聚、交流,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共同研讨的能力,使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答案、领悟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时,我让学生从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分角色讨论,不仅使讨论更深入和充分,而且节约了课堂时间,更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探讨,充分体现了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和评价必不可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要想在讨论活动中导的好、导的巧,教师必须有高屋建瓴、综合把握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教师对学生代表的发言要及时评析,通常我都会多用赞赏和肯定的语气,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在评价学生观点时,要阐述其合理性,指明其不足,激励和启发学生,并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组织引导学生有步骤、分层次进行讨论归纳。在总结归纳时把问题引向深入,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把握讨论主题的方向和程度。也可以与学生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探讨,达到师生互动、共同求知的效果。通过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积极评价学生的观点,引导其价值观念的走向,从而升华学生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问题讨论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课堂讨论 高中历史课堂 作用

正文:

历史学科的学习,必须在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向提高人文素质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方向发展。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往往有着诸多的情感体验和主观认识,要将这些发展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独立思考与判断的地步,就必须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设置相关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最终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和理论素养,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课堂讨论法”的特点

“课堂讨论法”就是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之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导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其新在于:

第一,它有利于把教学从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现代课堂教学要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结合,并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主要教学目标。“能力中心”既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标志。某种意义上,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即“能力中心”模式。

第二,它有利于把教学从“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教师无论怎么教,都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中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导思、导学、导练,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较大程度地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相对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而言,课堂讨论法能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它有利于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变为重视学习的过程。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区别在于现代教学从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课堂讨论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效地达到引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目标。

课堂讨论法的主要特点是: 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贯穿教学过程; 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 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为关键,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鼓励者。课堂讨论法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对问题情景的创设,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点拨、引导、示范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

二、课堂讨论法在历史课堂上应用的三种方式

( 一) 在新课上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新课时,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步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追溯当时的历史事实,得出历史结果或者历史结论,形成历史认识、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判断的综合统一。例如学习高一历史中的“”史,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红卫兵在北京接受检阅的视频,然后询问学生: “你们觉得当时这些人崇拜到了什么地步? 你们觉得他们愚昧吗? 如果你在当时,你会这么做吗? 或者你敢反对这样做吗?”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再引导学生探求的起因、过程、结果、教训,以及期间发生的重要事件,甚至可以延伸到当代国内外学者对“”研究的情况。新课的学习,不一定能够面面俱到,往往只需抓住一个突破点,或者一条线索,以问题的方式将课程内容串联和贯穿起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动力,将历史体验和历史知识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学生既得到历史知识的信息,又得到历史情感的体验,并且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当时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否合理,甚至可以用人物替代法( 如果你在当时你怎么办? 如果你是某某你又怎么办?) 进入历史,进入人物,得出历史判断,形成一种体验性的历史观。在当前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课件,通过精心设计和准备,通过课堂讨论法的引入,可以将历史课本中那些时间跨度比较大、历史截面比较广( 历史活动和历史事件众多的时期) 、逻辑关系比较复杂的章节内容,较好地处理和传授给学生,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二) 在一般复习课上的应用

课堂讨论法在一般复习课上的应用,往往是针对单元复习、章节复习来进行。一般以某一经纬作为线索贯穿起来,通过具体的材料( 如图片、资料或者人物) 引入创设的问题情境,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寻找、得出答案。在此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科学、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依据历史事实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的能力。例如复习中华民国史,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简述从中华民国成立到前,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 最终的结果如何? 有什么启示? 你对孙中山如何评价?”学生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一些偏颇甚至肤浅的观点都可以先给予肯定,然后再进行纠正和拓展。

四、结语

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课堂讨论法十分重要。因为它能够将基本的历史事实、历史情境和历史判断能力结合在一起,既能够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又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当时的历史事实,同时理解某些历史人物的心理动机。学生在获得生动的历史体验时,又能够观照当下和现实,以现实理解历史,以历史了解现实,从而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历史这门人文社会学科。课堂讨论法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能够较好地做到知识、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综合培养,在基本能够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束鹏芳.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世界近代现代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中国近代现代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问题讨论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乳腺癌;教学方法;分组讨论

传统的肿瘤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实习时间短,临床操作的机会较少,临床教学和基础理论的教学间隔的时间太长,实习生缺乏临床应变能力,而且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等问题。尤其是对于乳腺癌这一病种来说,其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比较多,病情也比较复杂。因此,对于乳腺癌的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间的交流来说,在临床教学中有着较好的效果。

1乳腺癌示教学中容易产生的弊端

在乳腺癌教学的过程中,临床教学质量很容易受到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此外,教学的过程中,还容易产生学生的临床操作机会比较少,实习生的临床应变能力欠缺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具体来说,在乳腺癌的示教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弊端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影响着乳腺癌的临床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本科教学的模式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4年的基础的医学理论的学习和一年的临床实习的培养方式,即"4+1"的教学模式[1]。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实习期和理论学习期的间隔时间较长,当学生进入实习阶段的时候,基础的医学理论知识大部分已经忘记了。因此,对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学习的时候,应当充分的结合实际的乳腺癌病例进行分析。加之,学生的实习过程比较短,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只是被分配到某个医疗小组里,没有固定的指导老师,从事着简单的医学工作。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往往属于转科性质,往往在一个科室的时间很短,因此,学习的质量也可想而知。

1.2鉴于乳腺癌的病种和治疗方法多变,导致乳腺癌的临床示教过程中,学生在临床操作上的机会非常的少。通常情况下,乳腺癌的患者一般是女性患者,诊疗的过程涉及到患者的隐私和敏感部位。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会避讳多人参与的治疗,尤其是避讳实习生在场,因为在治疗的时候,指导老师需要进行指导和讲解。这会对乳腺癌的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进而导致了临床教学上的困难,学生在实习的阶段就不能够有较多的操作机会。加上临床实习和理论教学的间隔时间较长,实习期间也缺乏有效的操作机会,导致他们在临床操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由于患者的不理解、不接受以及实习生在操作过程存在着误差,加之指导老师担心实习生在操作上会出现差错,导致学生在实习的阶段基本上没有临床操作的机会。

1.3在乳腺癌的临床教学中,学生往往欠缺临床思维的能力 经过4年的理论学习,对于医学生来说,关于疾病的基础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由于当前我国的教学模式往往以应试教育为主,而且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因此,在临床教学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意识都较为单一,欠缺理论结合实际和开放性思考的能力。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需要进行纵向的和横向的双重思维的结合,既要考虑到当前疾病的治疗问题,还应当进行跨学科的考虑问题。从乳腺癌这一病种的示教来看,实习生在临床上很难将书本上描述的典型病症与所诊断的疾病联系在一起,对于指导老师在临床上采取的诊疗措施也单单是从表面上进行了解,没有从根本上明白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诊疗策略。当接手了一个新的的病例的时候,仍旧是不知所措。

1.4当前,我国在乳腺癌的示教中,往往存在的一个较大的弊端是实习生缺乏同患者的沟通能力。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接触到的就只有老师和同学,当踏入医院学习的时候,接触的人群便不再单纯。医院是一个开放性的单位,是社会的缩影。这就需要他们适时同患者进行沟通,而在乳腺放疗科,实习生往往在同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比较腼腆,欠缺沟通技巧和自信心。此外,部分实习生还存在着言行较为随意,未能充分的顾忌到患者的隐私和秘密,出现了患者和家属的不满,在进行治疗的时候,患者和家属极度的不信任和不配合等现象。

2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在乳腺癌教学中的优势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是针对中国学生,尤其是对医学生的创新意识缺乏而提出的。分组讨论法指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间自主互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①相关知识的自学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开放式的课题,而学生则根据这个课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学习。②小组间的讨论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各个小组成员间进行内部的讨论式学习。最后一个阶段是课堂的讨论阶段,在一阶段,需要老师参与到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互相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和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从而得到最佳的课堂教学质量[2]。

针对分组讨论的优势问题,我们分别对两个班级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得出学生在学习成绩、兴趣、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见表1。

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我们得出分组讨论在教学中有着较大的优势。具体来说,①分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将乳腺癌这一病种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前沿性的内容相联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阶段,可以借助相关的前沿性的资料对自己面对的课题内容进行分析。对于相关的文献资料,学生还可以充分的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资料中的观点、论点、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就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还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分组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最终以轮换制报告的形式展现在其他小组和教师的面前[4]。这种以报告形式的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学生间的交流,获得来自其他同学的知识,提高学生间的沟通能力。此外,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的查阅相关资料或请老师和同学,都是一种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一种手段。

3分组讨论在乳腺癌示教中的具体应用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分组讨论式教学主要有三个阶段,因此,在乳腺癌的示教过程中,分组讨论法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教师进行科研论文的选择 在进行科研论文选择的时候,教师应当进行大量的查阅相关文献,充分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选择一篇合适的,适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论文。在进行论文选择的时候,指导老师还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积极性。过于抽象复杂的论文,学生可能会因为不能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而选择敷衍了事[3]。如果选择的课题过于简单,也会导致学生不能够真正的学到知识,同样不能理想的实现教学目标,达不到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乳腺癌的放射治疗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相关实践,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个人的见解。

3.2小组内讨论阶段在乳腺癌示教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医学生每个班级的人数都会很多,如果一起进行讨论的话,势必会导致"部分讨论"的现象,也就是说部分善于言谈的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讨论,对于不善言谈的学生来说,则是抱着消极应付的态度参与。这种的讨论模式不能够从学生的主动性出发,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因此分组讨论在这个阶段就显得比较重要。一般来说,每个小组分为3~5个人,每个小组的成员通过课外搜集相关资料、观点等,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发表各自的观点,其他成员提出疑问,小组内再进行讨论,最终对于形成的论点、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此外,这一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对于每个成员的工作内容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打分,进而提高小组间的团队精神。

3.3小组间报告讨论的结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阶段在乳腺癌示教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结束后,选择一个人,采用轮制报告的形式,将小组讨论后归纳的结果以PPT或报告的形式论述出来。每个小组在报告的时候,其他组的成员可与对该小组提出的相关观点提出质疑和提问,教师此时可以适当的进行纠正和评价,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对于报告讨论中存在比较复杂的、疑难的问题,应当是关于该话题的比较深层次的理解,此时老师应当详细的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该问题的始末。而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基础性的,学生间能够达成共识的问题,教师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查阅资料,从课本或资料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4结论

综述所述,通过本文对乳腺癌教学中容易产生的弊端的分析,让我们对于乳腺癌教学中的难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分组讨论法在乳腺癌教学中的优势的分析,让我们对于分组讨论法有了基本的认识,最后通过对分组讨论在乳腺癌示教中的具体应用的分析,让我们对于在乳腺癌教学中如何充分的运用分组讨论法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在乳腺癌教学中充分的运用分组讨论法,有效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方东,王喜忠.细胞生物学"教师、教材、教法"三位一体课程建设与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24(2):16-18 .

[2]王伟军,王强,胡志前,等."3+2"模式下普通外科临床实习的教学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14(11):126-129 .

[3]李云蜂,蔡听怡,段林灿.导师负责制在肿瘤外科本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4(01):12-15.

问题讨论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高职校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00-02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增加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可以激发学习热情,集思广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效果。

针对我院新生来源文理兼收、物理基础差别较大、对物理课程学习兴趣不大的状况,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本人引用了讨论式教学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 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首先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再好的教学内容也很难被学生掌握并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而现在的学生文理科兼有(即使理科生源学生也弃考物理),加上生源基础不同,因而相当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存在畏难思想,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来。以往在教学中只能尽量减少难度,反复多讲、多练习题,收效甚微。

针对此种情况,经调查分析,本人认为:学生虽然对学习物理兴趣不大,但他们的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学习热情较高,自主意识较强。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引用讨论法,增加教与学的互动交流.结合教学内容,找到教与学共同的兴趣点,激发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第一章讲到位移、位矢时,首先提问 “物体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卫星定位是怎么回事?”因学生知道,近些年来,卫星定位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旅游中离不开导航。所兴趣很大,纷纷争着发言。在讨论中原来对物理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也有了兴趣,加入进讨论的氛围中。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他们建立位移、位矢等知识。在教师的指点和调控下,使整堂课一直处于生动而有序的讨论的气氛之中。

在讨论过程中,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一些问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是有差异的,通过讨论和争论,能使学习水平趋向一致。学生之间的解释问题更易被接受,胜过教师的苦口说教。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进程,让学生针对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这是一种实用性强的讨论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用讲授法授课时,学生会作出各种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教师应及时发现。如当他们表情迷惑时,表明他们对所讲内容有疑难;当他们嘀嘀咕咕时,意味着理解上存在疙瘩;当他们无精打采时,显示学生的身心困倦、缺乏兴趣。这时教师不应靠提高嗓门或硬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来维持授课,而是应停下来,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展开讨论,以暴露并解决他们的问题或教师授课的问题。这种讨论看似耽误了时间,实是促进了教学。它使得教学更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更利于知识的落实和理解掌握。

如讲刚体的定轴转动时,教师并不觉得有疑难点可处理,但这是学生在中学没学过的内容,他们常会出现嘀嘀咕咕的现象。这正是讨论法应用的好时机。

在习题教学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或教师诱导问题而引发讨论。这种讨论法是主体作用发挥最充分的过程,是学生暴露知识缺陷、暴露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整个能力结构的核心,思维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也就提高了。

2 讨论式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实验的内容提出问题或根据实验中遇到问题而展开讨论的方法,谓之实验式讨论法。充分挖掘实验中的问题,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和讨论的机会,也是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法。

在实验中,不应该由教师做一遍,然后学生照样做一下就算做了实验,而应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中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引入学生参与讨论的模式如图1所示。

在实验中,教师是实验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2~3名一组,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内容,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相互进行讨论,实验结果的差异、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等,都可以是讨论的内容。通过讨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实验的目的。

3 讨论式(教)学习法在学生相互之间的应用

课堂教学(包括实验)毕竟时间有限,而学生在课后的预复习或做习题中相处的时间较多,因此讨论式互帮互学也是一个很有效果的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后由基础不一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遇到问题相互进行讨论,互帮互学,点滴积累,使基础差的同学很快赶了上来。这一方法对学生所有课程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建立都是很有效的。

4 运用讨论法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革新教学思想。讨论法耗用时间长,教师应舍得让出时间和空间,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的位置。课堂教学中不能讲的太实、太细、太满、太透,防止束缚学生的思维。

要讨论的问题应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相近,最好处于最近发展区。要善于将学生思维激活,让他们各抒已见,允许不同观点的争论,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合理处理教材,做到详略得当。讨论要尽量围绕中心内容来安排,不要在个别偏僻的枝节问题上耗费时间;教学重点难点要突出强化。

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灵活运用。可根据教材内容、教师的能力及自身特点,适当地变化教学方法,把几种教法组合运用。

参考文献

[1] 吴磊;黄桂玉.中学物理教学与科学人文素质教育[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

[2] 唐克明.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

[3] 徐四六.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渗透[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4] 俎栋林.核磁共振成象(MRI)物理教学的必要性[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

[5] 周彬.物理教学方法初探[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6] 陈晓白,李宝河,胡耀民.关于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杂想[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7] 刘兴政.启发—— 探究式与创新物理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 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

上一篇:给排水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金融保险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