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6:49:57

网络教育论文

网络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远程教学毕业论文写作大致分为这样几个流程:

1、选题:毕业论文写作,选题是关键,在学习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就应该学会如何选题。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应着重注意选题要恰当。高校制定并公布选题目录或选题方向,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经网络学院审批后确定学生选题并为学生指派论文指导教师。

2、论文写作:选题之后,论文写作过程开始,在这一阶段,首先,学生们要查阅大量文献,确定论文提纲或是撰写开题报告;然后完成初稿,二稿,最后确定终稿。

3、论文指导:在开设远程教育的高校中,对于毕业论文指导形式大致分为间接指导形式和直接指导形式两种:间接指导形式是指采用电话、QQ、电子邮件、专门的论文指导平台等媒介进行指导或是对学生进行书面指导;直接指导形式是指面对面对学生进行面授指导。

4、论文答辩:分为全体答辩;部分答辩;部分答辩又分为申请学位者答辩、优秀良好以上答辩、随机抽取答辩;不答辩。

二、存在问题

1、选题方面问题选题较为固定,导致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本职岗位和特长对论文题目做出调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2、学生与指导教师沟通方面问题在开设远程教育的高校中,论文指导直接指导形式即面授指导,因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采用此种指导形式毕竟为少数。而大部分开设远程教育的高校采用间接指导形式。以南京大学为例,论文写作分为提纲、初稿、二稿和终稿,每一稿提交截止之后,论文指导教师会有一段时间的评阅期,评阅期结束,学生就可以在论文指导平台上看到教师对自己论文的指导意见,同时,在论文写作期间,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和教师交流论文写作方面的相关问题。但是,这种沟通形式的缺点在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老师解答问题之间有一个时间差,问题不能够实时地被解决,就有可能对论文写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3、论文作弊问题包括抄袭、、“拿来”。所谓抄袭是指在网上或者书本上部分或者全部抄袭别人的文章;是指有偿或者无偿地请别人代替自己写作论文;“拿来”是指在经过他人许可的情况下,直接将他人已经通过论文答辩的文章挪为己用。

4、教师指导问题以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因为每位论文指导老师所提供的论题数量不一样,导致每位老师所带的学生数量不一样多,有些特别多,有些特别少。在此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的科研任务繁重,对论文指导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会导致论文指导质量下降,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建议

1、完善开题报告环节,公布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与时俱进,双向选择,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开题报告是本科毕业论文开始前的工作,开题报告中明确了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论文提纲以及参考文献。这些是从事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学生在进行开题报告的写作工作时,已经开始对自己的选题有一个全面的思考过程,同时也着手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总结出论文的提纲。因此,开题报告环节是论文写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起点。就好比一艘即将出海航行的船,先将方向和补给准备充足,才能够对今后的航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众所周知,有些学科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因此,首先体现在论文的选题上就需要经常更新,比如根据法学专业的学科特点,许多法律条文国家每隔几年便会修订一次,若论题不及时更新,可能会造成写作内容与法条相悖;其次,只公布选题方向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工作实践与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双向选择,对自己的学习能够有更深入的思考。

2、重视文献综述,建立论文答辩网上旁观环节论文的引用文献数量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论文的研究深度和学术规范。比如,浙江大学就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检索查阅。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对论文写作大有裨益。在论文写作中适当参考引用文献,对于提升研究质量也很有帮助。考虑到远程教育地域上的特殊性,采取全体答辩形式的高校毕竟是少数,而部分答辩占多数。以南京大学为例,在论文成绩为良好以上的学生中抽取答辩名单,答辩专业控制在四个,答辩人数控制在四十到五十名左右。但是这样的话,没有参加答辩的同学还是占了大部分,这一部分同学就不能够学习到优秀良好的毕业论文中的可取之处。若将论文答辩设置成网上会议形式,允许没有参加论文答辩的同学自觉自愿地选择网上旁听,听取别人论文中好的理论和论点,应该会对毕业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3、完善高校网络教育论文库与论文制度可以将优秀的论文整理入库,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们论文写作提供有力的借鉴。同时,为了有效杜绝论文写作中的抄袭和“拿来主义”,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论文系统比较著名的有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等。这仅仅是一方面,学院本身对于论文抄袭也应该制定完善的处理规定,从源头、过程和结尾三管齐下。

4、毕业论文学分比例与教师指导人数控制毕业论文所占的学分比例应该适当,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应体现出毕业论文在整个学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指导人数应当平均分配,部分教师过多的指导人数会加重其工作量,相应的会造成指导质量的下降,同时在总数一定的情况下也会造成教师指导人数的不平均。

5、教学管理工作完善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应当制定一套适应自己学校的远程教育特点的毕业论文工作制度,包括对于论文指导教师的管理,论文写作过程的管理,论文完成之后的质量监测管理制度。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此,加强学术道德教育首当其冲,可不容缓,也应该是我们现代远程教育的最高目的。

网络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成人教育与普通的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校教育是以人为基础,学生学习的动机就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能力的渴求,但是成人教育是以功利为基础的,大多数成人教育的学习者往往是为了求职或者是升职。人们的行动受到其动机和需求的影响,一个学习者学习的目的决定着他能够为学习付出多大的努力,学生努力的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在选择成人教育的学生之中,各自的学习目的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选择成人教育就是为了获得文凭,根本没有想要学习知识,获得文凭之后能够帮助他们升职或者是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有的学生来学习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文凭,但是他们又不是完全的荒废,既然已经交付了学费,在闲暇之余还是要学习一些知识的。很少的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自己而来的,他们认真学习,他们刻苦,在成人教育的课程上划分很多的时间,虽然他们不是直接冲着文凭而来的,但是他们获得文凭是必然的。教师的情况大体是相同的,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大都不是专门的成人教育教师,他们是高等院校的在职教师,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除去成人网络学校的工作之外他们都还有着很多的科研工作要去做。这些成人教育的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同时他们对学生的期望也很高,他们都是有很丰富阅历的知识分子,了解知识技能在社会中的作用,所以很希望自己的成人学生能够学习到想要学到的知识,对教育工作认真负责,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也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一些不思进取的学生固然会影响老师的情绪,影响老师对教学的积极性,但是有经验的老师都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个人魅力去感化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网络的环境下如何发挥教师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如何让老师在网络信息沟通的环境下去发挥自己的本领,让网络教学也变得生动,是建立良好的网络教学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成人网络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一)全新定位网络教育教师

在我们国家向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思想,老师一直处在很高的社会地位,是能够为人们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先哲,自古就很受人尊敬,有些老师就养成了居高临下俯视学生的习惯,这在现在的网络教学环境中显然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面对成人群体时,他们有着各自独立的思想,性格秉性各异,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下,面对复杂的学生群体,这样的教师定位必须被颠覆。针对现在特殊的网络环境,在虚拟的网络交往中,人们无论年龄、职业都有着平等的交往地位,这也是网络社交最受人欢迎的原因之一,所以现代的网络教育就要吸收这一特点,将成人网络教育的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网络学习的引导者。成人网络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围绕问题的探究展开,由授课老师提出问题,引导思路,由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地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境中去,老师并不是旁观者或者是决断者,而是讨论组的一员,或者是讨论组的组长角色,充分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学习中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共享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和教师各抒己见,或许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乐于学习,并且能够积极地探究,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缓和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务管理教师要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地为学生考虑。各种相关信息的上传要及时,特别是课程安排、考试计划、成绩公布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信息要尽早上传,让学生对学校的安排能够心中有数,提前安排自己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教学站教师的工作更是要做到细处,充分地与学生沟通,综合地利用聊天软件、电子邮件、电话等媒体与学生沟通,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校的安排要及时地告知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成人网络教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动机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仔细地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我们姑且不论促使成人接受继续教育的动机是什么,或是他们学习的动机是否纯洁,重要的是把握学生动机,并在教学计划进行的过程中提供对应动机的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师生关系改善都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是一些只为了文凭才来学习的成人学生,他们对于自己学习内容的选择和以怎样的方法进行学习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讲授的内容和工作生活实际没有什么关系,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应付考试,每天只是重复一些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传授一些应试技巧,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而且还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轻视的情绪,出现平常授课时不认真学习、到考试之前才进行突击的现象。所以,老师在课程的设计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决定了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大都不是专门的成人教育教师,他们是高等院校的在职教师,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除却成人网络学校的工作之外他们都还有着很多的科研工作要去做。他们的时间精力状况不同,个性和好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对学生的期望高低也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也不一样。不管具体情况如何,成人网络教育的宗旨都是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教师团队要从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技术支持的每个方面入手,全心全意地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切实为学生考虑,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不断地改善学生和学校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要创设师生交流的心理基础

教师要放低身段,了解学生,为师生的交流沟通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教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要了解学生的内心,充分体会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他们真正渴望学到的东西,真诚平等地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教师要充分地了解远程学生的差异性,了解成人学生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主动解决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认真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些年纪较大、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梳理情绪,树立学习的信心,争取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地去说教,还要学会如何去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才能更好地获得学生的信赖。将提出要求和倾听诉求结合起来,合情合理地解决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各种问题。

网络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调研样本

1.问卷调查样本分布。接受问卷调查的残疾学员主要来自广东省的广州、惠州、清远、深圳、湛江、珠海、肇庆等地,以广州为主。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残疾学员分布较广,网络教育能很好地解决残疾学员地处分散、家校距离远给他们学习带来的困难。通过远程方式,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高等学历教育。2.残疾类别。参与调研的残疾学员以肢体残疾为主,有43名学生,约占91.4%;还有1名为听力残疾,1名为视力残疾,如表1所示。3.学历状况。参与调研的残疾学员学历以大专、中专为主,其中大专学历的占55.56%,中专学历的占35.56%,高中学历的占8.89%。结合访谈,笔者发现很多残疾学员的基础都比较差,比如读大专的人,他们多数是中专毕业,较高中毕业的学生,英语和数学基础较弱。为此,很多残疾学员不得不放弃需要读的数学科目,这一与自己职业相关度较大的专业。因为学习基础原因,其中1位参与访谈的学员还专门请了一对一的辅导教师来补习数学。4.职业分布。从调研数据看,残疾学生从事的职业分布较广。其中,行政/后勤工作较多,有11名,占23.4%;其次是客服人员,有8名,占17.02%;再次是财务/审计人员、文职/办事人员、教师等。残疾学员因自身身体条件限制,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健全人。在就业的时候,面临的问题也较多。根据访谈,残疾学员普遍从事适合自己身体状况、能发挥他们优势、有企业支持的工作,如客服、行政、会计、医务工作、计算机等。

(二)残疾人参与网络教育的需求调研

1.专业设置需求。被调研学员就读的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两个办学层次,共设置专业27个(包括11个高起专和16个专升本专业)。根据平台数据,在读残疾学员的专业共涉及21个,其中行政管理专业就读人数最多,其次是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学,这与前面的残疾学员从事的职业是相符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宽口径特点吸引了广大残疾学员报读。为了解专业设置对残疾学员学习需求的满足情况,我们开展了针对专业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是:31.91%的残疾学员对网院设置的专业表示满意,59.57%的残疾学员表示基本满意,8.51%的残疾学员表示不满意。这说明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设置的专业尽管没有特别考虑残疾人的需求,但还是能够基本满足残疾学员的需求。根据进一步的访谈得知,有部分学员希望可以开设《心理学》专业。一方面,这与他们从事的职业比较相关,有很多残疾学员是从事行政岗位,特别是客服行业,希望可以获得心理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残疾学员自身面临着一些心理方面的困扰,期望通过专业途径获得解决。此外,也有部分计算机基础好的残疾学员希望开设《数字媒体》《动漫设计》等专业。2.硬件环境需求。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及门户网站是开展网络教育教与学的主要载体,是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的重要依托。要想让残疾学员无障碍地浏览学习资源、教学信息,进而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必须首先保证这些网站的页面访问是无障碍的。从调查结果来看,有23.4%受访者表示非常需要提供特殊上网设备,38.3%表示一般需要,38.3%表示不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交叉分析可看出,视力残疾与听力残疾的学员都表示需要提供特殊的上网设备进行学习,还有约21%的肢体残疾学员也表示需要特殊上网设备。通过进一步访谈获知,学校为视障学习者提供了专门的读屏软件,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阅读和课程的学习。但是由于读屏软件对于有些格式的文档是不支持的,比如PPT、图片等,这对视障学员的学习造成了困难。肢体残疾学员需要网院能够提供手部辅助支架、特殊鼠标、键盘保护框等电脑辅助器具,方便他们能够上网学习和沟通。听力残疾学员希望能够提供音视频转文字软件,方便学习视频课件。3.资源需求。一般认为,网络教育资源是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教学设计、以多媒体或网页形式呈现的教育信息资源,主要指网络课程。网络教学活动是在网络环境下,通过一定的课程、素材、工具和平台开展的师生活动。它是实现师生时空分离、教与学的过程分离的网络教学载体。根据调研发现,对残疾学员而言,网络学习中涉及资源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如表2所示),这构成了残疾学员队在线资源的特殊需求。4.情感需求。从调查结果获知,残疾学员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较为强烈的孤单感,这甚至成为了困扰和影响残疾学员学习的最突出问题。因为远程学习教学分离,学生普遍在学习过程存在孤单感,而残疾学员由于群体较小且分散,学习中存在一定的特殊问题(如技术障碍、信息不对称、学习策略缺乏、对远程教育不适应等),有时候无法获得有效的支持服务,因此孤单无助感尤为强烈。基于这一情况,残疾学员普遍希望学校能够设立专门的残疾人学习QQ群、服务论坛等,来加强残疾学员的线上沟通。同时,建议定期组织面授和残疾人活动,加强线下联系,以尽可能地消除学习过程的孤单感。5.辅助考试的相关需求。在辅助考试需求的调研中,有42.55%的残疾学员表示非常需要,有21.28%表示一般需要,有36.17%表示不太需要。多数残疾学员表示需要提供考试相关的辅助支持,主要原因是普通考试教室设备无法照顾到残疾学员的特殊情况,如普通教室中并没有无障碍通道与设施,这让很多肢体残疾的学生到达考场比较困难,并且座位也比较难调整,这些都让残疾学员没有很好的考场环境。此外,视障学生需要有考试助理为其阅读考卷或者盲文考卷,听障学生需要提供考场提示和注意事项的文字指示等。

二、对策和建议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残疾人在参与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对专业设置、硬件环境、网络资源、情感疏导、辅助考试等都有自己的需求,而这些需求也确实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有效开展。下面,笔者从创建无障碍网络学习环境,提升残疾学员网络学习成效的视角出发,结合学校实践探索,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根据残疾人特点,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考虑到现阶段残疾学员的学习基础普遍相对薄弱的现状,而且在心理、性格上有其独特性,因此建议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适应这一特殊群体需求。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开设增强基本素质的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或选修课),如《网络学习方法》《新残疾人观》《残疾人康复系列讲座》《残疾人就业创业指南》等,此类课程旨在帮助残疾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能力,鼓励残疾人正确认识自己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提升人生境界,改善生命质量;二是根据残疾人的学习特点和对具体职业目标的多样化选择取向,为残疾学员提供灵活多样的专业必修课程,比如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二)加强技术性支持,降低残疾学员网络学习的适应性困难

残疾学员特别是视障学员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必要的支持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1.加强门户网站和网络学习平台的无障碍改造,加快盲用软件和辅助工具的开发。对于视障学员,主要是提供非视觉信息的替代方式,用其它感官功能获取信息,以弥补视觉信息障碍。如通过触觉或听觉作为信息媒介,为盲人提供点字触摸、声音提示等方式帮助盲人获取信息,如盲人浏览器、点显器、语音软件等。2.重视残疾学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包括网上和网下),为视障学员提供特殊的电脑,安装特殊软件。3.随着移动学习的发展,加强网络平台移动版的无障碍开发,提供语音导航、语言输入等功能。

(三)加强外部支持服务,持续关注残疾学员减轻学习孤单感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要从残疾学员入学开始就对这特殊群体进行持续关注,充分了解和掌握他们在课程BBS、平台答疑区的发言、提问情况,同时设置残疾学员专业课程QQ群,定期与残疾学员进行交流,组织相关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对残疾学员提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人际交互。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组织各类人际交往活动,增加学员与课程教师、学习助理、学习伙伴等的接触机会。2.提供资金支持。考虑到残疾学员通常并不富裕,甚至家中没有计算机,因此试点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应购置相关计算机硬件、辅助软件及光盘,并在学费方面予以减免。3.提供心理咨询。主要由校外学习中心提供包括学习心理和社交心理两方面的咨询。

(四)为残疾学员提供全面的考试辅助,实现考试无障碍

由于残疾学员身体条件的限制致使他们无法像正常的学生一样提交作业、参加考试,建议为残疾学员提供无障碍考试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多种作业形式,允许残疾学员以音频、视频、文本、图片等多种形式提交作业。2.提供残疾学员专设考场,完善考场的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学生参加考试。3.为视障学员配备考试助理,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考试。其他残疾学员也可根据需要配备考试助理,或由监考老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4.进一步加强无障碍考试平台系统的研发,对试题格式的设计要符合残疾学员的特点,方便他们操作,加大残疾学员机考培训,制作机考操作指南,为将来实施全面机考做准备。

网络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1技术困难

每所中小学基本上只配备二三名计算机教师,职责是负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校日常网络维护等。而网络教育资源库建立则需要很前沿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有非常丰富的网站开发经验。

1.2经济困难

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前期需要购买相关的服务器、主机等硬件设备,需要申请域名、软件开发等费用;后期使用中还会产生软件维护和更新等费用。这些对任一所中小学来说,困难都是很大的。

1.3思想观念守旧

一些习惯了粉笔、黑板、教案的教师会存在一定的抵制情绪,往往不愿意接触使用网络,即使使用也是应付工作,不会深层思考,这样根本达不到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的目的。

1.4缺乏统一

标准如果中小学各自独立开发,必将造成多重标准、资源使用局限、功能重复单一、大量重复劳动、劳民伤财等问题。

2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途径

2.1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是指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学校教师开发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库。由于都是校内教师,便于沟通,遇到问题及时协调更改,能够充分保证需求的准确性。资源库的建设完全依照任课教师、使用教材、学生要求量身订做,适用性强。教师在教学中可直接应用阶段成果,检验资源库建设效果,提供反馈信息。但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支撑,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对大部分学校来说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开发人员有限,也使开发的周期过长,当遇到教材版本变化等需求变更问题,更新不及时。另外,学校自主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库在思想视野上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建立小型的单科网络教育资源库时,可以考虑这种方式。

2.22校-企联合

开发是指学校通过招标等方式联合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共同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专业的软件公司有专门的调研组负责收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采用科学的开发方法、先进的开发软件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每一过程都会形成相应的文档资料以备日后查阅。学校方面,各科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准确的描述需求,使用阶段成果,反馈信息。计算机教师要担任变更需求的描述职责,了解开发的基本过程,与开发公司共同承担资源库交付使用后的培训工作及后期使用中的简单维护。这种方式使资源库建设的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开发的产品功能强大,综合性强、可扩充性、兼容性等考虑全面,开发的周期和质量能得到保证。开发别要注意的问题是需求描述准确、多沟通。再有就是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大的经济投入,除了开发的费用,后期还涉及相应的维护、更新升级等费用。

2.3校-校联合开

发校-校联合可以分为中小学的联合和中小学与高校(科研所)的联合两种。中小学的联合开发包括:小学与小学的联合,中学与中学的联合,中学与小学的联合。合作的学校共同探讨,制定统一的标准,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库的框架,然后分工协作,每个学校负责资源库建设的部分模块,比如按学科建设分工等。这类联合可以获得互相支持、减少工作量,共同协商、拓宽思路,分工协作、共享建设成果的好处。经济上共同承担,可以减小压力。但核心技术难题没能解决,限制了网络教育资源库向高精的深层次发展。中小学与高校(科研所)的联合。高校(科研所)致力于科学研究,同样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还拥有很多尚未投入市场的新成果,技术上十分过硬。高校(科研所)为非盈利单位,这样经济上的压力会减轻许多。另外,高校(科研所)本身也从事教育工作,与中小学合作共同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库,就有着自身的许多优势,更容易理解用户需求,从用户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中小学的联合减轻了工作量和经济压力,再与高校(科研所)合作解决技术和经济难题,这样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就指日可待了。

2.4校-校-政府联合

开发校-校-政府联合更推荐的是中小学、高校(科研所)和政府的联合。政府通过相关文件,成立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小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的方式强调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扫清人为障碍,使其从制度上得以保证。有了政府的支持,各方人员更加重视,沟通更加便利,工作更加畅通,开发建设效率会大大提升。虽然在协调三方、信息沟通方面会花费一些工作量,但从资源库整体建设来看,都是值得的。而且通过这种联合开发可以带动全市甚至更大范围的教师投入到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和使用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使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培养带动新教师和软件人才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化,推动整个地区教育的发展。

二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1平台工具的选择

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平台工具有Moodle、Blackboard、Claroline、Sakai等,经过综合考虑平台性能特点、维护成本、中小学课程情况及教师学生操作难易程度等因素,推荐选用Claroline平台工具。Claroline提供的功能完全可以满足中小学教学需求,操作相对简单,更易于教师、学生掌握,对系统资源占用也相对较少,更适合搭建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

2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有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建设资金得以保障,而且各方更加重视、沟通更加便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政府部门的参与,更能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以点带面,掀起广大教师参与建设、学生乐于使用资源网的热潮,也因此真正实现建设资源网的目的。

3重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资源库的建设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方便教师工作,因此一定要把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放在首位。在调研阶段,要真正深入掌握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状态,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切实走到教师和学生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忌不能凭经验下结论。在需求分析阶段,认真分析需求层次。在资源平台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教师实际操作需要和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特点,不宜片面追求功能先进、全面,却不适合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不宜片面追求界面美观、炫丽,却分散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首要的教学功能。另外,在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各个阶段,开发者都要与教师及学生代表保持联系,探讨阶段方案,及时交换意见,避免后期可能返工将造成的损失。

三结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本身没有好与坏,关键看人们怎么应用,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们有责任为学生建立高质量的学习互动平台。

网络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提升课程网站和网络学习平台的交互功能,我们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251个课程网站从交互维度上进行了统计,统计的数据包括:目标人群、交互类型、交互工具手段类型以及内容呈现方式。目标人群分为四组,分别是小学、中学、大学、成人。对于数据缺失的记录都做删除处理。由此最终得到的小学数据表中的课程网站是53个,中学数据表的课程网站是65个,大学数据表中的网络课程是81个,成人数据表中的网络课程是103个。下面针对最终得到的数据,在不同目标人群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其存在的交互性问题。

1交互形式的完整性

交互形式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同伴交流和师生交流。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通常是指学习者阅读、分析学习内容,并且网站能够给予学习者关于学习内容的反馈信息的过程;同伴交流则主要是通过论坛讨论来实现的;而师生交流往往是通过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进行视频交互、语音通话、文字交流等方式实现的。具有两种交互形式的网站所占比例比较高,三种交互形式同时具备的课程网站却较少,数据计算得出中学课程网站中没有任何交互形式的占有1.7%。由此可以得出,除了个别课程网站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交互的形式外,其他的课程网站大都考虑得比较多,但是这些考虑并不完整。

2交互技术的丰富性

本次调研的交互工具手段包括咨询同伴,咨询教师,虚拟现实工具,链接外部资源,链接站内相关资源,实时数据收集和连接外部数据库。咨询同伴是指向其他学习者咨询;咨询教师是指向专家或教师咨询;虚拟现实工具是指可以在网站里面的软件虚拟环境中进行试验操作的工具;链接外部资源理解为可以链接到其他与该课程有关的网站;链接站内相关资源理解为可以链接到站内其它支持该学习的资源;实时数据收集就是实时跟踪和保存学习者的活动情况,当该学习者下次进入该网站的时候,可以查看自己以前的学习活动情况;连接外部数据库指从外部网站导入数据,即将其他网站的数据导入到该网站的数据库中,如可以将QQ空间中的照片导入到人人网中。小学课程网站中包含四种及四种以上交互工具手段的占16.3%,中学课程网站占32%,大学网络课程占38.6%,成人课程网站占40%。其中,小学所占的比例最低,原因可能是设计者考虑到小学生对课程网站的教学技术掌握能力有限,无法很顺畅地使用所有的教学技术。但是,小学阶段的学习者往往对有限的教学技术容易产生疲惫感,因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3内容呈现的多样性

网络教育平台通过不同载体将教学信息作用于学习者,其呈现方式包括视音频,纯文本,图文以及多媒体。多媒体教材是指结合了许多种类型的媒体元素,包括声音、动画、影片以及文字的教材。多样的内容呈现方式能够促进环境类要素与个体类要素以及环境类要素与行为类要素之间的交互,使得学习者在交互中更加快乐地学习。小学的课程网站中包含三种或四种内容呈现方式的网站仅占26%,中学占20.4%,大学占21%,成人占46%。很明显,成人课程网站中的内容呈现方式相对于其他三个目标人群的网站来说更加丰富。而小学、中学和成人课程网站在内容呈现方式方面比较单一。

二解决教育网站交互性问题的对策

首先,在进行课程网站和网络学习平台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全面地考虑交互形式。丰富的交互形式能吸引更多学习者的注意力,能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保持积极性,能最大化地促进个体类要素与行为类要素的交互,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其次,应设计具有多种交互工具手段的环境,针对年龄比较小的学习者,设计人员可以在课程网站或网络学习平台中设计一个对本网站所使用的交互工具的功能以及操作的介绍,此介绍应集趣味性和易懂性为一体,以帮助他们掌握相关工具,促进环境类要素与个体和行为类要素的交互。最后,研究人员应关注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当然具体的呈现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定。总体上来说,多样的内容呈现更容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让学习者产生学习的兴趣,促进环境与个体类要素和行为类要素的交互。

网络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及其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网络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品德来源于生活,因此,网络道德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德育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

研究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首先要弄清网络道德的含义,所谓网络道德,就是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公德,是指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专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由于道德的历史性特点,所以网络道德是生活于网络社会中的人们——所有网民都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价值

道德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具有调节人性与生活的使用功能。道德本身的价值即在于对人性与生活的调节与提升,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也是针对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规范与引导,并在这个过程中彰显其价值。

1、明晰学生网络道德认识

很多大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网络道德问题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由于对网络道德的模糊认识造成的。而网络道德教育恰好可以澄清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模糊认识。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仍有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近几年,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2、引导学生趋利避害

网络世界既丰富多彩又良莠不齐,既有鲜花也有毒草。网络道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趋利避害,在丰富的信息中善于分辨、善于“批判的吸收”。“网络社会”的诞生和发展引导着人们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信息社会,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大学生是否具有较强信息修养将是大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要素之一。

3、拓展了高校德育内容与方法

网络世界是相对较新而且对高校学生有着极大影响的事物,高校德育如果无视这一现象将是不完整的。认真对待学生的网络生活并使之上升为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将会拓展高校德育内容与方法,使高校德育能够与时俱进。网络技术的自由性、超地域性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自律性要求。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一直以来,人们对网络、对大学生上网否定多于肯定,指责的声音多于引导的声音,造成了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良现状。

1、教育者认识模糊

网络社会的到来,使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幻想的大学生欢呼雀跃。同时大学生们在网络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对大学生这个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应对网络社会给道德带来的诸多变化,应当引起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思考。

2、教育者的观念老化

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价值的引导,在于帮助学生自主构建道德价值体系,形成完美的人格。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德育应当从德育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重新设计德育内容,彻底更新道德教育观念,以适应全新的、变化中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社会改变或影响了德育过程中各种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3、教育者对网络道德教育不能准确把握

网络为新道德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广大的教育者并没有充分地认识网络道德呈现的新特点。由于道德的历史性的特点,所以网络道德既不能与传统道德彻底决裂,它应当包含着对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的充分肯定和继承,又要直面和顺应社会变迁中对道德观念的不断“吐故纳新”的现实。这就要求网络道德教育既要体现历史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要强调现实性和历史性的和谐统一。

三、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改进途径

只有针对目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不理想的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才能真正搞好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充分认识青年学生接收新鲜信息的丰富性、复杂性,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发挥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优势,如何开拓新型、多样、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将在现实社会中积淀养成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展现在网络社会,遭遇网络道德冲突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采取正确的行为。

(二)提高教师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力

只有教师驾驭网络的能力提高了,才会对网络道德实施有效引导。首先,教师必须有积极端正的工作态度,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善于辨析网络上鱼目混珠的各种思想潮流,能主动同错误的思想作不懈的斗争;其次,必须懂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不是用互联网延续传统的说教,而是要运用网络进行实时多向的、直接坦诚的和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知识和经验,能够熟练地掌握网络。

(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

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思想与行为习惯上。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在的必要约束。我们在强调道德主体性的自律的同时,也要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实现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社会化。首先,要制定比较完备的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章可循。这些制度包括《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校园网文明公约》和《大学生网络违纪处理条例》等。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网络行为监督和管理机制,利用网络监控技术对登录校园网的大学生进行登记,建立校园网络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的有迹可循的对应关系,然后由学校派专人负责对学生不良的上网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相应的处罚。最后,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实践证明:许多事情的解决并非依靠法律手段,而是借助于舆论的力量。如果我们将网络犯罪防患于未然,这将是最为理想的效果。为此,社会媒体应该加强舆论方面的引导,用鲜活的案例教育人,使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逐步深入人心。社会各阶层人员应该主动加强自身修养,为网络道德素质的建设添砖加瓦。

网络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目前高校逐步加强了对QQ、博客、飞信、人人、微博等新媒体的利用,通过QQ、飞信等媒介,辅导员可以实现日常事务管理如咨询、上传资料、公告等,也可以实现有效的学生发展指导,如学生进行在线咨询、飞信咨询等;通过博客、人人等传递辅导员各项活动的宣传,辅导员点评、辅导员时评,等等,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飞信平台,实现信息传递模式的高效运行。加强利用网络资源及网络载体,对于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很好的补充,网络思想教育的涉猎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得好、做得有亮点、有特色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对于很多教育工作者来说,涉猎这一领域,是否具备操作能力,是否具备长期维持和维护的能力,有待进一步考究,某些辅导员弃传统的教育形式于不顾,一味地追求新、潮,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实严重脱轨,不具备可取性。继博客之后出现的微博,继飞信之后出现的微信,网络的媒介在不断更新,在追逐“新”的同时,是以旧换新还是数种工具并用,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每种方法都想尝试必然会削弱教育效果。

二、一种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人人网

人人网是千橡集团将旗下著名的校内网更名而来的,在人人网站注册之后可以粘贴自己的照片,撰写日志,签写留言等。人人网站鼓励大学生用户实名注册,上传真实照片,让大学生在网络上体验到现实生活的乐趣。转型后的人人网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SNS社交网站,给不同身份的人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互动交流平台,大大提高了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降低了用户之间的交流成本,通过多样的功能,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高效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百度百科,2013)。较之于其他形式的媒介,人人网不仅提供了一个表达的平台,而且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工具。

(一)淡化个人因素的定位思想。某学院人人网建于2012年11月,通过学院名义注册人人网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通过对名称的选择,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第二,以学院名义,从页面维护内容着手可以更好地宣传学院各类活动;第三,以学院名义可以削弱个人身份,以更自然的方式进行交流。人人网具有查看好友动态的功能,很多学生对老师的加入具有一定的防备心理,更改命名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集体化、模糊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笔者而言,从起初一个月只有三十几个学生干部好友到半年后的今天拥有的三百多好友,人人阵容仍在以每天增加3—5人的速度不断壮大。

(二)注重内容的精心设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有效的载体外,无疑有效的内容对于发挥作用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时事进行总结归纳,以十召开为例,在党的十胜利召开之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学习十的热潮,针对十召开的意义、大学生群体如何学习十精神等问题,笔者在人人上发表了一篇日志《关于十》:党的十胜利召开至已有一个月的时间,全国范围内都掀起了学习十的热潮,我们学校也不例外,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参加过关于十的系列活动,迎接十的召开、庆祝十的召开诸如此类。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各学院辅导员相信也都绞尽脑汁。用“绞尽脑汁”我想并不夸张,对于理论性强、相对抽象的报告,对于远大宏伟的目标,我想没有几个人起初就驾驭得了。如何学习十?学习十什么?以什么样的形式学习?这些问题最近也一直困扰着我,刚从学生时代走来,我深知如果学习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是单纯的对文字的理解,是单纯的任务的完成,那么这样的学习是枯燥的,学习效果也只是一时的。我也曾经自问过,对于十,我自身能学习什么?如果我自己都回答不好这个问题,那么我凭什么要求学生去学?最近一直看到一个词“原原本本”学习十报告,我尝试着潜下心来好好阅读一下十报告全文,起初只是有这样的感觉:报告写得很好,语言很凝练,文章很概况,仅此而已。当我再读、再读、再读的时候,我发现,报告的内容似乎贴近我的生活了,从宏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改善民生办好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再到增加收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今后五年的方向,报告规划出了宏伟的蓝图。记得开幕式的时候,曾听有些老师开玩笑地说,会刻意注意胡主席作的报告中有没有增加教师待遇的意蕴,虽然只是个玩笑话,拿教师这个行业来说,从侧面反映了人民对于国家是信任的,对于报告中规划的目标是有充分信心能够实现的,各行各业各领域关注的重点可能不同,但殊途同归,这些都体现了对国家的信任,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能做到这样的公信力,我想与每一次的规划、每个人的奋斗都是分不开的。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这句话用在这样的场合我觉得也不为过,青岛农业大学第一次党代会刚刚召开不久,校党委书记同样做了学校未来规划的报告,对于过去的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检验,对于未来的规划,全校师生同样具有百倍的信心。再回到学习十上来,我觉得作为学生,可能无法驾驭很多东西,无法理解很多内涵,但我们能做的我想可以是学习、可以是借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和角度,且不论其正确与否,至少在同权威解读对比时,我们能够有所感悟,有所领会。回归到学习专业知识,我想道理同样也是如此,书本写的东西、老师讲的东西、别人整理的东西终究是别人咀嚼过的,要尝出原汁原味,还是需要自己亲身加工,消化。最后希望对于十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积极参加。文章内容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对十精神进行解析,紧紧针对学生学习的现状进行概述,通过平凡之事,对学生进一步自愿学习进行鼓励。通过学生回复状态与转载可以看出,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讲道理的形式娓娓道来,反而会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其他日志主题的选择,主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如笔者结合实际经历写的《关于找工作》,针对期末考试周为学生舒缓压力,端正考试态度的《关于考试》,结合开学后的实际情况为鼓励学生尽快进入状态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以及其他一些意引起师生共鸣的内容。对于这类日志,学生的浏览量大,回复率高,转载多,充分说明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实用价值。

(三)加强互动沟通的机制体制。除了撰写日志之外,实时状态的发送架起与学生良好沟通的桥梁的作用。从通知公告、天气预报到发生在身边小事的讨论、辅导员个人的所思所感、生活中的小哲理等讨论,到社会实践的宣传、对中国梦的讨论、对观看教育教学片《力量》的感悟等,凡是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之处,必能引起人人网上的一阵讨论,分享、转发、赞同、评论等层出不穷,例如:“都说中国人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信仰,看到孩子们看教育片《力量》时的凝重与感动,我就知道其实有一种信仰已经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世世代代都抹不掉的,那就是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认同。希望每个人都将此转化为动力,坚定信念,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日后必将大有可为。”这段话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院学生干部培训班上观看完《力量》后发的,不仅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更对学生传播这种积极的正面的能量意义深远。再如:“做个小调查,对于医保信息,同学们了解多少?需要普及不?”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表示急需了解医保知识,甚至很多当面询问,对于这种实用性质的问题反馈,笔者精心准备医保知识大讲堂,讲解医保相关知识,实用性很强。另外,使用@学院人人功能进行问题询问是部分同学的选择,他们乐于将与学院相关的或对学院疑问的问题进行@处理,充分表达了学生对于学院人人网、对于学院辅导员的认可与信任。

三、增强网络教育载体影响力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网络阵地的维护管理。网络教育的弊端就在于难于监控、难以辨别,以某校的微博为例,仅以学校名义出现的微博账号就有6个,对于账户的维护全部是学生代表轮流进行,这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最大的忌讳。学生愿意在学院的人人上进行互动,主要因素源于屏幕对面的维护管理是辅导员,他们的心声是期望辅导员能听到看到解决到,因此无论是一个人维护还是轮流维护,所有管理工作应当由辅导员进行,这样才能不断吸引更多学生加入。

(二)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主题的内容编排。将宏观变微观,将抽象变具体,编排网页内容时,遵循对学生无益的不发、学生不感兴趣的不发,注意转化表达视角与表达语言,尽可能地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共鸣。

(三)观察细致入微,增进互动交流。除了精心设计好自身发表的内容外,对于学生的状态、日志等的观察对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态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最近集中关注什么,爱好什么,对事件的评价如何等,从中都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对于开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补充作用。网络教育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传统教育形式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新时期,保持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发掘网络教育的阵地,增强高校辅导员进行学生工作的能力是当前也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而艰巨的任务。

网络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为了更好的深入地勘单位基层,了解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得到地勘单位及地勘从业人员的认可,学院在深化与地勘单位合作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尝试与探索。地勘单位拥有一大批高职、大专类直属院校,依托地勘单位“建站”合作模式主要是采取依托地勘单位下属院校建立学习中心,形成以学院为主导,以地勘单位下属院校为平台,地勘单位参与学生管理的合作形式,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秀师资条件、地勘单位下属院校的教学资源和实习条件、地勘单位的管理约束能力进行有机的整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开展针对地勘行业从业人员的网络教育工作。

二、各展所长,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地勘行业的专业特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需求不仅是对于地质学等理论方面的学习,而且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野外实践、设备操作、数据分析等具体环节,教学资源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采取依托地勘单位“建站”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整合高校、地勘单位以及地勘单位下属院校的各项资源,有效弥补高校在开展网络教育工作中在管理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为培养地勘行业应用型专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资源建设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基础,学院根据大学的优势学科专业和师资条件,在对目前地质勘查及地质工程相关领域人才需求情况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求情况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聘请了相关领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野外实践经历的教授专家,组成资源建设团队,负责相关专业教学资源的开发,丰富和完善工作。第一,地勘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需要、学历背景、进修和培训需求都有较深入的了解。学院在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资源策划阶段,与地勘单位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深入了解地勘人员的学习需求,使教学内容的编排更具有针对性。第二,地勘单位下属院校拥有一批长期从事地质教育的教师,在地勘人才培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学院与“建站”院校合作,聘请相关教师进行教学辅导和答疑工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快速掌握学习要点,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第三,实践教学环节是地勘人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地域、学生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大学的实践教学资源很难面向网络教育学生开放,成为制约地勘行业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通过与地勘单位的“建站”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地勘单位下属院校的实习条件和实践教学资源,弥补大学网络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地勘行业应用型专门人才创造条件。第四,地勘单位拥有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与地勘单位的合作实践中,学院逐步完善了网络学生论文的“双师型”指导模式,即由一名学校指派的指导教师和一名地勘单位具有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这一论文指导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可以根据各自工作岗位情况等条件进行选题,可以有效利用与工作有关的课题与资源,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真正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学院、单位、学生三赢的目的。

三、分工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需要充分发挥学院的主导和监督作用,在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组织、学习支持、课程考试、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进行教学质量的把控。通过与地勘单位和地勘单位下属院校的合作,可以从多个渠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收集的信息对课程资源进行不断改进,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好的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学院针对网络教育各个学习过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细则,形成了学习中心、学院、地勘单位三重保障的质量管理体系,既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从多角度进行质量保障。第二,工学矛盾始终是制约网络教育办学质量的瓶颈之一。为了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工学矛盾问题,让学生能够认真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学院与地勘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探讨,使地勘单位的相关部门参与到学生的教学计划制定和日常管理工作中,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创造条件,有效避免工学矛盾的产生,同时单位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有效保证了学生对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第三,学习中心是开展网络教育工作的窗口和载体,站点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了弥补地勘单位下属院校开展网络教育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提升站点的管理、教学、服务质量,提升网络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学院在与地勘单位下属院校的合作建站过程中,不仅在资源互补、改善办学条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在提升站点管理水平,促进办学水平提升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学院在教育部及各省市教委对网络教育的评估考核体系基础上,结合地勘行业的办学特点,制定了包含5大类40余项指标的站点评估考核体系,建立了定期教学检查制度和巡防制度,采取“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采用日常考核与定期检查评估相结合的措施,对各个学习中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量化指标体系,帮助各个站点发现管理及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督促相关站点进行整改,完善办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了提升学习中心整体办学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

通过学院与地勘单位的合作“建站”工作,可以在发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地勘单位直属院校教学及师资条件,使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当地的软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形成优势互补,解决了地质教育中极为关键的实践教育环节,为地勘行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奠定了基础。建立良好的地勘单位网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是提升地勘行业网络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未来的工作和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细节,挖掘各方的优势资源,建立更加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网络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一)评价改进

我们在开始探索学习产出时应清楚定义和衡量生产力进而知道我们想从学习中获得什么产出,并合理控制花费使其与我们教育系统的组成、个人资源和活动相符合,使我们时刻能掌握收益和成本的比值。

1.注意经费的管理

美国在K-12教育中平均花在每位学生身上的资金大约是1万美金,但是对于很多的教育领导者来说,具体应用于教育中分发给学生的费用是计算不清的。我们应该做好准确的预算和妥善管理教育花费以期获得更好的学习产出和提高教育生产力。2.基于数据的决策如今许多区域已经将财政数据系统、个人数据系统、特殊教育的学生信息系统、学校午餐数据系统和注册数据系统分离。大多数区域已经开始使用电子数据如学生人数统计、出席数据和测验分数等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联系和差别,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决策。3.使用形成性评估当我们获得不断提高的学习产出时,我们有必要考虑教育过程的复杂程度和对不同情况下的教育实践进行评估。

(二)教学改革

当我们将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时,这有助于我们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延长学习时间无疑是一个可实施的策略被应用于重新组织教学和学习。美国学生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少很多,尤其在低收入地区的学校里增加了300个或更多的教学课时,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生产力。

(三)减少辍学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有效的策略能阻止学生辍学,个人问题及学术问题等一系列复杂因素阻碍了学生顺利毕业,但有一种做法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尽早确定学生的困难所在,并在需要帮助的地方提供额外的支持;其次,当学生退出学校一段时间后,我们必须试着让他们与教育系统重新重建立联系,使他们获得再次学习并完成学业的机会。

二、提高教育生产力策略对公安高校网络教育启示

目前在我国,对于“教育生产力”的理解和认识却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如何运用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策略去提高我国公安高校网络教育更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我国每年都在加大教育领域的投入资金,期望在教育“三效”上获得显著提高和改善,期望以目前的投入获得更丰厚的学习产出,期望有效地使用时间,金钱和人员,运用技术去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和重新设计教育过程。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一)我们需要制定规范统一的教育生产力和教育产出的定义,在完善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下合理的管理教育成本。

只有当我们明确知道教育生产力的定义时,我们才能合理管理它,我们才有可能改善学习产出,提高“三效”[3]。

(二)反思我们的教育体系中阻碍利用

技术去提高学习产出的地方。我们必须消除阻碍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发现。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适宜,媒体运用的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时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准确,学生活动是否有效开展。

(三)制定教育技术在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标准。

目前我们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只包括采购计算机、互联网连接操作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很少有关于如何切实使用技术去支持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信息。我们要知道的应该是如何以及何时在网络教学中使用技术促进学习。

(四)设计、实施和评估有技术支持的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方案和措施

通过教育部门去执行以确保学生获得持续的进步进而提高我们的教育生产力。个人及学术的一系列复杂因素成为学生辍学的原因,我们应设计、实施和评估有技术支持的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方案和措施,并切实落实于实践,只有将有技术支持的教育与我们现行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产出,提高网络教育生产力。

网络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伴随着ADSL在我国的普及,2003年,网络教学平台开始出现。10多年来,网络教学平台经历了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巅峰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接受知识的再培训和学习。可以说网络平台的运用对于提高我国网民的专业素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网络教学平台从最早的基于ASP技术实现过渡到基于WEB2.0技术、再发展到WEB3.0技术。而在2012年,美国率先开始应用云计算进行网络教学。从此拉开了基于云技术网络教学的大幕。此后,国际网络巨头谷歌也在我国开始成立基于云计算学术研讨的项目,中国的教育界从此正式开始接触云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教育。

2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

虽然很多地方都将云技术应用在各种网络平台中,但是目前高校采用云技术网络教学平台还相当有限。在很多地方的调研中可以看到:云服务教学平台需要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手段还不完善;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客户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及课堂评价不高的问题在云平台环境下依然存在。不过相比这些,传统的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2.1网络教学缺乏互动性

目前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中普遍存在教和学的互动性较差的问题。这一问题无论是在MIT、OCW这种国内教学质量很好的精品课程中,还是在大众教学平台中都存在。传统网络教学普遍的教学模式是采用文稿演讲以及课堂视频的方式向学习者进行知识性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信息的单向输出,学习者无法将问题与教师进行同步。另外众多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也不统一,而传统网络教学平台无法满足学习者学习方式多样性的要求。

2.2对学习者的学习评价缺乏客观性

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置和实施过程还不能科学地对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进行评测。通常来说,对学习者的测试包括正式测试、非正式测试、选择性测试。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网速和硬件的关系,大部分教学者很难观察到学习者真实的学习状况,也无法观察到学习者是否独立完成了课后测试。

2.3学习方式缺乏灵活性

随着我国移动网络的大力发展,各地的3G网络已日渐普及,这给学习者带来了随时登陆上网进行在线学习的机会。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上网终端进行学习,例如在上班、上学的路上。但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无法支持移动终端的网络教学。

3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利用现成的高校开放课程平台,创建一套以学习者为核心的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并利用云技术实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移动上网设备进行课程学习。在平台开发的过程中,该文以最终实践为目的,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该平台能够实现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公共课教学以及就业辅导教学等。该系统是一个基于云服务的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平台,使用者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可以登录平台进行完全开放式教学。该平台能够同时超过2万名用户浏览,超过1000人同时进行学习的大型综合教学平台。

3.1基于云服务的系统架构

由于在设计中考虑到了云计算的安全性,因此该平台以私有形式的云服务平台来搭建。该平台分成三大层面。首先是实时服务的平台,在实施服务的平台上,用户可以完成教学内容的读取、存储、传输的操作,而且在该平台上可以访问其他互联网站。其次是内容管理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实施服务的平台进行资源管理、课件设置等服务,主要为内容管理平台提供服务。最后是终端用户层,功能是连接不同种类的客户端,即通过网络连接终端用户层,再将客户信息递交到内容管理平台,以实现互动教学。实施服务功能模块主要包括:

1)云点播服务。

由于云平台的存储容量非常庞大,理论上可以存储超过1000T容量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层次点击由教学老师制作的学习课件,这些学习课件分类成若干,学习者只需找到自身的学习进度课件即可。

2)云直播服务。

教学者可以事先在云平台直播信息,公开教学课程直播时间表,学习者在指定时间内即可登录平台进行在线直播教学。

3.2实时服务平台

1)互动协作平台。

该平台的操作流程是客户使用终端打开浏览器(最好是IE)即可进行登录。登录后通过网站的各栏目就可以看到教师准备的多种不同格式的教学视频、音频和作业布置。此外,客户在指定时间内还可以在线和教师进行学习互动,可以在线和教师讨论学习上的问题。该平台通过互动协作模块利用多层安全模型用于该平台的数据保护,安全模型通过128位的传输层安全性和256位的高级加密标准加密,此外,还有多种方式的安全策略可供选择。互动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多媒体的共享、高品质视频电话会议、以及在线分组讨论,还具有独特的在线上机功能,该功能相当于QQ模块的远程协助,通过在线上机功能实现用户异地操作远程计算机的要求。不仅如此,互动协作平台还支持在线聊天、多种形式的在线学习测试以及24小时在线小秘书以及新颖的注意力指示器等功能,这些功能让使用者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2)插播互动。

这种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育平台还可以实现插播互动。即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测试成绩以及评价的浏览、共享以及点评,就跟真实的课堂教学一样,学生做完测试可以马上跟教师沟通讨论,这种功能极大的提高了用户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在线学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插播互动的模块设计,主要由评价系统、互动公告审核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播出控制等模块组成。

4平台关键技术

4.1教学节目单管理

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节目单的设计是整个设计中的关键一个模块,它和常规的教学平台的音频表、音频表同样都是整个教学平台中的基本要素。教学节目单不仅可以清晰的告知用户整个平台的节目预告,方便用户掌握教学时间,而且还可以利用整个平台的教学搜索引擎方便查询历史教学节目。

4.2协作平台的实现

在整个基于云技术架构的网络教学设计中,协作平台是整个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它是一整套跨平台的即时通信方案,是一种基于H.264视频标准以及网络P2P技术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由客户端以及服务器两部分组成。客户端用来实现语音、视频的交互使用;服务器端用于平台的业务层和第三方平台协作控制。该协作平台具有广泛的可扩展性,支持C++、ASP、.Net以及Delpli等语言开发。

4.3版权保护措施

由于国内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很强的同质化现象,因此为了保证本平台的独一性,因此进行了平台视频内容版权的保护措施,即进行了实时干扰以及防盗链设计来保护教学内容的版权,这样就可以避免非注册用户浏览教学视频和相关资料。此外,对于注册用户也进行了一定限制,例如仅可在线观看,不能进行下载,这样就避免了用户下载后用作其他用途。

5系统适用情景

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适用于高校的选修课、讲座、职业培训、考研教学等,同时还可以进行MBA、MPA课程的学习辅导以及高校外语、政治等公共课的学习。通过本网络教学平台的开放式教学,这样用户就可以不再需要通过校内网进行登录操作,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地方,利用电脑或者移动网络终端都可以进行在线学习。这样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途径就变的非常广泛,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多种形式的设备进行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该平台随时对学生的问题以及作业进行批阅,在上班路上、时间闲余、家里都可以登录该平台和学生实现互动,同时有效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还具有很好的模块扩展性,不仅可以适用于高校的教学应用,对于社会教学机构以及网络教学培训同样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通过该平台即可实现各种行业的行业培训、考试,还可以作为一种免费的网络教学学习平台资源内建大家较为感兴趣的计算机培训资料、教学等。同时,还可以成为网站嵌入的一部分,成为网站的教学栏目,可以对广大网友在线进行各种类型的直播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吸引网站流量,而且对于网站的社会效应以及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帮助。

6云技架构网络技术平台的意义

6.1成本降低、资源共享

云计算是用一种成本相对低廉的硬件配置进行运行,这对于传统的大型服务器而言,成本降低了4/5,并且作用不仅没有降低,而且资源共享的范围和共享速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6.2提升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

云计算利用储藏在网络空间的庞大的数据资源,为众多的师生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各种快速访问和使用,这对于提高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7结束语

基于云架构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和推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网络教学方式。云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便捷的维护方式,为节省校园网络维护的人力物力提供了非常好的帮助,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用,也为高校师生的教学互动提供了便捷。不过,云计算作为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在目前的使用过程中,还有着很多局限和不足,这就需要使用者在云计算不断的运用中继续发现问题,以便让开发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升级和完善,以提升性能,从而让云技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社会教育小论文范文 下一篇:新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